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单: news
用户: dreamable
创建日期: 2021-10-01 04:59:47 UTC
更新日期: 2021-10-01 04:59:47 UTC
引用:(Table ID 4, Record ID 1484)

标题 :
美国越来越焦虑了
类别 :
国际
内容 :

拜登现在头痛的事情一大堆:


1、国债天花板、政府停摆和债务违约

2、35000亿3B(比2B还多1B,牛吧)计划

3、中期大选

4、美墨边境上的海地难民

5、美中第一阶段协议12月底到期


其他问题都是短期的,只有中国问题是长期的。美国政府至今还没有明确、一致的中国政策。中国到底是一个需要打败的敌人,还是一个需要共存的异类?前者好像做不到,但后者好像达不到美国的目的。怎么办?


在冷战时代,乔治·凯南的围堵理论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理论基础,杜鲁门到艾森豪威尔时代,美国的苏联政策成型,以后不管是肯尼迪时代还是尼克松时代,不管是卡特时代还是里根时代,美国的苏联政策只有策略调整,没有战略方向的调整:也就是说,围堵,冷战,不惜热战,但不挑起热战。


冷战后的开始时期,美国还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没有系统的中国政策的必要。小布什时代据说着手了,所以他提出战略竞争者的说法,但911打断了。奥巴马从来就是个说得多做的少的人,亚太转移说了,也做了一点,但最终还是没有完整的中国政策,所以亚太转移的最终目的还是不清楚。特朗普是个横冲直撞的人,但也是个把战术当作战略的人,依然只有大动作,但没有完整的中国政策。现在轮到拜登了,这个睡不醒的老头更是事事慢一拍,还是没有中国政策。任命坎布尔被看成美国要形成中国政策的风向标,但到现在为止,依然还是只有具体的事务政策,没有整体的战略方向。到底是以把中国打败为目标,冷战还是热战,打不败又怎样共存,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不解决,美国的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对华政策就是浮萍,接下来要是与中国谈第一阶段的延长或者第二阶段,都不知道把立足点放在哪里好。


新冠后,都在说,疫情一过,各国立刻回到疫前状态,然后变本加厉与中国脱钩,现在的加深对中国的依赖是暂时的。


这个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也符合各国(尤其是欧美)的心态。问题是,疫苗并没有成为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主要欧美国家在接种率达到70%上下后,就再也上不去了。民间接受疫苗的人早打了,抵触疫苗的人再鼓励也不打。尽管现在第四波里主要感染者和病重、死亡者都是未接种者,依然没有使得抵触疫苗的人去打疫苗。由于这依然是很大的群体,导致疫情居高不下,经济和社会影响看来一时半会还过不去。这个一时半会还不是几个月,一两年都是可能的。


在供应链方面,印度“好转”了,但还是踉踉跄跄;孟加拉随印度;越南“陷落”了;其他“中国替代”国家都各有各的问题。


供应链低端从中国转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主要还在低端产业,但现在这些低端产业也“出口转内销”了。这是的美国(还有欧洲)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加深了,而且可能固化,而不是暂时的,因为主要的“中国替代”国家的疫情控制比欧美更糟,恢复比欧美更迟,更不稳定,生产的小船说翻就翻。


在这种情况下,延长第一阶段协议没有多大意义,据报道,中国已经“缺额”至少30%,没有买足“应买”的美国产品。第二阶段协议更没谱。但不延长,美国已经无法再用增加关税对中国施加压力了,压力统统回到美国身上;而中国有充分的自由度,想多买美国产品就多买,不想就少买,反正除了美国限制的芯片,就没有什么中国想买而在美国之外就买不到的。那美国更亏了。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想到中国来谈生意,同时抱怨中国政府阻挠中国航司购买波音飞机,使得美国损失了几百亿美元。波音在2018年以后就没有再向中国航司卖动一架飞机,但这其实是冤枉了。如果说开始的时候还有贸易战因素,疫情后,都没人坐飞机了,谁还买飞机啊,根本不用中国政府阻挠。


雷蒙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访问中国,她要带一帮CEO来,但现在肯定是落地先14+7,还来吗?来了也不知道谁会和她的CEO谈,除非是猪牛肉、大豆、玉米,想推销美国产品,中国还担心数据安全呢,GE CT的事可没人忘记。再说,美国要担心中国地铁、公交大巴和变压器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中国难道不应该担心美国拖拉机、医疗器械、波音飞机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吗?


拜登“擅长”外交和安全议题,一上台也花拳绣腿打了一圈,但总统最终是要把经济搞上去才行。克林顿的名言说得好:It's economy, stupid。拜登还没有stupid到这句话都不懂。但离开中国,美国经济拉的上去吗?现在看来,连维持都难。拜登想科技脱钩,但经济挂钩,因为特朗普试过经济脱钩了,行不通。问题是,美国经济已经两极分化了,可出口的要么是农业,要么是科技,光靠农业出口可是压不住。科技出口方面,能出口的要么中国没兴趣,要么索性是美国技术、中国制造,中国真想要的美国又不愿出口,怎么办?


现在美国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DadaAid组织发表报告,中国对一带一路的实际援助超过美国、日本的总和,过去5年里是800多亿对600多亿的差别,可能还得加上欧洲才压得住中国的援助。其中大部分是对企业和金融的商业投资,所以不列入政府经援。按照DataAid的说法,这是要躲避国际监督。不过DataAid没有说美日欧的商业投资是多少。但意图很明显,要美日欧增加对一带一路的援助,用“高质量的援助”与中国竞争影响力。


这是要了美日欧的亲命了。美日欧是ODA(政府援助)为主,商业投资不愿进入是因为风险和投资回报。中国的大头是ODA以外的商业投资,要求对方担保和抵押。按照西方的说法,这是准备趁你病要你命,准备用债务陷阱扣占抵押。这是低估别人的智商了。商业投资的目的是回报,不是收回抵押。如果风险大到根本看不到回报,抵押多半也是无利可图的。中国和美日欧的差别不在于钱多钱少,而是在于中国可以更加长线,而且中国投资的成本更低,因为中国援建和物资的成本更低。欧美要是按照商业条款运作,根本不可行,赔死了,所以只有ODA的政策性援助。


但DataAid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给美日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管是ODA还是政府担保的商业投资,都要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No money! Which part of NO MONEY don't you understand?


能不焦虑吗?

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