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able/news
ID 标题 来源 类别 内容 点评 标签
896
中国政府将向联合国维和人员捐赠30万剂新冠疫苗,优先用于非洲任务区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3_16_584196.shtml 社会

当地时间3月1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正式通报中国将向联合国维和人员捐赠30万剂新冠疫苗,优先用于非洲任务区。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表示,这是中国落实将疫苗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具体举措,也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以及多边主义的切实支持。作为联合国秘书长“为维和而行动”倡议下维和人员安全议题牵头国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维和人员安全问题,支持尽快为维和人员接种新冠疫苗,保障维和人员生命健康,帮助他们更好履职。中国政府将同联合国秘书处密切配合,早日让维和人员用上中国疫苗。

抗击疫情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任务,疫苗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中国高度重视疫苗的公平分配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目前,中国已向69个国家和两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并向28个国家出口疫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已经用上中国疫苗。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还表示,将继续与世界各国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取得全球抗疫胜利作出不懈努力。

(央视记者 徐德智)

covid19 新冠疫苗
895
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有望于2022年发射升空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21_03_16_584213.shtml 科技

在距离地球1.5亿公里的太空中,有一颗时时刻刻都在发光发热的巨大恒星,它散发着的耀眼光芒,穿透大气,为蔚蓝的地球带来了光明与热量,它便是太阳。

太阳,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也是唯一一颗人类当前可以详细研究的恒星,通过对太阳的详细研究,我们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一磁两暴)。

“目前,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即将进入正样研制阶段。”ASO-S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甘为群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这意味着,卫星的工程样机研制已经接近完成,再经过1年左右的正样研制,ASO-S有望于2022年发射升空,届时将详细记录第二十五个太阳活动周的“太阳风暴”,并及时预报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可能影响。

太阳发射出大量带电高能粒子对地球电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中尤以太阳黑子、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电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一“发威”后果很严重

大约46亿年前,在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之处的螺旋臂上,一团分子云开始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缩,并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太阳。

从古至今,太阳引发了人类太多的思考,我们对这颗耀眼的恒星充满了好奇。不过,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总是绕不开太阳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尽管太阳与地球平均距离达1.5亿公里,但一旦太阳“发威”,就会给地球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2003年10月31日,太阳爆发了一次强磁暴,使欧美的GOES、ACE、SOHO、WIND等一系列科学卫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损害,导致全球卫星通讯受到干扰,GPS全球定位系统受到影响,定位精度出现了偏差,致使地面和空间一些需要即时通讯和定位的交通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

究其原因,就是太阳发射出大量带电高能粒子,对地球电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中尤以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电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

太阳黑子存在于太阳光球表面,是磁场的聚集之处,借助现代科技,科学家们观测到太阳黑子的数量和位置每隔11年就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太阳耀斑则是一种强烈的辐射爆炸,是太阳系中最激烈的局地爆炸事件,它所辐射出的光的波长横跨整个电磁波谱。

日冕物质抛射则是太阳释放能量的另一种形式,一次巨大的日冕物质抛射可让数十亿吨的物质短时间内离开太阳。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太阳是一个非常好的天然物理实验室,除了太阳内部物理过程,对于太阳的表面、大气、磁场、结构、波动、全波段辐射、等离子体、流体的规律等我们都可以进行观测研究。”甘为群说道。

据计算,一旦发生日冕物质抛射等爆发活动,科学家可以在它影响地球前至少40个小时以内得到信息,从而及时做出防护,避免可能的破坏。

为天文学研究贡献中国力量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已经先后发射了70多颗太阳探测卫星。

2018年,备受瞩目的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升空,它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对太阳进行观测,并已经获取了相当的成果。

为什么要在空间进行太阳探测?甘为群解释说,由于地球存在大气层,在地面只能观测到太阳可见光和有限的射电辐射,它们在宽广的太阳辐射波谱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更多波段辐射,比如大部分紫外和红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高能辐射,在到达地面前就被地球大气吸收掉了。

去年7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时隔多月,嫦娥五号返回器在众盼之下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近年来,我国“探月”“探火”工程逐步推进,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探日”工程也提上日程。

2016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背景型号项目“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组织的项目结题评审。之后经过1年多的深化研究和综合论证,ASO-S在2017年底终于获得中国科学院批复工程立项。

早在1976年,我国就尝试提出和实施太阳空间探测卫星计划,数十年过去,迄今我国仍没有发射过一颗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因此,中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ASO-S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

“打造这颗卫星的想法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形成,之后经过不断修正完善,直到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ASO-S才得以走上正轨,经历了空间科学卫星项目的一套标准程序。”甘为群表示,ASO-S预估在2022年完成发射任务,随后按照计划进入72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开始肩负起探索太阳的重任。

“在国际天文学中,我国的太阳物理研究论文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这些论文所使用的数据大都来自国外卫星的观测,我们缺少原创性贡献。ASO-S上天后不仅可以拥有第一手数据,也将为国际天文学研究贡献中国力量。”甘为群说。

中国“探日”卫星携带3件“法宝”

与国际上之前的70多颗太阳探测卫星相比,ASO-S卫星最大的特点是要实现 “一磁两暴”的科学目标,即在一个卫星平台上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抛射,研究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观测“一磁两暴”,ASO-S将搭载3台不同功能的太阳探测望远镜,它们的有机组合,是ASO-S的又一个大特色。

“我们的ASO-S卫星将携带3台仪器,一个叫全日面矢量磁像仪,专门观测太阳磁场;一个叫硬X射线成像仪,专门观测太阳耀斑;一个叫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专门观测日冕物质抛射。”甘为群说,除了3台仪器的组合特色外,3台仪器又各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比如全日面矢量磁像仪,其时间分辨率相对较高;硬X射线成像仪比国际同类仪器探头数目要多,有99个探测器;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则不仅能进行内日冕观测,同时莱曼阿尔法谱线本身又是一个新的观测波段窗口。

在此之前,我国的“探日”卫星属于空白,没有多少经验可循,关键技术的攻坚克难可谓“难比登天”。就拿硬X射线成像仪来说,需要攻克3项关键技术。以光栅的加工为例,硬X射线成像仪的99个探头相当于一个个的小眼睛,这些小眼睛前面是由硬金属加工的光栅构成的,X射线光子需要穿过光栅中的缝隙,而最窄的缝隙只有18微米,比头发丝还要细。甘为群把制作过程比作加工一本书,首先要生产出带有狭缝的“纸”,再严格控制好纸与纸之间的距离,黏成一本缝隙均匀的厚“书”。此外,还要综合考虑热胀冷缩、空间环境恶劣、经历发射过程等因素。

2021—2022年正处于第二十五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阶段,太阳黑子将越来越多,太阳磁场也会越来越强,太阳的爆发会增加,预期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ASO-S卫星2022年发射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能够观测到一个较为完整的太阳周期。

升空后,ASO-S卫星将在距离地表72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该轨道穿过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倾角在98度,这个角度能够确保卫星24小时连续不断地观测到太阳。ASO-S卫星的预期在轨运行时间将不少于4年。

(实习生 季天宇 科技日报记者 张 晔)

航空
894
6人死亡80余人失踪:沙尘发源地蒙古国,到底在经历什么?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78000 国际

一早起来,沙尘暴刷屏了。

朋友圈和微博充斥着黄色的空气,《银翼杀手》再一次被疯狂转发。沙尘下的故宫角楼、央视大裤衩成为了今日“最火”景点。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监测中心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显示,本次北方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

500

500

而本次沙尘的发源地蒙古国,情况更为惨烈。蒙古国国家紧急情况总局发布消息:从13日晚至15日上午9时,在蒙古国全国范围内共收到9省548名牧民在沙尘暴中失踪的报告。

其中,467人已被找到,中戈壁省5名牧民和后杭爱省1名五岁孩子不幸死亡。目前紧急情况部门正在组织人员,继续寻找其余81名失踪牧民。

500

蒙古国遭遇特大沙尘暴天气。 图片来源:蒙古国自然环境与旅游部官网

其实最近几年,关于蒙古国沙尘天气的报道频繁出现。我国北方也受到相当的影响。

500

2020年相关报道

500

2019年相关报道

蒙古国到底怎么了?当地人在经历些什么?沙尘天气背后,仅仅是开发、放牧这么简单吗?

一项2020年11月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给出了更为复杂的答案。

 01 

热浪与干旱:恶性循环

2020年11月,数名国际气候科学家研究发现,蒙古国的热浪正在经历恶性循环:土壤干燥加速了当地的高温,而高温又加重了土壤水分的下降。

这样下去,蒙古的半干旱高原可能很快就会变得和美国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一样贫瘠,加剧土壤干燥,并最终产生更多的热浪。

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写道,在过去20年里,热浪和同时发生的干旱显著增加。通过开发热浪和土壤湿度记录,研究发现蒙古国最近连续多年创纪录的高温和干旱,是25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

500

蒙古国的严重干旱,图片来源Climate Visuals

土壤潮湿时,蒸发作用会使地表的空气冷却。而当土壤不再有任何水分时,热量会直接转移到空气中。

科学家们在论文《东亚内部气候在超越临界点后突然转向更热更干燥》中指出,在过去260年中,只有最近几十年“热浪频率和土壤湿度之间呈现出显著反相关,同时土壤湿度波动急剧下降”。

蒙古高原的湖泊已经出现了快速减少的现象。截至2014年,根据中国研究人员统计,这里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减少了26%,该地区最大湖泊的平均面积减少幅度更大。

“现在我们看到,消失的不仅仅是大型水体。”韩国全南国立大学的通讯作者Jee-Hoon Jeong说,“土壤中的水也在消失。”

 02 

不仅是沙尘暴

严重的干旱不仅会造成沙尘暴,对生态系统也是莫大的打击。

“气候变化产生的这些影响对大型食草动物至关重要,如野羊、羚羊和骆驼。”研究的主要作者、哥德堡大学的研究员张鹏说,"这些神奇的动物已经在生存的边缘挣扎,而这些影响可能会把它们摧毁。"

共同作者韩国光州科学技术研究所的Jin-Ho Yoon指出:数百年的树木年轮数据清楚地表明,在过去260年的背景下,夏季热浪增加和严重干旱的汇合非常独特。

来自哥德堡大学的共同作者Hans Linderholm说,分析中使用的树木似乎在其一生中都 “感受 ”到了热浪。

500

东亚内部用于土壤水分重建的树种之一:苏格兰松的横截面图

 03 

“同呼吸”

虽然在欧洲和亚洲各地都能观察到更温暖和更干燥的趋势,但气候科学家对蒙古及其周边国家尤其重视,因为内东亚地区与全球大气环流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

“夏季大气波往往会在蒙古周边形成高压脊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持续数周,引发热浪。”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共同作者Simon Wang解释说,“气候变暖正在放大这些大气波,增加了蒙古上空发生长期或强化高压的机会,这也会对整个北半球产生影响。”

直观感受上,我们或许只能知道,北京的沙尘一次次从蒙古国刮来。但当研究尺度上升到更大的范围,看到全球气候变暖如何作用于每个地区、这些地区又如何反馈在气候上形成恶性循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到底什么是“同呼吸、共命运”。

祝沙尘中的人们早日重见蓝天。【完】


蒙古总共才300多万人

沙尘暴 蒙古
893
315晚会曝光:人脸信息搜集、简历贩卖、又见瘦肉精……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3_15_584172_s.shtml 社会

(观察者网讯)又是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3月15日,是第38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一年一度的“3·15”晚会也在央视财经频道现场直播。

今年晚会以“提振消费 从心开始”为主题,希望通过诚信的力量让每个人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美满,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

央视“3·15”晚会有哪些亮点?晚会总导演提前揭晓了部分内容,涉及人脸识别、招聘平台、老年人手机、瘦肉精、医疗广告等问题。同时,以下三点跟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包括:

①健全数字规则,构筑互联网经济信息;
②考验业界良心,关注公共安全。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各种交通工具,这种安全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③关注服务品质,用诚心唤真心。今天我们看到很多的企业套路满满,所以我们希望从事服务业的人一定要用诚心去唤起消费者的真心。

知名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科勒卫浴、宝马、Max Mara等

监控摄像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已经无所不在,但有人也许不知道,一些商家所安装的摄像头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据启信宝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人脸识别的企业存量为5078家。

记者在全国多地先后调查了20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征得同意更是无从谈起。比如,在无锡宝马汽车4S店记者发现了瑞为公司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在港汇恒隆MaxMara专卖店,记者看到了万店掌公司的摄像头。

科勒卫浴也在全国上千家门店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消费者只要进了其中一家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被摄像头抓取并自动生成编号,以后顾客再去哪家店,去了几次,科勒卫浴都会知道。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等。

记者注意到,科勒卫浴的摄像头上标注着“万店掌”字样。除了苏州万店掌公司,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雅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同样为不少商家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

据启信宝数据显示,广州雅量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81.63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李伟桥,成立日期2011年,裁判文书2条,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计算机批发;计算机零售;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工程服务;软件开发;电子产品批发等。

据启信宝数据显示,上海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946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沈修平,成立日期2009年,经营范围包括电子科技领域内的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

其中,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透露,“这种摄像头已经安装了几十上百万个了。”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薛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平台目前拥有的人脸数据量已经上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收集人脸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知名招聘平台简历给钱随意下载,大量流向黑市

智联招聘声称拥有1.8亿用户,视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为自己“生命线”。然而在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里,记者向一位买家支付7元,便买到了一份智联招聘上求职者简历。简历上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

这些个人简历是如何被泄露并在QQ群里被贩卖的呢?记者发现,在智联招聘上,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就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下载包含姓名、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简历。

记者还发现,还有人在兜售智联招聘的企业账户。企业账户的注册,伪造的资质申请也可以通过。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智联招聘。记者发现,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上,企业账户只需支付费用,便可以下载到求职者的完整简历,对企业账户同样存在管理漏洞。

据启信宝数据显示,智联招聘注册资本300万美元,成立日期2000年5月29日,法定代表人郭盛,裁判文书共102条,被执行人信息2条。

前程无忧:前锦网络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美元,成立日期2000年,法定代表人王韬,被执行人信息168条,裁判文书共1190条。

猎聘:万仕道(北京)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974.6万人民币,成立日期2006年,法定代表人戴科彬,行政处罚共3条,曾在2017年成立后因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公司违法类型吊销营业执照。

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分子一方面通过企业账户获取简历;另一方面通过QQ群,批量购买简历。通过这样的途径,大量的个人简历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不法分子的黑手。近年来,各地警方破获多起类似案件,在其中一个嫌疑人的一块硬盘当中,存储的这种公民简历数量就有700多万条。

手机清理类软件将老人推向诈骗深渊

70多岁的李女士通过智能手机看新闻、小说时,手机屏幕总会自动蹦出一些“安全提示”:“病毒”“垃圾”“内存严重不足”,按照提示李女士清理了手机,但她发现这些“安全提示”越清理越多,手机越用越慢。

日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监测,在一款小说阅读软件里,正常阅读过程中出现了“安全清理”提示,工作人员点击后,下载安装了一款叫“内存优化大师”的App,自动清理过程中又继续蹦出“清理手机缓存”提醒,点击后,手机又下载安装了“超强清理大师”。不断“提醒、下载、清理”,同样路径接力重复,手机上接着又安装了“智能清理大师”和“手机管家PRO”。

然而测试人员对“手机管家PRO”进行测试后发现,这款App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清理手机垃圾,背地里实则在不断偷偷大量获取手机里的信息。

工作人员提示:这些数据信息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给他们被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于是,各种低俗、劣质,甚至带有欺骗套路的广告和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机上,使得一些老年人上当受骗。

揭秘“搜索之病”:360搜索、UC浏览器涉及虚假医药广告

记者在UC浏览器上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搜索结果的前几条都是网友分享治好疾病经历,下方标注着广告字样。广告里网友自称,自从认识某老师,按照老师给的方子,血糖恢复稳定,胰岛素都停用了。

文章中多次醒目标红老师的微信号。记者微信添加了这位老师,对方简单询问过病情后,就向记者推荐“白背三七诺丽果粉”。记者发现,这只是一款普通食品。不仅是UC浏览器,在360搜索也有不少类似的广告。

近年来,315晚会针对互联网中的虚假广告问题进行过多次报道,2020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强调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医疗、药品等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虚假违法广告。这些广告又是如何改头换面,登上浏览器呢?

在360上海广告总代理经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称:“在网站里面不能有任何品牌。把微信推给人去聊聊,聊完之后卖产品。”对于这样的广告违规不少代理公司心知肚明。就算对方没有资质,广告也能投放出去。

记者只提供了一个微信号和产品类型,代理公司很快就制作出一篇内容为减肥、降血糖的自述广告和一篇有问必答、快速问医师的专家答疑广告。专家子虚乌有,疗效神乎其神,评论也是事先写好的,就连点赞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定。

交了钱就能上,记者在UC浏览器和360搜索上进行搜索,果然找到了代理公司制作的这两则虚假广告。

瘦肉精羊流向多地,如何逃过监管的?

凌晨三点,在河南郑州几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一些商贩并不在市场内销售羊肉,而是在附近货车上交易。商贩表示,这些羊肉无法通过检测,羊在饲养的过程中,喂了药。羊肉经销商表示,羊是青县来的。

青县是河北省一个重要的养羊基地,每年大约出栏70万只羊。关于如何养羊,青县的养殖户对陌生人基本都是三缄其口。在熟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养殖户才向记者透露,这里的羊在饲养过程中添加了瘦肉精。

“瘦肉精”会在动物组织内形成残留,消费者食用后直接危害⼈体健康。我国在2002年就已经严禁瘦肉精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青县一名饲料推销员称,加瘦肉精这种事“差不多有十年了”。

有贩羊的经纪人称,加了瘦肉精的羊“一只多卖五六十元”。当地人在运输过程中,一般会在运羊车上装载几只没喂过瘦肉精的羊应付检查。

一肉联厂负责人称:“无锡有客户,天津也有客户,河南也有客户。”记者在屠宰场对羊肉进行了瘦肉精快速检测条检测,结果呈阳性。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青县相关部门一直在严查违规添加瘦肉精行为,但是养殖户说他们都有各种渠道得到消息提前应对。

废旧钢筋黑色产业链,上万吨翻新钢筋流入工地

“3·15”晚会栏目组接到内幕人士举报称,有公司在大量采购废旧钢筋,行迹可疑。记者对其中一辆送废旧钢筋的货车进行了跟踪,发现这些废旧钢筋都被送进了揭阳一个隐蔽的工厂,半个小时后,出来的货车则装载满了崭新的钢筋。

“新钢筋”除了打着商标,还打着4E 12的标志,标志钢筋产品合格,且达到国家颁布的“抗震”标准。

然而,记者将该厂生产的12mm螺纹钢送去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重量和直径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是典型的“瘦身”钢筋。“瘦身”钢筋会影响工程质量,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严惩“瘦身”钢筋等违法行为。

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都是用废旧钢筋加工成的。每晚大概能生产约100吨。

照此计算,该加工厂一年可以翻新旧钢筋3万多吨,如此大量的不合格钢筋流入市场,被应用到各类建筑上,巨大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而在进一步的跟踪拍摄中,记者发现这些“瘦身”钢筋已被卖到了东莞、潮州、揭阳等多个市场……

手表原封不动躺一夜,几千维修费就到手?

手表受磁是机械表常见的故障,直观体现就是走时不准。国家钟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受磁手表正常维修只需要消磁仪进行退磁就可以”,通常耗时仅一两分钟。

在此次调查中,记者先后在六个城市的11家名表维修中心对只有受磁故障的手表进行了体验,只有成都、西安各一家机构按照正常维修流程对手表进行了消磁维修,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剩下的9家则开出了450元到2390元不等的高额维修费用。

所谓的维修名目包括:①更换零部件;②全面保养清洗;③甚至暴力破坏零部件强行修复等。

记者在长沙国金中心21层名表客户服务中心维修的两块只有消磁故障的手表,在国家钟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工程师检验后发现“手表机芯并未拆解过,所谓的清洗保养更换零件也没有做过”,就这样手表简单消个磁,原封不动在店里躺了一夜,2390元修理费轻松到账,好一出空手套白狼。

同样的修理过程也在其他维修中心上演,深圳京基100大厦27层的名表维修中心,收取了1860元换游丝加清洗保养,北京富尔大厦22层的名表维修中心,收取了1600元换游丝。至于手表受磁的真正故障,两家的维修人员均闭口不提,只是不约而同的在维修单的免费项目栏里专门注明了“手表消磁”这一项。

而在广州万菱国际中心7层名表维修中心,记者的遭遇更诡异:维修人员打开表盖,一个使劲的动作后,手表开始发出异响,真正产生了严重故障……

福特车主注意!这款车设计存缺陷,坑害消费者

王先生一直正常使用的福特翼搏,突然出现启动困难的情况,行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顿挫。4S店的维修人员称是进水导致的变速箱生锈。车过了质保期,16000多元维修费用需要他自己承担。

陈先生开了六年的福特翼搏,同样在正常行驶时,变速箱出现异响,失去动力。4S店一口咬定是车子经过水泡之后导致变速箱生锈。陈先生只能花费7200元维修变速箱,仅时隔一年同样的故障再次出现。

有不少福特车主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没有涉水的车辆,变速箱却进水了,锈迹斑斑发生故障。这是为什么?

记者来到陈先生去过的4S店进行调查。在记者的不断追问下,维修人员称,集雨板有一个洞,如果不堵的话,水会从这里往下滴,会滴在变速箱和发动机对接的地方。4S店让车主自费维修变速箱的同时,悄悄补上了集雨板上的漏点。

针对这个设计缺陷,早在2020年3月份,厂家就有了解决方案。这名4S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福特厂家给他们下达的解决方案属于内部通告。

明明是设计缺陷,各地的4S店竟不约而同把责任全推到了车主身上。至于为何不会主动告知车主,按照长安福特的解决方案,出现相应故障的车辆在维修时会悄悄进行补救,但还在正常使用车辆的车主,并不知道车辆存在这样的安全隐患。

英菲尼迪变速箱故障频发,4S店要求车主签不平等协议

刘先生花50万购买的英菲尼迪QX60两驱卓越版两年之内因异响、变速箱故障在4S店三次免费更换了变速箱。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随先生上,他购买的英菲尼迪QX60两驱版,3年之内连续三次更换变速箱,然而隐患仍然存在,第四次更换变速箱时,4S店告知:因为出了质保期,需要车主自己承担145000元的更换费用。

高昂的维修费让随先生犯难,同时越来越多的英菲尼迪车主发现自己的车出现了问题:车辆异响、油门失灵、刹车失灵。车主直呼:“特别恐怖”。在一个500人的车友群中,就有200多人的车出现了故障。

对此,厂家给出的方案就是更换变速箱,然而这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不少人更换了两三次变速箱却问题依旧。

英菲尼迪QX60变速箱故障不断出现,车主们反复向400客服以及4S店讨要说法。记者随同一位车主来到了4S店。工作人员说最多给这位车主延长保修期十年,但是要求车主和4S店签订一份协议,这份协议会对车主进行一些限制,工作人员说,签完以后就不要再去找媒体了,因为他们认为问题已经解决了。

但这个协议并不针对所有车主,更多的车主还被蒙在鼓里。英菲尼迪4S店和车主签署的延保从2年到20年不等,延保期限取决于车主维权的力度。有车主表示,闹得凶就长一点、闹得少就短一点、不闹就不延保,有车主认为这个协议不是个封口费吗?

892
步兵精确火力的时代到了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100 军事

步兵在陆军里是最忍辱负重的。在装甲、陆航、炮兵都信息化、精确打击化的时代,步兵还在苦哈哈地苦练瞄准。这基本功可能要永远练下去,但步兵的精确火力时代也开始了。



迫击炮是步兵的重火力,但因为低初速、高弹道,受瞄准和风偏的影响大,总是不大精确。现在有制导炮弹了。以色列最新的“铁刺”(Iron Sting)120毫米双模制导炮弹不仅有GPS制导,还有激光半主动制导,精度极大提高。双模制导不仅可在GPS受到干扰的时候继续使用,也使“铁刺”具有打击低俗运动目标的能力。


“铁刺”在装填中


命中前的瞬间



命中后的瞬间


第二个杀手锏是巡飞弹。这是微型的一次性使用无人机,可全自主,也可人在回路中操纵。这可看作反坦克导弹的延伸,但主要作用不再是反坦克,而是打坚固工事、火力点等固定目标。巡飞弹的速度不快,飞行高度也不高,但重量轻,目标小,操纵灵活,打击精确,不仅是远程精确打击武器,还可在目标上空徘徊观察和引导火力,或者吸引敌人火力,对步兵班很是有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eroVironment“折刀”是个典型。



“折刀”很轻巧,弹药只有2.7公斤,单兵就可以携带、发射



打开后可以飞行10公里,留空时间10分钟


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白菜化、微型化,枪榴弹也可能采用精确制导技术。枪榴弹是有用的步兵火力,有管式发射和枪口发射两种。枪口发射的枪榴弹可用制式步枪直接发射。过去需要空包弹发射,现在有捕弹器,可用普通子弹直接发射,更加方便和安全。但枪榴弹的发射角度大,初速低,弹道高,准头差。精确制导化后,可以极大提高步兵面杀伤火力的精确性,甚至可用来打加固的点目标。



没有精确制导技术的帮助,这样发射的枪榴弹要有准头,才是见鬼了



管式发射改善精度,但需要专用的发射器,增加重量,也限制了口径和威力



如果枪榴弹也带制导,这将成为步兵的福音


最后一个是精确制导子弹。美国DARPA在研究制导子弹,这是精确制导技术微型化的极端了,有望首先在大口径狙击枪上实现。大口径狙击枪很拉风,但现在实际上主要用于反器材,反后坐技术降低了精度,用于反人员狙击还是不够。子弹制导化后,大口径狙击枪就金手指附体了,可以在超远距离上精确狙杀有生目标。



大口径狙击枪射程远,威力大,但反后坐技术降低了精度,所以主要用于反器材,而不是反人员



子弹制导化后,大口径狙击枪的远程狙击威力大增

891
中美能在安克雷奇谈出点什么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099 政治

杨洁篪、王毅将于3月18、19日在安克雷奇与布林肯和沙利文会谈,各方都在关注,一般预测是“坦率而艰难”,更有很多人预测什么重大结果也谈不出来。这些都对,但也都不全面。


美国要维持霸权、打压中国崛起,实际上已经没有好办法了。特朗普的无底线做法只是把美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愣是做了,但没有脱离轨道。现在既然已经走出了,实际上已经没法退步了。


从八国联军时代就开始,美国把中国看成自己的印度,所以在解放后有“谁丢失了中国”之争。尼克松访华是出于现实主义战略需要,美国需要联华反苏,中国因素也确实加速了苏联的崩塌,但美国按照自己的政治设计重塑中国的意图从来没变,变化的只是与时俱进的方式和力度。“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和平演变”不是说说而已的。


冷战结束后,反苏需求消失,美国就开始着手“改造中国”了。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的中国的GDP依然只有日本的11%,美国的6%。尽管有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的喧嚣,美国没有太把中国当回事,这只是廉价劳动力的地方,连像样的市场都谈不上,因为没有购买力的人口是构不成市场的。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一气保持了40年,尽管从两位数增长跌倒一位数,底数大了,绝对增量还是在加速增长,“不知不觉”中已经增加到了日本的3倍、美国的70%。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没有减弱,增长更加平衡,并且在高技术、高附加产值领域进展尤其迅速。中国在机器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方面与美国齐头并进,在新能源、5G、高铁等方面则领先于世界。经济发达,基础平衡,技术先进,这是习惯于领先世界而一强度大的美国从未面对过的竞争对手,但霸主红利太香,美国已经不善、不愿竞争了。


美国从施加压力开始,到下绊子,到激烈对抗,每一次升级都因为中国“不服管教”,每一次也都激发出更大的挫败感,因为中国始终比美国想象的更强大。


中国拥抱健康的竞争,不怕激烈的对抗。即使特朗普再当四年总统,蓬佩奥再上蹿下跳,中国也不会放弃民族复兴的权利。但中国也希望更加友好的环境,拜登上台提供了契机。到安克雷奇去谈,就是为了这个。


美中之间有很多深刻分歧,很多都众所周知,像台湾、新疆、香港、南海、钓鱼岛等问题,底线也清楚。美国可以尽管施加压力,中国一寸一分都不可能退让,因为中国已经退无可退。在中国的科技和产业政策方面,中国也不会退让,这涉及到中国的发展权。各国的发展道路本来就不相同,强求中国科技和产业政策向美国靠拢也不讲道理。在新冠透明度问题上,中国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也没什么可多谈的。美国扬言要立场强硬,中国必须首先做出让步,这只是做姿态,底线就是底线,美国也清楚。


外交就是要通过协商和谈判达成共识、避免冲突。众所周知的高调分歧其实没什么可谈的,大家宣示一遍众所周知的立场、来一场聋子的对话也就完事了,特意跑一趟安克雷奇就为了这个,未免不值。只是为了重建对话,出动国务卿布林肯就足够了,大可不必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一起出动。布林肯是美国外交政策主管,但沙利文代表白宫,这个会谈的级别实际上比貌似的更高,要谈就要谈些可谈的、有价值谈的。


美国不断放话,要“从强势的位置出发”(from position of strength),在中国称阿拉斯加会谈为战略对话的时候,声称这不意味着将有一系列对话。白宫发言人特意强调会谈在美国土地上,暗示是中国有求于美国。这种做姿态的小动作说明的恰恰不是强势。


阿拉斯加当然是美国土地,夏威夷也是。在美中关系低点的2020年7月,杨洁篪远赴檀香山与蓬佩奥闭门会议。对话没有导致中国期望的结果,美中对抗在特朗普时代的最后几个月里达到历史顶点。这不是中国希望看到的,但也不是中国害怕的。中国期望与新任的拜登当局对话,但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不取决于美国的“批准”。中国寻求双赢,但也不惧怕单赢。


尽管做出强势的样子,美国需要与中国谈。拜登提出,该对抗的地方要对抗,该竞争的地方要竞争,该合作的地方也要合作。一般认为,抗疫、气候暖化是可以合作的方面,其他的就不好说是属于竞争还是对抗了。但美国需要中国合作的方面更多、更急迫。


随着疫苗的全面铺开,美国的疫情有望终于控制主。拜登要求在5月1日开始,疫苗对所有成年人开放,并承诺7月4日美国国庆的时候,美国人可以像往常一样欢庆,而不必再顾忌疫情控制措施。但新冠痊愈人士的后遗症问题正在浮现,据报道,10%的痊愈者显示出名为“新冠长期综合症” 的后遗症,可以表现为气短、疲惫、意识迷糊、失眠、低烧、腹泻、焦虑、忧郁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制定诊断标准和诊治建议。而且后遗症不仅在重症痊愈者中出现,轻症痊愈者中也有。美国新冠患者总数已近3000万,这对医保是一笔巨大的长期开支。


疫情对中小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而中小企业才是就业和税收的主体,其中零售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很大。零售业和服务业的生意依靠人气,中国疫后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如期发生,电商是爆炸性增长了,但实体零售业和服务业的恢复要缓慢得多。美国人可能头铁一些,但也有很多不头铁的美国人,疫情基本控制后,零售业和服务业初始恢复会是爆发性的,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带来就业、税后等一系列影响。


为此,美国已经相继推出3个纾困法案,累计拨款5万亿美元。欧盟、英国、加拿大等国的手笔没有那么大,但对各自的财政来说,也是天文数字。问题是,这些新印发的钞票并无实体经济后盾,需要市场上有足够而且基本维持原价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不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而服务价格最终也是“锚定”在商品价格上的。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中国的作用就举足轻重了。


多少年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但那主要是政治压力,现在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压力真的来了,而且来势汹涌,原因有三个:

1、    中国是世界商品生产的重心所在,即使有制造业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地,供应链还是绕不过中国

2、    中国疫后恢复最快最好,越南还好,印度制造还被疫情所困,其他国家的情况类似

3、    中国实现精准纾困,没有大放水,使得人民币的相对信用大增


本来各国大放水最坏的后果就是击鼓传花,但人民币坚挺使得击鼓传花到中国就嘎然而止。要是中国放任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出口有所影响,但商品的全面涨价将引起地震级的通货膨胀,接下来欧美被迫提升利率,极大增加国债利息支出负担,打乱整个财政,这就天下大乱了。


人民币升值对欧美出口是有利的,但在疫情冲击下,维持正常开工都难,这种有利一时半会还利用不到,远远对冲不了通胀的祸害。


所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人民币低估论”突然消失了。对欧美来说,人民币真要贬值才好,才能降低进口价格,确保纾困的资金不至于变成废纸。


中国不操纵汇率,但现在的问题是欧美需要中国操纵汇率,需要中国保持人民币的人为稳定。难说这是否会是安克雷奇会谈的内容,但在稳定世界金融秩序问题上,美国(还有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是需要中国配合的。


5万亿纾困的另一个问题是美债认购。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已经重视美债安全性问题,开始减持美债。贸易战后,中国进一步稳定减持美债,已经不再是美债持有第一大国,那个位子现在是日本的。


美国常年赤字,靠举债填空。美债回报率和美联储利息不是一回事,但是相关的。回报率一般不能低于利息,否则投资人还不如存银行;回报率一般略高于利息,但大大高于利息则说明债券信用有问题,只能用高回报率对冲坏账风险。现在美债出现回报率脱离利息单独升高的趋势,这对美国的预算是很大的压力。美国需要中国继续大量认购美债,最好增持,这样才能稳定美债信用,把回报率拉回到略高于利息的正常水平,降低美国政府的美债利息开支。


美国还需要中国继续兑现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增加购买美国产品,并在第二阶段贸易协议里对美国做出更多让步。


但抗疫方面,美中之间已经进入竞争阶段了。随着美国疫苗的铺开,国内抗疫压力已经降低。另一方面,中国国内抗疫压力很低,人们对疫苗的积极性反而不高,中国疫苗正好大量输往海外急需的国家。在中国看来,这是人道主义;在西方看来,这是疫苗外交。不管怎么说,美国需要赶上,不让中国疫苗“占领世界”,再次拱手把世界最重要议题的领导权让给中国。


中国也不可能屈从美国压力,制裁缅甸军政府,或者压迫朝鲜重回与美国的谈判。


在气候暖化问题上,美中的合作空间更大,但那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但这是给拜登加分的。


但这些都不是国务卿或者国家安全顾问可以谈妥的,需要最高政治领袖直接会谈和经济团队的深度参与才能拍板。安克雷奇会谈是探路的,双方把必须谈但谁都知道没有结果的事务列一个黑名单,到时候照本宣科就算尽职了,重要的是把可以谈的事务列一个白名单,并且互相摸底,判断意向,这才是重点。但单就一般性的政治意向的话,出动国务卿布林肯就够了,同时出动国家安全顾问是为了在军事方面也建立底线:避免南海误判,避免台海失控。


这不等于峰会在即。


拜登上台快两个月了。他的当前重点很明确:

1、    尽快控制住疫情

2、    尽快重建盟国体系


这两件事都不容易,但也没那么难。说起来特朗普有点倒霉,要是时间平移5个月,疫苗铺开就全是他的功劳了,现在被拜登捡了一个便宜。盟国那边也不难,回到Pax Americana是回到习以为常的世界秩序。但拜登的长期重点是重建经济,重建发展的势头,美国的选择在伤害中国(但伤害美国更多)还是帮助美国(也帮助中国更多)之间,这就难了。


拜登是个新当选就跛足的总统。拜登在民主党内出线是因为民主党更担心桑德斯出线,在大选中,很多票数出自对特朗普的憎恨,而非对他的赞许,因为他根本没有澄清过政策主张。他的从政经验主要在于外交,但美国的当务之急是内政。由于国内压力,拜登的对华政策并没有多少松动余地,但他迫切需要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因为美中关系是不折不扣的最重要的国际关系,美国需要避免经济复苏被带偏到美中对抗的死路上去。但他需要时间积累政治资本,把疫情控制住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中国也不期望回到奥巴马时代,只是希望关系正常化,避免特朗普时代那种极易失控的无底线冲突。贸易战已经打了好久,美中紧张状态也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的疫情控制和经济恢复状态远远好于美国,中国等得起。


没有立刻可见的谈判结果是可以预期的,但互相表示愿意往正常化的道路相向而行还是重要的,这才是安克雷奇会谈的意义。

中美博弈
890
日企推新规:偶像结婚可请带薪假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77458 娱乐

据日本netolabo网站14日报道,日本一家企业最近推出的一项休假制度在网上引发了热议。该公司扩大了婚丧假的适用范围,允许员工在喜欢的偶像宣布结婚后带薪休假10天。

500

资料图:日本偶像组合

这项制度名为“为了重要的人而尽全力工作”,不仅允许员工在喜欢的偶像宣布结婚后带薪休假10天,还可以在最喜欢的偶像“毕业”(通常指退出所在组合)后休假10天,还可以视伤心程度追加休假日数,期间的工资正常发放;员工还可以在第二喜欢的偶像“毕业”时,申请带薪休假3天。

此外,如果员工需要参加偶像的演唱会等活动,可以提前一周申请早退或休假;如果偶像突然举办演唱会,员工可以当天申请早退。

这一休假规定在日本网上引发了热议,有网友留言称,“真希望我们公司也实行类似的规定”,另一名网友则留言称,“我喜欢的偶像宣布结婚时,简直是世界末日,希望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也有网友担心地表示,“万一有人声称自己喜欢好多偶像,那不是能天天休息了”。

汗!

