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生率低下已经有好多年了,七普强化了这一认知。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远低于自然更替所需要的2.1。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总数不少,但和人口基数相比来说较低。作为比照,2020年,印度出生人口为2400万人,比中国多一倍,而总人口还略低于中国。全面二胎政策只带来短短的一小波,很多年轻夫妇若不是被长辈逼着,连一胎都不大愿意生。一般认为,全面放开多胎限制也不解决问题,“生育难”成为社会问题。
据新华社调查,年轻人生育意愿低下有几个原因:
1、 养娃成本太高
2、 没人带娃
3、 鸡娃太辛苦
4、 个人生活质量更加重要
现在的年轻人,婚嫁、成家的成本本来就高,更有“房价是最有效的节育措施”的说法,但婚庆中有很多邪风恶俗,很多成本本来就是可以避免的。房价则是另一个问题,既不是生育率的原因,也不是生育率的结果,就不在这里展开了。但排除这些因素之后,养娃成本依然太高,一个娃几个班,一年下来随随便便几万就出去了。
必须说,棋艺、音乐、舞蹈、体育等兴趣班都是奢侈品,有条件就上,没条件不必硬撑,为了攀比而把自己逼上“兴趣班军备竞赛”的道路并不可取。“孩子的一切都必须是最好的”,这也是奢侈品,同样应该量入为出。最适用的就是最好的,而不一定是最贵的、名气最大的。很多家长对自己只要“够用就好”,对孩子则不惜工本,这是个人取舍,但不要把这混同于养娃的必须,因为未必必要。“最好”对养娃到底有多少用,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慢说更早的几代人,现在家长这一代未必就是用“最好”的养大的,并无问题,下一代怎么突然就那么脆弱了?
养娃和结婚一样,不必为“在人前抬起头来”而硬撑。日子是为自己过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孩子还是为自己养的,不是养给别人看的。还是要理性一点。
没人带娃是很普遍的不肯生的理由之一。这和现在的传统方法养老一样,是一对一(有时还是多对一,祖父母辈一起上)低效带娃造成的。人类带娃不是今天开始的,实在是从人类诞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没有那么艰难,不必那么大费周章。娃皮实得很,哪那么容易就夭折了或者“出事”了?
和养老一样,带娃也需要社会化。需要建立足够的优质托儿所、幼儿园,有足够的幼教师资。这些在适当的法规、政策支持下,是做得到的。比如说,大公司、大型商厦可以考虑自带托幼,作为员工的付费福利,吸引优秀员工,相关设施在税收上予以优惠。
社会化托幼从一对一甚至多对一转变到一对多,效率高得多,也可以把家长(包括祖父母)解放出来。小朋友从小就有小伙伴一起玩,也比缺乏同龄环境的4-2-1更有利于幼儿发展。
至于把学龄前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初衷是好的,但效果就未必了。在攀比进入高价私立托幼的大环境下,只有少数优质可以除外,一般公立托幼会沦为乏人问津的二流、三流去处,并不能起到降低公众托幼成本的作用。
少数优质的公立托幼则是另一个问题,由于容量有限,只有按区录取或者择优录取。前者在托幼时代就导致学区房问题,后者则把“课外班军备竞赛”提前到托幼阶段了。两者都导致托幼前成本了,所以也不存在减轻托幼负担的问题。不过非公立不等于简单的商业化,非公立托幼机构必须以非盈利为原则,并有严格的政府监管。
在政策上,国家需要明确和严格执行保护妇女生育的法律法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同一规定里还有,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这应该划入国家统一的失业保险基金里支付。
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法律上就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对育龄妇女有任何录用歧视。根本就不可以有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种族歧视等一切歧视,只有身体残疾、教育程度等与安全生产或者工作性质有关的区别对待可以考虑。在妇女休产假期间,更是严格禁止辞退、降级等违反劳动法的事情。
很多年轻夫妻不愿要二胎、三胎的原因是做不起全职妈妈,本来还小康,少了一份收入立刻就入不敷出了。带孩子几年的收入断档也就算了,再要回到就业就难了,一当全职妈妈就永远不再就业,这是难以接受的。有关法规和政策与托幼要无缝对接,帮助妇女在产后回到工作岗位。公司和机构也应该明白:生育妇女回归岗位实际上对单位是有利的:节约了入职培训的时间和费用,人缘和规章都熟悉,上手快,是财富,不是负担。原来岗位保留到生育妇女回来是不现实的,但多数岗位本身也是有流动的。
容许半职是另一个办法,便于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平衡。工作-生活的平衡(work life balance)是很重要的问题。在996时代,谈这个似乎是在“何不食肉糜”,但民工荒已经是一个警醒,这是人们拒绝体力996的结果,拒绝脑力996的时代也正在到来,用人单位不对这样的大趋势有所认识,最后栽的是自己。妇女能顶半边天,对生育友好的用人政策正是保留人才资源的有效做法。
鸡娃和鸡妈则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了。谁都认为自己孩子天下奇才,惟恐耽误了,即使拔苗助长也要把孩子的潜力120%地发挥出来。但谁都知道不可能人人的孩子都是天下奇才,拔苗助长是要伤苗的。心理学中有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也可简称D-K效应)的说法,说的是平庸者大多自我评价高于实际水平,大师反而更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成长空间。对孩子的期望实际上可以看作D-K效应的延伸,就像孩子是自己的延伸一样。
D-K效应图解:横轴是智慧,纵轴为自信,左侧尖峰为“愚蠢之巅”,接下来的低谷为“绝望之谷”,此后是“开智之坡”,最后是“睿智高原”
鸡娃和鸡妈折腾自己,折腾社会,这是很大的话题,容另文展开。这里只简单说一点:鸡娃和鸡妈问题除了主观上改善对自己(和孩子)的认知外,在客观上只有在求职焦虑退潮后才能解决。这里有就业机会问题,也有未来期望问题。就业机会其实不少,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这几十年中国发展太快了,但发展快,期望增长更快。中国人对中产阶级的奇怪认知就是例子,中国人所说的中产阶级在欧美至少是上中产,可能都已经跨入有产阶级的下段了。回到D-K效应,谁都认为自己超过平均水平,“值得拥有更好”,而实际资质不过平均,那就免不了焦虑了。
由于三观而选择不要孩子,这是个人选择,不是政策问题。还有人选择不婚主义呢。这就只有随他们去了。
中国现在的生育率过低了,这不正常。更加生育友好的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生育率过低的问题。中国现在每年的人工流产有900万人以上,在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人群中,25岁以下女性占47.5%,未婚女性占49.7%,流产次数大于两次的占55.9%。
在过去,独生子女加上重男轻女是人工流产的重要原因,现在这方面的压力少多了,生了女儿想要儿子,再生一个就是了。两个都是女儿,对很多人来说,再生已经没有动力了。生育放开是趋势,实在有干劲,再接着生就是了。
意外怀孕是大问题。时代不同了,意外怀孕率提高了,但人们对人流过度宽容,人流并不被认为是“谋杀”,也不会因此产生负罪感,因此,人流成为非意愿怀孕的最“便利”的选择。在舆论上,对人流的持批判态度在于不节制的性行为,惋惜的是女性身体健康的损害、不孕的可能性等,但其对未出生的婴儿的伤害不是重点。这是需要改变的。
根据联合国数据,每千名妇女的人流人数里,俄罗斯最高,达到53.7人次;越南其次,达到35.2;哈萨克为35。中国据第15,有24.2人次。作为比照,美国为20.8,日本为12.3,印度为3.1。但这只是数据的一半,另一半是总和生育率,印度2.28,高于自然更替所需要的2.1,所以人口继续增长;美国为1.72,人口的萎缩靠移民补偿;中国只有1.3,比日本的1.42还低,人口总数的保持基本上靠寿命延长了。但七普数据显示,中国妇女的生育意愿达到1.8,说明生长率是有增长空间的,需要的是改善生育环境,极大降低人流率。如果人流率降低25%,出生率立刻就上升了18%,总和生育率就上升到更加健康的1.53,依然只有加拿大的水平,但人口萎缩的威胁显著降低了。
经济水平提高与生育率降低是强相关的,高福利有利于提高生育率,但依然是有限的,荷兰、丹麦、挪威、瑞典都在1.7-1.8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焦虑的降低,生育意愿会逐步回升的。在此期间,人口总数不至于有太大的波动,但老龄化是肯定的,这就只有靠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智能化来补偿了。
有些人陷入“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就不要生孩子”的逻辑怪圈。
我在遇到过国家乒乓球队的,在加拿大做教练。快40了还不想要孩子,就是害怕孩子来到世上受苦,其实他条件已经非常好了。心理作祟。
很多人,包括各种鸡娃的,内心里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非要自己给他规划一个完美的人生。其实父母做到应该做的不难,难的是不做不该自己的管的。孩子未来如何发展,将来是否能成才,更多取决于孩子,家长越俎代庖反而会添乱。就是孩子按照你的规划成龙成凤,那也是父母的,而不是孩子的成功。
2021年清明假日第一天,台湾就出了七十年来最惨重的铁路事故,50人死亡,200余人轻重伤。因为假期一票难求的缘故,这趟列车卖了120张站票,可以想见这也是该事故如此严重的一大原因。
事故的直接原因,肯定是台湾铁路管理局管理上的疏失,另外俺敢肯定,还会一致收敛到大陆,兔子一定会躺着中枪。但新闻报道中少有提到的一大背景是,台湾东部地区交通的肠梗阻问题。
台湾东部三个县,从北到南依次是宜兰、花莲、台东。宜兰的精华地带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盆地,和北面的台北隔着雪山山脉。花莲和台东的精华地带处于同一个地理单元 -- 花东纵谷,这个谷地夹于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南北长约180公里,东西宽2~7公里,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海拔50-250米不等。”
花莲和宜兰之间被中央山脉所阻,交通线只能沿着海边近乎直立的断崖修筑,这里面最著名的断崖为清水断崖,本次事故就是发生于穿越清水断崖的清水隧道入口处。其实应该感谢这个隧道 -- 如果没有隧道挡着,列车就直接掉进太平洋里了,死者恐怕就不止50人了。
台湾近代以来交通一直保持了中国最高水准。当年洋务派最早鼎力支持修建铁路的两位大员,一位是李鸿章,另一位是台湾巡抚刘铭传,前者修建了唐山开平煤矿铁路,1887年通车,甲午战争前已经分别向东向西延伸到山海关和天津,全长286公里。刘铭传则主持修建了基隆到台北到新竹的铁路,全长107公里,1893年通车。甲午战争时中国仅有这两条铁路,小小的台湾就占了总里程的27%。
因为台湾多山,刘铭传修筑铁路时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1067毫米的窄轨轨距。日本因为同样原因选择了相同的轨距,所以台湾被日本占领后,该轨距沿用下来。到台湾光复时,台湾有大约900公里铁路,为中国铁路密度最高的地方,即使是当时的东北铁路密度也不到台湾的一半。
物理定律决定了窄轨车辆的稳定性肯定比准轨差,所以同样技术条件下,窄轨车开得要慢。但战后台湾因为能够进口技术水平较高的西方机车,列车速度一直跟大陆相当或略有超出:台湾60-70年代的光华号,最快平均速度在80公里/时,跟当时的沪宁线时速类似。1989年台湾引进了意大利的电动车组,实现了平均时速一百公里,大陆直到五年才由在沈阳和大连之间实现这个速度。
随便说一句,为这次提速做出巨大贡献的沈阳铁路局局长立即被上调铁道部,9年后成为引领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传奇部长。另外说起来惭愧,日本早在三十年代就在长春和大连之间就用蒸汽机车实现了这一速度,而美国早在1893年就在纽约和芝加哥之间做到了。
实现平均时速100公里要求列车的最高时速在120公里以上,对于准轨铁路这个速度不算啥,对于窄轨铁路已经相当困难了,窄轨的最高时速纪录只有160而已。想进一步提高速度很明显,就是用准轨:要么修全新准轨高铁,要么就把既有窄轨铁路改造成准轨。90年代末台湾的准轨高铁就开始动工建设,2007年完工,从台北修到高雄,然后就没啥延长的动静了。陈水扁时期,台铁曾经有长期计划把既有窄轨改建成准轨,同样放个风声就没动静了。
高速公路方面也是类似,台湾一直稍微领先大陆,64年修建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麦克阿瑟高速--从台北通往基隆。但这条路是伪高速--全立交全封闭,但只有双向二车道,路中央没有分隔带,所以经常出车祸。台湾70年代扩宽了这条公路并延长到高雄,1978年全线通车,被命名为中山高速公路,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
大陆的高速公路发展更加曲折,1973年修建了第一条一级公路,从沈阳到抚顺,一级公路就是双向四车道加中央分隔带,但没有全封闭全立交。这之后辽宁省一直要求修建从沈阳到大连的高速公路,交通部却一直以车流不足而拒绝。80年代前期,交通部终于决定修建京津塘(塘沽)高速公路以及沈大一级公路,同时规定长度在20公里以下的公路不由交通部审批,各地可以自行建设。各地于是开始各显其能,上海抢先建成了长度为18公里到城郊的沪嘉高速公路,88年通车,抢了第一名。辽宁擅自把沈大一级公路建成全封闭全立交并分段通车,88年已经通车上百公里,1990年全线通车,因为是第一城际高速公路也号称是第一条高速。京津塘高速起个大早赶个晚集,93年才通车。沈大高速通车后发现社会效益很好,这才结束了要不要修高速的争论。
这时台湾已经开始在台北和高雄之间修建平行的第二条高速公路,1987年开始建设,2004年全线通车。1991年又开始建设台北到宜兰的高速公路,因为要穿越雪山山脉,工程艰巨,牺牲了25人,2006年全线通车(下图的5号路)。然后跟铁路一样,高速公路的修建又没有什么大动静了。就是说,台湾至今没有环岛高速公路,从宜兰到花莲台东的高速公路(5号路延长段)一直在“将”状态,而且从政治现状来看毫无希望:花莲和台东两地是铁杆蓝营,绿总统肯定不会给建,但总所周知蓝营没卵子,哪怕有了蓝总统,绿营只要吵吵环保就能给搅黄了。另外台湾是一个南北长条形的岛,很明显需要一条中部横贯东西的高速公路,这条路(下图的6号路)在西部平原的路段2009年通车,但进山就断头,穿越高山的路段遥遥无期。也就是说,阿扁时代还有些前朝留下的工程竣工,但从此台湾就没多少新工程,基本是吃老本。
可以对比一下在大陆也不算发达地区的海南,2020年高速公路里程1255公里(台湾只有1000公里),海南已经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下图),而且5年前就建成了环岛高铁,早就可以俯视台湾。
因为缺乏环岛高速,花莲和台东两地完全靠普通公路和铁路来沟通,但穿越断崖的公路非常险峻,经常出事,比如2010年受台风影响,该公路多处发生了泥石流,500人受困,一辆旅游大巴直接掉入太平洋,20名大陆籍旅客死亡,而且大部分人的遗体至今不知所踪。普通公路又危险又慢,这么一来普铁成了救命稻草,因为这段铁路多弯道,台湾特地从日本引入了窄轨摆式列车(全世界独一份,别国的摆式车都是准轨的),过弯道时可以左右摇摆不用减速,最高时速可以开到130。但摆式列车在台湾已经出了两起重大事故,上一次是2018年普悠玛号列车出轨18人死亡,殷鉴不远,又来了一次更大的事故,花莲台东两地民众的出行该怎么办?
在以巴冲突问题上,中国要出手了吗
5月15日,王毅与巴基斯坦外长库雷西通话指出:
1、 局势恶化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长期未能得到公正解决
2、 当务之急是停火止暴,联合国安理会有责任推动局势尽快降温
3、 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个方案”
中国还提出邀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到中国举行谈判,很多人认为,中国在以巴冲突中出手了,力图在美欧用新疆大做文章的时候,用以巴问题做反文章。真是这样吗?
王毅提出的三点实际上不是中国首先提出的,也不是中国独有的观点,这是国际上的共同看法。问题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这三点实际上都是说了等于没说,因此谈不上争夺以巴冲突问题的领导权;不过从把以巴冲突的罪责堆到美国头上,还是起到作用的。
犹太人回归以色列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犹太人的回归有其历史正当性,但回归的过程占据了已经在这里居住千百年的巴勒斯坦人的家园,“无土的人民回到无主的土地”的思维造成了极大的不公正,使得犹太人从受迫害者变为迫害者,从流离失所者变为侵占家园者。以巴冲突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同的悲剧,这个悲剧还在越演越烈,看不到尽头。以巴冲突的根源在于巴勒斯坦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这只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
当前冲突由四户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法院判决从耶路撒冷的Sheikh Jarrah区住宅驱离引起,他们从1957年就在现址居住了,但此前这里属于犹太人居民的财产。Sheikh Jarrah属于巴勒斯坦人居多的东耶路撒冷,但也有犹太人居住,正如犹太人居多的西耶路撒冷也有巴勒斯坦人居住一样。
在1948年的独立战争中,犹太人把几十万巴勒斯坦人驱离家园,用铁与血打出了现代以色列。同时,大量犹太人离开阿拉伯国家,前往以色列定居。1950年,以色列的《无主财产法》规定,政府有权将无主财产分配给无房的犹太人定居者。战后被驱离的巴勒斯坦难民一直要求回归故土,但一直被以色列拒绝,理由是在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也作为战争难民被驱离了,现在以色列安顿了犹太人难民,阿拉伯国家理应安顿巴勒斯坦难民。这当然遭到阿拉伯国家的拒绝,所以犹太人不再成为“无土的人民”的代价是巴勒斯坦人成为“无土的人民”。在约旦、黎巴嫩至今还有他们的后代,只是几十万人变成几百万了。如果说被迫驱离故土可以看作种族屠杀的话,这是战后历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边界变迁:绿线为1967年前以色列的边界,浅黄为以色列控制,深黄为巴勒斯坦控制
独立战争后,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由约旦控制,这四户巴勒斯坦人正是流落到这里的难民,过联合国难民暑安顿在现址。1967年,以色列在六天战争中占领了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还有加沙和西奈。1979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和平协议,西奈回归埃及,但埃及放弃加沙。1994年,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签署奥斯陆协议,加沙交还给巴勒斯坦当局。1995年,以巴签署第二个奥斯陆协议,大部分约旦河西岸也交还给巴勒斯坦当局控制。
另一方面,犹太人定居者一直在试图要回已经被巴勒斯坦人居住的财产,尤其是在耶路撒冷,Sheikh Jarrah的案子只是冰山一角。以色列法院按照原主产权判决,但全然不顾按照《无主财产法》被犹太人占据的巴勒斯坦人财产。这是极度虚伪和不公正的。
以色列法院做出判决后,大量巴勒斯坦人聚集到圣殿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抗议,遭到以色列军警的暴力驱散,以色列其他省市的阿拉伯居民和犹太人居民也发生大规模械斗,多有伤亡。哈马斯发动火箭攻击作为报复,以军发动大规模轰炸,双方逐步升级,越演越烈。已有至少148名巴勒斯坦人丧生,至少10名犹太人丧生。继续冲突必然导致更多的伤亡。值得注意的是,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的冲突由来已久,但以色列阿拉伯人(以色列避讳称他们为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邻居的冲突是罕见的,他们是独立战争期间没有离开的巴勒斯坦人的后代,拥有以色列公民权,并在以色列议会有自己的议员。
当务之急显然是停火止暴,即使美国都没法不同意这一点。问题是,以巴双方对世界的呼吁都置若罔闻,连美国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方面都做不到令行禁止。从以色列方面来说,这是消灭哈马斯领导层与核心军事力量的最好时机,要停火也要等行动告一段落才行;对巴勒斯坦方面来说,处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当局根本指挥不动在加沙的哈马斯。
中国正好是安理会轮值主席,有意以安理会名义起草对以色列措辞严厉的谴责,这对未来以巴冲突是有法律上指导意义的文件,美国当然全力阻挠。但中国的轮值主席位置又是程序规定的,美国只有从程序上阻挠安理会的正式会议和表决。中国的安理会主席任期有一年,这一年里绝对会充分利用这个窗口,将美国的被动最大化,彻底揭露美国在人权、法制和正义问题上的无耻。有意思的是,美国在新疆问题上用谎言蛊惑,在穆斯林世界得不到回应,只有在西方某些角落得到回应。但以巴冲突再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爆发了对以色列和美国的抗议,和对巴勒斯坦人的同情和支持。人们对真正的不公正还是看得见的,并不是话语权和舆论炒作能够左右的。
在政治上,欧洲比美国更加左翼、前卫一点,对巴勒斯坦人的同情更多。另外,穆斯林移民在欧洲的影响远远大于美国,德国的土耳其后裔,法国的阿尔及利亚后裔,英国的巴基斯坦后裔,都在感情和理性上天然支持巴勒斯坦人,他们对各国在以巴政策上的取向的影响与日俱增。这会成为美欧政治的一个裂隙,也是中国不会忽视的。
但这不等于中国会在以巴问题上出头,因为中国并没有真正能解决以巴冲突的办法。
不管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犹太人已经回到以色列了。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不再有无主的土地,只有无土的人民。不管是犹太人重回无土的人民,还是巴勒斯坦人继续做无土的人民,都是不可接受的,但除了你死我活,还有什么办法呢?
只有两个办法:
1、 一个统一的双民族国家
2、 两个按照民族分治的国家
犹太人在重建现代以色列的时候,是打算建设一个双民族国家的,当然是首先要把犹太人弄得多多的,阿拉伯人弄得少少的,毕竟要建立的是一个犹太人的国家。独立战争使得几十万巴勒斯坦难民逃离故土,但还是有差不多同样数量的巴勒斯坦人留下来了,在以色列被成为以色列阿拉伯人。以色列阿拉伯人尽管在理论上有当选总理和总统的全力,但在事实上不可能。他们在政治上是永远的少数派,而且是点缀性质的少数派,连与其他政治派别合组而成为具有影响的政治派别都不可能。
但犹太人的生育率不给力,阿拉伯人要给力得多。在加沙的200万人中,差不多一半是青少年和儿童,以色列阿拉伯人也不遑多让,正在逼近人数上的多数。这对犹太人造成巨大的困扰。按照民主选举原则,这意味着阿拉伯人将可以通过托投票改变以色列的政治走向,这是犹太人不可接受的。但拒绝承认阿拉伯人的选举权又是有违西方政治原则的,也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内坦尼亚胡推动修宪,规定以色列永远是犹太人的国家,不管犹太人是否还占多数。这也事实宣布了双民族国家的破产,阿拉伯人永远是二等民族。
有意思的是,哈马斯宣称要把以色列赶下大海,并非要物理消灭犹太人,而是把犹太人回归到历史上穆斯林统治下的二等公民地位。在伊斯兰教义里,非伊斯兰分受蒙蔽者和邪教徒,前者尚未接受真主,或者误信自他宗教,但对伊斯兰并无恶意;后者有意拒绝真主,甚至诋毁真主,这才是要共讨之共诛之的。
塔利班、ISIS是伊斯兰极端主义,他们不代表伊斯兰。宗教都是劝人行善的,但宗教极端主义也都是差不多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有塔利班和ISIS,基督教极端主义的例子也不少,连佛教都有极端主义,缅甸驱离、屠杀罗兴亚穆斯林的就有佛教极端主义在背后。不能把极端主义与正常宗教混为一谈。
伊斯兰教义一直有善待受蒙蔽者的规定,他们可以安居乐业,但在政治上是受歧视的,不能身居高位,财产拥有权也有一定的限制。实际上,现代以色列“犹太人国家”可算翻版,只是犹太人和穆斯林对换了位置。
以色列被迫放弃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很大原因是拒绝给被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公民权,但继续占领而长期不给公民权已经实在说不过去了。至今,以色列公民法规定,以色列公民和约旦河西岸或者加沙的巴勒斯坦人结婚后,不得定居以色列,也不能获得以色列公民身份,这是赤裸裸的种族主义。以色列的身份证上也有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之分,在欧洲,还只有纳粹德国有这样的身份证上的种族标志。在巨大的反对声中,以色列身份证在2015年以后不再有种族这一栏。
对于以色列来说,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敌意太深,“一国两族”已经不可能了。这次以色列街头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大规模械斗被称为以色列内战,这当然言过其词了,但也确实说明了民族矛盾已难调和,即使几十年来“安居乐业”的以色列阿拉伯人也忍无可忍了。
那按照民族的分治呢?这就是两国方案了。
最早的联合国分治方案就是两国方案,只是犹太人在第一分钟就用刺刀和皮靴把这方案撕碎了,实际建国的疆界远远超过联合国授权的范围。1967年前的以色列疆界没有包括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加沙,只是因为当年的以军不够给力。
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控制区(红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根本无法组成一个正常的国家
在1967年的六天战争中,以军如愿以偿,把这些地方统统拿下,还拿下了西奈。但吃进了不等于能咽下,西奈归还给埃及了,加沙也归还给巴勒斯坦了,不过约旦河西岸就不一样了。不仅耶路撒冷完全在以色列控制之下,巴勒斯坦控制区域也被犹太人控制区分割得支离破碎,即使本来可以完全的区域也被犹太人控制的走廊人为割裂,巴勒斯坦人的日常工作、购物、看病、走亲戚都要通过一道道以军检查哨,但犹太人穿越巴勒斯坦控制区则可以扬长而过。巴勒斯坦区也刻意被犹太人区挤向内地,与约旦隔开,确保对巴勒斯坦控制区的可靠包围和分割。除了加沙和西奈之间的拉法口岸,巴勒斯坦没有任何对外的口岸,巴勒斯坦人进出都必须通过以色列的口岸。
如果分成两国,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将是互相隔离的两块国土,而约旦河西岸更是支离破碎的N块国土,这肯定不是巴勒斯坦国可以接受的状态。但要以色列放弃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又是不可能的。
更大的问题在于加沙。加沙只是因为巴勒斯坦人的聚居太密集,根本无法用犹太人定居点隔离开,才完整地交还给巴勒斯坦人。加沙的200万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40%,但由于加沙是完整和连贯的,加沙的政治影响很大。法塔赫只控制约旦河西岸,加沙在哈马斯的控制之下。与以色列相对合作的法塔赫被哈马斯指责为叛徒,法塔赫对加沙实际上已经失去控制。以巴即使分治为两国,巴勒斯坦当局也无法控制最好战的哈马斯和加沙,实际上还是不管用。
即使不考虑这些因素,分治在历史上就少有成功的例子,印度、巴基斯坦就是现成的失败例子。分治造成了千百万人的民族大迁徙,更是在分治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印巴世仇的历史。以巴即使分治成为两国,而巴勒斯坦也确实成为正常国家,很难想象以巴之间会比印巴之间更加友善。也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以色列在口头上“支持”两国方案,在实际上尽一切可能确保巴勒斯坦不能成为正常国家,首先就是确保巴勒斯坦不能拥有自己的军队。没错,巴勒斯坦当局只有警察,而且编制、装备、招募、训练都由以色列控制,加沙的哈马斯武装力量则完全脱离巴勒斯坦当局的控制。
最大的问题是,联合国只承认以色列在1967年之前的边界,这是巴勒斯坦人建国的底线,但也是以色列完全不可能接受的。巴勒斯坦也需要一个首都。从一开始,阿拉法特就坚持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以色列则坚持耶路撒冷不可分割,必须完全在以色列控制之下。这是阿拉法特-巴拉克的戴维营会谈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
王毅在通话中指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中方明天将在安理会主持召开有关巴以冲突的公开辩论会,期待各方能就此发出一致声音。中方认为,安理会应对“两国方案”进行再确认,敦促巴以双方尽快在“两国方案”基础上重启和谈。中方将继续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坚定支持通过政治对话公正解决当前的问题,坚定支持联合国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注意,王毅的用词是“落实两国方案”,是要安理会再次确认两国方案,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中国提出的,而是现有的,问题是两国方案只是构想,并不具体。到底是从1967年边界建立两国,还是以巴勒斯坦当局现有控制区域建立两国,这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两国。安理会也只有构想,并没有确认到底是什么样的两国。即使安理会确认了,是否能得到以巴的同意也是问题。
世界上无解的争端有好多,克什米尔、巴斯克、北爱尔兰、巴尔干都是,但以巴无疑居首,还不止是地区性的,而是牵连了半个世界。不知道什么时候人类智慧能解开这个死结,或许只有等人工智能了。中国愿意在世界上起更大的领导作用,但中国并无兴趣去包揽谁都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崛起无意承接Pax Britanica和Pax Americana的思维,充当世界警察。但在以巴问题上有所作为则是必要的。
中国并不是要包揽,而是要把以巴问题的主导权从美国转移到联合国,把国际问题国际化。这代表了中国发挥联合国作用的呼吁不是说说而已,要把联合国打造成为独立的国际事务中心,在国际事务领导权上“去美国化”,以巴冲突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切入点。美国的抵抗是必然的。把美国逼入守势是夺走美国的战略主动的第一步。
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也极大地削弱了美国领导的道德权威。以巴冲突已经进入第二个星期,美国在一周内连续三次阻止了安理会呼吁以巴立刻停火的声明。第三次声明由中国、挪威、突尼斯联合起草,安理会的紧急公开会议也是中国、挪威、突尼斯联合提议的。美国试图阻止紧急公开会议召开,坚持要推迟到18日。土耳其以及阿拉伯国家忍无可忍,提出安理会再不开会,就要在联大上解决。美国的否决权只有在安理会管用,在联大上就没用了。尽管联大决议不像安理会决议那样有约束力,对美国和以色列不利的联大决议还是会带来极大的被动。这样,美国才被迫同意在16日开会。
美国的拖延战术无疑是在为以色列争取时间,但以色列不领情,公开宣称作战行动需要进行多久就进行多久,拒绝美国的停火压力。拜登和布林肯在公开场合坚持以色列的自卫权,但对巴勒斯坦人的自卫权只字不提。5月17日,布林肯羞羞答答提出巴勒斯坦人也有和平生存权,美国正在筹划停火与解决方案,这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压力是分不开的。
中国未必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但在更加中立、更有信誉的国际平台谈判解决,为巴勒斯坦人提供更加公正、公开、公理的谈判平台,这是以巴问题重回解决的第一步。中国也是唯一有条件组织有意义的谈判的国家。布林肯在以巴之间斡旋,实际上巴方只能与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当局接触,而巴勒斯坦当局根本无力控制哈马斯,所以这样的斡旋注定没有结果。欧洲国家也是有心无力,都因为把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而无法与哈马斯直接接触。中国从未就哈马斯的恐怖组织身份明确表态,因此联系的渠道反而是敞开的。俄罗斯都缺乏这样的条件。叙利亚因素使得俄罗斯与什叶派的联系更加紧密,哈马斯是逊尼派的。
在军事上,以军有能力摧毁一切已知的哈马斯据点和地道,有能力消灭所有已知的哈马斯指挥层与核心作战力量,但这根本不解决问题。哈马斯只会重新生长起来,以更凶狠、更有效的方式卷土重来。甚至哈马斯不存在了,还会有新的反以色列军事组织出现,哈马斯本身就是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去势”后产生的。以巴冲突70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一点。用政治收买和上层路线也不解决问题,阿拉法特的最后年代被美以“去势”了,巴勒斯坦当局始终只能“跛足统治”,更加激烈的哈马斯正是这样诞生的。原因很简单,以色列在对抗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组织,不是一个群体,而是一个思想。只要有存在的理由,思想是不能被消灭的。
以色列走上这条路也是犹太人内部斗争的结果。总有犹太人永远齐心一致的说法,这是错得离谱了。世界上就少有比犹太人更加争执不休的民族。犹太人只有在外界施加的生死压力下才齐心,回归以色列就是这样的压力造成的。欧洲排犹不是纳粹时代才开始的,威尼斯共和国时代就开始有系统地排犹,19世纪末、20世纪初波兰、乌克兰、俄罗斯的排犹屠犹(音乐剧《屋顶上的提琴手》说的就是这段历史)迫使大批犹太人逃往巴勒斯坦,独立战争中的骨干大部分来自这一代或者他们的第二代。纳粹时代的排犹屠犹进一步强化了犹太人建立自己的国家的信念。从一开始,犹太复国主义就有不同的政治主张,很多方面甚至是不相容的,只有在建立犹太人的国家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以色列建国后长期主导的工党代表欧洲社会主义倾向,现在主政的利库德集团则代表右翼政治倾向。两派在以武促和上没有分歧,在为以色列和犹太人争取最大利益上更是一致,但工党的目标是与巴勒斯坦人达成和平协议,而利库德集团的目标则是打得巴勒斯坦人不得不接受和平。两派在国内政策上也有西方的工党vs保守党那样的政见差异。
内坦尼雅胡领导利库德集团已经有十几年了,他也成为在任时间最长的以色列总理,任期已经超过开国总理本·古里安。但从沙龙开始的强硬路线越来越走不下去,内坦尼亚胡的位置也越来越脆弱,过去三年里已经四次大选,每次都以僵持和联合政府告终,反映了以色列民意的深刻分裂。这与美国的民主党vs共和党的恶斗很相似,导致的政治动荡和僵局也相似。
在这样的恶斗环境下,已经没有中间派的空间了。内坦尼亚胡已经只有越来越向右走,才能固化他的支持者,保持只差一层纸的优势。所以内坦尼亚胡政府支持右翼的犹太人定居者是政治上的必须,引发以巴冲突则是必然,而冲突压缩了反对派的政治空间,得以继续维持统治。这是以色列的国内政治怪圈。
中国对于影响以色列国内政治没有兴趣,但把以巴冲突国际化可能会迫使以色列国内政治转向。以军的倒行逆施甚至可能迫使欧美军售有所顾忌。沙特的也门作战已经引起欧美军售的禁忌,对以色列军售的压力也会随着以军罔顾人道的暴行而增加。意大利港口工人已经拒绝为装运运往以色列的军火的船只装卸,其他欧洲国家也会面临类似的国内压力。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不会受到影响,但美国的孤立会压缩美国的外交空间,尤其在穆斯林国家。有说法布林肯花了一个月唆使各国在新疆问题上对中国搞事,被以色列一个星期就搅黄了,还真是这么回事。
新疆问题是欧美无事生非搞出来的。假的就是假的。中国没有必要用以巴冲突转移对新疆问题的压力。中国的着眼点在于国际事务领导权的非美国化,这才是中国出手的意义。这不意味着中国提供解决方案,中国只是提供解决平台,国际事务国际化。
(观察者网 讯)综合德新社与德意志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5月16日报道,近6年的谈判后,德国与纳米比亚近期就一份对德国殖民罪行定性的双边和解协议内容达成了一致。
当天,德国与纳米比亚的代表团在柏林进行了最后一轮的会谈。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德国方面将首次正式承认,“从今天的角度看”,德国殖民者曾在20世纪初对西南非洲的原住民赫雷罗人(Herero)和纳马人(Nama)实施了种族灭绝,并将对此作出经济赔偿。
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的民族屠杀纪念碑 资料图
此外,德国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也将正式在纳米比亚议会举行仪式上,为德国当年的暴行道歉。作为补偿,德国将向纳米比亚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当地的社会福利项目,改善受害原住民地区社区的民生发展。
但目前,纳米比亚代表团的乌里乌卡·特基库阿(Ueriuka Tjikuua)表示,这项协议还需经过两国政府机构的审议。德国方面谈判代表,基民盟成员波伦茨(Ruprecht Polenz) 也尚未证实媒体透露的协议具体内容。
根据德意志广播电台的说法,审议将在本周进行,协议可能将在两周之内签署。
德国和纳米比亚会谈,起始于2015年。双方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1904年至1908年,德国在非洲的殖民行径。黑雷罗人和纳马人的代表也参与了对话,他们要求德国承认“种族屠杀”并做出赔偿。
纳米比亚原称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赞比亚为邻,东、南毗博茨瓦纳和南非,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600公里。全境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1500米。西部沿海和东部内陆地区为沙漠,北部为平原。
15至18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殖民者先后侵入。1884年到1915年,如今的纳米比亚是德意志帝国的殖民地——德属西南非洲。1904年到1908年间,德国军队曾两次血腥镇压当地居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起义。
1904至1908年期间,德属西南非洲的战俘 资料图
据历史学家估计,死于屠杀和驱逐的赫雷罗人在6.5万人和8万人之间,被杀的纳马人在1万到2万之间。
1915年,南非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出兵占领西南非洲。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南非统治西南非洲。1949年,南非非法吞并西南非洲。1989年,在联合国监督下纳米比亚举行制宪议会和总统选举,人组党获胜,候选人努乔马当选总统。1990年3月21日宣布独立。
自2015年来,两国一直在试图就德国提出正式道歉和增加发展援助达成协议,但双方的谈判过去多次遭到搁置。英国《卫报》去年8月报道称,当时纳米比亚总统哈格·根哥布示,德国政府最近提出的“赔偿不能接受”,需要“修改”。双方并未提供德方提议的细节,但未经证实的媒体报道提到了1000万欧元的金额。
报道称,德国政府不愿意在与纳米比亚政府达成的任何协议所附的声明中使用“赔偿”一词,因为担心这样的声明可能为未来波兰、希腊或意大利提出与二战期间罪行有关的归还要求提供法律蓝本。
但波伦茨并没有否认德方的提议被拒绝。他表示:“重要的是谈判还在进行,我对能找到解决方案仍持乐观态度。德国希望履行自己的道德和政治责任。”
近年来,德国公众对非洲殖民历史的反省意识升高,舆论对德国官方在承认罪行问题上立场迟疑也一再提出批评。汉堡历史学家约尔根·季默雷尔(Jürgen Zimmerer)近期呼吁称,德国应该为殖民时期的受害者竖立纪念碑。
Gosprom是俄语Госпром的译音,Госпром一词是“国家”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和“工业”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的字头合成,所以中文一般译作“国家工业大厦”——这个“国家”是指前乌克兰加盟共和国。
“戈斯布拉姆”座落于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中心水滴形的自由广场西北侧,毗邻火车站和古老的哈尔科夫国立大学(朗道知道吧,不知道的去看妈咪说)。
1925年底工业大厦建设之初,主要使用人力和畜力。
开工不久,工程就面临资金短缺和停工的风险。1926年,捷尔任斯基特批9百万卢布的工程款,使戈斯布拉姆项目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工业大厦建成后,前面的广场命名为捷尔任斯基广场。
建设中期(1927年),开始广泛使用现代化的机械和建筑技术,但是20%的运输量依然靠畜力解决。
当时的蒸汽压路机。
1928年冬的收尾阶段。
竣工典礼。
航拍的宣传电影截图。
1928年11月7日工业大厦落成时,它以63米(13层)的高度成为苏联第一摩天大楼,同时又以占地面积10760平方米和使用面积60000平方米,成为世界最宽大的独体建筑(这个纪录保持一直到1950年)。据记载这个建筑共使用1315车水泥,2700车花岗岩,9000吨金属和40000平方米玻璃。
那时的哈尔科夫大学已经改组,更名为人民教育学院(高尔基?),大学广场更名为捷尔任斯基广场,哈尔科夫也还是乌克兰首都。(Харьков: здание Госпрома, площадь Дзержинского)
看起来也有发达国家的样子了
有人认为工业大厦是面子工程,因为1925年动工时,苏联正经历着经济萧条,整个工程就是莫斯科的特批项目,空耗大量民脂民膏;而且之后不久(1932年)乌克兰还发生了大饥荒,,,总之就是错误经济路线的体现。
1930年的写生。
也有人认为,工业大厦奏响了强大的苏联工业崛起的序曲,同时大规模的城市基础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
从建筑专业的角度看,比如《第一次机械时代之理论与设计》就认为,“戈斯布拉姆”与“包豪斯”、范内勒工厂一样是时代的典范,是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概念的革命性宣言。。。总之就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建筑标本之一。
关于戈斯布拉姆的详细的建筑学意义和地位,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明https://whc.unesco.org/en/tentativelists/6249/
1941年战争前夕的工业大厦(открытка из книги Харьков, 1941-й.)
