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news
User: dreamable
Created at: 2022-05-27 23:34:59 UTC
Updated at: 2022-05-27 23:36:13 UTC
Reference:(Table ID 4, Record ID 1544)

标题 :
英国治安
类别 :
社会
内容 :

不仅是美国,英国治安也堪忧。阳光与罪恶总是并存的,隔空看多了英国的精致,很可能让在国内的朋友忽视了英国社会中低治安状态的另一面。而且,犯罪不只是当你成为受害者的时候才存在。——作者按




个体主观感受和整体宏观统计之间很可能是不一致的。这种感受和统计的区别,在英国的治安这一议题上,也是存在的。






疫情的三年是特殊的三年,一切都有可能与以往不同。英国的治安矛盾在这三年中激化。但为了不以特殊概括普遍,我这篇文章上来先给大家提供2015-2019年的这平常的五年中,中英两国的治安情况对比一组数字。






根据中英两国国家统计部门、司法部门和第三方的国际刑警组织数据,这5年里,刑事犯罪(包括与一般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的抢劫、盗窃等),中国年均发生580万件,英国年均发生570万件;刑事案件年均破案结案率,中国为47%,英国为10%;刑事案件中的命案的年均破案率,中国为99.6%,英国为不足74%。






乍一看年均刑事案件年均发生数总量,两国感觉起来差不多。但是,你要知道,中国国土人口数量是英国的22倍以上,国土面积是英国的39倍以上。当然你可以怀疑,英国刑事犯罪数量多,是不是由于英国警察少的原因。的确,单就警察数量(不计辅警,英国也是有辅警的)来说,英国是16万人,中国是200万人。看似中国警察的总量远高于英国。然而,事实上,每10万人口中,英国警察数量是238人,中国是137人。也就是说,英国的人均警力配额是中国的1.73倍。






说到刑事案件年均发生量上讲,相对中国,英国较高的警力配额并没帮助英国取得比中国更好的治安环境,特别是在破案结案率上。当然,破案结案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包括公检法等多环节的配合,并不能单一依靠警察部门。然而,本文想说的是,刑事犯罪,特别是与百姓生活较近的抢劫治安案件,相较于检察和审判部门,警察更能直接进行干预(后文,我会说到法官,请耐心往下读)。想必写到此处,有些读者已经可以察觉你对英国治安的主观感受和国家层面的宏观统计是不一致的了。






举个具体的感性的例子,我做中英和中欧政策,办公室在曼彻斯特,由于疫情远程办公,平时住在纽卡斯尔。还是为了谈普遍性,只谈疫情前情况。在曼城,就在不到3公里长Oxford road(曼彻斯特大学的主街上),每两周听到一次身边的同学或同事就有手机钱包被抢或偷的,大概率不会是什么新鲜事。其实,据曼城警方统计,在15-19年的五年里,每天发生8起以上的有报案的抢劫或扒窃案件,没有被报案的预计在每天15起以上。


 




光说这条异国的街上发生多少起案件,可能过于抽象。那我举个国内的例子,做个对比,好让国内的读者有更直观的感受。不知道读者里有没有广州的朋友,没有冒犯广州的意思。但你可还记得上个世纪末和这个世纪初的头十年的中山路和火车站前高架桥的摩托车飞车抢劫。从统计上看,曼城抢劫案发生频次就是这个感觉,只是在曼城这条街上的劫匪骑摩托得少,靠两条腿跑得多。






说完具体的案例对比,再说回宏观的感受。有人会有疑问,英国这么高的刑事犯罪率,没看到英国老百姓对生活有太多抱怨。怎么说呢,举个我的例子吧,我出生在80年代末,80年代的严打,我没赶上。但是,96年和01年这两回严打,我已经记事并且可以主动有目的地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了。两次严打,掀出了隐藏在社会灰暗角落中的种种罪恶。但是说,难道,这些罪案在严打前就不存在吗?不,是存在的!只是严打集中地将千万级量级的犯罪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暴露出来。在被暴露之前他们就存在。可是,你很少会听到,老百姓抱怨社会治安差到日子没法过了。个体观察和宏观统计给人的感受往往是不一样的。


 




回到英国视角上来,5年间年均570万的刑事犯罪案件发生,折合英国人口,每12-13个英国人在一年之内就会遇到一件刑事案件。当然,这种折合的算法并不科学,只是想告诉大家,相比国内严打时期,如果你生活在英国,更有可能遇到刑事犯罪。

点评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