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news
User: dreamable
Created at: 2020-12-03 07:47:26 UTC
Updated at: 2020-12-03 07:47:26 UTC
Reference:(Table ID 4, Record ID 232)

标题 :
平型关战场寻踪
类别 :
军事
内容 :

10月底偷闲入晋,一路见到的都是古战场。我对逛战场的兴趣浓厚,故而这次借自驾之名,偷空去了趟平型关。中午时分从浑源南下,穿越恒山。茫茫太行,气势万千,想起著名歌曲《太行山上》。

回到历史。我要去的这个当年战场的背景大体如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按照其战略,华北日军并分若干路南下。其中一路以东条英机指挥的察哈尔派遣兵团迅速占领大同,向南向山西腹地进攻,兵锋指向内长城要地雁门关。另外一路以板垣征四郎指挥的第五师团,从张家口向西南出发,经蔚县、广灵南下灵丘,直扑山西北部的东大门平型关。老鬼子板垣在1936年曾应阎锡山之约前往太原访问。这厮不坐火车,而是选择从蔚县-代县公路,经平型关入滹沱河谷,到达忻口,用了一个月时间,把地形看了个遍。

当阎锡山的部队鏖集于内长城雁门关到茹越口一线时,板垣的第五师团终于向平型关进发,准备在国军右翼狠狠地捅开一个缺口。当时的宏观战况大体如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时宏观战略局面。日军进攻太原需要拿下太行山若干关隘,平型关是其中之一。

日军在平型关正面叩关,阎总司令锡山自然赶紧调兵封堵。平型关作为内长城重要关口,周边群山莽莽,地形有利于防守。晋军以84师守平型关各节点,并与八路军商定,由115师从平型关东侧向位于内长城以东的日军第21旅团左侧翼进攻,切断其补给线路,而后双方配合,将该旅团压缩或者击退到团城口以东及以北地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关于战斗地形的沙盘,国军基本上沿长城一线向东防守,115师从右下角的白崖台一带进至蔡家峪、小寨、乔沟一带袭击日军侧后,得手后朝辛庄一带进攻,将日军向西推到团城口和鹞子涧一带予以消灭或逼退。

如果以战役指挥员的身份——假设你是115师师长林彪——你在面对这一环境时应该将手里的部队置于何处?这是本文想要重点描述的问题。我们先看看林彪手上的部队:

列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名册的部队,主要包括两个旅四个主力团,分别是343旅(旅长陈光),下辖685团(团长杨得志)和686团(团长李天佑),344旅(旅长徐海东),下辖687团(团长张绍东)和688团(团长陈锦绣)。实际上在作战过程中,由于旅级指挥部与师级指挥部有功能上的重叠,地位有点尴尬,最终林彪直接从师指挥到团。

上面这四个团,每个团大约有3000人左右。此外,林彪还有骑兵营、随营学校等直属部队。实际上,他手里还掌握着第五个团:杨成武的独立团,兵力约有1700人。独立团没有登记在国军名册中,是个黑户。但是杨成武是何等人也,从大渡河到腊子口都没有落下的红军前锋大将。独立团自然也不是软柿子。后来在晋察冀一分区,杨成武手下这支兵力,前后发展成为两万多人,向八路军各部输送了无数骨干。

1937年9月23日,林彪完成了与友军(国军)的协同联络,在上寨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动员大会。在此前后,林彪亲自三次前往平型关以东查看地形,其中有一次是化装侦察——9月21日日军前锋已控制了灵丘到平型关的公路,向平型关所在内长城正面发动了进攻。林彪的侦察是有危险的。