日本
889
午餐供应的面条太硬,日本小学7名师生吃到牙齿崩裂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77403 娱乐

近日,日本一所小学的供应午餐酿成事故。因烹饪厨师将“皿乌冬”里的面条炸得太久而致其过硬,该校6名学生以及1名教师吃到牙齿崩裂,还有几位学生口腔受伤。

500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3月13日报道,事故发生在埼玉县朝霞市的朝霞第五小学。

11日,该校提供了长崎县特色料理“皿乌冬”(皿うどん)作为午餐。报道称,“皿乌冬”使用的面体为中华面,这种面条本来应该炸2到3分钟即可,但负责烹饪的2名学校厨师却认为这样“炸得不够”。

而且,学校的“烹调指示书”中也没有记载适当的油炸时间,因此,2人就将面体炸了约10分钟左右,导致面条变得十分坚硬。

500

“皿乌冬”,一般有细面和粗面两种选择

而这些超硬的“皿乌冬”就在当天被送上了餐桌,最终导致该校一至五年级的6名学生和1名老师出现牙齿崩裂的情况,其中3名学生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另外,还有数名学生的口腔因此受伤。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还称,在这次事故发生的前一天,这所学校还曾因供货商的失误,导致6年级部分班级收到过期一年左右的甜甜圈。

对此,朝霞市教育局下负责中小学食膳管理的单位“学校供餐科”表示,供餐应该让孩子们放心食用,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希望有关单位能采取预防措施。


这也太实诚了吧,咬不动不吃就好了,非要吃到牙齿崩裂?!

日本
888
不到10名港警在要求宣誓或签署声明后离职,港警高层:离开或许更好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3_14_584059.shtml 政治

(观察者网讯)据香港“星岛网”3月14日报道,香港特区警务处助理处长(人事)陈民德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少于10名警员在香港特区政府要求公务员签署声明或宣誓拥护《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区后离职。他认为,这对警队没有损失,并相信他们的离去,对警队甚至对他们而言或许更好。

报道称,香港特区政府早前批准警队让2000年6月1日之前入职、属公务员旧制的警务人员,可申请延长退休至60岁,以解决人手青黄不接的问题。陈民德表示,估计有约1.2万名警员符合资格。他表示,虽然在该计划下,延长退休的警员可继续晋升并享有原有福利,但相信对年轻警员的晋升机会影响不大。

图源:星岛日报

陈民德预计,未来10年,每年平均有约800名警员退休,相信以上计划可解决警队人手不足的问题。

绝对是好事

香港问题
887
中国新冠疫苗可能无缘欧盟“疫苗护照”认可?武契奇:此举糟糕且可耻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14_584055_s.shtml 社会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欧洲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欧盟预计将在当地时间3月17日提出一项引入所谓“疫苗护照”的提案,该提案中的“疫苗护照”只认可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批准的新冠疫苗,因此中国疫苗尚不在认可范围之内。

对此,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当地时间3月13日在巴林访问时表达了不同意见,他形容欧盟如若真的推出这种“疫苗护照”,其行为“非常糟糕和可耻”,这与最重要的欧洲价值观背道而驰。

武契奇表示,如果真的存在欧盟不认可中国疫苗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他将无法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欧盟的科索沃问题谈判。但和此前的表态一样,武契奇仍然重申自己将会接种中国新冠疫苗。

武契奇称,接种中国疫苗的塞尔维亚人民不必担心,因为疫苗是最优质的。同时,他表示塞尔维亚愿成为欧洲国家中更加开放的国家,欢迎所有接种中国疫苗的人士入境,国门也始终向十几亿中国人敞开。

在有关欧盟疫苗审批的问题上,此前奥地利总理已多次强调,这一问题“不应有地缘政治禁忌”。而中方也多次表明立场,反对搞“疫苗民族主义”,不接受制造“免疫鸿沟”,更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图。

塞媒“Danas”报道截图:武契奇批评欧盟“疫苗护照”提案不认可中国疫苗

欧盟拟推“疫苗护照”,或不认可中国疫苗

据欧洲新闻台(Euronews)当地时间3月12日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欧盟预计会在3月17日提出一项旨在帮助内部自由通行的“疫苗护照”提案,该提案中的“疫苗护照”可能只会认可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的新冠疫苗。

报道称,对于这一消息和一些具体细节,欧盟内务委员约翰逊(Ylva Johansson)也在12日晚些时候予以了证实。

消息人士还指出,欧盟法务委员雷恩德斯(Didier Reynders)明确表示,欧盟各成员国可以让公民接种其他多款新冠疫苗,但如果接种的疫苗不是欧盟批准的,将无法获得欧盟分发的“疫苗护照”。

欧洲新闻台指出,由于这一消息在12日提前被披露,因此疫苗接种的选择开始受到外界关注。目前,已获欧盟批准的疫苗有四款,分别来自辉瑞、阿斯利康、摩德纳以及强生,而中国的新冠疫苗并不在列。

欧洲新闻台报道截图

据报道,欧盟法务委员雷恩德斯的目标是在欧洲议会快速跟进这一提议,从而在今年夏季之前为所有成员国制定一项“具有约束力的文本条约”。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表示,从技术上来讲,“疫苗护照”大约可在三个月内被开发出来,但许多政治性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

欧洲新闻台称,欧盟的“疫苗护照”可能有助于航空旅行业的复苏,避免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经济依赖旅游业的南欧国家都支持这一提议,但德国等欧洲国家仍对“疫苗护照”的有效性持保留态度。

“不认可中国疫苗?欧盟糟糕、可耻”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宣布推出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及跨境人员往来便利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这一大动作也引起外媒瞩目。

消息宣布后,以色列新任驻华大使潘绮瑞(IRIT BEN-ABBA VITALE)8日即表示,以色列乐于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实现疫苗接种互认的国家。

而在当地时间2月17日,巴林推出了一款“电子疫苗护照”,该国也成为第一个采取这一政策的海湾国家。3月13日,正在巴林访问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接受本国“PINK电视台”采访时,也被问到了欧盟计划推出的“疫苗护照”问题,特别是该“疫苗护照”可能不会认可中国新冠疫苗。

据塞尔维亚媒体“Danas”13日报道,武契奇对此表示,欧盟如若作出此种决定是不合理的。他说:“欧盟推出这种‘疫苗护照’非常糟糕和可耻,这与最重要的欧洲价值观背道而驰。”

武契奇接受塞尔维亚“PINK电视台”采访 视频截图

武契奇直言,欧盟宣扬“言论自由”,因此自己不担心本人和塞尔维亚受到“惩罚”。他表示,欧洲一会儿谈论“市场自由”,一会又说应该“保护市场”,一会儿谈论“通行自由”,一会儿又说要“有限通行”,更糟糕的是,欧盟正在攻击那些接种了他们不认可疫苗的人士。

武契奇称,他会先向欧盟询问如何对待已接种中国疫苗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Orbán Viktor),而他自己也将接种中国疫苗。

“我将接种中国疫苗,特别是现在我听说(欧盟)可能会作出这种决定之后,这意味着我将不能前往布鲁塞尔参加欧盟主持召开的科索沃问题谈判。如果他们(欧盟)敦促我,我将在他们作出决定的第二天接种中国疫苗。”

“我相信,欧洲没有人真的想作出这样的决定,但如果真的这样,我将让塞尔维亚站在伟大的一边。”武契奇说道。

塞尔维亚大门,向接种中国疫苗者敞开

“退一万步讲,即便他们(欧盟)作出这样的决定,接种中国疫苗的塞尔维亚公民也不必担心,你们接种的是最优质的疫苗。”武契奇称,塞尔维亚将会新建一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约在两个小时内就能得出检测报告,不会影响公民出入境欧洲国家。

武契奇强调,塞尔维亚愿意成为欧洲国家中更加开放的那一个,他想告诉十几亿中国人,塞尔维亚的大门始终向他们敞开。

“塞尔维亚将对所有人开放,我们欢迎13亿中国人,也欢迎1.4亿俄罗斯人,还有拉丁美洲、非洲和海湾地区的人。”他表示,土耳其人也接种了中国疫苗,塞尔维亚同样欢迎他们。

截至目前,中方累计分3批次,向塞尔维亚提供了200万剂疫苗。3月5日晚,第三批50万剂中国疫苗运抵塞尔维亚,恰巧这一天生日的武契奇也亲赴机场迎接。

1月16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总统亲赴机场接收来自中国的100万剂新冠肺炎疫苗 图自澎湃影像

当地时间3月11日晚,在阿联酋访问的武契奇向塞媒透露,他给“塞尔维亚国民带来了一个极好的消息”。他称,塞尔维亚将与阿联酋和中国一起建立疫苗工厂,生产中国国药中生研发的新冠疫苗。

武契奇称,疫苗工厂将于10月15日投产,“我已经叫人开始找地了,最好是在(首都)贝尔格莱德郊外。”“这座工厂每月将生产两三百万剂疫苗,供应我们所在地区的很大一部分,满足我们所有需要。”

部分欧洲国家已转向,欧盟还没想好?

今年2月初,奥地利总理塞巴斯蒂安·库尔茨(Sebastian Kurz)在接受采访时已表示,若中国和俄罗斯的新冠疫苗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批准,奥地利已准备好生产这些疫苗。而他本人也将会接种。

同时,他也在个人推特上喊话:“只要中国或俄罗斯疫苗公司提出申请,欧洲药品管理局就应考虑进行审批。”

在这一系列表态的背后,实际上是欧盟在疫苗采购管理上的巨大混乱。为了争夺疫苗,欧盟与英国公开撕破脸。作为欧盟两大支柱,德法领导人均对欧盟目前的疫苗管理与接种表示不满。

而欧盟内的中东欧国家则已开始自谋生路,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国家早已将目光转向了中俄。奥地利总理库尔茨一再强调,疫苗审批问题“不应有地缘政治禁忌”。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疫苗是抗击病毒的利器,是拯救生命的希望,应当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中国加入了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明确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中国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

王毅强调,目前,全球已有多款疫苗上市,选择哪种疫苗由各国自主决定。无论是中国疫苗,还是外国疫苗,只要安全可靠,就是好疫苗。我们反对搞“疫苗民族主义”,不接受制造“免疫鸿沟”,更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图。

新冠疫苗
886
成都将试行集中供暖:保证全天室温18℃,最早今冬实现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3_14_584063_s.shtml 社会

(观察者网讯)近年来,每逢冬季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社会热点。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许多居民小区出现了集中供暖征集海报,小区居民可根据自身情况向供暖企业提出申请,只有当整个小区或单一楼栋报装率达到30%以上时,该小区或单一楼栋才可建设集中供暖。最快到今年冬季,部分成都市民就可享受到全天室温18摄氏度的冬季暖居生活。

由于成都处于南方非传统供暖区域,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集中供暖的呼声日益增长,消息一经发布后,引发了高度关注。

资料图:技术人员在清洁能源供暖站检查供电线路。图自新华社

成都人的“冬季暖居生活”,最快年底到来

“集中供暖”是指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镇)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生活所需热量的方式。小区集中供暖,可以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实行个性化定制服务,采用多种热源形式,通过数据中心统一调控,灵活调整运营方案,为用户打造室内恒定适宜的生活环境温度。

据报道,从3月12日起,成都燃气公司开始面向成都居民进行“集中供暖”意向大征集,拟在成都部分小区率先推出“暖居工程”,为成都居民提供全天室温18摄氏度的冬季暖居新体验。

成都燃气公司意向征集海报

3月13日,据上游新闻记者从成都燃气公司了解到,如果用户所在小区或单栋楼报装率达到30%以上,公司将在3到6个月内完成供暖设施安装,最早可在2021年冬季享受暖气服务。有成都市民表示,将会考虑使用燃气公司的集中供暖服务,而价格是重要考虑因素。

对于具体的安装费用和推进程度等问题,央视记者电话采访了成都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客服工作人员。

据了解,成都燃气集中供暖采用分布式热源,以集中供暖方式满足居民采暖需要。这种方式可降低投资费用和能源损耗,满足市场和小区用户需求,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供暖,用得起供暖。

目前,“集中供暖”费用暂时由居民自行承担,经过前期对成都具备实施条件的小区现场勘测、设计,费用参照长江流域集中供暖城市采集的综合均价为依据制定的,工程安装费按户收取标准230元/平方米,使用费每月10元/平方米,小区实施时会根据实际工程量按实计价,预计会有相当部分小区工程安装价格低于目前的价格。

客服人员称,在安装集中供暖后,室内24小时温度可以保证18℃,相较于分户式采暖使用费要便宜30%左右。以90平方米的住房为例,用户将缴纳20700元的安装费,此后每月900元即可享受全天室温18摄氏度的冬季暖居新体验。

如所在小区或楼栋满足安装条件,成都居民最早可在2021年冬季享受暖气服务。图自成都燃气

安装费按建面算,可选地暖或暖气片

3月14日,针对成都市民关注的问题,红星新闻又从成都燃气相关负责人处获得了更多细节信息。

例如,在房屋面积和收费标准方面,具体安装和使用费用是按房产证上载明的建筑面积进行核算,并非按套内面积核算。目前计划集中供暖开放时间3至4个月,安装后若不使用,不必额外付费。

由于集中供暖费用需要小区客户进行分摊,考虑到客户的经济问题和供暖效率问题,因此设定了整个小区或单一楼栋报装率达到30%以上的“门槛”,兼顾高效节能和经济性。

市民申请安装后,可依据客户需求选择安装地暖或暖气片,地暖安装要占6cm层高。暖气片安装施工周期短,不影响正常生活;地暖安装需要地面施工,要暂时搬家。

网络图:工作人员安装暖气片


而在集中供暖是否存在污染的问题上,成都燃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集中供暖方式不同于人们通常理解的燃煤锅炉为主的集中供暖,不仅没有污染,还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绿色低碳、节能减排,也符合国家鼓励的能源使用方向。

对于城市试行集中供暖一事,许多成都市民表示了支持。有市民称,最近刷朋友圈看到很多人也在发相关报道,作为南方人来说,每年冬天基本上都是“抖”过来的。

成都燃气公司表示,公司将会根据此次收集的意愿情况选择一些小区作为试点项目重点推进。此外,成都燃气公司还计划未来3年加大投资力度,预计新增上亿平方米供暖面积,实现供暖由国家政策到地方民生的落地。

南方供暖: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除了四川成都,江苏苏州也已于今年1月试点集中供暖,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高铁新城首座能源站开始带温调试。

与传统的供暖方式不一样,高铁新城启动区能源站集中供能模式,提高了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量,降低了室内和户外的空气污染,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这符合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缓解生态压力的能源发展方向。

集中供暖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会议中心 图自中国江苏网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沿长江重新划定供暖分界线”“尽快启动南方供暖问题研究”“加快发展我国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等相关建议。

他表示,南方城市供暖不是新问题,现在北方有集中供暖,南方没有,但南方供暖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南方供暖既有必要性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周洪宇说:“我几年前就曾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这个问题,不少北方或者更南地区的同志认为不需要,但很多长江流域等地方的同志认为,南方城市的冬季供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周洪宇指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南方城市供暖与“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十四五”规划目标极为契合。

此外,南方城市拥有丰裕的可再生能源(如地热、江水源、太阳能、污水源等)和清洁化能源(天然气、电、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等),适宜通过多能互补和冷热联供,发展低能耗、清洁低碳的供暖模式。

以贵阳为例,该市“未来方舟”项目采用水源、污水源热泵等技术为居民提供冷热联供,相比传统供暖模式,每年可节约燃煤量1.26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207吨、烟尘排放120吨,并节省30-40%的成本。

随着人们需求的提升,未来南方可能会大面积集中供暖,这是很大的商机。只是对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川天然气不少,别的地方可能需要加大进口。

885
火箭发射失利后,初中生给科研人员写了一封信……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3_14_584042.shtml 科技

3月12日

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但其实 中国的航天事业并非一帆风顺 2020年3月16日 我国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 发射任务失利 看到这个消息后 一位有着航天梦的初中生 非常难过和着急 他利用课上课下积累的知识 给科研人员寄了一封信 讲述了自己对于长七失利原因的分析:

科研人员给初中生回信

“愿你早日成为

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在信件寄出约一周后

长征七号总设计师范瑞祥

和长征七号总指挥孟刚

便给这位初中生写了回信

“你分析推理很有逻辑,见解也很独特

相信长大后

一定可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不少网友被这两封信打动

鼓励少年再接再厉

“继续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图片”

同时也对中国航天事业送上深深的祝福

“继续冲,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现在年轻人太厉害了

航天
884
缅甸中资企业遭打砸抢烧,我使馆:性质十分恶劣!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14_584061.shtml 政治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自当地时间3月14日下午开始至傍晚,缅甸仰光多个工业区的十多家工厂遭遇纵火和打砸,涉及企业多数为中资企业或中缅合资企业,其中以服装加工厂、服装辅料厂和配套设备厂为主。纵火者大多骑着摩托车,带有铁棍、斧子和汽油桶,冲进工厂以后先是打砸和恐吓工厂值班人员,之后便开始纵火。目前,尚无法确定纵火者身份。


目击者拍摄现场视频

到目前,有十多家工厂的生产车间、库房、宿舍和车辆被烧毁,一些沿街商铺也被打砸,有多名工厂值班人员被打伤,同时至少有一家工厂的厂房被纵火者占据。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下同

由于纵火者带有武器,并且有人沿路设置路障,当地消防部门表示难以前往施救,目前在现场救火的都是工厂值班人员。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网站3月14日消息,中国驻缅甸使馆发言人就在缅中资企业遭打砸抢烧发表谈话:

3月14日下午,缅甸仰光莱达雅工业区多家中资工厂遭不法分子打砸抢烧,多名中方人员受伤,有员工一度被困。

中国驻缅甸使馆第一时间同缅甸中国企业商会和相关企业取得联系,迅速要求当地警方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中资企业及人员安全。使馆还再次向中国在缅企业和人员发出安全提示。

中国对缅友好政策面向全体缅甸人民,中缅经贸合作始终基于互利共赢原则,尤其注重惠及缅当地民众。此次受害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自纺织制衣行业,中方企业在这个领域的投资为缅甸创造近40万个就业机会。不法分子的行为同样损害缅甸民众的利益。

这次打砸抢烧事件性质十分恶劣。中方要求缅方采取进一步有效措施,制止一切暴力行为,依法查处相关肇事者,确保在缅中国企业和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呼吁缅甸民众合法表达诉求,不被煽动和利用,破坏中缅友好合作。

缅甸
883
从缅甸事变看强大中国的外交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093 政治

中国的崛起必然重塑世界秩序。在未来10年里,如果中国GDP保持稳定的6%增长率,而欧洲和日本保持1%、美国保持2%,那到2030年时,中国GDP不仅超过美国,也将超过欧盟与日本的总和,算入不算入英国已经没有差别了。想想就令人兴奋。2040年鸦片战争200周年会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上非常值得纪念的时刻。


强大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美国不愿失去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更多的国家其实更疑虑中国会如何对待世界上弱小的国家。当前缅甸的事变可能是很有用的端倪。


缅甸的民主改革被西方看作民主的胜利,但在一带一路问题上又使得西方失望,昂山素季在罗兴亚人问题上尤其使得西方失望,差不多成人权的人渣了。但当军人政变的时候,昂山素季一夜之间又成为民主的英雄了。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中国人民早就见多不怪。


缅甸是中国的邻国,部份少数民族与中国的傣族、佤族甚至汉族有血缘关系,中缅边界基本上按照麦克马洪线的走向,中国也丧失了一些传统习惯属地。没错,那个臭名昭著的亨利·麦克马洪把线从中国-印度-不丹边境一直划到缅甸,因为缅甸当时也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


缅甸的民族关系十分复杂,缅甸的政局长期在军人和民选力量之间拉锯,其历史背景和现实影响是另一个话题。在西方语境里,昂山素季代表的民选力量算民主派,亲西方;军政府算反动派,亲中国。事实上,军政府倾向民族主义,昂山素季派倾向国际主义,但两者都谈不上亲中国,更准确地说是对中国持实用主义态度,一旦执政,都需要首先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中国对这些因素完全理解,中国的缅甸政策从来不以是否亲中为出发点,坚持不干涉缅甸内政,与缅甸各方势力保持友好合作。即使在中国利益受到某种损害的时候,也不通过支持一方、打击一方来保护中国利益,更不轻易诉诸武力威胁或者经济制裁。即使在2015年缅甸军队与果敢武装大打出手的时候,多次飞机越境,炸弹和炮弹落入中国境内,造成边民伤亡,中国也只是加强戒备、严厉警告,而没有出手反击。这使得很多人不满,中国太软弱的指责不绝于耳。


但这与中国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外交传统是一致的。


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    互不侵犯

3、    互不干涉内政

4、    平等互利

5、    和平共处


中国是说到做到的。世界上的事情很复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智慧之一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套用西方名言,那就是“凡存在的皆合理,凡合理的皆存在”。这种对多元思维的宽容是与中国的宗教传统一致的。中国有道教、儒教、佛教等主流宗教,习惯于多元的世界观,这与欧美和大中东奉行一神教的唯我独尊世界观是很不相同的。会有人说道教、儒教、佛教都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因为比照基督教、伊斯兰教有诸多不同。这本身就是一元世界观的思维。


一元世界观对于不认同自己世界观的人具有强烈的改造冲动,这就有了异邦人和异教徒的问题,前者是属于可改造的,后者就是涉及“上帝之怒”和该“上帝的战士”出手的问题了。


工业革命后,欧洲一手拿剑,一手拿圣经,大力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殖民世界。美国崛起后,不再搞显性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把整个世界都当作自己的经济殖民地,弄出了世界警察的习惯。对于世界上一切看不顺眼的地方,都有改造冲动,只是“懒得费事”还是“不能让敌人抢在前面”的差别,缅甸就属于后者。


但中国无意抢在任何人的前面,缅甸的事情很复杂,只有缅甸人自己能解决。中国的底线是:

1、    不能威胁中国的安全

2、    劝谈不劝打,劝聚不劝散


除非缅甸人要求中国插手,中国是不会插手的。中国更不会用政治、经济、军事压力拉一方打一方,迫使缅甸国内政治走向按照中国的意愿发展。


类似的问题还很多:克什米尔、阿富汗、南北朝鲜、巴勒斯坦、南北苏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各国的经济基础差别巨大,强求世界各国的上层建筑整齐划一是不切实际的。中国愿意通过经贸关系发展共同福祉,但每个国家怎么运行,那是留给该国人民去决定的。


中国在外交上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身体力行,但在舆论上流于空洞,加上西方“国强必霸”的政治传统和舆论说辞,使得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对强大之后的中国心存疑虑。该说好中国的故事了,尤其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中国外交 缅甸
882
马达西奇收归国有,这是在给谁下绊子?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090 军事

路透社3月11日报导,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阿列克谢·达尼洛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马达西奇对乌克兰的国家安全具有战略重要性,乌克兰会在不久的将来把马达西奇重新国有化,“马达西奇公司将归还给乌克兰人民,近期会通过法律和宪法的方式将其收回,变为国有。”在天骄收购马达西奇的路途上,这是又一记重击。很多人认为,这是美国和乌克兰在给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下绊子。


马达西奇是苏联时代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之一,苏联解体后留在乌克兰,20年前私有化了。2017年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购入马达西奇股份(一说高达65%),并同意投资2.5亿美元,帮助周转,但随后乌克兰法院就冻结了天骄已购的马达西奇股权。2020年8月,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拒绝了天骄购买马达西奇股份的申请,天骄提出索赔,但2021年1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批准对天骄及负责人的制裁法令,冻结资产、限制贸易、限制出入境、限制撤资与增资、限制证券交易等,为期三年。至此,天骄收购马达西奇一案基本上破灭了。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世界第一科技大国,航空发动机是中国科技短板中的一个。马达西奇案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这牵涉到中国是否能迅速补上航空发动机的短板。对于美国来说,“斩断中国黑手”、阻碍中国补上航发短板事关维护美国霸权;对于乌克兰来说,保住马达西奇事关保住仅剩的经济和科技增长点,更是保住仅剩的高技术就业的大事;对于中国呢,马达西奇意味着什么?


乌克兰曾经是苏联经济和科技最发达地区之一,包括航空科技。但乌克兰的科技发展在苏联解体的时候突然“冻结”,此后基本上在吃苏联时代的老本。这是前苏联所有地区的共同问题,不过俄罗斯由于石油经济和普京时代的重视,已经开始有所复活。乌克兰就解冻乏力了。


苏联解体后,安东诺夫及时转型,推出一些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的中小型客机,如这里的安-148


在飞机设计方面,安东诺夫是苏联主要的运输机设计局。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一方面彻底断绝了与战术飞机相关的科技和产业链,另一方面也因祸得福。运输机改行民航客机毕竟比较方便,市场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小,安东诺夫也适时推出若干中小型客机,尽管不温不火,香火延续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伊夫琴科-进步是苏联的主要发动机设计局之一,与安东诺夫相比,伊夫琴科-进步的前景就要暗淡一点,当前主流产品有:

1、    运输机、客机用的大推力涡扇,如安-124、安-224使用的D-18T,安-72、雅克-42使用的D-36及其现代化改型D-436

2、    教练机用的小推力涡扇,如捷克L-39和中国教练-8使用的AI-25,雅克-130和中国教练-10(也称L-15)使用的AI-222

3、    直升机用的涡轴,如米-26的D-136

4、    螺旋桨运输机、客机用的涡桨,如伊尔-18的AI-20(中国仿制型号涡桨6)、安-26用的AI-24(中国仿制型号涡桨5)、安-70用的D-27(严格来说是桨扇,介于涡桨和涡扇之间)




马达西奇的部份产品


马达西奇是与伊夫琴科-进步挂钩的制造厂,天骄的控股只设计马达西奇,不涉及伊夫琴科-进步。在苏联体制下,设计局与制造厂既分工,又合作,但挂钩关系不是排他性的。马达西奇主要制造伊夫琴科-进步的设计,伊夫琴科-进步的设计也主要在马达西奇制造,但马达西奇也制造俄罗斯的克里莫夫TV3-117,用于米-17直升机,伊夫琴科-进步的AI222也在俄罗斯的礼炮工厂制造,用于雅克-130,礼炮也是苏-27和早期歼-10用的AL-31的制造厂。在苏联体制下,制造厂负责工艺设计、质量控制和售后支援,但对设计和测试数据未必掌握。天骄对马达西奇的控股是可以学到东西的,但技术机密并非对股东完全开放,尤其天骄并不是全资股东。天骄离通过马达西奇掌握航发设计到生产一条龙还差得远。


美国嘲笑俄罗斯需要把多个原设计局和原制造厂的力量整合起来才能设计和制造全新的发动机,而乌克兰只要马达西奇一家就能完整地设计和制造,这是恶意误导。且不说这把伊夫琴科-进步彻底无视了,俄罗斯的设计局和制造厂因为军用和航空市场坍缩,所以只能抱团取暖,乌克兰只有这一枝独苗,想脱单还找不着对象。更重要的是,除了小推力的AI222,伊夫琴科-进步和马达西奇在后苏联时代并无建树。


D-18T是1980年首次运转的,涵道比只有5.7,除了推力大,已经没有亮点了。但发动机从来不是推力大就一俊遮百丑的,D-18T要用于民航,经济性和可靠性就把自己打败了。安-124那样的超级运输机在前苏联都是小众的,更不是中国的急需。D-18T一共只生产了188台,这在航发世界是微不足道的产量。D-36更早,1971年就首次运行了。



安-225(上)和安-124(下)都用D-18T,与其说这是技术先进,不如说这是暴力美学


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涡扇都用复杂的三转子结构,在理论上比双转子的热效率更高,但机械结构复杂、重量大、可靠性低,而且低压涡轮由于工作条件限制,并不能与风扇所需要的低转速适配。优化设计的双转子的耗油率并不高于三转子,可靠性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齿轮减速的双转子则碾压三转子,所以美国从来就不折腾三转子,只有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和苏联伊夫琴科-进步玩这个。罗尔斯-罗伊斯是脑子短路,但设计和制造水平都要低一截的伊夫琴科-进步玩这个,就像机械手表的发条、游丝没有玩利落反而想用陀飞轮提高走时精度一样,实不可取。





罗尔斯-罗伊斯已经决定不玩三转子了,下一代Ultrafan改用齿轮减速双转子


罗尔斯-罗伊斯已经决定不玩三转子了,下一代发动机Ultrafan改为齿轮减速的双转子。伊夫琴科-进步根本没有下一代大中推力高涵道比涡扇的研发计划,因为市场已经没有了,俄罗斯的Perm把前苏联的市场都拿过去了,与美英大三竞争一点戏也没有,伊夫琴科-进步只有淡出。


AI-25大概是苏联第一代涡扇,1966年就首次运行了。教练-8用AI-25及其仿制型涡扇11并不是因为这有多先进,而是在美国加莱特TFE731涡扇货源受阻时的适用替代品。AI-222倒是比较新,在2003年首次运行。伊夫琴科-进步看准了前苏联空军都需要更换捷克L-29和L-39教练机的机会,推出适配新一代教练机的小推力涡扇,中国正好也缺这个推力级的发动机,教练-10就拿来主义了。




教练-8(上)和教练-10(下)用AI-25和AI-222,也主要是因为方便、合用,而不是因为技术上多少先进 


安-70的D-27桨扇在技术上先进,但到底代表未来,还是未来之前的弯路,现在还不好说。安-70也下马了


伊夫琴科-进步的涡桨都是很老旧的设计了,中国仿制版也早就大量生产,只有D-27是先进设计。但桨扇到底代表未来,还是未来之前的一段弯路,现在还没有定论。已知世界主要航发公司都基本放弃桨扇了。


D-136也是很老旧的技术了,70年代就首次运行。在与乌克兰反目后,俄罗斯的Aviadvigtel(意为航发)正在研制PD12取代之,这是从PD14的核心机发展而来的,而PD14正好是与中航发CJ-1000对标的。换句话说,改型并没有跨不过去的技术门槛。反过来,伊夫琴科-进步和马达西奇还没有进入核心机时代,每一个机型都是单独研制的,研发效率低,制造效率也低。


实际上,不管是伊夫琴科-进步还是马达西奇,技术水平已经难以满足中国的胃口。在低涵道比涡扇方面,中国已有量产的涡扇10,涡扇15和涡扇19已经接近量产,AI222这样的小推力涡扇也有“岷山”,没有最后定型量产是研发重点的问题,不是技术门槛问题。


在高涵道比涡扇方面,与通用电气-赛峰CFM56对标的涡扇20已经投入量产,与通用电气-赛峰LEAP对标的CJ-1000已经在2018年首次运行,现在进入研发定型的最后阶段。这些才是中国需要的,伊夫琴科-进步和马达西奇没有对标产品。


在涡桨、涡轴方面,中国更是紧锣密鼓,推出与通用电气T700后期型号对标的涡轴10、与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PT6C对标的中法合作涡轴16等先进发动机,而涡桨和涡轴是相通的,这里也没有伊夫琴科-进步或者马达西奇什么事。


如果说21世纪第一个20年是中国航空技术爆发的时代,第二个20年可能就是中国航发技术爆发的时代了。航空、航发都是高科技,但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迹可循的高科技,要打入第一梯队需要的是投资和定力。一分价钱一分货,一分努力一分果。中国航发研发的高投入阶段才开始不久,要持之以恒才有收获。美国、苏联、英国航发先进,不是因为美国人、苏联人、英国人脑袋更好使,而是因为他们投入早、投入多。一旦投入跟不上,马上就不进则退了,俄罗斯、英国就是这样的情况。中国起点低、发力晚,但也有刚需大的市场优势和少绕弯路的后发优势,只要尊重科学、持之以恒,没有填补不了差距的道理。


马达西奇的总部很有苏联时代的古风



代表马达西奇最高水平的D-18T对中国其实没有多大用处


马达西奇对中国的作用在于大规模生产时的工艺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管理经验。这些都很重要,涡扇10“太行”被讥嘲为“不太行”的时候,部份原因在于量产中的问题。但这些都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是学费交多交少的问题。据说在“天骄时代”,中国有关厂所人员已经前往马达西奇考察,考察工艺,访谈专家、技工,重点正是这些与量产有关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该了解的也了解得差不多了,更多的马达西奇也未必掌握,毕竟是“冻结”在80年代的时间机器,对FADEC、碳纤维、数字化制造时代的新技术也是陌生的。对于只造过桑塔纳的人,再拷问特斯拉时代的制造问题,也只能翻白眼。


