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单: news
用户: dreamable
创建日期: 2021-03-03 10:12:32 UTC
更新日期: 2021-03-03 10:12:32 UTC
引用:(Table ID 4, Record ID 821)

标题 :
加勒万河谷的冲突可能打出中印边界的持久和平
类别 :
政治
内容 :

很多人对印度人的思维迷惑不解:一方面明知弱于中国,另一方面像牛皮糖一样粘上来,总试图占一点便宜。但换位思考,就不难理解了。


印度对于中印边界的认知是从英属印度传承下来的,英国对边界的认知是:

1、    承认有主土地的边界,“有主”只针对“受到承认的政府”,土著和部落是不算的

2、    对无主土地,以自然边界和可守卫为原则


所以,英国对美国、加拿大之间的太平洋海岸地区是以哥伦比亚河为界,而不是美国主张的一刀切的49度线。当然,最后英国拗不过美国,按美国的主张划界了,但温哥华岛依然完整地划入英国殖民地,而不是像有些地方那样按49度线硬性切割。


在印度,问题要复杂得多,因为英国占领的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而是一些土邦小国和部落的集合。印度是在英属印度时代才“统一”成一个国家的。但印度也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维多利亚女王头衔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王,英国在世界上其他的殖民地并不值得女王殿下费心带一个头衔,包括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苏丹、肯尼亚、阿曼等。


这也是沙俄迅速扩张的时代,沙俄向中亚的扩张引起英国的警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尤其是避免沙俄威胁英属印度,英俄之间划分势力范围,阿富汗、中国的新疆和西藏都是这样的缓冲地带。


1893年,英国划定了英属印度西部的杜兰线,这就是现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边界线。英俄牺牲了中国利益,指定瓦罕走廊为阿富汗领土,隔开了英属印度和俄属中亚。


沙俄试图染指新疆,阿古柏还想和英属印度勾搭,但衰落中的清朝意外地挥师新疆,左宗棠打败了阿古柏,挫败了沙俄的企图,也确定了中国对阿克赛钦的控制。但高原雪山毕竟没有定居居民和有效政府,还是被英属印度当局认为是无主之地,所以并没有什么“自古以来”,因此对边界划分有两个思路:


1、    前进派,边界应该前推到可能控制的最远疆界,在这里就是昆仑山,也就是约翰逊线

2、    保守派,边界应该在易于防守和管理的地方停止,在这里就是喀喇昆仑山,也就是所谓麦克唐纳线


在不同的时候,英属印度对采纳麦克唐纳线还是约翰逊线拿不定主意。在军事上,麦克唐纳线易于防守,对英帝国的维护成本低,但约翰逊线提供了更大的缓冲区,也就是阿克赛钦。


缓冲区是英国地缘战略的重要概念。英国并不愿意无节制地扩张殖民地,因为在从殖民地获利的同时,也要付出管理和保卫的成本。在不服管束的边缘部落地区,英国人尤其烦被当地部落拉进部落间战争,所以一般以直接控制地区为殖民地,边缘地区为向英国效忠但并不属于殖民地管辖的缓冲区,降低殖民地的管理成本。


问题是,缓冲地区既然向英国殖民地当局效忠,殖民地当局就“有义务”保护。这样,缓冲区需要自己的缓冲区,帝国的无节制扩张最后还是情不自禁地发生了。


清朝已经积贫积弱,在与洋大人打交道中总是吃亏,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怕了,所以在英属印度要求谈判中印边界的时候总是拖着,不管是麦克唐纳线还是约翰逊线,中国都没有承认过。中印边界现状说是英国单方面划定的也好,既成事实也好,最后形成中印边境的实际控制线,但并没有确认的边境线。


在南线也是一样。英国在第一次英缅战争后,吞并了阿萨姆,但对山区的部落很头痛,所以把边界定在山南的山脚线。这也是西藏的传统习惯线,不过英属印度把边界定在山脚线并非出于对山南传统习惯线的尊重,而是不愿意与“山里部落”纠缠。所以在1873年的英属印度地图上,边界在山南的山脚线。