1941年10月底,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占领哈尔科夫。
1942年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苏联红军夺回哈尔科夫市。德军Fw189“鸮鹰”侦察机的航拍照片。
虽遭受多次轰炸,工业大厦保存完好,只是楼顶的广播电台天线被毁。被明显破坏的是人民教育学院大楼。
1942年德军第二次占领哈尔科夫,广场被侵略者更名为“德国陆军广场”。
1943年2月,红军再次解放哈尔科夫。
工业大厦前的捷尔任斯基广场上的37mm高射炮。
今天“戈斯布拉姆”的夜景。
有趣的是:
*工业大厦落成时的12部电梯,其中7部,至今,仍在安全运行。
*根据哈尔科夫卫生部的建议,工业大厦所有门把手均为铜制,因为铜在当时被认为具有杀灭微生物的特性。
*虽然工业大厦的初建只用了3年,但是(战后的)重建和翻新耗时7年。
*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暂定清单(关于建筑学说明)。
另外,
1980年,工业大厦内开辟了一间与工业无关的博物馆,这是为出生于哈尔科夫的儿童文学作家爱德华·莫伊塞维奇·兹沃尼茨基(Эдуард Моисеевич Звоницкий ,1938年1月27日~2009年11月26日)所设,他毕业于莫斯科兽医学院动物技术学院,主要在哈尔科夫地区的国营农场,和哈尔科夫动物园从事相关工作,业余从事文学创作。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在当前以军和哈马斯的大战中,“铁穹”大出风头,据说拦截了90%(一说85%)的哈马斯火箭弹,这当然是对预期能有效击中以色列目标的哈马斯火箭弹而言的,对于预计落到荒地里的火箭弹是有意不去拦截的。
哈马斯没有像样的工业基础和资源,只有这样粗陋的自制火箭弹,不可能有多少准头和可靠性(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收集)
这样的就算精密装备了
这样接近正规的火箭弹不可能有多少,在加沙这般拥挤的地方,也根本没有地方隐蔽起来
不过对着人烟密集地区放过去,总有打中的,打中后造成的损失还是很可观的
以军在中东具有绝对优势。巴勒斯坦游击队在早年还发动越境攻击,沙龙的“101部队”就是为反游击队的报复攻击而组建的。在以军严密的边境巡逻和防守之下,巴勒斯坦游击队只得改为挖地道攻击、驾驶翼伞攻击等,逐渐地也越来越不可行了。
以法塔赫为主体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在阿拉法特与拉宾签订奥斯陆协议之后,逐渐淡出武装斗争。但反以色列是一个民间的思潮,不是一个组织就能决定的。法塔赫淡出后,黎巴嫩北部的真主党和加沙的哈马斯接过了反以色列的军事斗争,其中真主党具有什叶派背景,哈马斯具有逊尼派背景。也就是说,反以色列在伊斯兰世界里,具有跨越教派的凝聚力。
在技术上,则转为用火箭弹发动远程攻击为主。由于缺乏工业基础和资源,也由于地域狭小,哈马斯的火箭弹在技术上十分粗糙,在战术上也只有快打快撤,否则立刻遭到以军反击。
哈马斯火箭弹的问题倒不在于射程,加沙顶着以色列的腹地,加沙到比尔西巴和阿西多德都只有30来公里,到特拉维夫也不过60公里。有人传哈马斯有射程200公里的火箭弹,从加沙打到戈兰高地都用不了那么多,要那么大的射程干什么?有那个功夫,不如加大战斗部的装药量,增加破坏力。
以色列没有多大,哈马斯的火箭弹不需要多少射程
哈马斯火箭弹只能走简单的抛物线弹道,射程近导致弹道低、速度慢,加上弹道固定,拦截相对容易。因为射程近,弹道低,质量粗劣造成的乱跑也偏不了太远,所以拦截的雷达探测和弹道计算比较简单,有条件在起飞后不久就判断落点,然后发射拦截弹拦截。
加沙是很小的狭长地带,背后是地中海,没有纵深。埃及方面对哈马斯越境活动讳莫如深,哈马斯不可能退入西奈发射。以军有条件把“铁穹”逼近部署到加沙地带的边境,这是“铁穹”独特的有利部署条件。
火箭弹在发射时的速度较低,只有短暂加速,然后就是用速度换高度的过程,要从顶点降落后才逐渐加速。逼近部署的好处是可以在火箭弹速度、高度都不足的时候就拦截,因此“铁穹”的“塔米尔”拦截弹的速度只有音速的2.2倍,射程在4-15公里,射高在5-10000米,弹重90公斤,弹长3米,弹径160毫米,在防空导弹里属于小个子。
系统里的EL/M-2084有源相控阵雷达实质上是反炮兵雷达,适合捕获小型高速目标,可以每分钟处理200个目标,与战场管理和武器控制系统相配合,可在火箭弹发射5秒钟内确定目标弹道信息,然后根据威胁优先级自动引导和控制目标拦截,并自动忽略落到空地的无害火箭弹。
EL/M-2084本质上就是反炮兵雷达
“塔米尔”拦截弹在发射中
“塔米尔”拦截弹在技术上以逆弹道为主,顺着预计目标弹道逆行,拦截需要的横向机动最小。在有的图中可以看到,哈马斯火箭弹还在上升段,“塔米尔”拦截弹已经在逆弹道转向目标了。但这不是总有机会的,有时只有直接拦截的窗口,那就只有直接拦截了。还有的情况下,“塔米尔”只有在火箭弹的下降段才有拦截机会。
哈马斯火箭弹(右)和“塔米尔”拦截弹在夜空中飞舞,“塔米尔”正在做逆弹道转向
但不是总有时间做逆弹道转向的,这里就主要是直接拦截了
一枚“塔米尔”拦截弹正在飞经一枚已经被引爆的哈马斯火箭弹,前往拦截另一枚火箭弹
密集发射的哈马斯火箭弹遭到“塔米尔”拦截弹的密集拦截
由于弹体小,动能低,“塔米尔”拦截弹在近距离上还有能量做大幅度机动和追踪,在射程尽头就没有这个能量了。所以“铁穹”是典型的末端防御系统,虽说极限射程有15公里,实际上只能覆盖6-7公里半径的地域。
“铁穹”在设计上很有特点。EL/M-2084雷达采用S波段,技术成熟,探测距离较大,精度不足则由“塔米尔”拦截弹的主动毫米波导引头补偿。毫米波导引头体积小,重量轻,特别适合对付高速目标,但探测距离有限,不过这对有引导的末端防御不是问题。
激光近炸引信则是现代防空导弹的标准配置,比无线电近炸引信更加适合超高速交会目标时的引爆,“爱国者”导弹在海湾战争里多次错过最佳引爆时机,部份原因就是频率过低的无线电近炸引信。
以色列有更加先进的技术,“铁穹”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性能,但“铁穹”是以低成本为原则的,“塔米尔”拦截弹的单发成本据报道只有4万美元,全系统的成本也只有5000万美元。相比之下,“爱国者”仅导弹单发就是200万美元(一说300万美元),全系统就没谱了。波兰的60枚PAC-3(反导)、30枚PAC-2(防空)、9台发射系统和两部AN/MPQ-65雷达耗资25亿美元,据说还是对折的友谊价。
以廉价著称的俄罗斯“铠甲”弹炮防空系统也要1500万美元,“道尔”要2500万美元,而这些都是批量部署的野战防空系统,是比“铁穹”更加“点”的点防空系统。
即使不算以前的战绩,在当前的以巴冲突中,“铁穹”系统在实战中显示出骄人的战绩,对于突发密集射击的火箭弹,90%(一说85%)的有效率很高了。这和新冠疫苗一样,100%的有效率既不现实,也无必要。疫苗只要达到群体免疫就够用了,“铁穹”也只要达到不让哈马斯用以色列公众安全为政治要挟就达到目的了。
“铁穹”远不是完美无缺的,对于更高性能的火箭弹就不够用了,比如说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远火,末端速度远远超过了“塔米尔”的能量水平。对付有末端弹道修正能力的远火更是吃力。2.2倍音速对拦截高性能战术飞机也不够用,所以这不是“正宗”防空系统的替代。
每个发射架有20发的容量,这点“弹舱容量”对付哈马斯够用,因为哈马斯很难集中发射大量火箭弹而不遭到以军空中反击,但对正规军就不够用了。
再装填的时间太长,容易形成防御间隙,不仅难以有效保护战略目标,还有可能被对手趁虚而入,打开防空缺口。
“铁穹”对于中国的300远火这样的威胁是拦截不住的
370远火就更没戏了
有报道说台湾评估过“铁穹”,最后不了了之,这不奇怪。慢说以色列是不是敢趟台湾军售的浑水,解放军的远火大大超过了“铁穹”的拦截能力,尤其是台军不可能像以军那样把“铁穹”顶着哈马斯的脑门部署、打上升段。韩国据说也对“铁穹”有兴趣,用于保卫离三八线很近的首都圈,这里的问题在于朝军有足够的手段首先打掉“铁穹“保护圈。
但“铁穹”是针对哈马斯(还有真主党)火箭弹而设计的,这些都不是关键性的缺点,因此是适合以色列需要的。更重要的是,“铁穹”指出了新的军事技术发展方向:C-RAM。C-RAM的全称是Counter Rocket Artillery Mortar,意指反火箭弹、炮弹、迫击炮弹,实际上还包括反巡航导弹和无人机。
现代军事技术最重要的特点是精确打击化和密集打击化。弹药末制导化后,命中精度大大提高,智能化后还有空爆、钻地爆、破墙爆等新型杀伤方式,传统的分散、隐蔽、机动、工事防护对于抗打击越来越不管用了。
另一方面,精确打击弹药的低成本化使得对手可以倾泻足够多的弹药,火箭炮从来就可以密集发射,榴弹炮也能用迅速改变射角和装药实现多发炮弹同时落地的“单炮齐射”,使得传统的防空理念受到巨大压力。巡航导弹、无人机的普遍使用进一步恶化了野战防空的战场环境。
C-RAM就是针对这样的新型威胁而产生的,目的是以简单、有效的拦截手段对低成本、精确制导、大量使用的弹药形成有效拦截。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大国竞争战略里,高超音速导弹、下一代直升机都很重要,但C-RAM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因为这是分散、靠前部署的美军的生存保障。美国空军也对用C-RAM保卫基地有刚需。
对“铁穹”的指责大多来自于与常规防空导弹的比较,这是鸡同鸭比。C-RAM与防空导弹就像远火与战术弹道导弹的差别一样,或者说是末端弹道修正与导弹的差别,容易混淆,但有本质的不同。
导弹是全程具有机动飞行能力的,制导贯彻于整个射程之中,时刻修正导弹,直至击中目标。末端弹道修正也称末段制导,顾名思义,就是在弹道的大部分里按照发射时瞄准线决定的抛物线弹道飞行;或者按照预设的非简单弹道飞行,比如在预设位置转入逆弹道,弹道形状不再是抛物线了,但依然是发射前预装定的,在发射后就不再改变。只有在进入末段的时候,制导系统开机,可以是“塔米尔”那样的主动毫米波制导,也可以是远火或者HVP那样的卫星导航制导,还有SDB II那样的GPS-激光半主动-红外三模制导,修正弹道,消除瞄准误差,以便精确击中目标。
由于这样的机理上的差别,高性能战术飞机在防空导弹离架后,单靠激烈机动依然不能摆脱追踪。但在“塔米尔”拦截弹离架后和主动毫米波导引头开机前,激烈机动就很可能脱离主动毫米波导引头的捕获范围而甩掉追踪。所以,C-RAM天然就用来对付弹道相对固定或者可预测的目标。
导弹总是更精确,但在很多情况下,末端制导也足够精确了。比如说,固定的地面目标就无所谓导弹离架后的机动问题,只有在弹道瞄准精度太离谱以至于末端修正都无法纠正脱靶量的时候才有实质性差别。
另一方面,精确制导弹药绝大多数属于末段制导的类型,即使空对地导弹、反坦克导弹的弹道也接近末段制导弹药,而这些弹药对现代战场的威胁比飞机更大,毕竟飞机已经因为防空威胁太大而很少越顶攻击,改为距外攻击了,最终对目标造成威胁的还是精确制导弹药。
制导炸弹的速度很低,高度也在容易拦截的中空;制导炮弹、制导火箭弹的末段速度可超过音速,但弹道高,更加适合逆弹道拦截;巡航导弹、反舰导弹贴地飞行,但速度通常在0.5-0.7倍音速,接近目标时的末段弹道也相对固定;对于野战部队威胁最大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更是在C-RAM的射程之内。C-RAM大有可为。
从成本上,C-RAM也不亏。155毫米“神剑”制导炮弹的单价为11.3万美元;GMLRS制导火箭弹的单价为9万美元;SDB炸弹的单价为4万美元,但SDB II就是25万美元;JDAM套件比较便宜,只有25000美元,作为基体的铁炸弹另算;LRASM反舰导弹的单价达400万美元,JASSM-ER巡航导弹140万美元,“战斧”Block IV巡航导弹为180万美元。就连“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的单价也要12-15万美元。所以4万美元的“塔米尔”拦截弹在成本上是划得来的,如果用16000美元的MHTK,成本效益就更高了。
“铁穹”并不完美,但新一代的微型空战反导弹已经出现,比如洛克希德MHTK微型硬杀伤导弹,采用主动毫米波制导,可能还有被动雷达制导,没有装药,采用直接撞击的硬杀伤,只有2.3公斤重,0.7米长,弹径41毫米,单价只有16000美元。这是战斗机用于拦截空空导弹和防空导弹的,也可从地面发射,可能需要加装助推级以取得足够的射程和射高。
泰利斯Martlet导弹稍大一点,也只有13公斤重,1.3米长,速度1.5倍音速,射程倒是有8公里。
洛克希德MHTK只有0.7米长
泰利斯Martlet导弹也很袖珍
有多种战斗部和导引头可选搭配
以小口径高炮为基础的C-RAM也在大量涌现,老牌的“方阵”、76毫米舰炮上陆了,厄利空35毫米高炮更是用上了,中国则有730上陆。但以小高炮为基础的C-RAM有一些固有缺点:
1、不便采用精确的末制导,只有用密集弹幕拦截,耗弹量很大
2、单发威力不足,需要多发命中才能保证摧毁
3、射程不足
4、无法同时与多目标交战
“陆地方阵”可算最早的C-RAM
MANTIS是德国以厄利空35毫米高炮为基础打造的C-RAM
意大利则用“半人马座”和老资格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打造C-RAM
中国则有LD-2000,这是舰载730上陆
弹幕射击时很壮观
弹药消耗也很壮观
末制导的小口径高炮弹现在还没有成功应用的记录,小口径高炮的射程也无法与拦截弹相比,用密集弹幕实现拦截的话,持续射击能力实际上不高于大容量多管巢式发射装置,还不便同时与多个目标交战。尽管弹药便宜,系统成本也低一些,但需要更多系统和多得多的弹药才能覆盖同样的面积,实际上并不便宜。所以采用火箭发动机的拦截弹还是有不可低估的优点。 另一方面,从末端制导的155毫米炮弹发展而来的HVP(全称为Hypervelocity Projectile,超高速弹药)也在成为C-RAM新军。HVP采用新颖的制导机制,弹上只有GPS和数据链接收装置,由防空指挥中心的火控雷达和计算机测定目标的实时位置和速度矢量,并通过数据链发送到弹上。弹上通过GPS测定本身的位置和速度矢量,与发送过来的目标信息相对照,决定弹道修正的控制量,在与目标最近的距离时引爆。
英国BAE的HVP
地面部队已经大量装备的155毫米榴弹炮都能发射HVP的话,对C-RAM火力的增强是不言而喻的
HVP的射程更远,还可以通过火箭助推、冲压助推或者滑翔来进一步增加射程。HVP原定为电磁轨道舰炮的主要弹药,但同样可用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155毫米榴弹炮,使得本来只有对地面目标射击能力的重炮成为有用的兼职C-RAM平台,具有很大的战术价值和发展潜力。HVP的制导方式成本比常见的雷达、红外、激光更低,也可用在拦截弹反导上,进一步降低拦截弹的成本。
激光比小高炮的潜力更大。使用激光的以色列“铁光”还在研制中,美国也有多种激光武器快要进入实用阶段,首轮应用就包括C-RAM。但激光反导离实战还有距离。
以色列的“铁光”则用激光武器,还在研制中
“铁穹”实际上是用现有技术重新组合而成的新概念武器系统。拦截弹反导的C-RAM技术完全在中国的掌握范围之内。反炮兵雷达、毫米波制导、微型火箭发动机都有现成技术可以借鉴。
中国对C-RAM也有急迫的需求。中国倒不是担心有哈马斯火箭弹那样的威胁,但台军即将装备的HIMARS火箭炮对登陆的解放军是重大的威胁,还有各种巡航导弹、无人机、制导炸弹、制导炮弹。
解放军不担心哈马斯那样的威胁,但台军即将装备的HIMARS火箭炮不可低估
在海上,F-16携带的“鱼叉”反舰导弹也需要认真对付
更有B-1发射的LRASM和JASSM-ER需要拦截
在海上,主战舰艇的反导问题解决了,但还有大量辅助舰船也需要末端反导能力,以反制台军F-16发射的“鱼叉”反舰导弹和美国B-1发射的LRASM反舰导弹、JASSM-ER巡航导弹。C-RAM是很有用的补充。
久病成医,常年在征战之中的以色列对于军事技术的发展方向有特殊的敏感。差不多40年前,以军在贝卡谷地首先用无人机诱逼叙军防空雷达开机,然后打瞎雷达,使得在1973年十月战争中让以色列空军一筹莫展的防空导弹出师未捷身先死,取得贝卡谷地大捷。
以色列“侦察兵”无人机刚出现的时候,也是有缺陷的,但贝卡谷地大捷引起世界无人机热潮,成为军事技术的新方向,至今未艾
在技术上,以军当时的“侦察兵”无人机并不完美,防空压制也只是无人机的一种用法,但“侦察兵”揭示了军事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其影响至今犹在。
“铁穹”也是一样,其实战效果和技术完美性是次要的,重要之处在于揭示了军事技术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C-RAM值得高度重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安徽六安市卫健委网站消息,5月16日,六安市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指挥部综合管理办公室发布《关于对裕安区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首诊负责制进行调查处理的通报》:
5月14日,六安市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指挥部决定对裕安区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首诊负责制启动调查,进行处理。经有关部门和市卫健执法机构调查,厘清了六安世立医院、裕安区西市街道响铃庵社区卫生服务站、擅自接诊发热病人张某某的医师欧某某、裕安区政府及其责任人、裕安区卫健委负责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的事实,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从严从快的原则,提出以下初步处理意见:
一、关于对裕安区涉事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的处理
1、裕安区西市街道响铃庵社区卫生服务站立即停业,由行政执法机关依法依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涉事有关人员暂停执业活动1年。
2、对擅自接诊发热病人张某某的医师欧某某,涉嫌非法行医,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六安世立医院,由行政执法机关责令立即停业整顿,涉事有关人员暂停执业活动1年。对医院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责令医院分别予以处分、撤职、解聘等处理。对医院法人代表依法调查处理。
二、责成裕安区对区卫健委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立即停职,接受进一步调查处理。
三、责令裕安区政府分管负责人向区委、区政府作出深刻检查,并视调查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四、责令裕安区委、区政府向六安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举一反三,加强首诊负责制落实,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五、责成六安市卫健委采取有力措施,指导六安世立医院现有病患的接续治疗工作。
同时,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正组织力量,对全市医疗机构执行防范院感制度和疫情防控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目前,对确诊病例涉及的其他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仍在调查中,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5月14日,在安徽六安行政中心大会堂核酸检测采样点,市民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图|人民视觉
大家淡定。
流调不比公安刑侦,受被调查人员的影响很大。
这个事情的过程其实很简单:
1:当事人在六安发病,因为国内本土病例为零,所以六安工作人员自然会问他最近14天都去过哪里,接触过境外人员没。
2:当事人一听有没有见过老外,一想去过大连,还在那里路上遇到过老外,于是就跟六安方面工作人员说去过大连,见过老外。
3:然后六安的卫生工作人员又不能去大连实地调查,当事人既然都这么说了,又是由大连来六安人员,就对外发布了信息,说在大连有境外人员接触史。
4:大连方面的领导这下就慌了。要知道现在是零容忍啊。收到这个消息于是赶快调查这个人在大连的行踪,发现他在大连只是过客,真正长待的地方是营口,然后把他的密接人员一控制,核酸一测都是阴性,这下大连方面就有底气了,于是对外发布消息说,不是在大连接触的境外人员,当事人是去的营口,大连本地零感染。
5:收到消息的营口也吓一大跳,连声都不敢做,马上对当时人的密接区域进行管控,然后普查核酸,这一查查出阳性检出,证据确凿了。于是据实上报。
6:整个辽宁都动了,随后沈阳有确诊,甚至还发现有密接人员进京。
7:国家层面都动起来了,专家组出动。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21年5月1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通电话时,就当前巴以冲突阐明中方立场。
王毅表示,近日巴以冲突不断升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令人痛心。中方有三点看法:
第一,局势恶化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长期未能得到公正解决。特别是近年来中东和平进程偏离原有轨道,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尤其是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权利受到持续侵害,巴勒斯坦人民的困境进一步加深,导致巴以对立激化,冲突反复上演。事实证明,巴勒斯坦问题一天得不到公正解决,巴以双方和中东地区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和平。
第二,当务之急是停火止暴,联合国安理会有责任推动局势尽快降温。中方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已推动安理会两次就巴以冲突举行紧急磋商,并起草安理会主席新闻谈话,引导安理会采取行动。但令人遗憾的是,安理会至今未能达成一致,美国采取的立场站在了国际正义的对立面。我们呼吁所有安理会成员国都要承担起应尽责任,切实为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作出努力。
第三,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中方明天将在安理会主持召开有关巴以冲突的公开辩论会,期待各方能就此发出一致声音。中方认为,安理会应对“两国方案”进行再确认,敦促巴以双方尽快在“两国方案”基础上重启和谈。中方将继续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坚定支持通过政治对话公正解决当前的问题,坚定支持联合国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库雷希表示,巴方赞同中方关于当前巴以冲突的立场,支持“两国方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主张推动巴以双方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巴方高度赞赏中方在安理会内主持公道,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找到推动停火止暴、促进局势降温的办法。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着陆过程模拟图 图自航天科技五院
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正式批复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舱。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在地火转移阶段完成了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于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021年2月24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后,对火星开展全球遥感探测,并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查,探测分析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为着陆火星做准备。任务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目前,探测器已在太空运行295天,距离地球约3.2亿千米。
天问一号 图自航天科技五院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天问一号 图自航天科技五院
着陆:9分钟,“疯狂”刹车
祝融号着陆器从轨道着陆的过程(Entry Descent Landing EDL)如图所示,大概可以分为降轨、分离、减速、悬停、着陆5个阶段。
① 降轨:在下降前5小时,天问一号建立降轨姿态,轨道器发动机点火降低,进入近火点5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
② 分离:在距离地面100多公里处,实现轨道器和着陆器分离。不妨把此时的时间作为进入大气的起点,自此开启约9分钟的着陆。
两器到达安全距离后,轨道器立即点火,抬升轨道进入中继轨道(环绕轨道)。轨道器升轨同时,也实时拍摄监测着陆器的下降过程。
③减速:两器分离后,有三个减速过程。分别是气动减速、伞降减速、动力减速。
一、气动减速,靠大气摩擦减速。此时展开配平翼,随着防热大底和大气不断摩擦,飞行器速度逐步降低,此阶段为纯气动减速段,消耗将近90%的速度,超音速减速伞打开。
二、伞降减速,超音速减速伞打开,此时高度约11公里,减速伞使用的是盘-缝-带设计伞。此时着陆器将先后抛掉防热大底和背罩轻装着陆。
三、动力减速,在着陆器同背罩分离同时,发动机点火,对地雷达随机开机,着陆缓冲机构(四条着陆腿)展开。
④ 悬停:通过调整发动机推力,使着陆器在高度100米时,速度为0,达到悬停的目的,着陆器下方的对地相机同时拍摄下方图像,自主分析并选择相对平整适宜着陆的点。着陆器调整姿态,前往着陆点,并开始下降。
⑤ 着陆:通过着陆腿的缓冲机构抵消剩余的动能。着陆器缓缓降落在火星表面,此时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都非常小,通过着陆腿的缓冲抵消剩余的动能,类似与人从高处跳下时的下蹲。
着陆过程中遭遇了哪些严峻挑战?
天问一号任务一次性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步,着陆是其中最复杂、最难的部分。
着陆过程,是着陆巡视器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降落到火星表面的过程,整个过程大约9分钟。虽然时间短暂,却是整个飞行任务中的一道顶级难题。
挑战1:信号延时—超过10分钟
轨道器和着陆器的分离决定任务成败。
天问一号距离地球非常遥远,信号单程时延10分钟以上。地面无法进行实时测控干预,探测器会自主执行预先注入的指令,并自行判断指令执行的效果。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进行自我诊断,排除故障。
挑战2:刹车难控—历史成功率50%
人类迄今共实施47次火星探测任务(含2020年7月的3次发射任务),成功或部分成功的仅25次,成功率刚过50%。而对火星着陆任务,目前共实施22次,算上此次,仅成功10次,中国此次火星探测任务在世界航天史上亦是创举。
挑战3:险点难料—智能化要求高
着陆受火星大气的影响,如果突然火星起沙尘暴那样极端的气象那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此外热防护、降落伞,减速也是重要风险点。
降落过程,目前中国尚未在外太空使用过降落伞,这是中国首次以降落伞的方式软着陆到地外行星。这个着陆过程与地球通信的延时很长,因此对自主性、智能性、实时性的要求更高。
减速过程要求非常精确,减速控制如何足以决定任务的成败,如果速度没降下来,那着陆器就砸到火星表面,砸了一个坑不说,祝融号也会坏掉,前面的努力都会白费。
另外姿态控制也很重要,如果没控制好,着陆时“四脚朝天”那就麻烦了。
相比地球和月球,在火星表面着陆更加复杂。火星表面也笼罩着大气层,但大气密度仅为地球的0.6%~0.7%。航天器在进入火星的过程中,一方面无法单纯依靠大气降低到安全速度,同时又必须考虑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冲击。
从目前火星地貌影像看,火星地形复杂程度超过月球,与地球、月球的地形很不一样。
开展巡视探测工作的过程中,祝融号也将面临地形、能源、路况、沙尘、通信等各种挑战。
着陆点为什么选乌托邦平原?
