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单: news
用户: dreamable
创建日期: 2021-05-13 00:59:37 UTC
更新日期: 2021-05-13 00:59:47 UTC
引用:(Table ID 4, Record ID 1177)

标题 :
中国人口问题之一:人口红利
类别 :
社会
内容 :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报告发表推迟了一个月,引起各种忧虑。5月11日,国家统计局长宁吉喆发布了主要数据,主要结论是中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这一点不出意料,但还是引起“增速最慢”、“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等热议,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2020年与2010年相比,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人口比例从70%降低到63.4%,60岁以上人口从13.3%增加到18.7%。很多人据此认为,人口红利不再,这将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人口红利从来就是一个伪命题。人口红利指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抚养(包括养老和养小)负担较低,对经济发展有利。这只有在出生率较低(养小负担低)、平均寿命较短(养老负担低)的时候才可能,而这正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的标志。中国一直是人口第一大国,在解放的时候,平均寿命只有43岁,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可谓不大,但这也是中国最为贫弱的时代。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大,对经济做出增量贡献的人口占比也大,这是人口红利说法的主要根据。但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寿命是直接结果之一。所以主要靠人口红利发展起来的经济是注定不可持续的。


人口红利也是流窜资本的说辞,利用资本的流动性,对劳动力供给丰富、社会成本尚低的国家和地区捞一把就走,然后转到下一个目标,而把养老和社会福利负担留给上一家。发展人口红利是不能成为国家发展政策主线的。


人口红利还有庞氏骗局问题。即使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不变,随着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占比必然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必然降低。要继续维持同样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必须扩大劳动年龄人口总数,造成未来老龄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肯定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道。


人口是重要的,人口太少的国家干不成大事,但人口也不是越多越好。还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就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中国崛起还是近几十年的事。事实上,中国崛起恰恰是在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之后才发生的。


劳动年龄人口是一个容易误导的概念。在劳动年龄之前,幼龄人口还在成长阶段,是肯定不能当作劳动力的。在劳动年龄之后,老龄人口其实要一分为二。中国现在的平均寿命为77.3岁,但平均健康寿命为68岁。也就是说,在60-68岁之间,人口主体的基本健康可以保证,但在68-77岁之间。疾病、老迈就开始影响生活了。这也是推迟退休年龄的主要依据,但这是另一个话题。


问题在于:在劳动年龄段里的人口,是否具有足够的劳动生产率。简单化地说,一个劳动年龄的人能供养多少人(包括自己)。


在农业社会,劳动年龄人口也只能勉强供养自己,并无多少结余。中国长期以来作为人口大国但非经济大国,原因也正在于劳动生产率长期低下。


在工业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年龄的人口供养自己还有很多结余,有人能通过商品贸易积累财富。工业国家(包括农业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比传统农业国家富庶得多,就是这个原因。中国崛起正是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的结果。


劳动年龄的另一个划界是15-64岁。以这个标准统计,1989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33亿,2019年9.89亿,增加了35%%,但中国的GDP从1979年的3477.68亿人民币增加到2019年的14.28万亿,增加了41倍。作为比照,1959年到1979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为52%,GDP增长则为3.6倍。显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大。政策、法规、科技、教育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才是决定性因素。


政策、法规、科技的作用不易量化,但教育是可以量化的。在2010-20年间,中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口占比从8.93%上升到15.5%。如果有1959年以来的高中学历、大学学历对人口占比的数据,相信可以对经济发展的关联做进一步分析。


中国还在进一步深化、细化政策和法规,科技和教育的加速器作用还在进一步强化,另一个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指标是城市化。与2010年相比,城市人口占比增加了14.2%,达到人口的63.9%,与美国的50年代水平相当。美国现为82.7%,英国、加拿大也都在这个水平,德国略低,也达77.5%,澳大利亚达到86.2%,日本达到91.8%。中国甚至还没有达到蒙古的68.7%。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城市化提高生活的集约化,提高生活和生产效率,这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不是说要继续向北上广深集中,而是要发展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随着交通、通信的发达,距离越来越不成为职业发展的障碍,生活质量越来越决定在哪里安居乐业。


另一方面,自动化、智能化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起飞点,未来对劳动力的要求与今天截然不同。机械化启动工业革命不是通过机器制造或者精密仪器,而是拉车、收割、打谷、抽水这些替代简单劳动力的事情。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时代,这也一样,真正的威力在于对简单劳动力的替代,极大降低经济发展对劳动年龄人口的依赖。


华为的自动驾驶引起轰动,但乘用车自动驾驶的技术、法律问题还没有理清,物流自动化可能首先悄悄到来。洋山港货场的高度自动化对公众还只是新奇玩意,高速公路段的大卡车自动驾驶可能影响面更大。高速公路上的驾驶环境相对简单,但疲劳驾驶是很大的问题。由本地司机把大卡车从仓库、货场开到在上高速公路的集散点,然后离车,启动自动驾驶,自己回家,大卡车在自动驾驶下开到预定下高速公路的集散点自动停车待命,由当地的司机接管驾驶到本地仓库和货场的行驶。这是很现实的技术,也可以大量替换卡车司机,在日夜运作的同时,提高行车安全。在本地货场到集散点之间的往返很近,便于当天回家,也提高卡车司机的生活质量。


端菜机器人、送货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清洁机器人、自动文秘、自动安防,这些才是最应该引起注意的方面。在劳动法规和技术发展的两方面挤压下,大量、快速地简单劳动无人化并不遥远。劳动年龄人口的压力未必有多大。


当然,劳动年龄人口未必就是简单劳动力。高级劳动力与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中国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比已经达到15.5%,可喜可贺。但比照世界先进水平,依然有很大差距。在世界前10里,加拿大第一,达到51%;以色列第二,达到46%;日本第三,达到45%;以后依次是美国42%,新西兰41%,韩国40%,英国38%,芬兰38%,澳大利亚38%,爱尔兰37%。也就是说,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是足以弥补劳动年龄人口缺口的另一个因素。


中国的人口增长放慢了,可能还会有一个人口萎缩的阶段,但中国依然是人口大国,只是可能在2025年之后被印度超过而成为人口第二大国。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国没有因为人口第一大国而伟大,更不会因为人口第二大国而不伟大。


至于中国人口持续萎缩,这个可能性很低。经济发达后,生育率下降,这是全球性的现象。欧美国家是通过移民来维持人口增长的,这已经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德国人口的土耳其化和美国人口的拉丁化。这也是在简单劳动无人化之前的必要。中国的生育率会恢复到维持人口自然更替的程度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