赵尔丰率川军入藏使得英国警觉起来,随后的辛亥革命和中国内乱成为可乘之机。英属印度的外交大臣亨利·麦克马洪试图一手把中国势力挤出西藏。另一手把英属印度的边界线推进到山脊线,像杜兰线一样使得英属印度的南方边界确定下来,于是在1914年策划了西姆拉会议,推出麦克马洪线。


达旺一直有藏人居住,拉萨派驻官员,征收税款,所以英属印度一开始是承认属于西藏的。麦克马洪最后还是把达旺划到印度了,但答应帮助西藏独立。中国代表拒绝签字,西藏代表签字了,但是把麦克马洪线和西藏独立打包处理的,因为没有获得独立,所以也认为英国弃约、麦克马洪线无效,只有英属印度认为这是谈判同意的划界。


西姆拉会议后几个星期,一战爆发了,英国无暇顾及中印边界的事情,中国也正在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时代,中印边界的问题就这样搁置了。中国也没有进一步的行动。不难想象,在晚清民初,在新疆、西藏这样遥远的地方,能地图守疆就不错了。


这也是今日印度坚持阿克赛钦和山南(包括达旺)为印度领土的法律依据。


不难想象,左宗棠没有进军新疆,赵尔丰在先、张国华在后没有进军西藏,今日中国会缩小一半。


历史没有厚待中国,现在的中印边境状态是现状,只有从现实出发,多想穿越没用。现在的问题是首先管控好实际控制线,做好未来基本上以实控线为正式边境线的准备。


但中印边境的问题在于对实控线的理解也有差异。


中国对实控线的理解就是一般的理解:在1962年边境战争结束时的停火线。战后,为了表示和平诚意,解放军从停火线主动后撤。


印度理解的实际控制线不同,是解放军主动后撤后的当前位置线。


这两种不同的理解连打官司说清楚都没处说去。


由于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战略方向在东南沿海,不愿意在中印边界加剧冲突,印度误以为中国会对印度的步步紧逼继续退让,默认印度的实控线理解。但中国战士在手无寸铁的祁团长被打成重伤后,爆发了巨大的愤怒,把自以为强大的印军官兵打了个损兵折将、落花流水。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解放军4人牺牲,祁团长重伤,损失惨重。但印军死亡至少20人,据说实际人数更多,受伤更是上百人,更加惨重。解放军在加勒万河谷的果断和有力行动使得印军大吃一惊,随后的快速增兵和强大实力震慑了印军,巨大的国力差异和高原冬季屯兵的艰难,迫使印度认真坐下来谈判。


现在已知双方共同后撤。考虑到1962年中国单方面后撤后的事情,结合这么多年来中国在边境谈判、政治谈判、商业谈判方面的经验,中国方面不可能再天真地容许实际控制线的“一线两表”的存在,肯定在确认实际控制线、双方实际位置线、非军事区的问题上谈个明明白白,一分一厘都要在双方认可的地图上标明得清清楚楚。印度方面肯定希望继续原先的“印度理解”,中国方面绝对不会让印度方面继续“一线两表”。


最后结果是:消除印度方面的模糊空间,确定共同认可的实际控制线和实际位置线。


现在加勒万河谷方向已经确定了实际控制线和双方实际位置线,其他方向还在继续谈判。中国坚持以1962年停火线为实际控制线,印度肯定还会以解放军当前位置线为基础,至少是印军当前位置线(在很多地段已经越过1962年停火线了)为基础。但已经在谈了,这回不谈明白就继续对峙着,看谁耗得过谁。另一方面,这样一段一段谈下来,最后中印边界就事实确定了,和平就有希望了。


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以实力求和平则和平存。和平是打出来的,但和平不是主动挑起战争就能打出来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平是这样打出来的。加勒万河谷的一顿拳脚棍棒打出了中印边界的持久和平,这是对烈士们最好的告慰。

点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