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现在很焦虑。高端机床要焦虑,高端材料要焦虑,科学仪器要焦虑,工业软件要焦虑,都在担心被掐脖子。连高端消费品有时也要焦虑一把,倒不是担心被掐脖子,而是担心钱都被外国高端品牌赚去了,中国人只落得赚点辛苦钱。
必须说,这些焦虑都是有道理的。
高端机床、科学仪器与先进制造、科学研究好比博导与博士生的关系。没有博导,靠自己努力,也是可能出成果的,但要艰难得多。那个学位就不去说他了,未必那么重要,牛顿不也没有博导、没有博士学位嘛。
但有博导引入门,毕竟路要好走的多。有好走的路,可以走得更轻快,更高远,为什么偏要走羊肠小道呢?这道理不复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也确实是这么走过来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个博导来自欧美。
博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们只是路上的先行者。开路的第一代博士是没有博导的。在开路的过程中,第一个成为第二个的博导,第二个成为更多人的博导,就是这样一波一波不断开进的。
精密的科学仪器也是这样来的。第一个做实验的人靠自己搭仪器,这本身就是开路的一部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最初的仪器不够用了,需要精益求精。边磨刀,边砍柴,这就是开路的过程。磨刀多了,磨出经验来了,也有能力为别人磨刀了,顺便开卖,贴补科研,这就是科学仪器商业化的开始。逐渐地,仪器制造公司壮大、合并、专业化,设计和制造规范化了,推销也给力了,一方面更大的用户圈提供更多的反馈,使得仪器精益求精,一方面四出寻找合作机会,推出新质科学仪器,进一步扩大用户圈。新质科学仪器可能在实验室里没多久,就有专业仪器公司商业化了,并使得更多的科研人员能够借刀砍柴,砍更多的柴,然后回馈,磨更好的刀。
工业软件也是这样。一开始诞生在研究人员的象牙之塔里,有的是给自己用的,有的是教学演示用的,在得到工业界的认可后,逐渐扩大使用范围,逐渐商业化,得到更多的人使用,得到反馈后进一步优化,最终成为业界标杆。
高端机床、高端材料也是一样,没有相应的先进制造需求,是不可能产生高端机床和高端材料的,即使在实验室里做出来,也只是为国争光的“玩意儿”,缺乏经济价值和实用前景,最终免不了在实验室里诞生,在实验室里枯萎。
毋庸讳言,中国在这些方面都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经常有人列清单,指出在xx方面中国(乃至全世界)依靠yy公司,基本上都是欧美或者日本公司。
中国经济如今坐二望一,但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在大部分科技领域里,都是后来者。先行者走得更高、更远,尤其在前沿,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别人走到这里,是靠自己一路磨刀砍柴。中国有条件借刀砍柴,当然照借不误。借不到刀了,对眼前的砍柴是耽误了一些功夫,但并不需要过于焦虑。没有了外国博导,我们自己也在砍柴中产生自己的博导。本来这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中国这个过程已经启动了,而且这是别人已经走通的路,不就是需要一点时间嘛。
时间是宝贵的,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中国不仅能磨出自己的好刀,等到中国的磨刀功也练出来了,砍柴功就更上一层楼了。
事实上,中国的砍柴功已经令西方害怕了。美国号称“要从实力出发”,但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要拉着欧洲“减慢中国创新步伐”,这不是实力,而是虚弱。
中国在高端机床、高端材料、科学仪器、工业软件方面确实大面积落后于西方,这是因为中国的砍柴还刚到这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借刀砍柴,造成了现在的被动。你可以指责中国在国家层面或者企业层面的短视,但国家是不可能也不可以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计划经济就是这样的micromanagement,结局都看到的。在企业层面,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创新,不是爱国,而是盈利。不能盈利的企业就死翘翘了,也谈不上创新和爱国了。创新的目的最终还是盈利,爱国其实也是为了盈利。这没有什么不可启口的。冒险开拓不仅有成功的,更有失败的,在有更加低风险的发展路径的时候,要求企业舍易求难是不现实的。在没肉吃的时代,大碗吃肉才是王道,烤乳猪、东坡肉什么的都是瞎琢磨,折腾五分熟的牛排该配鱼子酱还是松茸就更不着边际。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砍柴已经砍到了美欧最先进水平的背后,再往前一步就踩到美欧的肩膀上了。美欧不肯再借刀了,尽管借刀并不是白借,是赚了大钱的。美欧要封锁(或者时兴说法:技术脱钩),这次是认真的。然后呢?
