在像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由仁慈而产生的错误思想是最为有害的。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同时,必然会取得优势。由于厌恶暴力而忽视其性质的做法毫无益处,甚至是错误的。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两只饕餮的碰撞-190405日俄战争笔记(一)
引子:出差大连,借机勘察了旅顺战役的部分地点。在当年日俄战争发生的实地重游,感触良多。 1904年2月-1905年5月,日渐腐朽衰落的老牌俄罗斯帝国和亚洲新兴的日本帝国在中国东北地区展开了参战士兵将近百万、长达一年多的血腥厮杀。这是中华民族的屈辱,我们需要牢记。
今天的辽东半岛,请注意左下角的旅顺口区,金州区狭窄的金州地峡,右下侧的朝鲜半岛。
大背景1:
日本帝国主义的崛起
在佩里的黑船到达之前,日本还是个停留在幕藩体制、贫穷落后的封建王国。1853年开始日本见识到了坚船巨炮技术的厉害,各界力量不满于腐朽的幕府统治,随着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成功,日本的国力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实行了“脱亚入欧”发展战略,并开始积极扩军备战。
1877年吞并琉球王国(冲绳群岛)的时候,日本还忌惮大清的实力,提出与清朝共同瓜分冲绳的条件。外厉内荏的清朝予以拒绝,于是日本顺势吞下全部冲绳,也看清了清朝的真实面目。
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前,靠着组织得当以及不错的运气,惴惴不安的联合舰队击败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野心也进一步膨胀起来。
不过那时候,日本还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和北方的老牌帝国沙俄掰掰手腕。
可以先看看发生在1891年的大津事件。那年5月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皇太子来日本访问,日本各界夹道欢迎百般殷勤,唯恐招待不周得罪了这位大国太子。没想到,皇太子在京都附近的大津被当地日本警察刀劈(原因不详,至今仍有悬疑);虽保住了性命,但是脸上的伤疤持续了一生。 这位皇太子回国不久后即位,就是罗曼诺夫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尼古拉二世。他在位期间,爆发了日俄战争。 很难说琵琶湖畔挨的那一刀,对尼古拉二世发动日俄战争没有影响。
无论是肖像画还是拍照,尼古拉二世总是很小心的隐藏他额头面颊上的伤疤。
大津事件之后,日本朝野各界惊慌失措,纷纷向俄皇太子致歉。当时电报还是很新鲜的玩意,价格高昂,但日本民间自费给皇太子发去的致歉电就有1200多封;据传更有甚者,某女子当街自焚,据说也是为了平息俄皇太子的怒气。
此时可以看出,日本朝野当时普遍认为自己不具有挑战沙俄的实力。不过随着军备力量的不断增长,日本的野心也不断膨胀。
举个例子:1894年甲午海战前,大清国北洋水师的主力舰镇远舰还是让日军非常头疼的一等战列舰;击败北洋水师后,镇远舰也作为战利品成为日本联合舰队的一员,不久后就降为二等战列舰;待到1905年日俄战争中后期,镇远舰已经降为三等海防舰,只能干一些维护港口治安的初级工作了。
甲午战争大清国的巨额赔款,成为日本军备扩张的巨额资助。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20世纪初武器装备升级速度很快。也因此,某种意义上日俄战争是很多新武器装备的试验田,并对不久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深远的影响。
日本这个国家,由于四面环海、资源匮乏、人口密集,一直以来都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一旦内部形成统一,“上大陆情节”就一直萦绕在日本朝野的心头。欲得支那必先得满蒙,欲得满蒙必先得朝鲜,这个基本次序是从丰臣秀吉时代就达成的共识。
因此,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就成为了日本图谋中国大陆所必须拿下的两块基石。
大背景2:
沙俄帝国主义的远东+海港情节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帝国一直以来都有难言之隐:缺乏优良的港口。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是海权的时代,近代大国崛起,从早期的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到全盛时期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无一不是依靠海港来扩张海权。可惜俄罗斯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寒带,诸多港口基本无法常年使用,这严重遏制了俄罗斯的扩张势头。
对此俄罗斯很不甘心。
同时,由于西欧诸国的实力强盛和联手抵御,虽然多年来一直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干了很多脏活累活,但是在西面方向上,沙俄并没有什么很好的收益;
远东,应该是个不错的新方向。当年皇太子访问亚洲,也是远东情节在俄罗斯帝国上游社会的一种体现。 于是沙俄开始兴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将首都莫斯科和远东地区连接起来,由此纷至沓来的移民潮一直持续到了罗曼诺夫王朝崩溃后。
中日甲午战争清王朝战败之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
老牌帝国主义俄德法不甘心日本的快速扩张,于是联手威逼日本退还辽东半岛(赎金3000万两白银),史称: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给日本国民带来的很大耻辱感,相当程度上助长了民间对俄一战的热情)
逼退了日本之后,俄罗斯进一步逼迫清政府同意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
同时签订旅顺-大连的租约,此后干脆设立关东州,派遣总督管理;都督府旧址就在现在旅顺博物馆主馆对面,门口就是中苏人民友好纪念碑,这也许是个有意思的巧合。
沙俄在旅顺设立达利亚港,达利亚是俄语“遥远”的意思,这就是今天“大连”名称的由来。
此前沙俄一直认为满洲(东北地区)是自己的基本盘,朝鲜半岛则是进阶目标;甲午战争后日本则认为朝鲜半岛是自己的既得利益,能进一步染指满洲是最好不过。
彼此的利益空间并不完全矛盾,从谈判学的角度看起来是一个可以谈判的态势。只不过由于双方的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再加上各自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均、矛盾重重,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小诱因1:闵妃事件
事情的起因和甲午战争非常类似,依然是朝鲜半岛作为导火索。此时朝鲜王朝已经沦为日本的势力范围,皇帝高宗有个生父大院君(称号),有个王后闵妃。
生父和老婆分别代表两大政治集团斗了几十年,高宗日子不好过;弱国无外交,只能找依靠;闵妃(算是个微缩版的武则天吧)最初是亲华,依靠清朝的力量压制了大院君(清军将大院君抓到保定软禁了3年)。甲午战争后清朝没落,闵妃改为亲沙俄。日本人大怒,于是暗中联络在朝鲜的浪人乔装为朝鲜人暴动,冲进皇宫杀死了闵妃,并接回大院君摄政。日本人这一手玩的很熟练,后来在各地多次重演。
因下场较惨,后来闵妃成为朝鲜半岛的爱国形象代言,事实上她的政治手段难以称善。
这次事件让日俄双方都开始撕去虚伪的面纱,战争的发生逐渐趋于不可避免了。
小诱因2:偷袭情节
插手辽东半岛并且修建中东铁路之后,沙俄一直梦寐以求的天然良港:旅顺港终于到手了。为了保住旅顺,沙俄大兴建设坚固要塞,同时派太平洋舰队主力部队常驻旅顺,还有一支小舰队驻留在海参崴。
上文提到,日本一直有很强的忧患意识,总是担心被别人袭击。对此他们开出的药方是:为了不被别人袭击,我们先袭击别人。37年后,他们也是这样率先袭击了夏威夷。
闵妃事件让日俄双方剑拔弩张、积极扩军备战。日本海军深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厉害,因此时时监控。某天,日本间谍忽然发现旅顺港的沙俄舰队集体出港了,去向不明。为了防止被偷袭,日军果断宣战。(事实上,旅顺舰队只是因为刚大修完,只从旅顺港开到大连港兜了一圈,简单测试一下而已)
小诱因3: 英日联盟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19世纪初叶,诸国列强看待中国这块肥肉的基本态度是:
1、我要尽量多吃;
2、如果暂时吃不下,就必须遏制其他人吃的速度,待我以后有机会再来吃。
这就是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政策: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门户开放: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就像草原上有动物的尸体,各种肉食动物都会一拥而上。 所以有必要分析一下各位列强此时都在忙什么。
作为新兴的列强之一,美国刚打完1899年美西战争,击败老牌海上帝国西班牙,夺去了西班牙在美洲的利益,以及西班牙亚洲的领地--菲律宾。当时率领美军舰队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旗舰,也是负责接收菲律宾的美军代表--“纽约号”装甲巡洋舰,现在就沉没在菲律宾苏比克军港内。
对于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美国暂时还没机缘和实力介入,白肩雕的姿态是持币待购未来可期。50年后,他们果然在此亲自上阵,被英勇的志愿军打烂在三八线以南。
德国的胃口只是保住山东的利益,因此和法国俄国一起联手逼退日本。虽然铁血宰相俾斯麦刚刚去世,残疾皇帝威廉二世仍致力于继续推进大德意志的统一,他的野心主要是在欧洲。
至于法国,大革命的余波还未平息,街头动乱此起彼伏...军事实力?自从拿破仑之后,法兰鸡在国际上的语言能力就是唯一的实力了... 这里就不上演辱法的老套路了。
英国正苦苦陷入布尔战争的泥潭,这是一场先来者和后到者之间的战争,简单来说就是先期到达南非并定居下来的荷兰人后裔,对抗新晋殖民者英国的战争。虽然取胜,但是战争代价高的令人难以想象,约翰牛此时实在打不动了。
也许是因为位于欧洲最边缘的岛国对欧洲最东面庞然大物的恐惧,也许是因为此前无数次欧洲宪兵带来的不愉快回忆,即使在联手打垮拿破仑的合作时期里,约翰牛对北极熊也一直抱有最高级别的警惕。一个法国人或者德国人再怎么可怕,也比不上一头北极熊的威胁。这种仇恨的情怀,英国人延伸到了一战、二战,并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前几天拜登刚和普京见面,英国驱逐舰就逼近了克里米亚3公里海岸边...英俄之间从来就没有什么友好。
当发现沙俄逼退日本迫不及待一口吞下辽东半岛后,英国迅速地做出反应接近日本这个新兴的亚洲霸权。决不能让北极熊独吞满蒙,进而威胁到北京附近的诸列强利益,这是约翰牛的底线。自己暂时打不动,就找个代理人来替自己打,日本就成为了英国新盟友的首选。
当然,约翰牛的背后还有白肩雕、法兰鸡等诸国的支撑,大家都觉得北极熊吃的太快,面对大清这块肥肉,某人独吞是不可能被大家接受的结局。(晚清政府慈禧李鸿章等借助这一条玩过几次手腕,算是清末外交史上难得的亮点)
此时的日本,对于英国的示好也颇为受宠若惊。毕竟,得到老牌列强的助力,对抗北极熊的底气就足了很多,英日同盟一拍即合。
不过当时日本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主战派是萨摩长州两藩出身的山县有朋等老军头们,主和派的代表是多次出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力主和沙俄和谈签订合约来避战,并且巡游欧洲来获得多方支持,期间不断释放友好信号给沙俄。不过,随着英国的不断示好以及英日同盟的最终形成,主战派变得底气十足,伊藤博文黯然辞职。(日俄战争后,伊藤博文出任关东州总督,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义士安重根刺杀。安重根后来被关押在旅顺监狱,并在此被绞死)。
伊藤辞职后,没有人能阻挡日本高层的战斗意志了。
作战动员:
沙俄方面是占有先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即将建成,数量庞大的军队、物资等正从莫斯科源源不断的运来远东;
中东铁路建成通车,东北大地上的T字铁路骨干已经形成,运输补给享有很大的便利。
旅顺口要塞堡垒群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主体建筑大部分已经完工;当时最新的混凝土技术也被大量的应用,新型的马克沁机枪已经装备部队,包括铁丝网在内的防御设施也不断的铺设在一线。同时,旅顺要塞司令还储存了大量的军火、粮食等物资,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一句话:时间拖得越久,俄国的准备就越充分,取胜的底气越足。
不足之处在于:
沙俄在朝鲜半岛驻军很少,鸭绿江防线宽度过大;
辽东半岛最狭窄处--金州地峡宽度只有4公里,很容易被切断;
沙俄在满洲的军队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年龄较大,训练度不足,士气不高;
最关键的是,沙俄在远东方面将帅不和。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和关东州陆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一个主战一个主和。
阿列克谢耶夫认为自己就是远东的沙皇,也对日本这个新兴的黄种人国家充满了轻蔑,因此认为即使开战也必操胜券。
库洛帕特金在开战前曾访问过日本,当时日方为了展示实力也充分向其开放了军事设施,因此库洛帕特金认为日方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对开战始终持谨慎保守态度。
日方的战前准备就很捉襟见肘了。相比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沙俄,日本无论是士兵总数还是物资储备都不是一个数量级。
先说日军的专属编制词语:师团。 日军师团一般是1.8-2万人的编制,相当于其他各国一个军的人数。 各师团的兵员募集都是按照地域来进行的,因此一个师团里大多是由彼此熟悉的乡党们组成,这样形成的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比较强。当时日本有12个师团募集地,全国加起来一共只有13个师团,将近30万的作战部队。(最精锐的近卫师团由全国各地精兵组成,负责拱卫天皇)
在日俄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这13个师团悉数都在满洲前线作战,国内非常空虚,不得不紧急招募退伍军人等组成后备师团。那个时候,如果有某列强入侵日本,也许用不了4-5个精锐师就够横扫日本全国了。
再说回军火物资。日本本土奇缺钢铁煤矿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绝大部分都要靠买。买的起么?即使有了大清国的赔款,日本国内经济依然比较脆弱,国民生活水平依然远远低于欧美诸强。(电影《啊,海军》里,依然是这种情形) 绝大部分钱,都花在购买战略物资上了。
旅顺战役后期参战的280毫米榴弹炮,一发炮弹的价格是200美元。1904年的200美元,足以让一个日本家庭舒舒服服过上一年的日子吃喝不愁。也是因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说过一句名言: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远远比不上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因为前者浪费了太多的炮弹。 真是没钱浪费啊...
旅顺堡垒攻坚战的后期,日军多次出现陆军弹药不足的状况,以至于日军只能采用人肉堆砌来对抗马克沁机枪,用无数生命推到堡垒门口的无奈之举。说白了,人命还不如炮弹值钱。
穷,是刻在日本文化里的最深烙印之一。
没钱怎么办?去借。英国作为盟友,此时体现了极大的借钱热情:不但提供巨额的贷款支持日本,还主动说服其他欧洲国家借钱给日本。
第一期借了至少8亿日元,当时的日元还是很值钱的,而日本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只有2亿日元。
日本的压力山大,打赢了一切都好说,打输了就要举国还债;说大了亡国灭种,说小了苦日子至少要再过30年。
冷兵器时代,战争就是打人打粮;近现代热兵器时代,战争就是打钱。
间谍战
借了这么多钱,全都拿回国立刻买买买?不,日本的最高决策层深刻认识到了战争的全面性和残酷性,因此在开战以前就使尽各种招数来遏制敌人。其中,这位仁兄据称是功勋彪炳。
明石元二郎,军伍出身,做过日本驻沙俄、德国和法国的武官,会说七国外语,因此熟知欧洲情况。日俄战争前夕,他得到授权全面负责针对沙俄的颠覆活动;这位仁兄明知道日本财政紧缩,却狮子大张口一次性就要了活动经费100万日元。日军参谋本部对他很信任,二话不说直接拨款,还坚决不问这笔钱的使用去向。
得到总部信任的明石元二郎立即大肆行动,四处播撒对沙俄不利的火种;这其中主要功绩在于间接策动了俄国1905年革命,战舰波将金号参与的六三政变等等。 他还直接资助各路沙俄的反对者,其中一位的名字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还有个化名叫列宁。
据称明石元二郎在列宁身上砸了巨资,不过目前可靠的信息也指出最多是20万日元,明石元二郎也没有慧眼识英雄的只看中列宁一人,而是撒胡椒面似的广种薄收。 在总计不少于20个以上人员或组织的资助名单上,列宁的排位并不高。
列宁参加领导了1905年俄国革命,在1917年缔造了苏维埃政权,枪决了尼古拉二世一家。说他一手推翻了沙俄帝国并不为过,无论如何,这20万日元的投资回报率还是很高的。后来列宁的接班人,一个格鲁吉亚人成为了苏联的掌舵人,屡屡挫败日本帝国主义北上的企图,逼迫日本只能南下对抗美国并最终彻底覆灭。这是后话了。
关于借款和间谍活动还有个梗:当时沙俄总是热衷于屠杀、排挤犹太人,因此心怀仇恨的犹太人财团就成为支持日本对抗沙俄的非官方主力;犹太商人不但借钱给日本,还出主意说你们应该去团结更多的犹太人来分裂沙俄。 就这样,虽然户口本上标注是俄罗斯族,但拥有俄罗斯人、摩尔多瓦人、卡尔梅克蒙古人、犹太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及瑞典人的血统的列宁就被列上了资助名单。
敌人的敌人未必是朋友,但至少可以做同盟。
有了盟友,有了金钱,有了间谍,有了借口,大战一触即发。
就这样,日俄这两只巨型的饕餮怪兽,在辽东半岛这块狭小的土地上,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待续...