对中国来说,天骄控制马达西奇,顶多也就是买一个保险,万一国内的航发大跃进统统落空,还有垫底的。从投资回报来说,算是“捡漏” ,凭惯性也还有一定的市场。乌克兰要作妖,损失一点投资自然堵心,但不是中国损失不起的。


但对于乌克兰来说,不管技术水平是否冻结在80年代,这依然是弥足珍贵的生长点。乌克兰需要的是中国无条件的投资和无条件的市场,说白了就是要中国扶贫。但中国对东北老工业区都不是这样的无条件扶贫,怎么可能到乌克兰去扶贫呢?乌克兰对天骄可能把马达西奇的生产线统统搬到中国很担忧,这可能是多虑了,不把整个供应链搬过来,光搬一个马达西奇也是不顶用的。据报道,AI222已经在中国按照许可证生产了,马达西奇的其他产品中国拿来还真没什么用。


至于美国,反对中国购买马达西奇是出于习惯思维,任何可能对中国有利的事情都要阻挠,更何况在美国心里,中国航发没有外国拐杖只能摔倒不起。实际上,中国航发与西方的差距可能小于先进半导体。


有意思的是,马达西奇代表的是美国看不起的前苏联80年代技术水平。在中国的整个工业制造和科技水平正在追得美国喘不过气来的现在,美国一面嘲笑歼-20用俄罗斯AL-31首飞,一面无视涡扇10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过AL-31,涡扇15则直追F119,反而在担心马达西奇能解决中国航发瓶颈?伊夫琴科-进步和马达西奇的技术水平还不如土星-留里卡呢。



乌克兰也是一肚子苦水,对美国抱怨道:你不让我们把马达西奇卖给中国,为什么不自己买下来呢?美国倒不是没有那个钱,而是对马达西奇或者任何其他乌克兰科技都不屑一顾,买下来对美国毫无用处。马达西奇的产品美国看不上,马达西奇的制造能力也已经过时,现代化改造后承接普拉特-惠特尼或者通用电气的产品制造更是不可能,这是美国自己都捧在手心的高端制造,况且劳动力成本对航发这样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意义不大。美国对扶持乌克兰重新成为欧洲制造业大国更加没有兴趣。



通过马达西奇拉住中国投资与贸易本来可以是乌克兰用外资振兴的好机会,天骄投入马达西奇的2.5亿美元(实际到款1亿,后续投资因为乌克兰毁约而停止)只是引子,是探索合作诚意和可能的深度用的,这点钱本身把马达西奇的厂区的垃圾撤清、屋顶补漏、油漆一遍、窗玻璃换掉可能也就差不多了。马达西奇家大业大,厂区可是不少,包括在东乌克兰境内的斯涅兹尼也有一个工厂,现在估计放弃了。要更换工装、投产新产品,没有几十亿美元垫底连启动都不可能。天骄本身的资质和实力也是云山雾罩,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乌克兰是沙俄和苏联的粮仓,土地肥沃,各种农产品丰富



敖德萨是天然良港,有潜力发展成黑海的商贸门户


旅游发展潜力也很大



但是换一个视角,中国与乌克兰经济合作的空间很大。乌克兰是沙俄到前苏联的粮仓,土地肥沃,小麦、大豆、玉米、向日葵的种植条件优良,也盛产牛肉、猪肉,中国的刚需足以拉动乌克兰的农业出口。现在乌克兰向中国出口的最大宗商品是铁矿砂,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僵局也是乌克兰的好机会。如果合作深度增加,中国轻工业产品如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甚至电视机、手机等利用乌克兰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欧盟特惠关系打造面向欧洲的制造基地,也是可行的。敖德萨是黑海良港,从敖德萨上岸,向东欧辐射,也可成为海上商贸的门户,中国改造希腊比雷埃夫斯的先例是现成的。俄罗斯已经发展成中国旅游者的重点出游目的地之一,没有理由乌克兰不能效法。


马达西奇本身涉及的投资并没有多大,但可见度很高,现在弄得这样狗血,倒了中国投资者的胃口,实际上堵上了乌克兰搭上中国经济顺风车的门。这对中国损失不大,乌克兰与中国的贸易额只有尼日利亚与中国的贸易额的2/3,多了很好,少了也无大碍。俄罗斯把乌克兰看作自己的后院,即使俄乌交恶,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贸易额依然与中国相当,在感情上和经济利益上,俄罗斯都不愿意乌克兰与中国走得更近。欧盟也把乌克兰看作自己的后院,但除了俄罗斯天然气过路,乌克兰无甚用处。乌克兰与德国的贸易额还不及中国,乌克兰对德国的最大出口竟然是绝缘电线;乌克兰与英国的贸易额只有与中国的零头,最大的出口是玉米。美国更是不愿意中国影响走入欧洲。



乌克兰颜色革命说到底是经济崩盘的结果。2009-19年之间,乌克兰的GDP累计增长只有31.3%,同期的俄罗斯连受到美欧严厉制裁后都有39%。人均GDP增长倒是有43.9%,超过俄罗斯的35.3%,但2019年人均GDP只有俄罗斯的1/3!在苏联时代,乌克兰是与俄罗斯是平起平坐的。和中国就没法比了,同期累计GDP增长181%,人均GDP增长168%,人均GDP与俄罗斯相当,三倍于乌克兰。


乌克兰这是在给自己下绊子。

乌克兰 发动机
881
中国代表多国在人权理事会谴责澳大利亚严重侵犯人权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3_13_583964.shtml 政治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3月13日消息,3月12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上,中国代表俄罗斯、白俄罗斯、埃及、委内瑞拉、叙利亚、朝鲜、南苏丹等国家作共同发言,指出澳大利亚严重侵犯人权问题。

中国代表一组国家在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议题四一般性辩论中关于澳大利亚人权问题的共同发言

(3月12日)

主席女士:

我很荣幸代表一组国家发言。我们谴责澳大利亚海外军人杀害平民的事件,其中包括儿童。可信报告表明,澳大利亚有关士兵犯下严重的战争罪行。我们敦促澳大利亚政府对海外军人非法杀戮、虐待平民及其它严重违反人权行为展开全面、公正调查,确保责任人被绳之以法,受害者得到补偿。我们呼吁人权理事会、人权高专办、有关特别机制和民间社会监督澳大利亚政府推进有关司法程序。

我们对澳大利亚在第三国设立离岸拘留中心的作法深表关切,特别是拘留中心缺乏医疗条件,大量移民、难民和寻求庇护者被长期甚至无限期强制关押,各项人权受到侵犯。我们敦促澳大利亚立即关闭所有离岸拘留中心,切实保障移民、难民和寻求庇护者尤其是儿童的权利。我们也对澳大利亚种族歧视现象日益严重、针对妇女暴力增多、土著人权利一直未得到保障等问题表示关切。

谢谢主席女士。

人权 澳大利亚
880
知网“天价”查重一篇近2000?仔细一看…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77049 教育

【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怎么看待知网价格飙升?”最近,某问答社区的一个提问引发了不少关注,戳中了很多高校在读生的心。

提问者晒出了所谓“知网查重网站”,图中显示,“知网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定稿”检测系统VIP5.3收费标准高达1999元/篇。

3月13日,根据网友提供的截图网址,观察者网查询发现,此网站实际为以此牟利的第三方,该公司使用的是高校图书馆或教务处的检测账号。

而中国知网此前已多次声明,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一直仅向机构提供服务,从未通过互联网向个人提供过查重服务。

500

在网友晒出的所谓“知网查重网站”,点击该网站首页的“知网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定稿”检测系统,立即跳转到了收费1999元的文章上传入口。

500

该网站首页出现了多处“中国知网”字样,网址前缀也带上了知网英语简称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500

而在该网站检验报告验证真伪流程界面,却有这样一句话:“其实,我们检测使用的是高校图书馆/教务处的检测账号,也即知网官方授权的账号。”

500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某搜索引擎搜索“知网查重”,会得到多个第三方网站的结果,这些网站均称会提供“知网检测”,硕博论文的单篇收费价格从398元-2000元不等。

500

尽管目前的论文查重渠道有万方和维普等系统,但由于中国知网拥有较为丰富的全文对比资源库,查重的结果“权威性”更高。作为高校毕业生,为了顺利通过学校查重,往往会在上交论文前使用知网进行预查重。

去年7月,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节目就“查重价格飙升”一事对中国知网进行采访时,中国知网市场企划部总经理周利萍就称:知网从未通过互联网向个人提供查重服务,学术不端系统是给全国期刊编辑部及(大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免费提供检测服务的系统。

500

既然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查重服务并不来自于知网,那么这些商家又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相关资源的呢?

中国知网法务总监张毓霞称,他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比如黑客技术,窃取用户单位的账号;也会通过和用户单位的工作人员联系,非法获得这个账号。

实际上,知网与用户单位在协议里明确规定,不能向本单位以外的人员提供查重服务。

张毓霞称,截至2020年7月的五年内,中国知网已经发现并协同相关部门查处了三百多起侵权行为。

500

对此,某问答社区认证为“成都语界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总编”的用户称,这些不法网站涨价的原因,正是知网不给个人提供查重系统的前提下,强化了对盗用知网检测系统行为的打击力度。

据中山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消息,2018年,中山某高校学生到五桂山公安分局报案:其用于论文类同率检测的账号被盗用,损失单次售价约188元人民币的查重机会。接报后,中山五桂山警方迅速与案发高校联系,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摸排工作。经摸排,发现账号被盗用的学生人数多达两百余人,涉案金额约三万余元人民币。

​随后,民警成功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李某及王某。经查,犯罪嫌疑人李某曾经是石河子市某学校的行政职工,后辞职专门以出售论文同率检测结果获利。

据李某供述,从2015年底起,在妻子王某的协助下,多次盗用高校学生的论文类同率检测账号,获取检测权限,并通过多个网店卖家,出售论文类同率检测结果获利。

两人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涉嫌盗窃罪。随后,犯罪嫌疑人李某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在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官方网站,一则系统公告揭露了这种非法销售知网学术不端检测服务的行为。

500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20年4月7日发布公告称,鉴于学术不端检测的严肃性,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一直仅向机构提供服务,且仅限于检测本单位文献

但近年来,通过网络向个人非法销售知网学术不端检测服务的行为愈演愈烈,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盗用或通过非法途径窃取检测账号销售牟利,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严重干扰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编辑部、出版社、学会协会等合法使用机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管控遏制与审查审核作用,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文献发表质量的提高,也极大地损害了知网的形象和声誉。

公告称,网络监测数据与调查结果显示,不法分子主要利用合法使用机构管理漏洞和个别管理人员非法倒卖等途径盗用或窃取账号而大肆牟利。

为了保证合法使用机构的正常使用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遏制与有力管控,加强账号管理,打击非法盗用、窃取和倒卖行为,现通告如下:
1、用户单位发现账号泄露或接到我司账号泄露通知,应立即调查泄露情况。对于确认被盗用和窃取的,用户单位应立即报警。
2、对管理不善泄露或倒卖的,包年用户取消包年服务模式,重新核定年度服务数量。其他用户核减当年服务总量的10%。
3、对于再次发现因管理不善账号泄露和倒卖的,暂停检测服务15天,核减当年服务总量的20%,并需提交账号管理整改报告。
4、对于第三次发现因管理不善账号泄露和倒卖的,暂停服务,并书面通报用户单位上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直至用户单位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5、对于被核减过服务数量的用户单位,新年度即按照核减后的数量提供服务。

据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报道,对于这种现象,业内人士认为,查重服务的意义是提升教育科研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不应简单地以重复率作为标准,应该提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李真真称,论文重复率不是判决的标准,而是一条警示线,科研诚信管理一定要从过去的行政化管理(简单的量化)转向专业化管理,最后的判断权要给专家,这样才不会形成像现在学生跑去花钱先查重的现象,跟“猫鼠游戏”一样,“一点意义都没有”。

知网
879
哈萨克斯坦一架安-26飞机坠毁,致4死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13_584005.shtml 军事

(观察者网讯)哈萨克斯坦一架安-26运输机在阿拉木图机场着陆时失事,目前已致4人死亡。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当地时间3月13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机场通过脸书发布消息称,一架据信属于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局的安-26运输机进入该机场着陆时失事。

阿拉木图机场称,今天17时20分左右(北京时间19时20分),一架从努尔苏丹飞往阿拉木图的安-26飞机在进入阿拉木图机场着陆时失联。据初步消息,飞机在跑道附近失事。

阿拉木图机场脸书截图

随后,哈萨克斯坦紧急情况部发布消息称,阿拉木图一飞机坠毁致4人死亡。

哈萨克斯坦装备的安-26运输机资料图


飞机坠毁
878
刚宣传完“要进军东京奥运会”,台湾香蕉农药超标6倍遭日本下架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77048 社会

大陆海关总署因生物安全防范举措暂停台湾地区菠萝输入后,岛内正在用各种方式宣传当地水果。

尴尬的是,包括蔡英文在内的多名台湾官员刚刚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一波“造势”,宣称“台湾水果要进军东京奥运会”,出口产品就出事了。

500

据台湾媒体13日报道,台湾一批出口日本的香蕉近日被查出农药残留(杀菌剂百克敏)超标6倍之多。

目前,购买这批香蕉的西本贸易股份公司(Wismettac)已将问题产品下架、销毁。

500

有台湾媒体指出,2019年,西本曾与岛内公司签下为期3年,总值4.3亿元的香蕉外销合同。

被下架后,台“农委会”官员姚志旺赶忙出面回应,声称百克敏超标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仅仅是一批货物出了问题,“大约750箱,不会影响香蕉继续输入日本。”

500

讽刺的是,台“行政院长”苏贞昌和“农委会”主委陈吉仲近日都在脸书宣称,台湾向日本提送“凤梨、芒果、火龙果”的“良好农业规范(TGAP)2020 PLUS”获得日方认可,是继去年香蕉通过东奥组委会认可后再次成功进军东奥的水果。”

12日晚,蔡英文也在脸书发文宣称,“台湾水果要前进日本、在东京奥运登场了。”她还说,台湾凤梨、芒果、火龙果的TGAP(良好农业规范)2020 PLUS,最近已经得到东京奥运组委会认可,符合东奥食材的资格,并且很快她的帖文就得到了“立委”的吹捧。

对此,部分台湾网友调侃起来,有的还玩起了“18公斤凤梨”梗。

“以后台湾的水果,不必外销了,民进党政府可以实施全台配给制,每家每户每月认购多少公斤的台湾水果:凤梨每月18公斤,香蕉每月20公斤,莲雾每月五公斤。如果有人没有达标,就是不爱台湾,就要接受网友的羞辱和政府的处罚。”

500

“所以人家不要有他的道理,遇到日本就不敢嘴(炮)了吧。”

“万一退回来.....每人每天要吃几斤香蕉了?会不会有农业中毒的问题。”

台湾 台湾菠萝事件
877
美媒又不怀好意:中俄合建月球科研站,别再响起类似《东方红》的调子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13_584004.shtml 政治

【文/观察者网 童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向世界播送了毛泽东时代的颂歌《东方红》。让我们祈祷,中俄月球科研站不会自信地唱出类似曲调。”在这段无厘头的话里,美媒同时暴露了它的酸里酸气、忧心忡忡和管得太多。

原来,CNN上周刚炒作完“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海军”,《华盛顿邮报》今天(13日)又渲染起了“中俄提议建设的月球科研站,是西方的噩兆”,继续宣扬“中国威胁论”。

不过,美媒文章这次铺垫一通后,直说了自己的诉求:美国国会赶紧增加军费和NASA预算啊!

《华盛顿邮报》连剧本都编好了

微信公众号“中国的航天”消息,3月9日,经两国政府批准,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视频会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

1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刊登了“中俄提议建设的月球科研站,是西方的噩兆(ominous sign)”这么一篇观点文章,措辞中却充满傲慢,别扭至极。

报道截图

文章称,中俄声明是一个坏消息,虽然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但这是两国越来越接近事实性结成对抗西方联盟的又一个迹象。

作者亨利·奥尔森(Henry Olsen)日常重点关注政治、民粹主义和美国保守思想,在文中唱衰中俄科研能力,称“他们自己”设定的时间节点是2030年之后,美国人“无需担心自己很快”就要面临所谓“中国威胁”。

美媒很习以为常地贬低中俄声明是为了对抗美国计划所做的“宣传”。因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有个阿耳特弥斯(Artemis)登月计划,其目标日期是2024年,英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联酋等八个国家已经同意合作。

然后,奥尔森又走起了“未雨绸缪”的人设,强调中俄声明还是传递出了“令人担忧的信号”。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俄关系越来越紧密:俄罗斯向中国出售先进的军事武器,两国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

他替总统拜登担心起了莫斯科-北京-德黑兰联盟的出现,认为后者的全球影响力可能同时“威胁”到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作者甚至帮忙写好了剧本:“想象一下俄罗斯支持的势力在削弱附近北约成员国的同时,伊朗代理人在威胁以色列或波斯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中国(大陆)在‘威胁’台湾地区或南海问题相关国家。”

“美国经常面临要处理一场危机的困难时刻;如果它必须同时处理3场或4场危机,那会发生什么?”

他继续渲染“这是拜登必须面对的最重要挑战”,建议美国总统要么视三国联盟为“既成事实”,找盟友一起应对;要么拉拢俄罗斯,试图分裂联盟,但这得付出一些俄罗斯看重的东西;要么忽略所谓“警告信号”,用与美国实力不符的言辞掩盖“挑战严重性”。

“这次的竞争主角是中美,俄罗斯辅助”

观察者网注意到,除了《华盛顿邮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也强调,“中俄在地球和太空的关系不断加深,延续了近年来的趋势”。

CNBC提出,随着与美国关系的变化,近年来中俄之间的地缘政治友谊迅速发展。中俄对太空领域合作也不陌生,两国希望在这一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纽约时报》则认为,中俄联合声明可能会重塑太空探索的地缘政治,重启月球科学探索和潜在商业开发方面的竞争项目和目标。不过,这次的竞争主角将是美国和中国,俄罗斯辅助。

因为近年来,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它的太空计划发展速度,早已超过了近年来计划停滞不前的俄罗斯。

这两家美媒都提到,中俄声明没有概述项目开始或完成的日期等细节。

但接下来,才是重点。

《华盛顿邮报》文章极力建议拜登加大对国家安全和太空领域的投资,对“虽然在特朗普时期的预算有所提高,但美国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仍接近1960年以来的低点”很不满意的样子,还说“考虑到美国的全球承诺和利益,这真的不够。”

另外,多年来,NASA的预算也在缩水。作者直接将其和冷战时期对比了起来,最终暴露了他的诉求:“如果不大幅增加这两项预算,美国就无法应对中国领导的联盟。”

在文末这段话中,美媒专栏作者可谓“意味深长”:“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向世界播送了毛泽东时代的颂歌《东方红》。让我们祈祷,中俄月球科研站不会自信地唱出类似曲调。”

“东方红一号”乐音装置

51年前,“东方红一号”传来了《东方红》

话题回到《东方红》。奥尔森为什么煽动他人不想听这曲调?

1970年4月24日,新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当时的总体技术方案和目标,可以概括为“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经过论证和克服重重困难,《东方红》音乐最终代替无线电呼号,响彻太空,通过收音机传送到中国人的耳朵里。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今年2月,“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胡其正回忆说:“中国第一颗卫星进入太空,咱们国家也进入了航天时代,极大地鼓舞了咱们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能够干成一些事业的一种自信心。”

而国人记忆中的《东方红》曲调,也意义深远。

胡其正还表示,“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现在,中国的航天人正在一步一步地践行着当初对祖国的承诺。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太平洋对岸,《华盛顿邮报》则明显在“回味”冷战时期。


3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美国务卿布林肯有关表态重申,我们要求美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摒弃冷战、零和思维,尊重中方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就唱东方红,气死你。

航天
876
台湾8艘潜艇就想挡住解放军渡海?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5270 军事

台湾终于要开造“自制潜艇”了,计划装备美制Mk48鱼雷和“鱼叉”反舰导弹。首艇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下水,2025年底交船,预计建造8艘,共耗资约160亿美元。这消息弄得台湾各界很激动,美国也跟着起劲了。以不靠谱出名的《福布斯》军事记者大卫·艾克斯宣称,台湾靠八艘潜艇就可阻挡渡海的解放军,因为解放军的70艘潜艇和几十架反潜机、反潜舰无法打破这些台湾潜艇的拦截。麻省理工学院的潜艇专家寇特也认为,解放军舰艇还没有探测到台湾潜艇就会遭到攻击,比起海空防御,台湾海峡更适合用潜艇防御。“2049计划研究所”执行主任石明凯也认为,台湾的八艘潜艇就足以抵挡渡海的解放军。

用潜艇拦截渡海解放军的念头不是现在才有的。在1996年导弹危机期间,以写作《追踪叛艇红十月》出名的汤姆·克兰西就得意洋洋地指出:“看见台湾和大陆之间的那一片蓝色吗?那是海。只要出动两艘‘洛杉矶’级潜艇,就可以击沉整个渡海舰队。”

25年后,潜艇好歹从2艘增加到8艘了,不过也从核潜艇降级到常规潜艇了。不变的是同样一个不靠谱。

台湾海峡为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70公里,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公里,南口宽约410公里,平均宽度180公里。最窄处在台湾的白沙岬与福建的平潭岛之间,约130公里。台湾海峡的海床以大陆架为主,平均水深不到50米,南段沙质浅海还不到30米,最大水深也不过约70米,尽管台湾以东的海域深度急剧增加,迅速达到1000米甚至更深。

500

台湾与大陆之间固然是海,但主要是浅海

500

红色为浅海,蓝色为深海。如果渡海舰队要绕道台湾东海岸,还真有深海适合潜艇活动的问题。但在台湾西海岸,没有这个问题,只有澎湖和台湾本岛之间还有可能达到100米的水深。大片海域不超过30-40米,其余海域也大多不过70米

潜艇具有天然隐身的优点,但这是有条件的。第一需要有足够的水深。浅海(尤其是盐度较低、透明度较高、没有携带大量泥沙流入的大江大河的情况)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目视就能看到水下30-40米深的潜艇,尤其是在浅色海底的衬托下。除非直接坐底,航行中的潜艇必定要留出与不平的海底的足够距离,使得安全潜航的深度更浅,更容易被发现。浅海也使得磁探的工作条件改善,便于从空中捕捉到水下的钢制潜艇。浅海的声学环境复杂,反潜更常用的水声探测的工作条件反而相对不利,但也不是没有办法的。

500

这是传说中的卫星上观察到的水下潜艇,但不排除是合成的

500

但在潜望镜甚至更深的深度可以目视观察到潜艇,这是肯定的。在30-40米深的浅海里,潜艇的安全潜航深度比潜望镜深度也深不了多少

第二就是需要有足够开阔的海域了。如果只有很小的深水“口袋”,躲藏在这里的潜艇也无异于瓮中之鳖,很容易被抓出来。但看看台湾海峡的水下地形,容易发现,水深一点的海域也恰好像这些口袋,潜艇要在口袋之间穿梭的话,在越过浅水“门槛”的时候容易被发现,在口袋里更是容易被锁定。从来就不存在密切监视和搜索下还能保持隐身的潜艇。

台湾潜艇将装备的Mk48鱼雷在55节高速模式下具有38公里的最大射程,在40节低速模式下具有50公里的最大射程。在实战中,除非迎头拦截,实际射程要有所下降,这决定了发射阵位与目标的距离实际上不能超过30-40公里。另一方面,鱼雷管在注水、准备发射时需要排出空气,不可能是无声的;鱼雷自航推进时噪声更大;用压缩空气发射鱼雷则好比水下开炮的噪声。总之,潜艇在发射鱼雷是要暴露位置的。在近距离的海空火力下,暴露位置的潜艇很难逃脱。换句话说,台湾潜艇在海峡内即使得手,也将成为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平台,基本上注定被马上击沉。

台湾潜艇也将装备“鱼叉”反舰导弹,射程接近300公里,对潜艇的生存力就友好多了。台湾以东大洋的水深急剧增加,海域也非常开阔,对于隐蔽生存十分有利。但这也根本改变了潜艇在台湾海峡防御作战中的作用,不再作为自主探测、抵近攻击的近战平台,而是依靠其他平台探测、跟踪,潜艇本身只是作为远程的水下发射平台。这不解决台湾的反登陆问题。要是其他手段能有效探测和跟踪,岸基反舰导弹的成本更低,分布更大,生存力更好,小型导弹艇是另一个多快好省的办法,并无必要依靠载弹量有限而成本高昂的潜艇。

解放军海军已经在中国周边的海底布设类似美国SOSUS的水声探测跟踪网络,用坐底但联网的被动水声传感器交叉定位各种水下和水面目标。浅海是最适合SOSUS部署的地方,获得信息通过网络汇总,正好互相抵消环境噪声,增加探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很难想象台湾海峡会不是重点监控的海区,更难想象在左营、基隆外海没有监视网络,永久性地监视台湾舰船(包括潜艇)进出活动情况。在精准引导下,解放军的反潜机、反潜舰、潜艇在海峡里保持全时可靠跟踪是不难想象的。

不管“美国专家”如何打气,必然遭到密切围观的台湾潜艇在海峡内外缺乏生存力。在战斗爆发时还没有出动的潜艇就不用指望了,在战斗爆发前出动的不仅要看在海上的自持力,更要看围观群众的心情,发射第一条鱼雷、第一枚导弹后更是进入倒计时状态。8艘潜艇想挡住解放军渡海是根本不可能的,更何况解放军除了千军万船过海峡还有太多的办法。

即使如此,台湾还是必须自造潜艇了。民进党要继续推动台独议题,必须在抵抗武统方面有所动作,继续完全依赖美国是不行了。即使在“友台”方面走得最远的特朗普也远远没有达到让台独放心的程度,而且台独需要的已经不只是能从美国买到一些先进装备,需要的是美日安保条约一级的安全承诺。这是美国无法給的。在军事上,台湾已成死地,美国的安全承诺是自己送上人质了。但台独议题是民进党的生命线,只有用自造潜艇的心理安慰来保持台独的希望之火。

台湾寻求潜艇很久了。台湾海军现有2艘“剑龙”级潜艇,另有两艘无武装、勉强具有出海能力、只能做训练用的二战古董。“剑龙”级是荷兰“旗鱼”级融入一些“海象”级的技术而成的,“旗鱼”级本身则是从美国最后一代常规动力潜艇“长颌须鱼”级发展而来的。台湾在1981年制定计划时,希望能订购6艘,但因为预算不足,只订购了2艘,首艇“海龙”号在1987年交付,二号艇“海虎”号在1988年交付。中国立刻将与荷兰的外交关系降级到代办级,迫使荷兰对后续追购打退堂鼓。

在1986年,荷兰RDM造船厂要求荷兰政府批准再出售四艘,扬言否则就要裁员了。荷兰政府拒绝,RDM被迫裁员。1995年,台湾开始研究潜艇自造事宜,但没有进展。1996年,荷兰海军的2艘“旗鱼”级退役,台湾有意购买,再次受阻。2001年,小布什批准向台湾出售8艘常规动力潜艇,但美国已经没有常规动力潜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荷兰的先例,盟国不愿意趟浑水,最后不了了之。2003年,台湾试制一段“潜艇压力壳”,但完整潜艇所需的上亿件设备只有不到1000项有可能自制,而引进根本没有可能。2007年,台湾有意购买日本退役的“春潮”级潜艇,由美国升级,但日本宪法尚且不准出售武器,日本也不敢迈出这一步,再次不了了之。2014年,台湾准备通过对二战古董的彻底翻修来掌握压力壳、作战系统、主机的技术,以此作为潜艇自造的基础。2015年,潜艇自造项目再次启动。2016年,高雄国际海事及国防展上,自造潜艇模型亮相。2020年11月24日,蔡英文在高雄主持“潜艇自造”的开工。

尽管细节时有变动,舷号1168的新潜艇长约70米,宽约8米,高约18米,排水量约2500-3000吨,航速20-25节,尺度略大于“剑龙”级,速度也要快一些。不过20-25节航速可能乐观了。常规动力潜艇一般最大速度限制在20节,真能达到25节,那是大跃进了。将首先替换舰龄已经80年而且无作战能力的“海狮”级,以后逐步替换“剑龙”级,最终把台湾海军的潜艇实力扩充到8艘。

500

500

500

台湾新艇模型在外观上不乏先进技术特点

500

在技术路线上与日本“亲潮”级很想象,X形舵甚至比“亲潮”级更先进

在设计上,新艇采用流行的雪茄形艇体,梯形带填角的围壳相对低矮,采用X形舵和围壳舵,装备有舷侧阵列声纳。除了采用X形舵而不是十字舵,在设计上受日本“亲潮”级影响较大。

雪茄形艇体并不独特,现代潜艇基本上都是这个大格局。这与飞机不同,潜艇的速度慢,水洞的建造和使用比风洞要简单,从水动力角度来说,优化相对简单,关键在于如何与其他要求相匹配。最理想的潜艇艇型是水滴形,但连续变化的曲率和较大的最大直径使得制造难度很高,一般都是改进的水滴形,也称纺锤形。换句话说,艏段和艉段符合水滴形,但中段是简单的圆筒形。

但3000吨以下的潜艇通常还不是单纯的纺锤形,而是侧面相当于纺锤形,但正面截面是下半圆形、上半梯形的拼接。这是因为耐压壳体是潜艇建造的难度所在,小直径圆筒的制造难度较低,但可用空间太小,只能用这样的拼接折中。吨位越小,偏离简单圆截面越大。这对西方流行的单层壳体尤其如此,双层壳体反而由于外层壳体主要考虑对于水动力优化,内层壳体才是耐压的。

500

小吨位潜艇的截面通常不是简单圆形,而是下半圆形与上半梯形的某种拼接

但台湾新艇采用接近于圆角六边形截面,直径较大,制造要求较高,但这也是舷侧阵列声纳的必须,声纳阵面需要安装在平直的平面上。

水滴形的艇艏也有奥妙。采用艇艏球面声纳的话,一般艇体不收缩过渡,直接对接到球形艇艏,使得艇艏直径最大。这样水动力阻力也较大。当然也可以增加艇体直径,使得收缩过渡后依然能保证足够的球面声纳面积,代价是吨位的增加。采用舷侧阵列声纳的话,艇体到艇艏收缩过渡不影响声纳阵面面积,水动力阻力降低,水动力噪声也随之降低,而更大面积的舷侧阵列声纳的探测能力还提高了,不过也要求只有大得多的吨位才能提供的更大的舷侧平直平面,否则就需要六边形那样的措施。反正没有免费的午餐。

500

在梯形还是矩形围壳方面,各有优缺点,中国的039B就是矩形的

500

美国的“弗吉尼亚”级也是矩形的

500

但英国“机敏”级和前述德国214型又是梯形的

梯形围壳的阻力小,但内部容积也小,只有增加底座,才能获得足够的内部容积和顶部面积。围壳顶部是通气管、潜望镜、出入口的位置,这些刚需决定了顶部面积不能小,但梯形又决定了底部面积要相应增大。为了简化制造,也降低表面积和阻力,很多潜艇经常采用简单矩形投影的形状,包括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海狼”级和“洛杉矶”级、中国的095、039/41。

500

X形舵技术先进,荷兰“海象”级属于较早采用的

艏舵的作用力臂长,只需要较小的舵面积,但对艇艏声纳的水声影响较大,也可能干扰围绕艇体的水流流动,增加水动力噪声。围壳舵远离艇艏,对声纳的水声干扰较小,但作用力臂较短,舵面积需要相应增大,阻力也相应增加。围壳舵还利于破冰而出,不过这应该不是台湾潜艇的考虑,一般常规动力潜艇都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只有核潜艇考虑破冰而出的问题。

X形舵的高度较低,通常不突出到艇体圆周之外。由于在操艇中水平和垂直方向四个舵面都能发挥作用,在有效舵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实际舵面积可以缩小30%,降低重量和阻力。在水面航行时,浸入水中的有效舵面积较高,有利于水面操控,艇底减少突出则有利于在浅水活动。但X形舵的操控复杂,转舵需要同时对俯仰进行补偿,在手动直接操纵的时候很别扭,但在电传操纵的时候不难解决,所以现在开始流行了。当然,前提是不需要回到手动备份操作模式。

必须说,就模型而言,台湾新艇的设计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模型是容易的,难的是制造水平和系统综合水平。首先就是动力。

为了控制技术风险,新艇不采用AIP。有说法可能采用锂电池增加潜航时间,这其实是增加技术风险了。锂电池的容量大,充放电快,但本质上容易自燃,在潜艇上使用尤其危险。日本“亲潮”级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设计时就采用锂电池的常规动力潜艇,但这是在日本具有长期的锂电池设计、制造和使用经验基础上的。台湾没有这样的经验,难说日本是否会暗中相助,但公开的技术援助应该不敢。这也使得台湾使用现成的日本锂电池组件有困难。最大的可能还是传统的铅酸电池。有意思的是,螺旋桨这样的关键部件也是进口的,尽管来源不明。可能会囤积足够的存货,以防北京施压后断货。来自美国的数字化声纳、作战系统和Mk48鱼雷、“鱼叉”导弹倒是问题小一点,美国抵抗北京压力的能力比欧洲国家更强,与北京对抗的愿望也更强。

但这不解决台湾的设计和制造水平问题。不说更加复杂的系统综合,艇体和一般系统就不简单。瑞典的考库姆是潜艇设计和制造的老字号了,但在把“哥特兰”级放大到澳大利亚的“科林斯”级时,问题百出,甚至在交货后也出动率长期低下。

500

不具备潜艇设计、制造能力的海军要独立研发全新的潜艇,哪怕依托老字号,澳大利亚是一个悲惨的先例,“科林斯”级从襁褓到棺材,就没有过消停的时候

500

加拿大的“维多利亚”级是原英国“支持者”级,竟然会因为水密和电气设计不当,在风浪中水面航行的时候,被打进来了海浪引发大火

澳大利亚海军在监造过程中,也因为要求不明确,导致产品与期望不符。比如说,澳大利亚以为艇壳必然会采用强度更高的全熔深焊接,所以没有指明,结果考库姆采用了成本更低的深熔焊接,但不是全熔深焊接,导致壳体强度不足。大轴的密封的设计要求是漏水不超过10升/小时,但实际上可以严重到1000升/小时。动力系与机械降噪因为采用了浮筏安装而比期望更好,但水动力噪声因为在水洞设计验证后艇体还做了一些局部修改(这种修改在建造中几乎不可能避免)而超过预期,围壳形状不合理导致绕流在围壳后汇合时形成强烈涡流,遇到螺旋桨时产生强烈的空泡噪声。柴油油箱按照设计就需要在柴油用完后注入海水,保持浮力不变,但设计细节的粗糙和容易造成操作错误,使得实用中经常发生海水与柴油一起进入柴油机的事故,熄火不说,海水与微生物还导致严重的油箱和柴油机内部锈蚀问题。潜望镜在升起时,水动力阻力导致强烈振动,严重时整个潜艇都振动起来。更纠结的是眼不见耳不闻的作战系统,因为硬件和软件版本、知识产权和制造商的转手、兼并而长期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直到搭上了美国“弗吉尼亚”级的快车,整体更换作战系统,才理顺了问题。