上寨会议后,在冉庄-上寨一带集结的115师部队开始各自向预定作战方向前进。这里有一个我在走访战场后产生的疑虑:林彪命令四个主力团向西北方向前进,克时到达主战场关沟到蔡家峪一线。但是却命令杨成武的独立团向东北偏北方向前进,扼守河北涞源到山西灵丘之间的重要关隘腰站-驿马岭一线,切断涞源到灵丘之间的交通,如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问题在于,腰站-驿马岭一线距离平型关主战场直线距离有35公里,即使在当前交通方便的情况下,驾车从平型关到驿马岭大约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即使涞源日军增援,也很难在几个小时内赶到。如果需要阻击日军增援平型关主战场,应该将独立团布置在灵丘县城到平型关主战场的公路之间(当然就地形来看,这段公路并不适合进行阻击战)。事实上,在平型关战斗结束后,首先到达现场的就是来自灵丘的日军部队。

林彪为什么把独立团部署在驿马岭,远离主战场?这个问题就留给专家解释了。我个人倾向于他可能从更大的战略上考虑问题,比如,孤立灵丘的日军,在平型关以东与国军联手沉重打击(或者歼灭)日军第21旅团之后,掉头收复灵丘。但很显然他高估了国军和115师的战斗力,最后战场的变化让他放弃了这一计划。

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第一次与日军进行大规模作战。据考证,在9月25日早上战斗爆发前,115师部队与日军有过小规模接战(有可能是在蔡家峪以东的东河南村发生接触,夜里战斗进入僵持,双方遂撤退)。但是双方对彼此的了解都很有限,这就使各自对战斗发展的格局预判出现了误差。

9月24日夜,115师四个主力团冒着倾盆大雨向主战场关沟-蔡家峪方向出发,占领阵地。9月25日凌晨,第一个意想不到的状况出现了。陈锦绣的688团因大雨阻断道路,无法按时赶到白崖台以西。林彪手上能够使用的部队只有三个团。

9月25日早上,林彪手上的部队部署情况如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蔡家峪到关沟一线,总长13公里,是日军从灵丘运送补给的必经之路,林彪选择在这一带进行伏击。

请注意,尽管林彪选定了主战场是蔡家峪到关沟一线,但是他并不知道,会有多少日军部队和什么兵种的日军部队经过这一条公路,因此,他必须做出留足预备队应对不测。688团未能赶到战场,使他不得不更加小心地使用兵力。

蔡家峪到关沟总长13公里,其中5公里路段经过地形险峻的乔沟。晋东北地形中,两山中间被流水冲刷出一道道深沟,乔沟就是这样的地形。它北起小寨村,南到老爷庙高地以南,沟两侧是十余米高的悬崖,悬崖两侧是坡度较为平缓的山坡,山坡利于部队隐蔽。对于没有重武器的八路军来说,这样的地形便于发挥他们的手榴弹优势。不过,除了没有重武器外,八路军此刻似乎还没有到弹药匮乏的地步。后来的一些回忆录说,当时每个战士大约配了100发子弹和两枚手榴弹,不能算很多,但相比几年后作为正规军的老八路一个人只配发五发到十发子弹,这个100发子弹也算是奢侈了。

乔沟的历史图片和现在图片如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据传是当年的乔沟,两边是光秃秃的山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人拍摄的乔沟中间段,可见沟底两条明显的汽车车辙印。当年的八路军埋伏在沟的左侧发动了对日军的袭击。乔沟公路一直使用到2002年位于半山腰的县道开通为止。

这里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八路军在凌晨进入乔沟阵地后,一直埋伏在沟的左侧(东侧)。没有在西侧设伏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这为后来日军的反击提供了机会,稍后会提到这一反击。李天佑回忆说,当时因为设防时间紧急,未能在西侧设伏。这或许是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担心大雨过后部队穿越乔沟到西侧布防可能留下大量脚印,容易泄露行踪。最后一个原因则是林彪可能对当时日军活动情况和活动方式不清楚,担心西侧有日军活动而采取相对保险的做法。没有人知道天亮之后乔沟会走过什么样的日军部队,所以阵型上虽然摆出了伏击态势,但是可以随时可以转成防守。