“马鹿”一词源于中国《史记》中“指鹿为马”这个典故,所以“马鹿”在日文中是用来代指稀里糊涂的情况和人物。骂一个人是“马鹿”也就相当于骂他是笨蛋。
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互相骂对方是“马鹿”,起源是早期的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前,在日本,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率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史称四大强藩。其中,萨摩和长州两藩更是结成了萨长同盟,成为倒幕运动的主力军。
明治天皇掌握政权后,出身于萨摩长州两藩的人物就大量占据了内阁或者其他要职岗位,有“明治维新三杰”的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还有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其中长州藩的主要势力集中于陆军,萨摩藩则视海军为自己的大本营;当然彼此间也并非泾渭分明,比如日俄战争时期陆军前线总指挥--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就是萨摩藩出身,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则是长州藩出身。
不同藩属彼此牵制达到均衡,这也是组织运作的基本期望。具体实操上,两边的马鹿可就撕咬不断了,从倒幕运动开始,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程,曾经有个笑话说“日本海军的首要敌人是日本陆军”...这种情况直至美军1945年登陆日本才有所收敛,时至今日也未完全断绝。
在本文提到的旅顺战役里,客观上说一句:是海军马鹿先坑了陆军马鹿一道。
接上文所述,1903年底日俄大战万事俱备,一触即发。陆军海军两位马鹿,分头去积极备战的时候,还因为开战日期大吵了一架:陆军说要赶在1904年1月上旬开战,海军说来不及我们要集结和物资集中,陆军说就是你们拖后腿...双方剑拔弩张,伊藤博文辞职后接任的首相桂太郎只好和稀泥,那就等到1月底再说。
陆军马鹿为什么这么着急? 1904年初,沙俄在远东地区的陆军总兵力才10万出头一点,陆军还是有把握拿下的。但是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在即,沙俄正在源源不断的调兵调物资过来远东,每推迟开战一天,沙俄军力就增长一分;正如上文提到,拖得越久对沙俄越有利。 陆军马鹿只有不到30万兵力,实在是经不起此消彼长的算数题。
海军马鹿也有为难处,虽然自身实力不断增长,但沙俄的海军也不是吃素的。沙俄帝国在远东的海军舰队分为三处:实力最强悍的旅顺舰队、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驻留舰队,以及驻留韩国仁川的一只小舰队。日本海军组建联合舰队,总司令兼1舰队司令是东乡平八郎,2舰队司令官是上村彦之丞。
东乡平八郎在甲午海战中任“浪速号”舰长,后升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日本海军平时分布于各镇守府,只有在战时才会组建联合舰队。集结后的联合舰队主力,实力也大致与沙俄旅顺舰队相当。但海军马鹿接到的任务是:全歼旅顺舰队、仁川舰队以及海参崴舰队。因为日本和朝鲜半岛之间是海,只要沙俄舰队存在一天,海运就是很危险的事情(战争后期日军极珍贵的3门280毫米榴弹炮,在转运到战场的路上被海参崴舰队击沉,了解当时日军炮兵实力的人就能理解这个损失有多么惨重)。
这也是现存舰队主义的基本原则:如果你不能把它彻底灭绝,它就让你永无宁日。瓦尔特说过:谁活着谁就能看得见,北京胡同串子说这就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的意思。
1904年2月3日,日本驻山东烟台领事发来急电:沙俄旅顺舰队集体出海!
前文提到这是个错误情报,旅顺舰队只是去大连港兜一圈测试大修效果的。海军马鹿可不这么乐观,万一被偷袭了呢? 于是一咬牙出海迎敌~
日俄战争就此爆发~
初战顺利打掉了沙俄仁川舰队,1904年2月8日东乡平八郎率联合舰队主力抵达了旅顺港外,发现沙俄旅顺舰队正在港内集体休假,因为这天旅顺舰队司令史塔克正带着军官家属们过“玛利亚节”。东乡没客气,趁着夜色上去就是一波鱼雷偷袭,沙俄官兵们大惊失色,天亮一看损失不大:东乡舰队的鱼雷战水平真是不敢恭维。 东乡不服气,第二天白天再来一波攻击,结果沙俄旅顺舰队再一次占了上风,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人在作战,还有岸防炮的有力支撑。
孤悬海外的舰队进攻军港,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因为敌方可以很好的得到来自港口陆地的炮火支援。旅顺舰队司令史塔克死守着现存舰队主义,我不出来你拿我没辙。
东乡牙根痒痒,你不出来就索性再也别出来了吧~ 于是进行闭塞作战。
日军战史地图里的旅顺港,细长条陆地就是老虎尾,尖上为狭窄出口。
旅顺港的构成很利于防守,三面环山;但狭窄的出口被老虎尾堵了大半截,最大宽度只有273米,吃水较深的战舰只能从中间不到91米宽的出口水道慢慢溜出来。东乡就打算利用这一点,趁天黑找几条破旧的运输船载满炸药到最狭窄处自爆自沉,直接把出口给堵上。
一共进行了三次闭塞战,都没成功。不是天黑没看清路,就是队友间沟通不顺畅,再有就是俄军越来越警惕。总之联合舰队损兵折将,旅顺口却通畅依旧,海军马鹿这下真成了马鹿。
三次闭塞作战失利,为了鼓舞士气日军只好塑造出一位军神:广濑武夫,闭塞战中他为了掩护战友被俄军火炮命中牺牲。后来根据他曾留学俄国并做过驻俄武官的经历,附会出他和一位俄国少女的爱情故事。
士兵们都在传诵广濑武夫的英雄事迹和凄美的琼瑶故事,东乡可没这份闲心:旅顺舰队一直不出窝,别说舰队决战未必能赢,东乡甚至连找到敌人面对面决斗的机会都没有。
远在莫斯科的尼古拉二世听说了旅顺舰队的窝囊境地后,果断决定走马换将:任命库洛帕特金为满洲军陆军总司令,任命马卡洛夫为旅顺舰队新任司令。
这位马卡洛夫是个全才,他不仅在俄土战争中履历功勋是个勇将,还钻研军事发明炮弹帽是个科学家,同时还是个海洋学家和基地考察学家,一生有50多篇学术著作...总之,相比起懦弱无能的维特盖夫特,马卡洛夫是旅顺舰队的崭新希望。
马卡洛夫走马上任之时,正逢日军进行第二次闭塞战失败;马卡洛夫一到任不到半个月就显示出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干练的管理效率,他逼迫旅顺舰队苦练出海技术,将全舰队出港时间从原来的6小时缩短为2小时,同时积极修复港内受损战舰,决心出港和东乡决一死战。俄军旅顺舰队士气大振,觉得盼来大救星。
期间,东乡舰队为了掩护陆军马鹿在韩国登陆,前来港外牵制性炮击旅顺舰队;马卡洛夫略施小计,在老铁山上架起了火炮,直接让东乡两条战列舰受伤。
这时候陆军过来指着东乡鼻子骂马鹿,东乡估计连还嘴的力气都没有了。
赌徒总有转运时,东乡的运气开始回来了。 马卡洛夫感觉到日军联合舰队不断受挫,反击的时候终于来了,于是率领旅顺舰队全体出港,准备和东乡决一死战。谁知出港未久,轰隆一声巨响,旅顺舰队旗舰“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基”号撞上了水雷,还很精准的正中弹药库;1904年4月13日,马卡洛夫中将以身殉职......
战史看多了,对很多名将的判断也要加上一个关键元素:运气。一将功成万古枯,某种角度也是指名将的运气不能太差。 旅顺港口攻防战期间,日俄双方都在港口布下大量水雷。那个时代的水雷质量严重堪忧,断链漂浮时而有之,在哪里布雷大概齐是个意思就行,更别提无法安装敌我识别器了。再有,布雷和扫雷也是敌我双方交替进行的,都布雷的同时也都扫雷;你布完我打扫,双方并没有精诚合作清晰划分卫生责任区,死角遗漏在所难免。迄今为止,仍然不能精准考察出马卡洛夫座舰所中水雷是哪一方布下的。
东乡以手加额,感慨苍天有眼。
如果马卡洛夫不阵亡,旅顺港海战输赢结果还真不好说;再联想到此后不久日军也有2条战列舰(舰队主力初濑号、八岛号)莫名其妙触水雷沉没(很可能是误碰己方水雷),而日军并无名将在其上,不得不感慨造化弄人。
马卡洛夫壮烈了,旅顺舰队灰心丧气,继任司令继续龟缩大法坚守不出;此后第三次闭塞战日本海军继续失败,东乡再次陷入了熟悉的苦恼之中。
为了监视旅顺舰队,海军马鹿无法回国休整,主力长期驻扎在外海,昼夜巡逻。这严重影响到了士气和物资消耗,还有两个更关键的不利因素:
1、军舰长期待在海上,船底会长满各种贝壳类寄生物。诸如藤壶、牡蛎、贻贝等等,大部分能吃且味道不错,但是对军舰可不是好事:严重影响航速。大型军舰出海一年,船底的寄生物可以多达几吨;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无法解决,辽宁号也需要定期回港清理海鲜,哦不,藤壶等寄生物。
2、沙俄感觉到太平洋舰队不是日方联合舰队的敌手,于是准备调动波罗的海舰队万里迢迢来参战了。什么时候赶到战场很难说,不过只要波罗的海舰队和旅顺舰队汇合,再加上神出鬼没时不时骚扰一下日本近海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舰队,东乡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是对手。
东乡必须尽快解决掉旅顺舰队,才有机会去构思下一次决战。
怎么办?海军马鹿束手无策,哀求的眼光望向了陆军马鹿:只要从陆地上进攻旅顺,港口内的旅顺舰队就是瓮中之鳖。
于是,由于海军的作战不利,陆军的噩梦开始了......
这就是前文所述:海军马鹿先坑了陆军马鹿一道。
现在回头来说说陆军马鹿:
战争伊始,陆军迅速成立了满洲军司令部,大山岩任总司令,参谋长为儿玉源太郎。同时组建了第一军,黑木为桢大将出任军长。
满洲军到最后一共成立了五个军,综合看下来,第一军军长黑木为桢的业绩和能力都算是比较出色的。
这里需要再说一下日军的编制,满洲军第一军下辖三个师团(近卫师团,第2师团,第12师团),每个师团1.8-2万人,所以全军兵力可达6万人以上,因此军长的军衔也是陆军大将。
黑木为桢是萨摩藩出身,早年做过明治天皇的御林军军官,据说是相扑高手;当年明治天皇一时兴起,下场要与其放对;年轻的黑木大尉毫不留情,直接把明治天皇给摔了个七荤八素。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黑木为桢率军攻占过山东威海卫,是大山岩的爱将;此次日俄战争,作为先锋部队第一军的军长,开拔之前黑木曾这样给手下训话:“作为大和民族的士兵我们必须积极的与斯拉夫民族战斗。这是空前的壮举和旷古的盛事,世界各国都密切的在关注着我们。”
日俄战争的国际影响巨大,因此很多国家派出了武官近距离观察;黑木军里就有数十位各国武官观战,他们对黑木军的作战能力都给出较高评价,认为是德意志火力战的典型代表。
黑木第一军在朝鲜半岛登陆,一路没有什么抵抗,顺利通过整个朝鲜半岛,1904年4月底兵锋直指鸭绿江边。上文提到,沙俄军队面对宽度将近300公里的鸭绿江防线,防守部队只有2.6万人,就像一张薄薄的窗户纸;黑木军一戳即破,顺势进入满洲大地。
随着黑木军进入中国境内,日俄战争惨烈的地面战斗正式开始。
注意看上图右边的丹东市,当时叫做安东,就是黑木军在鸭绿江的渡河点。
这张图是本文的总图,也是因为绝大部分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在本图范围内。
日军陆军渡过鸭绿江,既可以左转向西南攻击辽东半岛,也可以右转向北攻击奉天(沈阳)。 哪一个是更好的选择呢?这就要从战争的初始目的开始谈起。
军事家都知道一个道理:发动一场战争很容易,但要在合适的时机结束一场战争才是真正的难点。换句话说,为啥要开打,打到什么程度,怎么收手,怎么让对方也同意停战? 分寸感很重要。
日本的目标就是据有朝鲜半岛,然后满洲地域能吃多少尽可能的吃多少;沙俄过于庞大,彻底打垮这个北极熊是根本不可能的。只需要打疼它,让它把咬在嘴里的满洲吐出来,并乖乖的让给日本也就是了。
要想达到这样的战略目的,最好的方式是尽快北上击溃辽阳、奉天一带的俄军陆军主力,然后迅速逼迫沙俄签订合约。由于金州地峡非常狭窄(注意看上图金州区三个字),派遣一支军队在此设防堵住旅顺守军即可,战略上完全没有必要用士兵的血肉之躯去面对旅顺要塞坚固无比的混凝土要塞群。
更何况,日本承受不了漫长的战争,兵员、资源都严重不足,财政上也捉襟见肘。日本,真的打不起消耗战。所以近百年来,对付日本最好的战略就是论持久战。
为了这个战略构想,满洲军司令部组建了第二军,奥保巩大将出任军长,目的是切断旅顺要塞和奉天之间的联系。
奥保巩大将,既不是长州藩也不是萨摩藩,在当时日军高层实属罕见。
由于海军马鹿始终无法彻底歼灭旅顺舰队,满洲军第二军的登陆地点也改来改去,最终于1904年5月5日上午8点在大连猴儿石地区登陆。
当天中午12点,沙俄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乘坐火车从旅顺北上逃窜,险险躲过了奥保巩第二军的先头部队。不过这位老兄一走,也宣告了旅顺要塞彻底成为孤城。
为了切断旅顺半岛,奥保巩发动了金州南山战役。
南山这个地名,在中国实在是太常见了。大连金州区的这个南山,在百度地图上都难以寻觅,因为它的海拔只有115米。
但南山一战意义非凡,日军遭遇了强烈的俄军防御火力,开始暴露出进攻火力严重不足、弹药储备匮乏的致命缺陷。 当时世界正在面临白刃战和火力战的交替时代,人命成本越来越高,国力强盛的军队都已经转向火力战为主。日军近代陆军刚组建一直是以德国、英国为主要模仿对象,梦想着摧枯拉朽的德意志火力战方式。战争初期英军观战武官也是这么评价奥保巩的表现的。
德意志火力战的核心是口径和投射量,可惜日本哪一条都做不到,原因还是老一套,没钱没资源。当时日军陆军主力火炮是三十一年式野战炮,口径只有7.5厘米;没错,就是7.5厘米,一个土豆大小。对付老式的清军是足够了,可是面对南山俄军的防御设施就显得力不从心。
质量不足数量凑,多砸几炮总可以了吧? 炮弹储备数量又不够了。南山战役后期,奥保巩的第二军就暴露出严重的弹药储备不足问题。金州南山之战,日军总共发射炮弹3.4万多发,相当于甲午战争所用炮弹的总和。
只好用人肉堆上去,伤亡数字直线上升,第二军伤亡接近5000人,死者中还有一位青年军官--乃木胜典。他的父亲就是第三军军长,旅顺要塞攻防战的主角之一,乃木希典。
金州拿下,旅顺半岛被彻底切断;按照此前的战略构想,陆军马鹿终于有机会能北上去打垮沙俄的奉天辽阳守军,然后逼迫沙俄签订城下之盟。
海军马鹿说不行,你下学了可我的作业还没写完,你们先帮我解决了旅顺舰队再走。陆军说都是马鹿凭什么我要帮你写作业?...