着陆点选择需要综合科学与工程2方面进行考虑,以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风险,并提高科学探测价值。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首选着陆点位于火星乌托邦平原,是火星上最大的平原,其表面下可能有大量的水冰储备。在科幻系列《星际旅行》中,乌托邦平原就是星际联邦的主要造船基地。
如果有一天,太空机构将人类送上火星,水将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资源,因为它既可以维持宇航员的生命,也可以分解成氢和氧作为火箭燃料。
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不太可能携带足够的水、氧气和氢气,完成往返火星的整个旅程。
火星车上搭载了6种科学设备,包括可用来拍照导航的地形相机及雷达、测量火星气象的气象仪、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等,为完成火星表面巡视探测和科学研究保驾护航。祝融号预计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
那么,着陆器着陆后,轨道器干啥去了?
轨道器降轨,变身“火星遥感卫星”。火星表面巡视探测任务结束后,轨道器将降轨到椭圆形的遥感任务轨道,又变身为“遥感卫星”。
它将绕火星飞行约1个火星年(约2个地球年),完成火星全球遥感探测任务,同时兼顾祝融号火星车的中继通信。
预计着陆后的第8个火星日,中国首辆火星车将缓缓驶下着陆平台,在乌托邦平原上轧下第一道印记。
(人民民日报客户端、科普中国等)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周远方】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作为芯片设计行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全球市场份额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当前中国半导体业界正在这一产业链短板领域寻求突围。
5月14日,国产EDA厂商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芯和半导体)宣布,其片上无源电磁场(EM)仿真套件已成功通过三星晶圆厂的8纳米低功耗(8LPP)工艺技术认证。该套件包含快速三维电磁场仿真器IRIS和快速自动PDK建模工具iModeler,此次认证能显著地提升IC设计公司在8LPP工艺上的设计交付速度。
芯和半导体内部人士向观察者网介绍,无源电磁场仿真是芯片设计后仿真中的重要一环。芯片设计是要用EDA工具实现的,越先进的工艺对于EDA工具依赖性越高。如果国产芯片要用到8纳米甚至更先进的工艺做后仿真,以前是只能用国外的软件,一旦断供,国内这方面的设计公司就存在停摆风险。现在有了芯和半导体的这款工具,在无源电磁仿真这个领域,已经能解决国内芯片公司的后顾之忧。
观察者网梳理发现,芯片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前端设计、前仿真、后端设计、验证、后仿真、数据包交付代工厂生产等流程,而芯和半导体本次通过三星晶圆厂验证的仿真套件主要用于后仿真流程。
一位资深半导体行业人士向观察者网指出,三星并不排斥采购国内EDA产品,如果芯和产品过关,在通过验证后应该会拿到订单。并且三星在先进制程上领先国内,所以芯和在满足国内需求上应该也不成问题。
芯片设计流程图
“随着先进工艺节点设计复杂性的不断增加,精确的EM仿真对于我们的客户获得一次性芯片设计流片成功变得至关重要。” 三星电子设计Design Enablement团队副总裁Jongwook Kye表示:“芯和半导体的三维全波EM套件的成功认证,将为我们共同的客户在创建模型和运行EM仿真时创造足够的信心。”
据芯和半导体介绍,三星晶圆厂的8LPP工艺在其上一代FinFET先进节点的基础上,对功率、性能和面积作了进一步的优化。 对于移动、网络、服务器、汽车和加密货币等应用,8LPP提供了明显的优势,并被认为是众多高性能应用中最具吸引力的工艺节点之一。
芯和半导体的首席执行官凌峰表示:“我们非常高兴IRIS能够实现仿真与测试数据的高度吻合,并因此获得了三星8LPP工艺认证。作为三星先进制造生态系统(Samsung Advanced Foundry Ecosystem,SAFE)项目的成员,芯和半导体将继续与三星在各种工艺技术上进行深入合作,为我们共同的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芯和半导体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唯一提供“半导体全产业链仿真EDA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该公司EDA新一代智能电子产品中设计高频/高速电子组件的重要工具,它包括三大产品线:芯片设计仿真产品线、先进封装设计仿真产品线、高速系统设计仿真产品线。
芯和透露,IRIS采用为先进工艺节点量身定做的最先进的EM仿真技术,它提供了从DC到THz的精确全波算法,并通过多核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处理实现仿真效率的加速。IRIS拥有多项匹配先进工艺节点的特定功能,包括可以考虑线宽线距在加工时的偏差等,因此被多家设计公司广泛采用。iModeler能够通过内置丰富的模板及快速的IRIS仿真引擎自动生成PDK,它能帮助PDK工程师和电路设计工程师快速生成参数化模型。
芯和半导体官网截图
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中,三星市场份额目前位居第二,仅次于台积电。芯和半导体内部人士向观察者网透露,该公司在四年前便与三星开始了合作,“芯和与全球以及国内顶尖晶圆厂的合作已经超过了五年的时间,在主流的工艺上都逐渐获得了认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全球EDA软件市场目前仍被美国企业垄断。Synopsys、 Cadence及 Mentors三大EDA厂商产品线完整,在部分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三家企业营收均超过10亿美元,合计约占全球超过60%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更是超过95%,为全球第一梯队EDA软件企业。
国海证券2020年5月研报截图
“国内不少起步晚的EDA公司,如果没有晶圆厂的认证,他们的市场很难打开,因为设计公司不敢用”,芯和半导体内部人士向观察者指出,晶圆厂本能地会倾向于和美国三大巨头合作,而对于小公司、创业公司,除非是具有了一定的特色和客户影响力,否则他们并不愿意花时间去测试和认证,因为认证也是需要耗费他们资源的。
观察者网从业内获取的信息显示,现在国内的几家领先的EDA公司,目前都还没办法实现设计平台化,更多的是在点状突破,譬如华大的ALPS在电路仿真领域,芯和的IRIS在电磁仿真领域。“希望在这些单点突破后,能够辐射和串联起更多的应用和流程,这是目前国内的现状,也是正确的道路”。
据国家航天局网站5月14日消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以来,各系统工作正常。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科学探测工作,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根据目前飞行情况,天问一号探测器拟于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至5月19日期间择机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想象图(新华社 图)
“天问一号”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也是个高度复杂的任务,将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工程目标,以及通过13台科学仪器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科研,任务整体难度巨大。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入轨,今年2月10日成功被火星捕获,顺利进入环火轨道。2月24日,“天问一号”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后,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
此前中国对火星的详细了解有限,目标着陆区域的最新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等也可能相对科研成果有一定出入,着陆器/巡视器组合体也必须依赖稳定运行的环绕器才能成功。因而,入轨火星后必须采取分步走的策略。
在近3个月的停泊轨道驻留阶段,环绕器的7台载荷全部开机进行科学探测,实现地球和火星之间的稳定通信,为未来着陆火星的巡视器提供信号中继服务。每隔两天时间,它抵达一次近火点,距离火星仅280千米左右,载荷中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光谱仪等会对乌托邦平原南部等低纬度预选着陆区域的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进行详查,评估火星环境和着陆时机可行性。
在经过3个月左右的详细勘察后,环绕器将进行一定轨道调整并与着陆器/巡视器组合体择机分离,后者开始独立的约7分钟火星着陆过程。由于火星和地球之间的漫长距离导致几十分钟通信时延,航天人不可能控制着陆过程,而必须让着陆器全自主完成这“黑色七分钟”旅程。
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消息,5月13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以下简称武汉卫星产业园)主题活动拉开帷幕。活动以“筑梦中国星谷,扬帆航天时代”为主题,邀请了150余位国家部委和相关部门、地方政府、有关央企、高校、公司的领导和专家共同见证武汉卫星产业园开园以及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首颗卫星下线这一里程碑时刻。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科工二院”
本次活动是在湖北省人民政府、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武汉市人民政府、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主办,新洲区人民政府、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为期半天的活动设置了首星下线仪式、产线参观、主题论坛等环节,并设现场展览,集中展示了卫星设计、研发、制造等最新研究成果及解决方案。
国内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
迎来第一颗卫星下线
活动伊始,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忠林,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石泉,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乐成,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龚波,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湖北省政府秘书长蔚盛斌,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侯秀峰共同见证了由航天科工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第一颗卫星下线。
据悉,该条卫星智能生产线于2019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具备正式投产运行条件,产线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等典型特征,通过采用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中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功能, 满足小卫星总装集成测试的需求。
本次下线卫星是面向批产设计的典型卫星, 主要由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等7大系统组成,通过零部件出库、部装、总装等多道工序,圆满完成该典型卫星在卫星智能生产线上的总装集成测试,顺利实现卫星成品下线,有效验证了该卫星智能生产线的可行性,标志着卫星批产时代的来临,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悉,卫星智能生产线建成后,小卫星的生产效率将提高40%以上,单星场地面积需求将减少70%以上,单星生产周期将缩短80%以上,人员生产效率将提升10倍以上。
重磅发声
引领航天产业发展
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忠林,航天科工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石泉,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二院党委书记马杰分别致辞。
王忠林代表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王忠林表示对于航天科工集团一直将湖北作为战略布局重点倍受感动。“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王忠林与在座嘉宾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事业重要论述讲话的三点感受。
一是发展航空航天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经之路,航空航天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象征,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湖北谱写新篇的浓墨重笔,抓住航空航天发展的重大机遇就能迎来未来发展的制胜先机;二是湖北具备打造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的显著优势,创新资源富集、产业实力雄厚、区位交通优越,是中国最具发展优势和潜力的省份之一,在鄂发展大有空间、大有前途、大有可为;三是湖北将提供一流营商环境、一流产业生态、一流金融支持,为企业发展添薪助力,共同谱写航空航天发展新篇章。
刘石泉代表航天科工集团作讲话。刘石泉指出,航天科工集团始终秉承“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企业使命,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战略定位,围绕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加强航天领域前沿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究,持续推动商业航天创新发展,在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的征途上,发挥着中央企业的主力军和顶梁柱作用。
刘石泉介绍,航天科工自觉融入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打造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以卫星产业园为代表的一批航天高科技产业项目,推动构建资源集约、开放共享的航天产业生态,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历时两年建成的武汉卫星产业园一期工程即将正式投产运营,为后续批量化卫星制造和大型星座构建,逐梦中国“星谷”提供有力支撑。
面向“十四五”开局,刘石泉强调,航天科工将继续坚定信心、砥砺前行,秉持开放态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供卫星设计、制造、发射、测运控、应用等体系化服务,构建开放共享的新型卫星产业生态体系,推动航天全产业链的聚集协同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程用文在致辞中指出,我国首条卫星智能生产线第一颗卫星下线,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又一个突破。
点亮中国“星谷”,服务航天强国。程用文指出,自2016年8月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落户武汉以来,武汉坚持大视野规划、大手笔投资、大气势招商、大会战建设,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整体定位,力争将中国“星谷”打造成一流现代智慧园区、一流产城融合示范区、一流央地合作典范。
马杰在致辞中指出,二院建院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新发展格局。
马杰强调,建设武汉卫星产业园,是在湖北省着力打造航天产业第三极的统筹部署下,二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的重要举措,是落实航天科工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战略部署、推动二院航天产业、雷达与电子信息产业、网络信息产业三大业务板块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后续,二院将依托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构建新型空间产业生态体系,服务国家航天强国战略。
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龚健雅作了题为《天基遥感实时智能监视系统及关键技术》的报告。武汉市新洲区区委书记赵利洪、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东明分别围绕航天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卫星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等进行了主题报告。
签约入驻
共建卫星产业生态
随着武汉卫星产业园逐步投入使用,航天科工集团将逐步构建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快响应”的产业生态,全力打造国内最具研产实力和行业资源吸引力的以“聚合、开放、共享、创新、普惠”为特征的“三公里生态圈”,推动航天产业、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武汉卫星产业园品牌效应、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来自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北京吾天科技有限公司等集团内外多家单位首批签约入驻武汉卫星产业园。李伯虎院士工作站、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也获得批复挂牌。
后续,航天科工集团将依托武汉卫星产业园, 以卫星智能生产线为核心,不断吸引卫星产业配套上下游企业产业生态聚集,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柔性智能、云制造的新型研制生产模式,打造新型空间产业生态体系。
卫星产业园的成长相册
2019年4月24日
卫星产业园开工建设。
2020年1月8日
卫星产业园初具规模。
2020年3月25日
卫星产业园在疫后正式复工复产,奋力抢回失去的时间。
2020年5月8日
卫星产业园2号楼主体结构完工。
2020年9月11日
卫星产业园2号楼进行二次装修施工,工地上300多名工人同时作业。
2020年11月23日
卫星产业园2号楼场内正进行设备安装。
2021年2月18日
卫星产业园春节后复工,3栋主体建筑已封顶,并满足生产条件,投入试运行。
...
逐梦星辰大海,探索还在继续。
太阳能板、电源转换/分配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信号接收/发射系统,燃料罐,姿态调整发动机等等一堆基础系统和部件是每个卫星都必须有的,流水线生产就是做个标准框架,统一连接线插口标准,把这些基础系统都先装好,然后再根据需求装上功能部件,你想要观测拍照卫星就装上照相机部件,想要通讯卫星就装上通讯部件。就好比一辆五菱小面包,先把车架发动机驾驶室等等做好,车后面用来拉货就做成货仓,用来拉人就装上座位
七普引发了一个已经热议许久的问题: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谁来养老?
中国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这是好事。中国现在的平均寿命已达77.3岁,与1949年的43岁不可相提并论,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平均寿命最高的是日本,达到84.3岁,美国也有78.5岁,中国位居第48名,排在中国前面依次增高的是泰国、古巴、约旦、阿尔巴尼亚、斯洛伐克。必须说,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这也使得老龄化进一步加剧。据报道,模型预测到21世纪中叶,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会翻番,达到35-36%的水平。现在每4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1个老人,2035年以后降低到2个,2050年可能只有1.5个。
但养老不能只把老人看作依靠抚养的负担。
中国现行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中国现在的平均寿命已达77.3岁,细分的话,男性74.7岁,女性80.5岁,女性更长寿。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数据,中国人的平均健康寿命为68.5岁,其中男性67.2岁,女性70岁。也就是说,在平均健康寿命之前,人口主体是保持基本健康和一定的劳动能力的。也就是说,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是完全可行的。这不等于一定要工作到65岁才退休,可以从55岁开始就有最低退休金,但要到65岁退休才能拿全额退休金。这在西方是很普遍的做法,只不过一般在60-62岁就拿全额退休金了。延长工作年限不仅增加高收入的年份,越晚退休,一般最高收入也越高,对退休金的计算是有利的。另一个做法是在62岁就可以拿全额退休金,但62岁以上法定容许60%时间工作,容许半天工作,也可以增加无薪留职假期,有利于在退休前过渡一段时间,对公司和个人都有利。
老人作为抚养的负担是以老人失去劳动能力作为前提的。在体力劳动为主的年代,人到了60岁,确实是干不动了,甚至没到60岁就干不动了。但在脑力劳动时代,60岁还感觉“还可以再干几年”的人很多,尤其是工作出色的。干不动的很多是心累了,而不是体力累了、脑子累了。事实上,心累的大多不是到60岁才心累的,而是早就心累了。他们只是在强迫自己继续工作,撑到60岁。他们到底是不是可以作为干不动了而“成为负担”的,都不好说了。
有退休金的人士也不能作为抚养负担看待。退休金不比工作年代的工薪,靠退休金更是不可能发财的,但衣食无忧还是做得到的。退休金也不是养家的,靠退休金负担下一代甚至隔代的生活,这不是退休金的本意。在欧美国家,退休金经常在最高工薪的30-40%水平,大大低于国内的水平,就是因为退休金不是给你维持原来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只是确保你不至于成为依靠抚养的对象。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必须通过退休前的积蓄来补充。退休后享受黄金年华是奢侈,而不是权力。有条件到处旅游、到处吃喝尽管做,没条件、做不到也不是抱怨的理由。
另一方面,退休金需要改革。现行退休金体制在老龄化的重压下,确实有难以为继的问题,国家大包大揽也有不可接受的风险的问题。
在西方,退休金有两种方式:Defined Benefits和Defined Contribution。前者与中国体系相似,在工作期间,根据工薪、工作年限由公司拨出退休金,有专职的退休基金负责投资,与公司的运作相独立,避免受到公司盈亏的影响。退休后,退休金按照某种计算方式,由退休基金支付。西方投资领域里各大退休基金就是这样的组织,资金庞大,但投资比较稳妥,以保值为主要投资走向。
Defined Contribution反过来,在工作期间,根据工薪、工作年限,公司直接把退休金发到本人,但必须投入指定的退休基金管理,本人有有限的投资选择,但不能提前取出来自用,以确保退休后的收入来源。
Defined Benefit和Defined Contribution各有好坏,大趋势是Defined Contribution成为主流,这里有几个原因:
1、 西方经济早已过了稳定增长的时代了,退休基金一般来说管理有方,但几次经济危机都出现股市“脱底”的问题,导致退休基金破产。这要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把风险转嫁到个人是大公司避险的自然思路。
2、 Defined Benefit容许公司在盈亏时在一定范围内过量或者欠量投入退休基金,很多公司利用这个漏洞,长期欠量,结果经济危机一来,破产了,退休基金也只有跟着破产,造成很大的问题。Defined Contribution当年就拨出足量的退休金,不存在过量和欠量的问题,避免了退休基金破产的风险。
3、 Defined Benefit模式对长期员工比较合适,在员工“跳槽”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就太僵化了。每次员工跳槽,都要与退休基金结算,把余额兑现,自己管理。到了新地方,要从新起算。Defined Contribution则不同,反正自己管理,跳槽的时候带到新地方,接着积累就是了。
按照支付方式,有按月支付,直到领取人去世(有的可在领取人去世后由配偶继续按一定比例领取,直到去世),也有一次性结算,以后统统由本人管理。前者有稳定的退休后收入来源,财务上比较容易管理,退休金也根据通胀会有所调整。后者财责自付,但避免了领取人早早去世可能导致的损失,不过也要承受一次性支付的税务负担,征税是按照当年收入计算的,这样大额的款项直接就进入最高税率了。
不管是Defined Benefit还是Defined Contribution,退休金与发薪单位剥离十分重要。这不仅降低企事业的长期负担、通胀风险、利率风险,也降低受益人的风险,在总体上降低社会的风险。
独立的退休基金也是投资市场的主力。有规范的大户入场作为镇海神针,兴风作浪的大鳄就要收敛一点了,这对规范金融市场也有正面作用。退休基金的本钱根本不是一般大鳄能相比的。
有房产的退休人也不能作为抚养负担看待。很多退休人在健康的年代能依靠退休金周转,但一旦到了进养老院的时候,退休金就不够用了。问题是房产也是退休人的财产,以“总是要留点东西给下一代”为名拒绝卖掉已经不住的房产,而以退休金不够养老院费用为由要求负担由国家承担,这是说不过去的。
卖房养老或许还难以接受,但逆按揭是值得考虑的。这是把房贷反过来,化零存整取为整存零取,把房产作价盘给金融机构,以规定多少年为期,金融机构按月付按揭给业主。期满后,房产归金融机构,在付揭期间,业主享受房产变现的资金回流。
金融机构当然也有破产断供的风险,那时就是业主收回房产,按照已经支付的年限和剩余欠款与金融机构结算,将房产折现,多退少补。
实上,现在这一代老人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老人。他们很多人得益于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起飞和财富的积累,不仅有退休金,还积累了远远超过养老需要的财富。这个趋势不是在弱化,而是在继续。所以简单地以劳动年龄人口与老人的比例降低为由,认定未来的养老是不可承受之重,这是片面的。
不过这都是以老人自我养老为前提的,必须要解决啃老问题,才谈得上自我养老。啃老有很多种,年轻轻的不工作,反而啃老,这是令人不齿的,必须受到谴责。年轻轻生活负担太大,需要老人补贴,这个问题就复杂多了。这要看两方面:
1、 降低年轻一代的生活期望,避免啃老
2、 要啃老,就必须养老
这两方面解决了,老一代和年轻人之间愿意啃和被啃,就是私人的事了。底线是不能一面啃老,一面把养老推作社会问题。
当然,这只是解决了养老的财政问题,还有养老的人力资源问题。
传统养老是家庭为单位的,子孙代照顾老人。这当然有很多亲情的好处,在历史上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但这样一对一、多对一的养老也是很低效的,最终必须走上机构养老的路子,也就是各种养老院。
在养老院里,一个员工可以照顾多个老人,效率高多了。集中运作的养老院也有条件引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各种机器人、床头视听通信装置可以大大提高看护效率,老人之间也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聚集或者床头视听通信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与家人的远程通信更是不成问题。
养老院也不必千篇一律的“全托”。有些身体状况尚好的老人,可以只在白天送过来、晚上回家睡觉,就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这样在降低工作年龄的年轻人的照看负担的同时,还有利于与家人保持亲情。到需要日夜护理的时候,再“转正”成“全托”。
健康寿命延长了,但低技能的退休人员未必有机会延长就业期限,可从事养老工作,延长工作年限,补充收入。这不仅解放了低年龄的劳动力,从业人员与养护对象年龄相差较小,经历接近,可能反而更加有利。这在人力资源上也是吻合的,“跨退休年龄”的劳动力正好与老龄化水涨船高。到他们自己也需要“全托”养老的时候,正好就地转换。这样的期望也有利于员工与养护对象形成共情,养老院也正是最需要共情的地方。
老人帮着带小孩,这是另一个问题,在第三部分里讨论。
贴了一个苏联《校园波尔卡》的视频,镜教授 @testjhy 曰:红领巾,革命时代的遗物。其实吧,我感觉,这得两说着。
红领巾并不(只)是革命的产物,而是源于更早的战地救护用的急救三角巾。当时的近代军队,有很多把它集成到军服上的,就成了“领巾”,颜色往往是由染料成本决定的。至今还有许多国家的军服保留了领巾,当然主要是在注重传统的海军军服上。
前现代的战争中,参战军人没有年龄限制,很多少年儿童也被推上战场,就是所谓“童子军”,他们主要从事侦察、通信、后勤以及勤杂服务(当然还有更黑暗的,有军官甚至把少年勤务兵当作性奴的)。童子军boyscout,直译就是“少年侦察兵”,他们也是有军服的,军服也有领巾,作为急救包扎的绷带。由于小孩子个头小,领巾的尺寸也比成人的减掉一半。
1915年5月29日,集结在圣彼得堡郊外沙皇村的童子军队伍。
苏联的少先队,前身就是沙俄童子军。该组织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奥列格·潘秋霍夫(Oleg Pantyukhov)将军组建的“海狸”;1913年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独子加入后,俄罗斯童子军便大行其道,不单是军事贵族子弟,基本家里有头有脸的孩子都会赶这个时髦,使得童子军的规模在几年内就超过五万人。十月革命之后,布尔什维克掌握了一小部分的童子军,大部分还是白军的;直到1921年红军打败了白军,童子军才完全被解散,只有极少部分随败军流亡国外。
1929年,流亡在哈尔滨的白军女童子军(不知道领巾是什么颜色)。
次年,1922年,在列宁妻子的直接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苏联少先队取代童子军正式成立,其全称是“列宁全联盟先锋组织”(All-Union pioneer organization named after V.I. Lenin)。
苏联少先队旗帜,上书“时刻准备着”。
苏联少先队制服皮带扣。
苏联少先队胸徽
总体而言,苏联少先队的“制服”基本摆脱了军服的制式,主要是平民化的校服为主,佩戴“红领巾”作为标志,此外还有臂章、胸徽等。只有在隆重的场合才会有白衬衫,船型帽、水兵服等要求。
苏联少先队制服,完全没有军服的影子。
苏式红领巾系法
(最早的红领巾并不是打结的方式,而是用一个类似领带夹的别针来别住的。大概是太稀有了,我没找到对应的图片)
客观地说,苏联的少先队比起西方的童子军来,不但形式更为活泼,活动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当然“政治活动”也有,跟西方童子军的圣经教育一比,也不算过分。苏联少先队的课外活动,那可真不是盖的,不但每个城市都有少年宫,全国范围内更是有多达5万个“少先队营地”,举办夏令营等各种户外兴趣活动。顶峰时期,平均每年接待超过千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小客人。
苏联死了,红领巾成了遗物。美国呢?美国的童子军,不但在服装上保留了浓重的军事色彩,甚至连性侵的恶习都不忘传承,所以被告到破产,也是活该。
补充一下,苏联少先队是10~15岁这个年龄段的,相当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毕业。
三年级以下的学龄儿童,即7~9岁这个年龄段,对应的组织叫“十月革命儿童团”(Little Octobrists),这个名字是我翻译的,因为没找到正式的中文译名。这个组织的标志是一个小徽章。徽章的头像来自列宁儿时的照片。
最早1928年
1930年代
1950年代塑料版
拉脱维亚版
宣传画,从小爱劳动
【视频/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今天加更的是一个让人感到沉重的话题,源于一次不幸的事件。5月9日,一位高中生在成都的一所学校坠亡。从那时起到13日的上午,随着详细的、全面的调查材料,包括监控视频的发布,为这件事情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在过去的5天、差不多120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一场可以称之为“茶壶里的风暴”。一场网络空间的风暴急速涌现,各种力量在线上和线下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互动。
这件事情因此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当下中国如何有效应对网络实施治理、如何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缩影。它让我们直面挑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间蕴含的机遇、以及持续不断涌现的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在这里我想讲几点。第一,你看到了什么呢?借助于发达的碎片化社交媒体平台、信息的高速涌流,民众随时可以成为一片被动员起来的海洋。不管主动发起者基于何种意图,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动员的机制是基于人最朴素和美好的愿望。用比较正式的话来讲,这种愿望就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之所以投身其中,想寻找事件的真相,是因为一个朴素的认识:它涉及到了生命,涉及到了下一代,涉及到了孩子。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当出现了意外,无论是为人父母者,亦或者没有直接相关利益的围观路人,在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丝善良的冲动。我们想知道未来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这种情绪是人类共有的,也是非常美好的。但这种情绪往不同的方向上发展,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视频来源:川观新闻
于是,我们看到了第二点:情绪是可以被叙事引导的,而这个叙事中就涉及到了有效信息的供给。在事情发生之后,各方,包括家长、学校、当地的政府部门,大体上在5月11日,也就是72小时之内,完成了第一轮信息的发布。然后全网的各种新媒体对这一轮信息展开了自己的解读,而这种解读诱发了一波巨大的舆情。
在这个解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呢?首先,大家都在追逐细节,因为它有助于我们去还原真相。第二,不同的行为体在网络空间采取行动的能力有着显著的差异。当不同的群体进入舆论的场域,展开互动,甚至可以用“博弈”这个词来形容,产生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就冲上了热搜,随后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关注。
因为已经过了一段时间,大家不仅有一个同步观察的过程,而且随着线下真实事态的发展,还能开启某种意义上的“上帝模式”对它进行复盘。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行为体介入了其中:有直接当事方、非直接利益相关方、甚至还有具有显著的、某些圈层动员能力性质的一些行为体。它和我们当下的流量经济的生态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在以往所谓的网络空间群体性事件当中,这是较为罕见的,是一种新的现象。
它所带来的流量的涌动、议程的塑造、对话题的推送传播、在境内外不同网络空间与场域中的震荡、对话题的碎片化精致加工,都值得注意。比如说,可能一开始一个消息是说当事人也许在监控中没有看到那一段或者某一个时段的视频。原话可能是:“我没有看到这段视频。”但是,就像大家玩的耳语传播接龙游戏那样,这句话传了几圈之后就变成了“视频已经被删掉了”。再往下的加工就是“之所以一开始两个小时不让进去,就是为了腾出时间去删掉视频”等。
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大量的类似信息。然而,成于互联网,也败于互联网。你可以很轻易地对信息碎片进行加工,但你加工过的所有信息碎片都会留下痕迹。这种加工有些可能是出于义愤,想彰显自己的正义感;有些,不是很客气地说,或许是一个吸引流量的有效工具;再有些,基于过往的经历、表达的内容、以及在境内外网站的互动,你会发现就是客观意义上的别有用心的势力。也许他人在境内,但是心向往境外。这些共同汇聚到了一起,形成了一波浪涌。
第三,至关重要的特点出现了。让子弹飞一会需要时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恰恰是一个需要珍惜的资源。各种力量都在为时间赛跑、与时间赛跑,以争取跑在时间的前面来塑造议程。某些情况现在还有待继续深度挖掘,也许未来我们能获得更多的详尽材料。但从中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的聚合不仅是线上的聚合、线下的聚合、还有一些力量,比如之前在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关闭过程当中引发风波的某些人在大陆的“朋友”,他们将此事视作某种机会。
于是,在5月11日的晚上,我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视频。为什么?因为视频里不是常见的聚集。说实话,群体性事件大陆网民也见得多了,我们这次又看到了熟悉的剧目。用美国研究社会抗争运动的学者Charles Tilly的话语来说,就是那种有标志、有符号、有一致性的口号、有行动能力、有分工、有冲突、有对抗、精心塑造的drama。
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确凿的信息去获取视频当中出现的每一个个体的真实身份,但是我们从这个场景感受到了熟悉的味道。
2019年在香港,我们看到过类似的场景;在更久远的过去,我们看到全球各地“享受”过来自某一个国家空头的普世价值“礼包”的地方,多多少少也出现过类似的场景。但是,这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既不是黑色的,也不是白色的,而是灰色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个过程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当有些力量将这样一个冲突性事件所诱发的民众正常的情绪导向一个负面的方向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里面涉及到三个行为体。第一,当事方,尤其是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和以学校为代表的直接当事方。对于他们来说,面临的考验是极为艰巨的,因为内部正常的运行流程所需要的时间必须和舆情的发酵进行赛跑。如果让网上塑造虚假信息的行为体跑在了前面,议程就会被劫持,事情就会被扭曲。但是客观上,这种线下的流程是需要时间的,也就是说要让子弹飞一会儿。这个时候谁为他们站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去正确地争取时间?我说得很清楚,不是袒护,不是包庇,是“正确地争取时间”。
有两类行为体:一个是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对抗那些疑似,或者显著不怀好意的力量的那些媒体;另一个是网民。网民也要选边站,你站哪边?你可以追求真相、可以要求正义、可以提出所有的不满、质疑。但是提出这些不满和质疑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完善它,让它做得更好。
没有记错的话,5月9日的事件出现后,11日上午出了两份声明:教育系统有一份声明,警方也有一份声明,但这两份声明引发了广泛的批判。批判也有不同的方式,很多人喜欢那部神剧《让子弹飞》,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场景:两把枪一把顶在自己头上,一把指向对方。一般认为,这可以解读为非常著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自我批评不是自杀,批评也不是杀人。它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同志,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涉及到什么?治理体系需要配合。什么叫配合?对于媒体和在中间扮演各种角色的活跃网民而言,这里有两个选择。
你需要对官方发布的信息进行解读。官方发布信息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涉及到隐私、能力的有限、走程序需要时间等一系列因素。有两种解读的方法,第一种是建设性的批评,告诉他们这里面有哪些地方是写得不对的、写得不对的地方如何进行完善、下一步应该在哪些方向给出进一步的细节。或者媒体可以走访,官方没有提供的信息媒体能不能补充完善?
我至少看到了一家媒体后面发了不少批评的东西。我对这家媒体本身立场也不是特别认同,但是它至少去采访了当地的医院,搞清楚了在网上争议的一个焦点,就是救护车接到救护电话的呼叫时间、赶到现场的时间和离去的时间并不存在延迟。事发之后20分钟到了现场,发现没有生命体征后回去,并不存在见死不救的问题。
监控显示救护车19时06分到达坠楼现场紧急施救
很多媒体对前面两份通报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是,有没有在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帮助去澄清一些事实?以确保给线下的调查流程争取更多的时间?在未来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去思考的问题。
当然有人会说,这样的媒体行为需要当地的配合、支持,需要治理体系内给予媒体活动以相应的空间。显然这应该构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进一步系统性完善、更新和提高的重要工作方向和努力目标。
同样地,在中间拥有一定粉丝数量的活跃网民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识别相应的信息,尤其是自觉去阻断那些具有显著不良用心的信息的传播,并及时地予以提醒,就变得非常重要。网信事业为人民,网信事业靠人民。
这次网民表现出了极高的素养,义愤填膺或者极度同情,或者高度焦虑于未成年人在校安全以及事件真相。但在看到了11号晚上散发着令人不安气息的那种场景之后,很多人迅速地警醒。
极高的素养表现在什么地方?一方面可以继续理直气壮且坚定地、建设性地去追逐真相,指出已经发布的通报中存在哪些问题;并且有大量的自媒体,比如熠杰,在13号早上发布消息之前,就尝试大概还原过程,和当时的一些自媒体账号形成了很多细节的补充。
当他发布这个东西的时候,遭遇了大量的攻击。但是大量愿意去建设性追逐真相的网民在转发,主动帮助平息一些基于信息误解所诱发的不明真相的愤怒情绪。
5月11日晚,成都成华警方@平安成华 通报“高中生坠亡”事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网民自发收集在他们看来有问题的、明显有境外实力挑动煽动、引诱、在中间火上浇油、上纲上线、混水摸鱼的信息。然后进行系统性的披露,以帮助更多人能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
在此背景下,13日上午各方呼吁包含了大量细节的详细调查报告出来,对网上主要疑问以针对性问答方式,一问一答最终呈现。
监控披露,时间线完整,现场勘察细节完整。并且披露了一些之前本想避免对于逝者二次伤害的一些细节,比如自残。这样的细节是残忍的,有的时候可能需要做一些均衡。
有人觉得披露这样一些细节,可能对逝者或一些相关方构成更多的伤害。当我们在迫切追逐真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看来义正辞严追逐真相的行为,其实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而你愿不愿意为了避免这种二次伤害,克制一下对最终完美真相的追逐,损失没有太大关系的细节?这个需要各方都进行思考。因为这是有难度的,它意味着成本。
对媒体而言,当你真正愿意用这种方式去履行你的社会责任的时候,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竞争性市场下,你会失去一部分流量。所以它不是靠单个道德高尚的媒体进行自我约束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某种共识,而这种共识很难用强制的方式进行实践,更多的是需要自我的克制。
最后,我谈三点带一点小结性的看法,后续应该还会有更多的观察。
第一,现在我们必须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舆情维稳,从线上线下闭环式综合互动治理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网络空间的治理。今天信息技术的革命让我们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背景。
这个背景就像空气、就像水一样嵌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在线上投射。线上信息传播以后产生的效果不可避免地在遇到一定机遇完成、一定条件满足之后会渗透到线下,线上和线下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对于像这种线下发生、线上发酵引爆的事件,想要进行有效的治理,线下的实体层面在处理过程中对信息的发布、信息发布的方式、包装表现过程等等,都要满足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对治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这是一定要提升和完善的。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完善和提升它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承担你自己愿意承担的责任。
第二,或许是时候该思考什么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了,这种社会责任如何建设性的体现?什么叫建设性的体现?在欧美国家很简单,新闻媒体可以以上帝和外星人的身份、以第四权利的身份旁观,然后进行信息的报道,他们认为把真相报道出来之后就结束了。
以美国而言,今天美国遇到的社会撕裂的思维是怎么造成的?新闻媒体,包括自媒体、活跃网民,在传播信息追求真相的过程中,如何去弥合分歧,而不是撕裂。这应该成为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传统意义上西方新闻媒体只要能够得到流量和听众,会从撕裂社会当中获利,是不会在乎社会的撕裂。对于中国来说,媒体、包括自媒体要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是促进社会体系的完善,而不是把自己看成是自外的一个高高在上的第三方力量,应该是一个整体。
但是这个游戏怎么做、怎么样去完善?构建一套怎样的制度体系,对现有的治理机制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这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但至少这次的事件已经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对此高度的警醒。
第三,所谓的势力,不管是境内还是境外的,对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不满,对今天中国老百姓能够过上的生活不满,对中国政府部门不满。想借一切机会撕裂社会或者建立对立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搞一些类似于30年前导致苏联最终走向解体的事情。这种势力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股势力会变得越来越焦虑,为什么?