真实的情况是,在9月25日天亮之后,进入伏击圈的有两支日军部队。南边的一支部队是新庄淳中佐带领的两个汽车中队,运送部分伤员以及部分日军人员,人数不详,约有80辆汽车(另一说认为有160辆汽车,但仅有一半进入乔沟伏击圈),从关沟开出进入乔沟。与此几乎同时,从北边灵丘方向进入蔡家峪地段的一支日军辎重部队(大行李队),由第五师团参谋桥本顺正中佐带领,人数大大少于新庄汽车队,仅由一支骑兵小队护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支日军部队,在两名中佐带领下同时进入蔡家峪到关沟一带的八路军伏击圈。

桥本和新庄两支部队并未会合——如果会合,日军的战斗力可能会更加强大。可能因为这个担心,685团和686团没有等新庄汽车队全部进入乔沟就打响了。关于这场战斗打响的时间,从早上七点到早上十一点的说法都有。八路记不清时间是正常的,因为钟表对于这支部队是稀缺品,杨得志的685团全团甚至一块手表都没有。不过大体上可以确认的是,伏击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几乎同时开始。687团相对顺利地解决了桥本大行李部队,桥本被击毙,只有五人受伤未死,逃得一命——据日军材料,桥本本人相当轻敌,遭遇伏击后还拼命地往南面跑,越陷越深。我方材料称,当时守在小寨村的还有一支日军警备队,具体人数不详,总之与桥本君一起“玉碎”了。

桥本部队好解决,因为这里只有桥本一人坐着一辆烧木炭的汽车,其余全是大马车,拉着满满的粮食军服和弹药,遍地泥泞,打响后跑都跑不快。但是换到新庄淳这里,八路军就啃到硬骨头了。

9月25日早上,新庄部队遇到伏击后,迅速做出了反应。一部分士兵钻到汽车底下,手榴弹炸不伤,子弹打不到,一时间八路军对他们还有点没奈何。这时候日军指挥官指挥下,一群士兵占领了乔沟西南侧、八路军没有设防的老爷庙高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乔沟主战场,这里需要注意一下115师的野战指挥部的位置

话说到这里,先分个岔,说一下115师野战指挥部的位置。它设在乔沟东面的石灰岭主峰西南侧。这里的观察位置极佳,在望远镜中,可以一眼看到从关沟到小寨的主战场。转身就能看到白崖台村,可以直接观察到预备队688团是否赶到。反正,除了687团对付桥本的战场受到山岭阻挡没法看到,685团和686团的阵地看得一清二楚,连日军从关沟和辛庄的行动都能看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115师野战指挥部看整个关沟-老爷庙主战场,全景一览无余。9月25日早上,新庄淳的80辆汽车从关沟驶入老爷庙下面的乔沟公路。林彪指挥部距离老爷庙直线距离只有1.3公里。

其实如果把指挥部设到石灰岭主峰,连687团的战斗都可以看到。但是林彪没有选择到主峰上去,一个重要原因是可能石灰岭主峰实在太明显了,对防空不利。在战斗中,日军确实派出了飞机前来,因为双方厮杀混在一起无法支援只好又飞走了,没有发现林彪指挥部。另外一个不利的因素是师指距离战斗最激烈的老爷庙,直线距离只有1.3公里,在流弹范围内,不够安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115师野战指挥部回望石灰岭主峰,现在这里矗立着一座白色石碑,上面有一颗红五星,和“平型关大捷纪念碑”字样。时间所限,我没有走上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115师野战指挥部向西南看,可以了解到作为预备队的688团能否按时赶到,投入战场。最终688团直到乔沟战斗结束后才赶到,参加了对辛庄和东西跑池的进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爷庙是一座关帝庙,位于老爷庙高地的半山腰,日军从乔沟沟底爬到此处,一度占据了老爷庙制高点。