这些只是苦难深重的“科林斯”级问题的冰山一角,但也说明了潜艇建造的复杂性,即使傍上老店也不保险。台湾海军的潜艇使用经验实际上很有限,设计和建造经验更是零,这限制了监造中的想象力。想不到的自然做不到。台湾中船未必想偷工减料,但制造方永远是按照工艺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法去制造,尤其在监造方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这和家居装修请施工队一样,业主不懂,就只有靠有经验的包工头监工了。但台湾不仅没有懂行的业主,也没有有经验的监工。这还不是请几个有经验的人来就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整个设计建造供应链上都由有经验、配合娴熟的完整团队监工,不能假设任何环节会按照设想地想当然完成。任何做过大一点的装修的人对此都有经验。

另一个问题是大量关键子系统来自不同的来源,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整合机制。这些子系统都是符合行业标准的,但这不等于规格和接口上没有“合理松动”。不管是在机械上、结构上、电磁上、数据上,在任何对接出问题的时候,互相推诿是所有人的天性,而且到底是子系统的问题,还是系统综合层面上的问题,本来就不一定是清晰的。这时就看是店大欺客,还是客大欺店了。美国海军为“弗吉尼亚”级研发作战系统,有经验,与厂商有长期合作关系,订购批量大,尚且能做到店大欺客,但也并非永远如此,美国空军与洛克希德在F-35问题上、美国海军与格鲁曼在F-14问题上就差点被客大欺店了。澳大利亚就被客大欺店了,所以在“科林斯”级下一代的“攻击”级问题上,坚决要求厂商提供货架设计,不再搞原型放大改进的名堂,通过出口国海军自用(是法国海军“梭鱼”级的常规动力版,最后还是没有做到完全的货架,但在设计时就考虑核常两用的),确保把设计、质量问题理顺。台湾的条件比澳大利亚差多了,不客大欺店还真是没有天理了。

甚至不说复杂的,在最基本的适航性和损管上,老店都可能阴沟翻船。加拿大的“维多利亚”级是原英国的“支持者”级,这是按照最高规格的常规动力潜艇设计的,差不多就是常规动力的核潜艇的意思。而且不是出口型,是英国海军自用的,裁军、潜艇全核化后还差不多是全新的时候就裁撤下来的。但英国这样的适航性和海战损管老店也会犯初级错误。“奇库特米”号在航行回加拿大的途中,水面大浪溅入围壳,在抢修水密阀的时候,一来二去,大量海水灌入舱内,引起电气大火。启动电动排烟设备的时候,反而再次引发大火。

毫无设计、制造经验的台湾如果首艇不出大乱子,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台湾新艇到底是不是真开工了不说,现在开工,2024年下水,2025年交付使用,这是成熟设计的建造周期。德国214型的成批建造周期就是大约4-5年。澳大利亚“科林斯”级首艇倒是快,3年就下水了,但到第6年才交付。二号艇老实了,4年才下水,同样第6年才交付。三号艇更加老实,5年才下水,7年才交付。台湾要是历史上首次造艇,设计、工艺、设施统统是全新的,要是能如期如质完成,并完全达到设计要求,那可是奇迹了。

台湾倒是说了,首艇交付后,要由海军在使用中评估一段时间,作为后续建造中修改的依据。这还比较实事求是。这样估计下来,全部8艘完成至少要到2035年了,离现在15年。解放军的军事现代化现在5年已经是一个大变化了,15年那是星辰大海了。15年前,第一个歼-10A飞行团还在组建,第一艘054A还没有下水,如今都是过气网红了。台湾新艇现在勉强与039B对标,还差一个AIP推进,15年后要找对标都不容易了。

500

这个阵势不是給台海战事用的,但需要的话,用用也无妨。8艘潜艇就能阻挡?骗鬼呢

至于8艘台湾潜艇要挡住解放军渡海,有没有凑得齐的那一天都不好说。这才是台湾最需要实事求是的地方。

台海
875
外媒:澳大利亚向中国请求恢复木材出口,未获回应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12_583939.shtml 政治

(观察者网讯)因检疫问题被中国暂停进口,澳大利亚木材行业几个月来“叫苦连天”。如今,外媒又传出,澳大利亚官员关于恢复木材进口的请求被中方无视,“冷板凳”还要继续坐下去。

路透社12日称,两名澳大利亚政府“知情人士”透露,澳方试图主动接触,向中国海关机构提供了出口原木已喷洒杀虫剂的证据,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应。他们认为,这意味着澳大利亚对华出口木材的希望还将被“冻结”很久。

去年11月以来,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因从澳大利亚多地进口的原木中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根据相关法律暂停进口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和西澳州的原木。有关情况已向澳大利亚主管部门通报。

路透社援引相关数据称,澳大利亚每年向中国出口价值约16亿澳元(约合12.4亿人民币)、400万吨原木和制浆木材。对华出口占整个澳大利亚木材出口的约90%。

澳大利亚林业产品协会(AFPA)副总裁维克托·维奥兰特称,如果情况“僵持”数月乃至数年,将会严重打击包括锯木厂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损失数千个工作岗位。

维多利亚州波特兰镇商业委员会主席斯蒂夫·加纳形容,当地的锯木厂“几乎就是一座鬼城”,“好几百个工作被暂停”。澳大利亚政府数据显示,伐木业直接涉及3400名工人的就业,运输等相关行业额外包括4900个就业岗位。

澳媒去年年底曾报道,澳大利亚林业产品协会首席执行官汉普顿当时警告,如果中国的进口禁令到今年3月,仅南澳大利亚州“绿色三角”区就将失去多达1000个工作岗位。此前,澳政府为该国木材行业提供了约7000万澳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寻找新市场。

但澳林业产品协会直接泼了一盆冷水,强调中国是全球制浆木材的主要买家,“这种做法不太可能成功”。

澳大利亚建筑、林业、海事、采矿和能源工会(CFMMEU)高级官员奥康纳曾呼吁,对相关行业既要实施短期援助,又要制定木材增值计划。这样才“不必成为中澳之间持续紧张关系的囚徒”。

去年1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暂停进口澳洲原木问题表示,中方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对外国输华产品采取相关措施,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也是对中国国内产业和消费者负责任的行为。他同时强调,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澳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互尊重是各国间开展务实合作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希望澳方能够言行一致,多做有利于中澳互信与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精神的事,切实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

中澳关系
874
晨枫:中国涨了点军费,美国跳,印度叫
https://www.guancha.cn/ChenFeng3/2021_03_12_583822_s.shtml 军事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根据今年两会上提交审议的预算草案,2021年中国军费支出为13553.43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6.8%。消息传出,引起各方关注。

中国的军费不包括核计划、空间计划、武警和军民两用设施(如边疆公路)、征兵和动员的开支,但包括军人干休所的开支,还包括军产收入。西方通常认为中国官方军费数据是低估的,但美国军费也不包括能源部、NASA、国土安全部,国防部预算还分基本开支和海外应急作战(OCO)预算,OCO在国会编列预算的时候是单列的。反恐高峰的时候OCO接近2000亿美元/年,在反恐规模大大缩减的2019财年(2020年执行)依然有690亿美元。

中外媒体计算美国军费的时候不一致,有时计入OCO,有时不计入,所以也是一笔糊涂账。与其纠结中外军费是否可比和加上各种“校正因子”,还是以官方数据为依据更加一致。

西方习惯性地把中国军费预算加一个校正因子,但这样的估算既不可靠,也无道理

还是应该以中国的官方数据为准,不过图中的实际数据与增长率并不一致,这些都是公布数据,是可靠的,可能还有其他没有说明的因素在内

13500多亿人民币听起来是很大的数字,但换算成美元,约合2030亿美元,只有美国的27%,不能算多。从人均来说,还不到人均1000元人民币,折算到美元,更是只有美国人均的7%不到。在中国加速向科技要生产力的时代,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军费6.8%的增长更是不多,是十年来第二低的。

这些都是正确的数据,正确的比较,但对西方来说意义不大,西方看到的是中国军费的总值,以及代表的中国军事实力。在战场上,不管是师旅还是舰队、机群,二对一就是优势,三对一、四对一就是围殴,与人均没有多少关系。

中国军费目前已经世界第二,大大落后于美国,但大大领先于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在世界前5里,按瑞典国际和平研究所(也称SIPRI)的数据,中国的军费大于第3、4、5的印度、俄罗斯、沙特之和;按照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简称IISS)的数据,依然超过第3、4、5的印度、英国、俄罗斯之和。SIPRI数据估算的未计入部分,这样中国更是超过加入第6位德国的总和。不管怎么算,中国都超过了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台湾地区的总和。这才是西方关注的重点。

另一个很难说服西方的是,补上历史欠账的理由也越来越不管用了。在歼-7、051、五对轮当道的20年前,这是很充足的理由。但解放军的装备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赶上主流水平了,部分领域还领先了,军人待遇和生活保障也在明显改善。在高原官兵能有无人机送年夜饭的现在,继续复述当年只有馒头和腐乳的历史已经苍白了。

中国不需要辩解,不需要表现成人畜无害的样子,因为中国的军费开支本来就是正当的、合理的。中国的国防政策是维护和平与主权,中国不威胁任何人,但国防就是国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对于总是在琢磨从中国利益咬一口下来的人、势力和国家来说,中国的正当防卫能力就是攻击性的,因为他们在做坏事的时候会被斩断黑手。

永远会有人指责中国不透明。中国公布了军费,也公布了国防白皮书,外界该知道的都公开了,没公开的未必都是保密的,有的可能只是因为中国起步晚而还没有成熟、成文的东西,但保密的东西是肯定不会公开的,敢刺探就别让国安抓住。同样,比照美国也没用。美国的军费确实公布了更多细节,但无法独立核查的细节只是单方面的陈述。美国是肯定不会让中国去审查美国军费的,这种透明度只是象征性的,并没有实际意义。

中国的军费增长并不勉为其难,而是与GDP增长相适应的

中国的军费增长也是与国家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近10年来,中国GDP增速缓缓放慢,军费增长也随之放慢。2011年以来,只有2014、2018和2021年增幅增加,其余年份的增幅都在稳步降低的。2014年有可能对应于“山东”号的建设,据报道,“山东”号在2015年开始铺设龙骨。2018年有可能对应于003的建造,江南造船厂开始建造003舰体模块是2019年见诸报导的。2021年则不同,2020年中国遭到新冠疫情的严重打击,军队和地方一样,很多方面为抗疫而推迟了正常开支,2021年需要补偿不奇怪。但近年的增幅微调反映了两点:

1. 急需的补课已经大体完成,进入稳定提高的阶段了。

2. 中国对近期未来的和平主导的判断没有变。

军费的主要去向是人员、训练、装备。在10-20年前,所有方面都是急需、刚需,只有趁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加速补课。人员(包括军饷和军内生活保障)费用补到位后,除了局部调整,如边疆官兵待遇提高,就不再需要大幅度增长了。装备换装基本完成后,也是一样。现在稳步增加的是训练,包括基本的部队训练和大规模、高逼真的合成对抗演练。

两会期间中国没有细说2021年军费的细则,但2017年国防白皮书给出了2010-2017年间的数据,可以作为参照。

就2017年而言,中国军费里的人员开支占30.8%,训练与维修占28.1%,装备占41.1%。作为比照,在美国的国防基本开支(也就是说,不包括OCO,但包括正常海外部署和演习)里,人员开支约占22%,装备采购(包括研发)约占36%,作战、训练高达42%。这和中国的分配很不相同。随着总兵力人数的稳定和待遇的稳定,而军费还在以6%以上的速度增加,中国军费中的人员开支部分会稳步下降。装备更新还在继续,装备成本还在提高中,装备开支部分不会下降太多,但训练与维修部分会增加。

兵是要练的,而且要用手中的主战装备练,才能做到精益求精、烂熟于心。军改也是需要在实践中才能理顺的。这必然加大弹药和装备损耗,需要投资和维修才能时刻保持顶级战备状态。练还要为战,尽最大可能达到逼真与合成,不仅是编内的合成,还要是跨军种、跨战区的合成。这也是很花钱的。

比照美军,在反恐战争期间,每一个战区官兵的平均开支是100万美元/年。和平期间的训练要低,但扣除战区津贴和弹药消耗,开支并没有比战区部署低那么多。在2010-2017年间,中国军费里实际训练与维修开支部分未必下降了,只是在稳步增加的国防总开支中的比重降低,接下来会成为重点。

但中国对近期未来安全大势的定位没有变这一点更加重要。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严峻,中印边界不用多说,美国在南海不断通过“航行自由”行动对中国施加压力,“台独”也总是蠢蠢欲动。

在很长时间里,美国缺乏完整、连贯的对华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美国有“改造”中国的自信,更是出于自诩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根本不屑针对中国的弱点。现在“突然发现”中国根本“不服改造”,而军事优势已然悄悄滑落,策划中的对华战略重点是利用中国海陆复合、两面受敌的地缘战略弱点。美日印澳四国联盟成为从东南海洋方向和西面大陆方向对中国来回推拉的工具,试图使得中国应对失措,自乱阵脚,以此干扰中国崛起。

但中国在高原迅速增兵、台海空中巡逻日常化中举重若轻,在南海也是该围观就围观、该演习就演习,充分显示了中国军事现代化和战备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程度,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多个战略方向的威胁。充足的军费是这样游刃有余的经济基础。

美欧媒体在鼓噪中国海军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用意路人皆知。中国的海陆复合地缘战略环境,决定了中国军事力量需要由三部分构成:

1. 面向大陆的空地合成力量。

2. 面向第一岛链之内的海空岸基合成力量。

3. 面向远洋的海军。

1和2很显然,3则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必须,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尤其对于远方的强敌。这与美国很不相同。美国陆军基本上是远征军,不需要考虑国土防卫问题。美国空军有北美防空问题,但也基本上是远征军。美国海军更是专注远洋。地缘战略环境使得中国军事力量必须更大、更复杂,做不到这一点,就会留有短板,就会鼓励对手利用可乘之机。中国军事力量必须海陆均衡发展,不留短板,这是打破美国对华战略的关键,这也是充足军费才有的特权。

台湾是中国的永远之痛,统一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台海力量平衡早已过了转折点,美国出兵护驾也救不了台独的命,还要搭上被砍断的鹰抓。解放台湾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解放台湾也不是机会问题,而是历史必要性问题。不独不打,“台独”必打。解放军不需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而是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同样是充足的军费才能做到的。

但军费也不是越高越好。对中国来说,可负担性不是问题,而是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大原则的问题。

过去几年里中国军费占政府预算和中央开支的比重

财政部的开支分政府预算和中央开支两部分,后者是直接用于中央部委运作的,军费是其中较大的一部分,前者还包括向地方政府的税入返还和扶贫开支,最终是通过地方政府支出的。在2021年预算里,军费占政府预算的比重从2020年的5.1%增加到5.4%,达到几年来的最高;占中央开支的比重从36.2%增加到38.7%,也高于过去5年34.7%的平均水平。增加的比重不管是因为疫情影响税入低于期望而军费保持稳定增长,还是对美国的“极端竞争”政策有所回应,都只是微调。

中国定下的2021年GDP增长目标“只有”6%以上,出乎所有人的意料。IMF预期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可望达到8.1%,其他机构也大多在这个数量级。中国没有追求“轻而易举”的8%一级的GDP增长,而是退回到很不抓眼球的6%,令人深思。

6%的GDP增长放在任何主要经济体,都是很显眼的成就,但在中国,这是偏低了。中国已经过了不计代价保持高增长的时代了,现在要的是可持续、高质量的增长。“人为”降低的GDP增长目标,可能包括对新冠期间大力投入的补助措施的部分“撤火”,对房地产价格的继续严控,对国民经济继续挤水分,提高含金量,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人在拮据的时候,都想往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在殷实的时候,就转向低调奢华有内涵了。充足但适度的军费增长,不仅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也腾出更多的空间给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中国崛起的阳谋。

2019年中国与美日印澳和台湾地区军费的比较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发展是硬道理”的最大补充。根据SIPRI和世界银行数据,比较中国与美日印澳加上台湾地区的数据,不难看出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SIPRI把中国军费差不多“放大”了50%,以计入未被计入的武警、核计划、空间计划、军民两用设施等,而没有相应调整美国未被计入的能源部、NASA、国土安全部等开支,世界银行对中国购买力等价GDP的计算也有争议,依然有参考作用。

美国不仅军费最大,人均军费、军费占GDP的比例、军费占政府预算的比例也是最高;中国的要低得多。值得指出的是,人均军费受到币值、消费水平、劳动生产力的影响较大,军费占GDP的比例更好地反映了国家对军费的真实负担水平,在这方面,美国再次遥遥领先。在所有按照名义汇率计价的指标方面,美国的指标都比中国高接近一倍。

2010-2019年间中美军费比较

历史上,美国军费有过大起大落,要么是冷战热战结束、威胁程度降低了,要么是预算实在周转不过来了、必须平推剃头。换句话说,美国是真切体会到军费占GDP高达3.4%(历史上更高)的压力的,一有机会就会削减。当然,军费越削减越高,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中国军费正好相反,不管是两位数还是一位数增长率,绝对增量保持稳定的线性增长,既保持适当的速度,又不挤占经济和社会发展,“象步”前进。按照SIPRI数据,2019年中国军费已达美国的35.7%,用购买力等价因子调整后,就高达58.5%了。按照中国官方数据也分别达到25%和41.4%了。

中美军费差距实质性地缩小对美国是非常忧心的问题。美国习惯于碾压性的军事优势,这是战后美国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础。碾压性的军事优势靠碾压性的军费来保障,一旦这种碾压不再存在,美国军费里的水份和臃肿因素就突出了,美国的军事优势就不再可靠,直接动摇美国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根基。

由于习惯性的碾压性经济优势,美国政府政策习惯性地以外交和安全为导向,经济和内政在放手和调控之间摇摆,但从来不需要成为重点。中国崛起成为全新的挑战,不仅军费持续逼近,按照名义汇率的GDP也达到70%的水平,按照购买力等价(也称PPP)更是从2014年起就超过了美国。即使把购买力等价乘子打对折,中国的真实经济规模也已经超过美国的90%。

购买力等价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这反映了币值、消费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为了全球可比,用于PPP计算的一揽子商品是全球通用的,然而不一定反映各国不同生活习惯和消费结构、税收,所以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照单全收。“真实”GDP在名义汇率和购买力等价之间,经济发展和货币国际化水平越高,购买力等价因子越接近于一。一般货币对美元都有不同程度的低估,导致购买力等价乘子大于1,只有澳大利亚例外,略微高估,购买力等价乘子略低于1。美元本身是基准,名义汇率与购买力等价是相同的。

数据表明,不管是人民币升值,还是计入购买力等价,中国的国防拨款比美国更加“耐用”,增长更加可持续。新冠在中国是短促而激烈的动荡,在美欧则成为长期而深刻的痛楚了。2020年3月,美国通过第一个22000亿美元的救济法案;12月通过第二个9000亿美元的救济法案;2021年3月通过第三个19000亿美元的救济法案。难说这是不是最后一个救济法案,但累计50000亿美元的新印美元流入市场,对美元信用、美债购买意向、美国政府预算的影响必然巨大。小布什时代的大放水相形见拙,已经迫使奥巴马时代紧缩开支,两党恶斗导致多次政府停摆,最后妥协是所有预算按比例平推剃头。拜登现在还可以用救火的名义大把撒钱,但算账的时候马上就到,因为美债认购的得益率已经提高了,直接推高美国政府举债的成本。

美债得益率与美联储利率不相等,但相关。美债得益率低于美联储利率的话,存银行的收益更高;反过来,美债由政府信用担保的好处就比银行存款更有吸引力。5万亿新增美元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无关,要不导致美元贬值,只有世界各国继续认可美元的价值和信用,使得新增美元继续可以原价从世界购买商品,否则就成美国版的金圆券了。但即使除去政治因素,美元信用已经不再是不用怀疑的事了,美债得益率脱离美联储利率而单独升高,就反映了美国政府信用弱化这一事实。

美国政府已经在琢磨政府预算平衡以美债利息支付为参照,而不是偿还美债本身为考虑。这种击鼓传花的名堂,在美联储继续维持低利率的时候玩得下去,一旦美元信用滑落,通胀开始,美联储将被迫提高利率,那时击鼓传花是否还玩的下去就是个问题了。奥巴马时代正是看到这样的危险,才强行推出两党都强烈反对的《预算控制法案》。新冠疫后的经济、社会、公共卫生后遗症,对美国军费的压力可想而知。

美国最大的问题不是金融游戏,而是缺乏实质性的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已经高度空心化了,美国科技的问题则在于高度杠杆化、代工化。重建完整的制造业和供应链事实上不可能,就和城里人在后院开自留地和小作坊,以摆脱对农村和大制造业的供应链依赖一样。美国军费的含金量褪色还在继续。

2010-19年间中美军费占政府开支的比重

在2000年前后,中国军费占政府开支的比重很高,甚至有高过美国的时候,但现在已经降低到约为美国的一半。这是在中国军费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做到的,因为税入馅饼做大的速度高于军费增加的速度。换句话说,中国在大手笔推动军事现代化的同时,实际上在以更大的手笔推动民生和经济现代化,这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子。这也是美国压力激增下,中国依然保持定力的自信源泉。相比之下,美国军费占政府开支的比重也比反恐高峰有所降低,但只是维持在和平时代的一般水平。美国现在增加军费、对抗中国的呼声一片,只怕是在画饼充饥。

在战术上,中国也在撬动美国的焦虑和增加美国的军费负担。兰德的最新研究报告研究空军基地抗打击问题,其中特地研究了战后到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力度。50-60年代主要是核条件和常规大战中的基地生存问题;70-80年代的重点是中欧战场;90-10年代最为宽松,只有非对称地面威胁;但过去10年里,中国的反介入/拒止手段对亚太基地的生存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基地防空、反特种部队、分布式运作都成为热门研究课题,美军被迫牺牲效率,放弃高度结点化的基地体系,同时极大加强基地防御。印太美军希望打造第二岛链防空体系就是反映,但这不仅被动,也极大增加美军成本。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不仅是战术上的,也是经济上的。

GDP增长率的差别决定了美国军费增长不可能跟上中国,而不显著挤占其他政府开支,经济和社会问题也不容许美国实行“先军主义”。特朗普压盟国提高军费,是为美国减负;拜登拉盟国提高军费,是为美国帮忙。两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美国指望盟国和反华伙伴增加在反华联合战线里的出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压日印澳和台湾地区大力增加军费开支。

日本已经宣布了2021年的军费预算,达到创纪绿的516以美元,增加了0.5%;台湾地区达到132亿美元,大手笔地增加了4%;印度也增加了3.4%,并要把军费的19%用于装备购买。由于GDP增长率的差别,这样的增加只可能是一次性的,或者偶尔为之,是不可持续的。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基本自主的军工生产,没有军备“进口溢价”的问题,但美国盟国和伙伴的问题就大了,“进口溢价”使得盟国和伙伴的军费购买力实质性缩水。

在美国盟国中,印度是个值得关注的例子。印度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美国也一心想把印度打造成冷战时代中国对苏联的牵制角色。但印度的地缘战略和政治传统方面的考虑且不说,中国军事实力早已远超印度,发展速度更快,有更充足的军费保障,在经济上印度就无法支持与中国拼消耗。

中国与印度的历年军费对比(SIPRI)

中国与印度的军费在GDP里的占比

军费占政府开支的占比

人均军费方面

由于数据来源不同,数值与前述表格不尽一致,但趋势还是看得出来的。印度的军费看似大手笔,实际增加也不少,但与中国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在军费对GDP的占比、军费占政府开支的占比方面,印度远远高于中国,无力扩张。印度的人均军费倒是只有中国的1/3,但印度的人均收入也远远低于中国,只有中国的1/5,所以实际上的人均军费负担更高,根本没有增长空间。印度的数据只有购买力等价的好看一点,但购买力等价乘子高大3.3,说明的不是印度制造价廉物美,而是技术低下、质量粗劣,缺乏国际市场认可。反映在军备上,就是印军必须依赖大量进口和引进制造,使得印度军费受到“进口溢价”的影响特别大。

日本、澳大利亚的情况不同,但同样受到GDP增长率低下的限制,与中国军备竞赛同样不可行。台湾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假以时日,继续稳定增长的中国军费将保障愈发强大的中国军事力量。打造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为了不战,不需要打仗就能确保实现国家利益的军队,才是最神勇的军队。中国的根本国策是和平崛起,崛起的中国必然重塑世界秩序,刺激一些人、势力和国家的零和思维。中国外交需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强大军事力量的两手,这才是13500亿人民币的外交意义。

中国军费
873
乌克兰军官醉酒驾驶汽车开上跑道,撞毁一架战斗机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21_03_12_583936.shtml 军事

(观察者网讯)据美国军事媒体防务博客(Defence blog )报道,当地时间3月10日晚上,乌克兰瓦西里基夫航空基地的一架米格-29战机在跑道上与一辆汽车发生碰撞,米格-29战机发动机严重损坏。而事故原因竟是一名军官喝醉酒后把车开上跑道。

被撞毁的米格29 图自推特

醉酒军官驾驶的汽车 图自推特

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这架米格-29战机在被牵引车牵引至停机坪途中时,一名喝醉酒的乌克兰空军军官驾驶他的汽车开上滑行道并撞上了米格-29战机尾部,导致战机起火。大火损坏了战机发动机和其他部件。

被撞毁的米格29尾部 图自推特

被撞毁的米格29发动机 图自推特

乌克兰军事法院将根据乌克兰《刑法》第411条第3款对其进行调查处理。

一辆大众汽车,一瓶伏特加,竟然让乌克兰损失了3%的米格29(乌克兰现在就30多架米格29,这次损失的还是一架前两年刚刚升级过的,更宝贵了)。
PS:这是大众“通俄”证据,乌克兰赶紧去美国哭诉啊,争取制裁大众

乌克兰
872
张晓明这段话的深意,西方媒体压根没听懂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3_12_583941_s.shtml 政治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3月12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人大涉港决定情况并答记者问,港澳办常务副主任张晓明在发言时态度明确:

“香港问题涉及夺权与反夺权、颠覆与反颠覆、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没有退让余地。”

“不允许反中乱港分子堂而皇之坐在立法会里,一个都嫌多!”

“中央强调‘爱国者治港’,不是要在香港的社会政治生活当中搞‘清一色’。”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晓明回答记者提问

随着3月11日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下称决定),有关新闻迅速占据了内地和香港各大媒体的头版,自然也吸引了本就“关心”香港议题的外媒的目光。

境外媒体也关注着张晓明的讲话,美联社特别提到,张晓明在驳斥美方涉港言论时,以美国总统选举乱象和国会骚乱为例,质问“美国有什么道德资本对香港特区的选举制度指手划脚?”

然而,对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部分西方媒体仍老调重弹地炒作此举“破坏香港民主”、“唱衰”香港。尽管张晓明在讲话中,列举了西方数十年来“唱衰”香港、最后自己却“大跌眼镜”的案例,以此“敲打”部分媒体,但他们却没有听懂。

如何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

观察者网梳理发现,根据决定,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除了负责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选举行政长官候任人外,新增了提名立法会议员候选人以及选举立法会部分议员的职能。

选举委员会规模从此前的1200人增加至1500人,委员会组成则从此前的四个界别增加至五个界别。

行政长官的参选提名门坎,由目前的150名委员增至188名委员,且每个界别参与提名的委员不少于15名。当选者须获全体委员过半数支持。

立法会方面,议员由原先的70人增加至90人,通过选举委员会选举、功能团体选举、分区直接选举三种方式分别选举产生。

“没有退让余地”

法新社称,此次全国人大通过有关决定,是对香港选举制度的“彻底改革”,确保了“爱国者治港”。报道提及,张晓明用“微创手术”来形容这些变化:“微创手术的特点就是创口小、探入深、术后恢复比较快。”

法新社还注意到,张晓明在讲话中表示,香港问题是“政治问题”,“涉及夺权与反夺权、颠覆与反颠覆、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退让的余地。但他也表示“立法会里仍然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尽管关注到了张晓明讲话中的几个关键点,但法新社仍不免夹带私货,在报道发布会的同时,渲染所谓中央“镇压”香港反对派、压制“街头运动”等,还不忘强调来自美英、欧盟的批评“纷至沓来”。

西方国家在干预中国内政方面向来不会缺席,例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1日就宣称,中国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打击了香港的民主制度”。

对于美方的上述言论,张晓明12日进行了驳斥。而美联社似乎格外关注张晓明的这一反击,而后者也确实打到了美国的“痛点”。

美联社提到,张晓明在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

“也不知道,去年美国总统大选出现那么多的乱象,在1月6日发生了暴力冲击国会山事件之后,美国的政客们还有什么道德资本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选举制度指手划脚?”

根据全国人大关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香港立法会目前的70个议席将会增加到90个,而未来选举委员会除了可以提名、选举特首,还能选举立法会部分议员。

美联社称,这些改革“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即直接选举的立法会议员比例将降低。香港《星岛日报》记者在12日记者会上也提问,有人质疑扩大选举委员会的权力是“民主的倒退”。

对此,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邓中华在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立法会的部分议员,这样的做法原来就有,香港市民对这一做法是比较熟悉的,不能说恢复过去的做法就是“倒退”,就不是香港民主政治制度循序渐进的发展。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援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的话说,香港民主必须走出一条真正符合“一国两制”之地方民主定位的新路,并在可能的制度实验范畴内演示“爱国者治港”与自由民主的有机结合形式。

“反对派里也有爱国者”

爱国者治港天经地义,哪个国家都不会允许不爱国者进入议会。但一些西方媒体却有意把“反对派”与“不爱国者”、“乱港分子”混为一谈,以此抹黑中央政府“打压香港民主”。

例如美联社在另一篇报道中写道,北京明确表示“只有真正的爱国者才能进入立法会,不包括政府批评人士以及任何与北京有明显分歧的人。”《华尔街日报》干脆在标题中就抹黑道:“中国用‘只准爱国者(Patriots Only)’的规则,几近终结香港民主。”

张晓明12日明确指出:

“中央强调“爱国者治港”,不是说要在香港的社会政治生活当中搞“清一色”……把不爱国的人特别是反中乱港分子排除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管治架构之外,不等于说把所有的反对派或者范围更广一点的泛民主派全部排斥在管治架构之外,因为反中乱港分子和反对派特别是‘泛民主派’是不能简单划等号的,反对派特别是‘泛民主派’里面也有爱国者,他们将来仍然可以依法参选、依法当选。”

此前,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也明确表示,一系列改革是让反中乱港者出局,剔除那些抵制国家制度、抵制特区宪制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的的人,而不是针对所有反对派。“全世界的反对派都是要求爱国的,无论他们属于什么党派。

都2021年了,西方媒体还在宣扬“香港失败论”

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提问:有些经济界人士担心,由于选举制度的改革,香港会失去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外资企业会从香港逃到境外,中方对此有何看法?

张晓明举了如下几个例子:

1983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正胶着的时候,英方为了达到“以主权换治权”的目的,不惜打“经济牌”向中方施压,突然对外界散布“谈判破裂、香港前途不明”这样的一些消息,引发9月24日这一天香港港币大跌、银行挤提,市民纷纷抢购日用品,香港似乎末日来临的样子,史称“黑色星期六”事件。
1995年香港回归前夕,美国《财富》杂志以“香港已死”作为封面标题,预言香港回归之后不可能保持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到了去年,香港国安法颁布之后,美国《大西洋月刊》又刊登了题为“香港的终结”的文章。

“这似乎成为了一个规律。”张晓明说,“每到一些重要的敏感时间节点或者重大事件的时候,西方国家某些人就会更加起劲地‘唱衰’香港,散布各种危言耸听的‘预测’,但是事实总是令他们大跌眼镜。”

2021年,当部分西方媒体一边听着张晓明的讲话,一边抹黑中国、“唱衰”香港的同时,似乎已经忘了他们同行那些危言耸听的“预测”从未实现过。张晓明这段话的深意,他们显然没有听懂。


香港问题
871
原来洒水增雨是可行的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84&do=blog&id=88855 娱乐

最近很多大V纷纷转载台湾使用8吨清水增雨,借以调侃对岸智商较低。我向来对于一国两智的新闻表示喜闻乐见,但是有时候觉得咱还是该全面些。


就拿这个新闻来说,清水降雨在科学原理上并没有问题。不同条件会有不同增雨方法。大陆针对暖云造雨通常用吸湿增雨剂,核心机制是通过吸湿形成大水滴,再经过碰撞和重力作用实现降雨增幅。直接播撒大水滴,省略了吸湿的过程,其实也没问题。


可为什么台湾不用炮呢?很简单,没有。咱大陆用的增雨炮,基本是从部队转业来的(图2)。而台湾地区缺炮,更别提民用了。


那增雨火箭弹呢?更简单,还是没有。台湾的增雨弹和大号二踢脚差不多(图3),没实力量产增雨火箭弹。我国较优质的射程10公里,射高8千米,底子薄的根本量产不了(图4、5)。


台湾除了洒水,主要还是从地面烧增雨剂飘上去,效率很低(图6)。而暖云造雨偏偏还烧不了,比如尿素就会被分解。


所以说,台湾这波倒谈不上智力的扭曲,应该属于技术的沦丧。

辟谣
870
丹麦冰岛相继暂停接种阿斯利康疫苗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11_583807.shtml 科技

当地时间3月11日,丹麦广播电视台(DR)报道,丹麦暂停使用阿斯利康疫苗,怀疑接种该疫苗会有血凝的副作用。丹麦国家卫生局和药品管理局告知,有一份死亡病例报告怀疑与接种该疫苗有关,但目前尚不能确定该疫苗与血凝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

丹麦国家卫生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丹麦正处于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要阶段,当接种该疫苗可能会出现严重副作用时,必须及时应对。要先证明该疫苗没有问题,然后才能继续使用来自阿斯利康的疫苗。

丹麦药品管理局对公众表示:“我们建议在过去两周内接种过阿斯利康疫苗的人,如果持续三天以上出现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就医。”

目前丹麦决定暂停使用阿斯利康疫苗两周, 丹麦国家卫生局将会与丹麦药品管理局一起评估,之后决定是否再次启用。

另据冰岛国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RUV)3月11日报道,冰岛将暂停阿斯利康疫苗接种,直到获得该疫苗安全的信息为止。

目前,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已停止使用阿斯利康疫苗,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卢森堡和立陶宛,欧洲药物管理局正在对相关案件进行调查。

covid19 疫苗
869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3_11_583770_s.shtml 政治

2021年3月11日(星期四)下午4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以下是文字实录:

张业遂: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刚刚举行了闭幕会议,现在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李克强总理同大家见面,并回答大家的提问。有请李总理。

李克强:很高兴同媒体的朋友们见面,感谢大家对中国两会报道所付出的辛劳。今年我们还是继续通过视频进行交流,请大家提问。

CNBC记者:李总理,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工作完成的方式和地点都产生了影响,疫情爆发一年了,请问中国就业质量和收入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中方将采取什么具体的措施改善这种状况?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消费需求,特别是国外品牌消费方面有什么影响?