首先,总体上中国前行的方向表现出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那一方,他们没有办法用常规、低成本的方式来阻断我们。
其次,有人愿意给这样的势力投钱,这涉及到主权国家之间的战略博弈。我们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国会正在讨论相关的法案,这个法案当中最大的单笔支出之一,是连续5个财政年度每年至少用3亿美元来培养各种各样的媒体记者,在中国的内外部同步来对冲中国的影响。
2019年在香港以及我们还没有收复的领土——台湾,真真实实存在着这种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有一小部分势力针对我们的政权、制度、模式和道路发起进攻,对他们来说,任何题材、议题、信息只要有助于制造对立、撕裂矛盾、增加不信任,就可以被使用。
在他们采取行动之前,我们也很难提前全部有效地加以识别,更多的是需要在动态的信息博弈过程当中识别。而这件事情也不是靠一个部门,一两个人、一两个媒体就能够完成的,这是所有那些愿意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更加富强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愿意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做出努力的中国人一起努力的方向。
这件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它离我们是如此地近,它发酵的速度是如此地快。其中某些角度和某些方向的变异是如此极端,各种各样势力的登场、相互之间的碰撞共鸣、共振,最后诱发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是出乎我们预料的。
它是未来中国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也预示着我们在新时期只有不断提升和完善我们的治理能力,完善我们的治理体系,才有可能让国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在此其中,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我的价值。
谢谢大家。
(整理/观察者网 徐俊、赵珺婕)
【文/观察者网 吕栋】“半导体支撑着许多对于我们国家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至关重要的技术和系统,不幸的是,美国在这一关键技术上的领导地位正变得岌岌可危(at risk)。”
当地时间5月11日,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地的64家企业宣布成立美国半导体联盟(Semiconductors in America Coalition,SIAC)。这些企业几乎覆盖整个半导体产业链,而他们组织在一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敦促美国国会通过拜登政府上个月提出的500亿美元半导体激励计划。
尽管目前看来,SIAC的首要任务是向美国政府“要钱”,但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还是关注到台积电的加入,并认为“SIAC的成立,可能使中国大陆更难摆脱美国主导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5月13日,业内人士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SIAC的成立目前来看更多还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这些企业聚集在一起,显示出美国对半导体产业的主导地位,更有利于企业在产业补贴方面游说美国政府。另一方面,中国大陆也是这些企业的重要市场,组成联盟在游说美国政府放开对华出口管制方面也更有利。至于是不是所谓的半导体“排华联盟”,还有待观察。
SIAC官网截图
SIAC官网发布的新闻稿指出,该组织是一个由半导体企业和半导体下游用户组成的联盟。
图片来源:水印
目前,SIAC中的64家成员包括亚马逊、苹果、AT&T、思科、通用电气、谷歌、威瑞森等科技巨头,AMD、亚德诺半导体、博通、英伟达、高通等芯片设计公司,格芯、IBM、英特尔、镁光等芯片制造商,以及应用材料、楷登电子、新思科技等半导体上游IP、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和设备供应商等等。
SIAC成员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SIAC成员中还包括不少日韩、欧洲、中国台湾等地的半导体公司。例如,芯片制造商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英飞凌,设备厂商尼康、阿斯麦,东京电子,芯片IP巨头ARM等。
SIAC成员名单
成立当天,SIAC成员联合致信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信中提到,“我们呼吁国会领导人拨款500亿美元用于国内芯片制造激励和研究计划。SIAC的使命是推动促进美国半导体制造和研究的联邦政策,以加强美国的经济、国家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
SIAC新闻稿表示,该联盟的重点是为《美国芯片制造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争取资金,该法案在今年早些时候公布,批准了美国所需的半导体制造激励措施和研究计划,但尚未提供资金。这一举措得到美国总统拜登的大力支持,他已呼吁为《美国芯片制造法案》拨款500亿美元。
在给国会领导人的信中,SIAC强调了这500亿美元的重要性,“美国建造并运营晶圆厂的成本相较海外高出20-40%,导致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产能中的份额已从1990年的37%降至目前的12%。美国在吸引新的半导体制造设施或晶圆厂建设方面正处于竞争劣势。联邦政府在半导体研究方面的投资占GDP的比例长期持平,而其他国家的政府则大举投资于这些研究计划,以加强本国的半导体能力”。
而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总裁兼CEO约翰·诺弗尔(John Neuffer)提到,半导体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国家安全、数字基础设施和全球技术领先地位的系统和技术的大脑。来自美国经济各个关键领域的领导人,以及华盛顿一个由两党决策者组成的大型团体,都认识到半导体对美国当前和未来实力的重要作用。
“SIAC期待与国会和拜登政府合作,为国内半导体制造和研究提供必要的联邦投资,这样我们国家需要的更多芯片就会在本土生产。”他表示。
上周,美国汽车行业团体曾向拜登政府施压,要求其确保汽车工厂的芯片供应。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AAPC)、美国汽车和设备制造商协会(MEMA)以及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给国会写信,建议“为半导体设施提供专项资金,以便将其部分产能用于汽车级芯片的生产”。但SIAC在信中反对为某个特定行业留出新的产能,“当行业努力纠正目前造成短缺的供需失衡时,政府应避免干预”。
美国总统拜登(资料图)
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出,SIAC成立的首要任务是寻求国会拨款补贴。不过《南华早报》也关注了此事对中国芯片战略的影响,认为“台积电加入美国芯片联盟,再次打击中国大陆的自给自足努力”。
该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称,SIAC表面上是为在美国进行游说而成立,但也展示了美国在全球化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影响力,可能使中国为减少对美国技术依赖而进行的努力复杂化。“台积电加大投资并在美国建立先进的5nm工厂可能会加大对中国大陆的压力,因为这家台湾企业似乎不会在中国大陆做同样的事情。”
《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关于台积电在美建厂一事,观察者网梳理发现,台积电2016年一季度在台湾岛内量产16nm,台积电南京厂2018年底量产16nm,南京厂当时大概落后台湾岛内3年;该公司2020年上半年在台湾量产5nm,计划2024年在亚利桑那量产5nm,美国厂大概落后台湾岛内4年半;2021年至2029年,该公司将在亚利桑那厂项目上支出(包括资本支出)约120亿美元,而该公司2021年一年的资本支出预期,就达到300亿美元。
针对美国提出的半导体制造回流政策,国内半导体咨询机构“芯谋研究”企业定制项目一部研究总监王笑龙就此事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先不谈论拜登政府500亿美元的补贴计划够不够联盟中的64家企业分,事实是美国现有的产业环境并不适合芯片制造,不仅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方面有缺失,工人的效率也拖后腿。他补充称,考虑到建厂的效率和成本问题,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规模并不大,这一计划与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相似,显示出它想在中美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今年4月21日,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台湾演讲时指出,美国晶圆制造条件与台湾比较,土地绝对是占优势,水、电也占优势。但是人才(工程师、技工、领班和作业员)、台湾派遣人员在美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大规模制造业人员调动能力不行,企业单位成本较台湾显著提高,仅仅有短期补贴还不够。
近期,半导体已然成为美国政府关注的重点。5月11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正计划于5月20日筹备一场峰会,邀请受全球芯片短缺影响的公司——包括最大芯片制造商和美国汽车制造商一同出席。美国商务部在邀请函中表示,会议目的是建立和维持“关于半导体和供应链问题的公开对话机制”,并希望将芯片供求双方聚到一起。
微信公众号“工信微报”5月13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下称《通报》),对天涯社区、大麦等90款APP进行下架处理。
以下是《通报》全文:
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
2021年4月23日,我部向社会通报了93家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企业的名单。截至目前,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核查复检,尚有39款APP未按照我部要求完成整改(详见附件1)。各通信管理局按我部APP整治行动部署,积极开展手机应用软件监督检查,此次内蒙古、安徽、广东、四川、浙江省(自治区)通信管理局检查发现共有46款APP仍未完成整改(详见附件2-6)。
此外,在近期检测中,我部发现天涯社区、大麦、途牛旅游、VIP陪练、脉脉5家企业在APP不同版本中反复出现同类问题(详见附件7),我部将依法暂停其违规行为,予以直接下架处理。
依据《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工信部令第24号)、《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工信部信管〔2016〕407号)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要求,我部组织对上述90款APP进行下架。相关应用商店应在本通报发布后,立即组织对名单中应用软件进行下架处理,并加强举一反三,认真排查、系统排查反复出现问题企业,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把好上架审核关。
附件:
1、工业和信息化部下架的应用软件名单
2、内蒙古自治区通信管理局下架的应用软件名单
3、安徽省通信管理局下架的应用软件名单
4、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下架的应用软件名单
5、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下架的应用软件名单
6、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下架的应用软件名单
7、反复出现问题下架的应用软件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
2021年5月13日
在写拜登的第一个100天的时候,预计美国通胀将对拜登的执政是巨大的压力。有人质疑:
美国的通货膨胀并不严重,即使是美联储刺激经济10年多以后,通货膨胀仍然在非常低的水准,绝大部分的钱,归根结底流向了股市,很少部分流向了房地产。除非政府直接发钱形成常态,很难看出对通货膨胀有什么影响,新冠开始之后,不少日用消耗品的物价的确提升了,但这可能和新冠导致的运力降低和生产力降低的关系更大,和居民消费增减的关系不大
不管是什么原因,4月通胀达到13年来最高位,也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位,与2020年4月相比,同比增长达到4.2%;与3月相比,环比增长也达到2.6%。涨价是全方位的,但美联储坚持这是短期的,在年底之前会回到预期的2%左右,因此拒不调整利率。耶伦在前几天不那么确定,说漏嘴了,结果引起股市暴跌,赶紧打圆场。今天通胀数据出来了,股市还是暴跌了。
美联储刺激经济10多年后,股市已经穿云而上了,高得投资人都有点心慌了。现在的问题是实物市场价格全面上涨,不仅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价格也上涨了。中国本来是世界原材料和能源涨价的吸收器,现在中国也拒绝再做吸收器了,涨价转嫁到出口上,美国也没有选择,只得照单全收。
美联储有点像《权力的游戏》里那个邪恶的小剥皮拉姆斯,习惯于放狗咬人,这一次可能要被狗咬了。
拜登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但这是摆不平美国国内困局的。特朗普想通过狂咬中国来摆脱抗疫困局,一点用都没有;拜登想通过狂咬中国来摆脱经济困局,也必定一点用都没有。差别是,特朗普即使求助于中国,美国还是得自己抗疫才能把疫情压下去。但拜登要是求助于中国,还有希望帮助把困局控制一下。
拜登在几个方面可以寻求中国合作:
1、通过稳定中国出口物价来稳定美国市场物价,增强信心,稳定股市
2、迅速与中国结束贸易战,取消关税来对冲物价,并通过中国取消关税来增加美国出口
3、购买美债,稳定美元
这些以前都提到过,现在依然有效。
通胀数据是今天发布的,但美国高层此前已经看到了,所以有耶伦的放风,还有戴琪的放风。有意思的是,戴琪期望在近期与刘鹤恢复会谈,但中国还没有回音。这好像是克里访华的重演。中国最后可能是会正面回应的,但不等到美国明里暗里放点实料在台面上,或者台面下,是不会接这个茬的。急什么?在热锅里的又不是中国。
有意思的是,前几天,中国美国商会着急上火地在白皮书里说到,呼吁中国履行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承诺,以确保外资和中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公平竞争。大多数美商会员都将两国的贸易摩擦列为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首要挑战。中国在网络安全和数据本地化上的僵化要求、以及网络入侵问题等,也都有待大幅改善。美国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业别,但在中国却受到最大的市场进入障碍。
前不久《日经亚洲评论》报导,长江存储在产业链里大力推动去美国化,从生产设备和化学材料到芯片制造设备和生产线中的微小透镜、螺钉、螺母和轴承,审核不仅扩展到长江存储自己的生产线,而且还扩展到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等。美国制造的零部件在风险方面得分最高,其次是日本,欧洲和国内制造的零部件。同时,长江存储要求供应商提供纠正措施报告,以说明他们如何一起使采购多样化并找到替代方案。
美国商会没有说错,美国的ICT技术依然是最先进的。日本媒体也没有说错,中国ICT正在全力推动去美国化。但为什么呢?这难道不正是美国把商贸、科技武器化的结果吗?
还有波音,已经5年没有中国订单了。
拜登会改弦易辙吗?嗯,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但都不重要了,因为中国人不喜欢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但美国人的商机怎么办呢?那就只有让美国人自己影响美国的政策了。
【文/观察者网 郭肖】日本疫情全面告急以来,状况频发,昨日(12日),更是1天2地宣布出现疫苗接种失误:搞错储存条件致疫苗失效、错将生理盐水当成疫苗接种给了市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究竟是接种给了谁,官方疫苗接种预约系统也一再出错,昨天,有多个地区的预约系统直接停摆了。
综合日媒报道,昨天(12日),神户市发表声明称,因配送不当,该市3个接种场所的960支疫苗无法使用。
根据规定,疫苗从配送到保存,应该全程低温,然而,市政府相关人员只是口头上将这一规定告诉了配送企业,导致这一举措没有能够全面实行。近日,有工作人员在接种现场亲眼看到配送者将疫苗从保鲜柜里取出进行交接,进行了报告。
昨天,神户市召开记者会,为这一失误道歉,“浪费了非常珍贵的疫苗,实在是非常抱歉”,并透露,共有960支疫苗无法使用。
同日,奈良县生驹市也通报了与疫苗有关的问题:市医院直接把生理盐水当成疫苗注射给了市民。
事情发生在4月28日,当时该医院对39名85岁以上的老人和15名医疗从业人员共54人进行了接种,最后检查的时候发现有一个注射器里的液体是生理盐水。
医院解释称,辉瑞生产的疫苗需要用生理盐水稀释后使用,即在含有疫苗原液的容器中注入生理盐水,稀释后拿注射器取用,这项工作由专门的护士进行。
然而,当日,一护士误将生理盐水倒进了使用过的、空的疫苗原液瓶中,导致医生在操作时直接将生理盐水注射给了民众。
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是把生理盐水注射给了谁,但医院强调,“即使注射了生理盐水也不会对健康有损害”。
昨天,该医院召开记者会,称将对54人的抗体状况进行检查,并重新给被注射了生理盐水的市民接种疫苗,同时为“让市民感到不安”道歉。
图自日本NHK
日本第四波疫情来势汹汹,其医疗系统正面临严峻考验,病床紧张、患者居家隔离过程中去世,养老院聚集感染……本月初,大阪府医院协会会长曾直言,“我们已经一只脚迈进了医疗崩坏”。
昨天,在爆出疫苗配送不当、给民众注射生理盐水后,民众用来预约疫苗接种的官方网站再次出现问题。
根据官方说法,你可以在网站上的定点医院列表里,自主选择接种医院。然而,有医院被发现只接受那些曾去过它们医院的市民的预约,否则你预约了,对方也会拒绝,还有市民预约后,对方直接告知“我们这里不是定点医疗机构”。
一个70岁的女性透露,她上个月月底预约了一家家门口的医院准备去接种,结果,近日,当她跟医院联系想要确定具体时间时,对方却告诉她,“我们不接受新的预约”。
目前,相关的故障仍旧存在,神户市承认“与医疗机构之间还没有协调好”并表示,会继续改进。
另据共同社报道,当日(12日),东京都目黑区、狛江市、金泽市、三重县铃鹿市、大阪府和泉市、长崎县佐世保市等多个地方都发生了网站根本无法受理预约的问题,管理疫苗配送和接种实际情况的系统也一度停摆。
官方认为,系统故障可能是因为从事数据处理的美国IT企业“Salesforce.com”发生了故障。
截至当地时间12日23时59分,日本新增7057例新冠确诊病例,累计确诊65万9988例。当日,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称,全国范围90%以上的新冠病毒已替换为传染性强的变异毒株。另外还获悉,变异毒株导致重症的风险可能为以往毒株的1.4倍。
免责声明
老躬匠精神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报告发表推迟了一个月,引起各种忧虑。5月11日,国家统计局长宁吉喆发布了主要数据,主要结论是中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这一点不出意料,但还是引起“增速最慢”、“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等热议,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2020年与2010年相比,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人口比例从70%降低到63.4%,60岁以上人口从13.3%增加到18.7%。很多人据此认为,人口红利不再,这将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人口红利从来就是一个伪命题。人口红利指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抚养(包括养老和养小)负担较低,对经济发展有利。这只有在出生率较低(养小负担低)、平均寿命较短(养老负担低)的时候才可能,而这正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的标志。中国一直是人口第一大国,在解放的时候,平均寿命只有43岁,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可谓不大,但这也是中国最为贫弱的时代。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大,对经济做出增量贡献的人口占比也大,这是人口红利说法的主要根据。但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寿命是直接结果之一。所以主要靠人口红利发展起来的经济是注定不可持续的。
人口红利也是流窜资本的说辞,利用资本的流动性,对劳动力供给丰富、社会成本尚低的国家和地区捞一把就走,然后转到下一个目标,而把养老和社会福利负担留给上一家。发展人口红利是不能成为国家发展政策主线的。
人口红利还有庞氏骗局问题。即使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不变,随着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占比必然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必然降低。要继续维持同样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必须扩大劳动年龄人口总数,造成未来老龄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肯定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道。
人口是重要的,人口太少的国家干不成大事,但人口也不是越多越好。还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就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中国崛起还是近几十年的事。事实上,中国崛起恰恰是在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之后才发生的。
劳动年龄人口是一个容易误导的概念。在劳动年龄之前,幼龄人口还在成长阶段,是肯定不能当作劳动力的。在劳动年龄之后,老龄人口其实要一分为二。中国现在的平均寿命为77.3岁,但平均健康寿命为68岁。也就是说,在60-68岁之间,人口主体的基本健康可以保证,但在68-77岁之间。疾病、老迈就开始影响生活了。这也是推迟退休年龄的主要依据,但这是另一个话题。
问题在于:在劳动年龄段里的人口,是否具有足够的劳动生产率。简单化地说,一个劳动年龄的人能供养多少人(包括自己)。
在农业社会,劳动年龄人口也只能勉强供养自己,并无多少结余。中国长期以来作为人口大国但非经济大国,原因也正在于劳动生产率长期低下。
在工业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年龄的人口供养自己还有很多结余,有人能通过商品贸易积累财富。工业国家(包括农业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比传统农业国家富庶得多,就是这个原因。中国崛起正是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的结果。
劳动年龄的另一个划界是15-64岁。以这个标准统计,1989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33亿,2019年9.89亿,增加了35%%,但中国的GDP从1979年的3477.68亿人民币增加到2019年的14.28万亿,增加了41倍。作为比照,1959年到1979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为52%,GDP增长则为3.6倍。显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大。政策、法规、科技、教育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才是决定性因素。
政策、法规、科技的作用不易量化,但教育是可以量化的。在2010-20年间,中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口占比从8.93%上升到15.5%。如果有1959年以来的高中学历、大学学历对人口占比的数据,相信可以对经济发展的关联做进一步分析。
中国还在进一步深化、细化政策和法规,科技和教育的加速器作用还在进一步强化,另一个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指标是城市化。与2010年相比,城市人口占比增加了14.2%,达到人口的63.9%,与美国的50年代水平相当。美国现为82.7%,英国、加拿大也都在这个水平,德国略低,也达77.5%,澳大利亚达到86.2%,日本达到91.8%。中国甚至还没有达到蒙古的68.7%。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城市化提高生活的集约化,提高生活和生产效率,这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不是说要继续向北上广深集中,而是要发展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随着交通、通信的发达,距离越来越不成为职业发展的障碍,生活质量越来越决定在哪里安居乐业。
另一方面,自动化、智能化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起飞点,未来对劳动力的要求与今天截然不同。机械化启动工业革命不是通过机器制造或者精密仪器,而是拉车、收割、打谷、抽水这些替代简单劳动力的事情。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时代,这也一样,真正的威力在于对简单劳动力的替代,极大降低经济发展对劳动年龄人口的依赖。
华为的自动驾驶引起轰动,但乘用车自动驾驶的技术、法律问题还没有理清,物流自动化可能首先悄悄到来。洋山港货场的高度自动化对公众还只是新奇玩意,高速公路段的大卡车自动驾驶可能影响面更大。高速公路上的驾驶环境相对简单,但疲劳驾驶是很大的问题。由本地司机把大卡车从仓库、货场开到在上高速公路的集散点,然后离车,启动自动驾驶,自己回家,大卡车在自动驾驶下开到预定下高速公路的集散点自动停车待命,由当地的司机接管驾驶到本地仓库和货场的行驶。这是很现实的技术,也可以大量替换卡车司机,在日夜运作的同时,提高行车安全。在本地货场到集散点之间的往返很近,便于当天回家,也提高卡车司机的生活质量。
端菜机器人、送货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清洁机器人、自动文秘、自动安防,这些才是最应该引起注意的方面。在劳动法规和技术发展的两方面挤压下,大量、快速地简单劳动无人化并不遥远。劳动年龄人口的压力未必有多大。
当然,劳动年龄人口未必就是简单劳动力。高级劳动力与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中国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比已经达到15.5%,可喜可贺。但比照世界先进水平,依然有很大差距。在世界前10里,加拿大第一,达到51%;以色列第二,达到46%;日本第三,达到45%;以后依次是美国42%,新西兰41%,韩国40%,英国38%,芬兰38%,澳大利亚38%,爱尔兰37%。也就是说,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是足以弥补劳动年龄人口缺口的另一个因素。
中国的人口增长放慢了,可能还会有一个人口萎缩的阶段,但中国依然是人口大国,只是可能在2025年之后被印度超过而成为人口第二大国。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国没有因为人口第一大国而伟大,更不会因为人口第二大国而不伟大。
至于中国人口持续萎缩,这个可能性很低。经济发达后,生育率下降,这是全球性的现象。欧美国家是通过移民来维持人口增长的,这已经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德国人口的土耳其化和美国人口的拉丁化。这也是在简单劳动无人化之前的必要。中国的生育率会恢复到维持人口自然更替的程度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藏匿于互联网平台,依靠售卖大尺度照片、视频牟利,甚至提供线下色情服务,主体以未成年少女居多……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一种名为“福利姬”的二次元文化畸形产物,已成为一项地下色情产业,并在网络上热度攀升。
相关专家认为,当前一些不良亚文化正侵害青少年成长,扭曲青少年价值观,甚至已形成涉青少年的不法产业链条。针对不良亚文化的蔓延趋势,亟需相关部门联合发力,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国外社交网站上的“福利姬”账号。
境内外“联动”从事色情交易
“学生党,2003年,门槛68元,红包解锁大尺度福利。”
“低价出售,网红萝莉大尺度资源。”
……
这是在一些境外社交网络上以“福利姬”为关键词检索出的部分用户个人介绍,相关账号下还提供了境内的联系方式,这些色情信息下,留言最多的超过200多条。
“福利姬”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指穿上动漫角色衣服模仿扮演卡通人物的女孩。但记者发现,在国内,“福利姬”已成为日本二次元文化延伸的畸形产物,目前在网络上,特指通过售卖大尺度照片和视频,来赚取钱财或名声的女孩。
记者尝试联系上几位“福利姬”后,对方表示,只需10元,即可获得一整套的写真图片,40元可买到更多的、不同种类的写真照片。
几位“福利姬”还表示,除了自己的,还可以发送朋友的照片,其中还有未成年人。记者发现,这些照片多为少女身着暴露服装,甚至还做出性挑逗动作。
除售卖大尺度图片外,一些未成年人还参与色情交易。在境内外一些社交网络的话题评论区,时常有“中介”留言,暗示可以提供“福利姬”色情交易,并给出进一步联系的方式。
此外,为了逃避监管,一些少女打着“福利姬”噱头,在境外社交网站上大量发布色情交易信息。例如推特上一个名为“星黛露·萌新福利姬”的账号发布信息称,可以在不同城市提供“服务”。在她的个人简介中还写道:“真是高中在校生,有家长管信息未必及时回复。”
在Instagram平台,以“福利姬”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条目超过1000条,其中不少都提供所谓的“服务”。
记者联系上一位“福利姬中介”,对方告知只要保证交易金额,地域不受限制。如果“空降”(即“福利姬”乘坐飞机直接来到客户城市),费用至少1万元起。
记者与“福利姬”中介的对话。
已形成涉青少年的不法产业链条
记者调查发现,“福利姬”以日本二次元文化为名,但实际已衍化成产业化的色情交易。在国内互联网应用监管严格的情况下,为逃避监管,在海外社交媒体大肆发布信息,再将所谓“客流”导向国内,已形成了一条涉色情产业链,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危害。
由于隐藏在互联网“隐秘角落”的“福利姬”中介盛行,诱导了大量未成年人。
去年,一位“福利姬”摄影师在杭州被警方抓获。该摄影师交代,很多“中介”会主动在网上寻找未成年女性拍摄对象,以免费甚至付费为由,询问是否愿意拍摄写真和视频。事后会将这些照片和视频制作成电子图包和实体写真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出售。一些未成年少女缺乏辨识能力,经不住金钱诱惑就会“上钩”。
该摄影师还称,自2015年至今,他已拍摄3000余张照片,20余部视频,并制作成电子图包和实体写真集出售。累计通过“中介”销售额高达30余万元。
“福利姬”等色情产业涉及大量金钱交易,使不少未成年人思想出现扭曲。多位“福利姬”告诉记者,经过“中介”介绍后,发现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大量金钱,自身思想出现转变,开始盲目追求物质化生活。
一位2003年出生的“福利姬”称,为了维持“高收入”,她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套图,拍摄大尺度图片、视频。如果让“金主”满意,一个月能有上万元收入。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胡常龙说,“福利姬”成为色情产业代名词,极易使青少年产生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寄希望于通过歪门邪道一夜暴富,从而厌恶学习和劳动,逐渐使青少年丧失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
此外,深陷“福利姬”涉黄产业中也给部分未成年人造成了较难磨灭的心理压力。
记者看到,在一些心理咨询平台,有多位想要退出“福利姬”行业的少女说,虽然已经不从事相关交易,但道德上的愧疚感和罪恶感严重压抑着自己。
还有一些“福利姬”是被“中介”诱骗进这一行当的女孩,一旦踏入就根本无法摆脱,如果要退出面临“中介”无休止的威胁,只能任人摆布,最后越陷越深。
完善制度与加强教育并重
共同抵制不良亚文化侵蚀未成年人
近年来,各地陆续打击线下涉及未成年的色情交易,这使“福利姬”的活动变得更加隐蔽。
专家建议,这一现象值得警惕,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青少年甚至未成年人从事色情交易的行为。
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滕学芹说,青少年处在自我同一性与角色迷失的特定时期,是非辨别力弱,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影响。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掌握,定期通过调查问卷、师生谈话等方式,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良苗头,进行疏导、规范。
专家还建议,加强对网络涉色情组织的查处力度,减少这一群体在互联网灰色地带的生存空间。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胡常龙说,“福利姬”存在较强的隐蔽性,监管存在很大的难度。但互联网平台有义不容辞的监管责任,还需进一步提升监管意识。
同时,网信和公安部门应高度重视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亚文化侵蚀”现象,加强对相关灰色产业的监控和打击力度,防止其肆意泛滥和蔓延可能给社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危害。
此外,针对不良亚文化侵害青少年的情况,可畅通群众举报通道和路径,鼓励群众对相关行为进行举报。
教育部门应针对这类情况,牵头制定针对性的课程,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国外流行文化中负面内容的是非辨别能力。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邵鲁文、杨文)
成都49中一名16岁学生近日坠亡引发舆论高度关注。11日晚,记者连夜采访学校、教育局、公安部门、家属等多方关键人士,试着还原事件来龙去脉。关键监控到底有无缺失?救护车有没有及时赶到?坠楼是如何发生的?孩子为何走到这一步?
视频来源:川观新闻
坠亡是如何发生的?关键监控有无缺失?
针对网络上“坠亡是如何发生的”“关键时间段的监控视频有无缺失”的疑问,成都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9日19时08分,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警称:在成都49中学校内有人从楼上摔下。成都成华区公安分局跳蹬河派出所、刑警大队立即出警到达现场处置,并在该校实验楼与体育馆之间的人行道上发现一具男性遗体,在遗体北侧绿化带内发现一副眼镜,在遗体右臂处有一把美工刀。
警方告诉记者,经公安机关勘验,小林(化名)坠楼起点位于该校实验楼4楼与体育馆之间的连接平台。在坠楼起点南侧的平台地面上,发现1处鞋印,在坠楼起点处护栏上发现1处踩踏痕迹,在护栏防护玻璃上发现1处踩踏痕迹,在护栏防护玻璃外侧,提取到3枚指纹。经比对,平台地面足迹、护栏及玻璃上的踩踏痕迹与死者所穿帆布鞋足底花纹类型相同,护栏玻璃上指纹为死者所留。
事发后,公安机关法医对小林的遗体进行了体表检验,遗体损伤主要为全身多处擦伤及骨折,鉴定损伤均为高坠伤。警方还介绍,根据理化检验结果,死者血液中未检出农药、鼠药、安眠药等毒药物,可排除死者中毒死亡。
针对网络质疑的“关键监控视频缺失”,记者12日凌晨在成华区公安分局看到了警方调取的全部监控视频。从9日18时16分小林从所在班级教室后门离开,至18时39分44秒小林出现在实验楼5楼走廊尽头,整个过程视频监控连续完整。18时49分28秒监控上出现小林的坠楼身影。“由于死者生前攀爬进入的连接平台属于无人活动区域,未安装监控,所以从18时39分至18时49分,小林没有出现在监控视频里,但是根据现场脚印、攀爬痕迹等证据证明,此前没有其他人进入该平台。”办案民警说。
本文图片均来自:@四川观察
记者从监控视频中看到,小林还在18时24分53秒时进入学校负一楼水泵房,并在水泵房内手持一把疑似刀具数次割左手腕,中间表现出垂头、摇脑、情绪低落。在水泵房,小林共计停留约12分钟,记者留意到其手腕上当时已出现明显伤口。
针对学校不让家属看监控视频的网络质疑,警方告诉记者,因为相关监控是涉案(事)件证据,案发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进行了调取封存,所以家属向学校申请查看,未能在当晚看到。5月10日11时许,小林父亲、亲友及律师等一行3人到公安机关查看了全部监控视频。
救护车何时到达?遗体被擅自火化?学校处置是否失当?
