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单: news
用户: dreamable
创建日期: 2021-02-03 21:28:11 UTC
更新日期: 2021-02-03 21:28:11 UTC
引用:(Table ID 4, Record ID 697)

标题 :
中国网民近10亿,以三低为特征
类别 :
社会
内容 :

下午察:中国发达的互联网和“三低”网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天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止去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同年3月再增多8540万人。


不过,在这近10亿的网民中,月收入超过5000元(人民币,下同,约1000新元)的仅占不到三成;而2000元至5000元收入的网民占比为32.7%;有收入但月收入在千元以下的占15.3%。


对比常年在福布斯榜单上游走的中国互联网大亨们,中国网民们比想象中还要“穷”。


实际上,不只是穷,近十年来,中国互联网虽然得到了高速发展,但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群体和此前相比并无二致,仍然是以“三低”为主,即“低收入、低学历和低龄”。


重合的“三低”群体


事实上,人口比重占总人口八成以上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才是互联网的“新大陆”,这些小镇青年占了网民的更大比例,而他们每人平均一周要上网33小时以上,也就是说,“凡是醒着的时间几乎都抱着手机”。


从学历的构成来看也是如此,最新数据显示,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网民拥有大学学历。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占比则分别高达40.3%和20.6%;小学及以下学历的网民约20%。


从年龄划分来看,39岁以下网民超过半数,其中10至19岁、20至29岁网民分别占13.5%和17.8%。


不难发现,收入、学历和年龄三个特征在网民中有着高度的重合,而学生是其中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作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主力军,他们同时又符合“低龄”和“低学历”的特征。


“三低”是网络生态混乱的原因?


有人对上述报告进行解读,认为“三低”人员是造成互联网言论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人直言,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何网络喷子、键盘侠横行,为何网络舆论场低智、浮躁暴戾”。


这种直接把学历、收入和素质挂钩的做法也引来不少批评和不满,有网民指出,一些“有趣的灵魂”提出的观点也不比高学历的差。


中国地方媒体也曾反驳,认为网民并不是一个个个体的简单叠加,而是在网络场景下,基于特定的文化、氛围、情绪,所催生和重构的新群体,这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


但不可否认的是,“穷”确实是中国主要网民群体的一大属性。专注下沉市场的“拼多多”一个砍价链接就能激活平时一片死寂的微信群,也能反映出网民们的这一属性。


即使生活在大城市的网民,也会热衷分享“北京挑战每月生活只花3000元钱,有兴趣的朋友扫码进群”。


中国网民其实一直都穷,只是随着网络越发普及,更多三四线小镇以及农村网民浮出互联网,“穷”这一特征变得越来越明显。


“穷”网民追捧的“炫富”和“卖惨”


“穷”虽然是中国网民的普遍特征,但这并不妨碍“炫富”视频在平台上大受欢迎。


前几年网络上的“炫富摔”火爆了朋友圈,各路网红大咖都加入其中,一个摔跤动作,摔出的都是名牌包包奢侈品,甚至还有飞机、超级跑车和大游艇。


中国热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那些感叹“30岁,身家过亿,往后余生如何过”的博主往往也是网民追捧的对象。


与“炫富”相对的是“卖惨”。近年的热门视频另辟蹊径,走向“炫富”的另一个极端:“卖惨”


“卖惨”通常是透过团队打造可怜人设和凄惨情节,通过诱导性提问、特意摆拍等非正常视频制作方式突出、放大个别案例以吸引流量,加火升温,炮制热点。


或许是能让广大穷网民们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这类视频也在网络上获得了很高的关注。


有视频博主拍摄自己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聊天的画面,多用“爷爷下跪那一刻,我把自己看哭了”“自己的衣服都穿不成了,他的愿望却是给妈妈买一套新衣服”等煽情、猎奇的话语吸引眼球,事实到底如何则无从判断。


在一段视频中,一名老人对着镜头说,自家房子被洪水冲垮,自己带着“脑子有问题”的儿子在破旧棚屋住。当老人展示自己的食物时,视频博主惊呼饭菜已经“长毛”。还有视频将贫困老人对着镜头下跪、大哭等镜头配上悲情音乐,以渲染情绪。


但据当地扶贫干部反映,这些博主以扶贫之名,将村民带到已经不住或者只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居住的老村落、老房子中拍摄此类视频。


键盘侠:线上线下的转换


上文提到的“键盘侠”通常是形容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夸夸其谈、肆意进行人身攻击甚至进行道德绑架的网民,他们躲在电脑或手机屏幕后,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扮演着“网络侠客”,发表偏激言论,制造舆论效应。


作为中国网民的主要群体,心智不够成熟的学生最易受到舆论鼓动成为“键盘侠”的一员。


有文章分析指出,学生们常常缺乏理性的分析和独立的思考,他们的善良也极易被利用而走向初心的反面,从而变成别人的帮凶。


文章还说,“键盘侠”的一种转化行为是“人肉搜索”,当网络上的搜索转变为线下追踪的时候,网络暴力便开始向现实生活转化,甚至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策划推动而演化为社会群体性事件。


中国官媒新华社曾刊文引用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的分析批评“键盘侠”道:“谁向他们提供幻觉,谁就可以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呼吁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一些“心怀不轨的人”。


可见官方早已意识到“键盘侠”对社会稳定的危害。


然而,“键盘侠”只是网络生态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根源还在于网民的构成和背景,这不禁让人想问,经过十多年迅猛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已日渐成熟,但何时才能改变中国网民“三低”的情况呢?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203-1121534


=========================


光荣地属于三低中的第一低:低收入,月收入不到5000啊。呃,不是每个月都不到,有时候还是到的。


不过对“网民暴力”,个人觉得这未必全是坏事。这说明了:

1、大量年轻人对世界很好奇,他们想知道所有的事,从“如何一个月3000元在北京生存”到“缅甸为什么军事政变”,什么都想知道。保持好奇心是上进心的第一步,当然不是最后一步。

2、网络上的信息和知识鱼龙混杂,不会辨别、容易受到煽动不好,但只有大量接触,才可能建立辨别和自主判断。

3、大量年轻人对社会具有强烈主人翁感,具有强烈的参与感,网络是他们表达和参与的主要途径,必须珍视。

4、社会是最大的课堂。在中国教育片面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公民教育的现实下,连中国家长都忽略价值教育,通过网络来“提前踏入社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甚至是人格、法制、价值教育的途径。


网络就是大社会,社会上就是由“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领导的。意见领袖与社会的互动是国家和社会活力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意见领袖实际上就代表了“凝聚的民意”。这不是政府引导的问题,但也绝不能放任不管。

点评 :

不过对“网民暴力”,个人觉得这未必全是坏事。这说明了:
1、大量年轻人对世界很好奇,他们想知道所有的事,从“如何一个月3000元在北京生存”到“缅甸为什么军事政变”,什么都想知道。保持好奇心是上进心的第一步,当然不是最后一步。
2、网络上的信息和知识鱼龙混杂,不会辨别、容易受到煽动不好,但只有大量接触,才可能建立辨别和自主判断。
3、大量年轻人对社会具有强烈主人翁感,具有强烈的参与感,网络是他们表达和参与的主要途径,必须珍视。
4、社会是最大的课堂。在中国教育片面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公民教育的现实下,连中国家长都忽略价值教育,通过网络来“提前踏入社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甚至是人格、法制、价值教育的途径。

网络就是大社会,社会上就是由“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领导的。意见领袖与社会的互动是国家和社会活力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意见领袖实际上就代表了“凝聚的民意”。这不是政府引导的问题,但也绝不能放任不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