李克强: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当时很多街面上都见不到行人了,多数店铺都关了,当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大规模的失业。记得后来我到地方考察,看了不少店铺,在一个小店,店主跟我说:3个月没有营业了,因为政府减免税费,支持减免房租、水电费,稳岗补贴资金到位,我们没有裁员,挺过来了。我问员工的工资怎么办?他说当时只发生活费了。在场的20多位员工都说:店里管吃管住,不让我们下岗,还有什么说的。企业和员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了企业、稳住了岗位,一复工复市,生意就会旺起来。

去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制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但是反复权衡,还是制定了就业目标,也就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当时我们也提出,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实际上是相信只要能够实现9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就有经济的正增长,因为有就业就有收入,就可以带动消费、拉动经济。

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市场主体表现出坚强的韧性,广大人民共克时艰,最后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也实现了经济全年增长2.3%,居民收入相应增长,都好于预期。

今年我们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之首。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我们相信,通过经济稳定恢复增长,会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更多的就业岗位会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我们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我们也很明确,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去年疫情中就业方式也有新变化,像我们这几年发展的新动能,包括网购、快递等逆势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就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我们要一方面继续鼓励增加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要广开灵活就业的渠道。现在中国的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经涉及到两亿多人。有的人一人打几份工,很辛苦,所以我们应该给他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这也有利于灵活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至于刚才记者朋友提到的老年人问题。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正因为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也必然会给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乃至于投资创造更多机会,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

中国有14亿人口,劳动力资源可以说是最丰富的资源,中国人民又能够吃苦耐劳,只要有就业门路就会多挣,“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相信中国人民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逐步迈向共同富裕。谢谢。

西班牙埃菲社记者:下午好!美方指责中方对上月到访武汉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缺乏透明度,专家组组长指出中方同事分享了大量工作细节,同时也表示专家组希望获得在2019年10月至12月之间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似疾病病例的更多原始数据,中方是否愿提供这些数据,或者是愿再次接待专家组访华?谢谢。

李克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突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方和各方一样都希望尽快能够查清病毒是从哪里来的,这样有利于切断传播的渠道,更好更有效地来防控疫情。但疫情溯源的确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持续研究。中方本着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开放合作的原则和态度,同世卫组织保持沟通,也支持世卫专家在华开展溯源研究工作。下一步我们还愿意继续同世卫组织一道,推动科学溯源工作。

当前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当务之急不仅要溯源,还要做好各种防控工作,包括接种疫苗等。新冠肺炎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希望各方携起手来,因为在这样一个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但是我们也坚信人类有能力最终战胜这个病魔。我也希望明年我们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以上,目前很多国际机构都认为中国2021年的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8%左右。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除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还存在着由于世界性的资金过剩导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风险,现在中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请问总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是否存在宏观政策转为偏紧的可能性?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于2028年超过美国,对此您有何看法?谢谢。

李克强:我注意到,我们提出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实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有不少分析。有的认为是积极的,也有认为低于预期。我们当然乐见经济向好,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我们说6%以上,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我们说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但是我们不是在定计划,我们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

去年面对罕见的巨大冲击,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但也保持定力,没有搞“大水漫灌”。我们新增财政资金规模2万亿元,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市场主体和民生急需,主要是减税降费,保基本民生。而且采取了直达机制,就是把这些“救命钱”最快7天时间直达基层,来保证基层减税降费、稳岗等财力,很快就见到效果。如果我们当时重点考虑上大项目、搞大产业,这不是不需要,但这要经过论证还要考虑市场需求,时间恐怕得200天以上,就不是仅仅一周时间了。错过了时间,企业可能会大批倒闭。我记得去年在记者会上,也有记者提出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规模和力度是不是偏小了。我们是把肥施到根子上,政策打到点子上,所以起效快、有作用。现在看,这个规模、力度是合理的,准备的储备政策后来也没有用。

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或者说所谓量化宽松,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是要注重把肥施在根上,现在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在恢复元气中。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我们要合理调整政策,但调整是适度的,有些阶段性政策退了,同时又用一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冲抵影响,保持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

怎样保持力度不减,固然资金规模很重要,但用好钱更重要,我们去年宏观调控积累的经验还可以继续用。比如在财政金融方面,简单地说,那就是要“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一减”,就是减少中央政府本级支出,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一增”,就是扩大直达资金范围,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感到支持力度不减,这样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稳中有降”,就是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当然,我们对各类风险隐患,也会及时防范化解。

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会立足于着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都是重要贡献。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总理您好!前两年住院费用的异地报销问题得到了解决,极大便利了异地就医。但是很多人外出打工,也有不少老年人是异地养老,他们门诊的看病开药还需要回原籍报销,非常不方便,所以请问门诊费用的报销何时能得到解决?

李克强:我在中国政府网的实名留言中,也看到了这类问题。的确,在一些学校门口,大家看到很多老人在接送孩子,这些老人不少是异地养老的,或就是来帮子女带孩子的。他们中有人经常为异地报销医疗费奔波烦恼,所以这个问题应该下决心逐步解决。今年我们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不能再让这些老人为此烦心。这件事,还有类似的事,看似不大,政府工作人员多费些心,就可以让老人、让家庭多一点舒心。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总理您好,很高兴能够见到您,虽然是以这样特殊的视频方式。过去一年香港因为这场特殊疫情饱受打击。我们知道您一直心系香港,香港未来两年将进入选举年,而此时全国人大会议就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作出了决定,人大常委会将就香港选举的相关法律进行修改,想请教中央政府是看到了什么?外界对于“一国两制”如何继续实践充满着关注。您认为“一国两制”在香港将来要如何行稳致远?谢谢。

李克强:我们明确提出,要继续全面准确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落实好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

刚才你问到全国人大就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作出决定,决定很明确,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也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去年香港受到了多重冲击,我们希望香港各界能够携起手来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恢复性增长,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会继续全力给予支持。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国家提出了要建设科技强国,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我们还存在短板,甚至出现了“卡脖子”的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地区,一些高新产业项目的大规模投入出现了烂尾。总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未来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还会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李克强:多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有一些重大突破。在应用创新领域发展得也很快,但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确存在着不足。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高,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只占到研发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我们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厚积才能薄发。讲到这里,我想对青年学生们说几句话,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创新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政府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所以我们要增加“全社会”这个口径下的研发投入。这就需要采用一些机制。比如今年我们采取对制造业研发费用投入加计扣除100%的措施,这实际上是一个税收优惠措施,就是想通过市场化普惠制的办法,使企业投资研发有动力。当然,研发要靠人才,中国的人才资源是丰富的。我们一方面要让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普通人也有上上智。这些年我们推动“双创”,形成“众创”局面,推动了应用创新,也给整体上的创新带来了更大空间。

我们说科技要自立自强,科学家要发奋努力,这和国际合作、同行交流是并行不悖的。科学探索和发明、发现是需要合作的,需要共同努力。封闭不会有前途,断链对谁都没有好处。中国愿意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谢谢。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记者:李总理,美中两国关系在过去几年跌入建交以后的低谷,中方高层官员多次表示这是由于特朗普政府实施极端错误的反华政策造成的,他们也希望,新任美国总统拜登政府可以拨乱反正。但是许多来自华盛顿的声音表示中方的判断和立场忽视了重要的两个点,一个就是双边关系恶化是双方的原因,而不是中方常说的责任完全在美方。还有一点就是在对华态度以及重大政策上,无论是疫情溯源还是香港、新疆等问题,美国的民主和共和两党其实是有着高度的共识。请问您对这种来自美国的观点有何回应?尤其是在美中两国将于下周在阿拉斯加举行拜登上台之后的首次高级别会谈之际,中方会不会调整或者改变相关政策立场,推动双边关系的重启和修复?谢谢。

李克强: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的确遭遇了严重的困难,给两国和世界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建交40多年了,风风雨雨,能越过坎坷向前走,还是因为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我们希望按照习近平主席最近和拜登总统通话的精神,就是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互不干涉内政和内部事务,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两国关系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中美两国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社会制度都不同,彼此相处难免会有矛盾、有分歧,有的时候甚至比较尖锐,关键是如何对待。中美两国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的,双方还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地进行对话沟通。我们希望中美有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即便一时达不成共识,也可以交换意见、增信释疑,这有利于管控和化解分歧。

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许多可以合作的领域。在去年多重冲击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贸易规模仍然达到4.1万亿元,增长8.8%,我们还是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共同点上,去扩大共同利益。中美两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繁荣发展,都有重要责任。应该推动中美关系越过坎坷往前看,向着总体稳定的方向走。谢谢。

新华社记者:总理您好!您一直强调要重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要发挥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在有一些市场主体反映,在生产经营、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方面还有一些困难和障碍。请问今年政府将出台哪些改革措施来助企纾困,让他们焕发新的生机。谢谢。

李克强:去年我们推进改革,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时,围绕市场主体的需求来考虑,助力市场主体脱困、激发活力,来撑起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培育起来,就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三五”期间的五年,我们的市场主体增加了6000万户。去年在疫情冲击下,后期快速恢复增长,现在市场主体总数已经达到一亿三千万多万户,而且去年个体工商户又新增1000多万户,从8000多万户增加到9000多万户,带动两亿多人就业。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了,活跃度提高了,这是政府推进改革的努力方向。

今年我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这就需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去年我们说留得青山就赢得未来,今年说留得市场主体的青山常在,就能够生机盎然,使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充分体现。所以转变政府职能很重要的是要把市场主体应有的权限给他们,让他们去发挥。对于审批环节,我们要继续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减负,另一方面让他们松绑,放开手脚去竞争。

当然,要竞争就应当是公平的竞争,就必须有监管。管出公平、管出公正,这样才能让市场主体显示真正的创造力。所以我们放管并重,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都是改革。我们支持“互联网+”、物联网这些新业态,但是对于坑蒙拐骗、造假失信,或者利用新业态的旗号去搞诈骗、非法集资的,就要坚决打击,因为把市场搅乱了,没有公平,竞争就不可能持续,就不可能展现更强的活力。

政府还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重质量、守诚信、精工细作去提高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来营造环境。对于政务服务中那些涉及企业、人民群众经常要办的事项,要努力做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让市场主体有更强的活力,社会有创造力。谢谢。

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今年年初,台湾方面表示希望跟大陆在“后疫情时代”能够恢复交流。与此同时,两岸关系目前并没有看到和缓的迹象,请问大陆方面对此怎么看,未来又要如何因应?

李克强: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前提下,我们欢迎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交往,也欢迎台湾各党派团体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与我们开展对话。

我们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也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

我们一直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这几年出台了很多惠及台企台胞的政策,不少台湾企业和同胞从中受益。我们会继续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继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谢谢。

人民日报社记者: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民生领域的一些难题凸显,如就医、子女教育、养老托幼等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请问政府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些难题?

李克强:今年政府总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盘子不小,所以要更多地向量大面广的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如果下半年经济持续向好,那么会下更大的力度把财政支出,包括债务支出投向这些领域。这对拉动当年GDP增长可能不明显,但是对于长远发展、惠民生有支撑作用。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民的政府就应当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教育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和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我在两会参加代表团讨论时,一位中学校长说:现在县乡中学还缺乏优质的教师资源,教师的待遇不高,学历也很难提高。我们今年要下决心,加大对县乡教师培训的投入,让他们能够在职便利地提高学历,职称评定要采取倾斜政策。对于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只要拿到居住证,一定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健康是幸福的基础,也是生产力。而现在县乡基层的医疗机构和力量还比较薄弱,很多人有病往大城市大医院跑。今年我们要多措并举加大对县乡医院、卫生院的投入,对于扩大门诊费医保报销和常见病药品报销范围、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疗耗材价格等,都要采取一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的措施。也就是说,要让群众看病多一点便利,治病少一点负担。这也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防止因病返贫致贫。

在养老托幼方面,政府还要通过引导社会力量来兴办社区服务业,尽可能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给家庭在养老托幼方面不仅减轻一点负担,也多一点温暖。总之,民生方面的事很多,我们要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我们现在实施的是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保基本,要在经济发展中持续提高水平,但也要突出重点。对于事关人人、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各级政府都一定要把它扛在肩上。谢谢。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中国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请问这是不是中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围堵”下被迫采取的某种战略收缩?另外,在中国发展国内大循环,构建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的时候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留给外资的空间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小?谢谢。

李克强:中国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既是要做大国内市场,也是要扩大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起门来是没有出路的。中国会不断地、主动地扩大开放,这是中国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有利于世界。中国把内需市场做大,带动自身发展,也会给外资、外国产品和服务带来巨大的机会。我在代表团讨论的时候,一位企业家说,抓住内循环就是要开拓国内市场,抓住双循环就是要开拓国际市场,两个市场还可以打通。他说得很朴实,但言简意赅。

开放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经过8年的努力,去年东盟10国、中国、日、韩、澳、新15国谈成了RCEP协定,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是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共同建设的。这说明,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可以谈出共识,找到共同利益,扩大各国人民的福祉,而且有助于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会给世界经济增添动力。中国是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而且要履行自身的责任,维护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只要是对互利共赢有利的,无论是多边、双边的机制,我们都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我们会进一步主动地对外开放,继续缩减外资来华投资负面清单,继续推动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对外开放。我注意到,很多外企关心中国的营商环境,我们还要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总而言之,通过多种努力,在扩大内需中不断扩大开放,继续让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世界的大市场。谢谢。

张业遂:感谢李克强总理,感谢各位对大会的关注和报道。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李克强:谢谢大家,希望有机会面对面交流。

868
美国送假的月球岩石坑荷兰?真相是…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11_583784.shtml 娱乐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最近几个月,一些自媒体报道了一个“国际玩笑”:荷兰国立博物馆发现一块美国赠送的石头其实根本不是“月球岩石”。

自媒体文章截图

这看上去似乎是一起“美国人送假货坑盟友”的例证,不过观察者网查询发现,这是一起十多年前的旧闻,而事情的真相,则是一场“真假月岩”的乌龙,以及一个至今无解的“假月岩”来源之谜。

“假月岩”的来龙去脉

许多自媒体提到的荷兰收到“假月岩”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美国媒体和荷兰媒体的报道。根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当时的报道,“假月岩”指的是荷兰国立博物馆的一件藏品,它是已故前荷兰首相威廉·德雷斯(Willem Drees)生前收藏的,曾长期被当成是“月球岩石”。

这块“月球岩石”呈红色,接近拳头大小,重量达89克,还附有一块铭牌,上面写着:“美利坚合众国大使威廉·米登多夫(William Middendorf)向您致以问候,以纪念‘阿波罗11号’宇航员访问荷兰”,落款时间是1969年10月9日。不过,铭牌上并没有提到过它来自月球。

根据荷兰《誓言报》(Parool)的说法,德雷斯于1988年去世后,他的一部分遗物被捐赠给了荷兰国立博物馆,其中就包括这块石头。

荷兰《誓言报》报道截图

博物馆方面曾长期将其当成“月球岩石”收藏,由于博物馆通常也不会将它拿来展出。因此直到2006年的一次太空探索展览上,这块大小极不寻常的“月岩”才引起了一名太空专家的注意。

这名太空专家告诉荷兰国立博物馆工作人员,铭牌上记录的赠送时间距离“阿波罗11号”登月只隔了3个月,而且这块“月球岩石”的重量过大,美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赠送一块这么大的月岩。

经专家提醒之后,荷兰国立博物馆才想起找专家确认这件藏品的真伪。据NBC报道,荷兰国立博物馆发言人珊德拉·范·盖尔德(Xandra van Gelder)于2009年8月27日正式向公众证实,鉴定结果表明这个“月球岩石”确实是“假货”,它只是块石化的木头。

“博物馆的‘月岩’只是个石化木头”,NBC2009年8月报道截图

“虽然还有些问题未能得到解答,但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你们可以笑话这件事。”盖尔德说。不过盖尔德当时也表示,博物馆会继续将这块石化木头作为一件贵重藏品保管下去。

参与分析工作的地质学家弗兰克·比昂克(Frank Beunk)在报告中评价道:“这就是一块普通的,没什么价值的石头。博物馆一度为这块石头投保50多万美元,但现在它的价值还不到50欧元。”

不过,虽然“假月岩”确有其事,但这件事倒不能说明美国人是在“造假坑盟友”。根据美媒2009年的考察,美国确实向荷兰赠送过月岩,它们收藏在荷兰莱顿市的一家博物馆里。

美国赠送给荷兰的“真月岩”

有关赠送月岩的问题,美联社于2009年9月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进行过求证。根据NASA历史专家珍妮弗·罗斯-纳扎尔(Jennifer Ross-Nazzal)的说法,当年的月岩赠送工作是由美国国务院负责,NASA方面并没有留下相关赠送记录。

但美联社同时注意到,一个名叫CollectSpace的太空探索历史爱好者网站编写了一份目录,详细记录了该网站可以查证的美国赠送月球样本去向。

从该网站的记录来看,美国政府当年确实向荷兰赠送过月球岩石样本,这些样本保存在荷兰莱顿市的布尔哈夫博物馆。在这家博物馆网站的目录中,也确实可以找到相关藏品记录。

根据布尔哈夫博物馆的藏品介绍,美国政府共向荷兰赠送过两次月岩样本,为1969年“阿波罗11号”和1972年“阿波罗17号”两次登月任务带回的样本,藏品编号分别为V09113和V09114。

荷兰布尔哈夫博物馆藏品目录截图

两次赠送的月岩样本都被封装一个小型球状有机玻璃容器中,并附有一面荷兰国旗。底座的铭牌上则写有“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赠予荷兰王国人民”等字样。博物馆网站称,这些月岩均被赠予当时的荷兰国家元首朱丽安娜女王,且它们是荷兰仅有的月岩样本。

布尔哈夫博物馆网站并未说明这些月岩的重量,不过美联社根据现有的记录指出,当时美国赠送的“阿波罗11号”月岩样本一般都只有0.05克重,大小几乎不超过一粒米,而赠送的“阿波罗17号”月岩重量则一般在1.1克左右。

布尔哈夫博物馆是一座科学史与医学史博物馆,得名于17、18世纪的荷兰医生赫尔曼·布尔哈夫(Herman Boerhaave)。根据美媒的说法,月岩并非该馆永久公开展出的藏品。荷兰莱顿大学的记录则显示,2019年10月至2020年初,布尔哈夫博物馆曾展出过“阿波罗17号”月岩样本。

莱顿大学2019年10月新闻截图

石化木头来历已成谜团

在确定了荷兰真正收藏的月岩样本去向后,德雷斯遗留下来的这块“假货”石化木头的来历就成了一个谜团。

关于石头的具体来历,另一位当事人、铭牌上记载的赠送者,前美国驻荷兰大使米登多夫却表示“不了解情况”。据《誓言报》报道,米登多夫在接受采访时辩解称,他是从美国国务院那里得到这块石头的,而德雷斯对这块石头“很满意”,他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德雷斯的后人同样对此一无所知。德雷斯的孙子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1969年时德雷斯已经83岁高龄,虽然头脑清醒但已几乎失聪。他猜测,德雷斯当时或许“没听清楚”,从而对那块石头的来历“产生了自己的想法”。

而荷兰国立博物馆似乎是一时疏忽,才误把石化木头当成了月岩。博物馆发言人盖尔德告诉美媒,博物馆在收到这件藏品后曾打电话向NASA确认石头的真伪,NASA当时只告诉博物馆,荷兰确实有可能收到了月球岩石,未作详细说明。

这个回复或许误导了荷兰国立博物馆。盖尔德坦言,铭牌上确实没有说明这个石头就是月岩:“显然没人对它产生过怀疑,因为它是首相的藏品。”

由于身为当事人的德雷斯已经去世多年,米登多夫又“一问三不知”,这块被误当成“月球岩石”的石化木头和它的铭牌的来历,恐怕已经难以追溯。

综合这些信息来看,美国人确实送给了荷兰前首相一块石化木头和铭牌,后者将其当成藏品,不明真相的国立博物馆和其他人也误以为这就是块“月球岩石”,但同时美国也确实向荷兰赠送过一批真正的月球岩石。“美国送给荷兰假月岩”的说法,还是过于“标题党”了。

辟谣
867
国际奥委会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动提出为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参赛者提供疫苗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11_583810.shtml 社会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去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包括2020年欧洲杯和东京夏季奥运会等多项大型体育赛事被迫取消。东京奥运会已宣布将延期一年举行,然而目前疫情仍未结束,今夏奥运盛会能否如期上演,依旧存疑。

3月11日,据知名奥运新闻网站“Inside the Games”以及路透社、法新社报道,国际奥委会(IOC)主席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当天透露,该组织将为未来两届奥运会参赛者采购中国新冠疫苗,中国奥委会已主动提出要为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运的参赛者提供疫苗剂量。

对于中国奥委会的这一主动提议,巴赫在会议上向中方表示了感谢,还赞扬这体现了“真正的奥林匹克团结精神”。

就在近日,日媒称本国政府已基本决定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不接待海外普通观众,东京奥组委主席桥本圣子还表示,将会讨论提高参赛运动员新冠病毒检测频率等事项。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曾在两会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方愿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向准备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提供疫苗。这一系列主动表态和行动,是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的又一例证。

王毅还表示,中日两国将先后举办奥运会。双方完全可以也应该相互支持,共襄盛举,使这两场盛会成为加深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平台,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机遇。“让我们今夏聚焦东京,明年相约北京!”

路透社报道截图

据报道,作为唯一候选人,巴赫3月10日刚刚在国际奥委会第137届全会上所举行的主席选举中成功连任,他的第二个任期将到2025年结束。

3月11日,巴赫在本届全会的一场线上会议上透露,国际奥委会将给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参赛者提供从中国采购的新冠疫苗。

“中国奥委会已向国际奥委会主动提出,将向2020年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但名称不变)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参赛者提供的疫苗剂量。”巴赫代表国际奥委会对中方的这一提议表示了感谢,称这一举动堪称是“真正的奥林匹克团结精神”。

奥运新闻网站“Inside the Games”报道截图

“中国奥委会将与国际奥委会合作,以两种方式提供疫苗剂量,或通过国际合作伙伴实现,或直接在已就中国疫苗达成协议的国家进行。”巴赫表示,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有关中国疫苗的协议都已准备就绪,国际奥委会将为有意接种疫苗的各支奥运会和残奥会代表图支付疫苗费用。

美联社称,由于担心运动员们可能会为了接种疫苗而“插队”,巴赫称,国际奥委会每购买1剂疫苗,还将再提供2剂疫苗给参与接种的代表团,以便他们根据各自需求提供给本国民众。

巴赫表示,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奥运代表团人员按照各自国家的规定接种了新冠疫苗,还有许多国家的奥运代表团得到了本国政府的承诺,正在积极讨论疫苗接种事项。

路透社称,巴赫并未提供太多细节。奥运会通常会有上万名运动员参加,此外还有大量教练员、裁判员、媒体记者、志愿者和官员参与其中。路透社和“Inside the Games”的报道提到的是“参与者”(participants),日本广播协会(NHK)也提及包括“选手和相关人士”,而法新社提到的则偏向于竞赛选手(competitors)。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共同抗疫至今,虽有多款新冠疫苗推出,但仍然属于“稀缺产品”,多国疫苗剂量不足,接种计划进展缓慢。例如,在如今疫苗的问题上,美国政府仍旧奉行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政策。在日前被问到是否会与邻国墨西哥分享疫苗时,白宫新闻秘书珍·普萨基(Jen Psaki)就曾明确回复“不会分享”

资料图: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日本首相菅义伟 图自澎湃影像

日本《读卖新闻》近期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日本民众不希望国际游客参加东京奥运会,因为他们担心大量游客的涌入会引发新冠疫情的反弹。

而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巴赫在当天线上会议的发言中,还试图缓解人们对于举办奥运会将给日本带来风险的担忧。他表示,自去年9月以来,在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之下,全球已举办了数百场大型体育赛事和单项世锦赛,共有3万多名运动员参加。

据日本共同通讯社3月9日报道,多名相关人士当天透露,为防止新冠病毒传播,日本政府已基本决定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不接待来自海外的普通观众。预计日本政府和东京奥组委将在本月晚些时候与国际奥委会等机构举行远程会议,就接待海外观众问题作出正式决定。

刚刚接任东京奥组委主席桥本圣子日前还表示,将讨论提高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新冠病毒检测频率,空场举行比赛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而对于比如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出现大规模集体感染这类极端情况,她甚至认为今后有必要就奥运会中断标准进行讨论。

今年3月25日,东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开幕式举行,这一活动被看作是按下了奥运会的启动键。由于新冠疫情的关系,原定于在2020年夏天举行的东京夏季奥运会已延期至今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举行。正因如此,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东京奥运会结束6个多月后举行,具体时间为明年2月4日至2月20日。

去年12月22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苟仲文应约会见了日本新任驻华大使垂秀夫。期间,垂秀夫表达了日方要实现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决心,并表示作为驻华大使,将为把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果经验分享给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而做出最大的贡献。

资料图: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图自新华社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曾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疫苗是抗击病毒的利器,是拯救生命的希望,应当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王毅表示,中国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我们还响应联合国号召,向各国维和人员捐赠疫苗。我们也愿意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向准备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提供疫苗。希望中国疫苗能为全球抗疫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

对于奥运盛会,王毅则指出,中日两国将先后举办奥运会。双方完全可以也应该相互支持,共襄盛举,使这两场盛会成为加深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平台,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机遇。让我们今夏聚焦东京,明年相约北京!

covid19 东京奥运会
866
东乌克兰战端再起?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072 军事

2014年东乌事实独立后,基辅方面和东乌就冲突不断。但基辅方面一直出师不利,2015年杰巴利采沃一役主力被包了饺子,是东乌手下留情才逃了出来,更是大伤元气。近日报道,冲突有再次升温的迹象,北约的英国中将罗杰·克鲁杰带领一个顾问小组已经进抵乌克兰,可能还有来自波兰、立陶宛的军事顾问和教官,估计是协助指挥乌军,至少7个旅的乌军也在停火线沿线展开。


乌军7个旅沿停火线一字排开


重型装备正在加速向战区集结


据报道,乌军由北到南有:第59摩步旅,第10山地旅(接替第35海军陆战队旅),第72机械化旅,第58独立摩步旅,第23机械化旅,第53机械化旅,第36海军陆战队旅,另有第56摩步旅和刚换防的第35海军陆战队旅留作预备队,可能还有两个装甲旅在路上。基辅方面差不多是精锐尽出了。据说150辆坦克已经开赴战区,不过还是老旧的T64为主,配备以同样老旧的122毫米的2S1自行榴弹炮和稍微新一点的120毫米2S9“诺纳”自行加农迫击炮,可能还得到陆航的增援。


俄罗斯和东乌方面在呼吁欧盟调停,维持现状,避免战火再起。


可以认为,乌军这样一字排开的部署是基于两点:

1、    不期望俄军从东乌以外的俄乌边境和克里米亚方向发难

2、    避免重点突破、穿插包围不利而被反包围的被动


2015年惨败后,基辅方面整军备战,不仅引入欧美教官改革训练,也引进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和土耳其TB-2察打一体无人机。48架TB-2不知道是否已经全部到货,也不知道乌军使用水平如何,但TB-2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冲突中的战绩肯定给东乌方面很大的压力。东乌方面没有已知的对等手段,不知道东乌是否有足够的防空导弹,SA-11/17击落了马航17,该干点正事了。


基辅方面的正规军不乏苏联时代留下的精锐部队,比如第6近卫坦克军是解放基辅、柏林和消灭关东军作战中的名师,第8军和第13军属下也有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的劲旅。但苏联解体后,俄籍官兵大批离开,部队的组织和训练水平大幅下降,加上与俄军作战的忠诚纠结和心理负担,在过去的东乌战争中的表现不佳。乌克兰颜色革命后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各种准军事组织(“亚速尔营”、“顿巴斯营”等)的官兵倒是士气高昂,但装备较差,训练和指挥水平更是不堪,只是一帮好勇斗狠的乌合之众,在战斗中的表现参差不齐。


正规军得到北约军官重新训练后,部队的齐整性和凝聚力应该有所提高,但看来战斗力还是成问题。


兵贵神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些道理谁都懂。机动作战最重要的优点是可以在敌人薄弱的方向迅速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迅速歼灭一部,打开缺口,再次集中兵力,再次形成局部优势,再歼灭一部,这样一步一步削弱敌人,达到分割围歼、以较少代价累积较大战果。


在装备上,乌军大体继承了80年代苏军体系,在今天早已不先进,但还是能用。这样的装备体系是给重火力掩护下大兵团机动突击用的。在杰巴利采沃战斗中,乌军也确实试图这样作战,但可耻地失败了。


在2015年的乌克兰内战中,乌军主力在杰巴利采沃被围,侥幸生还


机械化作战对指挥和官兵素质的要求很高,普通人自己组织一次多家庭开车远途春游就知道了。各家自己开车,出发前需要准备些什么,什么时候在那里汇合,沿什么路线开进,遇到堵车如何绕行,路上失散如何恢复联系,路上有车故障怎么办,途中有人生病、小孩哭闹、家中急事怎么办,途中有人要停车观景购物时间怎么控制,在哪里停车休息吃饭加油过夜,都是问题。这还是轻松愉快的春游,机械化作战可是有对手时刻在琢磨趁你病要你命的,没病也要给你造点病出来。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指挥艺术、纪律、斗志和一般的战场控制更是问题。在战斗中,要守如泰山,攻如雷电,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干什么都不能拖泥带水。解放战争中国军屡屡被共军打乱部署,各个击破,关键在于人不行,而不是兵力不足、装备不好。



对于素质不够的军队,静态的阵地战和一线平推的消耗战是最笨但也是最牢靠的办法,时刻保持战线完整,不容易因为迅速的攻守转换和机动而对部队失控。严密的战线不易造成缺口,被对方穿插突破、分割围歼。即使被对方撕裂缺口,也能迅速平移填补,恢复战线。同时,在一线平推的压力下,火力侦察敌人的弱点,及时加强兵力、打开缺口,割裂对方战线,制造分割围歼的机会,动摇对方的防御态势。但这肯定比机动穿插、分割围歼的时间更长、效率更低、损失更大。


在北约的训练甚至直接指挥下,乌军依然采用一线平推战术,足见乌军的战术水平。


难说东乌武装是开金手指了,还是俄军精锐直接参战的结果,在过去几年的冲突中,东乌武装的战术、技术水平高得多。按说东乌武装和基辅方面是一树两花,装备水平相近,战术水平也不应该有太大差别。即使俄军本尊出马,在渊源上依然和基辅是同源的,可能中高级军官中有很多军校同学都说不定。但这也难说,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国军得到美械和前日军顾问支持,共军还是把国军打到台湾去了。


东乌武装不仅战术灵活,斗志坚定,电子战和炮火协调水平也大大高于基辅方面。东乌武装常常用电子干扰把政府军弄得手足无措,东乌炮兵的反应迅速、精确,非常打乱政府军的作战、挫伤政府军的士气,也使得北约方面大吃一惊。东乌的战斗已经迫使美国陆军重新重视电子干扰和反干扰、炮兵与反炮兵作战。


面对重兵包围、步步为营的政府军,兵力占弱势的东乌武装不容易重演杰巴利采沃的胜利。全线死顶是死路,只有用机动战制造机会,通过分割歼敌打退政府军。在理论上,可以用制造缺口、拉伸战线、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办法,至少制造政府军的战线松动,在机动中寻找机会分割围歼,但东乌的地盘并没有那么大,机动空间和人口中心可能限制了大踏步转移的可能性,政府军也可能抵制诱惑,继续保持战线完整和压力。


另一个就涉及俄罗斯了。如果俄罗斯以边境局势紧张而大举增兵,有可能吸引走一部分乌军兵力,为东乌武装减压。但要是基辅方面不理睬,认定俄军不敢越境进攻(真要越境进攻了,反正也挡不住),继续心无旁骛地专心进攻东乌,那就不好办了。


最大的可能性是战略反攻。东乌武装处于守势,基本上局限于内线作战。但在生存危机面前,跳到外线作战未必不可能。在十月战争中,埃军也是这样一边平推、步步为营。实际上都谈不上步步为营,一过运河就安营扎寨、转入防守了,不再前进一步。以军在稳定战线后,最后是靠渡河反攻打破战线僵局的,一手切断第三军团的后援,一手直逼开罗,最近的时候离开罗只有100公里的距离,使得后方空虚的埃及惊慌失措。


东乌的战场不一样,首先没有苏伊士运河的阻隔。埃军主力过河后,后方空虚,回防困难。以军渡河后开始穿插,就跟无人之地差不多了,留守埃军在装备、素质上不及渡河的精锐,部署上也缺乏准备。乌军没有这样的地理割裂,东乌武装即使实现突破,可能被反包围,也有补给和增援的难题。顿涅茨克离基辅有700多公里,抢时间威胁基辅都不容易做到。但跳到外线争取主动依然是东乌打破困局的最好办法,至少通过威胁侧后,撕裂乌军战线,制造分割围歼的机会。


这对东乌武装的指挥艺术、战场控制和后勤保障的要求很高,做到了,东乌还有继续生存的可能,直到下一场内战;做不到,东乌的日子可能就有限了。


现在看来这一战势在必打,对东乌是第五次反围剿式的考验。东乌是有退路的,退入俄罗斯永远是选项,但从俄罗斯反攻东乌在国际政治上门槛太高,东乌的丢失可能是永久性的。这对俄罗斯和散落在周边前苏联国家的俄裔族群是巨大的打击。东乌的继续生存取决于能不能最终打退政府军进攻,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了。

乌克兰
865
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成立
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21_03_11_583757.shtml 政治

(观察者网 讯)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官网发布,经中、美两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经过多轮讨论磋商,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今天(3月11日)正式成立。

截自CSIA官网,下同

中方介绍,该工作组将为中美两国半导体产业建立一个及时沟通的信息共享机制,交流有关出口管制、供应链安全、加密等技术和贸易限制等方面的政策。

两国协会希望通过工作组加强沟通交流,促进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工作组将遵循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和全球贸易规则,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中美两国半导体产业的关切,为建立稳健、有弹性的全球半导体价值链共同做出努力。