日军占据老爷庙高地后,林彪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这一切。李天佑后来回忆说,当时林彪命令他从团指挥所立刻赶到师指接受任务。李天佑气喘吁吁地跑了一里多地,林彪立刻命令他派出部队穿过正在撕杀肉搏的乔沟沟底,占领老爷庙制高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处(大约位于李天佑的团指挥所附近)拍到的老爷庙高地。乔沟位于地面以下十几米到几十米的深处。因为几十年来绿化不错,现在除非走近,否则已无法看到老爷庙和乔沟了。日军占据老爷庙后,将抵消八路军的战场高度优势。

686团三营对老爷庙的反攻很不顺利,双方纠缠在了一起,陷入惨烈的肉搏。后来685团二营也投入战斗,从西南侧翼袭击老爷庙的日军,这才将据守老爷庙的日军士兵全部消灭。为此686团付出的损失极大,副团长杨勇负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老爷庙侧后方回望八路军伏击处,可以清楚地看到石灰岭主峰的大捷纪念碑以及115师野战指挥部,反过来也说明,林彪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到日军的行动。

夺回老爷庙后,平型关大捷的第一阶段接近结束。在小寨村的桥本大行李队几乎全部被歼灭。从关沟出来的新庄汽车队没有全部进入乔沟伏击圈,80辆汽车里跑掉了5辆,部分新庄部队的日军弃车逃离。新庄本人则被击毙在乔沟。

部分逃离的日军迅速报告战况,位于平型关内长城一线的日军立刻派出四个中队(缺四个小队,实际兵力大约相当于不满编的一个大队,约三四百人),向乔沟发动反击。685团在关沟组织了阻击战,将增援日军挡在此处。随后686团和687团在消灭了乔沟之敌后,向东西跑池一带发动主动进攻。东跑池一带是第21旅团的指挥部所在。在八路军的袭击下,兼粮弹补给未能跟上,日军迅速向西和西北方向,即鹞子涧和团城口方向撤退。

在9月24日晚上,除了大雨影响688团赶到战场这个变数之外,还有第二个变数,那就是晋军高桂滋的84师在平型关内长城一线,经过数日艰苦战斗后发生崩溃。崩溃后高部并未及时向友军通报战况。本该接替高桂滋第84师实施反击的郭宗汾第71师未能及时接防。日军实际上在9月24日晚至次日早上攻占了平型关及内长城各个关隘。这也是日军在9月25日派遣新庄汽车中队开车返回灵丘的原因:运送伤员并进行人员调换,灵丘开过来的大行李队也要进行弹药粮秣补充。在9月25日早上,拿下内长城关口的日军显然打算歇口气,然后再向关内继续进攻。

115师原定与第71师在9月25日当天及之后两面夹击的任务,最后以115师将第21旅团挤压到团城口一带并迫使其后撤而告终,日军遂暂时撤离平型关内长城一线。到9月25日晚,当林彪发现内长城国军未能进攻日军,原定作战计划已无执行可能,便迅速决定与日军脱离接触。至此平型关大捷的第二阶段告结束。9月25日深夜,板垣征四郎才获悉日军辎重部队遭袭,连夜从灵丘派出第21旅团第21联队第三大队前往支援。次日晨,第三大队到达战斗现场时,战斗已经过去将近24个小时,八路军已撤退。

关于平型关大捷究竟歼灭多少日军,这一问题一度成为历史的争议。当年因为军宣需要,先后有过歼灭日军万余人,五千余人和三千余人的说法。后来这一数字降至千余人左右,基本稳定下来。本河大牛萨苏也从史料角度论证过被歼灭日军大约在千余人左右。也有人说过平型关歼灭日军只有两百多人。这主要看怎么计算。一般认为桥本部队约有200-300人(含大行李部队的车夫,以及约60人的骑兵小队,未统计小寨村守备队的人数,结果有人只把骑兵小队被击毙的人数当做桥本部队被歼灭的全部人数)。桥本部队基本被全歼,数字没有疑问。问题只在于是否将小寨村警备队和非战斗人员如车夫统计入内。新庄部队的人数没有明确的统计,主要是因为这支部队没有被全歼,跑掉了一部分。国内就这个问题吵架多年未能厘清。从日军资料看,伤亡数字其实极低,但是日军资料惯于压缩伤亡数字,大抵也是抗战史料研究的共识。