满洲军和联合舰队的官司闹到了天皇那里,大本营里各派系也是各执一词。各种和稀泥,最后海军意见占了上风:大本营决定让第一军第二军北上专心对付辽阳奉天的俄军陆军主力,同时组建第三军负责彻底攻占旅顺要塞,“军神”乃木希典终于出场。
满洲军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长州藩出身,善写汉诗是员儒将;可别被他斯文的外貌欺骗,甲午战争旅顺大屠杀他就是罪魁元凶之一。
电影《203高地》就是以乃木希典为主人公,著名演员仲代达矢的扮相称得上酷似原型。
山川草木转荒凉,十里腥风新战场。
征马不前人不语,金州城外立斜阳。------乃木希典
客观的说,这首汉诗的水平是相当高的。日军多名将领善写汉诗,不过无论是当时的东乡平八郎还是后来的山本五十六,比起乃木希典还是稍逊一筹。
多篇军事爱好者文章里都批评乃木希典是愚将,乃木军旅生涯早期就有很固执的表现:1877年在镇压西乡隆盛反叛的西南战争中(电影《最后的武士》故事原型),乃木的联队军旗被叛军夺走,于是要自杀殉旗,后被好友儿玉源太郎和山县有朋劝阻,
儿玉源太郎,被称为明治时期第一智将,日俄战争期间为满洲军总参谋长。
做朋友,有时候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做乃木希典的朋友。 儿玉源太郎是乃木希典一生的朋友,同时也是乃木希典的最佳补锅匠。
1877年西南战争中乃木要自杀,儿玉极力劝阻保住好友一条小命;
1895年甲午战争日本强占台湾,乃木做了台湾第三任总督后大肆镇压,导致台湾各地抗日暴动风起云涌,日军疲于奔命四处救火,甚至动了念头要卖掉台湾。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上任后施展怀柔政策,兴办教育改善民生,奠定了日本统治台湾的基础;台湾沦落日本魔爪持续50年,诞生了岩里政男这样的产物,儿玉功不可没。
1904年日俄战争乃木希典深陷203高地泥坑,又是儿玉源太郎来救驾,继续替乃木希典补锅。
日俄战争胜利后不久,儿玉源太郎因为脑溢血暴卒,很多人说是日俄战争累死了儿玉。
终于不用替乃木补锅了。
乃木的第三军登陆辽东半岛之后,接到的指令就是要拿下旅顺全部要塞,并且从陆地上彻底解决旅顺舰队的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替海军马鹿补锅。
甲午战争期间,乃木率军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攻陷了旅顺要塞,算得上是此地的福将。 可惜时过境迁,旅顺要塞今非昔比了。
沙俄为了保住这个难得的天然良港,4年时间里耗费巨资修建了旅顺要塞堡垒群;在1904年开战前,旅顺要塞群总计有120座炮台、堡垒,混凝土厚度达到90厘米... 陆军马鹿的三十一式野炮口径只有7.5厘米,怎么打?
东鸡冠山北堡垒实地拍摄,请看混凝土的厚度
为了持久抗日,沙俄还储存了足够全军吃喝一年的粮食物资,全军4.5万人坚信只需要躲在堡垒和旅顺城里坚守,日军的弹药或者粮食就会相继匮乏,不得不退兵求和。这也是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逃走后,俄军军心并未崩溃的原因之一。
旅顺半岛虽然面积狭小,但是遍布小山丘,非常适合建筑要塞堡垒,同时不少山丘顶上都可以遥望或者火力覆盖旅顺港;山丘要塞堡垒+海港要塞炮群+旅顺舰队,称得上是固若金汤。
旅顺堡垒群主要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东北侧的东鸡冠山堡垒群,中部的水师营南堡垒群,西北侧的南山坡山(海鼠山)、203高地堡垒群。
为了加固堡垒群的火力,同时也是顺应旅顺舰队的消极避战不作为的思路,俄军干脆将旅顺舰队多门舰炮拆卸下来,运到堡垒群要塞上装备炮台。
东鸡冠山望台炮台上的俄军海军舰炮,口径150毫米。这座炮台的最后一次失陷,标志着旅顺攻防战的结束。
150毫米舰炮,圣彼得堡奥布哈夫兵工厂1899年铸造
从炮台上的射界角度遥望北方,左侧就是二龙山堡垒,右侧东鸡冠山北堡垒,左后方远处是203高地,背后方向就是旅顺港。
这样的重炮如何运上山顶的呢?当地导游介绍说,冬天在山路上泼水成冰,然后用军马和人力拖拽上山。望台炮台所在小山丘略微陡峭,我小跑上去都有点呼哧气喘,重炮上山真不是件容易事。
也可以从侧面可以看出,俄军无论是要塞陆军还是海军,都没打算主动出击迎战日军了。
沙俄军队有吃喝有堡垒有重炮有机枪,心说咱们看谁耗得过谁。
书接上文,日军陈兵于东鸡冠山下,乃木希典准备一举击破最难啃的骨头。
可惜日军不仅物资不足,前期战斗准备的情报也诸多失误,对于俄军堡垒群和山地地形图的描述很多都不准确。 再加上一开始战略意图也很模糊,到底是彻底拿下旅顺城,还是解决了海军马鹿的旅顺舰队遗留作业就可以?
乃木希典认为既然陆军出马了,就要直取问题核心,于是首先集中兵力攻打旅顺要塞最坚固的东鸡冠山堡垒群。
请看上图右上角,东鸡冠山堡垒群是旅顺要塞最坚固的部分。多插一句:旅顺半岛的地理位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从东北方向进攻旅顺半岛,半岛上的守军就没有退路;因此当年李鸿章经营旅顺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认为这里防守起来很困难。
沙俄的应对措施是,既然来自东北方向的陆地威胁最大,那么就在此修筑最坚固的东鸡冠山堡垒群。
乃木军率先攻击这里是不是愚将的所为呢?我个人以为不算。既然确定要啃下旅顺这块硬骨头,那就不如趁着士气高涨、物资充沛的时候先打最坚硬的核心;即使代价惨痛,只要战胜了就可以快速摧毁敌人意志,其他堡垒也许可以不攻而克。日军拖不起时间,必须实行闪电战速战速决,所以先打东鸡冠山堡垒群有斩首行动的意味。乃木这样的次序没有问题,换做别的将领,恐怕也别无选择。
要塞攻防战不是运动战,各种神机妙算一律不管用,必须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上去。只要上面存在一个敌人,你就要继续花费高昂代价去对付它。或许也可以这么说:这是现存舰队主义的陆军堡垒版本。
先扫清外围,从6月打到8月,乃木军进展顺利,逐渐清除了旅顺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御外圈,缓缓逼近了东鸡冠山。期间乃木军还攻下来大、小孤山(上图东鸡冠山东侧),这使得旅顺港内的沙俄舰队惊慌失措,决心孤注一掷出逃,爆发了黄海海战,这件事后文会详述。
南山战役的惨痛教训,并未给日军带来什么进步和变革。面对最坚固的东鸡冠山堡垒群,乃木希典一筹莫展。
弹痕累累
上图可以勘察混凝土堡垒墙壁的厚度。
上图这位是乃木希典第三军参谋长伊地知幸介,据传是一个和混凝土一样顽固的轴人。此人是日本陆军正宗的海归,曾在德国留学期间得到德国参谋总长老毛奇的赏识;学成归国,是当时日军内部知名的炮术专家。旅顺投降,他是日方代表去水师营谈判,此后升任旅顺要塞司令官坐镇旅顺。
很多关于乃木希典的骂名,大多归咎于他对自己参谋长伊地知幸介的纵容。传言中这位参谋长不但刚愎自用非常固执,坚决不改自己的作战方案,不获认同就动不动要玩切腹。血流成河的人肉战法,也是他的手笔。在这位仁兄的策划下,东鸡冠山下的日军伤亡惨重,尸骨如山。
很多军事史料说“堑壕战”大规模使用于一次大战是不完全准确的,日俄战争期间战壕+铁丝网+机关枪就已经是俄军的招牌动作了。不同之处在于,一战时候大多阵地是平地地形,而旅顺要塞的俄军还可以居高临下。
上图这一款加特林机枪需要手摇,电影《最后的武士》里对付骑兵的大杀器。但在日俄战争时代的机枪市场上,被马克沁机枪全面击败。
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同时代的加特林机枪还是依靠手摇来转盘发射。
俄军当时采用的马克沁机枪还是布弹带,输出质量不稳定还影响射速,这在一定程度削弱了火力;也有军迷评价说,当时俄军步兵火力并没有对日军形成绝对压倒优势,还是火炮和混凝土工事帮了大忙。
简单粗暴批评乃木是个只知道硬攻的愚将也未免低估了乃木,史料记载他并不是一味的蛮干;面对俄军坚固的碉堡和凶猛的火力(一分钟500发子弹的马克沁机枪号称人肉收割机,威名就此而来),日军手里只有一排5发子弹的三零式步枪和7.5厘米口径的三十一式野炮。几次冲锋失败之后,乃木开始有意识改变战法,转为“正攻法”。
就是挖壕沟,一路挖到俄军堡垒门口。打不上去,挖上去。
同时,乃木还灵活切换作战目标,声东击西短暂攻下来过望台炮台,就是前文提到有两座俄海军舰炮的炮台。
攻下来发现,由于四周都是俄军炮台,距离标高早已测好,一声令下万炮齐轰,日军连站直了的机会都没有。 没法子,只好又撤下来。
就这样反复拉锯扯锯,各处山头得而复失,8月24日乃木希典下令第三军全体转入就地防守,第一次旅顺总攻击宣布失败。第三军总兵力5万人,此时伤亡16000人,战损率高达三分之一。
东鸡冠山堡垒群,是乃木希典的第一个伤心地。不过真正的泪点还没有到来。
打不动,要不换个主攻方向? 马鹿们又坐在一起开会,海军说其实我们也不需要陆军完整的拿下来旅顺城,只需要让我们海军的炮兵有个观测哨就可以了。
背景说明:旅顺港内面积不大,东乡平八郎的联合舰队就在港外不远处,那么直接瞄准港内射击不就可以打烂旅顺舰队了么?前文提到,旅顺港三面环山,在港外离远了看不清楚港内情形的,很难打中。离近了,港口要塞炮群让你分分钟受不了。
也有人建议过海军将旅顺港内画成格子,按照不同格子挨个射击不就行了?有这个想法的人一定家底很厚实。
别说,东乡舰队真这么干过,确实瞎猫撞上死耗子,击伤了几条俄军战舰。俄军旅顺舰队于是改变泊位,白天出港停在海边,晚上回港安睡,就地玩起来形意拳--拳打卧牛之地。
日军还试过观测气球,可惜因为没有步话机,空中人员不但无法准确实时观测汇报,还面临很大的危险,再次失败。
现在一架无人机搞定的事情,当年让乃木希典费尽了心思。
东乡真没那么多炮弹玩天女散花,回过来继续哀求陆军马鹿,还是要靠陆地方向解决问题。
乃木希典灵机一动,既然要一个能看到旅顺港的高地就可以,旅顺半岛都是小山丘,满足条件的高地很多啊;于是他的视线投向了旅顺西北侧的203高地。
开战前日军陆军参谋本部的地图上标注为东鸡冠山是“临时筑城”,结果打上去发现是无比坚固的混凝土要塞;那么对203高地的标注是什么呢?甚至连“要塞”都不是。这次的情报准确么? 参谋本部的误报彻底坑苦了乃木希典。
203高地此前默默无名,只是用海拔203米标记;这次一战成名,并成为乃木希典一生最深刻的烙印。
9月初,大本营给乃木希典第三军补充1.6万兵员,日军前期进攻壕沟也挖好了,203高地攻防战正式打响。
“正攻法”一出场就取得先机,日军拿下了南山坡山(海鼠山),甚至短暂冲上了203高地,先头部队已经在高地上看到了旅顺港;可惜好景不长,俄军的反扑非常生猛有力,先是周边的高地集中炮火猛轰,然后就是集团反攻。
战斗极其惨烈,日军山顶派下去求援的几十名通讯兵无一例外都死在了俄军的炮火之下,203高地得而复失。日军伤亡接近5000人,乃木希典被迫再次宣布全军进入休整。
10月下旬,乃木希典发起第二次旅顺总攻击;这次进攻乃木谨慎了很多,先是足够的炮火准备,然后才尝试步兵进攻。上一次火炮准备不够,这次就使劲打一顿再说。 这次总攻日军消耗炮弹4.5万发,创下日俄战争炮弹消耗量新纪录。结果如何呢?日军伤亡近4000人,再次退回原地。
乃木希典此时的心情,肯定很想一把揪住东乡平八郎的脖领子怒吼一声:“这就是你写不完的作业!?!?”
战斗陷入僵局,要不要再回头思考主攻方向问题呢?乃木希典的骨子里,其实还是传统的武士道精神,说白了就是一味唯上。打成这个烂摊子,肯定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大本营里也吵成一锅粥。但乃木一个人默不作声,把全部责任都扛在自己身上。
日本国内舆论大哗,民间不少人跑到乃木希典家,扔石头砸玻璃声音不绝于耳。后方大本营也曾有声音提出,要不要撤换乃木希典;明治天皇很了解的说别换了,这位一被换肯定要剖腹自杀的。其实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换谁也都一样。
那么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这就是拿破仑赞赏不已的战争之神:火炮。
前文提到,日军的火炮口径过小,对付坚固要塞很难起到作用。 日军为了弥补口径的缺陷,极大的增加了炮弹的消耗量,结果更是不划算。
急缺大口径火炮来解决问题。一方面,口径越大炮弹的杀伤力越强;另一方面,长射程的曲线弹道使得大口径炮弹可以从头顶方向击中堡垒顶部,直击要害。
那么日军有大口径的火炮么? 有,280毫米榴弹炮。
这是203高地上的280榴弹炮模型,实际上此炮过大过沉,并未上过203。
这才是真实的280榴弹炮
日本是海岛国家,很担心他国从海上入侵,所以在各地港口边上都安装了大口径的要塞炮来防御。 有人出主意,将本土的要塞炮拆卸下来运到旅顺,不就可解决问题了?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这种要塞炮的基座就有8吨重(仅一枚炮弹重量就是217公斤),而且是安装在转盘上的,搬运再安装是个非常艰难的工作。
再难,也要支持旅顺,日本国内立刻行动起来,拆卸全部的280榴弹炮,分批装船运往旅顺。全国一共只有18门,路上被海参崴舰队截击运输船,损失了3门。
运到了旅顺,先安排在东鸡冠山阵地放列。乃木希典不动声色,既然重炮来了,那就等重炮解决问题。203高地的事情搁一搁,还是先炮击原来的重点东鸡冠山。
苦主海军马鹿可等不了了,再次来哭诉。 据情报,1904年10月15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经启程,因为吨位比较大的军舰走不了苏伊士运河,需要绕路好望角,预计5个月左右到达朝鲜海域。 在此之前,联合舰队需要先全歼旅顺舰队,然后回国休整,清除海鲜、备足弹药也需要至少2个月。
因此,海军马鹿很希望1904年底之前能彻底解决旅顺港。
时间很紧迫,乃木希典一咬牙,好吧那就把已经放列的280榴弹炮全部重新布置,都拉到203高地来帮海军解决一个观察哨的难题。
炮位还没完全挪好,第三次旅顺总攻击就已经正式打响。
已经进入冬季,战争实地的203高地白雪皑皑。
依然是血流成河,俄军的防守真是强悍无比。为了振奋军心鼓舞士气,乃木希典成立了3100人的“白襷(ju)队”。
日本人干活喜欢用条白带子把宽大袖子绑起来,这就是白襷。
士兵们用白条子交叉绑在背后,其实就是冲锋队、敢死队。在我看来,这样的装束除了帮助敌方更容易瞄准靶心,其他作用不大。
视死如归的白襷队出场,是203高地攻防战的主要泪点之一。资料有显示两个结果:
1、全体阵亡;
2、乃木只是小作尝试就把他们撤下来了。
第一条结论是无数文学影视剧作品的极佳素材,而我觉得第二种说法更可靠。
打到11月底,此时的旅顺已经是大雪纷飞,203高地依然是个难啃的骨头
;几次攻防易手,俄军战斗意志依然很顽强。 一线精锐伤亡惨重,乃木别无选择,后备旅团也推上去了。
12月1日,后备旅团部分日军已经通过战壕攻上了203高地西南侧一角;但是通讯兵都被炮火打死,指挥部对于前线具体情况一无所知。一名少尉副官自告奋勇冲上203高地,联系上了先头部队,刚要返回就被俄军炮弹击中当场毙命。他叫乃木保典,是乃木希典的二儿子。
其实乃木希典也有慈父之心,大儿子乃木胜典在南山战役阵亡后,他调派二儿子乃木保典到后备旅团担任副官,也算是离开一线稍远位置,不成想又一次。
乃木希典夫妇一共生育三子一女,一子一女都早夭,成人的就这两个儿子。乃木家绝后了...
