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news
User: dreamable
Created at: 2021-04-05 21:26:30 UTC
Updated at: 2021-04-05 21:26:30 UTC
Reference:(Table ID 4, Record ID 974)

标题 :
气候峰会会成为安克雷奇2.0吗
类别 :
政治
内容 :



白宫在3月26日宣布,拜登已经邀请了40个国家的元首和首脑,在4月22-23日举行线上的气候峰会,其中包括G20成员,包括中国、俄罗斯和沙特,另加尼日利亚、以色列、安提瓜、哥伦比亚、挪威、波兰、新加坡、阿联酋、越南等国家。尚不清楚有多少国家已经确认将参加,但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尚未确认。


此前一星期的3月18-19日,中美刚在安克雷奇激烈交锋,杨洁篪一句“美国有什么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大快人心。安克雷奇会谈也没有悬念地没有达成任何结果。接下来的气候峰会会成为有一个鸿门宴吗?


气候议题是拜登政策的重点。拜登上台第一天,就宣布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议。一星期后,签署多份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总统行政命令,并高调将气候政策定位为事关国家安全。前国务卿克里作为美国气候特使已经在3月25日参加中国轮值的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这是2017年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议》后中国、欧盟和加拿大组织的年度会议,不过在安克雷奇会谈的阴影下,克里与中国代表解振华没有单独会谈。


2020年9月22日,中国领导人在第75届联大上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拜登上任后,宣布美国将在2035年达到“无碳电力”,2050年达到碳中和。克里3月9日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联合声明中再次确认美国的目标是2050年达到碳中和,并将在气候峰会上公布2030年的更高目标,很可能是要达到从1990年基础上碳减排一定的百分比。欧盟已经宣布将在2030年从1990年基础上碳减排55%。


如果中国最终参加拜登的气候峰会,美国和欧盟大概率将联手压迫中国将碳中和的时间提前到2050年,并明确承诺2030年不光是碳达峰,而是从1990年基础上减排一定的百分比。拜登号称要与中国极限竞争,但在气候问题上合作。实际上,在基建、科技上或许是极限竞争,但气候问题上是极限施压,还要拉上欧盟和其他国家,并借助道德绑架的力量。


在2018年,中国的碳排放约两倍于美国,三倍于欧盟,差距还在继续拉大。按国家来算,中国确实是世界第一,但按照人均碳排放,中国依然只有美国的一半,也略低于欧盟。考虑到中国才是世界工厂,中国的按实际单位工业产值的碳排放强度是显著低于美欧的。


但要中国提前达到碳中和,在2030年就相比1990年减排一定的百分比,这对中国的经济和民生将造成严重影响,不久前的南方缺电就是提醒。在近期,煤电依然是中国电力的主力军。仅2020年,中国就新增煤电384亿瓦装机容量,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才119亿瓦,中国的碳减排之路任重道远。


在2019年,中国电力有64.6%来自煤,3.3%来自天然气,4.6%来自核电,16.9%来自水电,0.4%来自抽水储能,5.4%来自风电,3.0%来自光电,1.4%来自生物质。其余都是零头。相比之下,美国电力62.9%来自化石燃料,其中38.4%来自天然气,23.4%来自煤,其余零头来自石油;19.6%来自核电;17.6%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7.1%来自风电,7.0来自水电,1.7%来自光电,1.4%来自生物质,0.4%来自地热。其余的都是零头,抽水储能还是-0.4%,入不敷出。


美国历年碳排(百万吨)


天然气发电的碳排低于煤电,汽车的小排量化和内燃机效率提高则降低了交通对碳排的贡献,美国在2004-06年已经碳达峰,现在已经大体跌落到1990年水平。按照这个速度,10年后可比1990年减排10%,努把力的话,或许可以达到15-20%。


欧盟历年碳排(百万吨)


欧盟在1979年就碳达峰了。现在与1990年相比,已经下降了25%。按照2005年后的速度,预计到2030年可达到减排40%,提高到55%有点压力,但不是努把力做不到的。


中国的历年碳排(10亿吨)


在迅速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环境保护问题和碳排放问题。中国的人均碳排依然只有美国的一半,也不到欧盟的水平,但绝对量已经超过美国和欧盟之和。这正是欧美通过道德绑架給中国下绊子的机会。但与西方相比,中国只有30年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不亚于中国GDP超越美国的挑战。如果美国联手欧洲施压中国成功,把碳中和的时间点提前到2050年,这只給中国20年的时间,在极大地扰乱中国发展步骤的同时,还給中国增加巨大的道德压力。即使中国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在西方舆论炒里,中国只是跟从了西方的榜样。


同时,这也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基建带来巨大威胁。西方的蛊惑和煽动无法阻挡一带一路,但以“人类共同威胁“为名,就容易在道义上绑架,在行动上推进。一带一路上的国家以低收入、低技术为多,中国援建的煤电厂、内燃机车辆符合目标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也采用了最新的减排技术,对目标国家的发展肯定有极大的助益,是符合发展阶段需要的,但也是容易被污名化为“污染转移”的,不仅受到欧美国家的压力,也容易受到目标国家内受到欧美蛊惑和操纵的环保和政治反对势力的反对。


中国在发展中需要大量进口的资源也会受到压力。比如说,中国转向巴西的大豆、牛肉和铁矿进口普,就很容易被污名化为“消灭亚马逊森林”的行为。以环境、气候为名的压力可能对中国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矿产和农产品进口也造成压力。


单纯的防守是很被动的,中国需要改变议题:


