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news
User: dreamable
Created at: 2021-03-16 22:41:57 UTC
Updated at: 2021-03-16 22:41:57 UTC
Reference:(Table ID 4, Record ID 904)

标题 :
客户神出鬼没、第一大业务滑坡,旷视科技A股、港股招股书藏两副面孔
类别 :
科技
内容 :

观察者网·大橘财经讯(文/尹哲 编辑/周远方)究竟谁能率先将碎片化的应用场景转化为规模化的产业,是摆在每一个AI企业面前的大山。即使他们上市后,也必将持续承受外界对AI落地的质疑。

2019年8月,旷视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打破了AI企业多年来的沉寂。

然而,宣布赴港上市仅1个多月,旷视科技就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递交招股书后的旷视科技对上市进程一言不发。最终,熬到上市申请“失效”后,旷视科技低调地将上市目的地改为A股科创板。

不过,观察者网仔细查看旷视科技的财务数据发现,该公司港股、A股两份招股书的部分关键数据,呈现出巨大差异。

两份招股书=两副面孔?

1、营业收入、毛利润差这么多?

我们首先注意到,旷视科技招股书中最基本的年度营收就出现了重大分歧。

根据A股科创板招股书,2017-2019年,旷视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04亿元、8.54亿元、12.60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旷视科技营收7.16亿元,低于2019年同期。

在港招股书截图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旷视科技2019年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却显示,旷视2017、2018年营收分别为3.13亿元和14.27亿元。

一名注册会计师对观察者网表示,虽然在港招股书采用的是IFRS准则,不同于科创板招股书依据的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但后者历经2014和2017年两大修改后,基本与IFRS不存在太大差异,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

此外,观察者网在两份招股书中发现,不仅营业收入在2018年出现了近5.73亿元的巨大分歧,旷视科技在2018年的毛利更是相差近4亿元。

另外,根据在港招股书,旷视科技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为9.49亿元,毛利达6.13亿元。后一项数据更是大大超过在科创板披露的2019年全年毛利水平——5.36亿元。

2、神秘大客户是谁?

于是,通过比较两份招股书中披露的客户,观察者网注意到,在港招股书提到了在2018年一家化名为“客户B”的客户贡献了近1.44亿元营收。

可在科创板招股书中,尽管中国移动同时出现在2018、2019年旷视科技前5大客户中,但前者2018年贡献收入3329.4万元,2019年贡献8560万元,总计不足1.2亿元。

另外,在2017年,中国移动并未进入旷视科技前5大客户,当年后者第5大客户“公司D”贡献营收总计850万元。

根据科创板招股书,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飞库科技有限公司、“公司B”、浙江泰源科技有限公司等贡献的收入基本为2500万元的水平。

3、城市物联网收入、供应链物联网毛利率腰斩?

进一步,分业务看,在港招股书披露的2018年旷视科技“城市物联网”贡献营收10.57亿元,毛利率64.8%,收入占比74.1%;“供应链物联网”贡献营收9974万元,毛利率24.6%。

在港招股书

而在最新的科创板招股书中,同期内,“城市物联网”仅贡献收入5.43亿元,毛利率57.1%,占总收入比重为63.56%;“供应链物联网”期内贡献收入4616万元,毛利率仅为12.85%。

科创板招股书

对比其他项业务看,在两份招股书中,“消费物联网(云端SaaS类)”业务贡献营收的数据最为接近,均为1.73亿元,毛利率同为72.9%;“消费物联网(移动终端类)”业务则为9665(在港招股书)v.s. 9184万元,但毛利率同为97%左右。

4、货币资金、应收款、存货:到底是不是同一家“旷视科技”

顺着上述逻辑推演,如果两份招股书中是同一家旷视,那截至历年年底的货币资金、应收款、存货等会计科目是否会出现巨大差异?

在港招股书

科创板招股书

货币资金:在港招股书披露的旷视科技2017年底为6.18亿元、2018年底为18.74亿元;科创板招股书同一时间点则分别为6.16亿元、18.72亿元;

应收票据+应收款项:在港招股书披露的旷视科技2017年底为1.55亿元、2018年底为10.94亿元;科创板招股书同一时间点则分别为1.53元、6.44亿元;

存货:在港招股书披露的旷视科技2017年底为3068.2万元、2018年底为1.19亿元,科创板招股书中则分别为3068.1万元、2.08亿元。

通过比较这三项数据在两个会计年度的差异,有的几乎一致,有的基本接近,有的差距巨大,到底该以哪一组数据为准?