203高地略呈马鞍形,东北角、西南角略高,中间凹地向西方向下去的壕沟,就是乃木保典阵亡处。具体位置就在面对这块牌子,左侧下坡;此地壕沟可以体会到正攻法的现场感,值得下去一看。
朋友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刻,此时乃木希典的好友兼首席补锅匠、明治第一智将儿玉源太郎赶到了现场。残酷的是,他并非来安慰丧子之痛,而是来接手指挥权的。
203高地战况过于焦灼,大本营和满洲军司令部都很不满意,于是派出儿玉来接替乃木。 儿玉还算给面子,并没有拿出上级的腔调来压人,只是说请乃木把指挥权暂时借给他。
很多人会说儿玉接替乃木的指挥后,203高地攻防战局面焕然一新;这么说未免有些不公平,改打203是乃木的主意,调用280榴弹炮也是乃木的手法。
不过说到炮兵,儿玉可比乃木理解早得多。
1877年的西南战争,西乡隆盛带了三万五千人包围了熊本城,当时镇守熊本城的就是儿玉源太郎。眼看着就守不住城了,有人想起来当年从法国买了两门炮,现学现用就开了一炮。敌兵们被一声巨响给吓坏了,四散奔逃。儿玉源太郎一战成名。
儿玉接手后对280榴弹炮的射击策略做了两个调整:
1、不再按照炮兵射击-停火-步兵冲锋的交替次序,也不计较存货量和射击频率,而是24小时不间断射击,打光了完事;
2、射击时候不再顾及是不是会伤到友军,只要发现203高地上有人影活动就持续开火。
在消灭敌人军队时,不能仅仅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更重要的是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克劳塞维茨
连友军都打,胆寒的不仅仅是敌人......
203高地就此突破。12月5日上午10点,日军占领203高地,并设立炮兵观测哨,负责观察的海军哨兵兴奋地大喊:“旅顺要塞尽收眼底!”
203高地西南侧炮兵观测哨位置实拍,远处细长条陆地就是老虎尾。
当时上去观测的一名海军大尉名叫永野修身,后来做到了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海军元帅,参与发动偷袭珍珠港,二战后病死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监狱里。
日军有了观察哨,旅顺舰队就遭了殃。3小时后,俄军战列舰波尔塔瓦号中弹沉没,接下来3天内,俄军旅顺舰队全军覆没。
海军马鹿的遗漏作业终于做完了。
203高地游览须知:从山脚爬上山顶绝对不止地图表示的700米,四野无人视线开阔,山脚下是大片的樱花园,天气晴好的时候值得一游。
战后乃木希典收集废旧枪械弹片,铸造了这座高度为10.3米的纪念塔,将203高地改名为“尔灵山”,赋诗一首:
尔灵山险岂难攀,男子功名期克艰。
铁血覆山山形改,万人齐仰尔灵山。
203高地虽然拿下,但是旅顺战役还没有结束,最难啃的东鸡冠山堡垒群还在俄军手中。不过有了203的炮兵观测哨,再加上280榴弹炮的威力,日军的日子一下子好过了很多。
12月15日,日军大规模炮击东鸡冠山。当时俄军旅顺城防司令康特拉琴科少将,也是俄军中最强硬的主战派,被炮弹打中指挥所屋顶,塌方砸死。
虽然被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抛弃,虽然旅顺陆军总司令斯特塞尔首鼠两端,但旅顺要塞的俄军官兵上下始终保持斗志昂扬,核心人物就是这位康特拉琴科。他曾指导制作了一大批手榴弹、迫击炮、地雷、电网用在一线,给日军造成很大杀伤;同时他屡屡亲自率军发起冲锋,多次夺回日军被占据的阵地。日俄战争中,俄军高层将领多半迟钝懦弱、拖沓胆怯,只有他始终保持高昂战意。
个人认为,他是日俄战争中俄军方面最闪耀的荣光,也是沙皇帝国最后的军中辉煌。
康特拉琴科当晚进入东鸡冠山堡垒群召开作战会议,据传日军特务报告了这一消息,于是日军集中重炮对准这一位置猛轰,少将当场阵亡。
东鸡冠山指挥部旧址,若非280重炮直接命中,寻常枪炮很难伤害到这里。
赫鲁晓夫访华期间,还曾到此地纪念了康特拉琴科,图中右侧那个小型的白色石碑就是康特拉琴科纪念碑。
康特拉琴科故居位于旅顺太阳沟景区,周边很幽雅恬静,值得一去。周围还有婚纱摄影、喜宴的专门场地,吃喝玩一条龙...
主将阵亡后,虽然东鸡冠山堡垒里依然在抵抗。但俄军整体军心已散;日军挖掘壕沟到堡垒群下方,放足2300公斤炸药直接炸塌,并照方抓药处理了其他堡垒群。
日军爆破处,注意看右边堡垒被炸塌的遗迹。
12月18日,东鸡冠山北堡垒群告破。
12月28日,二龙山堡垒告破。
12月31日,松树山堡垒告破。
1905年1月1日中午,日军占领望台炮台。当天晚上,俄军旅顺要塞司令斯特塞尔写信给乃木希典,准备投降。
当消息传出的时候,阵地上前一秒还在浴血厮杀的俄军、日军官兵,纷纷放下武器走出战壕欢庆停战;大批俄军还拿出战壕里的酒邀请日军一起来痛饮,喝的不过瘾,当晚相约进了旅顺城继续喝。
1月2日,双方代表在水师营谈判,下午共同在投降书上签字,旅顺战役正式结束。俄军投降时尚有官兵32400人,546门火炮,8万发炮弹,225万发子弹,1000颗水雷...
如此强大的储备,让战胜一方的日军都感到不寒而栗。如果康特拉琴科和马卡洛夫一开始就执掌旅顺陆海军大权不受干扰,并且都没有不幸的偶然死亡,旅顺战役的走势还真的很难说。
旅顺战役中作为旗手身中八弹,三处骨折,在被送往火葬场途中苏醒的樱井忠温少尉,战后写了一本纪传体小说《肉弹》,详细记述了旅顺战役的残酷。这种誓死的精神也被誉为肉弹精神... 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是旅顺战役微观视角的真实记录。
水师营会面处旧址,手机里的照片是1905年所拍;左侧枣树位置完全一致,时隔百余年,无法确定是不是同一棵树。
1月5日,双方高官来到水师营会面并合影留念,气氛非常友好。
我手持的就是双方会面照片,背景应该就是实拍的这面墙,图正中间就是乃木希典。
旅顺战役持续了5个月,日军伤亡近6万人,完全是一场血腥的惨胜。日俄战争结束后,乃木希典赋诗曰:
皇师百万征强虏,野战功城尸做山。
愧我何颜见父老,凯歌今日几人还。
在天皇给乃木组织的凯旋祝捷大会上,乃木希典的第一句话就是:“吾乃杀乃兄乃父之乃木是也!”欢迎人群中的人们痛哭一片,思念战死的亲人。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病死,乃木希典与其妻一道剖腹自杀。
从军事角度总结,乃木希典不算是愚将,也不能算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一将功成万骨枯,乃木希典最后的自杀也是一种解脱。
可那无数冤魂又该找谁倾诉呢?
在像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由仁慈而产生的错误思想是最为有害的。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同时,必然会取得优势。由于厌恶暴力而忽视其性质的做法毫无益处,甚至是错误的。
-----克劳塞维茨
人类的贪婪和暴虐,总是在战争中表现的最彻底。
走在203高地和东鸡冠山的时候,总觉得当地阴气略重。需要放一张图来镇楼,也很喜欢下面这句话。
摄于203景区出口处门口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马汉
工业革命以来列强崛起的手段中海权的地位无与伦比,海权论鼻祖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理论早已深入人心,海军也日益成为政治家手中一把非常重要的利剑。
亚洲新兴霸权主义国家日本也是这么认为的,明治维新起日本海军飞速扩张,并在甲午海战后一跃成为亚洲最强、世界第一流的海军。
上文说到,东乡平八郎率领联合舰队堵在旅顺港门口,完不成作业焦急万分求助陆军马鹿,结果陆军第三军在旅顺要塞下血流成河。
当时俄罗斯在亚洲有三只舰队:旅顺舰队、仁川舰队、海参崴舰队。其中旅顺舰队的实力占到总兵力的8成以上,仁川舰队非常弱小、地理位置也很不利,开战初期就被日军歼灭。
剩下的海参崴舰队虽然势单力薄,可不是省油的灯。
上图上方红圈位置就是海参崴,请注意看下方的对马海峡,以及右上的津轻海峡。
沙俄旅顺舰队主力被围堵在旅顺港内专心做寓公后,海参崴舰队开始大显身手。他们屡屡出击袭扰日本本土的海岸线,上演了一出早期的破袭战;或者南下干扰日本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交通线,或者干脆向东穿过津轻海峡,北上或者南下进一步打击日本的物流业。
初期战绩寥寥,击沉一条装载250吨大米和10万条明太鱼的小货轮也大书特书;后期就嚣张到了直扑东京湾的外海,还击沉了一条7000多吨的英国商船。这一系列袭击给日本国内带来巨大精神压力,总以为“露寇”(此时诞生的日语专有名词,意为沙俄入侵者)随时会登陆入侵本土。一日之内,数遍惊恐,日本-朝鲜之间的海上运输也被迫一度关闭。
日方大本营忍无可忍,指示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尽快解决此事。东乡交由第2舰队司令上村彦之丞专门负责清剿这支敌后游击队。
上村长得比较土,但是很实用,有军迷分析对马海战的最大功臣其实是这位仁兄,因为是他死死咬住沙俄舰队的侧翼,联合舰队得以始终保持对敌军的T字优势位置,后文会详述。
上村接令之后,率第2舰队前赴日本海去围堵海参崴游击队,哦不,舰队。左堵右堵堵不着,日本海实在太大了。上村一咬牙,决定去海参崴家门口堵;第二舰队战战兢兢开到了海参崴港口,可惜沙俄舰队不在家。上村不敢靠的太近,远距离炮轰海参崴港口;俄罗斯港口驻军一言不发,一炮不回。上村不知虚实,又担心中了海参崴舰队的埋伏,只好悻悻撤兵。
这次战斗,算是日俄战争中极罕见的日本攻击俄罗斯本土行为,可惜战果接近于零。
连续围堵海参崴舰队不利,国内舆论继续大哗,很多人跑到东京的上村家里扔石头砸玻璃(乃木希典也享受过同等待遇),上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时间来到了1904年6月下旬,沙俄旅顺要塞被团团包围,旅顺舰队的命运也岌岌可危;于是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就是坐火车从旅顺逃出的那位)下令旅顺舰队出港突围,尽快北上前往海参崴,汇合海参崴舰队再图后计。
他还电令海参崴舰队前往接应,接应地点就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的对马海峡附近。几次袭扰战全身而退的海参崴舰队心说这不是难事啊,那个地方去了几次了也没撞上日军。
得到这个情报的上村彦之丞大喜过望,逮不着的兔子自己送上门来了。之前几次抓不到,是因为时间不固定,而这次对方来接应,一定会参照旅顺舰队的突围时间,所以提前到那里设伏即可。
那么具体时间怎么测算呢?可以参考旅顺舰队的动向。海参崴舰队是来接应旅顺舰队的,一定会在那个时间点、那个地点出现的。
8月10日,旅顺舰队启程突围,同时海参崴舰队也得到指令出发接应。由于装煤工作进展缓慢,海参崴舰队比预定时间晚了15小时才出海,司令官叶森少将心怀忐忑,带队赶到了对马海峡附近。
时间到了8月14日,始终未见到旅顺舰队的身影(此时旅顺舰队突围失败,主力已经退回了旅顺港),海参崴舰队左右盘旋来回溜达,居然和上村舰队擦肩而过;双方的最新位置反倒是日军上村舰队在北,沙俄海参崴舰队在南。
主力舰实力对比:海参崴舰队3条巡洋舰,都有4门8英寸主炮,而且每条船的吨位都超过日方任一战舰;上村舰队有4条装甲巡洋舰,也是都有4门8英寸主炮。
主炮比例是12:16,看起来势均力敌,其实不然:沙俄巡洋舰是老式的主炮布局,安装在船体两侧。而日军巡洋舰都是最新式的方法安装在中轴线上,所有主炮都可以自由的进行左右旋转射击,实战时候主炮比例是6:16!!上村舰队火力占据了绝对优势!
叶森少将的临敌表现可比旅顺舰队强多了,他先是向东,然后向南,然后再向西,再次转向朝北,机动灵活屡次转向试图摆脱上村舰队,杀出一条血路冲回北方的海参崴。
上村的表现更是优异,他屡屡料敌先机,指挥舰队稳稳当当的压制住北方通道。虽然叶森左旋右转,上村跑在内圈死死咬住决不放弃。只要堵死北逃通道,无论是将对方逼向东面的日本本土,还是西面的朝鲜半岛,上村都会得到更多的支援。就像很有经验的猎人,上村面对叶森这只已经钻进陷阱的兔子并不急于下手,而是彻底断绝它求生的希望。
终于接近到了射程范围,炮火隆隆。海参崴舰队三条主力舰被击沉一条,重创两条。叶森少将拼力将负伤的两条主力舰带回海参崴,也算是个人杰。但海参崴舰队从此失去战斗力,袭扰战被迫结束。
上村的战略目的实现,美滋滋的带队南返去和东乡舰队汇合。
这场海战因为发生在韩国蔚山附近,史称“蔚山海战”。综合点评,日俄这两位偏将的实战表现,可比主将都强多了。
名词解释:T字战术
上图一看就明白,当双方舰队相遇的时候;甲方舰队(图上方)率先在乙方舰队(图下方)前进方向上全部横列,这样所有的主炮都可以指向乙方舰队,火力上大占优势。乙方舰队由于呈纵列前进,只有排在首位的军舰可以使用前主炮还击,其余军舰只能挨揍,无法参战。
这样的阵型,好像英文字母T,谁抢占上方的一横,谁就占有先机。
即使乙方舰队左右分散开,但在变向的时间里,还是挨揍的架势。
蔚山海战中,上村清楚地知道叶森舰队的用意,稳守内圈盘旋,始终不失去自己的有利位置,最终顺利的抢占T头位置,可谓名将之风。
时间倒回到1904年8月10日,上文提到的优秀军事家、科学家马卡洛夫阵亡后,维特格夫特少将暂时代理了旅顺舰队司令。此时的旅顺舰队不仅仅哀鸿遍野,而且还失去了进攻利器:很多舰炮已经被拆下来运到山上做要塞炮了,旅顺舰队变成了没牙的老虎。
牙齿不在腿还在,打不过也许能跑得过,维特格夫特趁着联合舰队主力2条战列舰触雷沉没的好时机(前文提到过初濑号、八岛好的遭遇),带着旅顺舰队出港逃跑。
维特格夫特少将,算是旅顺舰队仅次于马卡洛夫的优秀指挥官。
他们逃跑的目的地是海参崴,但是出港之后维特格夫特带着舰队直奔西南,试图绕过东乡舰队的封堵。
1904年8月10日上午9点,旅顺舰队19条战舰排成双纵队,转向东南。东乡舰队苦守多日,得到情报后立刻赶来围堵。中午12点,双方舰队相遇,黄海海战打响。
维特格夫特无心恋战,带着舰队左盘右旋,试图甩开东乡舰队,尽快向东进入广袤的黄海,并伺机北上穿越对马海峡;东乡始终跟随,不断尝试尽快接战。
面对一群没牙的老虎,东乡舰队的表现怎么样呢?用“差劲”来形容都是留情面的。
原因有二:
又要摆架势,又要躲水雷,怎么可能追得上?
追的上又如何?双方曾经接近到开火距离,一轮炮战下来,联合舰队旗舰,也是东乡的座舰“三笠号”中炮一发,恰好打在前主炮上,导致炮座卡死不能使用;后主炮也出现俯仰装置故障,只剩下单根炮管极缓慢的上下摆动击发。 三笠号一共就两门主炮,于是东乡平八郎同学接近于吃瓜围观了整个黄海海战。
目前“三笠号”停泊在日本东京湾横须贺军港边,船头有东乡的雕像;横须贺的特产是酒吧和皮夹克,还出了个歌手演员叫山口百惠。
其他主力舰也好不到哪去,炮战一小时,联合舰队4条主力舰的16门12英寸主炮被打坏了5门,火力损失三分之一!要知道这是面对一群没牙的老虎,旅顺舰队三分之一的主炮都留在旅顺的山上呢......
维特格夫特先后5次变换方向,最后时刻一度已经摆脱了东乡舰队的追逐,胜利大逃亡的曙光就在眼前。
命运之神再次眷顾了东乡平八郎:旅顺舰队主力舰“塞瓦斯伯托尔”号此前被击伤,半路上开始漏水,航速不断下降;为了等它,维特格夫特率领舰队主力再次盘旋回来,试图掩护“塞瓦斯托波尔”号,双方接近到射程范围内;
日军一炮打来,正中维特格夫特少将,沙俄方面遭遇战场主将暴毙的命运, again。
东乡再次以手加额...这运气,真没说的。
主帅阵亡后,俄军旗舰中弹并且舵机卡死,只能原地左转弯转圈圈。旅顺舰队参谋长为了稳定军心,居然没有发布主帅阵亡的消息。各舰茫然失措,难不成要跟着旗舰原地打转?终于有明白人站出来代理司令,并打出旗号说大伙儿一起返回旅顺港吧。
有5条军舰拒绝执行这个命令,用舰长的原话说:“我就是死也不愿意再回去旅顺那个臭水洼子了...” 于是它们继续向南,有2条到了青岛,有2条到了上海,还有1条,一路狂奔跑到了越南西贡。
旅顺舰队主力(14条军舰)撤回了旅顺港(年底被203高地观测哨引导280榴弹炮悉数击沉,只有“塞瓦斯伯托尔”号冲出港口,坐沉在海边),黄海海战结束。
至此,俄罗斯在亚洲,已无海军。
总结黄海海战的表现,联合舰队的战绩如何呢?击沉0条... 远不如偏师上村舰队的表现。
东乡平八郎的成绩实在是让人汗颜无地,这就是后来日本海军的军神???