小林出事后,家属约两个小时才接到校方通知,网络上出现“学校故意拖延隐瞒”“救护车没有及时赶到救治”“孩子遗体被火化了”等舆情。
成都49中学食堂的丁经理告诉记者,最早是一名食堂的员工发现有人躺在地上,该员工于18时56分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9时08分拨打了110报警。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张杰介绍,该院于18时56分接到出诊指令,之后一车4人于19时06分到达坠楼现场紧急施救,发现小林已无生命体征。之后救护车于19时31分回到医院,结束出诊。
为何事发2个小时才通知家长?学校安全中心主任米平回应说,学校报案后,组织班主任对学生身份进行辨认,但因学生头部受伤严重导致辨认困难,直到19时54分才确认死亡学生身份。班主任在辨认学生时受到很大惊吓,处于情绪失控状态。“这位女班主任当天上班匆忙,手机落在家里了,后来通过翻阅手册才找到了家长的联系方式。”米平说,“后来由我代为通知家长到学校旁边的跳蹬河派出所会面。考虑到家长情绪的问题,在电话里我没有直说学生已经去世了。”
成都49中学副校长余光玲告诉记者,学校有3000余名学生、近千名住校学生,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5月9日20时44分,学校通知小林家长到学校旁边的跳蹬河派出所沟通协商。当天晚上9点多,他带着相关老师与小林父母见了面,小林的班主任由于情绪激动没有参与见面沟通。
随后,公安机关按照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处置流程,将小林的遗体运送至殡仪馆法医检验室保存。记者从殡仪馆获悉,小林遗体至今仍在殡仪馆保存,不存在网传遗体被擅自火化的情况。
12日上午,班主任和小林母亲一见面,双方就抱着跪在一起痛哭。“事发后,我都不敢去看现场,还是通过照片才辨认出来是小林,整个人都崩溃了,连路都走不动了。自己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事。”班主任对小林的父母说。
网络还流传“学校化学老师为留学名额实施迫害”的质疑,记者了解到,网传的化学老师姓名实际上是该校一名语文老师的姓名,且该语文老师的孩子在读高三,不存在与就读高二的小林一起竞争出国留学名额的事情。警方称,该质疑纯属谣言。
孩子为何走到这一步?
12日上午,记者在成都49中学附近的一家酒店见到了小林的父母,房间内有十多名亲友陪伴着他们,房间内笼罩着悲伤的情绪。
成都49中学对外交流中心主任汤小林告诉记者,小林是49中(枫林校区)高二年级的住校生,学习成绩优异,高考估计可以上一本线。
事发后至今,小林的父母仍然无法面对儿子已经离世的事实。“我上周末去接孩子,孩子还主动跟我说这次考试考得不好,我问他考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他说是没休息好,其实题目他都会做,还让我放心,这又不是高考,高考他会考好的。”小林的妈妈鲁女士哭着对记者说,她跟小林说妈妈相信你,不会给你压力的。
“出事当天,我和孩子还讨论了暑假去哪里旅游,我从学校离开的时候,孩子笑着跟我说‘拜拜’,怎么才两个多小时就出事了。”鲁女士说,孩子成绩不错,性格开朗,平时住校,周末她接回家时一般都是有说有笑的,孩子对学习也很自信,有自己的规划,之前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事发后,警方走访调查数十名学校师生后了解到,小林在学校与他人关系不错,未发现其在学校内与老师、同学存在矛盾或受到体罚、辱骂、校园欺凌的情况。事后,警方在小林的随身物品中找到一张写给一位女生的纸条,通过技术比对查明系小林本人书写。
汤小林说,枫林校区建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了2名专职心理老师。初、高中新生入校时,学校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小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但警方通过调取小林生前使用过的手机数据发现,去年6月,小林和好友在QQ聊天中写道“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今年5月,他用QQ号转发给朋友的聊天记录中有自我贬低的言论,表现出自我否定、多虑的情况。一些学生在警方调查中反映小林平时性格相对内向。
官方通报中称,成都49中学在学生心理关爱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类似此事件的自杀、自残等悲剧时有出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邓红认为,当前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总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针对性不强,难以起到实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快补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短板”。
而针对性不强也体现在对这起事件的舆情回应当中。有关人士指出,在此类广受关注的事件当中,过程的披露与结果的通报同样重要。相关部门应正视舆情关切,及时披露更多事实,主动回应,避免由个体事件酿成严重舆情事件。
(记者董小红、李倩薇、吴晓颖、余里、高健钧)
【文/观察者网 齐倩】5月11日,墨西哥外长埃布拉德(Marcelo Ebrard)宣布,中国公司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ARCoV将于本月30日起在墨西哥开始III期试验,预计有6000名志愿者参加。
埃布拉德在推特发文称:“中国方面已经正式通知我们,他们将在墨西哥开始(III期试验),目前正等待墨西哥药品监管机构的批准。”
ARCoV疫苗由云南沃森生物技术公司(以下简称沃森生物)、苏州艾博生物,以及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共同研制,5月起开展海外III期临床试验。路透社称,这是中国首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
为抗击疫情,墨西哥政府正推进疫苗接种计划,已与中国科兴、国药和康希诺公司签署疫苗购买协议。
推文截图
香港《南华早报》12日援引在线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的数据显示,在III期临床试验中,沃森生物计划在全球招募约2.8万名18岁以上的志愿者,其中至少有25%的志愿者年龄在60岁以上。
这些志愿者将被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两剂实验疫苗或安慰剂,间隔28天。志愿者的健康状况将被监测12个月。
报道称,此次临床试验的初步研究预计将于10月底完成。
据公开资料显示,沃森生物于2020年研发出ARCoV疫苗,并于当年6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随即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据悉,前两期临床数据较理想。
ARCoV疫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核心原料和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2020年12月,沃森建设中国首个mRNA新冠疫苗生产车间,ARCoV疫苗预计8个月内建成投产,一期产能为1.2亿剂/年。
今年3月,沃森生物联合创始人黄镇曾表示,该公司已经联系墨西哥、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始试验。他还表示,试验的中期分析数据将在今年年底获得。
今年4月,艾博生物创始人英博博士接受央广网专访时也透露,该疫苗最快在5月份正式开启海外多中心临床试验,首选地或在南美洲,“会考虑当地疫情的情况,缺乏研发能力和疫苗供给的国家优先考量,这样能有效帮助当地控制疫情”。
mRNA,即Messenger RNA(信使核糖核酸),是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蛋白质的信使,为人体细胞提供指令,产生靶标蛋白(即抗原),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反应,抵抗相应的病毒。和其他类别的疫苗相比,mRNA疫苗最大的优势在于生产环节及研发周期短,工艺相对简单,可以快速推进生产。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两款mRNA疫苗获批,分别为德国BioNTech公司与辉瑞合作研发的BNT162b2与美国Moderna公司研发的mRNA-1273。但两者储运温度条件相对苛刻,分别需要摄氏零下-70度(BNT162b2)和-20度(mRNA-1273)。
预期对比前两款疫苗,ARCoV疫苗的差异在于可在2-8摄氏度环境下保存。在医学期刊《Cell》上公布的动物试验中,为了评估ARCoV的热稳定性,军事医学科学院秦成峰教授团队将疫苗最长在常温中储存7天,然后将它注射到小鼠体内仍然有效。这使得ARCoV可以大大降低冷链运输的挑战。
沃森生物mRNA疫苗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中,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有3个灭活疫苗(北京生物、武汉生物、科兴)和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此外,还有1个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即智克威得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大家要关注mRNA疫苗,它给人类提供了无限的思考。”4月1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2021全国疫苗与健康大会上呼吁,mRNA技术对传染病、艾滋病、遗传病、罕见病、肿瘤将提供各种机会,希望在研发经典传统疫苗的时候,考虑到 mRNA疫苗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收益。
高福在报告中表示,一定要关注mRNA疫苗,不能因为我国现在已经有了几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忽略了mRNA疫苗。需要创新思维,创造性地做出mRNA疫苗。
除ARCoV疫苗外,中国复星mRNA新冠疫苗的研发进程也在顺利进行。
2020年3月13日,复星医药产业与拜恩泰科签订《许可协议》,获得授权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内临床试验、上市申请和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产品。
5月10日,复星公司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与德国拜恩泰科(BioNTech)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以实现mRNA新冠疫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
ARCoV疫苗由云南沃森生物技术公司(以下简称沃森生物)、苏州艾博生物,以及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共同研制。
2020年12月,沃森建设中国首个mRNA新冠疫苗生产车间,ARCoV疫苗预计8个月内建成投产,一期产能为1.2亿剂/年。
ARCoV疫苗的差异在于可在2-8摄氏度环境下保存。
“咱们现在这个形势非常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美国今天‘身体’最不好,我们身体最好。”
“解决台湾问题,现在各种条件都具备了。”
5月12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做客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观察者网主办的“观学院”活动,为观察者网的编辑们进行了一次主题为“大变局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世界前途”的内部分享讲座,讲述着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以及我们现在正面临的任务。
张文木借皮筋道具讲课
活动一开始,张文木教授就谈及了观察者网的缘分,并将此戏称为“量子缠绕”。他说道:“你看凡是任何一个东西,它同构才能结成板块……所以我今天找咱这儿,观察者网找我都是量子缠绕量子。我现在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看观察者网,很多同志我没见过,但是我们同构,量子缠绕量子。”
张文木教授幽默的语言迅速活跃了活动现场的气氛。暖场过后,张文木教授进入主题,给观察者网的编辑们分析起了我国目前的周边安全形势。
张文木教授直言,“咱们现在这个(周边)形势非常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他表示,中国现在面临的不是上世纪60年代后的腹背受敌,被美苏两国打压的严峻形势,但很像50年代的形势,中俄关系密切,共同反对美国霸权。不过,从今天的大国力量对比来说,我们占上风。
“50年代美国是最厉害的,它都没赢。它今年身体和50年代不能比,50年代还是个小伙子,现在上个飞机都摔跟头,这怎么打架?”张文木幽默地说道,“今天的形势是翻过来的,美国今天身体最不好,我们身体最好。我们50年代刚站起来走路的时候,就把美国给揍了。”
谈及美国的衰落,张文木教授拿起自己的皮筋道具分析道,美国在全球进行利益扩张,把国家国力拉伸到难以收缩的地步。战线拉的过长,收不回来就会要命;还有就是美国不断扩大的势力半径,让它的敌人越来越多,遍布全球。
“真正的战略应该是,敌人越打越少,朋友越打越多。”张文木说道。
接着张文木从中国的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分析了中国目前的周边形势。
他认为,目前中国北方的局势和上世纪50年代,非常像,中俄伙伴关系密切稳定。不同的是50年代苏联是老大哥,而如今我们占据主动。
谈到中国西部边境面临的局势,张文木表示,尽管周边几个国家恐怖主义冒头,美国在阿富汗搞小动作,但是随着中国与伊朗签署“25年全面合作计划”,中伊关系改善,中国、伊朗和俄罗斯稳定的“铁三角”关系,可以保证我国西部周边的稳定。
张文木指着地图说道:“中国西部周边地区有两把锁锁住了,一条是通往俄罗斯这条,一条连接伊朗这条。两条路锁死,也就是说通往中国的两条路全堵住了,中国、伊朗和俄罗斯这三家‘铁三角’将美国围在中间,让它在阿富汗站不住脚,只能撤走,也就无法影响新疆的稳定。”
说完我国西部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张文木教授又谈到了我国南部边境与印度的摩擦。
对着印度次大陆的立体地图,张文木说道:“大家看地形也能看出来,印度是这样一个地形,它的榴弹炮、坦克怎么上去?”
对于网上“中印对决”的种种言论,张文木认为,中国与印度之间主要是政治仗,地形因素、补给线等问题决定了中印之间很难爆发战争。他还举了唐朝将领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把印度打得一塌糊涂的典故,表示与印度的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并无实际利益。
之后,张文木教授又谈到了我国东部的形势。他表示,我国东部地区面临的形势非常好,受朝鲜核试验的威慑,日本南下冒进有心无力,而东南亚的菲律宾等国目前与我国的关系正在改善。
张文木表示,中国东部从大连一直到深圳的黄金线,与我国东部目前的边界安全线是重合的,现在应该往前推,推到台湾花莲县。
“花莲就是咱们家的。”张文木教授说道,“东部、北部、西部、西南部、东南部、西北部、东北部,哪个地方不好?所以我们应该抓住现在这个大好机会,解决台湾问题。”
现场有编辑提问道:“张老师可以把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说一说吗?”
张文木回答道:“实际上现在来说,我们各种条件都具备了,但谁都无法说出具体的时间。”他表示,建国后我们每次要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都因为形势的变化而耽误。50年代初,是因为美国介入台海和中国不得不进行的抗美援朝,50年代末则因中苏关系恶化,80年代末因中美关系的波折,使得台湾问题搁置至今。
分析完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后,张文木教授谈到了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任务。他表示,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两个帝国的衰落,应该吸取教训,不搞帝国主义,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他说道:“我们要感谢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明的正确的……我们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走出一个谦虚谨慎、互利共享的新文明,这样我们才能走得远。”
活动现场,张文木教授还向观察者网赠送了他亲笔签名的著作《张文木战略文集》,观察者网总编辑金仲伟先生也代表全体编辑回赠张文木教授礼物,称其为观察者网的“吾师吾友”。
为加强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www.moj.gov.cn、www.chinalaw.gov.cn),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
2.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zqyj@cac.gov.cn。
3.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1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邮编100044,并在信封上注明“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11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21年5月12日
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计、生产、销售、运维、管理汽车过程中,收集、分析、存储、传输、查询、利用、删除以及向境外提供(以下统称处理)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运营者指汽车设计、制造、服务企业或者机构,包括汽车制造商、部件和软件提供者、经销商、维修机构、网约车企业、保险公司等。
本规定所称个人信息包括车主、驾驶人、乘车人、行人等的个人信息,以及能够推断个人身份、描述个人行为等的各种信息。
本规定所称重要数据包括:
(一)军事管理区、国防科工等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等重要敏感区域的人流车流数据;
(二)高于国家公开发布地图精度的测绘数据;
(三)汽车充电网的运行数据;
(四)道路上车辆类型、车辆流量等数据;
(五)包含人脸、声音、车牌等的车外音视频数据;
(六)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的其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数据。
第四条 运营者处理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的目的应当合法、具体、明确,与汽车的设计、制造、服务直接相关。
第五条 运营者应当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依法履行网络安全义务。
第六条 倡导运营者处理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过程中坚持:
(一)车内处理原则,除非确有必要不向车外提供;
(二)匿名化处理原则,确有必要向车外提供的,尽可能地进行匿名化和脱敏处理;
(三)最小保存期限原则,根据所提供功能服务分类型确定数据保存期限;
(四)精度范围适用原则,根据所提供功能服务对数据精度的要求确定摄像头、雷达等的覆盖范围、分辨率;
(五)默认不收集原则,除非确有必要,每次驾驶时默认为不收集状态,驾驶人的同意授权只对本次驾驶有效。
第七条 运营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通过用户手册、车载显示面板或其他适当方式,告知负责处理用户权益责任人的有效联系方式,以及收集数据的类型,包括车辆位置、生物特征、驾驶习惯、音视频等,并提供以下信息:
(一)收集每种类型数据的触发条件以及停止收集的方法;
(二)收集各类型数据的目的、用途;
(三)数据保存地点、期限,或者确定保存地点、期限的规则;
(四)删除车内、请求删除已经提供给车外的个人信息的方法步骤。
第八条 运营者收集和向车外提供敏感个人信息,包括车辆位置、驾驶人或乘车人音视频等,以及可以用于判断违法违规驾驶的数据等,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以直接服务于驾驶人或者乘车人为目的,包括增强行车安全、辅助驾驶、导航、娱乐等;
(二)默认为不收集,每次都应当征得驾驶人同意授权,驾驶结束(驾驶人离开驾驶席)后本次授权自动失效;
(三)通过车内显示面板或语音等方式告知驾驶人和乘车人正在收集敏感个人信息;
(四)驾驶人能够随时、方便地终止收集;
(五)允许车主方便查看、结构化查询被收集的敏感个人信息;
(六)驾驶人要求运营者删除时,运营者应当在2周内删除。
第九条 运营者收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被收集人同意,法律法规规定不需取得个人同意的除外。实践上难以实现的(如通过摄像头收集车外音视频信息),且确需提供的,应当进行匿名化或脱敏处理,包括删除含有能够识别自然人的画面,或对这些画面中的人脸等进行局部轮廓化处理等。
第十条 仅当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增加车辆电子和信息系统安全性等目的,方可收集驾驶人指纹、声纹、人脸、心律等生物特征数据,同时应当提供生物特征的替代方式。
第十一条 运营者处理重要数据,应当提前向省级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数据类型、规模、范围、保存地点与时限、使用方式,以及是否向第三方提供等。
第十二条 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我国参与的或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缔结的条约、协议等对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有明确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十三条 运营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明确和监督接收者按照双方约定的目的、范围、方式使用数据,保证数据安全。
第十四条 运营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的,应当接受和处理所涉及的用户投诉;造成用户合法权益或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五条 运营者不得超出出境安全评估时明确的目的、范围、方式和数据类型、规模等,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
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抽查方式核验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的类型、范围等,运营者应当以明文、可读方式予以展示。
第十六条 科研和商业合作伙伴需要查询利用境内存储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运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流失;严格限制对重要数据以及车辆位置、生物特征、驾驶人或者乘车人音视频,以及可以用于判断违法违规驾驶的数据等敏感数据的查询利用。
第十七条 处理个人信息涉及个人信息主体超过10万人、或者处理重要数据的运营者,应当在每年十二月十五日前将年度数据安全管理情况报省级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内容包括:
(一)数据安全负责人以及负责处理用户权益相关事务责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二)处理数据的类型、规模、目的及必要性;
(三)数据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措施,包括保存地点、期限等;
(四)与境内第三方共享数据情况;
(五)数据安全事故及处理情况;
(六)与个人信息和数据相关的用户投诉及处理情况;
(七)国家网信部门明确的其他数据安全情况。
第十八条 如果存在向境外提供数据的情况,运营者应当在本规定第十七条基础上,报告以下情况:
(一)接收者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二)出境数据的类型、数量及目的;
(三)数据在境外的存放地点、使用范围和方式;
(四)涉及向境外提供数据的用户投诉及处理情况;
(五)国家网信部门明确的向境外提供数据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十九条 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处理数据情况对运营者进行数据安全评估,运营者应当予以配合。
参与安全评估的机构和人员不得披露评估中获悉的运营者商业秘密、未公开信息,不得将评估中获悉的信息用于评估以外目的。
第二十条 运营者违反本规定的,由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2021年 月 日起施行。
果不其然
第十二条 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
满目疮痍,举国同悲。解放军、武警战士、医生消防官兵、警察、志愿者……在灾难面前,他们不曾放弃,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奇迹。
如今,13年过去了。逝者已安息,生者更加坚强。那些在地震中被救出的少年们初心依旧,向阳而生,勇往直前!
2008年,乔莲畤8岁。
他的父母在地震中双双遇难,只剩下年迈的爷爷奶奶。看到在现场参与救援的军人,“在夜里,废墟中,给了我们极大的慰藉”,一颗当兵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中学时期的乔莲畤
重建开始,源源不断的爱心来了。乔莲畤得到一位广西好心人长达十余年资助,并在柳州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学业。
2019年,他考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今年,21岁的乔莲畤如愿参军入伍,“我要用这种方式报效祖国,感恩所有帮助我的人。”
正式入伍前,乔莲畤(左二)在桂林某训练基地,进行为期近半个月的集训。
2008年,15岁的唐紫寒在四川北川中学读初三。
地震发生后,她的班主任折返教室将学生们救出来,而自己却不幸失去了生命。
如今,唐紫寒已经成为陕师大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她说,自己要继承老师的遗志,完成老师没能做完的事。“教师是我这辈子要做的事情,因为我的生命就是老师给的。”
2008年,7岁女孩李欣雨在地震中失去了右手。
坚强的她,用左手练就了一手好字,江苏扬州的好心人朱家青一直资助她完成学业。
2020年,李欣雨以625分的好成绩,被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录取。她说:“不管自己以后能做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很多人。”
2008年,空降兵部队上万名官兵飞赴汶川,12岁的程强看到余震中他们冒死抗灾救人。
送别救援官兵时,他高举横幅“长大我当空降兵”。
2019年10月1日,已是空降兵某旅“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的程强参加国庆阅兵,和战友们阔步走过天安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个瘦弱男孩成长为钢铁战士。
程强所在的空军部队接受检阅
2008年,北川中学学生李阳举着吊瓶,陪伴并鼓励被埋压的好友廖波。
经过一天一夜守候,在武警官兵的不懈努力下,廖波最终获救,李阳也因此被称为“吊瓶男孩”。
201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大三的李阳参军入伍,如愿穿上军装。他说,“要当个好兵,为家乡人民争气。”
2008年,刚刚大专毕业的蒋雨航在废墟中被压5天5夜,124个小时。被消防官兵成功救出后,他说:“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多年后,蒋雨航如愿成为了一名消防员。穿上橙色抢险救援服的那一刻,他变成了当年救他的英雄,用双手守护着更多人的平安。
时光穿越灾难,也见证重生。
13年前,他们是一群被悉心保护的少年;13年来,他们坚守初心,在恩与痛中刻写时日,在伤与勇中重新出发,努力生活,“长成”了梦想中的模样!
(观察者网讯)在印度尼西亚大规模施打的中国科兴疫苗传来捷报:针对2.5万名感染风险高的医务人员,实现了预防感染有效率94%、感染死亡预防率100%的效果。印尼卫生部长表示,科兴疫苗“极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住院率与死亡率。
科兴董事长尹卫东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科兴疫苗在实际使用中的有效性要比临床试验更高。美国彭博社评价,这一数据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是个好消息,也一定程度回击了关于中国疫苗数据有效性的批评。
彭博社:中国科兴疫苗在现实世界研究中被视为高度有效
当地时间11日,印度尼西亚卫生部长萨迪金(Budi Gunadi Sadikin)接受采访时透露,截至今年2月底,政府对首都雅加达25374名医务人员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在接种了两剂科兴疫苗后的28天内,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有效率达到94%,感染死亡预防率为100%,接种7天后住院病例预防率为96%。
“(接种科兴疫苗后)我们发现医务人员的住院率与死亡率出现极大降低(drastic drop)。”他说。
当前,印尼依然是东南亚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172万例,累计死亡病例47465例。萨迪金并未提到疫苗对各新冠病毒毒株的具体效力。不过,印尼近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变异病毒传染。
而早在今年1月份,印尼便签署了购买科兴疫苗的协议,截至4月初已获得约5600万剂科兴疫苗。当地媒体统计,至5月4日,印尼已有超过2000万人接种至少一剂疫苗,占总人口的4.64%,其中绝大部分是科兴疫苗。印尼计划今年内完成1.815亿人的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
今年2月,印尼南苏拉威西医务人员接种科兴疫苗 图自:澎湃影像
彭博社评价,科兴疫苗正“消灭”印尼医务人员中的感染,94%的保护率数据“极为出色”(extraordinary),要好于科兴此前在各地进行的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
今年4月11日,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公布的科兴三期临床试验最终结果显示,疫苗在病毒暴露率更高的环境下,预防所有新冠病例的保护效力为50.7%,预防中症和重症的保护效力分别是83.7%和100%。所有严重不良反应,最后均证明与疫苗无关。
4月16日,智利发布的有效性报告也提到,接种两剂科兴疫苗14天后,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有效率为67%,住院病例预防率为85%,重症病例预防率为89%,感染死亡预防率为80%。世界卫生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评估,对接种两剂科兴疫苗的有效性有“高度自信”。
印尼总统佐科直播接种科兴疫苗 视频截图
而正是来自巴西的数据,成为许多西方媒体戴上有色眼镜、攻击中国疫苗有效率相对更低的借口。彭博社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依然为科兴疫苗贴上“充满争议”、“有效率远低于西方疫苗”的标签。
当地时间11日,科兴董事长尹卫东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科兴疫苗在实际使用中的有效性要比临床试验更高。据美媒5月初报道,巴西一个4.5万人的小镇在全员接种科兴疫苗后,感染率下降了75%,感染死亡预防率达100%,且疫苗对席卷巴西的P.1变异毒株有效。
尹卫东说,由于变异病毒的存在,科兴疫苗的保护率数据可能因地而异。但围绕应对变异病毒的担忧,科兴疫苗显然“站住脚”了。
奥克兰大学病毒学副教授海伦·佩图西斯-哈里斯表示,疫苗在实际使用中的效力确实可能会高于临床试验的结果。“以我个人的经历,我们往往无法预测疫苗的全部影响,只有在现实中大规模使用后才能了解。”她也强调,大规模接种疫苗不但能够挽救生命,还可以降低变异病毒出现的几率。
彭博社承认,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科兴疫苗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援助疫苗的努力。来自印尼的数据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也一定程度回击了关于中国疫苗数据有效性的批评。
这个数据有点高啊,之前印象是70-80%的有效率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周远方】综合路透社和彭博社5月12日报道,小米集团与美国国防部达成和解协议,前者将被移出特朗普时期的所谓“涉军黑名单”,该名单要求美国投资者剥离对小米集团的正常投资。受此消息影响,小米集团今天午后最高涨逾6.5%,最终收涨6.1%,今年迄今为止其股价已下跌逾20%。
彭博社报道截图
根据报道,当地时间5月11日,小米集团和美国国防部再次就军事清单诉讼发布联合状态报告。报告显示,根据此前的联合公告,双方已经同意和平解决诉讼案,考虑到已经生效的临时禁令和美国国防部决定不对临时禁令上诉,美国国防部等被告一致认为采用最终决议将小米集团移出1月14日的“涉军黑名单”是“合适的”(would be appropriate)。
彭博社报道指出,小米与美国国防部达成和解协议,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在与美国政府的交锋中获得“罕见的胜利”(rare victory),因为中美两国在贸易、人权、香港等问题上存在不少分歧。
微信公众号认证专注研究小米的“粮厂研究员Will”分析认为,和解是小米集团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的诉讼结果。一方面可以避免旷日持久的庭审,迅速缓解资本市场对于小米的顾虑;另一方面,在和解过程中小米肯定也争取到了更多保证,以避免短期内再次被制裁。
在5月12日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美国政府将小米集团被移出“黑名单”一事提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你提到的有关情况我不了解,建议你可以去向有关部门和企业直接去询问。但是我想强调的是中方支持中国企业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我们希望美方纠正上一届政府的错误,为中国企业正常经营提供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观察者网尝试就此事联系小米,但截至发稿未得到任何有效回应。
小米集团和美国国防部联合状态报告
在特朗普政府执政的最后几个月,小米和其他43家中国公司被美国国防部列入“黑名单”。小米于今年1月向一家华盛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将该公司从这份名单中剔除,称这种做法是“不合法而且违宪的”,称该公司并未受控于中国军方。
今年3月中旬,美国地方法院暂时叫停了美国防部强令美国投资者剥离对小米持股的要求。华盛顿特区地方法官鲁道夫·孔特拉斯3月12日指出,美国政府对小米的限制是“武断和反复无常的”,剥夺了该公司的正当程序权利,并且随着诉讼的展开,小米集团很可能赢得全面撤销禁令,而他发出初步禁制令,是为了防止该公司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害”。
美媒《华尔街日报》3月6日在报道中披露,美国防部的一份法律文件显示,美国之所以将小米列入“黑名单”,部分原因竟是该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2019年曾受到中国政府表彰。
美国防部在这份文件中声称,考虑到这份表彰,以及小米在5G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领域“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美国防部有充分的理由将小米集团列入“涉军黑名单”。
彭博分析师表示,如果小米集团与美国达成协议,将其从“涉军黑名单”中删除,围绕小米的市场人气可能会有所改善。在此之前,这份“黑名单”对小米基本面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但其股价出现明显下跌。
小米集团股价走势
值得警惕的是,据美国《政客》(Politico)网站5月4日报道,美国司法部一名律师表示,拜登政府正在考虑修改特朗普时代的禁止与所谓“有军方背景的中国企业”进行股票交易的规定。
5月7日,彭博社也发布报道称,拜登政府在对中国“涉军黑名单”禁令进行讨论。但是文章明确提到,虽然在对禁令讨论,但大概率会保留特朗普时期军事清单的形式。前一天晚上,同样被列入“涉军黑名单”的中企箩筐科技(Luokung Technology)也公告获得美国法庭的临时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是继小米之后第二家获得临时禁令的公司。
彭博社报道截图
前文提到的“粮厂研究员Will”分析指出,结合美国司法部表示不会就小米集团的临时禁令上诉,拜登政府内部基本达成一致——特朗普对于“军事清单”的定义和指认是草率的,在现行司法体系下美国政府打赢官司是有难度的,拜登政府为了避免持续受到制裁名单的诉讼挑战,必须修改所谓“军事清单”的适用标准。
咋和解的?
巴基斯坦空军是世界上“枭龙”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用户
5月8日,阿根廷媒体Merco Press报导,中航技代表团正在与阿根廷空军谈判出售12架“枭龙”战斗机的事宜。如果成功,这将是中国战斗机第一次进入南美市场,尽管在理论上这是中巴合作的。阿塞拜疆也在考虑购买“枭龙”的问题。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缅甸是已知拥有“枭龙”的国家。
阿根廷空军在马岛战争中昙花一现。在2015年最后的法国“幻影III”战斗机退役之后,阿根廷空军就不再拥有超音速战斗机了,现役的是23架由洛克希德改装升级的道格拉斯A-4AR“战斗鹰”,这就是阿根廷空军现在的空战主力,另有6架阿根廷自研的“潘帕”教练机改装的攻击机。
1982年的马岛战争对阿根廷空军是致命损失,不仅在战争中损失了60多架作战飞机,还在1978年就因为人权问题受到美国禁运,1982年后更是受到欧洲的禁运。除了淘来的二手战斗机如前秘鲁空军10架二手“幻影5P”、前以色列空军的19架二手“幻影IIIC”和前法国空军的2架二手“幻影IIIB”教练机,就没有任何“新的”超音速战斗机了。
马岛战争是阿根廷空军昙花一现的时代
现在只能用A-4AR糊弄事了
进入90年代,阿根廷被解禁了,但经济状态不容许购置先进战斗机。1994年,美国提供36架前海军陆战队的A-4M,机体翻新延寿,最主要的改进是加装源于F-16的AN/APG-66雷达,可携带AIM-9M“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并且加装了雷达警告、自卫干扰、平视显示器等现代化装备,使得A-4AR具备基本的战斗机能力。
A-4的中低空中低速机动性很好,但毕竟是亚音速的,而且机体和基本技术太老旧了。在快40年前的马岛战争期间,A-4就是空中攻击的主力,但在那时已经不先进了。36架A-4AR中,现在还有23架,但只有6架能飞。阿根廷空军太需要换新战斗机了。
阿根廷空军的换新需求实际上很迫切。阿根廷地处南美南端。为了马岛再和英国打一仗是不想了,地缘战略上的主要威胁来自智利。
阿根廷和智利拥有世界第三长的陆地边界,长达5308公里(第一是美国-加拿大,8890公里,第二是俄罗斯-哈萨克,6846公里),两国都是在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独立战争中建国的,但两国的历史进程的微妙差异导致日后的反目。
西班牙人征服秘鲁后,紧接着向南征服了智利,但阿根廷是在秘鲁-智利殖民地已经成形后再横越安第斯山征服的,并且不完全是陆地方向,还有直接来自大西洋的西班牙殖民者的征服。在殖民时代,秘鲁-智利一直是一体的,但阿根廷和普拉塔河流域的西班牙殖民地最终分裂了出去,自成一体。两国在南美解放战争中紧密配合,不过智利和大部分西班牙殖民地一样,曾在西班牙反扑中失去独立,以后再次独立,而阿根廷一直保持独立。
在独立战争中国,智利义军失利,逃到阿根廷投靠圣马丁将军,阿根廷-智利联军翻越安第斯山杀回智利时,打败了西班牙人。人们推举圣马丁为智利总督,但他推辞了,要继续北上,推翻秘鲁的西班牙殖民统治。从16世纪皮萨罗兄弟率军征服秘鲁后,这里就是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统治的大本营。
独立之后,南美形成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两大集团。与现在的认知不同,秘鲁-玻利维亚曾经比阿根廷-智利更为富庶、强盛。两大集团为了争霸,打了邦联战争(War of Confederation),结果阿根廷方面失利,智利方面得手,最后瓦解了秘鲁-玻利维亚联盟。
19世纪中叶,智利、秘鲁等新近独立的国家对西班牙封锁太平洋海岸,除了尚存的哥伦比亚,西班牙失去了太平洋海岸的全部港口。但阿根廷拒绝合作,继续与西班牙保持贸易,并像过往的西班牙舰队提供煤。
19世纪后期,秘鲁和玻利维亚再次串通对付智利,阿根廷有意趁火打劫,不出兵,但出钱,结果阴差阳错错过了时间,在战争中事实中立。这也是美国势力向南美扩张的时代,而太平洋战争后,智利海军实力强大,不仅夺取了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还在美国海军占领科隆(现属巴拿马,当时属哥伦比亚)期间,派舰支持哥伦比亚与美国对峙。在智利总统派与议会派内战期间,美国支持的总统派失败。1891年,美国“巴尔的摩”号巡洋舰停靠智利的瓦尔帕莱索,两名水兵在岸上被捅,美国要求智利道歉并赔偿,阿根廷主动提供基地供美国攻打智利。美国和智利最后没有开打,但阿根廷和智利的梁子是结下了。
帕塔戈尼亚的边界也开始纠纷了。在1881年签订边界协议的时候,规定以安第斯山的山脊线为边界。这在较短的北方山区段很好确认,但在更长的南方丘陵段就难了。更加要命的是,以安第斯山的山脊线划界对阿根廷有利,以丘陵的分水岭划界对智利有利。1902年,两国差点打起来,结果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调停,把很多湖沼一分为二,暂时平息了边界争端。至今,帕塔戈尼亚的很多湖泊还是“一湖两名”。
帕塔戈尼亚的美丽是世界驰名的
但这里也是阿根廷和智利边界争端的地方
阿根廷和智利之间最终没有爆发过战争,但两国的紧张关系一直贯穿于并不长的历史。现在有所改善,但谁也说不准这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智利空军有46架F-16A/B/C/D,另有11架F-5E/F,面对这样的潜在对手,阿根廷空军自然是压力山大。
“枭龙”属于中等性能的轻型战斗机,这个定位在世界上挺独特,但有相当的吸引力。二手的前高性能战斗机现在也属于中等性能,比如早期的F-16A/B/C/D、F-18A/B、米格-29、“幻影2000”等。可以预计,美国很可能会提供二手F-16作为选择。阿根廷吃过临战禁运的苦头,美国的禁运记录没法不使得阿根廷三思。如果阿根廷选择二手F-16,在与同样使用F-16的智利的冲突中,美国会起什么作用?
