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news
User: dreamable
Created at: 2021-04-19 01:46:05 UTC
Updated at: 2021-04-19 01:46:05 UTC
Reference:(Table ID 4, Record ID 1052)

标题 :
气候议题:阴谋还是阳谋
类别 :
政治
内容 :

地球的气候在变化,极端气候更多了。这到底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循环,还有争议。不过人类应该减排,努力还生态以原生面目,这是没有争议的。因此,需要碳减排。


欧洲早就在推动碳减排了,奥巴马时代的美国也跟进了。除了台面上的正面意义,也有台下减慢中国经济崛起的因素。这是阴谋。但中国的碳排已经达到美欧的总和,不减确实不行了,害人害己。这也与可持续能源和能源安全紧密相连,必须做。


中国已经宣布了碳减排计划: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欧美都计划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但欧洲早就去工业化了,1979年就碳达峰了;美国现在也去工业化了,在2006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对欧洲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对美国艰难一点,但也是可能的。对中国,这就不可能了,2030年碳达峰已经是雄心勃勃的目标,然后30年碳中和是主要经济体里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幅度,提前到2050年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不可承受之重击。中国不能接受。从公平合理原则出发,中国也有足够理由不接受,坊间多有论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中国崛起证明了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中国不放空炮,说到做到。中国已经在行动了,年初的华南大停电就直接间接与碳减排有关,更加严苛的碳减排要求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意义远远超过对气候议题的应有贡献和全球公益,因为中国是在世界工厂的同时做到的。


早就有三个世界的说法。在碳减排议题上,可能可以重新划分三个世界:


1、    尚未工业化的第三世界

2、    已经去工业化的欧美

3、    工业化的中国


一旦实现全球性的碳减排,这三个世界的状态是很不相同的。


工业化需要电力、钢、水泥。低碳的电里、钢、水泥的技术和投资门槛高,实际上把发展中国家锁在工业化的大门之外了。这对越南、印度这样的后起国家尤其不利。手机组装、服装这些行业的能源、原材料、基建要求相对较低,发展的天花板也较低。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基建、教育和完整的供应链建设。这些都需要大手笔投资。外资是不会投向长线投资的,内资只有这么点,撒胡椒面将一事无成,重点投资则拆东墙补西墙,最怕的就是投资门槛太高、收益周期太长。中国如果不是不惜环境代价强行发展低成本、高污染的钢、水泥、煤电,是没有现在的,但这个窗口对越南、印度等可能关闭了。越南、印度也没有中国那样的抗压能力,顶风发展。无碳电力、储能、特高压是可能的,但只有在中国出手援助下才可能,加入一带一路吧。


欧美是发达国家,但也是去工业化的国家。欧美生活水平依然世界最高,人均碳排强度很高,但有足够的资源推动碳减排。问题是,欧美也有基建和再工业化问题,即使在目标状态,无碳电力也只够维持现状,顶多有选择的再工业化,要推动基建和全面再工业化,还是要找中国。脱钩就别想了。


中国迎难而上,但中国也有有利条件。碳减排需要新基建,中国现有的工业基础正好借机完成自我升级,无碳电力、储能、特高压、全电车、节能建筑、节能农业……,一旦完成,这就是中国在基础层面就领先世界了。


这是阳谋。阳谋靠的是硬实力,是最难打败的。


在某种程度上,新基建的know-how可能形成工业革命壁垒一样。在那个时代,炼铁、机器制造是壁垒,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截然分割开来。英国为首的部份西欧国家在壁垒以内,中国、印度、大中东等传统经济国家因为技术落后而被隔绝在壁垒以外,更多国家则是“你们在说啥”。


真是朝代轮换的时候要到了吗?



点评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