工作组计划每年两次会议,分享两国在技术和贸易限制政策方面的最新进展。根据双方共同关注的领域,工作组将探讨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今年的工作组会议将在线上举行,今后视疫情缓解情况,将召开面对面会议。

根据磋商结果,双方协会将各自委派10家半导体会员公司参加工作组,各自分享相关信息并进行对话,双方协会将负责工作组的具体组织工作。

根据官网资料,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成立于1990年11月17日,是由全国半导体界从事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的生产、设计、科研、开发、经营、应用、教学的单位、专家及其它相关的支撑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会员共774家。

目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子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徐直军是副理事长之一。

截自CSIA官网

最近,中央越来越关注重要领域的“卡脖子”问题。2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要围绕畅通经济循环深化改革,在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来。


半导体
864
美农伤心:就算空箱,货船也急着去中国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11_583754.shtml 经济

【文/观察者网 鞠峰】新冠疫情全球流行背景下,国际海运集装箱紧缺;各国经济恢复节奏不一,加大了贸易天秤的“倾角”。结果,中美航线上这种贸易不均衡局面愈发严重,航运公司在将货物从中国发往美国之后,宁愿空箱回去,也不愿等个几天,拉上美国农产品。

但在中国,“一箱难求”的局面同样值得关注。一些中美航线的集装箱价格翻了一番,中国外贸企业面临较大出货压力。

美农:等等我 船运公司:对不起,不拉

据《西雅图时报》3月9日报道,华盛顿州韦纳奇市(Wenatchee),数万箱本应发往中东和亚洲的苹果堆在仓库中;同样在西雅图旁边的艾伦斯堡(Ellensburg),堆成山的干草包也找不到箱子,无法发往日本和韩国。

问题不在需求端,而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航运公司拒绝承运,导致美国的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

韦纳奇市最大水果出口公司的销售经理戴维·马丁(Dave Martin)对《西雅图时报》表示,往常我们每周有10至15箱(水果)发往中国台湾,但这周还没有发货。

堆积在韦纳奇市某物流中心的空水果箱 (图源:西雅图时报)

令美国农户着急的除了水果腐坏、损失订单,还有“买家可能会找上竞争对手,例如智利,那里的苹果刚开始丰收。”

“货仓紧缺是失衡的全球贸易体系的最新症状,这种失衡虽然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前就出现,但现在情况严重到整个行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业内人士介绍。

集装箱为何不愿拉货?《西雅图时报》指出,由于对亚洲进口产品需求激增,船运公司不愿花时间用美国农产品填满集装箱,尽快空箱回中国反而能赚得更多。

华盛顿特区农业运输联盟(ATC)的彼得·弗里德曼(Peter Friedmann)说,“这是简单的经济学:运一集装箱的中国电子产品、服饰和其他商品,比一箱美国农产品挣得多。(美国)出口商通常用干草、苹果等低价值产品填满箱子。”

据美国西北海港联盟(NWSA)数据,2020年1月,从西雅图和塔科马出海的货船,空箱率为37%,到2021年1月,空箱率超过了50%。(由于美国出口商品重量一般比较大,货船本身就要配一些空箱。)

2020年,返亚货轮空箱率逐渐升高 (截自西雅图时报)

不只是美国西海岸的果农面对这种困境。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月26日发布一份调查报道,仅去年的10月至11月,船运公司累计拒绝运送洛杉矶、长滩、纽约和新泽西等港口货物达177938个标箱,这些港口总共损失的出口额达到6.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亿元)。

在去年10月中旬,船运公司通知美农产品出口商,他们会“优先考虑空箱,而不是农产品出口”。

CNBC调查发现,拒绝美国农产品的船运公司,基本上都将空箱发往中国,装上利润更高的中国出口货物。

雪上加霜的是,正好是美国农产品出口旺季(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面临这个问题。

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的官员也于去年12月致信世界航运理事会(WSC),称“大型货轮拒绝美国出口商品可能违反美国航运法”。

某货运咨询公司经理对CNBC表示,“这种情况突出反映我们对中国的持续依赖。”

中国:货多舱少,“一箱难求”

在集装箱将美国农户“甩在身后”,争分夺秒去中国时,中国也出现了仓位紧缺,“一箱难求”的情况。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集运市场全航线价格不断上涨。近几个月来,欧美多港口集装箱积压,国内许多港口空箱紧缺。

多家大型航运公司也开始征收拥堵附加费、旺季附加费、却柜附加费等额外费用。

央视新闻去年12月介绍,运费“暴涨”的背后,其实是“货多仓少,供不应求”。

进入11月,欧洲多国疫情反弹,尤其随着新年等节假日的到来,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延续火热趋势。但目前,大量集装箱积压在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港口,集装箱空箱回流不畅,造成欧美集装箱“无处安放”,中国港口集装箱极度缺乏的局面。

截自 央视新闻

去年11月底,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报收于1721.6点,同比上涨119.2%,也是自2012年3月以来出现的最高值。

宁波航运交易所分析师钱杭璐介绍,所有航线几乎是都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像美东线的高柜的价格已经到了近(每集装箱)4700美元,而像去年同期只有2600多美元。

去年年底正是外贸企业出货高峰期,不少外贸企业因物流不畅,面临巨大出货和仓储压力。

观察者网3月11日查询“物流巴巴”网站发现,现在中美航线的空箱价格仍在高位。一个从上海发往美西海岸的标箱价格在4500美元左右,40尺柜和高柜要近6000美元。

截自 物流巴巴

亿海蓝产业研究院首席分析师林书来对澎湃新闻记者分析称,(经济)率先回暖的中国有大量工业品向外运输,但回程的工业品却不多,这导致集装箱在全球流动的不顺畅。

“目前并不是缺箱子,只是不均衡。”林书来解释道。

“最终运费的成本还是会转嫁到下游消费者上,不会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影响。”林书来表示,这种现象的产生恰恰是因为我国经济恢复向好,欧美国家集中在中国采购需求大,对我国而言,外贸企业可能短时间内面临运力不足的情况,但出口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强劲。

863
何处击:你付给在线教育10块钱,9块被用来对付你
https://www.guancha.cn/hechuji2/2021_03_11_583698_s.shtml 教育

“学霸君倒闭,退款没有退下来,电话联系不上,银行每个月还需要还要1500元贷款,有什么办法取消贷款?”

法律快车网络平台上,一位家长焦急地咨询自己的维权问题。在社会普遍被教育焦虑裹挟的当下,在线教育头部企业学霸君破产后,遭受最多冲击的还是家长,对于他们来说,本希望借助校外辅导机构让孩子的学习有进步,结果课还没上完,机构就跑路了,白白搭进去了好多钱。

天雷滚滚的在线教育

近几年,在线教育爆雷、跑路、破产的负面消息不断传来。

从2020年初开始,兄弟连、百弗英语、迪士尼英语等线下机构纷纷爆雷,主动宣布破产或停止运营;2021年年初,头部玩家学霸君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创始人张凯磊亲自发文称“奔跑了8年的学霸君倒下了”;经营了22年的老牌机构优胜教育因难以适应线上模式,公司不断亏损,最终也爆雷了。

何师父认为随着在线教育市场竞争白热化、公司边际不盈利、监管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在线教育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类资金盘,未来会有更多的爆雷跑路事件发生。

2017-2021年知名教育机构爆雷跑路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其实在线教育的爆雷早在行业发展初期就埋下了伏笔。

以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最先开始于2014年以中介模式为代表的轻轻家教,在2016-2017年间,线上教育进入野蛮生长阶段,VIPKID、学而思、掌门一对一等诸多明星企业茁壮成长,线上教育解决了时间和地域的问题,受到更多家长和学生的欢迎,2020年疫情期间,教育部提倡“停课不停学”,进一步推动了线下向线上的转化。

面对在线教育行业的“高融资、高估值、高收入”,投资人对未来万亿级规模的线教育市场持乐观态度。从数据来看,在线教育是一个备受资本青睐的行业。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教育行业累计融资1164亿元,其中在线教育融资1034亿元,占比89%。这也很符合现实,教育赛道的用户付费意愿强,客单价高,互联网渠道变现快,确实是一个非常优质的投资方向。

“比我学习差的同学都在补课,周末几乎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家已经越来越内卷了。”小敏对观察者网说到。

小敏是上海某中学高三的学生,她告诉观察者网,今年她已经报了数学、英语口语、地理等多个校外辅导机构的课程。疫情以后,很多老师开始用腾讯会议、微师等在线工具在线授课,来回的交通时间减少,家里的环境比机构的教室更舒服,学习效果也差不多等原因,让小敏更喜欢线上网课的学习模式。

烧出用户 烧出千万亿的好生意

除金融资本的推动外,互联网线上的模式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2012年成立的在线教育公司猿辅导CEO李勇认为,疫情对在线教育的冲击就是用户心中永远有了一个在线教育的概念,疫情催化下2020年在线教育整体线上化率提升10个百分点至23%-25%。在互联网商业模式面前,“先烧钱——规模化——盈利”的模式也被投资人接受,这样也有利于更好的追求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

在腾讯出品的纪录片《对话:回响2020》中,记者问猿辅导CEO李勇“钱可以烧出用户,可以烧出护城河,可以烧出一个可持续的万亿级的生意,对吗?”李勇回答:“我想不到什么原因是它不能的。”

基于国内潜在的2.2亿人的庞大用户市场和K12长期稳定的教育服务需求,金融和互联网模式为在线教育插上了翅膀,使其快速扩张和发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金融和互联网的助推下,在线教育也步入了深渊。

一起被拉入深渊的,还有付费的家长们。

目前市面上的在线教育机构,完整的产品流程是先通过投放微信软文宣传试听课,用户扫描软文中的二维码加入微信群,进入微信群后有专门的助教发送课件和学习资料,助教也就是销售会全程引导用户来听一到两节的试听课,授课老师会在课程结束前介绍自己的正价课,促进家长购买课程,后续会有专门的销售跟进,引导用户下单购买。一步一步,由不得你。

整个产品的流程中,机构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本输血,在抢占用户和市场份额的推动下,公司往往会拿着预付款和融资来做进一步的市场营销推广,以获取更多的用户和垄断利润。

教育行业有着天然的预付款制度,在课程开始前,家长会一次性交完所有的课时费,而80%的公司都会挪用这笔钱。在线教育公司继续扩张和招生,更多的学生就需要更多的师资、管理、技术、运营等持续跟进。

行业内部恶性竞争,营销费用不断提高。据何师父调查,2019年K12一门正价课的客源成本大概在600元,2020年疫情影响下,获客成本几乎翻倍。

在广告大战和恶性竞争的背景下,在线教育行业的内容良莠不齐。

河南省一初二学生家长向观察者网反馈,他给孩子报了高途课堂初二年级的语数外理化一共五门课程,40节课程一共花费4800元,当时听完试听课后,感觉讲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老师也比较热情,报完名后却发现正价课非常普通,网课和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差不多,比较照本宣科,而且网课更新延迟,几乎要比学校正常的进度慢两周左右,两个月过去后孩子的成绩也没有丝毫变化。

在线教育,无处不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教学内容和质量的问题从财报上也可以看出端倪。美股上市的头部企业跟谁学,2020年第三季度销售营销费用20.56亿元,课程研发费用2.2亿元,营销费用是研发费用的9倍,这也就意味着家长花10块钱给教育机构,里面有9块钱被用来营销。

不止跟谁学一家,几乎所有的在线教育公司都在大量投放,猿辅导2020年仅暑假期间,广告的投放就达到10亿元,网易有道2020年第三季度的营销费用为11.48亿元,占总收入的128%。

人们惊讶地发现:家长本以为交钱给机构是请他们研究如何教孩子,结果机构们花钱最多的地方是研究如何让家长付更多的钱。

广告背后是在线教育对于获客增长的饥渴,如今,这种饥渴已经演变成焦虑,背后乱象丛生、虚假广告也一并出现。前段时间爆出猿辅导、作业帮、高途课堂、清北网校4家公司的课程宣发广告尴尬撞脸,4家机构请了同一名广告演员,一会儿声称自己“做了一辈子小学数学老师”一会儿标榜自己“教了30多年英语”;还有一些机构的老师“无证上岗”,可以说是“坑钱又坑娃”。

依靠营销广告来扩大规模,通过前期砸钱赠送免费课程来烧钱获取用户,扩大销售人员规模,这些成本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转嫁到用户身上。数据表示,为了抢夺流量和用户,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仅次于电商和游戏的第三大广告主。

为了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另一个策略就是低价入口班引流策略。

猿辅导推出小初春季精品班,语数双科只需10元,还送价值150元的教辅礼盒;学而思春季提升特训班20元包含20课时语数名师课堂+10余件航天联名教辅+1对1班主任伴学答疑。春节学期伊始,各大机构纷纷开启“抢人”模式,不少机构以低价为噱头吸引家长“入网”。作为公司,既要尽可能扩大招生规模,又要稳定提供后期的老师的课酬成本和助教的运营成本,尽可能保证教学内容让学生家长满意,还要保证价格体系在家长的接受范围内,同时满足这些绝非易事。

从数据看,好未来2020财年净亏损1.1亿美元,网易有道K12业务在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了上市以来最快增速,但净亏损额来到8.78亿元,同比扩大263%。新东方在线2019财年和2020财年的净亏损分别为0.64亿元、7.58亿元,2020财年亏损同比增长近11倍。几乎90%的教培机构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爆雷倒闭。

在行业内以亏损换取市场份额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更加奖励头部企业,融资轮次向后迁移,2020年在线企业的融资中有80%的资金流向了头部5家教育公司,腰部和尾部的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预计2021年的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残酷和激烈,会有更多的爆雷和市场淘汰。

作为业内最知名的“上市即盈利”且财务报表看上去很美的在线教育龙头跟谁学,奥秘又在何处?

高途课堂从教人员资格证编号信息公示 图片来源:高途课堂官网

除了上文讲的研发费用低以外,它的师资力量可以用“掺水”来形容,近期有雪球网球爆料,跟谁学旗下的高途课堂被指“虚增了80%的老师、教师资格证存在造假行为、无证老师还在悄悄上课”等问题。

边际不盈利 亟需类金融监管

高昂的广告、营销和销售成本,行业内部不断恶性竞争来进一步提高获客成本,让在线教育行业长期寅吃卯粮,为了补上学生家长的课时费,公司只能拿着预付款和融资进一步吸引用户获得现金流,长此以往,在线教育行业面临的窘境就是边际不盈利。

通过在线教育的财务模型可以直观看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研发/管理/财务费用。在线教育因高额的销售费用,使得营业收入在覆盖销售费用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再覆盖成本和其他支出,导致营业亏损。

对于在线教育行业来说,若想规模化盈利,必须实现单用户生命周期价值超过单位获客成本和其余成本费用。

资本方在计算公司的投资价值时,有一个公式:单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life time value)=单个SKU定价*一年内购买SKU数量*LT(用户生命周期),SKU也就是市面上能看到的单个课程的价格,LT是指用户后续受教育的时间。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到,在计算教育用户价值的时,会将未来的消费潜力也纳入用户价值。这也是K12教育用户比较特殊的一点。

提升LTV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扩科,也就是销售打电话给家长,建议家长语数外三科连报,同时赠送打折、礼品等优惠,另外一种是续费,也就是提升用户的使用时间,在课程结束后,继续学习下一阶段的课程。

从实践来看,扩科比续费更能提升LTV,由于机构的疯狂扩张和不断收割,课程内容和服务质量名不副实,实际用户的生命周期短,复购率和转介绍率都比较低。续费和复购需要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需要优秀长期的师资和服务。而扩科需要的主要是销售人员的鼓动,以及试听课上老师的“表演”。

曾经的在线教育游离在监管之外,目前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监管政策。

人民日报二评在线教育:在线教育首先要教育“在线”,治理要“在线”。1月25日、26日人民日报发文,就在线教育行业大规模的营销投放、虚假宣传和诱导式推广等问题做出评价,并指出,在线教育机构无论融资规模有多大,都不能背离教育的初衷,要把精力放到教学研发上,守住服务的质量底线。
为防范预付式消费场景,北京市石景山区推出“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首批51家校外培训机构被纳入预付费监管平台,学生家长交的每一笔费都能在平台中查到。培训机构资金出现异常变动,会有相应的预警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工商学院院长牛三平建议对在线教育立法,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市场违法惩处力度等方式,确保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综合来看,目前的在线教育市场存在着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集中整治。教育是一种特别的产品和服务,它的质量关系到国家下一代人的价值观和学习能力。

首先,教育项目事实上就是个预付费的类金融项目,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除了跑路别无出路。

其次,我国对教师持证上岗的管理不严,这是为了缓解贫困边远山区的师资困难问题的特殊政策,但是作为盈利性机构,在线教育企业堂而皇之使用不符合资格的老师上岗,还有大量冠以“班主任”名义的销售,这是近似于欺诈的经营模式。

最后,教育对孩子的意义不仅是学业,也是做人的示范,质量问题、虚假宣传、没钱跑路这种种乱象都在严重地误导孩子的世界观。

在这些问题中,最严重的是类资金盘问题。以前的类资金盘模式有大家熟悉的P2P、小黄车ofo、瑞幸咖啡、长租公寓等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会吸纳大量的用户资金,疯狂烧钱来快速扩大市场,这种模式对运营有极高的要求,如果粗放式增长或者控制不好现金流,极有可能出现爆雷倒闭等极端情况。在线教育的挪用预付款和烧钱抢市场无疑是资金盘模式的又一翻版,因此亟需纳入类金融监管。

作为观网特约评论员,何处击认为:社会应该讨论在以下方面进行监管加强。

首先,按照季度明确披露已消费未消耗的课时为负债。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公司将预付款列入收入,但在财务角度,只有已经消耗了的课时费才应计为收入。披露负债能够避免公司虚报净资产数额,不健康扩张和招生。

其次,建议设定10%的净资本红线。公司的招生扩张金额一律按照净资产,假设你有10亿课时的预收款,公司的净资产就要保持在1亿元以上。

第三点,请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教育培训类公司的人员审核,应该向医师、律师、投资顾问等专业性较强的行业看齐,明确盈利性机构叫“老师”、“班主任”等称谓的人员都要持证公示上岗,随时接受家长的核验。

通过市场手段要求在线教育改变生态模型,使得行业良币驱逐劣币,变销售驱动型为产品研发和服务驱动型,不追求规模而是要追求效果。希望巨额融资烧出来的不仅是品牌规模和知名度,也是产品服务的快速迭代升级。

参考资料

1.猿辅导CEO李勇:关于品牌、资本、竞争等方面的思考 http://www.duozhi.com/industry/K12/2021022511725.shtml

2.《艾媒咨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3.经参调查丨资本狂飙下的在线教育:部分企业营销费为课程研发费9倍多 http://finance.sina.com.cn/wm/2021-02-23/doc-ikftpnny9181578.shtml

4.兴业证券:教育行业周随笔(01.25-01.31)在线行业教育发展简析

5.文都考研名师集体出走背后:线下教培“魔咒”为何难解?https://36kr.com/p/1086199342205188

6.在线一对一教育,到底有没有戏?https://36kr.com/p/1058740103548804

7.在线教育秋季“撒钱”大战:获客成本约涨30%,单渠道投放日耗1400万 https://36kr.com/p/955357387798400

8.连盈两季,51Talk或未“脱险”?https://36kr.com/p/744529166498435

家长本以为交钱给机构是请他们研究如何教孩子,结果机构们花钱最多的地方是研究如何让家长付更多的钱。

在线教育
862
产能利用率仅三成,江苏拉响汽车产能过剩“警报”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3_10_583682.shtml 经济

江苏省发改委网站消息,江苏省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下称《通知》),率先拉响汽车产能过剩的“警报”。这是自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发改委摸底调查新能源汽车产能以来首个公开的自查报告。

《通知》显示,2020年,江苏省汽车产量131.18万辆,同比下降13.53%;汽车产能利用率33.03%,同比下降6.4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此外,《通知》还指出了违规建设生产、违规提供优惠条件且监管职责履行不力、闲置产能规模较大等问题。

以下是通知全文:

苏发改工业发〔2021〕141号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

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

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

汽车产业投资项目规模体量较大、资金技术密集、带动关联性强,是各地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各级审计监督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竞争加剧和产品结构重构加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个别新能源汽车项目违规建设生产、少数地方政府违规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提供优惠条件、部分基层政府部门履行项目监管职责不力、一些整车企业产能利用水平低下或闲置产能规模较大等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审计整改要求,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和预警作用,持续深化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就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关注产能利用水平下降风险

根据各设区市上报数据汇总,截至2020年底,我省汽车产能布局在除连云港、宿迁外的11个设区市,建成产能397.15万辆,在建产能66万辆。2020年,我省汽车产量131.18万辆,同比下降13.53%;汽车产能利用率33.03%,同比下降6.4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能利用率30.89%,同比下降9.75个百分点;商用车产能利用率50.34%,同比提高18.0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10.08万辆,同比增长15.86%,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产量的7.68%,同比提高1.98个百分点。从产品看,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下降幅度较大,商用车产能利用率提升较快。从企业看,33家已建成整车产能的企业中,仅有5家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仅3家企业产能利用率属国际通行产能利用健康标准中的合理水平,占比不到10%。从集中度看,已建成产能在20万辆/年以下(不含)的企业数量27家,数量占全省的79.4%,合计产能占全省的43.0%,产能利用率仅13.6%。从地区看,9个设区市产能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南京、扬州市产能利用率高于55%,其他设区市应认真对比,学习借鉴。

合理的产能利用率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2016-2020年,我省汽车整车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8%、56.7%、52.4%、39.76%、33.03%,呈现出逐年下降且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差距逐年加大态势,目前已严重偏离产能利用合理区间。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目前我省建成产能约150GWh,已超过2020年全国装机量需求,但仍有一批在建、拟建动力电池项目,产能阶段性过剩风险将进一步凸显。随着在建汽车整车产能的建成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产能增加、产量下降”“两头挤压”,全省汽车产能利用水平存在继续下降风险。

二、切实认真落实项目监督管理责任

近年来,部分地方对汽车产业投资项目“重招引、轻监管”,在履行项目监督管理责任上存在不到位现象。少数整车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重庆长安南京分公司年产24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备案时间已超过两年,目前仍未开工建设;南京拜腾工厂建成后停产,盐城国新新能源汽车项目推进受阻;一些整车企业项目建成后,产能利用率持续多年偏低,北汽新能源常州、北汽(常州)、皋开汽车、九龙汽车、北汽蓝谷麦格纳、华梓车业等6家独立法人企业连续两年汽车产能利用率低于10%,东风汽车常州分公司、青年汽车江苏分公司、大乘汽车金坛分公司等3家非独立法人企业连续两年汽车产能利用率低于2%;2016年以来新建的苏州前途、淮安敏安、南通枫盛等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建成后产能利用率均低于5%。目前,我省部分地区产能利用水平已严重偏离合理区间,淮安、镇江、南通、泰州(2020年8月建成整车产能)4个设区市汽车产能利用率低于10%,常州、苏州市产能利用率低于20%且闲置产能超过20万辆。按照《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第22号令)要求,请上述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围绕提升产能利用水平,加快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

我委将进一步强化对全省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的指导监督,严控新增整车产能,适时建立建设进度缓慢项目或产能利用率低企业的退出机制,对重大汽车零部件项目加强指导,防止和纠正地方违规备案。各地要提高汽车产业投资项目准入条件,在我省新建汽车整车项目投资主体原则上应为全国相应领域头部整车企业或国外知名汽车整车企业,同时需在我省设立整车研发中心、建立专业研发团队、形成较强正向研发能力,生产的整车主要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各地要遵循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坚持汽车产业投资项目企业自主决策、使用自有资金,严禁违规为汽车投资项目提供税收、资金、土地等优惠条件,严防财政资金损失风险。各地要建立健全监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坚决杜绝和纠正未批先建、边批边建、批小建大、批零部件建整车等违规行为,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核准(备案)文件建设,并有效履行投资承诺和相关责任,确保项目如期建成达产。

三、注重加强市场风险研判防控

我省汽车产业规模总量全国领先、体系完备,产业集聚和开放发展程度高,是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特别是市场潜在空间大、创新研发起点高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各地要主动应对汽车产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以提高汽车产能利用水平为重点,完善和落实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各地要注重系统谋划,围绕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通过分类施策,引导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要注重防止盲目布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深入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推动本地区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强化监测预警,严格落实我委《关于建立全省汽车整车企业产能利用监测预警和通报约谈制度的通知》(苏发改工业发〔2022〕1140号)要求,加强产能利用监测预警,及时掌握本地区汽车整车产能变化和整车及相关主要汽车产品产量情况,定期分析产能利用水平并及时进行预警,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防范产能过剩风险。要突出防范重点,加大产能过剩企业监管力度,建立特别关注企业名单,重点关注产能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且闲置乘用车产能10万辆以上或商用车产能2万辆以上的企业,引导其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共同发力,提高产能利用水平,或积极参与兼并重组。要加强协同联动,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建立健全与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金融等部门的协同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严防违规建设行为。

2020年,我省汽车产量131.18万辆,同比下降13.53%;汽车产能利用率33.03%,同比下降6.4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是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方发改委摸底新能源汽车产能,其中江苏自查报告汽车产能利用率仅三成。这说明什么问题,这完全说明了在前段补贴政策中,江苏存在严重问题,一些车企为了(骗)补贴,大干快上,盲目扩充产线,现在补贴期完,产线就落下来了。

汽车产业
861
旧金山一Uber司机提醒乘客戴口罩,反被扯下口罩、轮番辱骂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75447 社会

只因拒载不戴口罩的乘客,美国旧金山一名Uber司机被对方对着咳嗽、抢夺手机,自己戴的口罩也被对方一把扯下扔掉了……

500据英国独立报当地时间9日报道,事情发生在上周日,当事尼泊尔裔司机苏巴卡(Subhakar Khadka)介绍,当时,他在旧金山湾区接到了这三名女性乘客,注意到其中一名乘客没有戴口罩后,他先是提醒了对方,对方没有反应,于是他把车开到了一个加油站,在这里,她可以买到口罩。

苏巴卡没想到此举惹恼了乘客,她脱口而出“Fxxk the mask”,随后攻击了他。

视频显示,该女性先是对着苏巴卡一通猛咳,接着上前抢走了苏巴卡的手机;

500当苏巴卡转身试图要回手机时,该女性又一把扯下他的口罩,用力甩在一旁,另一名原本戴着口罩的女乘客也拿下了自己的口罩,开始起哄;

500苏巴卡捡起口罩才发现自己的口罩已经断了,然而此时,抢夺苏巴卡手机的女性乘客依旧不依不饶,对着他一通狂骂……

500最后,三名女子下车时,一名女性还朝着车内喷撒了不明气体,苏巴卡一度呼吸困难,后经警方调查,该气体是胡椒喷雾。

针对此事,Uber方仅表示,已禁止抢夺手机的女性乘坐Uber。

苏巴卡透露,去除车内胡椒喷雾的污渍和气味需要花费250美元,但Uber表示只愿意承担120美元,这还是此事发酵之后的结果,此前,Uber方准备出20美元了解此事。

对于此事,苏巴卡表示很委屈,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如果我是另一种肤色,大抵就不会被如此对待了,当我一开口,他们就意识到我和他们不一样,于是轻而易举地开始威胁我。”

500

500


反智
860
俄罗斯宣布降低推特在所有移动设备上的服务速度,若继续违规不排除封禁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10_583679.shtml 政治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据俄罗斯塔斯社(Tass)当地时间3月10日报道,因推特存在违反俄罗斯法律的行为,俄政府部门已宣布对这一全球知名社交媒体采取措施,从即日起降低推特在移动设备和部分桌面设备上的服务运行速度。

报道还称,如果推特继续无视俄罗斯的法律,不删除明令禁止的有害信息,俄政府监管机构甚至还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封禁推特。就在一天前,俄媒称因涉嫌“未删除敦促青少年参加非法抗议活动的帖子”,该国政府还起诉了多家社交媒体平台。

而近期,俄罗斯政府对外国互联网服务商态度强硬。上月中旬,俄总统普京还曾放话指出,不排除在外国势力对俄罗斯采取敌对行动时切断外国互联网服务的可能性。

俄罗斯塔斯社报道截图

据报道,对推特的相关限制措施是由俄罗斯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下简称俄联邦通信监督局)发布的,该机构是负责监督媒体、电信等行业遵守法律法规的俄联邦执行机构。

俄联邦通信监督局的声明称,为保护俄罗斯公民,并使互联网服务商遵守俄境内的法律,从3月10日起,俄监管机构将在国内对推特采取集中应对措施,降低这一社交媒体在全部移动设备和50%桌面设备上的服务运行速度

声明还称,从2017年至今,推特在俄罗斯的互联网服务中存在大量违禁信息,包括涉及儿童的色情内容、诱导未成年人自杀及使用毒品等信息。俄联邦通信监督局发出了删除非法内容的要求,但推特尚未执行。

由于推特违反了俄罗斯相关法律,因此将被列入“威胁名单”,同时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俄联邦通信监督局在声明最后还发出警告,如果推特继续无视俄罗斯的法律及要求,该机构将继续根据其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行动,直到所有有害信息都被删除为止。

而俄塔斯社则在报道中指出,如果推特“屡教不改”,俄监管机构最终可能会在全境范围内封禁推特这一社交媒体

俄联邦通信监督局官网声明截图

此外,据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当地时间3月9日援引莫斯科一家法院的消息称,俄罗斯政府将起诉推特、谷歌、脸书等5家社交媒体平台,因为它们涉嫌“未删除敦促青少年参加非法抗议活动的帖子”。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政府近期多次在外国互联网服务的议题上强硬表态,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发表过相关言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今日俄罗斯(RT)等媒体2月14日报道,普京当天在会见国内媒体编辑时表示,他不排除在外国势力对俄罗斯采取敌对行动时切断外国互联网服务的可能性。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截图

同时,他还直指国内围绕“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所发生的抗议活动,正是外国敌对势力所利用和操控的。普京强调,随着俄罗斯的日益强大,这些势力遏制俄罗斯的政策正在逐步加强。

普京还作出保证,称俄罗斯政府不会无缘无故地做出给本国公民和用户人为制造麻烦的任何事情,或者仅仅是因为不喜欢他们写的一些“坏话”就采取某些行动。

“但是,如果发现出现了一些无耻的攻击行为,我们肯定不会不做出反应。”普京补充称,当外国的互联网巨头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时,恐怕那时已经失去了对市场的垄断和控制。

社交媒体
859
欧盟官员称批准俄疫苗无异于“轮盘赌”,俄方要求道歉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10_583687.shtml 政治

(观察者网 讯)在欧盟审查俄罗斯“卫星-V”疫苗之际,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主席霍奇(Christa Wirthumer-Hoche)却当众表示,奥地利效法匈牙利紧急批准“卫星-V疫苗,无异于“俄式轮盘赌”(一种较高风险的赌博游戏),这引发了俄方的不满。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10日报道,“卫星-V”疫苗研发方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要求欧洲药品管理局主席霍奇就其不当言论公开致歉。他们表示,霍奇的评论让人不得不质疑,欧洲药品管理局当前的疫苗审查工作是否存在政治干预——她并没有对其他疫苗发表过类似评论。据路透社9日报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也表示,霍奇发言不当,“令人遗憾”。

欧盟目前批准的三款新冠疫苗分别是辉瑞疫苗、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和莫德纳疫苗,它们都来自西方国家。在两名接种者“一死一伤”后,3月7日,奥地利卫生机构宣布暂停接种由阿斯利康生产的同批次新冠疫苗,并就此展开了调查。

社交媒体截图

虽然“卫星-V”疫苗在欧盟仍处于审查阶段,但在不少国家已经获批。疫苗研发方指出,霍奇的言论破坏了人们对欧洲药品管理局及其审查过程的信任。“卫星-V”已经获得46个国家批准,欧洲监管部门无权用这样的说法,来损害这些国家监管部门的信誉。

在欧洲,俄罗斯“卫星-V”疫苗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法新社3月8日报道,匈牙利已经批准了该疫苗,并将其作为疫苗接种计划的一部分;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订购了该疫苗,并表示将不再等待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批准。

3月7日,在被问到奥地利是否会有类似措施时,欧洲药品管理局主席霍奇对奥地利国家广播公司表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和‘俄罗斯轮盘赌’相提并论”。她强烈建议奥地利不要紧急授权使用该疫苗,并称“卫星-V”疫苗暂时没有足够的安全性数据。

在2月26日,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国政府还就“卫星-V”的供应预期和联合生产等问题进行了对话。奥地利方面表示,他们会等待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批准。

匈牙利布达佩斯某医院2月12日使用的“卫星-V”疫苗 图源路透社

新冠疫苗“卫星-V”是俄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与俄直投基金共同研发的人类腺病毒载体疫苗。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2021年2月2日刊登了“卫星-V”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数据显示该疫苗有较高的有效性、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疫苗有效性为91.6%。

值得一提的是,“卫星-V”疫苗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分别以两种腺病毒为载体。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10日报道,德国卫生部旗下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常设疫苗接种委员会主席托马斯·默滕斯(Thomas Mertens)对《莱茵邮报》表示,”它的第一剂和第二剂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病毒载体。这点非常巧妙,可以阻止因对载体的免疫反应,而可能导致的疫苗有效性衰减。“

柳叶刀网站截图

3月9日,意大利-俄罗斯商会宣布,意大利将建成欧盟首个俄罗斯“卫星-V”疫苗生产工厂,该工厂有望于今年7月开始工作,并于今年完成1000万剂疫苗的生产。3月10日,“卫星-V”制造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肯尼亚、摩洛哥已授权使用该疫苗,批准新冠疫苗“卫星-V”的国家由此增加至48个。

covid19 新冠疫苗
858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有戏了,印度曾炒作“不利影响”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3_10_583689_s.shtml 科技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去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正在召开的人大会议就将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在本次两会“部长通道”采访中,发改委主任何立峰透露“正在谋划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而在地方,西藏自治区政府也多次提到这一项目,表示要全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水电业内人士指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决策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项目规模近6000万千瓦,相当于“再造3个三峡”,将在多个领域保障国家安全,利国利民。

与此同时,3月10日,香港《南华早报》在报道相关新闻时也指出,由于雅鲁藏布江流经其他国家,曾于去年蓄意挑起边境冲突的印度对这一项目显得“心有芥蒂”,认为这将会对本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也在考虑建造水电站项目以作为“回应”。

《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去年至今,中央地方多次提及这个项目

在去年党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其中就明确提到,要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时说,“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突出了一些重点的项目,主要是把国之大事和关键的小事相结合。

他表示,在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当中,有一些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包括已经开工的川藏铁路,还有正在谋划推进的沿江沿海铁路以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

去年11月7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齐扎拉在林芝市米林、墨脱县调研重大工程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事项时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面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重大工程。调研中,齐扎拉实地察看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工程选址,听取规划进展情况汇报。

今年1月20日,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在拉萨召开,自治区主席齐扎拉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更是多处提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

报告中指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全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无人机拍摄的雅鲁藏布江景色 图自新华社

“这一水电开发项目,是历史性机遇”

对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决策,国内水电行业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去年11月26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志勇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这不仅仅是一项水电工程,更涉及多个领域。

例如,在生态方面,水电站所发电力和工程建设,将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发挥绝对巨大的作用;在民生方面,水电站投入运行后,每年可为西藏自治区形成200亿元以上的财政收入,提高当地人民幸福感。

“这还是一项国家安全工程,包括水资源安全、国土安全等。”晏志勇表示,作为国家重大的能源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近6000万千瓦水电的开发,每年可提供近3000亿度清洁、可再生、零碳的电力,相当于“再造3个三峡”

《中国能源部》也曾报道指出,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在6.76亿千瓦以上,为世界之最;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2亿多千瓦左右,占全国的30%,居各省区市之首。西藏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干流。

在这其中,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理论蕴藏量近8000万千瓦,其下游的大拐弯地区更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在50公里直线距离内,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汇集了近7000万千瓦的技术可开发资源,规模相当于3个多三峡电站(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然而,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能源接续基地,西藏自治区目前水电资源开发程度极低,仅为技术可开发量的1%左右。因此,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的开发,必将对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方合理开发,有国家不舒服了

雅鲁藏布江的干流源头位于中国西藏的阿里地区,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于墨脱以北切穿喜马拉雅山,转而南流,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其中一部分流域在印度、孟加拉国。进入印度后,称其为布拉马普特拉河。

《南华早报》的报道指出,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能源领域的发展,资源丰富的西藏也被视为重点地区。然而,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建设水电项目,在某些国家看来,却会“加剧紧张关系”,事实上指的就是去年6月曾蓄意挑起与中国之间边境冲突的印度。

智库机构“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其战略研究教授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对此发表的言论,听起来还“较为含蓄”。

他认为,中国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电建设计划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决定在雅鲁藏布江下游修建水坝,这一决策将会使得中国对于印度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南华早报》称,过去的十年间,在雅鲁藏布江沿岸,中国已经提议或建造了共计11个水电项目,但是一些批评人士却无端指责中方的这些发展对印度和孟加拉国产生了影响。

去年12月,路透社曾援引印度水利部高级官员迈赫拉(T.S. Mehra)的话报道称,作为对中国的“回应”,印度政府考虑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建造一个10GW(GW为10亿瓦)的水电站项目,以“缓解中国水电大坝项目的不利影响”。

无人机拍摄的雅鲁藏布江景色 图自新华社

《南华早报》援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问题专家王德华的观点称,在中印关系上,水资源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很难说大坝建设是否会衍生出一些问题。”王德华表示,即使出现问题,也应该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来解决。

去年12月2日,有记者曾向中国驻印度使馆发言人嵇蓉参赞提问:据报道,中国将在雅鲁藏布江下游进行大规模水电开发,引发外界担心中方开发会对下游国家造成影响。对此有何评论?