二手战斗机已经使用有一段时间了,剩余寿命有限,备件来源有忧虑,翻修、升级也是一大笔开支。更大的问题是机队的装备稳定性天然较低,不久就需要换新,不仅是购置上的开支,也有训练、备件和战术体系上的开支。这是“捡漏空军”的永远的难题。
二手的F-16、F-18、米格-29等前高性能战斗机具有更大的起飞重量、载弹量和航程,动力更加强劲,理论上能量机动性更高。但和二手车一样,当前性能并不能用新车时的指标衡量,实际可用性能是要有所降低的,维修和运作开支则比中等性能战斗机要高得多。这是二手保时捷和全新大众“高尔夫GTI”一样的问题。
全新的中等性能战斗机对大国或者“不差钱”的中等国家空军来说看不上眼,但性能适用,购置和运作成本较低,备件有保证,使用寿命较长,而且基础架构先进,升级潜力大。比如说,“枭龙Block 3” 具有数字电传飞控、主动电扫雷达、数据链、全固态大屏显示、先进电子战系统,数字化航电架构与当前甚至未来的先进弹药、传感器和信息化要求相容。二手战斗机要升级到这个程度,必须扒皮抽筋、脱胎换骨,彻底丧失二手的任何优点了。
在航电和弹药性能重要性大大提高的现在,平台性能不足的问题淡化了。在主动电扫雷达、数据链的支持下,带有SD-10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的“枭龙”与只有“响尾蛇”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的早期F-16对阵,后者的吃亏就不是一点点了。F-16即使升级到发射AIM-120,离开主动电扫雷达、数据链和先进电子战系统,依然吃亏,但加上的话,成本就离谱了。台湾升级23架F-16,耗资10亿美元,升级的开支就超过全新“枭龙Block 3”了。
载弹量和航程对阿根廷这样缺乏纵深的中等国家不是问题,本来也没有打算全球远征作战。
12架阿根廷“枭龙Block 3”面对46架智利F-16还是占劣势,但这是起点。中国未必会支持阿根廷与智利打仗,但不会用禁运这样的名堂来干扰地区政治。事实上,“枭龙”的中等性能既帮助阿根廷实质性地提高自卫能力,又不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符合中国的一贯做法。中国要是推销歼-10C,那才是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了。
最后的选择当然是政治、军事、技术、经济的综合考虑。南美被美国看作后院,中国战斗机进入南美当然是美国不可忍受的事情。但中国在南美的经营已经很深很久了。阿根廷的农产品、矿产品和南美大国的地位是与一带一路相吻合的,这也很可能是阿根廷支付中国战斗机的主要手段。
在技术上,阿根廷“枭龙”大概率以“枭龙Block 3”为基准,但可能采用涡扇19,而不是俄罗斯的RD93。推力更大,性能更加强劲。巴基斯坦的“枭龙”至今清一色使用RD93,这是早期中国缺乏合适的中推力涡扇造成的。一旦形成习惯,再要改就很难,训练、维修、备件体系都是负担。涡扇13与RD93对标,但性能相当,可靠性和成熟性可能还不及RD93,除非有禁运危险,巴基斯坦没有理由换用。涡扇19推力更大,但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训练、维修、备件体系是一个问题,更高的成本是另一个问题。阿根廷就没有这样的历史包袱,很可能一步到位。
阿根廷是个农业和资源丰富的国家,历史上也曾经步入过发达国家的行列,由于国内政治长期不稳定,弄到今天的地步。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是否能带来阿根廷的持续发展,只是一个值得观察的事情。不过就“枭龙”而言,从“超级歼-7”开始,融入格鲁曼因素,得到米格加持,成为中巴的纽带,并成为中国航空科技“潜入”世界市场的尖兵,倒是很有意思的生涯。
5月4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主管坎贝尔在出席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全球座谈会时称,美国不会公开作出“协防台湾”的表态,因为这种做法存在“重大利益缺陷”。这在事实上关上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战略清晰”的大门,但“战略模糊”也不是美国中意的选择。
从里根时代开始,美国不断援引《台湾关系法》中“任何企图以非和平方式来决定台湾的前途之举 – 包括使用经济抵制及禁运手段在内,将被视为对西太平洋地区和平及安定的威胁,而为美国所严重关切”的条文,暗示美国可能出兵干涉中国的武力解放台湾的行动。“台湾关系法”并非“美台协防条约”,并不规定美国有义务出兵。这当然不等于美国不会出兵,如果得到国会授权,还是可以合法出兵的,但远不是自动授权。反过来,如果美国不出兵,也不违反任何法律。这就是台湾问题的“战略模糊”的由来。
台湾是美国肯定不愿放弃的。台湾是第一岛链的钥匙,台湾回到中国手里,第一岛链就瓦解了。第二岛链很脆弱,下一道防线实际上要一路退到阿留申群岛、夏威夷一线。
但台湾也是守不住的。2015年的兰德报告《美中军事力量对比》已经认为美军在台海优势不再,2021年研究朝鲜半岛和台海的兰德报告《威慑管用吗》直接指出:“只有中国的决心才是不戳穿威慑的主要障碍”(only China’s motivations as the major barrier to a seriously imperiled deterrence posture)。
对于美国来说,台湾的理想状态是永久独立,并接纳美国驻军。但在现状到理想状态中间是不可跨越的鸿沟。美国既没有决心为台湾与中国打一场世界大战,也没有做好准备。不管反华势力如何鼓噪,继续保持“战略模糊”是美国唯一的政策选择。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在3月3日举行听证会,前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中将作证时也指出,美国不宜改变“战略模糊”政策和公开承认台湾独立,但应该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力量。这反映了美国的战略困局,其根源在于美国认识到了对中国的三个严重低估:
1、 严重低估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速度。如果台海战争在今天爆发,解放军将在短时间里就取得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并打垮台军的有组织抵抗,美军救援也无济于事,这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
2、 严重低估了中国经济抗压的能力。美中贸易战已经打了三年了,中国经济越战越勇,新冠的意外加成更是把一大坨砝码压到天平的中国一侧。
3、 严重低估了中国政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不算,在席卷世界的新冠恶潮冲击下,中国最先受到打击,最快控制疫情,最早实现复苏。西方瞪大了眼睛在等待“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的时候,反而掉进了自己的滑铁卢,被扒掉了底裤。
直到21世纪初,美国一直对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有信心。美国认为在政治上有能力左右中国的走向,在经济上能确保中国不能承受与美国敌对的代价,在军事上更是能轻易挫败解放军的跨海作战行动,因此有“战略模糊”的威慑就够用了,而且是无本万利的。但现在必须考虑“战略清晰”的问题了,压力来自几个方面:
1、 台独压力越来越大。大陆不仅没有在苏东波后发生体制变更,反而在政治上更加自信,在经济上更加发达,在军事上更加强大。大陆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双中心之一,台湾国际空间的收缩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台海军事力量对比已经彻底失衡,大陆芯片科技的坚实而迅速的发展可能使得台湾经济最后的活力在10-20年内消失。台独已在水刑之中,要么慢慢憋死,要么趁还有最后一点气赶紧蹦跶一下。台独就像一匹濒死的野马,前面是解放军的铜墙铁壁,但还心存幻想:说不定可以一跃而过呢?后面是美国的半牵半放,美国既不能放任台独,把自己拖进万劫不复,又不能太罔顾台独诉求,避免在不作为中丧失“可信度和可靠度”。
2、 在一切为经济建设让路的时代,大陆是担心台独迫使解放军在不利的时间和不利的条件下勉强渡海、解放台湾的。大陆的决心从未动摇,最终必胜的信念也从未动摇,但这依然是一场需要尽一切努力避免的战争,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受不得干扰。现在不同了,说能轻而易举打下台湾是不负责任的,但说有绝对把握是肯定负责任的。这把握不只是对最终结果,还是对进程和代价的控制。这依然是一场需要避免的战争,但理由只是人道。在军事上,要打已经随时可以启动了。如果说以前大陆对台湾是:“别作了,别逼着我打你。”现在就是:“你敢作我就敢打,勿谓言之而不预,就怕你不作。”这使得“战略模糊”实际上已经没有威慑作用了。"
3、 美国对在军事上打败解放军的渡海作战越来越有心无力,在经济上反过来依赖中国的合作,在政治上也对无法影响中国而充满挫败感。《台湾关系法》在很多角落里是被看作对台湾的事实承诺的,如果“战略模糊”不能起到威慑作用,那就只有用“战略清晰”了。在美国的一些角落里,依然对美国的军事实力抱有幻想,认为只要美国亮出确切无疑的协防台湾的立场,要么迫使中国知难而退,要么在战争中彻底打断中国崛起的进程。如果能在中国犹疑不决中争取到最初的窗口期,美台安保条约和驻军将永久性保证台湾独立,进一步锁定“战略清晰”的好处。
但不管是“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还可以深化为四个选项:
1、 继续保持“战略模糊”,以军火支援为主,即使在战争中,美军也置身事外
2、 继续保持“战略模糊”,但美国内部明确规定,在解放军主动攻台时,美军必然出动
3、 转向“战略清晰”,公开承认台湾独立,在台湾轮训但不驻军,只在解放军主动攻台时,美军再出动
4、 转向“战略清晰”,公开承认台湾独立,在台湾驻军,平时作为威慑,战时直接参加保卫台湾
第四个选项肯定触发中国的《反分裂法》,而且不等美军驻军,解放军的雷霆万钧已经降临。
第三个选项也差不多,唯一的不确定之处是在美军的轮训空窗期发动进攻,趁虚而入;还是在驻台期间,以儆效尤。
第二个选项对美军在军事上缺乏可行性。到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军再行调动,物资再开始运输,为时太晚了。这里还分两个情况:
a. 美军只从岛外的第一岛链基地出动,当然还有海上力量
b. 美军紧急增援台湾,直接协防
情况a是各种军演的基本设定,已经被一再证明越来越不可行。情况b的问题更大。在战斗条件下向台湾增兵,在运作上难度太大,这将不是在后方安全阵地上集结、然后成建制投入战斗的增援,台海战争不是海湾战争,美国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果岛外美军根本压制不住解放军的攻台火力,连自身安全都难保,直接登岛、向前沿战斗阵地添油式地增援更是根本没有机会,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证。
第一个选项则美国肯定丢失台湾。两岸军力的差距太大,什么军火都救不了台湾。
“战略模糊”之所以模糊,就在于外界无法确定美国的反应是第二个选项还是第一个选项。如果美军根本不参战就丢了台湾,会使得美国对所有盟国的安全承诺全面破产,导致盟国体系的瓦解。美国决策困难的焦点在于第二个选项。解放军的攻台准备也都是按照美军出兵进行的,美国也认识到了出兵无济于事,使得“战略模糊”的威慑不成为威慑了。解放军有把握在台海发动就地攻击,更是有把握在美军准备完毕之前就夺取主动,使得第一个、第二个选项实际上也不可选,“战略清晰”只是自动触发了《反分裂法》,给解放军打开了没有终点的窗口期。触发《反分裂法》只是给武力解放台湾的机器“通电”,马达什么时候转动是由解放军按电钮的。
美国面临的是双输选择。要避免美国被动的立刻表面化,继续保持“战略模糊”是唯一选项。如果必须丢失台湾,慢慢从手指缝里滑走还是比立刻人财两空更好,更不用说还可能打成拆房拔灶。
美国的两难反映的是美中易势的大趋势。中国军事现代化还需要加速,深化美军参战也不可能改变台海局势这一态势。只有美军战败对美国国运和信誉损害更大时,第一个选项才成为美国的唯一选项。
另一方面,台湾只是美中关系的一部分。拜登把美中关系划分为三大部份:合作、竞争、对抗。在近期内,没人对美中以合作为主线抱希望。在特朗普时代,对抗成为主线。在拜登时代,竞争还是对抗才是主线?坎贝尔指出,美国希望在近期就建立一个“相对稳定且可预测的竞争框架”。
随着疫苗的铺开,美国对经济复苏的信心越来越高了,但这只是在从很深的坑里爬出来。从疫情在美国爆发的2020年3月以来,美国已经前后投入了5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通货膨胀的危险日增。5月4日,财政部长耶伦在《大西洋月刊》的经济研讨会上表示,5万亿美元与美国经济总量相比规模较小,但还是“可能导致利率出现一些非常温和的上调”。耶伦当晚就澄清,她尊重美联储的独立性,先前言论并非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测或建议。
财政部长谈论利率上调是破坏美联储独立的,这是犯忌的,本人就是上任美联储主席的耶伦当然很清楚这一点。更大的问题是,2008年以后,美国经济对超低利率已经形成深度依赖,耶伦自己任上几次微弱的利率上调都引起轩然大波,美国人已经看待利率上调像看待经济恐怖主义一样了,利率上调成为世间万恶之首。最大的问题则是,利率上调会抑制股市。股市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唯一亮点了,把这点希望的泡泡也戳破了,那美国还有什么念想呢?耶伦的利率上调暗示之后,纽约三大股指应声而落。
但美国通胀危险并非空穴来风。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19年GDP的25%。作为参照,2008年中国大水漫灌4万亿人民币的时候,相当于当年GDP的12.8%。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的后果至今人们谈虎色变,而且中国的4万亿人民币主要流入基础建设,还不是美国这样直接流入消费和流通领域。美国的5万亿美元经济刺激对GDP占比加倍,居然“与美国经济总量相比规模较小”,耶伦到底是心大还是言不由衷就只有她知道了。
5万亿美元消耗的也是美元的信用,耶伦的“经济过热”实际上指的是经济燥热,并非实体经济的增长。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物价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2.6%,是2018年8月以来最大同比增幅。世界性的物价和物流价格上涨还刚开始。
一旦美联储必须升息,对美国国债利息支付、民间债务和消费的压力是巨大的。美国只有寻求中国的经济合作才能避免通胀和利率上调的压力,为此美国需要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对冲物价上涨。还需要中国也取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增加美国出口,拉动美国经济。
5月5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金融时报》的在线活动中表示,非常期待在近期与刘鹤正式会谈,价值3700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关税问题将取决于对话和第一阶段协议执行的成果。有意思的是,戴琪说到,这在时间上至关重要。在5个星期前国会任命听证会上,她还说美中贸易会谈只有在“时机合适的时候”才会恢复,暗示美国并不急于恢复。
马上就是贸易战三周年了。在特朗普威胁贸易战的时候,没有多少人对贸易战的范围和烈度有充足认识,更是不乏天要塌了的灾难预言。三年下来,天没有塌,中国越战越抖擞,疫情后经济强势恢复更是遥遥领先于全世界。拜登不仅需要中国在一般商品进出口方面与美国合作,还需要中国在美国基础建设和新能源方面合作,戴琪也特意提到与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问题。自然,她的着眼点是外贸层面。
在被问及美国是否会与台湾展开自由贸易谈判时,戴琪表示,美国与台湾的任何经贸往来都必须与拜登政府的其他国内外政策目标相协调,事实上搁置了与台湾达成全面自由贸易协议的前景。
坎贝尔对“战略清晰”的否决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宣示的。
在几天前的4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阿斯彭研究所回顾拜登上台100天的研讨会上,答复主持人《华尔街日报》华盛顿执行编辑塞布(Gerald Seib)关于美国对台湾的立场的提问,说到美国已向中国表明,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立场。这当然是虚伪的,一直在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始终是美台。但在美国是否采取具体行动的问题上,沙利文回避了公开的澄清。
坎贝尔澄清了美国的立场,直接否定了“战略清晰”。坎贝尔指出,台海的任何冲突都不大可能被控制在一个狭窄的地理区域内,将带来全球的巨大经济损失:“我认为,冲突会迅速扩大,并将以无人能够预料的方式从根本上破坏全球经济。”
坎贝尔指出,美中都认识到,台湾保持某种程度的现状才符合两国最佳利益。这是言不由衷的。永远维持现状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但维持现状只符合中国的短期利益,不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然而,正如《纽约时报》所指出的:“美国和台湾越是要关闭统一的大门,北京就越有可能寻求武力统一。”北京一旦下定决心,美国已经无法阻挡了,而损失的不止是全球经济,更是美国的国运和信誉。所以现在的唯一选择是避免迫使北京下决心,继续保持“战略模糊”。
如果说以前的“战略模糊”约束了中国的行动,现在的“战略模糊”则是在为美国的未来决策留出后路。“战略清晰”是特朗普时代以冲突为主线的战略思维的延续,事实证明不符合美国利益,更是死路。美国也需要在更多方面得到中国的合作,坎贝尔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内与中国在朝鲜和其他问题上进行“实质性的外交接触”,就像气候特使克里和伊朗问题特使马利已经在做的那样。真正的短期和中期风险来自于“意外和疏忽”,要避免美中军事力量在近距离非合作互动中擦枪走火。挑衅性的航行自由和抵近侦察行动可能会有所消减,这是符合美中利益的。坎贝尔希望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建立信任,并确保在危机时刻保持沟通,这也是中国一贯主张的。
台湾问题看来是白宫直接抓的,沙利文和坎贝尔都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沙利文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最高负责人,坎贝尔则是国家安全委员会里亚太事务(实际上就是中国事务)的最高负责人,负责外交的国务卿布林肯反而成了旁观者了,尽管国务院先前是小动作最多的。在蓬佩奥时代,访台的副国务卿克拉奇和半途折返的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都是国务院系统的。在布林肯时代,“夹带”在帕劳代表团里的美国大使亨尼西-尼兰和在法国“约饭”的代办阿杰勒也是国务院系统的。可能到了红脸、白脸换场的时候了。
但不管怎么换场,“战略模糊”而不是“战略清晰”成为美国的政策选择,就和保持贸易交往而不是脱钩成为美国的政策选择一样,都不是出于美国的主动选择,而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今天(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图自@CGTN记者团
据宁吉喆介绍,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七人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成立七人普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普查有关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地方各级政府精心组织实施、通力协作配合,全国省、市、县、乡、村级共组建67.9万个普查机构,选聘700多万名普查人员。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全国所有家庭和人口进行了全面普查,圆满完成普查入户登记任务。
七人普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填报,强化部门行政记录和电力、手机等大数据应用,提高了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率。七人普邀请钟南山、姚明担任宣传大使,“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等宣传口号深入人心,加大了宣传力度。七人普坚持依法进行,认真落实普查方案的各项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追溯和问责机制,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随机抽取141个县的3.2万户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七人普漏登率为0.05%,普查过程严谨规范,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图自@CGTN记者团
普查主要数据:
(一)人口总量。全国人口[注: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注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二)户别人口。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人口地区分布。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四)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五)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图自@CGTN记者团
(七)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八)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九)民族人口。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宁吉喆表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七人普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了当前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我们正在抓紧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开发,后续会采取更多方式公布和共享普查成果,配合相关部门加强人口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最大程度发挥普查的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口相关战略和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持。
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七人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向奋战在普查工作一线的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正是700多万普查人员不辞辛苦、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有效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期完成了普查现场登记,切实做到了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错项,使七人普的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向积极参与、配合、支持普查工作的社会各界和广大普查对象表示衷心感谢!正是14亿人民以“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的主人翁精神,认真履行普查义务,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构筑了七人普这一庞大工程的坚固基石。向参与普查宣传的所有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正是通过各位的全方位宣传,使广大普查人员得到鼓舞和激励、增强了信心和动力,让全体普查对象了解和理解人口普查、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七人普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离不开你们的悉心投入和辛勤劳作。谢谢大家!
据新华社报道, 此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3月1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初步打算在4月上旬召开发布会,向大家公布这次普查的结果。在发布会上会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结果,包括分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等方方面面的数据。
不过,4月份上旬并未召开上述发布会。刘爱华4月16日在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解释称,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的资料,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发布更多更细的信息,同时大幅增加普查公报数量。为此,此次普查发布前的准备工作也相应有所增加。下一步会加快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向社会公布人口普查的最终结果。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从2020年11月1日到12月10日进行入户登记。
此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被高度关注,也引发了外界一些猜测,有外媒称“中国即将报告1949年以来首次人口下降”。不过,4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称,据了解,2020年,我国人口继续保持增长,具体数据将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发布。
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一般包括什么?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包括总人口、人口增长、家庭户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城乡人口、人口的流动、登记误差等。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去年底,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撰文指出,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也就是,男比女多3049万人。
10年来,中国的人口有哪些变化?总人口是否在14亿人以上?生育率是什么水平?“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的人口增长状况如何?男女性别结构有无改善?外界期待答案。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这两天,对于印度视频博主@印度三哥马怒 (后简称“马怒”)从中国购买制氧机,是否遭到中国厂商欺骗,让中国网友们吵得是翻天覆地。
有网友特地发长文,引入各类资料,指马怒买到的不是用于新冠治疗的医疗级制氧机,而是普通的家用级氧疗机,以此指责一些中国厂商进行新冠医疗诈骗,蒙骗外国人。
5月10日晚,马怒转发了相关博文澄清,表示他们并没有被任何人欺骗,收到的正是所采购的制氧机,成功救治了许多医院不收治的轻症新冠患者,向提供帮助的中国友人们表示感谢。
根据马怒发布的vlog视频来看,从4月30日至5月8日,他和经营中国超市的印度老板卡迪克卡老板一共收到了3批来自中国的制氧机。
据马怒介绍,来自中国的抗疫物资在印度被炒到天价,同样的东西在中国群里卖二千五百元人民币,到了印度群就变成了一万五千元人民币。
为了帮助穷人能够用上制氧机活命,他们越过中间商直接供货部分医院和买家,价格仅收成本和运费。
4月30日晚上11点半的时候,第一批来自中国的制氧机已经到达,一共110台,包装上写着“小型分子筛制氧机”。
第一批制氧机供给到有需要的患者后,马怒很高兴地在视频中向中国网友反馈,称有一位原本血氧含量只有70的新冠患者,使用中国制氧机后血氧升到了90,成功救助了一名患者让他非常欣喜。
5月8日左右,马怒的视频中又提到他们后续接连收到了几千台中国制氧机,视频中展示的两款机型都是家用级制氧机。
对于这些远渡而来的中国制氧机,马怒赞不绝口,更在视频中打出了用中国制氧机搭建新冠“防护长城”的字样,也多次感谢提供帮助的中国朋友们。
但对于马怒收到的这些制氧机,有中国博主提出质疑,表示对新冠治疗有用的是医疗级制氧机,而马怒收到的都是家用级氧疗机,怀疑他被一些中国厂商诓骗,买到的东西货不对板,指责这些中国厂商进行新冠医疗诈骗。
遭到其他网友质疑后,这名博主又发了不少博文反怼回去,条条都指向中国厂商弄虚作假,蒙骗外国人。
争论一直持续到今晚当事人马怒出面回应,他转发了原博主的博文澄清,表示他们并没有被任何人欺骗,收到的货品与其采购的制氧机是一致的,成功救治了许多医院不收治的轻症新冠患者,向提供帮助的中国友人们表示感谢。
马怒的及时澄清,没有让提供帮助的中国厂商“蒙冤”,获得了许多中国网友的点赞与感谢,大家也纷纷向其送上印度尽早控制疫情的美好祝福。
中国目前已经向印度提供了大量制氧机。5月2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表示,印度此轮疫情暴发后,中国是最早向印度提出支持和帮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付诸实际行动的国家之一。
孙卫东援引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介绍称,自4月以来中国已向印度提供了超过5000台呼吸机、21569台制氧机、超过2148万个口罩及大约3800吨药品。中企正加紧生产4万台制氧机,争取尽快交付印方。
另外,中国红十字会捐赠的首批100台制氧机、40台呼吸机以及其他防疫物资,5月9日已由中国货机从成都运抵印度。
中国红十字会捐赠物资 图自孙卫东大使推特
正如孙卫东大使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珍贵的了。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重要的基本人权。中国红十字会的行动闪耀着人道主义精神,彰显了奉献和保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宗旨。”
(观察者网 讯)5月10日,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与德国拜恩泰科(BioNTech)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以实现mRNA新冠疫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
公告中披露,根据双方签订的《许可协议》,复星医药产业应提供年产能可达10亿剂mRNA新冠核酸疫苗的生产设施,并将该设施作为出资的一部分注入合资公司。
同天,复星医药开盘一字涨停,封单逾11万手。截至中午,报60.12元,市值1541亿元。
上海复星医药在上交所发布的公告
公告称,双方将分别认缴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0%,其中复星医药产业拟以现金及/或有形或无形资产(包括厂房及生产设施等)作价出资合计不超过10000万美元;拜恩泰科拟以其相关生产技术和专有技术许可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合计不超过10000万美元。
合资公司的期限自成立之日起15年,初始设立地为中国上海,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由复星医药产业及拜恩泰科分别提名3名。
复星医药产业应提供年产能可达10亿剂mRNA新冠疫苗的生产设施并将该设施作为出资的一部分注入合资公司。拜恩泰科应(通过技术许可协议)完成技术转移,提供生产mRNA新冠疫苗所需的技术支持,并确保有足够能力的人员实施该等技术转移和技术支持。因此产生的合理费用将由合资公司承担。
此外,复星医药产业将尽合理努力来满足合资公司对初始营运资本的需求,包括向合资公司提供不超过1.5亿欧元的股东贷款,以及为合资公司提供银行融资支持。
上海的复星医药大楼 澎湃影像图
但公告在特别风险提示中强调,合资公司在开展mRNA新冠疫苗的商业化生产之前,应当具备符合要求的生产设施、取得相关的生产许可并获得产品的上市批准等;合资公司实现本次合作目的商业化生产的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
另外,复星医药产业获拜恩泰科许可的候选mRNA新冠疫苗之一BNT162b2于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尚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能否获得上市批准、获得上市批准的时间等,存在不确定性。
复星医药产业与拜恩泰科的合作始于去年3月,而本次设立合资公司是为进一步落实有关mRNA新冠疫苗本地化生产的安排。
拜恩泰科与辉瑞研发的疫苗 澎湃影像图
2020年3月13日,复星医药产业与拜恩泰科签订《许可协议》(Development and License Agreement),获得授权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内临床试验、上市申请和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产品。
去年11月24日,复星医药在中国江苏泰州和涟水启动了BNT162b2疫苗国内的Ⅱ期临床试验,试验招募960名健康受试者,年龄段在18岁至85岁。截至去年12月19日,BNT162b2国内Ⅱ期临床试验已提前完成960位受试者入组,未收到任何严重不良事件报告。
而在稍早之前的12月16日,复星医药也对外宣布,公司与拜恩泰科mRNA新冠疫苗于中国大陆市场供应和生产事项达成协议,一旦BNT162b2疫苗获得中国大陆市场上市批准,拜恩泰科预计将于2021年向中国大陆市场供应至少1亿剂mRNA疫苗。首批疫苗将由BioNTech在德国的生产工厂供应,复星和拜恩泰科的成品新冠疫苗销售利润将按65:35分成。
吴莎忻 资料图
mRNA疫苗BNT162b2在国外由拜恩泰科和辉瑞共同研发,根据此前披露的境外三期临床试验数据,该疫苗已达到所有主要有效性终点,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上的有效性达到 95%。
目前辉瑞和拜恩泰科的新冠疫苗已经在美国进入寻求FDA完全批准的程序。截至5月3日,辉瑞已经向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发送了约4.3亿剂新冠疫苗。该公司计划到今年7月底,向美国交付3亿剂新冠疫苗。此外,辉瑞还正在与多个国家进行疫苗供应谈判。
但近期美国总统拜登一番宣布宣布支持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以帮助欠发达国家的表态,却引起广泛的争议,辉瑞公司CEO阿尔伯特•伯拉(Albert Bourla)却对此表示反对。
伯拉 视频截图
他在一封发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警告,全球针对疫苗高度专业化的生产原料的争夺已经非常激烈。他透露:“辉瑞的疫苗需要280种不同的原材料和成分,来自全球19个国家。”
新冠疫情的应对和防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mRNA疫苗接种给健康人群。实际上,在mRNA新冠疫苗研发工作上,我国并未缺席。
4月10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曾呼吁,科学界和产业界要关注mRNA疫苗。高福指出,“对传染病、艾滋病、罕见病等卫生领域,(这种疫苗研发技术路线)将提供各种机会,不能忽视。”
4月11日,高福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说:“我在讲了所有的免疫策略之后提到了疫苗保护率问题,对此我提出了我的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接种程序、采用几种疫苗交替的接种(序贯免疫)方式来进一步提升疫苗有效率,免疫程序全球都在动态调整,法国已经把mRNA疫苗的两剂接种时间由4周推迟到6周了。”
4月2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也介绍说,在疫情早期我国政府就布置了五条技术路线,其中三条技术路线冲到最前面,包括三个灭活疫苗,还有一个病毒载体疫苗,都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在目前预防接种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一个是重组蛋白疫苗,也已经获得了紧急使用批准。
据国内媒体上月报道,由我国苏州艾博生物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云南沃森生物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已进入II期临床尾声,一切进展顺利,即将实现我国mRNA疫苗“零”的突破。
我有时在想,如果没有新冠世界将是怎样。现在可能美国川皇将当选,然后还在执行他的那套损人不利己的政策。而中国对于整个西方的威胁似乎还没有那么大。但事实就是事实。中国干净利索的处理了疫情,展现出来的国家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是恐怖的。而与之相对的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除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外,则表现了无人负责,缺乏能力和推卸责任的颟顸无能的状态。这次疫情结结实实让世界看到了另外一种前景。而这动摇了西方一直倡导的理念和意识形态。整个西方因此表现出空前的歇斯底里。
按照欧美目前的情绪,恨不得马上把中国消灭,有这种情绪的并不在少数。但欧洲目前已经费拉不堪了。唯有美国军事能力极强。中国不会挑起一场世界大战,那么美国是否能够在一场世界大战中具有胜算呢?
