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单: blog
用户: dreamable
创建日期: 2021-09-15 23:37:00 UTC
更新日期: 2021-09-15 23:37:26 UTC
引用:(Table ID 10, Record ID 81)

标题 :
归途纪行
内容 :

同行旅友写的,当初是很忐忑,后头看可能有点过了。核酸检测合格的都给了绿码,顺利成行。

"相见时难别亦难"。
去年6月,我们决定去美国时,朋友们劝,说那里疫情猖獗,全美近3000万病例,每天还新增10万, 你们去,岂不成了活靶子?
今年8月,我们下决心要回国,那里的朋友劝,说国内形势紧张,要隔离21天,如果运气不好,还封城封户,岂不成了天天圈养?
可我们,走,不得不走;回,也不得不回。

然而,中美之间早已竖起了一道无形的高墙。往来航班大大减少,只有以往航班总数的约2%;两国外交角力,使航班的调整和预定客座率充满不确定;机票价格飞涨,一张单程经济舱机票最高时达人民币十几万,我们后来改签的机票也比原先贵了十五倍;大使馆坚持"非必要、非紧急、不旅行"规定,多次调整检疫和审批政策,也使回国之途颇费周章。

留美时,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尽量让自己远离公众场合。老话说,"勤扫院子少赶集,三年攒头小毛驴"。等不了三年,不得已出门时,我们便牢牢自我防护。可这仍未能使心情完全放松下来。持续不断的疫情,绷紧了每个人的神经。人们的心理持久承压,畏惧、焦虑、敏感,而竟常陷入惴惴不安:我们会不会曾患病而不自知,我们会不会是无症状患者,我们的核酸检测会不会合格?在回国登机前48小时内,作的核酸、抗体和N蛋白等检测,薄薄的三页报告,也似乎变得格外沉重。

9月1日上午8点半,我们到使馆指定的检测点拭鼻、抽血。当天,同航班的飞友们都陆续在3处地点完成了检测。检测点的人说,大约会在晚上12点到凌晨2点出结果。之后,飞友微信群里,便同时陷入吉凶难卜的忐忑。许多飞友都是因疫情和航班原因,几次未能飞成,而急切盼望此次顺利成行,内心压力也就格外大。晚上,大家不眠不休,专心刷屏,都盼着提前看到结果。群里气氛紧张。有人哀叹,说像在等考状元放榜;有人心疑,说大约电邮地址留错了收不到报告;有人着急,说心慌难耐;有人明知故问,屡屡打探发报告时间。
终于,熬到凌晨3点,我们收到了“检测正常”的电邮。接着,就要上传到领事馆的小程序。当天必须按各项严格的规定,详细申报并取得他们给的绿码。时间挺紧,自然更容不得一点误传漏传。而且文件既要清晰,又不能容量太大。我们不仅要上传三份报告,还要验明正身,如附上手持护照在测试点门前、正捅鼻子和抽血(针管里要有血)的照片、县里开具的疫苗注射记录,以及测试的付款收据等。原先,我已经详细了解了申请绿码的要求。在各种文字说明、示意图和小视频上,学习操作的各个步骤。头天,也都把所需的每个人十来个文件拍成照片备用。尽管这样,由于上报的小程序设计问题和操作生疏,我依然用了近2个小时才完成两人资料上传。而如果加上事先各项准备,至少折腾了十来个小时。我们的邻居说,她的姐夫,一个电脑博士,理应是程序操作高手,竟也用了六小时!
领事馆早已说明,即便检测合格,也要参照其他因素,方可正式批准绿码一一可谁知道这个“其他”究竟为何?前阵子,甚至发生过一家子申报,孩子获批,父母却被拒之事。也有人绿码到手了,飞机也飞走了。
眼下,谁能打保票一定获批?大家还是寝食难安。
所幸,我们的绿码,在领事馆上班后半小时左右便都批出。燕珍是8:57,好像还是同行中第一份。我的略晚,9:33。终于有了登机回国的资格,我们长长地舒了口气。可其实,我们后来还要一并取得海关的红码、航空公司的黄标签,方可踏入机舱。

和我们一起检测时的飞友,没有一例确诊。不过,却也横生两段插曲。半夜,当我们都在等核酸报告时,有人却被通知要重作抽血化验,那人当然慌得一批,还好后来只是有惊无险。而登机前查验时,有一人居然绿码变红,眼见登机口近在咫尺,却要被拒之门外,腿都要吓软了。神奇的是,绿码竟又复活了……

“一只小蜜蜂,飞到西又飞到东,嗡嗡嗡,嗡嗡嗡,不怕雨来不怕风”……
9月3日凌晨,西雅图当日起飞的第一架飞机,我们乘坐的达美航空公司DL289航班,搭载着180名乘客(老外5人),于0:30直上云霄,飞往此行的经停地一一韩国首尔。
“过眼惊觉故国远,回头便是重洋隔”。

9月4日,经过约12小时的飞行,清晨4:30,仍然是当天的首个航班,我们降落在首尔的仁川机场。经2小时一刻钟更换机组后,飞机直飞上海。此时,透过舷窗,我看到了从天际线的云层镶着金边,到朝阳喷薄而出,霞光无比灿烂的壮丽景色。机翼下的仁川,大海如镜,岛、礁遍布,平静而秀丽。而恰恰在这里,71年前,也是九月,著名的“仁川登陆”,拉开了后来极其壮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大幕,也开启了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予生也晚,未曾躬逢那段岁月,可我们却体验着历史仿佛正欲重演。
北京时间6:30,当天的第二个航班,我们终于在浦东机场着陆。厚厚的云层,压在机场上空,一股闷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众多身着严严实实防护服的海关和防疫人员严阵以待,透过透明膜片,注视着从机舱内鱼贯而出的我们,并一路引领我们作检测、取行李、刷海关码,和按居住地登上去隔离酒店的大巴。一番忙活下来,入住酒店已是12:30。

我们又要开启新的“码”上人生。
从我们当天即关进隔离酒店起,14+7天,便只有一个主题:绿码。
可是,怕什么偏来什么。第三天,大家便收到疾控中心通知,说一名乘客(后被证实是老外)被确诊。坐在他前后三排的乘客,都属于密切接触者,需严加监控。微信群里立即炸开了锅,说受到的惊吓比在美国生活时还厉害。有人回忆起那人常脱下口罩,还不时咳嗽,都反省自己有没有无意中靠近过,或者前后脚进过厕所。有人说虽在飞机上没接触,可取行李时站在一起。不少人惊慌失措。有位小姐,在接到通知时,手不由自主地直打哆嗦,连手机都差点没拿住。一位老太,惊恐之余,竟发起了高烧。
其实,即使密接者,只要一直戴着口罩,被感染概率也很低。而多数乘客,包括我们,确定为一般接触者,疾控中心也只是要求增加一次核酸检测。

可是,面对汹汹疫情,谁不都在经历煎熬!
不是冤家不聚头,绿码人生几时休?

2021·9·10 于淮海路全季酒店(隔离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