乔沟战斗后,平型关战场的战斗未结束,后来第21旅团又派出几百人前来救援,在关沟被杨得志的685团阻击。加上后来115师向辛庄、东西跑池地区进攻,这里面有多少日军伤亡,也难以统计清楚。最后要不要算上杨成武独立团在腰站-驿马岭的阻击战成果?我方称杨成武独立团歼灭了日军300多人。如果将其纳入整个平型关大捷,115师在这场战斗中歼灭日军千余人的数字已经算是相当保守。

从林彪的指挥看,他的风格还是较为谨慎,例如没有在乔沟西侧设伏,发现国军崩溃后立刻撤出战斗。手下的四个主力团中,685团和686团是红一方面军部队,指挥起来比较顺手。他的指挥部也设在可以观察685团和686团的战场。

687团和688团指挥员以徐海东的红25军将领为主。林彪将688团当做预备队,指挥部也无法直接观察687团作战的情况,也许有指挥上的一些考虑。不久后687团团长张绍东和参谋长兰国清逃到国民党一方,可见这支经历了长征的部队在改编成八路军后不免还是有些思想上的动荡。687团后来的团长田守尧运气也颇为不佳,1943年年底在坐船经海路转移时遇上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后来还引出了一段“真假田守尧”的间谍大案。因687团当时的团长、副团长和参谋长均未能挺过革命时期的风雨,建国后留下的高级指挥员回忆稀少,对当时战斗情景的纪录也相对模糊。同为徐海东手下大将,688团团长陈锦绣在平型关大捷几个月后与日军作战时中炮牺牲,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至于平型关大捷的战果,只维持了几天。日军从平型关关口撤退后,郭宗汾的第71师总算顶上接替了第84师。第五师团后来再度叩关,第71师陷入苦战,9月29日突然传来消息,茹越口被日军突破。日军占领繁峙县城,平型关和雁门关侧背受到威胁,已无坚守的价值。晋军撤退的滚滚车流从被几十个日军侦察兵占领的繁峙县城外走过,奔向太原北部最后一个要塞:忻口。忻口战役就此爆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位于小寨村南面的平型关大捷遗址。这里是乔沟的入口,地形还不甚险峻,但越往南(右侧)走,两边的悬崖就越高。

本文到此基本完成。遗憾的是去平型关战场遗址前功课做得不够好,没有去到关沟、辛庄一带去看,也未能拍到照片。不过总算满足了我多年的心愿,从师级指挥员的角度看如何选择合适的战场和地形展开战斗。平型关大捷是林彪作为一个师长,在情报不足的情况下突破战争迷雾,充分运用手中资源打赢的一场胜仗。它的正面意义在当时来说毋庸置疑。所有为这场战斗,乃至为整场战役、战争付出生命、流过鲜血的战士和指挥员们,将作为民族英雄,永存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当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重复一下当年在西西河看到的名句:中华有不朽之儿女,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

尾声:从山西回来三周后,11月21日,得知开国少将詹大南去世,享年105岁。詹大南将军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二级军区中最后一个离世的司令员。当年二级军区司令员牺牲的频率极高,幸存者基本上是开国将军。至此,1955年的开国将军们仅有三人在世(其中杨永松将军是平型关大捷时的115师685团政治部技术书记),一个群星熠熠的团体将在天上重聚了。英雄们,永远怀念你们。愿你们的旗帜能够鼓励这个民族永远奋发图强!

点评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