嵇蓉参赞当时表示,中方对跨境河流开发利用一贯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政策。任何项目都会经过科学规划和论证,并充分考虑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兼顾上下游的利益。目前雅江下游开发尚处于前期规划和论证阶段,外界没有必要过分解读。

雅鲁藏布江 西藏 水电站
857
70%靠进口 中国工业机器人该如何避免芯片式悲剧?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1467 科技

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机器人,工业之魂。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日本,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竟把持着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20年之久,卡住了无数工业制造的脖子。一旦日本断供,大批工业制造将陷入停摆危机。




机器人领域最顶尖的四大企业,素有业内“四大家族”之称:它们分别是日本的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KUKA)。


这四大家族加起来,以碾压式的优势占据了我国超过70%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以及全球近一半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2020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品牌销量排名


在部分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比如应用在高端汽车、芯片、电子领域的六轴多关节机器人——四大家族甚至直接霸占了超过90%的中国市场,国产玩家几乎毫无抗争之力。


这其中,仅日本一个国家,就占去了四大家族的一半席位。日本发那科(FANUC)则更是早在2008年就成为了世界第一个突破20万台机器人的厂家,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


从2000年开始,日本凭借着强大的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能力,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生产和出口国。


2019年,即便在贸易摩擦与疫情形势严峻的双重影响下,日本工业机器人出口额仍达到了159.2亿美元,远超欧美其他国家,是机器人产业领域名副其实的“超级国家”。


反观我国,目前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140台,远低于日本的327台。


更为可怕的是,日本还垄断着工业机器人上游生产的核心零部件。


以精密减速器为例,它是机器人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机器人整机成本近40%,是最核心的零件之一,被称为“机器人皇冠上的明珠”。


在这一领域,日本企业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全球减速器方面,则被日本纳博特斯克(Nabtesco)、哈默纳科(Harmonic)、住友(SUMITOMO)、新宝(SHIMPO)等企业垄断。日系企业一家独大,连“四大家族”也要向日本采购。



▲日本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优势,图源:《日本工业机器人崛起之路》戴荣荣


减速器是精密机械工艺的巅峰之作,其技术门槛非常高,是材料科学、精密加工设备、装配技术等学科的集大成之作,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几乎完全不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而作为“工业之魂”,工业机器人的崛起与日本强大的工业制造息息相关。


日本是继美国、德国之后,第三个在世界上建立起机床工业的制造业强国。二战之后,日本政府大力扶持本土工业制造,在战略上提出贸易立国、科技立国,在战术上重点扶持钢铁、汽车、电力、半导体、核能等重工业,并自1982年以后长期雄踞世界工业强国一线阵营。


1970年代末期,日本汽车产业开始试用工业机器人,80年代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统一的机器流水线生产让日本车企的规模迅速扩大,同时成本持续下降。



如今,日系车企的世界霸主地位有目共睹,仅丰田、本田、日产几家车企的营收之和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2018年,汽车产业在日本的工业产值中占比达到了40%。


在1970年代后期,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强势崛起,其全球份额从10%狂飙到40%,甚至引来了美国的疯狂打压。


在芯片半导体的上游设备与材料领域,日本企业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在整个半导体产业的19种关键材料中,日本产业垄断全球过半市场的有14种。


四大家族之一的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也是世界上最早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到半导体生产的机器人公司。


高速增长的生产制造业与老龄化严重的日本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不断激化的劳动力供需矛盾之下,日本工业机器人迅速崛起,走上了称霸之路。




1970年,随着战后婴儿潮的逐渐结束,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突破7%红线,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


然而此时,日本社会却正经历着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战后经济奇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国民经济受到致命打击,全国四成财富毁于战火,经济严重崩溃,社会持续动荡。


然而,日本政府抓住了战后国际贸易激增的机会窗口,在本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浪潮,国民的小康阶层开始迅速崛起,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实现了经济腾飞。


在1965年到1970年期间,日本经济步入了超级繁荣期,工业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高达16%、GDP增长超过11%,并在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与前苏联的世界第三大国。


这轮神话般的经济繁荣,被日本国民冠以了神的名字,称为“伊奘诺景气”。


然而,老龄化却如附骨之疽,阴魂不散地缠绕着日本工业。



▲1954-1984年日本GDP与劳动力人数反差,图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1970年,日本的造船、电视、半导体收音机都已占世界第一位;钢铁、汽车、化肥、合成纤维等产量仅次于美国。


然而,此时日本的适龄劳动人口数仅为5153万人,年同比增长甚至不足1%。


激增的工业需求与日益加重的老龄化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力缺口,致使日本制造业人力资源持续短缺,成本快速飙升。


与此同时,随着日本工业的迅速崛起,美国“经济老大哥”的地位开始受到威胁,日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尼克松当选


1968年,尼克松在总统大选中承诺将打压日本的纺织品产业,正式拉开了日美第一次贸易保护战的大幕。


大量的贸易顺差、日益不友好的贸易环境、以及日元的过快升值,种种原因迫使日本政府重新审视国家定位,正式从“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时,日本开始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经历了从山寨到创新、从模仿到超越的历程,最终被日本社会逐渐内化,成为日本工业创新的基石。


大洋彼岸,美国Unimation公司在1959年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它的创始人约瑟夫·恩格尔伯格(Joseph Engelberger)被业内尊称为“机器人之父”。


1969年,通过引进Unimation公司的技术,日本川崎重工率先造出了日本史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开创了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先河。



▲Unimation最早的工业机器人图源:川崎重工


当时的机器人还在发展初期,庞大而笨重,只能完成很简单的任务,各项指标都不成熟。


但在日本人力极度短缺的背景下,机器人迅速进入了实用阶段,并最先应用在汽车制造领域——Unimation公司的发家之本——并迅速拓展到机械、电子等制造业中。


日本政府也没有闲着,除了出台一系列针对工业机器人的鼓励政策之外,在1971年与1978年,日本政府迅速跟进颁布了《机电法》和《机情法》,率先制定并完善了机器人产业的行业标准,为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铺好了道路。


与此同时,日本并没有止步于技术引进,他们大力投入技术研发,不仅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机器人协会,还自研开发出了世界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第一台SCARA工业机器人、第一台电机驱动机器人等等。



▲1980年川崎重工工业机器人在汽车产线上


图源:川崎重工


1980年,日本更是接连颁布两部刺激企业租赁工业机器人的制度法案,并由日本财政省、日本开发银行、牵头24家工业机器人企业成立“日本机器人租赁公司”,向中小企业提供机器人租赁和贷款,将机器人带到了产业链各大中小企业的工厂中。


在一系列疯狂的减税、补贴、贷款优惠、制度倾斜的扶持下,日本工业机器人迎来了第一波蓬勃发展的浪潮。1970年,日本工业机器人年产量约1350台,1980年暴增至19843台,年均增长率超过30%。


在“技术立国”的浪潮下,日本社会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机器人技术,川崎重工、安川机电、发那科等一大批工业机器人崛地而起,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


自此,日本机器人产业彻底摆脱了“技术进口”的限制,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二十年。


1982年,日本机器人保有量突破10万大关,高级机器人保有量超过全球的56%,远远超过机器人技术发源地——美国。


90年代后,发那科、安川机电更是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工业机器人厂商。随着日本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日本机器人厂商开始大举进军海外市场。


日本国内市场与全球市场的空间不可同日而语,很快,物美价廉、精准可控的日本工业机器人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认可,订单如雪片般飞至。



2012年,日本机器人出口额已经占据产业总销售额的70%以上,而幅员广阔、不断崛起的亚洲市场,则成了日本机器人的最大买家。


2000年以后,日本已经成长为全球机器人第一大国,不仅稳坐机器人产销王牌位置,还把控着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在内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可谓笑傲机器人江湖。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中美贸易形势开始恶化,国内生育率下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


一切的一切,与曾经的日本市场何其相似。


事实上,中国正面临着与日本20世纪80年代类似的,工业机器人需求暴涨阶段。


从2013年开始,中国就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2016年中国的机器人安装总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世界第一,发展速度史无前例。


然而,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制造能力却十分落后,不仅在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上被人“卡着脖子”,高端机器人市场更是接近全面失守。


而这背后的原因,则同样要追溯到40年以前。


1977年,在日本社会积极拥抱机器人时,海湾彼岸的中国尚未迈出产业探索的第一步。


而此时,中国机器人产业界最关键的人物之一,未来的院士与“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步入了人们的视野。



▲蒋新松院士


1977年,多国重金投入机器人产业,凭借着在东北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多年的研究经验,蒋新松敏锐地察觉到,机器人必将成为国家科技实力与工业水平的象征。


在这一年的中科院自然科学规划大会上,蒋新松首次提出了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设想,并在此后陆续提出了“智能机器人在海洋应用”等重要课题。


然而,“十年动乱”让中国科技界元气大伤。大批科学家遭受迫害,科研工作全面陷于停顿,缺人、缺钱、缺技术,想要追上国际先进水平,谈何容易。


一直到1985年,在总设计师蒋新松的带领下,中国才拿出了第一台可正常运作的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



▲“海人一号”机器人 图源:央视


历经艰难,八载春秋,“海人一号”的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研究进入新阶段,更是大大鼓舞了蒋新松与其他科学家们的信心。


1986年3月,机器人项目被列入我国“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开启了迈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攻坚战。


在此后的日子里,蒋新松不仅连任四届“863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还带领团队攻克了我国CIMS、特种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空白;主编撰写了《机器人学导论》;并创办了中国自动化学会刊物《信息与控制》和《机器人》杂志,全面推进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1994年,蒋新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7年因突发心脏病逝世,年仅66岁。


为了纪念蒋新松,目前国内最大、国际一流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如今,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走过了四十载,虽然在部分领域有所突破,但是整体发展始终处于落后地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持续提高,工业机器人需求不断增长,从2013年开始就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


而根据华创证券数据,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不足30%,国产龙头企业市占率不足3%。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目前国内约85%的减速器、70%的伺服电机、超过80%的控制器市场都被国外品牌占据,高端产品线更是全面失守,多处空白。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曾感叹,“我国现在是工业大国,还不是工业强国;是制造大国,还不是制造强国。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差距和短板。”


和80年代的日本相比,我们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美国打压、人口老化、用工成本增加、工业需求增长、长期依赖技术引进……



▲我国制造业用人成本不断攀升图源:德邦研究所


不同的是,中国广袤的市场空间给予了国内机器人厂商更多发展机会。


在“国产替代”的巨浪之下,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高新电子等新兴产业所催生的市场需求,国内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到23万台,同比飙升19.1%;12月单月更是突破了2.9万台,创下历史新高。


后疫情时代,中国更是作为少数管控得当、顺利复工复产的国家,迎来了一轮制造业需求的暴增。


据中投产业研究院《2021-202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未来五年我国机器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80%,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63亿元。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机器人
856
台湾接连发生枪击事件,苏贞昌这回应让网友拳头硬了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74810 社会

台湾高雄一周内发生两起街头枪击案,引发民众担忧,然而,“行政院长”苏贞昌却不以为然,据台湾中时电子报今日(9日)报道,苏贞昌在接受采访时称,民调显示民众对治安满意度高,有突发的情杀跟仇杀难免,但一般警方也很快就破案了。

据联合新闻网9日报道,据统计,今年一、二月全台持枪案件达到了28件,比去年同期增加六件,且凶杀、绑架等重大暴力案件不断。

仅近半个月以来,台湾已经发生了6起枪击案,持枪者中有黑帮人员,也有普通市民。

500

比如,上周二(2日)晚,高雄鼓山区美术馆附近发生警察与匪徒的持枪大战。

当时,几名匪徒绑架了一名富商,离开途中发现了警方车辆,意图“主动出击”朝警车开枪,交战中匪徒中枪身亡。

500

7日晚,高雄大树区64岁男子方某与前妻在街头发生争吵,两名路人劝架,方某回家拿枪后返回现场试图对前妻不利,又与两名劝架者吵了起来,情绪失控的他突然拿出枪朝其中一名劝架者的头部和脖子各来了一枪,看到另一名劝架者准备逃跑,他又对着对方的左肩、左后背、左腰及左大腿等部位开枪,2人当场离世。

有目击者表示听到了10多声枪声,警方到场后,捡到8颗弹壳、2颗弹头。

昨天上午,该男子被捕,调查发现,男子曾是一面包师傅,目前无业。

500

500

图说:警方从其摩托车中发现了枪,本文图均自台媒

当日,国民党高雄市议员李雅静直呼,“难道高雄只剩我没有枪吗?”

高雄市议员黄绍庭则质疑,仅高雄市一月至二月中旬已发生17件重大刑案,高居“六都之冠”,破案率却非常低,难道高雄已成为“庆记(子弹)之都”?

一台湾资深刑警介绍,早些年台湾改造枪的“原料”多来自可以填装火药、有声光效果的模拟枪,2005年当局查禁模拟枪后,市面上出现了“操作枪”,这种枪外型、构造、材质与真枪相仿,同样稍作修改就有很大的杀伤力。

过去几年,台湾民众只要上网或者到一些模型店“合法”购入操作枪,再让有相关背景的人利用简单工具改造,就能变成一把改造枪,这也是台湾目前黑枪泛滥的主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台湾民众对治安非常焦虑,然而,“行政院长”苏贞昌却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民调显示民众对治安满意度高,有突发的情杀跟仇杀难免,不过大家也看到了,警方第一时间就破案逮捕嫌犯的作为,非常有力。”

台湾网友:“听完这些话直接拳头硬了”、“情杀仇杀是正常的吗?”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版权声明


台湾
855
哈里王子夫妇爆英国王室猛料,白宫新闻秘书:讲述自己的故事需要勇气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09_583562.shtml 娱乐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去年1月,哈里王子及其美籍妻子梅根·马克尔(Meghan Markle)与英国王室“分家”,曾一度引发轩然大波。时间过去一年多,沉寂多时的“出走夫妇”近期登上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的节目,频曝猛料,大揭英王室的“黑历史”。

英国王室方面还未回应,美国白宫已率先表态。当地时间3月8日,白宫新闻秘书珍·普萨基(Jen Psaki)在回应相关问题时表示,许多美国人也看到了这一采访,并称赞了梅根的“坦率与勇气”。

除了白宫,美国前第一夫人、前国务卿希拉里也对此事发表了看法,称一些英国小报的行为“无耻”,哈里王子夫妇的遭遇“令人心碎”,同时还呼吁英国王室能够做出改变。

对于近日“出走夫妇”的这一访谈,英国《镜报》将此形容是“王室85年来最严重的危机”,意指上次这么严重的危机还是1936年——爱德华八世为迎娶离异的辛普森夫人而选择退位。美联社则称,这是自1995年戴安娜王妃接受访谈以来“最轰动”的英国王室访谈节目。

《人物》杂志报道截图

据美国《人物》杂志(People)当地时间3月8日报道,当天在被问及美国政府对哈里王子夫妇的最新节目访谈有何评论时,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对记者表示:“显然,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看到了这个采访,就像许多美国人和世界各地的许多人一样。”

据报道,普萨基在回应时称赞了梅根的“坦率”,她表示:“对任何人而言,站出来讲述自己与心理健康的斗争,讲述自己的个人故事,这都需要勇气。当然,这也是拜登总统所相信的。”

她补充称,拜登还谈到过“在众多领域投资的重要性”,即在精神健康领域投入资助力量。

对梅根一番赞扬过后,普萨基又表示,鉴于哈里王子夫妇现在是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普通公民,白宫不会再作进一步的评论。

报道称,普萨基同时还强调了美英两国之间的密切关系。“我要重申一下,我们与英国人民有着牢固而持久的关系,与英国政府在一系列问题上有着特殊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也将继续持续下去。”

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回答记者提问 视频截图

而据福克斯新闻网当地时间3月8日报道,普萨基并不是唯一一个就哈子王子夫妇最新访谈发表评论的美国公众人物。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时,希拉里也对此事发表了看法。

希拉里首先表示,她认为这一访谈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电视节目”,并称赞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采访功力。

她随后称,看到“成就非凡”的梅根没有被英国王室所接受,还与众多英国小报媒体“对峙”,实在是“令人心碎”。同时,这也让她想起自己曾经与英国小报斗争的过往。

“我在英国小报的圈子里待过一阵子,任何一个公众人物都有过这种经历,他们(英国小报记者)残酷‘追杀’梅根的行为简直太无耻了。”

“现在是2021年了,她想过自己的生活,并充分参与其中,她完全有权利对生活抱有希望。”希拉里还表示,她希望社会为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妇女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接受度,而英国王室则应该“比现在更有活力和前瞻性”。

当地时间3月8日,各大英媒头版报道哈里梅根夫妇受邀接受专访,爆料王室生活。图自澎湃影像

近期,从英国王室“出走”的哈里王子夫妇登上了“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的访谈节目,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当地时间3月7日晚,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披露了“出走夫妇”接受采访的更多内容,这场“王室黑料大放送”像一颗重磅炸弹引爆全球。

访谈中,哈里王子夫妇讲述了自己退出王室的心路历程。梅根自曝在王室生活十分压抑,一度想要自杀,而哈里王子则担心妻子步他母亲戴安娜王妃的后尘,因此才决定离开王室。

此外,梅根还称自己和儿子阿奇(Archie)因肤色受到王室的“种族歧视”,并披露婚礼前曾被凯特王妃气哭,而非她气哭凯特王妃,是英国媒体在搬弄是非、颠倒黑白。一场电视采访,竟集齐了“种族歧视”、“冷漠王室”、“妯娌矛盾”等各种劲爆元素。

梅根在访谈中一度哽咽落泪 视频截图

目前,英国王室还未对此节目予以置评。而据英国《卫报》当地时间3月8日报道,在当天被问及哈里王子夫妇的相关话题时,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也许我能说的最好的事情是,我一直对女王怀有崇高敬意,她在我们国家以及英联邦中扮演了统一角色。”

“至于其他和王室有关的事宜,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评论王室事务了,今天我也不打算评论。”约翰逊这样回应道。

英国王室
854
中俄两国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21_03_09_583558.shtml 政治

微信公众号“中国的航天”消息,3月9日,经两国政府批准,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视频会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

图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的航天”,下同

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和国际伙伴开放,加强科学研究交流,推进全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太空。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轨道上建设可进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科研活动,长期自主运行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基地。

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的框架内,中俄两国利用在空间科学、研发和使用空间设备和空间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将共同制定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路线图,并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和运营等方面开展紧密协作,包括向国际宇航界开展项目推介。

中俄两国一直致力于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领域开展合作,先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联邦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协同实施“嫦娥七号”月球极地探测任务和“月球-资源-1”轨道器任务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联邦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建立联合月球与深空探测数据中心的合作协定》等协定,积极推动月球及深空探测领域的合作。

航天
853
印度敦促美日澳投资其疫苗生产,将中国挤出区域疫苗销售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09_583484.shtml 政治

【文/观察者网 齐倩】在中国忙着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时,印度却上赶着前来“碰瓷”。

据路透社3月8日报道,印度意图拉拢“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小伙伴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敦促他们投资印度的疫苗生产,共同“将中国挤出区域疫苗销售”。

然而,当被问及对此事的评论时,美日澳三国均回复:暂不予置评。

路透社报道截图

截至目前,中国已向6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目共睹。路透社计算,中国已承诺通过出口和捐赠,向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提供至少4.63亿剂国产疫苗。

在此背景下,美日澳印四国愈发焦急。他们将各国在疫苗选择上的自主决定政治化,与所谓“疫苗外交”联系在一起,声称将与中国展开竞争。

两名印度高级官员表示,“四方安全对话”已经举行了几次关于全球疫苗接种的会议,四国正试图扩大全球疫苗接种,对抗中国“不断增长的软实力”。他们补充说,作为世界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印度当仁不让,相信自己是对抗中国的最佳选择。

“此时此刻,印度拥有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更多的疫苗选择。”其中一名参与会议的匿名人士说,印度希望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掏钱”投资该国的疫苗生产,以提高疫苗产量。

另一名印度消息人士说,在2月举行的视频会议上,四国讨论了“鼓励发展替代性医疗供应链,从而减少对中国依赖”的方法。

印度血清研究所是世界最大的单一疫苗生产商,代理生产的阿斯利康疫苗正销往世界许多国家。路透社介绍称,血清研究所与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等其他印度疫苗制造商有能力生产数十亿剂疫苗。

此外,印度疫苗制造商还试图向包括巴西、菲律宾和津巴布韦在内的40个国家出售疫苗,并计划生产更多由美国和俄罗斯研发的新冠疫苗,如辉瑞、莫德纳和“卫星V”疫苗。

另有一位印度消息人士称,印度血清研究所与阿斯利康疫苗的合作关系是“四方安全对话”组成“疫苗外交”联盟的关键,目标就是将中国挤出区域疫苗销售,以及“确保疫苗市场的安全”。

印度总理莫迪接种疫苗,推特截图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向路透社证实,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确实在2月18日与其他三国外长会谈,一同讨论了在疫情应对、经济复苏和气候变化等议题上的合作。

但当被问及对此事的评论时,该发言人并未提及印度的资金请求,也未提及中国,只是表示美国政府正专注于扩大全球疫苗接种规模,以及疫苗的生产和运输。

澳大利亚政府没有对此事发表评论。一名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如何加快全球从疫情中复苏是澳大利亚和“四方安全对话”的政策优先事项。澳方正探索与伙伴国家合作的多种选择,以巩固地区稳定繁荣。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则在上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四国在2月的会议上讨论了“通过国际合作确保发展中国家平等获得疫苗的必要性”,但没有做出任何决定。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郭卫民:所谓中国用疫苗扩大影响力之说十分狭隘,视频截图

对于欧美政府和媒体在报道中反复提及的“疫苗外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早就作出回应。他表示,选择哪种疫苗应该由各国自主决定,在这个问题上不应有恶性竞争,更不应进行所谓“对抗”。

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人郭卫民3月3日也称,外界有声音质疑中国通过疫苗出口来扩大地缘政治影响,这种想法十分狭隘。中国开展疫苗国际合作的目的在于,帮助其他国家早日战胜疫情。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17支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支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多支疫苗在境外获批开展III期临床试验。4支中国疫苗获得一批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或附条件上市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60多个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疫苗无偿援助。中国政府宣布向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

印度 抗疫
852
旱情加剧,台“经济部长”:生产生活用水能撑到5月
https://www.guancha.cn/ChanJing/2021_03_09_583485.shtml 社会

2021年已过去了2个月,可一场让汽车巨头们被迫停产的全球“缺芯”危机却仍未见好转,雪上加霜的是,部分重要的芯片产地又接连发生了天灾。

继美国暴雪和日本地震之后,台湾岛的旱情正日趋严峻,供应台湾三大科学园区的许多水库均处于低蓄水量,全球晶圆代工巨头台积电已在2月23日宣布将启用水车来协助满足代工厂的用水需求,世界先进和联华电子同样签署了水车供水合同。

彭博社3月8日报道称,作为全球晶圆产能最高的地区,台湾当局已受到来自美、日、欧等汽车大国的多方压力,要求确保芯片的稳定供应。台“经济部长”王美花出面表示,预计在5月底季风到来前台湾都有足够的水供生产生活使用。

她补充说,到目前为止,干旱并没有对台积电和其他公司造成影响。

王美花 台媒图

目前,一场56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正席卷台湾,让晶圆厂等吃水大户面临停产风险。台“经济部”水利署3月9日的数据显示,供应台湾三大科学园区的许多水库正处于低蓄水量,这当中供应新竹科学园区的宝山与宝山第二水库蓄水量百分比仅20.4%与12.13%,供应中部科学园区的鲤鱼潭水库、德基水库蓄水量百分比分别为15.3%与9.94%,而供应南部科学园区的曾文水库蓄水量百分比仅剩15.23%。

台湾个水库蓄水状况 图表来源:用数据看台湾网

台“联合报”报道称,为不耽误生产,包括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在内的台湾半导体大厂已从2月23日起先后宣布启动水车供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台积电在回复彭博社的邮件中确认,公司已经开始削减用水量。

这场干旱来的很不是时候。据彭博社报道,目前由于全球深陷“缺芯”危机,通用、大众等世界知名的汽车巨头不得不停产来等待芯片到货,预计亏损将达到数十亿美元。可在另一边,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各路代工厂也已接近满负荷运转,好满足新冠疫情爆发后猛增的芯片需求。

看到自家车厂因为缺芯被迫停工闲置,美、日、欧等汽车大国已官方出面敦促台当局尽其所能确保芯片的稳定供应。

台科技厂商应对水情吃紧的策略 图表来源:联合报

3月7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将竭尽全力,确保供水。

据台“中央社”同日报道,台科技厂商主动向当局提出凿井取水,“经济部长”王美花称,科学园区或工业区可凿井取水。她还表示,台湾芯片制造商已经开足马力生产,以满足全球需求。

台湾水利局副局长王一峰还表示,最近当局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休耕部分农田,已经帮助节约了7.01亿吨水,这将确保台湾在5月底之前有足够的水,还能多一个月的缓冲期。王局长称,台湾每年用水量约为160亿至170亿吨。其中约70%的流向了农业,工业用水仅占20%,其余部分则用于住宅和商业。

荒唐的是,为了保水,台“农委会农田水利署”竟然在7日与大甲镇澜宫合办祈雨法会,令前“外交官”介文汲高呼“回到民国前”。

台中市长卢秀燕(前排左七)昨率市府五位局长,全程参加镇澜宫祈雨法会 台媒图

据台“联合报”报道,台湾缺水其实早有信号。台每年的《工业总会白皮书》都会提醒台湾面临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的五缺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却未彻底改善,直到今年因为旱情再度引爆。

其实从自然条件来看,台湾地处季风带降雨充沛,但是,由于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再加上地形陡峻,水资源不易蓄存利用,以及人口稠密的因素,台湾每人每年能分配的降雨量为4000吨,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一。

而在去年,台湾一整年都没有台风登陆,直接导致全年的降水量只有前一年的一半。台经济部水利署表示,台湾是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8的缺水地,严峻程度堪比撒哈拉沙漠国家。

台白河水库(上)、宝山水库(下)已经见底 台媒图

另一方面,台湾的半导体、面板等主力产业都是吃水大户,尤其是半导体制造需要使用的超纯水,要用到数倍量的自来水。据台积电《201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统计,该公司在三大科学园区的用水量,竹科厂区每日达使用量达5.7万吨,占竹科每日使用量近15万吨超过三分之一,中科厂区每日用水量约共为4.9万吨,南科厂区每日用水量达5万吨,以现在正大量产出5纳米制程推算,用水量更高,可能达南科园区用水量17万吨的一半。

目前,台积电全台厂区日用水量达15.89万吨,若全以水车载水,每天要达近8000车次。

尽管台湾各大厂已面临缺水的风险,不过业界仍表示乐观。摩根大通亚洲科技、媒体和电信研究联席主管哈里兰(Gokul Hariharan)表示,目前的水资源短缺尚未对台湾半导体行业的生产产生任何重大影响,今年第二季度左右出现的水资源短缺是一种常见现象,因为这与企业增加芯片生产的时间相吻合。

台湾 TSMC
851
韩正:解决香港住房问题难度很大,但总要有开始的时候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3_09_583478.shtml 政治

(观察者网讯)“解决这个(香港住房)问题,难度是很大,但总要有开始的时候。”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代表团的审议时如是说。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7日发布了韩正与香港代表团会面的片段。在讲话中,韩正提到了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香港金融中心发展、香港住房问题等外界关注的议题。

韩正表示,中央在国家安全及选举制度的问题上十分慎重,经过了深入研究及全面分析。中央在深入论证和研究香港国安法及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过程中,听取了各方意见,包括特区主要官员,而且是反复听。

韩正表示,香港的金融中心是香港的骄傲和优势,“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国家会全力以赴支持香港金融中心和创科中心的发展。韩正强调,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后,既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作出贡献,自身亦可以得到飞跃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韩正还提到了香港的住房问题,指出香港住房问题有其历史和发展过程,“解决这个问题,难度是很大,但总要有解决开始的时候,如果一直就这样,没有、也形不成共识,也没有(解决)办法,一有办法就在立法会‘拉布’,最后损害的是全港老百姓的利益。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对香港《大公报》指出,韩正谈及香港存在的住房问题,体现了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香港。香港目前还有很多人住在劏房,居住条件很差,未来将透过整体规划,解决香港人的居住问题。

中央对香港社会的深层次矛盾高度重视,住房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国庆期间,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走进基层社区,探望老人家和劏房户。在租住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失业市民徐天民家,骆惠宁特别提到,“看到你家居住环境,心里很不好受。”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表示,骆惠宁的举动反映,中央未来除了应对“暴乱”问题,将加大力度支持特区政府处理经济、民生问题。

刘兆佳指出,中央一直关心香港的经济、民生事项,希望特区政府能够更有力和积极地处理有关问题。他强调,现时最重要的民生问题是房屋问题,不少市民置业有困难,居住狭窄的居住环境,不能有良好居住环境,故中央将会大力支持政府克服障碍。刘兆佳认为,中央在经济、民生问题上都会积极参与和介入。


内地的房地产问题怎么解决啊

房价 香港问题
850
阿里员工4年贩卖66亿机票行程单,获利超1000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1306 社会

电子客票的行程单是很多单位报销差旅费的凭证,有人就把主意打到了这上面,靠出卖行程单获利。


近日,裁判文书网披露了一起非法出售发票大案,涉及票面金额66亿元!




基金君仔细阅读了一下裁判文书的内容,细思极恐。


案件显示,阿里飞猪交通业务部国内交通(机票)运营专员罗某,出生于1988年,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的电子客票号,打印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或各大机票销售代理平台售出的机票行程单,并予以销售。


经查,罗某及其妻子在2015年到2019年4年间,前后打印了1600多万张机票行程单,共非法获利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涉及票面额人民币66亿元以上。




88年阿里飞猪员工倒卖航空行程单


4年获利超1000万元


根据裁判文书显示,2015年7月,罗某入职飞猪公司,担任阿里飞猪交通业务部国内交通(机票)运营专员,负责飞猪公司自营的五家机票代理店铺业务。




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罗某及其妻子刘某等7人使用上海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甲公司)、杭州长隆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简称某乙公司)的账号密码登录eTerm系统,利用非法获取的电子客票号,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家中,打印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或各大机票销售代理平台售出的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后进行销售。


罗某的电子客票号一方面来自于职务便利获取,从飞猪公司内部盗取电子客票号码,另一方面通过向其他公司或个人购买。


根据裁判文书显示,2016年初,罗某以代打行程单名义向上海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股东郭某提出租赁该公司的账号密码及购买空白行程单,租账号密码的费用是1200元/月,空白行程单0.15元/张。


2016年,罗某以其妻妹的名义注册了杭州长隆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后以该公司名义登录航信系统打印行程单及领取空白行程单。


除了从飞猪公司内部盗取电子客票号码外,王曦、潘某也向罗某提供电子客票号码。2019年3月,罗某联系潘某要电子客票号码,谈好0.3元/个,潘某让焦某通过QQ邮箱发给罗某,一共向其提供约130万个电子客票号码,罗某向潘某、焦某支付现金40万元左右。


根据裁判文书显示,罗某及其家人通过上海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简称某甲公司)、杭州长隆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某乙公司)在上述期间打印了1600多万张航空行程单。共计非法获利人民币(以下币种同)1000万元以上,涉及票面额66亿元以上。




最终,罗某犯非法出售发票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十五万元(刑期自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9年10月17日起至2025年10月16日止。罚金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缴纳)。追缴罗某等人的违法所得,上缴国库。


另涉案六人分别获刑3-5年不等。


机票行程单被冒领引发投诉


因航信系统里的行程单只能打印一次,被罗某以及家人的上海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杭州长隆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打印行程单的乘机人,通过真实出票单位的航信系统能查到行程单是被哪家公司打印。


据上海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甲公司)创始人郭某交代,郭某还将其的上海手机号码给罗某用,用于处理投诉的事情,投诉内容是某甲公司打印了其他公司售出的机票行程单。


当时郭某询问罗某上述事情,罗某称是误打;2018年5至6月,大量票务公司打电话给郭某,称其公司盗打了他们公司已出售未出票的行程单,郭某才知道罗某利用其公司名义盗开其他公司的行程单,但因为郭某贪财没有多问,也没管到底是不是盗开;罗某前后大概给郭某100多万,后者获利80万元左右。


罗某会怎么处理这些投诉呢?