对于两份招股书中存在的诸多异同,观察者网随后向旷视科技咨询,但截至发稿,后者仍未对此做出解答。

第一大业务营收萎缩

撇下两份招股书存在的巨大差异,从业务上看,“城市物联网”业务在2018年已经显著成长为旷视科技的第一大业务线。

科创板招股书

以科创板招股书为准,旷视科技在上述业务上的营收从2017年的接近1.59亿元,到2019年已经突破8.31亿元。

然而,2020年前9个月,该业务累计营收仅4.61亿元。这一水平不仅可能难以刷新2019年的纪录,更是与在港招股书中2019年上半年6.95亿元的成绩差距不小。

招股书介绍,旷视科技“城市物联网”于2015年启动。这项业务的主要落地为网络摄像机、门禁、测温摄像机、分析盒、存算一体机等产品,用于城市和建筑内的管理优化。

科创板招股书

显然,尽管城市人口增长加大了公共安全管理及交通优化的压力,各政府部门也会相应增加对智慧城市项目的投入,但是这种投入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关联性较强:如果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政策调整,相应的投资和需求就会下降。

按照旷视科技的计划,此次科创板IPO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募资60.18亿元,用于:

基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2亿元);
AI视觉物联网解决方案及产品开发与升级项目(11.22亿元);
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升级建设项目(5.8亿元);
传感器研究与设计项目(8.56亿元);
补充流动资金(12.6亿元)。

上述对募集资金用途的介绍,显然比在港招股书中陈述的更加清楚:

“募集资金将用于提升技术及研发实力,包括聘用顶尖人工智能科技人员,进一步优化Brain++以及招聘留任工程专家。进一步巩固算法优势。动用一定比例资金建立数据中心。动用一部分资金进一步丰富解决方案种类。”

超一年期应收账款剧烈攀升

与依图科技类似,旷视科技的应收账款也是不小的风险点。

以科创板招股书为准,截至2017-2019年末,旷视科技应收账款分别为14197万元、59574万元、83132万元。

同期内,旷视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04亿元、8.54亿元、12.60亿元,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7%、70%、66%。

然而,自2017年以来到2020年三季度末,旷视科技1年内应收账款的余额占比分别为96.34%、92.21%、80.40%及60.40%,账龄一年期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显著攀升。

可见,旷视科技2017-2018年的状况还是非常不错的,2019年开始,回款速度就突然踩了刹车,风险在增加。

同一时期,旷视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始终为负,分别为-16796.08万元、-74726.35万元、-159146.47万元及-81831.29万元。

旷视科技给出了与依图科技相似的答复称,受疫情影响,部分客户回款较慢。另外,该公司第一大业务“城市物联网”收入规模增长,回款周期长。

旷视科技科创板招股书

依图科技科创板招股书

与依图科技不同,旷视科技的销售基本全是直销模式,经销模式直到2020年才开始出单,但前三季度收入占比仅为5.72%。

旷视科技称,其不存在严重依赖少数客户的情况。

商业化落地重点:机器人

虽然同样发家于计算机视觉算法,但“AI四小龙”选择的进阶路径存在明显差异。

商汤科技把自身定位于“算法工厂”,在WAIC 2020大会上,这一家唯一没有公开上市计划的“小龙”不仅启动了临港超算中心的建设,更是直接将算法开源,并表示未来将继续开源更多算法。

云从科技是“四小龙”中成立最晚的一家,业务主要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两项,是一家非常“软”的企业。

依图科技则希望把自己打造为一家芯片企业。在本次募集共计75亿元的IPO计划中,将把其中的23.2亿元投进“新一代人工智能IP及高性能SoC芯片项目”上。

旷视科技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支持。

不仅第一大股东是蚂蚁集团的间接全资子公司API (Hong Kong) Investment Limited,阿里巴巴集团间接全资子公司Taobao China Holding Limited持股比例为 14.33%,是第二大股东。“阿里系”表决权比例合计为12.27%。