战后东乡大怒,将驱逐舰和雷击舰的舰长大幅度撤换,彻底整顿舰队内部,重塑联合舰队的斗志。
因为还有一场决定性的大战等着他。只是等的比较久,等了将近一年。
1904年6月,远在圣彼得堡的尼古拉二世听到远东传来一个又一个不利的消息,不由得怒火中烧。如此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居然被日本这群黄猴子打的举步维艰。于是他召集内阁会议,商议派遣援军去远东、 俄罗斯有三大舰队:太平洋舰队(旅顺舰队+仁川舰队+海参崴舰队),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目前太平洋舰队全面处于下风,沙俄决定派遣波罗的海舰队主力,改名为“太平洋第二舰队”,开赴远东助战。
于是开始慢腾腾的筹备工作,他们调集了战舰,同时向其他舰队征集人才。筹备工作很缺乏效率,战舰倒是最新式的,可是没有人愿意去远东执行这个听起来就很糟糕的任务。18000海里,33000公里...... 接近环球的航程了。 于是各级海军官僚纷纷将本部门最不愿意要的人选都丢到了新组建的太平洋第二舰队里,谁爱去谁去,原话是这么描述的:“都是一群二流子以及有犯罪前科的人...”
这就是太平洋第二舰队的组成。
那么舰队司令是谁呢?当年准备接替旅顺舰队司令的候选人里,有一位尼古拉二世非常欣赏的人选,可惜马卡洛夫众望所归。这一次,还是要用自己最喜欢的人吧......
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尼古拉二世的亲信,伟大的舰队环球旅行家。
舰队组建好了,前方传来消息:旅顺要塞快失守了,旅顺舰队即将全军覆没。
怎么办?再去还有意义么? 大臣们一商量,还是得去。本系列第一篇文章讲过:近现代战争打仗就是打钱,日本财政捉襟见肘,不但从四处借款,还向全世界发行了战争债券;随着日本在战争中节节胜利,日本债券的行情也逐渐走高。
其实沙俄也没钱,也发行了战争债券,最近行情暴跌看来要触底,沙俄的经济也面临崩溃的风险了。派去一支舰队,这个利好消息本身就可以让债券升值,所以还是必须去!
真是个匪夷所思的出兵理由,虽然荒唐,可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于是1904年10月15日,带着一群不明来历绝非善类的下属,率领一支俄罗斯帝国现存最强大的舰队,罗杰斯特文斯基将军踏上了遥远的旅程。
编制如下:8条战列舰,9条巡洋舰,3条海防舰,9条驱逐舰
这个阵容东乡看了也会倒吸一口冷气。
不过,具体到细节层面,这支舰队就显示出千疮百孔的真面目了。
注意看上图,临近冬天北冰洋没法走,不然就是早期的泰坦尼克;主力舰吃水过深走不了苏伊士运河,只能穿过北海南下到西非,绕好望角,进印度洋走马六甲海峡,然后北上远东。
33000公里,路漫漫其修远兮... 刚出门就碰上麻烦:舰队刚开进北海,夜间又遇上大雾视线模糊,前队发来信号:发现日本驱逐舰!
这件事充分说明了这支舰队的训练素质以及战斗意志是有多糟糕,18000海里的距离对俄国军舰来说确实是个噩梦,日本军舰难道就可以穿越时空飞过来堵在家门口?当然也有人附会说:日本在英国订购的驱逐舰,刚好可以在这里伏击...问题是黑夜大雾,日本驱逐舰也没有雷达和夜视镜啊。
各舰未得到命令就开始胡乱射击,过一会查看战绩:原来是英国渔船,还击沉了4条。
这个麻烦不小。英国本来就和日本签约成为同盟,始终在暗中帮助日本获胜;沙俄这次在英国家门口击沉4条英国平民渔船,更给了英国制裁沙俄的借口。
得罪了英国可不是好事,英国有个外号:日不落帝国。意指大英帝国在海外的殖民地遍布全球,领地范围内太阳始终不落。 英国是老牌海权国家,这些殖民地大多分布在各地优良港口。
再看看上图,庞大舰队必经之处大多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或者是英国的盟友。
这是著名环球舰队旅行家罗杰斯特文斯基的最大噩梦。
那时候军舰的主要燃料是煤炭,这么远的航程所需煤炭是个天文数字,途中需要无数次的煤炭供应以及物资补给。
简而言之,老罗的舰队所到之处,处处受制;港口不给加煤,或者漫天要价;或者干脆声称本港口拒不接待,给多少钱也不给你煤炭,还开出来个把小炮艇威胁要驱离沙俄舰队。
所以老罗的舰队患上了严重的煤炭缺乏恐惧症,只要有机会就玩命加,搞得军舰的走廊、会议室等空间堆满了煤炭,更像是一列运煤专车。军官们还好,士兵们连续几个月生活在煤堆里,个个赛过黑老包,士气指数都快成负值了。
主力舰队好不容易绕过好望角来到了马达加斯加,必须原地等待;因为还有一只小舰队可以抄近路走苏伊士运河,汇合了才能继续走。有趣的是,这只小舰队在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时候,正好碰到了从英国订购的日本驱逐舰返回;双方面面相觑,心情着实忐忑的紧。
一等就是3个月,除了等分舰队,还要再等总部的指令:远东战局已经一团糜烂,还要不要继续前往呢?等待期间,老罗担心士兵们忘记自己的本行:打仗的技能,还举行了几次舰队射击训练。
拖曳靶舰的是迪米特里顿斯科伊号巡洋舰,其余诸舰鱼贯而过瞄准靶舰依次射击;烟雾散去后,靶舰安然无恙,迪米特里顿斯科伊号中弹了......
老罗赶紧宣布演习结束。
演习也不敢举行了,再等下去也不是办法,老罗当众发表演讲:为了俄罗斯军人的荣耀,为了效忠沙皇陛下,我宣布继续前进!
于是舰队继续前行,进入印度洋日子也没好过到哪里去,还是四处被驱赶,四处要煤炭...或许被称为一支庞大的乞丐舰队更合适。
到达马六甲海峡后发现,这里是亚洲,日本间谍到处都是。老罗也不在乎了,反正藏也藏不住,索性大摇大摆的继续北上。
在越南的芽富湾(就是今天的芽庄)海域,老罗的舰队整顿维修之后加足了煤炭(连舰长办公室桌子下面都堆满了煤炭),踏上最后的旅程。
此时已经是1905年的5月18日,远东大地上日俄战争的四大会战:辽阳、沙河、黑沟台、奉天会战都已经打完,沙俄军队全部战败。
老罗的舰队是唯一的希望了。
他的对手东乡平八郎,已经足足等待了280多天。
东乡可没有白白等待,他带着联合舰队补充整顿,苦练炮术,厉兵秣马。
最发愁的一件事是,在哪里能堵住老罗的舰队?
这张图再看一遍
随着旅顺要塞的陷落和旅顺舰队的覆灭,老罗的舰队初始目标已经失去,夺回旅顺港是痴人说梦。目前唯一的目标是,北上冲到海参崴,然后保持对日本本土的巨大海上压力。兴许这么做,对整体糜烂的战局还有一丝转机。
个人分析,此时沙俄已经基本上输掉了整场日俄战争,老罗如果掉头返回波罗的海,还能替沙俄帝国保留一支很可观的有生力量。而老罗执意前赴海参崴并全军覆没,成了压垮沙俄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老罗要去海参崴(正上方红圈),大约有三条路线:
1、穿越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的对马海峡(左下角红叉);
2、学习叶森少将的海参崴游击队,从东侧绕过日本本州岛,走津轻海峡到海参崴,请看上图右上方红叉位置;
3、索性再走远一点,从北海道北侧走宗古海峡绕鄂霍茨克海过去;(图片没展示,大家看最右上角再向上位置就是)
联合舰队不会分身法,只能选择三个地点之一就地蹲守老罗。而且不能选错,上村彦之丞堵了半年都没堵住海参崴舰队的错误不能再犯;这次如果被老罗溜过去,再加上以前的糟糕战绩,东乡平八郎同学即将成为海军马鹿之神。
现在看来这道题很简单:宗古海峡根本不可能,路途过于遥远,老罗人困马乏归心似箭,更何况没有那么多的煤,煤炭不足恐惧综合征越接近终点越严重;
津轻海峡可能性也不大,此地位于日本内陆之间,而且海峡狭窄时有大雾很有利于被伏击。此前叶森舰队规模小从津轻海峡比较容易溜过去,而且那时候联合舰队主力在旅顺长海鲜呢。这次不一样...
只能是对马海峡。
事后诸葛亮很好做,当时的联合舰队高层真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不停的发出灵魂三问:老罗现在在哪?老罗要去哪?老罗确定不改方向?
时任联合舰队作战参谋,被东乡平八郎誉为“智如潮涌”的秋山真之少佐出场。
秋山真之曾自费留学美国华盛顿海军大学,是大学校长、海权论鼻祖马汉的亲传弟子;留学期间正逢美西战争,秋山真之实地观察了美国海军封锁古巴圣地亚哥港口的战斗,后来据此制定出旅顺港闭塞作战计划(可惜三次都没成功)。
毕业回国后,秋山真之收到日本海军大学校的邀请,希望他来校继续深造。秋山颇为自信的回复:不知道我还能学什么呢?海军大学校倒也有趣,说要不然你来当教官吧,于是秋山成为了该校最年轻的教官之一。
秋山真之以神算出名,晚年迷上宗教并开始打卦,据说神准;国民党大佬、蒋纬国的亲爹戴季陶留学日本期间去拜见秋山,秋山起卦说你最好搬到高处去住,后来戴的住所果然被水淹。
各种资料里对于秋山真之的赞誉很多,即便如此,面对俄罗斯舰队走势的灵魂三问,秋山真之一样陷入了极度焦虑不能自拔的状态。
最初的推断一定是对马海峡,被问多了秋山也开始发毛,精神极度紧张之后秋山开始建议联合舰队拉到津轻海峡附近去等待...
也不能完全怪秋山,不但此次大战胜败压力甚大,而且老罗的舰队也实在不按常理出牌:行军速度过于拖沓了。预期他是1904年底或者1905年初到达,实际到达日期整整晚了五个多月,太磨蹭了。
日军从来都是那么守时,山本五十六只要迟到一小会,远程赶来的美军P-38根本没机会等到伏击他。陈赓大将曾指挥越军伏击法军,结果越军伏击部队因为大雨迟到了1小时,没想到法军也喜欢迟到正好被伏击,陈赓幽默的点评道:真是一对绝妙的对手...
秋山为首的众位参谋陷入集体恐慌,关键时刻还是东乡平八郎出来镇场子:就是对马海峡了!对错的责任都由我来扛!
这还算是点名将之风。
联合舰队指挥层,前排右一秋山真之,正中东乡平八郎。请大家注意,日军参谋的军服才会有绶带(从领口下侧到右肩),主官是没有的。秋山有,东乡没有。
茫茫大海,双方的军力相当;为了彻底全歼沙俄舰队,秋山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这就是著名的七段击:
1.X日白天,首先争取在对马海峡以南,长崎县西部的五岛列岛进行战列舰决战。
2.X日夜晚,北上,在对马以南由驱逐舰和鱼雷艇进行夜战。
3.X+1日白天,在对马海峡西水道再进行白昼战。
4.X+1日夜晚,继续夜战。
5.X+2日白天,在郁陵岛附近继续白昼战。
6.X+2日夜晚,继续夜战。
7.X+3日白天,继续在海参崴外海白昼战。
总的次序就是:白天战列舰决战,尽可能打垮俄方主力舰,夜晚驱逐舰鱼雷艇部队上去偷袭受伤的敌军,第二天白天继续战列舰决战,夜晚鱼雷艇再上去偷袭...如此循环,全歼老罗舰队。 历时72小时以上,秋山预计7阶段作战之后就可以达成目标。
为了彻底实现目标,东乡率领联合舰队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尤其抓紧苦练炮术;在炮弹极其珍贵的前提下,平日很抠门的东乡还是咬牙进行了两次实弹射击训练。
万事俱备,只等老罗。
老罗舰队途经上海的时候,大批日本间谍赶紧向本土报告;走到冲绳附近被日本渔民发现,渔民无法报告,只能划筏子跋涉7小时来到冲绳本岛发电报。
1905年5月27日凌晨3点,日军前驱鱼雷艇部队发现沙俄庞大的舰队,终于等到了你...
老罗舰队夜航的时候,为了照顾船队中的后勤船医院船航行安全,全舰队灯火通明,简直是武装游行。日军鱼雷艇艇长不能确定是不是等待已久的沙俄主力舰队,咬牙决定趁着夜色横穿整个沙俄舰队来核实。最后这条鱼雷艇真的从整个沙俄舰队中横穿了过去,颇具胆略。
鱼雷艇指挥官是日军第二舰队驱逐舰队司令铃木贯太郎,后来升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军令部部长。2.26兵变受重伤侥幸未死,再后来担任1945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敦促昭和天皇接受投降结束了战争,1948年死于肝癌;人称“足智多谋的鬼贯”。
5月27日清晨,秋山真之代表联合舰队向本土大本营发报:“天气晴朗波浪高”。只有寥寥数字的电报,后来被广为赞誉。
“天气晴朗”,是指今天能见度很好,可以进行战列舰舰队决战;
“波浪高”,是指今天海面波涛汹涌,船只颠簸幅度大,这对日军是好消息。为什么呢?因为一般海军在波浪高的情况炮术精准度都会大幅下滑,而日军此前多次在复杂海况情况下苦练炮术,今天正好大有用武之地。
短短几个字,充分说明此战日军的有利态势和必胜信心,真是言简意赅。
13:55,两军舰队在对马岛以东40海里相遇,间距12000米,对马海战正式打响。
开战即刻,东乡平八郎下令在旗舰三笠号上升起了著名的Z字旗,发出“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诸君务须竭尽全力”的信号。这一灵感来自于东乡最崇拜的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具体文字据说也是秋山真之的手笔。
上图过于复杂不容易看,还是看我下文简述的版本。
两军一接触,东乡就拿出了他一生最得意之作:敌前大回转
三张图连起来看,第一张图东乡舰队是上方白色舰队,成单纵列从东北向西南航行;老罗舰队是下方红色,呈三纵列由西南向东北航行;如果照此态势发展,东乡和老罗就会擦肩而过,日军只有一轮开炮机会;扛住了第一波揍,老罗不必改变航向就可以向东北方向逃之夭夭。
东乡果断要求联合舰队不许开火,在距离敌舰11000米全体左转,航向东北(见第二张图),贴近并逼迫老罗舰队转向正东,进一步被逼到东南方向(第三张图)。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敌前大回转”。
这要求指挥官极强的胆魄和全舰队极高的组织纪律性,日军舰队在转向时候是无法开炮的,而且11000米已经进入到了俄军舰队的射程;换句话说,日军此时忙着转弯,只能被动挨揍。
更危险的是,东乡的旗舰三笠号位于舰队最前方,第一个左转,第一个挨揍,还没机会还手。队列左转,全程需要12分钟。东乡身为全军主将,需要将自己率先暴露在敌人炮火下12分钟。
油画:对马海战中的三笠号,注意看桅杆柱子上都裹上棉包,以防弹片四散伤人。
沙俄舰队毫不手软,立刻集中炮火轰击日军旗舰三笠号,三笠号连连中弹。三笠号舰桥后方有一个司令塔避弹室,钢铁外壳,形似一座碉堡,里面的安全程度可能会高很多。东乡嘱咐舰上其他参谋人员进入避弹室,他自己和秋山真之等人站在舰桥上冒着炮火镇定指挥。
这样的表现才称得上是军神...