首先需要排除核战争模式。这个模式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获胜。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核威慑还是必要的,但核战争并不是可以考虑的范围。
那么常规战争,美国对中国发动战争,是否有成功的把握呢?一般说来,对中国的战争模式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投入地面作战部队,最好打入北京,犁庭扫穴,彻底推翻北京政权。但很显然,这个事情不可能发生。中国地面战争的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陆军的全部战力是比美国强大很多的。即便美国将其最为精锐的部队悉数送到中国战场,并且能够得到他们倚重的空中支援,而在对面对决当中,中国陆军也有足够的能力将其击败并且全歼灭。现代战争的一个特点是军事机器的能耗极高,即便是最强的国家,开满军事机器,也会在几年内将资源消耗到不可承受的水平。退一万步讲,解放军拉夸到了极点。美军能够击败中国陆军而维持中国占领,但长期占领中国是对于美国的经济来说是不可能的任务。美军将比在越南更惨。所以打入中国大陆,这个在战争选择上是不可能的。我相信任何一个美军将军想都不敢想这个战争选择。
第2种投入海空军,围绕中国进行海空封锁,企图将中国完全封锁而使中国屈服。但这种模式也不可能获胜。第1个,封锁是一个国家屈服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古巴被美国封锁了60多年到目前还在坚持。更何况中国是拥有大量资源的陆地国家。即便中国不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单纯的单纯防御美国的封锁,美国封锁是中国屈服的概率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2个在各种作战方式当中封锁作战是极其昂贵的,他极有可能拖垮美国的国家经济以及美国的军事实力。美国的经济在军事的拖累下已经难以为继,而如果继续扩大美军的支出,继续增加庞大的军事支出,将是美国的经济崩溃。任何一国的军事机器都是极其昂贵的产品,都不可能长时间的满负荷工作。而对中国大陆进行封锁,不将军事机器开满是不可想象的。第3点,上面都是谈的中国不还手的情况。但中国是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的国家。中国能够对美国的封锁进行充分的反击。目前中国的海陆空及火箭部队都能够在相当距离内的美国舰队和海空军部的实施,充分打击,使得美国的封锁完全不能成立。一旦开战,除了中国本土,东南亚乃至中亚的部分地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交战场所。美军在西太平洋不可能维持足够数量的军事基地,而海上力量在火箭军的攻击范围内是不可能获胜的。唯有潜艇作战还有些可能。但一旦陷入无限制潜艇战的局面,怕是美国自身的航线也要受到封锁。而且即便潜艇攻击有效,对完全封锁中国还远着呢。第4点,从历史经验来说,封锁策略对德国和日本有效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本身内部资源稀少,而且处在持续失血的战争当中。而对中国来说,如果不能中国内部持续失血,只能使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中国目前世界第一的工业能力和人口资源,一旦转换成战争实力,可不是当年国小民贫的日本可比。我们有绝对的能力切断日本的南下航线,也有能力达到所罗门海域,切断美澳联系。战争一旦演变成这个局面,谁封锁谁还不可知呢。
所以结论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与中国进行一场全面的战争是不可以想象的。那些叫嚣和中国开战的人也是对此心知肚明的。无非是要博眼球罢了。
那么选择无非是小的局部战争,让中国失血或是打击中国的声誉,以期引起内部的反应。或是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战,以经济手段让中国屈服。而新冠的结果是美国完完全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而更可行的是在目前的国际秩序下建立对中国不利的规则,而让中国接受这些规则。拜登目前在做的是这个事情。
2021.4.20-29,赴新疆游览,首站乌鲁木齐就去了新疆野马古生态园近距离观看汗血宝马。风驰电掣,姿容秀丽,体态修长,轻灵优雅... 不愧是千古名马。
《汉书·武帝纪》曰:太初四年。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
《史记》曰: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
西极天马歌--刘彻
天马徕兮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这首大气磅礴的古歌就是汉武帝刘彻的手笔,是为了纪念征讨大宛国战役的胜利。而战争的目的,相传是为了获取珍贵的汗血宝马。
大宛国位于现在的帕米尔高原西麓,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距离我国边境尚有200多公里。
请注意图左侧蓝色圆环处,就是汉朝时候大宛国的位置。
汉武帝统治初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回西域诸国的情况,其中就有汗血宝马的消息。汗血宝马的准确名称为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仅存的三种纯种马之一(另外两种是英国马、阿拉伯马,据说后二者都有汗血马的基因,因此汗血马是最纯种的马种)。
张骞从西域归来后,汉武帝听说大宛有好马在贰师城(今吉尔吉斯坦西南部的奥什市的马尔哈马特,上图左侧蓝环处右边一点),于是派使者带着千金和一匹由金子(更可能是铜)打造的金马去向大宛王购买汗血宝马;但大宛国王毋寡以汗血马为大宛国宝而拒绝,汉朝使者在毋寡面前破口大骂,并把金马击碎,掉头而去(这位汉使桀骜的个性倒是与汗血宝马颇为相称);毋寡因而大怒并杀死汉使,夺走金银财宝。
这一下,就有了战争的口实;汉武帝勃然大怒,决定对大宛国用兵;当时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已经离世,汉朝军队中头号武将也曾是霍去病的部下赵破奴需要留用在对付匈奴的主战场,于是讨伐大宛国的重任就落在了外戚李广利(其妹是汉武帝的李夫人)的身上。
《史记·大宛列传》:“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
公元前104年,既然出兵贰师城,便委任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属国的六千骑兵和郡国不良少年(流氓犯罪分子)好几万人去攻伐大宛,到贰师城夺取良马。
汉武帝还是低估了这次战役的难度,大宛国距离十分遥远,李广利出征行军距离至少在3500公里以上,而且缺乏补给;
(这里做个距离的比拟就可以理解李广利的艰难,1812年拿破仑远征莫斯科,行军距离也不过是2000多公里,而李广利比拿破仑早了将近2000年,行军距离是拿破仑的接近2倍,物质条件、技术水平都要艰苦的多;拿破仑走的是物产丰富的欧洲中部,李广利走的是大漠戈壁的广袤新疆)
汉朝也并未派出足够的精锐部队,只是把几万社会流氓和犯罪分子交给李广利作为部队主力,也许是顺带缓解一下社会矛盾。
漫长的行军路上,西域沿途的诸多小国都不愿意提供帮助甚至武装对抗,李广利的这支杂牌军无法补给还处处受制,只能边打边抢掠艰难前进。到达郁成城(现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时候,全军只剩下了数千人,而大宛国守军6万屯兵于坚城之下。李广利咬牙发动攻击,不克,兵败之后溃退了2000公里,一口气后撤到了敦煌。(悬师远征,敌军兵力十倍于我,战败后还能残军而退;李广利虽败犹荣,也算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了)
可惜汉武帝不这么认为,他勃然大怒,严令李广利不得退入玉门关,甚至派人等在关口准备斩了他。
天子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贰师恐,因留屯敦煌。(《汉书 李广利传》)
无奈的李广利只好屯兵于敦煌,等待转运的机会;不久,机会就来了:名将赵破奴的大军在对匈奴的战斗中全军覆没,汉武帝觉得李广利虽然兵败可还是带回来幸存的数千人马,罪责比起赵破奴来似乎还轻了些。
大家都劝汉武帝集中兵力对付匈奴,不要再浪费军力在大宛国方向。汉武帝坚持认为:如果拿不下大宛国,西域诸国就会更加轻视汉朝并彻底倒向匈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进行了全国动员,发动第二次讨伐大宛国的战争;既然李广利熟悉情况,战绩也不算最糟,就继续用他做统帅。
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兵弩甚设。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汉书 李广利传》
这次汉军实力大增,军心大振;李广利意气奋发的踏上了复仇之路。沿途西域小国看到如此浩大的声势多数都很配合,偶有不服从者李广利就顺手屠城。即使是这样的有利态势,李广利到达大宛国王城的时候也只剩下了三万人;激战四十多日后,李广利斩杀了大宛国王毋寡(也有说法是大宛国群臣绑缚国王毋寡开城投降,李广利顺势斩之),逼迫大宛国签订城下之盟。此役之后李广利到达自己人生的巅峰,封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
汉军选汗血宝马中的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三千匹凯旋回国。
大宛国也就此从属于汉朝西域都护府的管辖。
古画中的汗血宝马
目前全世界汗血马仅存3000余匹,血统纯正的一匹价值就可达千万RMB以上。其中乌鲁木齐的新疆野马古生态园里,据说就有接近200匹。
上图是一匹淡金色的阿哈尔捷金马,可以清晰看到它的皮肤很薄,毛细血管明显凸起;激烈运动之后,就会有些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轻微渗血。也有专家认为,轻微出血现象和寄生虫有关。
汗血宝马的珍贵,除了数量极其稀有之外,还因为它飞快的速度和极强的耐力。目前最快速度记录: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54秒多(时速65公里),耐力记录是84天跑完4300公里(平均每天51公里,这段长征绝非坦途,其中300多公里甚至是沙漠无人区)。
汗血宝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只需饮水一次,特别适合大漠戈壁艰苦环境里的长途跋涉。
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
速度飞快+耐力极强,这两个特点都非常适合西域大漠戈壁地形为主的行军征战需要,据说因此汉武帝对这种马产生了极强的渴望,并派遣李广利发动了两次战争。
阿哈尔捷金马四肢修长,体型轮廓十分完美,称得上是马中名门闺秀。优秀的马就像出众的人才一样,往往性格鲜明、个性率直。此马的驯养和磨炼也是很艰难的过程,现场表演时我亲眼目睹图五那匹淡金马桀骜不驯,屡次违抗指令给骑手制造麻烦,年轻骑手满头大汗手足无措。
阿哈尔捷金马有多种颜色,栗色、浅褐色、金银色、黑色等等,甚至还有菊花青。
窃以为还是下图这种淡金色最好看,在强烈阳光照耀下,全身散发出上等绸缎一样的光芒
这真的是陆地上最漂亮的动物之一,其聪明程度不亚于海豚。当它们风驰电掣从你身边掠过的时候,当它们乖吝顽皮向你讨要胡萝卜的时候,你都会深刻感受到这种动物的独特魅力。
两次讨伐大宛国的战争,最后收获是三千余匹汗血宝马;算上十数万将士的伤亡以及浩大的军费支出,似乎很不划算。
汉武帝是一代雄主,如果认为他只是为了汗血宝马而出于面子冲冠一怒就发动了两次战争,未免有些低估这位千古帝王了。仔细观看地图就可以了解,当时汉朝的主要对手是匈奴,根据张骞的情报,打通西域就可以威胁匈奴的侧翼,获取盟邦的军力物力支持,通过贸易增强国力,全方位的遏制匈奴的扩张。
这是一种主动出击,拉长战线的雄伟战略。
请回顾汉武帝的《西极天马歌》最后两句:‘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汗血宝马只是发动战争的借口,打通西域、逼迫大宛国臣服是真正的战略目标,这才是千古一帝的格局。
汗血宝马流入中原后,并没有很好地传留下来,主要原因有二:
1、引进的汗血宝马不可避免的和中原马种杂交,血统越来越淡乃至泯然众马;
2、汗血宝马体型不算高大,而且身形纤细,并不能负重,而且饲养成本也较为高昂,因此不适合长期军旅作战。
贰师将军李广利凭借外戚得势,征战半生毁誉参半,最后兵败匈奴投降被杀;
千古一帝汉武帝前期恢宏气度,后期穷兵黩武,败落了自己亲手建立的帝国基业,最后落得轮台罪己诏;
他们费尽周折从西域带回来的汗血宝马也逐渐在中原销声匿迹...
今日,汗血宝马主要集中在土库曼斯坦,也是该国的国宝;中国国运昌盛,国内的汗血宝马数量也日益增多(相声演员于谦家里都有一匹)。新疆位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中枢位置,汗血宝马会不会再次成为汉家王朝兴盛的符号呢?
乌鲁木齐的野马生态园不仅有近200匹汗血宝马,还有大吨马、普氏野马和美国矮种马等多种马匹。下图右侧这种大吨马,体重最大可达1.5吨,和面前的小矮马形成强烈对比。
这里是国内汗血宝马饲养基地,设施完备条件优越,看得出来汗血宝马们在这里生活的也很开心。位于乌鲁木齐市区的这一处景点,值得一看。
地址是: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昆明路158号野马大厦后鲤鱼山上
说起来比较有趣:到达景区门口售票处的时候,我只看到了一栋大楼,没有任何马场的气息。进入大楼上电梯到4楼的过程中很是狐疑,还以为是室内的养马基地,预估可能是很局促狭窄的面积;没想到4楼电梯出来,是一片非常开阔的场地。原来这里的大楼是依山而建,4楼外就是山坡上的平原,就是马场。
有机会去新疆要去看看。地址是: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昆明路158号野马大厦后鲤鱼山上
5月5日,拜登宣布,美国支持在全球豁免新冠疫苗的专利保护,并将在世贸组织里谈判具体条款。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也表示,虽然知识产权重要,美国“支持放弃对冠病疫苗的保护”。她说道:“这是一场全球健康危机,冠病大流行的特殊情况需要采取非常措施。”
疫苗已经将世界割裂为“拥有”和“没有”的两个世界,欧盟和英国为了阿斯利康的优先供应权问题打得一地鸡毛,连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还算发达的国家都在等人赏吃的行列。
疫情爆发后,全世界都投入疯狂的疫苗研制工作。中国开始很早,但一直很低调,不是用测试数据抓眼球,而是专注于在第三世界和东欧国家实际推广,控制疫情,比如巴西塞拉纳小镇全员注射科兴疫苗后,发病率剧降75%。巴西公布的科兴疫苗有效性刚过50%,但巴西各州还是大力推动科兴疫苗的注射,就充分说明了科兴的“实战效果”,尽管在联邦层面“南美特朗普”博索纳罗还是百般阻挠。
另一方面,西方的辉瑞、莫德纳、阿斯利康、强森都在全面铺开,其中德国研制、美国辉瑞经销但一般直接称为辉瑞疫苗风头最健,不仅有效性高,而且测试数据齐全,最厉害的是产量大。不夸张地说,辉瑞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疫苗在绝对注射剂量和人均接种率领先的关键,也是以色列成为全球最高接种率的关键。中国的总接种数量比美国略高(最新数据比图中略高,已超过3亿剂),但人均就低多了,需要加油。好消息是: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从接种突破1亿剂次到突破2亿剂次用了25天,而从2亿剂次上升到3亿剂次仅用了16天。这个加速趋势还在继续。中国需要在欧美达到群体免疫的同时也达到群体免疫。与欧美和其他主要国家同步开放国门、恢复中外交流是中国疫后经济继续发展的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一再强调要避免“疫苗民族主义”,只有所有国家都解除疫情,每一个国家才能真正重回太平。但现在正在出现的实际上是“疫苗种族主义”,欧美疫苗都画地为牢,连同文同种的盟国都严格限制出口。英国和欧盟为了疫苗配额打起了“疫苗战争”,加拿大只能从美国捡漏,每百人接种剂数(不是人数)只有39.5,略超过美国的75.3的一半,尽管人口相差10倍。日本每百人的接种剂数只有3.3,韩国的7.8和澳大利亚的9.7是因为人口基数比日本小。
只有中国的疫苗在大量供应亚非拉国家,仅科兴疫苗,到4月底已经向40多个国家出口1.5亿剂以上,另有1亿剂用于国内;国药疫苗也在向4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已经接种6500万剂,但这是包括国内使用的。国药疫苗已经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紧急使用,预计科兴疫苗将在下周获准。很多国家在没有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紧急批准之前就开始使用,批准之后将进一步提高世界对中国疫苗的需求,据报道,已经10国紧急追加5亿剂疫苗,潜在订购15亿剂,CNN甚至预计达到24-30亿剂出口,加上中国内需,总量可达50亿剂以上。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批准欧美国家之外的疫苗,本身就有特殊意义。
除了印度在年初不自量力地出口670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试图与中国争夺影响,欧美疫苗很少流入亚非拉国家。在很多国家,中国疫苗成为唯一选择,否则可能要等到2023-24年才有可能推广接种,疫情如已经淹到脖子的大洪水,等不及了。CNN认为,中国可能瓜分全球疫苗15-20%的份额。如果除去欧美、印度和中国本身,中国疫苗在世界一半人口中的比例大概率过半。这将极大地影响了欧美的“抗疫政治”和拜登的“美国回来了”的政治抱负。
疫苗有多种技术路线。灭活疫苗技术成熟,运输和保存条件宽松,特别适合亚非拉国家使用,还有对病毒变异相对不敏感的好处,巴西数据表明,科兴疫苗对P1变异很有效。辉瑞和莫德纳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是全新技术,说白了是某种转基因,有效性很高,但对病毒变异的有效性不明,也缺乏使用经验,长期副作用不明。阿斯利康、强森的腺病毒(载体病毒)都引起血栓的疑虑,是否与基本技术路线有关还有待研究。Novavax的技术路线则是另一路。中国据说在所有技术路线上都在推进,只是灭活疫苗首先投入使用。
各种技术有细微的差别,有效性也有高有低,但关键不在于这些细节,而在于尽快在整个人口中形成群体免疫,有效性高低只是需要接种率达到95%以上还是80%以上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差别。对于饥民来说,红烧肉也好,大白馒头也好,管饱是最重要的,一份不够就来两份。
不管是来自亚非拉国家“期望美国领导作用”的压力,还是欧美内部与中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压力,美国都必须“做点什么”,但又不愿意放开出口,除了自己批准了但不用的阿斯利康疫苗,并在7月4日美国国庆前把辉瑞疫苗产量的10%发往海外。美国的疫情正在得到控制,但还在微妙的时刻,任何松懈都可能导致立刻反弹。美国的出口也需要首先惠及加拿大和墨西哥,因为陆地边界急需打开,恢复经济和人员的流动。还有什么比“慷他人之慨”更好呢?
必须指出的是,辉瑞是世界最大医药公司之一,但辉瑞疫苗不是辉瑞研制的,这甚至是一个“伤害性较小、侮辱性极大”的名称。辉瑞的作用只是出钱、在美国的制造和发售。研制疫苗的是德国的Bion-Tech,是在中国公布新冠基因序列后立刻启动的,正式名称是BNT 162b2,在欧洲的制造和发售也是Bion-Tech负责的。Bion-Tech不仅得到德国政府3.45亿欧元和欧盟1亿欧元的资助,还得到中国复星的1.35亿美元和辉瑞的1.85亿美元的资助。辉瑞的投资没有动用特朗普政府的“极速行动”拨款,是自费的。莫德纳、阿斯利康、强森、Novavax的疫苗都是得到“极速行动”拨款资助的,莫德纳的产量远远不及辉瑞,阿斯利康的丑闻不断,强森也开始出问题,Novavax则还没有开始批量供应。
美国的宣布立刻遭到来自欧洲的反弹,德国反对,欧盟也持怀疑态度,法国则公开挑战美国应该首先解禁出包括疫苗和用于生产疫苗的原料。制药界也毫无悬念地反对。除了不大好开口的盈利问题除外,从立刻增加全球疫苗供应的角度来说,豁免专利也确实不能解决问题,且不说第三厂家的启动准备,现存的全球原料紧缺也不能通过豁免专利解决。还有医药公司的创新动力问题,疫苗的质量控制也是潜在的问题。
实际上,台面下提到的可能才是欧美最焦虑的问题:中国。
mRNA尽管有种种质疑,这代表了生化制药的新技术,也在当前的大规模使用中证明了有效性。与传统的灭活技术相比,mRNA的研发时间短,投产快,对病毒新变异的调整容易。中国也在研究mRNA,但还没有达到大规模推出的程度。豁免专利有可能帮助中国正大光明地迅速跨国技术门槛,至少在中国使用mRNA技术时不必绕开专利地雷阵。
美中贸易战还在继续,美中科技战更是白刃相见,知识产权保护是其中的重要战场。保护知识产权符合中国利益,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来越强。但专利既有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也有阻挠竞争对手的地雷阵作用。如何既减少真实关键技术的泄露、又用摸棱两可的专利封堵对手的技术路线是一门很深的黑学问。欧美大公司互相放暗箭、拉绊马索已经有百年经验了,中国才刚刚摸入这个地雷阵。但豁免专利可能成为难得的窗口,说不定成为像二战结束时英国出售罗尔斯-罗伊斯“尼恩”涡喷发动机、造就了米格-15的传奇一样的时刻。
现在还不清楚专利豁免的细节,这也可能是有时效的,比如说2-3年或者3-5年。但科技的发展一旦踏入快车道,很快就会把垫脚石抛到后面。中国的生物科技和很多其他领域一样,也在门槛阶段,就在窗户纸捅破与还没有捅破之间,一旦跨过这个坎,2-3年、3-5年后也根本不需要这些专利豁免了。苏联航发在“尼恩”之后,迅速跨入世界第一梯队。
即使不考虑豁免专利对中国mRNA及相关技术的助跑作用,中国制造的能力也是碾压性的。西方“忧虑”的产能建设、原料问题在中国都不是问题,为了世界公益的何况这是“合法山寨”。质量问题是杞人忧天,科兴、国药疫苗都没有质量问题,中国制造的宝马一点问题也没有。俄罗斯已经“先走一步”了,“卫星V”疫苗已经接到50多个国家攻击12亿剂订单,但俄罗斯在2020年只完成150万剂,正在安排通过中国和印度生产亿满足更多需求。
那美国为什么要“帮”中国呢?在疫苗问题上,“帮中国就是帮美国”,因为美欧现在的产能有限。辉瑞和莫德纳预计2021年只能生产10亿剂,绝大部分在欧美就消化了,基本上不可能向亚非拉国家提供有意义的数量。如果中国发力生产“中国辉瑞”,美国在宣传上还是可以划拉进自己的功劳簿的,这是“美国领导下的中国合作”的典范。在美国辉瑞产量最终上来的时候,还可以“正宗”取而代之,中国铺路,美国摘果子,何乐而不为呢?新冠疫苗很可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像流感疫苗一样每年打的,那就给美国公司以足够时间增加产能了。生物和制药是美国仅剩的不多的活力产业之一。
吃亏的是德国和欧盟,还有辉瑞,但“死道友,不死贫道”,你对哪一点有误解?
5月5日,拜登宣布,美国支持全球豁免新冠疫苗的专利保护,马上遭到欧美制药界的反对不意外,但德国、法国和欧盟也强烈反对,出乎美国的医疗。在特朗普时代之后,美国不仅想从欧洲手里夺回道德高地,还想慷他人之慨打压中国疫苗在亚非拉的影响,不过还是想在专利豁免中把中国排除在外。
首先要澄清的是:豁免专利保护与公开专利所包含的技术是两回事。已经申请专利了,其技术就是公开的,只是别人不能在没有得到授权(包括有偿和无偿的)的情况下使用。
专利的本意是在受到保护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技术细节,吸引用户,并促进技术交流和发展。公开性和独占性是专利的两大基本特征,人们常常只关注独占性而忽略公开性,这是不对的。但专利制度从一开始就有成为跑马占地的工具的趋势,阻碍技术和经济发展。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其实,在那个时候,有很多航空先驱都在琢磨有动力飞行的事情。19世纪后半叶,滑翔机已经发明了,航空先驱李林达尔多次成功地实现滑翔飞行,并建立了初级的飞行理论。要实现有动力飞行,把内燃发动机装上滑翔机,这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既然机翼可以产生升力,就可以把机翼竖立起来,用转动的“机翼”划动空气产生推力,莱特兄弟正是这么做的,但此前轮船上已经开始使用螺旋桨了,所以难说这到底是莱特兄弟的独创,还是借鉴。但莱特兄弟首先解决了飞行控制的问题,这才是发明飞机的关键。
飞机的控制分为俯仰、偏航和横滚。俯仰控制比较简单,用水平尾翼(或者前翼,莱特兄弟的飞机就是前翼,所以说第一种鸭式飞机)控制。偏航控制可以用垂尾舵面,但实际上光用舵面最多能小幅度矫正偏离航向,用舵面强扭只能造成飞机侧滑,要改变飞行方向还是不够。李林达尔正确地断论:要改变飞行方向,应该产生不对称升力,使飞机侧向倾斜,产生侧向升力,其水平分量才是转弯的力。不过李林达尔没有解决如何产生倾斜(也就是横滚)的问题,他是用飞行员在飞行中横向移动身体,改变飞机重心来产生倾斜的。这样的控制方法效率低,操作困难,难以用于大型或者高速飞机。
莱特兄弟发明了翼尖卷曲的方法。他们利用机翼结构的自然弹性,用牵引索和滑轮系统控制,可以把两侧翼尖一侧扯下、一侧掀起,人为地造成机翼的卷曲,形成不对称升力,达成转弯控制。正是由于这一先进方法,莱特兄弟成为发明飞机的人,而其他航空先驱只是功亏一篑。
莱特兄弟是做自行车出生的,他们不仅是发明家,也是生意人。他们马上申请了专利,而且把专利的适用范围规定得很宽,凡是用机械方法实现机翼变形而产生非对称升力的都囊括进去了。事实上,莱特兄弟的方法并不好,依赖于机翼结构的自然弹性。另一个航空先驱格兰•寇蒂斯发明了副翼,用翼尖后缘偏转的控制面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机械上合理得多,这到今天依然是控制横滚的基本方法。
寇蒂斯也是一个生意人。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制造飞机是小作坊的事情,有很多人家在制造飞机。寇蒂斯很快把他的改进推销给其他制造飞机的人,或许卖价还比莱特兄弟厚道一点。但莱特兄弟认定寇蒂斯侵犯了他们的专利,向寇蒂斯索讨专利费,寇蒂斯拒绝了,于是双方诉诸法律。法庭判决寇蒂斯败诉,但寇蒂斯拒绝认帐,不断上诉。莱特兄弟和寇蒂斯两家互相打官司的同时,还向其他所有采用大同小异飞控技术的厂家索讨专利费,到处打官司。一时间,美国上下鸡飞狗跳,诞生飞机的美国反而航空工业万马齐喑。
在欧洲,莱特兄弟也找到合伙人,到处打官司,索要专利费。不过欧洲法庭比较狡猾,法国相对爽气地承认莱特兄弟的专利,英国哼哼哈哈,德国法庭一方面承认,另一方面拖延,等着专利过期。欧洲本来就是经济、科技发达之地,加上专利执行不力,结果欧洲航空工业领先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参战。这是飞机第一次用于战争。尽管美国工业和科技在20世纪初已经在很多地方超过欧洲,但美国尴尬地发现,美国没有合适的飞机,只能向英国和法国购买。飞机诞生地美国就是这样蹒跚地走进了第一场使用飞机的战争。
美国政府当然对这样的尴尬不会听之任之。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总统,说他审时度势、借力打力打造了美利坚帝国一点也不为过。但一战时期,罗斯福还不是总统,他是美国海军部副部长。国防部是二战后杜鲁门时代建立的,一战时代的海军部与陆军部并立,是军方的最高政府领导部门。
罗斯福看到美国航空工业的恶性内斗,他出面制止。在美国国会的支持下,罗斯福通过了一个战时法律,规定所有美国飞机公司不分大小,一律必须参加航空工业产业公会。作为会员,他们必须向公会缴纳政府规定的专利费(其中大部分流向莱特兄弟和寇蒂斯),作为回报,他们可以自由使用公会成员的所有专利。政府规定的专利费低于莱特兄弟的狮子大开口,但这也保证了莱特兄弟的最低权益。由于这是战时法律,莱特兄弟没有办法反对。另外,他们的专利在1917年也过期了。
一战结束时,战时法律终止,但莱特兄弟和寇蒂斯也没有干劲再打专利战了。20年代后,美国航空工业进入高速发展,终于在二战中期赶上了欧洲先进水平,在战后更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从此居于世界航空老大。
这段公案说明了一个问题:知识产权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保护发明;用糟了,它扼杀进步。
专利制度开始于1474年的威尼斯共和国,规定新发明一旦向公众公布,将在一定期限内受法律保护。专利制度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保护发明人的权益,另一方面推广新概念、新技术,启迪人们的思路。所以,从一开始,专利就是有期限的。但这不妨碍利欲熏心之徒利用专利扼杀竞争、扼杀进步,莱特兄弟从科技的开路先锋沦为拦路石就是一个例子。
时至今日,专利在美欧已经成为扼杀竞争的主要工具,大公司里最大的部门(或者说拥有VP最多的部门)经常不是销售,更不是生产或者科研,而是法律。一个公司有十几个法律VP是家常便饭,其中就有专门管专利法的。不仅管为自己公司圈地,还管在他人公司的专利里找空隙,搞文字游戏。公司的盈利或者亏损不仅受到市场影响,还常常因为这些官司而出意外。当然,公司们都精了,你告我A,我就找茬告你B,大家都是无事生非,最好最后私了,不私了的话,反正官司一打N年,等打出名堂了,专利也差不多过期了。过去的该赔还得赔,但市场我也占住了,后面我就自由了。
在长期的专利实践中,各国形成了《专利法》,国际上还缔结了专利公约。专利必须针对具体的技术,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不是什么都可以申请专利的。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要求具有:
1、有用性
2、首创性
3、独特性
4、具体性
5、清晰性
跳大神的“技术”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因为不具有有用性。扬州炒饭也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因为这是现有技术。有人为糯米鸡申请了专利,你马上去为糯米鸭、糯米鸽申请专利也不行,因为不够独特。独特性的另一个解读是可申请专利的技术不能通过对已有技术简单推广而得到。“采用先进有效方法达到了xxx”也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必须详细说明到底是什么方法,而先进、有效这类泛泛的说法反而是应该避免的。“使用最优化方法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效率”也不行,这把天下所有最优化方法和生产效率都一网打尽,必须说明具体用的是哪一种最优化方法,提高的是什么生产过程在什么定义下的效率。另外,数学、理论科学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因为实用性不足。计算机程序比较纠结。编程方法和概念是不能申请专利的,但编出来的程序作为产品技术又可以申请专利,这就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了。
不仅已经有人申请专利的技术不能再申请专利(不管是该专利的原拥有人还是别人),所有已经存在于“公共知识”(public domain)中的技术也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因此,学术会议或者期刊上已经公开的技术是不能再申请专利的。
专利的保护实际上是从申请期间开始的,而不是从批准开始。在理论上,专利申请期间的保护还没有开始,但专利一旦批准,拥有人是可以追溯到申请期的。当然,如果没有批准,那侵权就不存在而成为白捡了。
专利不仅有期限(一般是18年),还需要在特定国家申请。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美国专利在中国是不受保护的。专利的申请和维持都需要不菲的费用,所以发明人不一定会在所有国家申请专利。各国对是否符合专利认证规定也有不同解读,所以在各国都申请了也未必都得到批准。因此,会有某种产品只能在A国销售,而不能在B国销售,因为只在B国涉及专利侵权问题。
专利的应用界限的清晰性是一个大问题。申请人都希望专利的保护范围越大,但描述越模糊越好。但从专利法的立意而言,范围越小、越清晰越好。历史上是有过教训的,如前述莱特兄弟vs寇蒂斯的公案。
发明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是抑制创新经济的。同时,对发明人的越界要求,必须予以限制,避免抑制创造发明。这是很微妙的平衡,但又是对创新经济至关重要的。很多历史上有名的专利纠纷大多是对专利应用界限的解读问题。
比较尴尬的问题是,专利还有法律渠道。最大的问题在于技术秘密。技术秘密包括公开的部分,那就是专利,还包括不公开的部分,这些是真正的秘密。
专利尽管受到保护,还是要公开细节的,语焉不详还不行。为了确保竞争力,有时即使能申请专利,也不申请,就是为了彻底保密。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不受保护。但专利也可以当作阳谋使用。
专利在语言上需要清晰、具体,但任何语言表述的东西都有表述和解读的空间,否则就没有律师这样的职业了。在专利语言上,刻意隐瞒甚至误导需要保护的技术秘密是业内的潜规则。技术发展是有连贯性的。太过清晰的表述可能成为合法的技术生长点,只要由此发展出来的技术与原点有充分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刷漆拉皮那样的表面变化,就是名正言顺的自主技术,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世界各地合法销售,甚至到原发明国申请专利。从已有专利开发新专利,本来就是专利体制鼓励新发明的用意。当然,“充分变化”是需要专利当局界定的,不是发明人认为充分就充分了的。但要是因为专利“泄密”造成养虎为患,这就比较糟心了。所以在专利语言里要有一定的“合法歪曲”,既不过度泄密,又用专利为需要保守的技术秘密周边打造地雷阵。
在理论上,专利审批应该不让这样的刻意隐瞒过关,实际上就要看公司的法律部门和技术研发部门的功力了,谁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到隐瞒。地雷阵一旦布设好,就或明或暗地阻止竞争对手的发展途径,动不动就打个侵权官司。西方大公司都养着庞大的法律部,工作重点的一大部分就在于知识产权。有些公司的法律部还成为盈利中心,进账大大超过开支。注意,这些进账不是专利授权收入,而是赢得侵权官司的罚款收入。
还有一种做法是逐步释放核心秘密。比如说,完整实现需要A+B+C,第一个专利只申请与A有关的东西,专利保护快要期满的时候再申请与B有关的东西,然后再申请与C有关的东西。这样,实际上的专利保护就从一个周期延长到三个周期。没有永远不穿帮的秘密,但只要保护的时间足够长,目的也就达到了。风险当然是竞争对手在你还没有申请B的时候,也琢磨出B来,抢先申请,那你就比较惨了。这也有办法,只要公司内部记录证明你在对手申请之前已经掌握B而且商业化,你还是有可能对不侵权申辩成功的,只是对手才是B专利的拥有人,而你只是不侵权而已,总是被动很多。
但这还不是技术秘密的全部。有些方法性的东西是无法申请专利的,比如操作规程、控制方法等。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某部件的材质成分都知道,一般工艺也知道,但就是没法复制质量和可靠性,正是没有掌握这样的技术秘密的缘故。还有项目的组织管理方法,系统和产品的架构性设计思路,内部技术标准和测试方法等,这些都属于不公开的技术秘密。还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也一样,想说都没法说清楚。这些才是技术秘密的关键。这些确实是公司机密,对手刺探去了,确实是要造成损失的,而且都没有有效的法律途径加以保护。
新冠疫苗专利豁免则把这些技术地雷阵暂时撤除了。这是难得的窗口。
当然,窗口打开了,利用也是要有点本事的,通常只有起点相当至少接近的对手才能做到,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谓点破一层纸,那是因为已经站在窗前了,否则这层纸想点都点不到,勉强点破了也看不见窗外。
中国已经站在窗前了。当前新冠疫苗最大的一层纸就是mRNA,中国已经在研发了,而且进入了三期试验。换句话说,不打开专利豁免,中国也能捅破这层纸。但既然打开了,出入就更加快捷了。
美国既要立牌坊,又不愿放弃给中国下绊子,难处就在这里。所谓在世界贸易组织里谈判具体条款,要把中国(还有俄罗斯)排除在外,这是说不通的。除了中国,只有印度(可能还有南非)有能力利用专利豁免的机会。如果只是要让印度和南非得益,双边授权就解决问题了,根本没必要搞出来全球豁免的大动静。没有非常特别、非常站得住脚的理由,世界贸易组织也不能制定针对个别国家的歧视性规定。美国想用世界贸易组织里技术障碍最终使得专利豁免流产、甩锅中国是不行的。
荣耀绕开了芯片制裁,并接手了华为 80%的 手机部门有关人员。现在 华为自身通过造车获得的补贴,套一个朋友评论,手机获得的补贴不是做车可以补偿的。
此外,中国的芯片进口额快速增长,从2016年的2200亿美元左右增加至2020年的3500多亿美元,4年时间上涨了近六成。韩国是全球芯片出口强国之一,在芯片制造、存储芯片等行业居于全球领先地位,2020年它的芯片出口额为992亿美元,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的芯片出口金额已超过韩国。
在2016年海思的朋友反馈是我们下一个五年计划,国产芯片替代进口比例将指向60%起步。所以那时候我就知道,美国全面打压华为甚至整个中国都是不可避免的。面对美国的打压,如果只看上面段落的金额你会觉得我们被美国打压的抬不起头。下面我们不妨对比另一组数据。