1、    碳减排必须考虑历史累积贡献

2、    减排必须从消费端计算

3、    人口控制是减排的关键

4、    美国对碳减排的承诺不可信任


大气中的碳积累是历史形成的,从现状着手减排是必要的,但不顾历史积累有违公平性原则。发达国家的历史累积排放是大气中碳积累的主要来源,逃避历史责任是不行的。减少碳排也是全球的共同义务,简单化地以国家为单位,以1990年为基础减排,既不公平,也不可行。这剥夺了新兴国家发展的权力。


从1990年开始追溯是可以的,到2050年达到全球碳中和也是可以的,但应该首先清算到目前为止的各国碳排,按照逐年全球人均多退少补,累积欠账计入未来减排义务,累积盈余留出发展空间,或者可用于碳市场上的交易。不管怎么说,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碳排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不能一笔勾销,否则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


减排必须从消费端计算,而不能从生产端计算。生产过程是产生排放的,但生产是为消费而存在的。由生产端承受减排义务,而消费端只是享受生产端的产品,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各国碳排应该按照外贸占GDP的份额分摊,出口国的碳排随出口转入进口国的碳排计量,并通过联合国之下的全球碳结算机构最后计算各国实际碳排,以此评估各国减排的目标和进度。这与各国自己的减排计划和目标可以统一起来,各国计划与联合国计算里,取更加严格的一个。


全球碳排(红线)与全球人口增长(蓝线)具有很高的相关度


在所有减排的讨论中,人口控制很少作为主要减排手段提到,但人口增长最终是碳排增长的最大动力。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对人口增长有抑制作用,这是很多国家在发展中都反复验证的事实。发达国家有义务通过教育和经济增长帮助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的无节制增长,合理的碳交易机制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不可持续的人口增长的有效途径。中国的计划生育是对全球减排已经做出的最大贡献。发达国家也应该开放移民,减轻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负担,跳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陷阱。


中国不承认美国在全球气候议题上的领导权,因为美国不可信。在小布什时代,美国拒绝签署《京都协议》;在特朗普时代,美国退出了刚加入不久的《巴黎协议》;在拜登之后,谁也难以担保美国不会再次退出全球气候机制。美国对国际协议的实用主义态度还在各种军控协议上反映出来,中国有什么理由相信美国的气候承诺是可信的呢?美国有什么资格教训中国应该在气候问题上如何如何呢?


中国应该强调联合国的领导作用,中国只承认联合国对全球事务的领导权。拜登的气候峰会既没有联合国的授权,也不代表全球。以色列、新加坡、安提瓜、马绍尔群岛这样的小国当然在全球气候议题上有发言权,但把巴基斯坦、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埃及这样人口过亿以及刚果、伊朗这样人口近亿的国家排除在外,如何谈得上全球性?


美国喜欢自封全球领导权,在气候这样的真正全球议题上打掉美国的领导权,并贴上最刺激美国的不可信的标签,对美国的杀伤力比在安克雷奇大吵一架更有用。在人口和移民问题上打掉欧美的道德优越感,也是中国夺取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减排对中国也是有利的,绿色经济更是新的生长点。比照2020年美国的能源消耗,22.1%用于建筑(包括照明和冷暖),18.0%用于商业,33.3%用于工业,26.6%用于交通。中国的能耗结构更加偏重制造业,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能耗结构会向美国靠拢。中国在汽车全电化方面领先了,工业和商业节能方面也在紧锣密鼓,但居民建筑节能方面大大落后了。大量居民建筑的保暖标准很低,导致取暖、空调的能量浪费严重;分布式空调挂机的热效率更是远远比不上中央空调。提高建筑保暖标准,中央空调化,这些都是值得投入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方向,也是中国在气候战场上打胜仗的重要一环。


在美国方面,气候变化也不是美国占尽主动权的仗。美国的起点比中国高,但困难一点不比中国小。拜登或许希望成为“气候总统”,但2020年大选里有将近一半选民投的是特朗普的票,而特朗普是明确反对气候议题的,特朗普主义卷土重来只是时间问题。气候议题已经造成美国很有势力的油气行业的强力反弹,有说法这可能造成100万个高收入工作的流失。拜登承诺新能源行业将制造更多的高收入工作,但画在天上的毕竟不比拿在手里的。


拜登似乎突然拥抱宏大叙事了。在国内,一上台就推出1.9万亿纾困,紧接着推出2.25万亿的基础建设,后面还要推出接近2万亿的教育和医保改革。在国际上,就是气候议题了,气候峰会是拜登是“重建美国领导权”的标志性动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第一大碳排源,没有中国参加的气候峰会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也肯定是鸿门宴。


中国是否会参加拜登的气候峰会现在还不知道。两天的议程,40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一人10分钟发言就是快7个小时去掉了。加上休息时间和拜登作为东道主的开场白,除了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联合声明走过场一下,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真正讨论问题。这也很可能是拜登的算盘:拉圈子,形成群殴压力,不给中国有意义的发言时间,逼迫中国在“自绝于世界”和接受美国的气候框架做两难选择。


习近平如果应邀参加,美方必须确保有意义的发言时间和辩论时间,否则这样的大呼隆是浪费时间。中国也可以派解振华作为国家主席特别代表参加,既体现中国对气候议题的支持,又不接受美国的自封领导地位和围攻。这事关对今后4年中美关系的基本定位,可能也没必要太早对美国亮底牌。峰会是在4月22-23日,到最后一刻通知中国的决定也是可以的嘛,反正连上视频不需要多少准备时间,美国也没有接待准备的问题。


但气候是中国必须打赢的一仗。这一仗甚至比半导体、航空发动机还重要,事关中国在世界上的领导权。

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