不久后一发炮弹打来,正中避弹室,里面躲藏的日军参谋悉数毙命。(2017年在横须贺登上三笠号的时候,我曾进入到这个面积不足3平米的避弹室参观,实地感慨这么狭小的空间还能被炮弹直接命中,参谋们的运气真是差到了极点)
三笠号在游戏《战舰世界》里的截图,只有前后两门主炮合计四根管子;买这条船纯属是出于对马海战的敬意,实际上航速慢射程短装填慢,东乡靠他打赢了对马海战真是不容易。
箭头所指就是司令塔避弹室,这么隐蔽的位置居然命中,运气真的不是一般的差。
运气属意于勇敢者,东乡和秋山等人逃过一劫。
激战中,又一发炮弹击中三笠号右舷,东乡腿部受伤血流如注。简单包扎之后,东乡拒绝了医务官让他休息的好意,坚持站在舰桥上让全舰官兵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并这样站立了将近7小时。战斗结束后血流在地板上延伸出去一米多,东乡已经无法自己行走。
这真是漫长的12分钟...... 也是日军埋头转弯只能挨揍无法还手的12分钟...
焦急如焚的日军舰队终于转向完成,双方的距离接近到8000米,东乡一声令下,日军众炮齐发。
从11000米到8000米,日军的用意不仅仅是要抢占有利位置,也是对自己炮弹的节省使用,更是对俄军炮术的轻蔑。 逼近到8000米距离,日军苦练的炮术果然命中率很高,俄军战舰纷纷起火。
大建奇效的不仅仅是精准的炮术,还有著名的“下濑火药”:
俄军炮弹填充火药是老式的棉火药,这样长途航行安全系数高很多,实战效果更有利于穿甲弹。
日军就在家门口作战,不需要太担心火药的安全系数,所以炮弹内使用的是工程师下濑雅允发明的苦味酸为主成分的火药;这种火药灵敏度极高,属于沾上就炸;燃烧温度可以达到上千度,火焰还具有一定流动性,即使在水面都能烧一段时间,实战效果就是很出色的燃烧弹。
下濑火药很出色,俄军方面的配合更出色:前文说到,老罗舰队患有严重的煤炭不足恐惧症,于是甲板上、过道里都堆满了煤炭;填满下濑火药的日军炮弹飞过来,正好引燃。(对比日军,先是选用最优质的英国煤炭,战舰航行速度更好;开战前果断的将甲板上所有昂贵的优质煤炭推入海中,方便作战。这才是真正的组织有效性...)
俄军舰队一片火海,主舰队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奥斯利雅维亚号相继受到重创脱离战斗。乘坐在苏沃洛夫公爵号上的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重伤,被医务兵转移到驱逐舰旺盛号上后陷入昏迷。
老罗舰队瞬间陷于群龙无首,四散奔逃的状态。谁知福兮祸之所倚,一个转机到来。
联合舰队第二舰队司令上村彦之丞个人高光时刻:
联合舰队呈单列纵队前进,第一舰队在东乡带领下敌前大回转,然后压迫沙俄舰队右转向东南。沙俄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中弹,司令官老罗重伤失去指挥能力;沙俄部分舰船开始左转试图穿过东乡舰队的队尾,直接向北逃窜。
东乡平八郎同学玩了个小聪明,他让联合舰队第一舰队原地左转,这样就可以在左舷方向继续贴近沙俄舰队,并保持逼近攻势。
谁知在14:50,俄舰亚历山大三世号升起信号旗代理舰队指挥,带领俄国舰队主力航向东南,大部队开始右转!此时沙俄主力舰队向东南,联合舰队第一战队向东北,呈现出南辕北辙的态势,瞬间距离就拉开了!
东乡已经来不及掉头,被耍了!眼瞅着沙俄舰队要逃之夭夭...
在黄海海战的时候,东乡也这样被维特格夫特耍过;那一次是“塞瓦斯托波尔”号拖了俄舰后腿挽救了东乡,这一次是上村彦之丞挽救了东乡。
此时在东乡身后的上村彦之丞率领联合舰队第二战队跟着东乡也完成了敌前大回转,但他拒绝执行东乡的左转北上命令,反而很敏锐的看出来沙俄舰队的新动向,非常及时的右转紧紧跟随沙俄主力舰队。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决定!
联合舰队主力战列舰都在东乡率领的第一战队,上村的第二战队只有6条装甲巡洋舰,这样的小舰队近距离去逼迫沙俄主力舰是很需要勇气的。上村战队不畏炮火,拉近距离以小打大,用口径小很多的火炮猛烈轰击敌舰,死死拖住沙俄主力舰队不使其逃走,为东乡争取宝贵的时间。
东乡如梦初醒,率领主力战列舰将左转进行到底,最快速度赶回了主战场,及时支援了正在苦苦支撑的上村舰队。联合舰队第一战队插到了沙俄舰队的西南侧,航向东南,和第二战队始终保持夹击沙俄舰队的态势,开始对沙俄舰队进行疯狂的炮轰。
如果不是上村坚决抗命并敏锐变阵,沙俄舰队主力可能有半数以上逃脱到海参崴,东乡同学的军神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被日军击伤的俄军舰艇内部。
15:10 俄舰奥斯利雅维亚号等被击沉;
19:03 俄舰亚历山大三世号,苏沃洛夫公爵号、博罗地诺号被击沉。
夜色降临,东乡舰队撤离主战场,驱逐舰鱼雷艇部队摸上来大显身手。
20:30 日本雷击舰展开夜间鱼雷攻势。俄舰拉季米尔·莫诺马赫号、纳瓦林号和伟大的西索亚号相继沉没。
5月28日清晨联合舰队再次出战,结果发现沙俄舰队已经毫无斗志,残破不堪。
09:30 日本联合舰队在郁陵岛南方发现俄第三分舰队,追击开始。
10:34 接管舰队指挥权的涅鲍加托夫少将决定投降,俄第三分舰队旗舰尼古拉一世号挂起白旗。
看到白旗后,东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扭头问手持望远镜的秋山真之:“他们关闭锅炉了么?” 秋山看了一会肯定的说:“他们锅炉不再冒烟了”。东乡这才相信俄军是真的投降了。
15:30 日舰截获并俘虏了受重伤后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
七段击只用了大约两段半,对马海战就大获全胜。
(关于对马海战的作战态势,三笠号上面有详细的模型动图展示,还有VR可以体会到战斗现场的逼真实况感,强烈建议去三笠号参观时候去体会一下。横须贺军港还可以坐游船近距离参观美军战舰、日本海上自卫队战舰。)
前往俄军战舰受降的是秋山真之,因为他的外语比较好。秋山后来自己回忆说,登上残破不堪的俄舰,都不敢相信这么惨烈的状况是自己舰队造成的。经此一役之后,秋山忽然开始萌生退意;后来醉心于灵学和宗教研究,皈依日本佛教日莲宗,49岁那年因腹膜炎去世。
对马海战中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中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毁,其余或被俘或少数逃亡他国,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这是人类海战史上战果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
东乡平八郎登上了一生荣誉的顶峰。
战后东乡前往医院看望重伤被俘的老罗,温言抚慰,他对老罗说:“率领这样庞大的一支舰队长途跋涉30000多公里,这件事我就不可能做到...”;老罗顿感温暖,被东乡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伤情减轻后老罗被释放回国,后在沙俄被审判,虽然无罪释放但也提前退役,1909年死于心脏病。
命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兼海军将官会议议员,成为日本海军第四任首脑。
授予元帅
1913年,大正时期被赐予元帅称号。
晚年
1934年昭和时期病危时封侯爵。5月30日病死
年轻时候的东乡是个放荡不羁的酒鬼兼话痨,请参看票太此前的雄文《夏岛的小松(上)》。
年轻时代的东乡平八郎,在此借用一张票太旧文图片对票太表示致敬和钦佩。
在前辈的告诫下,东乡发奋志学、谨言慎行,获得了“沉默的提督”这一称号,并在对马海战中一举成为日本海军的军神。
东乡平八郎1905年12月被任命为海军军令部部长,成为日本海军第四任首脑,1913年被赐予元帅称号。1934年封侯爵,同年5月30日病死。
1905年日本天皇为日俄战争的胜利而举办庆祝会,并发了邀请函到当时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军俄亥俄号战舰;一名年轻的美军见习官受邀参加,他还上前向战争英雄东乡平八郎大将敬酒,东乡也以非常流利的英文和良好的风度予以回应。
美海军军官名叫切斯特.尼米兹,他的成就后来远远超过了东乡:40年后他统率庞大的美军舰队兵临东京湾,逼迫日军签订投降协议。
1958年,东乡的崇拜者、美国尼米兹海军上将资助了对马海峡海战时东乡旗舰三笠号的修复工作,停泊在横须贺军港三笠公园中。
对马海战打完,沙俄帝国遭遇沉重打击,并直接导致了1905年革命,间接导致了1917年十月革命,沙俄帝国全面崩溃。
沙俄太平洋第二舰队中有一条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对马海战溃散后单独逃到了菲律宾马尼拉,停战后辗转回到了圣彼得堡。12年后,她炮轰冬宫,宣告了沙俄帝国的覆灭,至今她仍停在涅瓦河畔。
对马海战是人类史上最著名的经典海战案例之一,也是日本海军在明治维新以来的最大荣光。
海军马鹿终于可以在陆军马鹿面前抬起头来了......
本文已经写了12000多字了,实在写不动了,咱们待续吧...
日俄战争中,海战和陆战是交替进行的,而且彼此间也相互影响。不过上文为了记述方便,一气儿把三场大海战都写完了。 本文回来写陆战,需要交代一下人物和时间顺序,以免读者有割裂认知的错误。
先说双方主要出场人物:
沙俄方面
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塞耶夫,时任沙俄帝国关东州总督,俄罗斯远东陆海军总司令。
阿列克谢耶夫是沙俄远东权力最大的人物,自诩为“远东的沙皇”。此人曾率军镇压义和团,此后推动沙俄强占旅顺、大连(沙俄原名达利亚,后改称大连),强逼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为了沙俄扩张的需要,阿列克谢耶夫大规模地扩建旅顺口要塞和旅顺市,同时建筑旅顺要塞堡垒群。
像多数腐朽的沙俄高层官僚一样,阿列克谢耶夫好大喜功、色厉内荏。开战前他是主战派,叫嚣着要“教训一下黄猴子”;开战不久后他就自己乘火车从旅顺城仓皇逃窜,丢下旅顺陆海军困守孤城。
这样一个不称职的人是如何成为外贝加尔湖以东、包括阿穆尔、滨海、堪察加、库页岛等地区在内的远东广大区域俄罗斯帝国的最高首脑呢?因为他是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也就是说他是当时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的叔叔。
贪污腐败、色厉内荏都是小事,作为全军主帅他不但在军事上毫无成就可言,还和当时的远东陆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严重不和,互相攻讦。沙俄军队上下将帅掣肘,军无战心。1904年10月,尼古拉二世对这位叔叔终于忍无可忍,将其调回,让库罗帕特金大权独揽。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日俄战争后期俄军实际最高负责人。
挤走了无能的阿列克谢耶夫,库罗帕特金是不是就能有所作为呢?并没有,本质上这两位属于一丘之貉。 不同之处在于,开战前库罗帕特金就是主和派,他曾赴日本访问参观,知道日本陆海军的实力不容小觑;而且他认为远东区域的俄军战斗力不足,补给线太长,不可以与日军一战。
沙皇尼古拉二世决意开战,库罗帕特金的态度是那就勉力为之吧。于是他制定了如下战略:以奉天(沈阳)为防御核心、俄军收缩实力且战且退,必要时候甚至可以退往哈尔滨乃至更北部地区。
主帅如此消极避战,俄军全军的士气就可想而知了。
库罗帕特金的战略构想是基于日军打不起长期消耗战的判断,俄军可以借助即将全线贯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源源不断的得到来自西方的补给;战争初期俄军必然会出于下风,处于不断退让的态势,以空间换取时间,等待日军锋芒渐弱、俄军不断增强的有利时机到来,就可以一举反攻得胜。
说句公道话:这样的战略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问题,当年库图佐夫也是这么对付拿破仑的,甚至不惜将莫斯科化为一片焦土;远东算什么,一片刚抢来不久的新领土而已。
不过存在两个缺陷:
1、远东地区远离俄罗斯帝国核心区域,一旦失去就更不容易夺回;面对人种相近、文化和地理环境相似的中国东北,距离大本营更近的日军将这块地方固化成自己的根基,难度比沙俄要小很多。只需要大规模移民、扶植傀儡政权。就可以彻底消化东北;事实上,从1931年开始日本就是这么做的。
今天丢了,明天就不再属于你。撤出东北后的沙俄军队,想要再次反攻拿回来这块地域,基本上属于痴人说梦。
2、消极防御的战略基调,使得本来就训练不足、消极怠战的沙俄军队更加军心涣散。主帅的意志传递到基层,一定会大幅走样。这也就是为什么简单响亮的口号更容易在军队里流传一样,大头兵们无法理解那么多深刻的大道理,只知道当官的不怕死,士兵就不会畏惧;当官的说撤退,士兵们就会跑的更快。
更何况战争前期阿列克谢耶夫出逃,库罗帕特金也节节退缩,旅顺要塞陆军和旅顺舰队处于完全被抛弃的境地,根本不可能得到奉天方面的援助,最后全军崩溃投降。这样的事例会让其余俄军怎么想呢?绝不可能是更增强对最高指挥层的信任吧。
所以库罗帕特金做主帅定下的战略,就是不可能取胜的战略。
那么沙俄最好的战略是什么呢?要么事前避免开战,要么下决心开战就干脆启用有足够战意的主帅。夫战勇气也,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的失败例子太多了。
也有军史资料评价说,库罗帕特金在俄土战争中表现优异,因此才得以提升;
关于这一点,还是看看他此前的上级怎么评价他的:“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一旦国家有事,但愿你永远不要担任司令官的职务,因为你虽然会做出很好的计划,但却没有坚强的毅力把它执行到底。”
坚强的意志,是军队首脑必备的特质。可惜,库罗帕特金同学贡献了一份非常经典的失败案例。
再看看日本方面:
满洲军司令大山岩,明治时代日本陆军最出色的战将和20世纪初第一场大规模国际战争中的头号名将。他能把德国战略战术和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对日本迈入世界强国之列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沉稳持重,为人低调,对政治不感兴趣,只为军队服务。
很多史料说大山岩喜欢做甩手掌柜,具体事情都丢给参谋长儿玉源太郎。这么说实在是低估了这位名将,大山岩作为满洲军全军主帅,自始至终战斗意志都很坚定,而且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发言,什么时候该闭嘴。
在奉天会战最激烈的时刻,满洲军司令部里的参谋们都紧张到无法呼吸的地步;大山岩故作轻松的提起其他事情,使得司令部内的空气瞬间松弛下来。
再看看大山岩的勇气:1904年7月14日乘坐军舰在大连登陆的,半路上很可能遭遇俄军舰队的伏击;那个时候东乡舰队驻留在里长山列岛,所以旅顺舰队的驱逐舰鱼雷艇时不时溜达出来在大连港口附近布雷;而且海参崴舰队也经常来到朝鲜海峡袭击日军运输线,3门珍贵的280毫米榴弹炮就这么沉入海底。
在辽阳、沙河、黑沟台。奉天四大会战时期,大山岩率领的满洲军司令部的位置始终都很接近前线;日俄军队时常互相渗透,战线犬牙交错,而满洲军司令部就设在了距离奉天很近的烟台村。
这种勇气和阿列克谢耶夫、库罗帕特金一对比,日本基层士兵的军心战意受到极大的鼓舞。
(花絮:关于满洲军司令部的地址,日文资料上说是烟台,颇让我大惑不解;距离很近的山东胶州湾是德国人的地盘,烟台也还算是大清国的领土,满洲军怎么可能在此设立司令部?后经查实才知道,是沈阳市苏家屯区的烟台村,这里距离沈阳只有32公里。)
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明治时期第一智将,乃木希典的最佳补锅匠,是大山岩最得力的左膀右臂;203高地攻防战期间,曾短暂代理第三军总指挥;203高地拿下后,他立即返回满洲军司令部。
儿玉在日俄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一点都不亚于大山岩这位主将。他足智多谋,且善用人格魅力拉拢各界人士。
1898年在他接替乃木希典担任台湾总督期间,适逢反清志士容闳(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孙中山的革命伙伴)到达台湾;他立刻安排会见,并拿出大清闽浙总督的信对容闳说:第一次见面就有个坏消息,大清让我捉拿你押送到福建;容闳大惊,儿玉正色道:先生莫要误认我只是满清的警吏而已,请先生放心,只要有我儿玉在,确保先生你一定平安,于是给容闳派遣卫兵保护。容闳晚年回忆说,这是他一生最荣耀的时刻之一。
儿玉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手腕可见一斑。
有这样出色的总司令和参谋长,日军在人数和武器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是打赢了这场日俄战争。
****** ****** ******
于是爆发了日俄战争地面战争四大会战:
四大会战之一:辽阳会战
时间回到1904年6月,日军先期在朝鲜登陆并冲过鸭绿江的黑木为桢第一军已经转向东北,兵峰直逼辽阳东侧;此时日军奥保巩第二军在完成切断金州地峡的金州南山战役之后,也随即北上,从西南面威胁到辽阳。
为了加强军力,6月30日,大本营又把第五师团、独立第十师团及后备步兵第十旅团,编成陆军第四军,军长野津道贯。
第四军军长野津道贯出身于萨摩藩鹿儿岛,是满洲军五个军长里资历最深的,也是大山岩的肱股之臣。他素与第一军军长黑木为桢不和,但战斗时黑木说如果我不在你们一定要听从野津的指挥。当奉天会战的时候,他的第四军接替伤痕累累的黑木为桢第一军成为突击的主力,此时他的名言是“谁愿当预备队谁去,我就是要进攻!”。
将帅齐心,战意昂然,焉得不胜。
此时乃木希典的第三军正在旅顺要塞堡垒群下面焦头烂额。 因为总兵力不足,本来满洲军司令部先指示第一、二、四军不要发动进攻,等待第三军旅顺战役结束后挥师北上汇合全军,再来攻打俄军辽阳。 没想到乃木希典的第三军迟迟拿不下旅顺要塞还伤亡惨重,何时能北上遥遥无期。
1904年8月24日,大山岩果断决定:不等乃木了,我们自己上!