无人机其实是很好的比照。
在眼下的珠海航展中,中国无人机军团显示出碾压性的实力。不能说在各方面都领先世界了,但在总体水平和规模上已经是绝对的世界第一梯队了。然而在十几年前,中国无人机其实和现在的中国高端机床、高端材料、科学仪器、工业软件的处境很类似,甚至还差一点。
那时中国已经有了低水平的无人机工业,从60年代打下来的“火蜂”开始,中国就逆向仿制了无人机,还有一些简单的活塞式发动机的无人机,但水平也就冻结在那里了。没有办法,百废待举,根本轮不到无人机成为重点。
在贝卡谷地之战后,中国军方认识到无人机的重要。趁着和以色列的关系良好,在1994年买了一批“哈比”无人机。这是贝卡谷地之战的明星,在攻击叙利亚导弹阵地上的雷达作战中建立奇功。
这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无人机,但10年后,需要技术升级了。2004年,中国的“哈比”在送回以色列技术升级的时候,被扣押了。这是“费尔康”预警机毁约的同一个时期。以色列在2005年归还了这批“哈比”,技术升级没有做,是原物归还。以色列是在美国压力下不得已这么做的,但也在现实中封锁了中国无人机发展之路。
由于无人机在当时并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事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但无人机确实是中国军事现代化需要的。与有人机相比,无人机的天花板很高,但门槛较低。很快,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军工投资和科研进入了快车道,无人机首先成为珠海航展上的雨后春笋,十几年后,嫩笋长成了毛竹林,开始十面埋伏了。
这也是一个磨刀和砍柴的过程。在珠海,观众只看见一架架形形色色的无人机。如今的中国无人机,只有想不出来的,没有造不出来的,更没有酒香而干吆喝的。很多航空科技史上研究已久但从未实现的气动布局都在中国无人机上成为现实,比如连接翼的无侦-7,双体的“神雕”,带外翼的倾转旋翼的彩虹-10,无滑盘、滑块姿控的彩虹817,等等。无侦-8是明显的用火箭发动机先过渡的高超音速无人机,就等装上超燃冲压了。很炫的无尾飞翼则有攻击-11、彩虹-7,后者首飞在即,前者已经装备部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部队的无尾飞翼攻击无人机。但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些无人机背后的设计方法、货架子系统和元器件、制造体系。中国在无人机方面,刀已经磨出来了,而且磨出了屠龙宝刀。
中兴被美国的禁运差点打趴下了,华为还挺着,但挺得很艰难。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是因为中国5G在借刀的过程中领先美国和整个西方了,美国再不把刀藏起来、拒借,中国就要领先得美国追赶都费力了。现在轮到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磨刀了。磨得出来吗?肯定不会轻而易举,西方走到前沿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但这刀是磨得出来的。十年够吗?不知道。但比照中国无人机,中国芯片的现状其实比无人机在“哈比”时代还要好一点,种子条件更好,阳光和雨露更加充沛,需求端的饥渴更大更深。都说力大飞砖,在追赶前沿的时候,还真是力大飞砖,因为已知这条路是走得通的,就是要在磨刀的过程中,从打铁、选磨刀石 、练磨刀技法一起吃下来。
工程技术和先进制造是干出来的,不干就没有进步。不要缅怀中国曾经在世界哪一样先进技术问世几年后就首次研制成功,那没有用。科技只有形成自我生长的生态才能发展,那个时代的中国的生产力和需求没有到这个程度,没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生态。现在有这个条件了。
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有什么本钱做什么事。现在不是焦虑的时候,是挽起袖子干的时候。低于中国的高端机床、高端材料、科学仪器、工业软件行业来说,现在其实是最好的机会。在有外国更好、更可靠、更成熟的刀可借的时候,中国自己磨的刀用户还看不上。现在没刀可借了,实际上复刻了开路初期的场景,只有自己磨刀了,还没有前路到底是通途还是死路的问题。不怕美欧到后来再借刀,以扑灭中国的磨刀人,因为他们这也是最后一把刀了,再借,箱底就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