因此,在“供应链物联网”业务上,就不得不提旷视科技旗下的物流机器人,也就是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无人货仓里忙碌的小家伙们,这里面包括以二维码导航、以激光SLAM算法导航、以视觉SLAM算法导航的物流机器人,还有以激光SLAM导航的叉车,视觉算法赋能的堆垛机等物流硬件。

受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机器人业务所隶属的供应链物联网营收达5367万元,超过2018年全年,占2019年全年营收比重的77%。

同期内,虽然供应链物联网业务收入占比较2019年全年以有所提升,但仍然较低,仅为总收入的7.49%。

总结

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海天瑞声、云知声、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等先后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彻底掀起了AI企业上市融资的高潮。

作为与旷视科技并称为中国计算机视觉“AI四小龙”的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目前均已进入问询阶段。

然而,就在大家都翘首期盼“AI视觉第一股”将呼之欲出时,IPO进程略微领先的依图科技突然在3月12日宣布中止科创板审核。

科创板网站截图

据了解,依图科技中止审核的原因与其红筹架构相关:因是存在协议控制架构的红筹企业,此次中止主要因为发行人和保荐机构需要较长时间落实规则和监管的核查等要求,主动向上交所提出了中止申请。

无独有偶,3月12日晚获科创板上市受理的旷视科技也是红筹架构。这家同样在开曼群岛设立的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属于红筹股的范畴。

除此以外,旷视科技此次科创板IPO还具有三个与依图科技相同的特征:

1、发行CDR(存托凭证)而非股票:拟发行不超过2.53亿股B类普通股股票,作为转化CDR的基础股票,1股等于1份CDR,最终发行CDR不超过2.53亿份。
2、承销商有超额配售权。此次超额配售发行的股票不超过首发股票数量的15%。
3、存在AB股架构——同股不同权。此次旷视科技发行的B类股票,在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时,每股B类股份拥有1份表决权,每股A类股份拥有10份投票权。

另外,与依图科技类似,旷视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不只1人,也不是2人,而是3人,分别为印奇、唐文斌、杨沐。

他们均就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

姚期智。资料图

说起姚班,就不得不提创办者姚期智。2000年,姚期智获得“图灵奖”。这一被称为“计算机的诺贝尔奖”的奖项一年只选一位科学家。

放弃美国绿卡回国后的姚期智于2005年创立姚班,取名“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创立15年仅收取了400多号学生。

2011年10月,印奇等三人联合创立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5月,三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旷视科技2.4亿股A类股份,占总股本的16.83%,合计控制旷视科技表决权的比例达到70.28%。

与依图科技类似,作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印奇等三人承诺,不仅上市后3年不减持,同时承诺旷视科技不盈利就不会减持。

然而,年年巨亏、未来数年可能仍将持续亏损的AI企业们,上市之路可谓荆棘密布:

2019年4月就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海天瑞声,先后遭遇上交所四轮问询。

外界分析,这四轮聚焦于海天瑞声核心技术、募资用途和采购业务等的问询,很可能是导致海天瑞声在3个月后撤回申请材料、终止审核的直接原因。

2月19日,上交所终止对云知声的科创板上市审核。云知声去年11月递交招股书后不久,就遭到外界质疑其数据造假。甚至其在语音识别领域的老大哥——科大讯飞更是直接戳穿前者招股书中市场份额等数据失实。

终止审核后,云知声方面表示:“先发展业务,再看看。”该公司认为第一要务是抓紧时间把业务做好,但不会放弃IPO,未来会适时考虑重启。

被誉为中国计算机视觉“AI四小龙”的另外两家——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前者均已进入问询阶段,但IPO进程略微领先的依图科技突然在3月12日宣布中止科创板审核。

“AI视觉第一股”的争夺战中,仍未决出最终的胜负。

由于高研发支出,AI企业的研发投入往往占据了期内营收的绝大部分份额,甚至超过当期收入。

在2017年、2018年、2019年里,旷视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02亿元、6.06亿元、10.35亿元,而2020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超过7亿元,研发人员超过1400人,在员工总数中的占比超过52%。

再加上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包括旷视科技在内的AI企业,均存在归母净利润大亏,甚至亏损额度惊人的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旷视科技经营现金流始终为负,究其原因,应收账款、存货等均从2018年开始显著放大,不得不靠融资维持经营,赴港上市未果后转投科创板也是必然。

点评 :
Tag: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