此时日军全部兵力是三个军13万人,俄军辽阳守军25万,兵力刚到敌军一半,就敢于主动出击防御态势的俄军,大山岩的魄力非同一般。
辽阳位于奉天(沈阳)的西南侧,是中东铁路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打下辽阳,日军就可以彻底切断旅顺守军的梦想,同时很好的利用铁路来进行运输补给。当时的铁路运输速度和运量已经超过骑兵很多倍,也是基于这个原因乃木希典率先攻击旅顺东北侧的东鸡冠山堡垒群------因为更靠近铁路。
辽阳会战时大山岩的战术如下:
1、 以秋山支队不断破袭沈阳-辽阳铁路;
2、 东面战场,以黑木为桢第一军渡太子河,围歼俄军最东翼,秋山支队届时策应进攻;
3、中间战场,以野津道贯第四军负责将俄军分割开来;
4、 西面战场,令奥保巩第二军不顾一切,以攻代守,疯狂进攻其它所有俄军,以使各路俄军无法增援东翼;
5、 总司令部直辖的后备第11旅为总预备队,各处支援。
如此庞大规模的战役,总预备队只有一个5000人左右旅团,大山岩在兵力配属上绝对是捉襟见肘。而且,三个主战方向都是需要通力配合浴血前进的,只要有一方停滞不前,另外两方就会被俄军分割包围、陷于不复之地。
果然,实战中奥保巩第二军与野津道贯第四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俄军以压倒性的兵力、火力优势日军陷于苦战,库罗帕特金、大山岩先后都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
眼见第二、第四军日益被动,已难以挽回败局,为保存日军本来就不富裕的实力,大山岩忍气吞声在9月3日清晨6点下令全军南撤;然而9月3日4:00,俄军弃守辽阳,全军向沈阳撤退;
这真的是不可思议的结局......日军喜出望外,还有这等好事?!?!?!?
对此结果秋山支队功不可没,他们不断的袭扰使得俄军认为他们的兵力多达一个军(其实只有编制不满的2个旅):库罗帕特金一直有个错觉:日军有一支主力部队在威胁自己的侧翼。
同时,库罗帕特金与顶头上司阿列克谢耶夫总督矛盾重重,被其斥责为“耻辱、懦夫”;库罗帕特金主观上愿意相信敌军有30万之众,这会使他的一切部署和决定合理化。
尼古拉二世用人不当,种下最大的苦果。
在得悉俄军北撤后,南撤途中的日军于当日18:00开始回师追击;9月4日,日军占领辽阳。
辽阳会战,俄军伤亡19112人,日军伤亡24140人。战略层面上,日军大获全胜。
****** ****** ******
四大会战之二:沙河会战
1904年9月30日,俄军传来两个好消息:
1、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俄军补给能力可望全面提高;
2、沙皇尼古拉二世对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和陆军司令库罗帕特金的矛盾重重忍无可忍,决定调阿列克谢耶夫回国,让库罗帕特金大权独揽。
库罗帕特金心情很愉快,于是决定发起沙河会战,作战计划充分抄袭了日军大山岩的辽阳会战版本,直接拿过来反转就用。
1904年10月5日沙河会战打响,这一次是俄军率先进攻日军。
参战兵力:
日军三个军15万人,俄军得到了补充后达到9个军,外加3个哥萨克骑兵师,总兵力达到了27万。
库罗帕特金的如意算盘是:一举击溃日军,然后挥师南下去解救旅顺守军。
川村景明陆军大将,沙河会战期间任第十师团长,后提升为鸭绿江军(满洲军第五军)司令。他每每出现在一线,让所有士兵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借此鼓舞士气。
当时日军第十师团从被击毙的一名俄军军官公文包中,搜获一封库罗帕特金写给斯坦博格的书面命令,俄军的作战意图终于暴露无遗;
库罗帕特金元帅认为日军具有很高的监听技术,因此他拒绝使用电话、电报,传达命令皆通过人工当面交递。没想到一封丢失的纸面命令断送了整个沙河会战的前程。
川村景明将计就计,当即率部佯动伪装成日军核心来吸引俄军主力,迎来了日军的有利战机;大山岩遂大胆决定,诱敌深入,一举全歼俄军东线斯坦博格集团军... 俄军再次全线崩溃。
10月18日,俄军全部撤至沙河北岸,沙河会战至此结束;
历时两周的沙河会战,俄军损失41351人,其中被俘5868人;日军损失21125人,其中被俘628人。
日军虽然全面获胜之后,但伤亡过大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于是双方隔着沙河进入了堑壕战对峙局面,直到1904年年底。
***** ***** *****
四大会战之三:黑沟台会战
前文所述,日军乃木希典的第三军虽然伤亡惨重,但还是在1904年底拿下了旅顺要塞,要塞守军也和旅顺舰队一起全军覆灭。 旅顺战役结束后,大本营不顾第三军的伤亡惨重几近失去了战斗力,电令乃木希典尽快北上去支援第一二四军。 同时,大本营还成立了鸭绿江军,作为第五个军来增援并从东面威慑沙俄军。
别看乃木希典在旅顺焦头烂额,满洲军司令部的参谋群体们也对第三军抱怨颇多甚至屡屡呵斥,但旅顺要塞天险的陷落使得俄军全体上下对乃木希典充满恐惧望而生畏。 满洲军司令部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一开始放出谣言说乃木希典的第三军已经挥师北上到达鸭绿江边,从东侧迂回包围俄军;再后来干脆说鸭绿江军的新军长就是你们最害怕的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1905年1月26日才在旅顺集结完毕得到补充的第三军,2月17日到达辽宁海城,那时黑沟台会战早已经打完了。)
鸭绿江军军长其实是沙河会战中表现优异的川村景明,该军建立的初始目的是扼守鸭绿江防线,确保已经吃到嘴里的朝鲜半岛不被俄军夺回去,并从陆地上侧面威胁海参崴。
请注意:还是俄军率先发起的黑沟台会战。 谁说俺们沙俄军队熊了?四大会战俺们主动发起了两次!
等来了旅顺要塞全军覆灭的消息,库罗帕特金心情很沉重,他知道短期内夺回旅顺的可能性很小了;好在以前掣肘的上级阿列克谢耶夫被调走了,自己已经是远东地区的实际最高负责人,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一番。
对此老库手下有三个人表示不同意,分别是:
第一集团军司令尼古拉·连纳维奇上将;
第二集团军奥斯卡·格里彭伯格上将;
第三集团军考尔巴斯上将;
他们哥儿仨正是库罗帕特金下辖的三个集团军总司令,这三位都认为自己比库帅强得多,且个个都不加掩饰,还相互之间也认为另二人皆是“恶棍、草包”。
这仗怎么打?库罗帕特金一定很渴望中国传说中的尚方宝剑,想宰谁就宰谁。
此时库罗帕特金一共下辖三个集团军,共有11个军、2个加强步兵师、3个哥萨克骑兵师,共计32万人。
1905年的1月东北天寒地冻,这个气候状况连关羽张飞都不想去诸葛亮家做客,更何况用兵?库罗帕特金本想等到开春再作战,但是他此时受到最大压力:
库罗帕特金不得不战。
日军方面大山岩真的没想到俄军继沙河会战溃败后会再次主动出战 ,因此他正忙于就地补充休整,同时紧催乃木希典北上来援。此时日军前线是第一二四军,总兵力18万; 鸭绿江军,还在鸭绿江边上集结固守呢。
18万对32万,黑沟台会战又在兵力悬殊对比的情况下打响了。
1905年1月8日,库罗帕特金电令俄军第二集团军出击,格里彭伯格上将回复说我们不急还没搜集好情报呢... 1月19日老库再次电令第二集团军出击不得延误违者法办! 格里彭伯格说好吧,不过你必须让第一第二集团军也同时出击才行......
这种讨价还价的沟通方式究竟是大军作战还是地摊买菜?
1905年1月25日俄第二集团军首先袭击了日军黑沟台兵站,进攻沈旦堡的日军第一军秋山好古骑兵支队。
秋山好古,日军骑兵大将,法国圣西尔军校留学,身材高大皮肤白皙酷似白种人;日俄战争中屡立奇功,被誉为“日本骑兵之父”。他有个亲弟弟叫秋山真之,就是对马海战中帮助联合舰队设计“七段击”战术的那位算命先生。兄弟二人一个陆军一个海军,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日俄战争后秋山好古最终升任日军骑兵大将,喜欢喝酒不爱洗澡,1930年病逝。他和弟弟秋山真之都活到了战后,也都升了将军;对此,乃木希典应该会老泪纵横。
秋山好古先于弟弟秋山真之出国留学,主攻陆军的骑兵方向;甲午战争后他担任日军在大清国的驻屯军司令,和袁世凯私交不错。辽阳会战前他的骑兵旅编入黑木为桢的第一军,还扩充为秋山支队,担负起袭扰俄军侧后方的重要任务。
客观的说,这个任务秋山好古完成的非常好。当时的日军多个骑兵小股部队长途奔袭到沙俄军队的后方,屡屡袭击沿途的沙俄军用铁路线,使得库罗帕特金同学终日疑神疑鬼,总以为有一支日军主力埋伏在俄军侧翼,甚至还附会到了乃木希典军的身上。
同时,在辽阳会战、沙河会战里他率领的秋山支队还在对抗整整三个哥萨克骑兵师丝毫不落下风,对方是四万多人(马),他的兵力不足八千。
黑沟台会战更让秋山好古一战成名,他的部队率先被俄军袭击,他死战不退坚守等待援军。此时进攻他的是沙俄第二集团军,总兵力十万,而秋山好古只有八千人,多一个都不可能。
八千对十万,张辽发来贺电,孙权掩面而泣。
秋山好古的骑兵战术就是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充分回避骑兵的劣势。旅顺战役期间,日军察觉到自身活力的不足,于是大量补充机关枪和野炮;(日军在英国的帮助下购买了大批丹麦麦德森轻机枪,实战火力增强)。秋山好古老兄更是疯狂的补充轻重火力,使得秋山支队的机枪和野炮拥有量明显超过其他日军部队。
遭遇小股敌军时,秋山猛冲猛打迅速歼灭;遭遇大股敌军时,秋山招呼兄弟们立刻下马,挖战壕架机枪打固守战。哥萨克骑兵哪见过这个?一轮冲锋上来,就知道机关枪是骑兵的天敌,伤亡惨重只好退下去,秋山趁机招呼大伙儿赶紧上马跑。
一句话:就是作战时把骑兵当步兵用,打完当骑兵跑。秋山好古被誉为日本骑兵之父,可也是在他手上日本骑兵走到了末路,按照他的作战思路这个兵种逐渐消失了;事后来看,他的判断是对的,骑兵只能活在冷兵器时代。一战时期英军骑兵部队不相信这个道理,结果用血肉喂饱了德国马克沁机枪。
黑沟台会战爆发时,秋山坚守不退等待援军,硬生生顶住了10万大军的进攻。(这段记述略有吹牛,实际进攻秋山支队的是俄军西伯利亚第一军团、后贝加尔哥萨克骑兵师,总兵力3.5万;不过8千对3.5万,也确实可以吹一吹牛了)
大山岩急忙四处东拼西凑,石头缝里挤油调出援军增援秋山,同时以秋山支队为支点,其余日军进军试图对俄军分割包围。
苦战无果,到1月28日,又是库罗帕特金率先失去战意,命令格里彭伯格的第二集团军撤退;而第二集团军司令格里彭伯格不仅不肯退兵,反而催促库帅立刻令第一、第三集团军发动攻势,以免日军再次增援。
1月29日中午,库罗帕特金先后发出三份命令,严命第二集团军撤军,在最后一份军令中出现了“军法无情”字样。
格里彭伯格被迫撤返奉天,黑沟台会战宣告结束;
只要你有耐心等,沙俄军就一定会崩溃。
1月29日夜晚俄军第二集团军司令格里彭伯格上将坚决请辞,回国火车途中不断在报纸上写文章痛骂库罗帕特金,直指是他导致俄军惨败。
黑沟台会战,俄军伤亡2万余人;日军伤亡9511人,日军第三次获胜。
***** ***** *****
四大会战之四:奉天会战
奉天会战的发起,还是回到我们熟悉的老主人公:乃木希典。
1905年2月17日,日军第三军在乃木希典率领下,到达辽宁海城集结完毕,大山岩一看你终于来了,那好就以你为核心发起奉天会战!此时日军满洲军第一二三四五军俱在,全军总兵力达到25万,是日俄战争开战以来日军单次战役的士兵最大数字。
机会难得,足智多谋的大山岩和儿玉源太郎深知残酷的旅顺战役给俄军带来的心理阴影,同时他们也充分利用了库罗帕特金同学疑神疑鬼的性格,于是他们决定:
1、川村景明的鸭绿江军(第五军)打着第三军旗帜,冒充第三军进攻奉天以东的清河;库罗帕特金必然要抽调兵力转往东方,全力应对冒牌的“第三军”;
2、真正的乃木希典第三军突然从西侧插上,进击奉天以西的新民、以北的铁岭(大城市铁岭位于奉天北侧,沈阳和长春的正中间,日军此举意在彻底包围奉天守军并一举歼灭),届时库罗帕特金必定又要抽调主力应对真正的第三军;
3、待俄军阵线东拉西扯出现混乱之际,第一、第二、第四军从中央突破,全力进击一举击溃俄军,日俄战争胜败在此一举。
料敌先机、声东击西,大山岩、儿玉源太郎这一手,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这套战略计划的难度在于两点:
一旦俄军主力没有被调动起来,或者是两军打成焦灼对峙状态,呈孤军姿态的鸭绿江军和第三军就很可能全体玉碎。因为俄军在奉天(沈阳)的混凝土工事、明暗堡、堑壕、电网、地雷众多,防御非常坚固,几可与旅顺要塞媲美。不把俄军调动起来离开阵地,不但203血流成河的惨剧会重演,前三次会战的胜利果实也会毁于一旦。
这是一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孤注一掷的大会战!
1905年2月19日,鸭绿江军(第五军)绕过长白山,率先对本溪以东的清河突击,奉天会战正式打响!
鸭绿江军的攻势很猛烈,使得库罗帕特金相信这肯定是日军第三军,乃木希典一定想从东侧切断奉天的后路;于是老库开始调动各路俄军前来支援,一切动向都符合大山岩、儿玉源太郎的预期!
之后,日军第二军,第四军分别在奉天的正南发动小规模袭击,迷惑库罗帕特金,掩护乃木希典的第三军悄悄从奥保巩的第二军背后绕过,转向西面然后迅速北上;
2月27日,乃木希典的第三军突然出现在奉天西北的新民,并亮出第三军旗号,库罗帕特金大惊失色!
自己手绘的奉天会战示意图,抱歉粗糙,将就看个意思就行。从左至右,31245,红色字体是日军的军番号,左侧上方就是第三军突袭的新民,右侧圆圈就是鸭绿江军突袭的清河。请大家代入库罗帕特金的角色,想想一下他此时的心情。
为了彻底迷惑俄军,秋山好古骑兵支队甚至从西面向北远远的出击到了松花江畔,声称要进攻哈尔滨!
3月1日,日军第一二四军同时发动总攻,这个声东击西,东拉西扯的大战略一举成功!库罗帕特金手忙脚乱惊慌失措,心理彻底崩溃~
3月9日,库罗帕特金下令弃守沈阳,全军撤向吉林四平;俄军惊慌失措、夺路北逃,沿途抛弃的大批军需辎重悉数落入日军之手。
奉天会战日方大获全胜!