据罗某交代,其妻妹刘某2负责对接客户、打印并邮寄行程单、对接投诉等工作,妻子刘某1偶尔帮忙接投诉电话,其中飞猪的投诉通过钉钉联系,其他平台客服通过某甲公司、某乙公司的对外号码联系。


如果被打印的行程单没有寄出,就直接寄给投诉人,如果已经卖掉,就用补打系统再打一张行程单。


面额万元的行程单


售价30元


基金均在裁判文书中还注意到一个细节。



根据现有证据,本案中的购买者均将行程单用于差旅费报销。那么购买行程单的价格又如何呢?


证人曾某的证言,证实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其为报销及为同事购买行程单,其间,其微信转账共计48020元,平均1万元面额价格为30元,涉及行程单面额约1600万元。



而根据前面的供述,罗某购买空白行程单的成本不过3毛钱左右。这其中的暴利让人铤而走险。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暴利让人迷失了心智,但是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849
商务部部长:中国政府已正式核准RCEP协定
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21_03_08_583426.shtml 经济

3月8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直播截图

在回答关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工作进展和如何帮助企业把握机遇的问题时,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说,RCEP签署后,意味着占全世界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的地区能形成统一大市场,这个市场充满潜力和活力,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为此专门成立了RCEP生效实施的工作机制。目前的进展是,我国政府已正式核定该协定,一些成员国家也在加速推进,希望相关国家能加速推进,最终达到6个东盟成员国和3个非东盟成员国批准生效的门槛,批准得越早,越早惠及各国老百姓。

在技术准备方面,王文涛说,目前我国正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技术准备工作,目前技术准备很顺利,包括关税、原产地认证等,正和相关国家磋商、对接,取得确认后实施后,在实施中马上能生效。

企业方面,王文涛说,商务部已经举办第一期企业培训班,6000人参加,3月份将举办第二期,覆盖面达四万人,加大培训和普及力度,让更多企业知晓协定内容,熟练应用使用,使协定惠及企业,造福百姓。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张骏 朱珉迕 黄尖尖 邬林桦 王闲乐 吴頔 曹飞 顾杰 刘雪妍)

RCEP
848
“光进铜退”的背后,我国光纤用户93%的渗透率只是开始
https://www.guancha.cn/ChanJing/2021_03_08_583432.shtml 科技


固定网络是整个信息社会的技术底座,即便是当前大热的5G无线网络,也需要依赖于固定网络才能完成信息数据的传输。过去十多年来,“光进铜退”工程稳步推进,截止2020年5月,我国光纤用户渗透率已达93%,大幅领先于欧美和全球平均水平。

但相对的领先并不意味着绝对的优势,中国的光通信行业不能满足于目前的成绩而缺乏前进动力,否则,对整个行业的生命力将产生巨大伤害,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节奏。

F5G标准作为一项中欧携手制订、共同推向全球的固网标准,它一方面有助于中国在光通信产业的产能供给侧改革,消除低层次同质化竞争,使真正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脱颖而出,继续向高端发展;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帮助正在大力推进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欧盟和世界各国从一开始就对标统一的高标准,避免碎片化和重复建设。

产业视角:光通信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绿色全光网络技术联盟(简称ONA)秘书长张锐利从产业角度指出:虽然过去10年来,中国提出“宽带中国战略”,电信运营商大力推动光网络建设,光纤入户覆盖率已达93%,位居世界前列,让数亿家庭用上了高品质的光纤宽带接入服务。 但在企业和政府市场全光网络产业在仍然面临一些非常现实的痛点问题,一是下游产业(客户、设计院和集成商)对全光网络的认知度还不够;二是整个产业的标准不统一,缺乏一些行业标准来推动;三是行业人才仍然不足。

ONA是由华为、长飞光纤、神州数码和中海物业等多家产业龙头的联合发起,联盟成立的目的就是消除产业瓶颈,繁荣产业生态、引领产业方向, 推动全光网络健康持续发展;短期内已经发展到70家联盟会员, 龙头设计院和集成商纷纷加入;联盟推动POL(无源光局域网)标准发布,完成2万人次标准宣贯;推动POL纳入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图集。

张锐利对观察者网表示,从光模块、光芯片、光纤、光缆等上游产业来看,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流技术还是传统双绞线布线加交换机技术,思科在这个领域已经耕耘了二三十年了,所有的客户都已经适应了思科营造的生态。

传统双绞线布线有何不足呢?张锐利从技术角度举例,其一:传统双绞线对信号存在着较大的衰减,所以传输距离远时,信号的频率不能太高,以太网高速信号只能限制在100米以内。所以每百米就需要增加网络设备,配套还需要增加弱间(机房)、空调等设备,这不但要增加成本、影响建筑使用效率,也不利于节能减排。其二,如果将来使用WIFI 6技术,那样的带宽如果要用双绞线来传输的话,就需要更换到cat6甚至cat7的网线,那就非常粗也非常重。而光信号一般在光纤光缆中损耗很小,一般光纤可以铺设25公里的长度而无需任何额外设备。其三,双绞线使用寿命短,使用寿命一般3-5年,随着带宽的增长,从3类非屏蔽线, 5类非屏蔽线,到超5类非屏蔽线,再到5类非屏蔽线, 需要不断更换。使用光纤可以30年无忧。 其四是双绞线网络布线复杂,需要线路多。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技术总工程师王小安也从5G设备布局的角度举例。由于5G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会发生较大衰减,目前根据行业规范,5G的传输距离是90米,在比较大的建筑物里,设计时要考虑布线的距离,90米的距离是端到端,实操中还要考虑水平和垂直距离,也就是说在六七十米的半径里就需要考虑设置相应的弱电间,同时还要考虑每200个信息点需要设置一个19寸的标准机柜,同样需要可靠的电源和冷却设备。从这个角度来讲,固定网络无论在空间还是可靠性上都有自身优势,固定网络与无线网络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市场视角:前景光明,需要耐心

中国在全光网络方面是领先的,但是现在广大企业客户、建筑设计院、集成商等等对新的技术认知还不够。这样的话,虽然中国的技术很好,但是市场还是有一种继续沿用过去的技术的惯性。

另一方面,“光进铜退”工程已经推进十几年,达成了一定的阶段性覆盖目标,也出现了一些局部的产能过剩现象,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可能会误认为中国光通信产业的增量空间已经有限,而影响进一步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像长飞光纤、烽火通信、亨通光电这样的光通信优质企业反而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佳。

对此,张锐利认为,由于产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高速发展过程,过去可能也有一些比较粗放的现象,目前市场上确实有一些小厂由于生存压力,只能提供一些价格较低、质量较差的光纤,在市场标准不清晰或标准不高的情况下,这些小厂确实能够靠低价获得一些竞争力。F5G对光纤的可靠性, 弯曲度,联接方便性等光纤的质量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光纤厂商的优胜劣汰, 让高质量的产品获得其合理的市场地位和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光联万物(Fire To evethry)光纤到房间, 光纤到园区,光纤到桌面,光纤到设备/终端, 光纤的市场空间被打开,全光网络产业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

安永战略与交易咨询合伙人叶亮博士认为,从资本逻辑来看,代际的应用需求和安装率,主要受市场拉动驱动,一开始确实惯性较大,起步较慢,就算是已经安装的渗透率,有些也是主动推送行为驱动。但这很正常,正如汽车造就了石油的地位,是电灯造就了电力的地位,通信行业的发展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先有技术,然后看到新能力,应用领域再利用这种新能力,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建立新的消费理念,使技术得到极大推广。

从产业链投资情况来看,安永的研究发现,纵观光通信产业上中下游,2019年受资本寒冬影响,整体并购市场较2018年下降了超过50%,但随着整体市场的回暖,2020 年有望重回甚至超越2018年的投资金额。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下游环节并购规模较大,但是受资本寒冬影响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波动;反观上游环节受资本寒冬影响较小,持续保持高热度;中游环节受各类光纤资产利好, 占比和并购规模均有明显的上升。

受光通信市场持续整合的影响,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虽然交易数目有所减少,但是交易金额有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多家金融机构加快布局光通信产业,行业前景整体乐观向好。

从光通信带动的B端和C端下游收入规模来看,光通信下游市场收入规模2020年达到约1.4万亿人民币,并以18%的复合增长率保持高增长,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3.2万亿人民币。受下游新兴场景利好、园区光网络升级、数据中心与边缘计算等趋势影响,B端收入增速略高于C端。

凯辉基金投资经理孙剑飞则认为,从投资节奏角度看,全光网络的C端应用可能会先发展起来,现在不管是消费电子厂商,还是各种各样的创业者都在瞄准智慧家庭,纷纷做一些很有意思的尝试,因为固网通信的试错成本很低,F5G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对于前沿科技,不论是政府、学校、机构还是资本角度,最终关注点都是在应用,寻找科技和应用的平衡点。从资本角度,应当保持一个好的耐心,期望政府、高校和消费者能够共同参与,使新技术能够得到大规模应用,从而使投资得到一个健康的回报。

光纤网络
847
死磕:一颗国产CPU的浮沉样本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73786 科技

作者:杨健楷

编辑:李墨天/董指导

出品:远川研究所科技组

支持:华泰计算机行业首席谢春生

2006年1月10日,苹果一年一度的Macworld大会召开,但当年大会上最抢镜的不是乔布斯,而是穿着一身实验室外套的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在弥漫的干冰烟雾中,欧德宁缓缓走向乔布斯,庄严的将一张硅片交给后者,大声说道:“报告史蒂夫,英特尔准备好了!”

整个演讲大约持续了2个小时,乔布斯宣布了首次采用Intel Core(酷睿)系列处理器的iMac和MacBook Pro,苹果与英特尔长达14年的蜜月期随之拉开了序幕。

500

发布会上的乔布斯与欧德宁,2006年

尽管苹果电脑当时市占率仅有3%,但在乔布斯的规划中,与英特尔的合作依然只是暂时,芯片终究得自己设计。又过了4年,苹果发布第一代iPad。乔布斯兴奋地介绍到:iPad搭载了我们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芯片,强大到“让人尖叫”。这就是Apple A4Chip

尽管首次被冠以苹果之名的芯片并不出彩,华尔街分析师也大泼冷水,但苹果造芯的计划却没有停止。又过了十年,接过乔帮主衣钵的库克在2020年双十一凌晨,公布了苹果的“One More Thing”:首款搭载于Mac电脑的自研M1芯片。

这款芯片封装了近160亿个晶体管,并将CPU、GPU、NPU等等组件,集成到了一起,每秒可以完成11万亿次运算,与十年前市场对A4Chip的冷漠态度不同,M1让业内大为震惊,也让苹果有足够底气和Intel说分手。

无论是从破产边缘到真香的AMD,还是成为中国商业史佳话的“倪柳之争”,中美两国在过去三十年里从来不乏觊觎英特尔霸主地位的挑战者。从1994年起,中国IT界就向CPU发起了进攻,从方舟、申威、龙芯,到兆芯、海光、飞腾,再到华为的突破,中国公司对国产CPU的执念从未褪色。

然而,经历了“自主派”和“引进派”的轮番上阵,行业周期几度起落,这些公司和产品全部加起来,依然难以撼动CPU产业的格局。在超级工程拔地而起的背后,以CPU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已然成了一个制造业大国隐秘的痛楚。

十年时间,苹果CPU完成了从A4到M1的跳跃,阔步甩开了Intel;而中国已经奋战了20多年的CPU之路,历经跌宕曲折,又该如何走出泥潭?

天选之子

2002年8月10日清晨6点,伴随电脑上闪现的“login:”字样,中科院计算所里爆发出一阵欢呼——龙芯1号CPU终于工作了。原本一夜没合眼的工程师反而更加兴奋,结伴打车到天安门,在领袖纪念堂前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向领袖做了龙芯的工作报告[2]。

这款CPU被命名为“夏50”,取名的是32岁的胡伟武,名字则是为了纪念他的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从事计算机事业50周年。龙芯问世一年多前,力主上马通用国产CPU的计算所领导李国杰,从紧张的科研经费里抠出了100万元,竖起了CPU的大旗。面对这个烫手山芋,胡伟武立下军令状:搞不成,提头来见。

500

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

龙芯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国产CPU设计的突破,也是芯片制造的战果,当年给龙芯流片的正是大名鼎鼎的中芯国际。除了参与草创的工程师连夜鏖战,龙芯短时间内的成功,也得益于当时国产CPU的“有限自主”原则。

顾名思义,所谓“有限自主”指的是基于海外精简指令集进行自研。当时CPU领域存在两个指令集(类似于命令方式),一个是精简指令集,可以理解为一个命令只干一件事儿;另一个则是以Intel为代表的复杂指令集,成本高昂、技术复杂、功能强大。

在当时的条件下,所有指令从0自研的“完全自主”,将会面对没有编译器、没有操作系统、没有软件可用的局面,既不现实也不效率,更枉论对标Intel的复杂指令集。因此,国内企业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海外的精简指令集,在此基础上做自主研发。

除了龙芯,飞腾早在1999年研发出第一款CPU,采用SPARC架构。申威由无锡历史悠久的56所研发,采用古老的Alpha架构。而中科院的龙芯,则基于开源的MIPS架构。虽然MIPS如今岌岌无名,但作为90年代微架构大混战的产物,MIPS64不仅是最早商业化的64位架构,还有完善的微架构设计与较为完整的软件链支持。

同一时期,凭借863、核高基等众多国家级经费的支持下,国产CPU迎来了春风:基本保持着每一两年就出一款芯片的速度,在性能的赶超上不遗余力。2004年的龙芯二号,已经可以追平1999年的奔腾三。但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国产CPU也面临着三个难题:

性能难题:虽然国产CPU进展不小,但对手也在进步,尤其是英特尔进入新世纪战斗力爆表,让国产CPU始终存在代差;生态难题:x86专利墙高耸,国产自主CPU统一采取了绕行策略,但如此一来很难适配微软系统;量产难题:使用者已经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一个荒芜的桌面,没有吸引力,何谈量产。

国产CPU起步之初,龙芯、飞腾、申威这一个个课题组,原本是国立研究机构中的一个个科研小作坊,属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一种产物,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冲击,一是预算极其有限,二是早已失去了配套的工业产业链。在两大约束下,国产CPU只能在预算的紧财政框架内,力争完成上级下达的研发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精简指令集架构成为了一种权宜之计:由于市场狭窄,它们的授权价格往往便宜到让人不敢相信,飞腾当初购买SPARC的授权,仅花费了99美元。SPARC、Alpha这样的架构,多由与英特尔死磕的众多大厂闭门造车,他们兵精粮足,更愿意以低成本拉来同盟与英特尔抗衡。

龙芯采用的MIPS架构还有一个特殊的优势:作为一个不依托于任何大厂的独立架构,MIPS更钟情于游戏机、光碟、机顶盒等嵌入式设备,这些场景起量快,来钱也快。时值台湾地区设计业风起云涌,MIPS在岛内的生意做的很好,授权费收到手软,但是,就像大多数外资科技公司一样,MIPS在大陆地区面临棘手的知识产权问题。

此前,龙芯一直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自己搞MIPS架构的电脑CPU,但由于没有商业化,双方也相安无事。但在2005年,龙芯与微软合作开发Windows CE,龙芯板卡快要送到美国时,MIPS给微软发了一封致命的邮件:只要龙芯踏上美利坚的土地,便违反了MIPS的专利权。龙芯眼看唾手可得的微软加持buff,鸡飞蛋打。

MIPS的警告信揭开了中国科技界一个几乎默认的锅盖:改革开放之初,外资公司对中国市场多不重视,申请专利也未同步申请,而当时的中国的专利法规定,若未在一年内申请专利,则之后不可申请,由此造就了一个空前的机遇——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基于只在中国境内管用。

没了大陆专利锅盖的保护,龙芯遭遇了一系列专利狙击:2005年7月,半导体调研机构In-Stat发布独立分析报告称,龙芯处理器架构与MIPS近似度达95%,由于未获授权,一旦龙芯开始市场化,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作为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紧急辟谣,身为研究组组长的胡伟武也出面澄清,龙芯是中国人自主研发而成,指令系统有意避开了国外已有专利。

但MIPS显然无法满足于这个说法,几番谈判之后,MIPS开出了100万美元的天价。2006年,芯片界爆发了臭名昭著的汉芯事件,加之中芯国际在台积电的官司上认输赔款,整个舆论对半导体行业开展了无差别的口诛笔伐,负面评价铺天盖地。

500

手拿“汉芯1号”展示芯片的陈进,2003年

眼看火烧眉毛,危机不得不解。正值中法两国2007年交流逢春,利用这个政治契机,中科院通过借道合作伙伴意法半导体的方式,让龙芯间接获取了MIPS架构全部专利。在中法双方领导人的牵头下,龙芯还与意法半导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发布会,合作宣布当天,《人民日报》的大号标题上书:

中国龙芯面向全球市场。

然而,这个应急之策有着天然的缺陷:借道意法半导体买专利、流片、卖芯片,那最后的芯片产权到底归谁?龙芯岂不是成了意法半导体的一个外包设计工作室?两年之后,为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中科院剪断弯弯绕,直接与MIPS签了约。

但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签约完成不久后,某媒体发表了一篇《龙芯无奈购美公司专利授权,“中国芯”光环褪尽》,龙芯花钱买MIPS架构专利的行为被无限放大。一时间,“龙芯造假”、“龙芯骗补”、“龙芯不是自主设计”等声音此起彼伏。加上此前汉芯事件的恶劣影响,舆论对国内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的质疑达到了顶点。

进退失据

国产CPU与国产操作系统一样,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都有一种对“卡脖子”的天然恐惧。关于自主CPU芯片,彼时产业内一直有三派意见:

一派认为国产CPU应当从头搞起,完完全全的“自主化”,放弃民用市场只服务于军队和政府;一派认为技术追赶无望,不如把经费省下来攻坚其他领域,“全球不就一个英特尔么,难道全世界除了美国都不安全了?”

胡伟武和龙芯代表的则是第三派:完全自主产权短期难度太大,自主创新也未必一定要从头搞起。面对购买专利引发的争议,胡伟武不得不向媒体做了一堂无奈又心酸的计算机原理课:买芯片架构不等于买芯片;有了架构,依然需要做大量自主研发工作。

然而,在几年前“磨皮汉芯”的负面阴影下,作为出头鸟的龙芯依然遭遇千夫所指。

在国产CPU万马齐喑的那段时间,产业界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逐渐达成了共识:技术上,完全自主短期内不现实,只能基于海外专利做自主创新;生态上,外设、应用支撑用户体验,市场上,民用市场有难度,暂时以政府采购牵头,主攻自主信息化市场。在这些问题中,市场路线是最难回答的。

在政府采购领域,往往会遇到一个“鸡生蛋蛋生鸡”式的悖论——政府的要求是好用能用,即在其他市场被验证的产品。但国产CPU一开始就没人用,还指望着从政府先支持一把,继而转向民用市场。另一方面,国产CPU想打开市场,前提是自身先市场化,把角色从“课题组”转向“公司”。

2010年,“十一五”计划行将收尾,国家补贴幅度收紧,三大国产CPU迎来了命运的拐点:申威隐匿在体制和超算市场,没有向下出击;飞腾爆发了一场争论,两派人员在政府领导面前吵着是否要放弃原有编制。胡伟武一咬牙,决定让龙芯走市场化之路,主攻军政市场和中低端的桌面系统市场。

随后,龙芯课题组从中科院集体辞职,放弃体制内身份,组建了龙芯中科公司,试图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自我造血。

500

龙芯3号芯片系列之一

2008年开始研发的龙芯3B1000,是龙芯在中科院的最后一款芯片。龙芯3B1000基于65nm工艺,目标主频800MHz-1GHz,八核结构,在当时属于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6月流片,11月底第一批芯片交付完成。

以龙芯3B1000为代表的龙芯三号研发期间,恰好赶上863课题结束,“核高基”尚未启动。为了保障龙芯的开发,科学院专门划拨了500万元经费,科技部也在863计划内紧急安排了2000万元。

在计算所中层干部会上,原所长李国杰专门为龙芯设了个没有经费上限的课题,告诉他说:“胡伟武,计算所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持龙芯的研发。”

等到龙芯第一笔“核高基”课题经费到账时,龙芯课题组已经预支了计算所近八千万元经费。但谁都没想到,被寄予厚望的龙芯3B1000,最后连操作系统都启动不了。

龙芯采用多核研发战略,本想毕其功于一役,但龙芯3B1000刚好赶上了龙芯从课题组转向市场化运营。原先,胡伟武作为课题组组长总揽研发,每颗芯片从结构设计、功能验证一直到物理设计,从头盯到尾。但公司化运作后,胡伟武的精力被公司运营牵扯,研发团队群龙无首,技术问题大面积暴露。

直到2013年,龙芯的技术问题才逐步解决,结果又遇到了代工厂工艺滑铁卢。一些主管部门和应用单位,早已不堪如此漫长的“出题-解题-再出题”的煎熬循环。同一时期,彼岸的对手迎来高速发展期。

从2006年到2013年,龙芯CPU的单核性能只提高了50%,同期的x86 CPU则提高了5倍,两者的差距,从一两倍一下拉到了十倍。

国产CPU的歧路,本质在于市场化转型阶段,学院派与工业界的脱钩。在“课题组”的架构惯性下,国内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基本都放松了单核性能的提高,而是转做多核,核心数大多吊打英特尔和AMD,但单核性能的孱弱,让国产CPU在当时如火如荼的自主信息化市场中几乎找不到任何生存空间。

胡伟武后来总结说:“在芯片研发方面,我们过分强调多核和SOC的技术发展趋势,对单核本身性能提高关注不够。在绩效管理方面,我们照搬成熟大企业的绩效考核方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挫伤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2013年5月,龙芯暂停了已经完成主要设计的16核龙芯3C处理器的流片,彻底停止16核处理器研制,开始四核3A2000处理器的研发。但在这个时间节点,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对“国产自主”失去了耐心。

2013年起,“核高基”基本上放弃了CPU自主研发路线,转而支持引进国外CPU技术的路线。市场上“引进派”的声浪也盖过了“自主派”,以IBM、AMD、威盛、ARM为代表的境外CPU全方位涌入。

对于刚刚脱离体制市场化运营的龙芯来说,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引进之忧

“引进派”在2010年后成为业界主流,继而影响决策方向,有国产CPU自身拉胯的因素,但更多是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动。

2006年后,英特尔的宿敌AMD接连犯错,先是收购ATI的GPU业务两线作战,难以同时应付牙膏厂和皮衣男黄仁勋;后是自家的晶圆代工厂格罗方德阴沟翻船,业务生存空间逼仄,叠加制程升级受阻,股价从从最高峰时的40多美元,一路跌到只有一块多。

2012年,AMD亏损超过10亿美元,大幅裁员15%,华尔街顺手给AMD宣判了死刑:“没有任何投资价值”。风雨飘摇之际,黄仁勋的远房亲戚苏姿丰接过了AMD的帅位。而与AMD一样失意的,还有台塑之父王永庆的虎女王雪红创办的威盛电子。

500

AMD新掌门人苏姿丰

上世纪80年代,威盛从CPU周边开始一路蚕食英特尔地盘,到了90年代,王雪红更是收购了两家研发CPU的美商,拥有不少x86架构专利,一度被台湾地区视为产业升级的希望。但新世纪后,英特尔开始自研芯片组。加上王雪红的主要精力放在了HTC手机上,威盛慢慢成了一个鸡肋。

x86阵营的两个大玩家失意,让国内产业界看到了希望。在新一轮国产CPU的路线转换中,地方政府成为新兴势力背后不可忽视的支持力量。

2013年,上海市国资与威盛电子合作成立了兆芯——王家与上海结缘甚深,王雪红的哥哥几乎和张汝京在同一时间来沪创办晶圆代工厂,威盛则早在世纪初就在上海设点,大陆设计团队发展有十余年时间,兆芯站在威盛的肩膀上,省了不少力气。

与龙芯一样出于中科院门下的中科曙光,则在2016年选择与AMD成立了海光。海光的背后,是成都市国资的大力支持。当年“砸锅卖铁支持龙芯研发”的李国杰,在90年代一手领导了曙光服务器的研发,在后来的二十多年,曙光成为与联想匹敌的国内服务器厂商。

对于中国来说,AMD的Zen架构性能强悍,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项。在支付了约3亿美元的合作费用后,透过两层公司的11个流程授权,海光最终得以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产品。虽然引进的芯片经联合研发后,被AMD做了大幅阉割,但性能表现依然远超众多国产CPU,海光继承的五年前的架构,放到今天,依然是第一梯队选手。

AMD和海光的合作,为苏姿丰提供了一笔丰厚的启动资金,消息公布当日,公司的股价就非理性上涨了50%。兆芯对威盛的交易也是一石三鸟,CPU研发团队、x86架构专利、芯片组产业链;海光背靠上市公司中科曙光,借鉴AMD的作业,加上国密算法,在商用服务器起量很快。

更重要的是,两者的起步经费动辄20亿,相比于十五年花了不过8亿的龙芯,引进派弹药充足。兆芯成立两年后便实现了量产,卖了一万多套。海光2020年上半年营收2.7亿,净利润6000多万。

引进路线看起来立竿见影,却有一个致命的风险——国际局势的变化。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一直在潜水《华尔街日报》突然给海光扣上了一顶“军方背景”的帽子。同年,海光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AMD随之宣布不再授权新一代Zen架构。从威盛那里买到专利的兆芯,也早收到了英特尔的警告:不要越过雷区。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相比当初的风雨飘摇,此时的AMD已经走过了漫长的死亡之谷,不再需要外援输血。况且,在湾区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AMD的芯片被用来为美国的核威慑提供动力。孰轻孰重,AMD自知。

“拿来主义”的路线,最终还是被证明存在根本缺陷。一直以来,大陆的x86人才极为薄弱,“拿来主义”能否进化到“吸收创新”,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如果只能停留在对x86硬件层面的拷贝与粘贴,那么很难深入地去搞研发,并且满足高安保级别和消费者市场的需求。

这种对于x86架构吸收的吃力,可以从兆芯管窥一二。2010年,威盛把x86带到了上海,技术负责人带着几百号人闷在小黑屋里,光是CPU核的源代码就看了两年,最终才弄懂。兆芯开始搞CPU后,四五百人的研发团队,倾力攻坚三四年,也只是维持了一个半CPU项目的开发,x86繁重的历史包袱,是“吸收创新”的巨大拖累。

全自主,需要从底层开始,几无可能;引进x86架构,却也面临被断供、无法更新的担忧。国产CPU的下一步,不得不回到最本源的问题:生态。

生态摸索

对于国产CPU来说,最好的老师始终是英特尔。不同之处在于,引进派采取“进口”拿来的思路,要在中国复制一个英特尔的国产化镜像,保证产业链的供应安全。而自主派需要做的,是学习英特尔在历史上的打法,最终形成一个在技术上不依赖外部供应的产业链。

简而言之,引进派学形,自主派学神。

另一方面,学英特尔不是问题,但学哪一年的英特尔是个大问题——所有采购单位遇到龙芯,都会提出一个直击灵魂深处的问题:你们离英特尔有多远?

在带领龙芯经历了“大炼多核”的惨败后,胡伟武逐渐想明白:国产CPU应该学习的不是现在的英特尔,而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英特尔:单扛众多竞争对手,利用“人民战争”打赢市场之战的革命者。

1985年,英特尔在DRAM市场被日本厂商群殴,CEO格鲁夫力排众议,集中转向彼时的“非主流市场”:应用于个人电脑的CPU。起初,英特尔在技术上处于劣势,但采取了三个策略:

(1)从低端市场做起,造出好用的CPU,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2)保持向前兼容,虽然背上了历史包袱,但能够笼络一大批忠诚客户;(3)开放x86架构,制定外围标准,在产业链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动群众斗地主。

这三大策略,即是英特尔完成从电脑到服务器CPU统一战争的屠龙术。领悟到英特尔的致胜秘诀,从2012年开始,龙芯采取了三步走战略:

首先从嵌入式CPU着手,把龙芯应用到门锁、学习机和卫星上面。这些场景本来就是MIPS架构的天然场景,保证了现金流;然后中止多核研发,专注把单核性能做上去,这对普通用户的日常使用非常关键,也保证龙芯测试的时候不会拉胯;最后主动团结一切能团结的系统商、软件商和ODM工厂,像服务员一样服务好他们。

三步走逐渐取得成效,龙芯在2015年营收破亿,初步盈亏平衡。度过了鬼门关后,胡伟武发现,对于几乎没有独自建立过现代信息生态的中国人来说,国产CPU的生态工作千头万绪,只能参照另外一个学习对象,苹果。

在英特尔的世纪商战后,苹果实际上继承了其衣钵,但苹果的自研芯片之路其实也面临着两个特殊的难题:其一,从最上层的应用到最底层的芯片,其中层峦叠嶂,哪些是四两拨千斤的抓手?其二,苹果自研ARM芯片,一开始跑分极其难看,如果芯片拖了后腿,怎么保证终端产品的体验?

随着政府应用测试逐批次深入,胡伟武意识到,国产CPU构建生态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就是苹果式的问题,放在中国的环境下,可以总结为两个问题:

一是产业离散,拼图残缺。长期以来,中国的ICT产业链基于外国的架构根基,做应用的人多,造轮子的人少。几百万精于java的程序员拿得出手,但一说到java虚拟机,则寥寥无几。同样的尴尬,也存在于API接口、QT库、甚至底层一点的计算机语言。

二是系统多冗余,少系统优化。x86和微软体系带着几十年的历史包袱,越来越繁重冗余,照葫芦画瓢地引进和使用,让信息系统不堪重负。但实际上,在新建的国产CPU+操作系统里,完全可以大幅优化,提升体验。

按照这两个逻辑,龙芯两面出击。一面,龙芯干脆自建java虚拟机、API接口等中间层,用这些关键的轮子承上启下。另一面,对于党政军的关键应用,龙芯消除冗余、提高效率。某指挥系统应用在经过优化后,龙芯的运行时间从每秒3帧提升到了30帧,比同时期的英特尔产品还要高50%。

随着生态的建立和使用体验的提升,龙芯应对住了挑战,国产CPU产业链也逐渐确立了两个原则:一个是自主可控政策划定下的“篱笆墙”内的竞争;一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前者瞄准国产CPU的研发强度,后者则指向公平竞争下的全产业链建设。

随着时间推移,这两条原则成为极具指导意义的国产CPU发展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半开放的ARM架构给出了充足的自主研发空间,且有海量移动端应用可以方便移植,凭借这两点优势,ARM派路线飞速崛起,最终迎来了一位重磅级选手,华为。

2019年初,华为发布了首款ARM架构服务器CPU“鲲鹏”,并与各省市建立了鲲鹏计算产业联盟,2020年5月,鲲鹏CPU进入中国电信采购名单。华为一如当年在程控交换机市场的打法,绑定各地电信局,共荣共存,最终凭借技术升级和渠道,完成了对交换机的国产化。

一方面,“鲲鹏”给国产CPU带来了新的突破;但另一方面,“鲲鹏”也让“能打的只有华为”这句席卷若干行业的话,又涵盖了一个新的领域。这里面有自豪,也有尴尬。

尾声

2018年,中兴事件爆发,国产CPU市场开始放量崛起。

在离开联想的二十多年间,倪光南始终在为国产CPU奔走。当初的倪柳之争成为了中国科技史上的一段佳话,“贸工技”与“技工贸”的纷争直到今天都是社交媒体上的话题。

倪光南当年的年轻助手梁宁,在中兴事件后把倪光南描述成了一个崇高的理想主义者,在当时引发了热议,国人无不唏嘘[6]。

1994年,随着贸易壁垒拆除,英特尔、微软等海外公司大举入华,倪光南奔波于北京上海两地,策划成立电脑CPU设计中心,尝试失败。随后,倪光南又搞了一个“方舟CPU”,类似于今天谷歌上网本的极端超前的想法,结果公务员被摊派下去都不想用,第二次尝试告败。

中国的很多高科技产业发展,大多都尊循这么几个步骤:领导殷切关怀-部委高度重视-财政天量投入-企业集中攻关-技术取得突破。大多数领域都依赖于这套中国特色的产学研模式,然而这套模式有两个关键的前提——不考虑成本,不考虑良率。

时至今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很多“达到国际水平”的成果,要么只能服务于个别的小众市场,要么评审验收之后就生锈落灰。

上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变化引发了社会舆论对技术自主的担忧,“自主研发”的口号响彻云霄。但胡伟武在课题组领导龙芯研发时,深处的环境是捉襟见肘的科研经费,几无根基的消费市场和陈旧落后的制造体系。更要命的是,半导体天生是一个“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行业。

换句话说,直到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产CPU配套的基础设施都难言齐整。作为工业与科技的皇冠,CPU需要的不只是满腔热血和埋头苦干,而是产业配套、经济结构乃至综合国力的比拼。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英特尔、苹果和华为,谁的研发费用最多?谁的最少?

答案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从华为开始公布年报的2006年算起,苹果的研发开支没有一个年份比华为高。而到了2018年,华为的研发投入才第一次历史性的超过英特尔。

500

但强如华为,其推出自研服务器CPU也就是近两年的事情,甚至还要早于苹果的M1芯片。在英特尔盘踞的电脑和服务器CPU大本营,除了拉胯几年真香几年的AMD,一直缺乏有力的竞争者。

前段时间,胡伟武的一段“14nm芯片已经够用的言论”再度引发争议,很多人只注意到“不要美国做5纳米,我们就要做5纳米”的言论,而忽视了后半句:“90.9%的应用都能用14nm,只要做好系统优化,就能够在市场中有很强的竞争力。”

与筚路蓝缕的30年前相比,如今的中国有市场、有政策、有紧迫、有口号。但对于国产CPU来说,需要理想主义的热忱,也需要对市场规则的敬畏,更需要对科研人员的慷慨、包容和耐心。

中国的很多产业,并不害怕屡战屡败,害怕的是“今天大手一挥,明天造不如买”的左右摇摆。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参考资料:

[1].史蒂夫·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2].龙芯的足迹,胡伟武

[3].尴尬中国芯:龙芯CPU的艰涩之旅,财经文摘

[4].汉芯造假案系列,21世纪经济报道

[5].龙芯首席设计师:用领袖思想武装龙芯课题组,财经文摘

[6].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梁宁

[7].龙芯中科官方公众号

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