此战日军伤亡75504人,俄军伤亡被俘共计11万余人。
总结四次大会战:
辽阳会战,日军13万对战俄军25万,俄军大败。
沙河会战,日军15万对战俄军27万,俄军再败。
黑沟台会战,日军18万对战俄军32万,俄军三败。
奉天会战,日军25万对战俄军30万,俄军四败。
3月16日,库罗帕特金被沙皇尼古拉二世就地解职,远东陆军总司令由第一集团军司令连纳维奇上将接任;但库罗帕特金不肯返回,申请戴罪立功就地转任第一集团军司令,获得尼古拉二世的批准。
连纳维奇上任后迟迟不肯出战,对尼古拉二世的督战令百般推脱;尼古拉二世无可奈何,只能听凭日俄两军在吉林四平一线转入停战对峙状态。
沙俄帝国的最后希望只能聚焦在著名环球舰队旅行家罗杰斯特文斯基率领的庞大的煤炭运输专列+乞丐舰队身上了。
1905年5月28日消息传来,对马海战中沙俄太平洋第二舰队全军覆没!
沙俄满心沮丧,迫不得已坐下来寻求和谈...
只是,俄军虽然放弃了整个南满地区(吉林四平是北满、南满的分界点),但已经背靠铁路大枢纽哈尔滨,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源源不断的补给。即使再次溃退,俄军还可以后撤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 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可以进行梯次防御。
日本确实也打不动了,此时日军在满洲的军队总人数已经达到50万(战斗部队、辎重、后勤等合计),国内兵员几近枯竭,征兵令的年龄上限已经从32岁修改到了37岁;
即使如此,日军大本营居然还派出了2个后备旅团在1905年7月7日登陆了库页岛,守卫该岛的俄军兵力少到忽略不计,日军终于占领了一块俄国领土!这次作战在军事上意义不大,政治上倒是可以大书特书一笔。
经济上日本也扛不住了,虽然由于战场上节节胜利,战争债券的行情也一路走高;但此时日本战争消耗已经高达17亿日元,再打下去要濒临崩溃了。(俄国总花费65亿卢布,当时卢布和日元是差不多的,所以可以这么总结:俄国花钱更多,可是日本家底更薄)
这个时候,精明的美国人出面调停,日俄双方开始坐下来和谈。此时日本开出的价码是:割地赔款!
此时的沙俄虽然连连兵败,骨子里倒是挺硬气:想要赔款一分钱都没有,不高兴咱们就继续打!日方心说:我.......... 我还真打不动了。
为什么说美国人精明呢?他调解双方和谈的根本目的在于看出双方都已经气喘吁吁,于是出面借机压制正在崛起的日本,同时卖个人情给沙俄,自己还能趁机捞取点利益,真是一举三得。
1905年9月5日,日俄双方在美国朴茨茅斯经过了长达25天的谈判后,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正式结束了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
《朴茨茅斯条约》主要内容有:
1、俄罗斯帝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经济及军事特权,俄国不得干涉。2、俄国将从中国取得的旅顺口、大连湾的租界权及其附属特权,转让给日本。
3、俄国将所获得南满铁路及煤矿等,无偿地转让给日本。
4、俄国将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割让给日本,并同意日民在俄国沿岸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经营渔业。
白话文总结一下:
1、朝鲜半岛和南满全归日本,库页岛给一半;
2、俄国不赔钱。
这个结局日本总体是满意的,但也心存芥蒂:本来美国是日本隐形同盟,暗中支持犹太人财团支持日本;仗打完了,美国佬跳出来要求接管东北全部铁路的举动就太赤裸裸了;而且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明确表态支持俄国不赔款的决定,还私下放话出来:美国必须以日本为假想敌来建设海军了...
颇为讽刺的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因为促成了日俄两国的和平,拿到了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这么多年来,诺贝尔和平奖就一直是政治家的游戏奖励而已。
日本毕竟是个新崛起的实力有限的帝国主义国家,面对黑帮老大的威逼敲诈,面对自己满身伤痕家徒四壁的局面,只能忍气吞声,接受沙俄打死不赔钱的调停结局。
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订,日英同盟解体,美国逼着日本削减主力舰数量;这些行为让日本感受到越来越强烈的美国敌意,间接导致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日俄战争结束,英俄之间也短暂的恢复了正常关系,再加上法国一起,他们同时认识到现在欧洲最大的潜在敌人是德国,于是英法俄协约国同盟逐渐开始形成,并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实协约国应该是四国联盟:英法俄日,此时俄国的首要假想敌从日本变成了德国,而日本也将首要假想敌变成了美国,大家都专心致志的做下一件事情了。
这都是日俄战争带来的后果。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
社会政治和历史事件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是由左右历史的人物导演并为既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克劳塞维茨
一不留神又写了一万多字,
原创 老票 老票的和光同尘 5天前
日俄战争小结:
日俄战争从1904年2月8日开战,到1905年9月5日议和,持续了一年零7个月。
双方参战兵力:日方约40万,俄方超过50万。
最终伤亡数字:
日本:死亡88429人,伤103584人,被俘约2000人
俄罗斯:战死34000—52623人,伤146032名 被俘79454人
一共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战役,分别是
五场陆地战争:旅顺要塞攻防战,辽阳、沙河、黑沟台、奉天四大会战
三场海上战争:黄海海战、蔚山海战、对马海战。
这也是本系列文涉及到的八场战役。
战败国俄方耗费65亿卢布,伤亡20余万人,被迫交出了全部南满,还有半个库页岛。此次战败严重打击了沙皇俄国的统治根基,直接导致了1905年革命,并间接导致了1917年沙皇政府的彻底垮台。
不打这场战争,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也许会延长几十年,至少在一次世界大战中不会崩溃的那么快。
上图的中东铁路南部全都被日本夺取,旅顺良港也为日方所有。
那么日方就是最大赢家么?
伤亡18万余人,耗费17亿日元,得到了大片殖民地,没有得到赔款,不过就此真正步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这个结果看起来还挺不错,同时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根:盲目自信走向了狂热。
这八场战役写完,能很深刻体会到运气的重要;日军将帅一心三军用命,组织效率和团队士气都远超沙俄,不过最终取胜还是需要很多运气成分。就像佐藤铁太郎(和秋山真之并称“日本海军两参谋”)所说的:“日俄战争的胜因40%是运气,剩下的60%还是运气”。佐藤认为后面的60%是靠日军努力得来的运气,而前40%则是纯粹的运气。
我的看法:日军确实够幸运的,佐藤铁太郎还是打折扣了。
如果西伯利亚大铁路提早修通,如果尼古拉二世用人得当,如果马卡洛夫、康特拉琴科都没有过早阵亡,如果罗杰斯特文斯基的舰队按照预定时间到达,如果上村彦之丞服从了东乡的命令左转,如果库罗帕特金的命令没有被日军截获...
只要有一个如果发生,日俄战争的走向就会有所不同,历史的天平很多时候增加了一个微小的砝码就会失去平衡。
日俄战争,可以说是二战前日本和日本军队的辉煌顶点。用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话来说就是:“从那时开始,日本和日本军队就开始了堕落”。
日方上下并没有这么冷静的思考,而是越来越盲目的迷信于精神意志胜利法;此后过了30多年,张鼓峰、诺门坎两次教训仍不足以让日本清醒,最终在太平洋战争中输掉所有底牌无条件投降,被迫吐出明治维新以来绝大部分对外扩张侵吞的利益,彻底沦为美国附庸,直至今日。
大清国坐视两大侵略者在自己的土地上厮杀,先划定交战区,再派遣袁世凯一部坐镇山海关以防越界,唯恐避之不及。
东北人民在战火中被迫充当人力和间谍,被欺压被屠杀不可胜数;其中部分老百姓为了反抗残暴的沙俄,转头投靠日本人...这是一笔无法书写的历史。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如此民不聊生。
国家军事力量薄弱,侵略者忙着打仗和掠夺资源,民间武装就风起云涌;其中一位民团武装头子(说是土匪也行)张作霖先是和沙俄合作,被日军俘虏后投降,后被日军扶持成为东北王。
当时数十年间东北土匪众多、百姓不堪其扰的源头,就始于日俄战争,匪患问题直至解放战争后期才被彻底解决。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离娄上
此时的大清国已经奄奄一息,6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大清国被彻底终结。
材料的来源
其实最早只是想写旅顺战役的,不过下笔的时候总觉着不过瘾,写了枝叶不能不写树干,写了树干不能不写果实,于是顺藤摸瓜刨根问底的描述了日俄战争的大概全貌。前面五篇大概写了4万多字,作为业余爱好是有点辛苦了;虽然明知自己的文字很幼稚生涩,知识储备也简陋不堪,不过写完了这么多字还是蛮开心的。
好在我不吃这碗饭,不然真不是这块料。
(本坛军事、历史大拿太多,所以这几篇文字我只敢发在自己日志里不敢贴到版面去;大家发现错误使劲拍别客气,反正我也不吃这碗饭也不会往心里去,哈哈哈哈~)
最大的收获在于:在实地勘察和资料索引的过程中,搜集到了无数的细节碎片;在下笔的时候,就必须对这些碎片做一个整理和穿针引线的串联,以及相当部分的舍弃;也因此对这场战争的大致脉络进行了一次框架的梳理,脑海里可以绘画出一张甘特图,并尝试进行一些粗浅的系统思考。
这是一个辛苦但很快乐的过程。有了这些记忆和思考,亲临实地的时候感慨完全不同。收获虽然微小,不过始终有学习,这本身就是快乐。
换个角度说,这几篇很拙劣的文字,最忠实的读者还是自己。
主要参考的书籍和作者如下:
司马辽太郎的《坂上之云》知名度是最高的,而且作为史学小说的可读性很强。尤其欣赏这一段文字:
“登高,坡顶自有青天——《坂上之云》
这确实是个非常小的国家
它正在迎来自己的改革期
说它小 可能没有比明治元年的日本更小的国家了吧
说到它的产业 只有农业
说到它的人才 也仅有300年来读得起书的贵族们
通过明治维新 日本人首先有了近代意义上自己的国家
每个人都成为了国民
尽管尚不习惯于这一称呼
但成为了国民的日本人作为日本历史上最初的体验者
也为这新鲜感而激动亢奋
倘若你不能理解这种过于强烈的亢奋,那么你也无从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
登高 坡顶自有青天
倘若正有一朵白云闪耀 那就望云爬坡吧”
司马辽太郎小说中以秋山好古、秋山真之、正冈子规三人为主人公,很形象的刻画出日本当时蒸蒸日上的气象。
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质量很高,值得一看。(看电视剧的时候不喜欢正冈子规这个角色,遇到他的镜头一律快进,也许是因为我不喜欢香川照之的诠释吧;历史上正冈子规的文学成就还是可以的)
不过这本书毕竟是小说,和真实历史难免有不少的差异,其中也有很多作者自己的主观臆断。比如对乃木希典的执着黑,比如对广濑武夫的美化,都颇有失真之处。
隆重介绍这本书:
查攸吟老师的《日俄战争全史》是一本难得的力作,也是我翻阅众多资料中受益最大的一本书。考据翔实,图文丰富,而且作者始终能保持较为独立客观的视角,这在历史研究领域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之一。
如果对日俄战争有兴趣,这本书不可不读。
历史和演义的分界线,就在于调侃的开始。这一点很难把握,也因此导致越是有价值的历史资料,阅读量也就越少;反之,越是被加工的面目全非但趣味性十足的演义,传播的就越广。
尽量让文学的感性走开,既是历史研究的准则,也是战争的真谛。
萧西之水的这本《第0次世界大战》也很值得推荐,虽然第0次世界大战这个概念并非他首创,但他很好的在书中诠释了这一观点。
旅顺旅游
除了学习史料阅读书籍,我还登上了203高地,东鸡冠山北堡垒,望台炮台,水师营会见所;还到了旅顺军港,参观了旅顺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康特拉琴科故居等等。
本来是去大连出差,提前几天过去玩的,没想到弄成了这么一个辛苦的活计。
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的感觉很不错,推荐前往;不是很懂博物馆学,不过这个馆的设计路线和详细布置都很流畅。
日俄战争中不同口径的炮弹
关于东北的朝鲜人,也是一个很可以深挖的话题。比如刺杀伊藤博文的安重根,他曾前往沙俄的海参崴地区招募义军(当然只能是流亡过去的朝鲜族人参加),居然就能拉起一支3000人的队伍。
无论是民族和国家的归属认同,还是文化和政治的具体边界,这都是一个可以详细琢磨的题材。
旅顺现在是旅顺口区,隶属于大连市。旅顺口区位于大连核心市区的西南侧,需要翻过几座小山。 从大连市区前往旅顺可以选择轻轨,个人更推荐租车自驾前往;多个景点之间来去自如,还可以欣赏沿途的山丘海边风景。
多年过去了,除了具体保护的遗址以外,当年日俄战争的遗迹已经难以寻觅;我从大连自驾前往旅顺的半路上,一只野鸡从路面当中飞过去,险些撞在前挡玻璃上。要知道这是大连前往旅顺的必经公路,车来车往热闹的很,生态环境恢复的真好。
现在的大连很繁华,星海广场挺漂亮,无论什么时间去散步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清晨和黄昏时分,海边总有大批的海鸥在盘旋,和游人们互动;还在旁边的屋顶上看到了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的logo...
为了体会特色买了一根马迭尔冰棍,贵是真贵,味道也还不错;星海广场周围的蒸汽海鲜确实好吃;饭后踱步回酒店,穿过了一个很大的游乐场;正逢大雾,海盗船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视觉上很魔幻,非常有赛博朋克的气质。
虽然旅顺相对大连就有些破旧,不过个人很喜欢旅顺,甚至超过大连;不仅仅因为这里的物价低、人口少,更是因为喜欢这里那种老城特有的略带昏黄的岁月之光。
在旅顺军港门口准备买票进去参观的时候,和门口保安大哥聊了几句。保安大哥劝我:“今天大雾啥也看不着!别瞎花钱买票进去了...”我问:“那厉害的军舰或者大家伙都在么?”保安大哥乐了:“那真厉害的也不能给你看啊...再说了,咱北海舰队8000多吨比起辽宁号虽然算小的了,可现代军舰战斗力也不是日俄战争那时候不能只看吨位对不?”
很喜欢这位保安大哥的厚道和专业度,更喜欢旅顺特有的那种老旧感。
这是在东鸡冠山北堡垒景区的垃圾桶造型,令人忍俊不禁。带着一点点对旧日侵略者的蔑视和调侃,也可以突出景区的特色。
在旅顺这个地方,对日俄战争采取什么样的视角真的挺为难。 我们需要牢记历史,为此需要讲述历史。发展旅游的时候,在尽量避免演义化历史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时代更替对理解当时历史增加的难度。
水师营会面处旧址的简陋,不去一趟真无法体会。就在附近停好车还需要找半天,不但没人看管,连门口的小卖部都歇业了。
这也是当地的部分主要居民,活的很安逸。
必须提醒的是,旅顺战争遗址各景点不太适合风景游为主要口味的游客:大多是收费的,如果没有较为强烈的历史爱好实地打卡需要,可能会有些失望。
当然,浑身大汗小步快跑上到203高地顶端的时候,清风徐来,远望海港一片蔚蓝,心情还是很舒畅的。203高地位于大连周水子机场的主要航道上,时不时有民航飞机从头上掠过。如果乘飞机的旅客熟悉地形,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兴许能够从空中俯瞰203周边地貌,以及东鸡冠山堡垒群,脑海里会浮现出旅顺战争的地形全貌。
那应该是个不错的体验。
***** ***** *****
就像克劳塞维茨说的,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前文也提到,运气是日军战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实,日俄战争中沙俄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尾声,而日本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蒸蒸日上的新兴资本主义变革。
回到前文,即使那些如果发生了,也难以改变日本兴起、沙俄衰落这一大的格局,总体趋势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政治统治腐朽就会导致军事失败,军队是一把剑,剑柄始终握在政治家的手里;相反,如果国家走在进步的道路上,也许胜利来的会晚一些,但终究会来的。
因此我们能做的,绝不是等待运气。
站在203高地上眺望旅顺军港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念头居然是解放军战舰的垂发系统。自从有了它,海军的火炮就此被边缘化了。
这应该是我国海军052C导弹驱逐舰兰州舰的垂发系统,将近20年前此舰下水时候国内军迷一片欢腾,如今已经属于海军中较为老旧的舰只了,解放军的军力增长真是让人感觉日新月异。
还是伟人说的好:
“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论联合政府》
记旅顺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