2020年中国出口的芯片数量同比增长达到18.8%,增速明显高于出口芯片金额的14.8%,显示出口芯片的价格趋势向下走;中国出口芯片的数量相当于进口芯片数量的47.8%,然而中国芯片出口金额却不到进口芯片金额的三分之一。从出口片数看,我们在全产业链被美国不断加强限制的前提下,尤其在芯片制造至关重要的光刻机领域被美国全面打压下获得的成绩。什么时候我们出口片数与进口片数对等,那意味着什么。某种角度,荣耀从华为脱离后美国管控的放水何尝不可以看作华为自身承担了美国大多数活力为国家产业布局铺路。因此,从造车再到后面造车产业链上下游的补贴一定会给华为打破现状困境的补偿。
也许很多人对造车这个领域华为发力不甚了了,我只能说新能源车是我们掌握全生产链条的不多的制造业环节。同时,也是房地产之外上下游产业链涉及最多就业环节的部门。国家如果贯彻房住不炒的政策,那么从政策到各种资源倾向配置新能源车必处于最优先配置的位置。同样华为在这个领域开出的第一个公开产品车载雷达 马斯克去年怎么骂街的,那么 华为在这个领域的开拓就可以值得我们期待。
回复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就华为论华为的,一部分是就华为现象说的题外话
首先我不是技术人,我接受的信息及其分析除了公开资料就是业内前沿技术人员的信息反馈。如果有理解偏差请批评。
其次华为的话题已经不局限华为这家企业命运本身,因此我在第二部分展开的内容注定不会让所有人满意甚至可能引起多数人的抵触。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让大家在华为讨论中深一步去思考,我们需要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好言归正传
1.这楼里对于华为的现状与未来的预判基本都说到位了,一句话就是手机的华为剩余时间不多了。少了手机的华为,如果美国继续打压,华为基于自身的单打独斗不可持续。
2.前面回复已经说了,华为对5G市场子啊2016年的预判,中国市场占至少60%,也因此这部分的华为只要保证中国市场份额就居于不败。川普骤然发起对华为的战争,也是基于这个居于不败,这种美式思维值得我们警醒与学习。
3.基于对未来网络方向的发展,我和一些人的判断倾向于,最终客户体验将从客户终端转向云端。这意味着,高性能芯片的不断深入不是未来的芯片方向主线。问题在于,已经推出云手机的华为能否坚持到哪个时代。(哪个时代我们的中国厂商纵横已经毋庸置疑)
4.用一个外行的理解今天中美的博弈特点,套用一个军人提醒我的中美战术特点来推论就是。(写伊朗分析那会的请教)美国谁也学不了的是基于机动能力的蛙跳,我们针对美国特点则基于传统有事开发出了抵近作战的独家技能。(配套还有权力下沉的组织架构设计)实际中美现在纠结就是,美国摆开大开大合的战术组合希望在与我们高度竞争的领域脱离与中国接触,这就是俗称的脱钩。但是,我们尽可能用一切手段贴近美国及其盟友不让这种美国主导的脱钩以不利于我们的时间,不利于我们的方式在不利于我们的战略节点实现。因此,哪怕没有新冠疫情的冲击,我们和美国的状态就是这样不断在贴身肉搏中脱钩。因此,我们今天看华为的现状就是一种类似薛定谔观察的状态。既你从什么角度看都可能是对的的奇怪状态。
5.无论是华为还是现在基于加入世贸后崛起的财团群体,其走向这是第二部分的内容。
这部分是要准备挨骂的
1.我怎么看华为这家企业
首先他是一家垄断企业,垄断企业的恶他一样不少。这种恶不仅包括所谓华为所过寸草不生。还包括写在美国第一份反垄断调查中针对美孚的指控。这就是,华为对竞争对手的压制包括针对华为主要基站竞争对手迫使供应商提高供应链价格15%,同时把供应商这部分对华为对手的提价补贴给华为。只要这样的华为还存在,无论过去今天还是明天,这样的华为我都是主张分拆。
2.从华为做技术角度我们看服从体制的好学生与不听话的学霸之间的关系。其实基于我们加入世贸的密约,我们通信领域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我们今天在发达市场的攻城略地实际是钻了08为后美国有求于中国的空档,让华为这个学霸去冲击既有游戏规则。然后美国缓过劲就不干了,这里没有道理可言就是,电子消费市场谁住沉浮的争霸,只问输赢无问东西。这一块,华为的努力不管前面我如何尖锐批评,华为完胜国内的循规蹈矩(美国和西方主导的国际惯例的规矩)乖宝宝,更不要说打着科技名号上市圈钱的坏宝宝。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我们自主可控需要华为这样的搅局者甚至是为了打破自主可控的内外困境,华为的霸道只要是用在正道(凭借技术优势获得垄断话语权),该扶持还是扶持。
3.之前的文字提过几部分内容我这里穿起来说,一个是缠斗,缠斗的一个表现就是斗累了休息下(比如疫情中,疫情平静美国加强对中国围堵与疫情高峰加强对中国采购并行),或者斗到呕吐后掩耳盗铃中相互妥协开头说的荣耀绕过美国制裁就是这一类。某种角度这算是华为把手机这个中端团队分拆上市,同时获得向未来哪个云端趋势过度的有关研发经费的必须。
4.华为造车是对华为的补贴,也是在特斯拉之后放一头哥斯拉进入曾经骗补为主的新能源车市场搅局。新能源车我们当下全产业链优势,叠加自动驾驶的逐步成熟,车不只是车。一个专家曾经用一个晚上特地提醒我,不是因为车的数据化推生了新能源车的诞生。是数字化发展到今天,各个数据库庞大的需求迫切需要一个引流的端口催生了新能源车的时代加速到来。当新能源车不再局限一个载重工具的时候,他是移动的家庭娱乐中心,是一个数据体验终端,是一个移动办公节点。这还是只是数字社会变现的一个初步。其影响不亚于,福特汽车流水线生产之后对美国社会的根本重塑。因此,美国在和我们缠斗之余还要和我们组建芯片工作小组来应对我们注定的辉煌未来。
5.从特斯拉的数据库隐忧,我们可以看到哪怕华为带这中国企业群体进入前面我阐述的数字社会的值得期待的未来,但是如果这样的未来是由一个个我在观点1中的那样的垄断企业掌握,我相信那种未来迟早是所有人担心的又一个类今天房地产般的尾大不掉的未来。因此,我们几天所有的垄断企业必须经过一轮适应未来多数人发展的结构性调整而重生。这种重生,对我们所有人余生也许就是一次沧桑巨变。这种巨变已经近在咫尺了。
6.前面我罗列过我们芯片出货的片数与进口的对比,在这里我们现在选择和美国缠斗我思考的是这样几个问题。
一,曾经几个业内的人在和我初次接触的时候就提过类似的问题,你是不是要开拓一个至少万亿人民币投资但是每年市场只有几百亿的市场。这说的就是光刻机。
二,结合问题的一,这里问题延伸是,芯片全产业链近3000个生产环节,我们是不是每个环节都需要掌握甚至每个环节要掌握多数份额。
三,结合问题一和二实际我在问,我们今天和美国的竞争是要击败美国成为一个心霸主获得世界资源的支配权然后重走霸权的周期律,还是承担技术革命必然的社会治理迭代的使命,冒着失败的风险给人类摸索一条新路,一条不负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名的新路。
最后,我引用奥巴马时代有关物联网的一个分析报告的内容,来说明我对上述内容的观点。这就是,未来物联网,仅仅从传感器角度,至少需要 2000万亿个。这种需求除了当今中国,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承载这样的供应。同时,在承载这样的供应及其对应的数字社会治理,我们已经当人不让走在历史潮头。无论美国是否打压我们,我们都将引导人类走向一个史无前例的数字化与自动化的时代。就在上周,华为的朋友和我提醒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当年在西西河写中国印度巴西三国经济比较史的时候,我写过在1959年世界各国在实现战后经济恢复目标后,基于二战反思提出了各自的新发展观念。因此欧洲选择了资本结合劳动的福利社会模式,而中国在1960年春由郭沫若主持的新年文告中第一次提到了文化革命。苏联的赫鲁晓夫把经济转向民生的努力,在苏联军工产业复合体的联合的反扑中下台。而美国在小石城实验资本与劳工共治后,毅然选择了自动化道路。而我朋友提醒我就是美国最多20年就可以实现可以脱离大陆岛甚至国内中下层的自动化循环,而无论欧洲和中国自身都有人想走这条路。(房地产蜻蜓点水一下)因此围绕我们所有争论,最终一个选择无非是资本的数字利润还是人的数字未来。这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在飞机发明100年后,无人机突然成为航空世界最大的亮点。很长一段时间里,察打一体无人机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电子战无人机可能正在悄悄抢占舞台中央。
察打一体无人机是人们不满足于侦察无人机的结果,已经发现敌情了,“顺手”把敌人干掉,这是自然而然的想法。察打一体无人机也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冲突中展示了神威,号称更加精锐的亚美尼亚军队在某种程度上是被阿塞拜疆的无人机打趴的。在双方都没有像样的空军可用的情况下,阿塞拜疆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拥有天空”,即察即打,打的亚美尼亚军队没了脾气。
问题是,在可预见的将来,有人遥控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还将是主流。这样的小规模冲突没问题,但在高烈度战争里,指挥、控制、通信都会成为巨大的问题,出路在于高度自主的察打一体无人机。由于目标识别的技术限制和杀伤决策的战争道德、法律问题,这样高度自主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在很长时间里还无法实用化。在一段时间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发展可能会放慢。
MLQ -34已经退役了
新的“电子战战术车辆”成为美国陆军新思维的结果
另一方面,电子战在沉寂很久之后,重新得到重视。俄罗斯和中国一直高度重视战争中的电子干扰与反干扰,但在技术上相对简单粗暴。美欧在冷战之后,沉湎于降维打击,对电子战的重视大为降低,只有网络攻防得到高度重视。美国空军在EF-111退役之后,不再拥有战术电子战飞机;美国陆军在MLQ-34和TLQ-17退役后,也不再运作电子战系统。只有美国海军还在不断更新舰载的SLQ-32系统,并从EA-6B电子战飞机更新到EA-18G。
在很多方面,美国海军的思维与美国空军不同。在海上,战舰被击沉的危险时刻存在,不容闪失。这与空军基地被重创后还能抢修是完全不一样的。海军也习惯了舰载战斗机的性能弱于同时代的空军战斗机这一事实,更加强调用战术和体系来补偿技术性能的短板。
当然,电子战的需求并没有因为空军和陆军的不重视而消失,只是有海军电子战飞机可以“借用”,空军和陆军就放手了。多年来,美国空军的出击中如果需要电子战支援的话,只有调用海军的电子战飞机支援。美国陆军在冷战后没有真实的电子战需求,只有在反恐战争期间需要电子战飞机引爆自制炸弹,或者压制游击队的手机和无线电通信,这时也是调用海军的电子战飞机支援。据说EA-18G是引爆自制炸弹战果最多的平台。
在东乌克兰的冲突中,亲俄武装几乎能随心所欲地干扰政府军方面的通信,有时故意留出的窗口反而被利用起来,通过无线电定位引导炮兵打击。但亲俄武装方面基本上通信不受干扰,炮兵反应神速,使得政府军方面损失惨重。在叙利亚,亲美武装和美国特种部队也遇到严重的通信和GPS干扰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作战。
战争实践迫使美军重新重视电子战。现代战争对通信和协调的要求极大提高,大国对抗的大环境更加不容许美国军队丢失电子战的制高点。在无人机和电子技术新发展支持下,美军悄悄地重建电子战力量,其中的核心节点为“亵渎”电子战吊舱。
这是可以挂载在MQ-1C“灰鹰”(MQ-1A“捕食者”的改进型)翼下的电子战吊舱。美军对其能力秘而不宣,一般认为,这是新一代电子侦察吊舱,但不清楚是否具有电子攻击能力。更加小巧的RQ-7“影子”也将具有电子侦察能力。AH-64E“阿帕奇”也将具有电子侦察能力。
在电子战方面,无人机具有独特的优点。小巧、隐身的无人机可以逼近到很近的地方,这样小功率干扰机都有很好的效果。功率再大的大喇叭,距离一远,还是听不清楚,但凑近耳朵的悄悄话就一清二楚,正是距离的作用。2瓦干扰机在2公里的距离上与1000瓦干扰机在100公里上的功率密度相当。小型无人机和小功率干扰机成本低廉,被击落了也不是太大的损失,反而迫使敌人暴露目标、消耗弹药,是不错的战术。以色列空军的贝卡谷地的胜利就是这样来的。
手抛的固定翼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更长,多旋翼无人机的使用更灵活,还可悬停
这甚至可以在班排战术级发挥作用。现代步兵(尤其是精锐突击队)已经广泛配发个人无线电,对于协同作战非常有用,还可以通过单兵数据链传送目标数据。但这些单兵通信器材的功率、抗干扰能力都较低,在战斗中用手抛级或者大疆级的微型干扰机抵近干扰一下,可能是很要命的。手抛还是多旋翼各有优点,手抛的固定翼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更长,多旋翼无人机的使用更灵活,还可悬停。这些微信无人机的干扰机都功率很小,功能相对简单,但可以逼近到几十米的距离,功率不需要多大,单兵、车载战术电台的抗干扰能力也有限,简单的功能就能管用。续航时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在要紧关头能蒙眼、塞耳几十分钟,对于战斗的影响就很大了。
在连级装甲作战用,用RQ -7这样手抛级微型无人机飞到攻防中的敌人坦克群和炮群头顶上抵近干扰一下,可以大大打乱对方的作战行动,越是数字化、网络化,效果越大。
当然,MQ-1C级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的高度更高,覆盖范围更大,干扰机功率更大,可有效覆盖营级作战地域。“阿帕奇”配备电子侦察能力后,能在更远的距离上被动捕获大大咧咧辐射电磁信号的敌人,作用远远超过反坦克、打地堡。
美军同时在研发用火炮或者火箭炮发射的电子攻击弹药,可能是某种反辐射弹药,甚至是射程1000公里的“精确打击导弹”的一个亚型。这就构成完整的电子战体系了。
这些技术完全在中国的技术能力范围之内,值得中国重视。
【文/观察者网 张晨静】在印度新冠疫情失控、全球疫情出现大反弹趋势的情况下,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将在本周内发布对两款中国疫苗——国药疫苗和科兴疫苗紧急使用的评估结果,该消息让世界为之振奋。
4月29日,为世卫组织提供建议的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发布了对这两款疫苗的评估报告,更全面地论证了成年人接种两款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过同时也披露出老年人和高危病患接种的“局限性”。香港《南华早报》认为这是“数据不足”导致的,其实之前阿斯利康疫苗也这样。还有专家指出在获批紧急使用之后,这些“疑虑”自然会烟消云散。
当前获批紧急使用的清单上包括辉瑞、阿斯利康、莫德纳和强生疫苗,然而它们有的交付受限、有的尚未发货,让全球陷入疫苗交付困境。倘若中国疫苗获批紧急使用,这将为中国疫苗进入世界各国开辟一条加速通道。有印度病毒学专家还为此大呼,世界“急需中国疫苗”。
《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报告对成年人接种两款疫苗都有高度自信
世卫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研究了生产国药疫苗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三期疫苗临床试验,前两期试验是在中国进行的小规模研究,第三期试验是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埃及和约旦进行的大规模研究。报道称,这项研究总共评估了2.8万人,但只有约400名60岁以上老人。
根据其4月29日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对于18岁-59岁成年人接种国药两剂疫苗,他们对其预防有效性有“高度自信”,对“接种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较低”有“中度自信”。
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国药疫苗时,信心水平下降了。报道认为问题并不在于疫苗本身,而是在与临床试验数据不足,无法给出统计上可靠的评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显示,多国联合试验的疫苗总体有效性为78%。在去年12月初,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都批准了国药疫苗,结果显示接种后的预防有效性为86%。
世卫咨询专家组发布的国药评估报告截图(链接)
该专家组对成年人接种科兴疫苗的评估结果也类似。对接种两剂疫苗的有效性有“高度自信”,对“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低风险”有“中度自信”。
在老年人和高危病人接种科兴疫苗时,其自信心相较国药疫苗有提升,《南华早报》报道认为这是评估时有了更可靠的数据。报告显示,专家组对其有效性均是“中度自信”,对其“接种后发生不良事件风险较低”均是“低度自信”。
此次评估是来自包括巴西、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的临床试验,其有效率在51%-84%之间。
世卫咨询专家组发布的科兴评估报告截图(链接)
其实此前阿斯利康疫苗也曾在一份类似的评估报告中,对老年人的有效性和对“不良事件风险”被予以“低度自信”,但在今年2月其获世卫组织批准紧急使用后,收集了更多数据后就增强了国家监管机构对老年人接种的信心。
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金冬雁对此也表示,问题不在于人们担忧老年人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是在于“其缺乏数据证明它不是这样的”。
美国疫苗学咨询公司(Vaccinology Consulting)负责人约翰·唐纳利(John Donnelly)则直言,等中国疫苗被世卫组织批准之后,在现实世界的“大型队列研究”中,就可以证实缺乏老年人数据的疫苗在这一群体中的效果如何。“如果它对年轻人有保护作用,且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那么不使用它就是愚蠢的”。
若中国疫苗获批,意味着什么?
当前全球疫苗供应陷入了窘境。由世卫组织主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原本预计在今年向全球交付20亿剂疫苗,但如今只运送了约5000万剂。印度本应向该计划提供10亿剂covisshield疫苗,由于该国疫情失控,疫苗已经停止出口。辉瑞公司向“COVAX”的交付受限,强生公司的疫苗尚未发货……
鉴于如此情形,上周五(4月30日)世卫组织批准莫德纳疫苗紧急使用。此后他们还宣布,这周内将决定是否批准中国的两款疫苗加入紧急使用清单。
倘若这两款中国疫苗最终获得批准,其将成为最先获得WHO紧急使用认证的非西方国家开发的疫苗。它们不仅可被纳入世卫组织的COVAX,还有可能扫清它们进入欧盟的障碍。
令人振奋的是,在当地时间5月4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也开始对中国科兴疫苗进行滚动审判,以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该疫苗可能获准在欧盟27个成员国接种的第一步。
EMA表示,开始审查的决定是基于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这些研究表明,该疫苗可以触发针对新冠病毒抗体的产生,并有助于预防由该病毒引发的新冠疾病。EMA没有披露科兴疫苗滚动审批的时间框架,但表示“应该比正常审批时间少”。
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的成员、印度韦洛尔基督教医学院的一名病毒学家还为此大呼,全球“急需中国疫苗”。孟加拉国际腹泻病研究中心的免疫学家菲尔多西卡(Firdausi Qadri)表示,人们对中国疫苗的需求很大。
土耳其安卡拉大学传染病学系研究员穆拉特·阿科娃(Murat Akova)认为,中国疫苗超过了世卫组织批准紧急使用的50%的有效阈值,这对减少全球疫苗短缺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其他可用的疫苗,中国疫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尽管目前这两款中国疫苗尚未获得世卫组织认证,但中国已经向8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并获得广泛认同和称赞。
首个接种中国疫苗的欧盟国家——匈牙利就对中国疫苗赞不绝口。根据公开资料,匈牙利目前接收国药和辉瑞的最多,“卫星V”、阿斯利康和莫德纳则相对较少。匈牙利总理府部长盖尔盖伊上月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和俄罗斯的疫苗比西方国家的疫苗更有效”。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尼泊尔正在变成一个迷你印度。”日前,有尼泊尔医生发出了这样的警告。
在世界目光聚焦印度新冠疫情之际,毗邻印度的尼泊尔疫情也在急剧恶化。进入4月,尼泊尔日新增病例数呈现持续上升态势。5月2日至4日,尼泊尔每日报告的新增病例已连续三天突破7000例,连创纪录。
在这个人口不到3000万的国家,其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已超过34.3万例,死亡病例达到3362例。严峻形势下,尼泊尔国内已出现病床、氧气等医疗物资短缺的状况。
本周一(3日),尼泊尔总理奥利(K.P.Sharma Oli)请求“邻国、友好国家和国际组织”予以帮助,尼泊尔官员已就疫苗与中俄等国展开磋商。
“尼泊尔正变成一个迷你印度”
据《纽约时报》及《卫报》报道,尼泊尔疫情曾在今年2月至3月趋缓,日新增病例数保持在50例至100例之间。然而随着印度第二波疫情大暴发,尼泊尔疫情也陷入持续恶化,平均每天报告的新增病例数超过4000例。
根据尼泊尔卫生部门5月4日下午公布的统计数据,过去24小时尼泊尔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660例,新增死亡病例55例,两项数据均再次刷新该国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纪录。
尼泊尔(绿)及印度(紫)每百万人单日报告的新增确诊病例数走势颇为相似 图源:Our World in Date网站(下同)
尼泊尔单日报告新增病例数走势,可见在今年初疫情趋缓,但从3月起直线飙升
目前,尼泊尔疫情集中在首都加德满都以及与印度接壤的蓝毗尼省。在这些地区,尼泊尔医院正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位于蓝毗尼省的边境城市尼泊尔根杰是本次疫情重灾区,当地医院的病床上挤满了病人,而氧气供应正在耗尽。
“现在医院床位都满了,这只是另一波(疫情)浪潮的开始。”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传染病医院医生谢尔·巴哈杜尔·潘(Sher Bahadur Pun)说。
尼泊尔卫生部在4月30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持续恶化的疫情已经超过该国卫生系统的应对能力,尼泊尔医院已经没有足够的床位,形势难以控制。”《纽约时报》形容,这似乎表明尼泊尔已经“举起双手认输了”(it threw up its hands)。
为遏制持续蔓延的疫情,在尼泊尔全国77个县中,已有25个县实施了全部或部分封锁。4月26日晚,尼泊尔加德满都地区行政办公室发表公告,宣布4月29日6时至5月5日24时,加德满都谷地采取严格的封锁措施,随后这一措施又延长至12日午夜。4月30日晚,尼泊尔新冠疫情危机管理中心建议内阁暂停国际、国内商业客运航班运行,同时关闭22个与印度之间的边境口岸。
在一些尼泊尔医学专家看来,尼泊尔本轮疫情暴发与印度“脱不了干系”。尼泊尔流行病学和疾病控制中心主任鲍德尔(Krishna Prasad Poudel)认为,从印度归国人员是尼新冠病例激增的部分原因。卫生部门已经在尼泊尔患者身上发现了来自英国和印度的几种变异病毒。在鲍德尔看来,开放的市场、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及人们在聚会时忽视防疫举措,都是导致新一波疫情的因素。
在尼首都加德满都,工作人员正火化新冠死者遗体 图源:《南华早报》视频截图
“局势已经失去控制,我们正处于无助的境地。”尼泊尔与印度接壤的班克地区医生拉詹·潘迪(Rajan Pandey)表示,尼泊尔正在变成一个“迷你印度”。潘迪警告说,尼泊尔现在正面临着与印度类似的“灾难性(疫情)浪潮”。在过去两周内,潘迪所在的医院已有80名工作人员感染上了新冠病毒,这进一步加剧了院方人手不足的困境。
另据尼泊尔英文报纸《尼泊尔时报》(Nepali Times)3日报道,受严重疫情影响,尼泊尔政府当天已推迟了原定于今年6月进行的第12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尼泊尔国家统计局委员会正在开会讨论最近的事态发展。
“目前事态有些混乱。”尼泊尔中央统计局(CBS)官员乔拉盖斯(Tirtha Raj Chulagain)3日说,“我们正在关注每天的阳性率,并会据此作出预测。现在没有必要冒不必要的风险。”而在上个月,乔拉盖斯在接受尼媒采访时还曾表示,由于尼泊尔新增病例不多,他对人口普查如期展开秉持乐观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尼泊尔在内,印度疯狂发酵的疫情已经让印度周边多国忧心忡忡。
印度东部邻国孟加拉国自3月开始也出现病例增加的现象,在4月初达到峰值,不过自那以后病例增长开始趋缓。尽管如此,为防范印度疫情流入,自当地时间4月25日起,孟加拉国宣布暂时关闭与印度的边境14天。
印度疫情暴发同样影响到了北部邻国巴基斯坦。该国病例在3月初开始缓慢上升,伴随着印度疫情“爆炸”,巴新增病例在当月底开始加速上升。4月28日,巴基斯坦报告了201例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数,为该国历史最高值。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9日报道,印度疫情还引发了伊朗的担忧。伊朗总统鲁哈尼在24日的一次讲话中警告说,倘若印度的新冠病毒流入伊朗,伊朗“将面临重大问题”。
“我们正联系中俄等国提供疫苗”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结的世界里,在这样的疫情大流行中,谁也无法独善其身。”严峻疫情下,尼泊尔总理奥利3日发表电视讲话,“我想请求我们的邻国、友好国家和国际组织帮助我们,为我们提供疫苗、检测设备、供氧设备以及重症医疗药物和用具,支持我们应对这场疫情。”奥利说,尼方有关官员正在与中国、俄罗斯等疫苗生产商联系,以便为尼泊尔紧急供应疫苗。
《加德满都邮报》3日报道:尼泊尔正与中俄美商讨疫苗事宜
据尼泊尔最大英文报纸之一的《加德满都邮报》(The Kathmandu Post)报道,早在今年1月27日尼泊尔就启动了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不过那时的情况远好于现在,不仅新冠确诊病例数已经下降,住院人数也很少,这个国家看似已经回到了正常状态。“更何况世界疫苗发动机(印度)就在尼泊尔旁边。”报道说。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当时总理奥利还乐观地宣布,尼泊尔每个人都能在3个月内接种疫苗。
然而,随着印度国内疫苗吃紧,印度突然以国内需求不断增长为由,限制本国生产的阿斯利康疫苗出口。印度这个曾被尼泊尔寄予疫苗供应厚望的国家,自己都被迫向其他国家求救。
到目前为止,尼泊尔仅仅为近200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路透社援引尼泊尔卫生部官员称,其中急需至少16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以满足第二剂注射的需求。“如果他们不能及时打上第二剂疫苗,麻烦就大了。”
报道批评称,在过去疫情趋缓的三个月里,尼政府对印度疫苗充满信心,没有好好把握时机去实施疫苗多样化采购工作,导致如今出现疫苗短缺的窘境。现在政府又表示正在通过多个外交和官方渠道,从中国、俄罗斯甚至是美国购买疫苗。
尼泊尔民众接种中国国药疫苗 图源:澎湃影像
在疫苗供应上,中国及时向尼泊尔伸出了援手。3月29日上午,中国政府援助尼泊尔政府的80万剂中国国药集团新冠疫苗运抵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4月7日,尼泊尔政府正式启动了中国疫苗接种工作。尼卫生局局长辛格(Dr.Dipendra Raman Singh)表示,在尼泊尔出现第二波疫情反弹的关键时刻,中国疫苗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尼泊尔对此深表感谢。
截至目前,尼泊尔已有约30万人接种了中国国药集团的新冠疫苗。
“许多尼泊尔人现在想知道他们是否能接种到疫苗,”加德满都环卫工人尼帕利(Ram Kumar Nepali)说,他担心自己永远不会有机会接种到疫苗,“即便在这场可怕的疫情中,我们也必须在首都收拾垃圾,这是有风险的。”
(观察者网讯)近期,菲律宾反复无理纠缠“中国渔船在南沙牛轭礁附近聚集”一事,菲律宾外长3日更是在推特发布带有粗话的推文,要求中国渔船离开。对此,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表示,中国仍是我们的恩人,不能因为冲突就变的无礼。
据彭博社报道,5月3日,菲律宾外长洛钦(Teddy Locsin Jr)在推特发表带有粗话的推文,要求中国渔船离开牛轭礁。对此,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3日晚播出的电视节目中不点名批评了洛钦,杜特尔特称“中国仍然是我们的恩人。仅仅因为我们与中国之间有冲突,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变得无礼、不尊重他人(doesn’t mean to say that we have to be rude and disrespectful)。”
洛钦资料图 图自菲律宾媒体Rappler
4日,洛钦再次提到此事,不过这次他一改之前态度。在推文中,洛钦向中国外长王毅表示了歉意,洛钦还表示,一直以来自己都有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就是在内心和仪态上模仿王毅的优雅。洛钦称自己在东盟峰会前,曾专门赶赴中国听取了王毅关于缅甸问题的建议,并严格遵照执行。他还称赞王毅是“史上最优雅、最聪明的外交官”。
洛钦与王毅 图自外交部网站
3月中旬,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布照片称,约220艘中国船只停泊在南沙群岛牛轭礁。菲律宾方面渲染称,当地位于其专属经济区范围内,这些渔船似乎并不是在捕鱼,船员是中国的“海上民兵”。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此回应称,牛轭礁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近期由于海况原因,中方一些渔船在牛轭礁附近避风这很正常,希望有关方面理性看待。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也及时发布声明,没有所谓中国“海上民兵船”,任何无端揣测都是无益的。
牛轭礁位置示意,图自百度地图
在发表评论的同一天(3日)晚上,杜特尔特接种第一剂中国国药新冠疫苗,该疫苗由菲律宾卫生部长杜凯(Francisco Duque III)负责接种。
根据现场视频,接种后,被问及“你感觉怎么样,总统先生?”杜特尔特回答说:“我感觉不错,很早之前就一直期待这一针疫苗了。”
此前,菲律宾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月22日批准了给予中国科兴公司生产的新冠疫苗紧急使用许可。这是目前唯一在菲律宾获得紧急使用许可的中国疫苗。
主管菲律宾疫苗事务的官员加尔维兹公布,菲律宾政府正就从中国科兴每个月提供多达400万剂疫苗,以及俄罗斯“卫星-V”的200万剂疫苗展开谈判。两款疫苗预计将有多达400万剂,在5月运抵菲律宾。
而国药疫苗虽然还未被授予使用许可,但此前菲律宾食品药物管理局向菲总统安全小组发放“同情使用”许可证,批准该组织向其成员分发约1万剂的国药疫苗。4月29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表示,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近期向巴基斯坦、柬埔寨、蒙古、菲律宾、刚果(布)、赤道几内亚、突尼斯等国军队提供国药集团新冠疫苗援助。
(观察者网讯)据“港人讲地”、香港电台等港媒报道,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5月3日出席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举办的“十四五规划与香港厂商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时说,他在过去半年36次到访共17个内地省市,发现内地发展得相当快,认为香港新界的面貌,远不及内地的“穷乡僻壤”。
香港新界 图自港媒
梁振英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在未来5年为香港带来的机遇,也可能是香港人最后的机遇。他指出,因为香港过去两年发生的事情以及内地发展得相当快,现时香港连郊外发展也及不上内地。“我们国家现在确实已经做到山明水秀、井井有条,现在新界的面貌确实远远不及内地的‘穷乡僻壤’。”
梁振英 图自文汇网
不少香港人认为工业就是夕阳行业,梁振英则反驳指香港过去有不少夕阳行业,例如金融都要面对的问题一样,有银行或有金融机构被淘汰,但是认为很多夕阳行业里的企业亦可以自我革新,升级转型到今天发扬光大。
梁振英更以自身经验勉励厂商及港人,“其实在我这一代,40多年前内地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专业人士一样,如果你不去内地的话,今日香港的建筑师、会计师、测量师,城市规划师和园境设计师,这五个专业会大量失业。”更反问称,“如果你不去内地你在香港只做香港,九龙,新界你能做多少工作呢?”
梁振英表示,过去半年36次到内地、去过17个城市,亲眼见证内地发展速度。他形容到处欣欣向荣、官商民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对国家发展很有信心。 梁振英称,与德国人口相若的江苏省,因为制造业蓬勃,其用电量超越德国。梁振英建议厂商应做好三步曲,即做好调查研究、双向宣传介绍和对接工作,更全面认识内地发展。
江苏苏州市相城区 图自相城区政府网站
梁振英建议,“内地给香港提供很大、新的平台可以让大家发展,我鼓励香港厂商及香港青年多去内地观察!”他举例指出,过去曾安排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同学,到内地参观李锦记的厂房,“李锦记这品牌有一段时间,真的有一点太阳下山的感觉,但青年看了后都很兴奋”。
“香港青年如果不在写字楼工作,就只能去工厂等地做工,但香港工厂是已经式微的工厂,如果去到内地,看到现代化的工厂,他自己(香港青年)投身工业的兴趣就会出来!”梁振英最后更语重心长地鼓励厂商及香港青年切勿守株待兔,“只要我们掌握好这些机遇,我相信香港能够有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华为的芯片是在2020年9月15日这天正式断供的,距今已经快8个月的时间了,我们聊聊看目前华为怎么样了,以及华为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活下来。
2020年3月31日,华为发布了2020年年报,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8914亿,同比增长3.8%,净利润6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被媒体和自媒体广泛关注了,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只有352亿人民币,出现了大幅的下降,其实这个事情并不难解释,华为为了应对芯片的断供,在2020年大规模的进行了储备,因此导致该数字出现下降,这是正常的。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的三大业务依然保持了增长,这可以说很不容易了,
其中运营商业务保持稳定,实现了销售收入30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2%;企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0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
华为在4月份的分析师大会上,再次确认了toB业务芯片储备是充足的,这意味着三大业务中的两个: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在芯片供应上暂时是安全的,
我之前也发文分析过,相比面向消费者的华为手机一年两亿级别的发货量,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的发货量级别要小一个数量级。
根据我国工信部的数据,2019年底,中国一共有移动通信基站841万个。其中4G基站数,就达到了544万个,而工信部又说4G基站我国占了全球的一半以上,超过其他国家总和。
由此可见全球的基站数量也就是千万的级别,而且基站是有使用寿命年限的,不会每年都更换,这样算下来华为的运营商基站发货量每年就是百万级别,因此可以支撑很长的时间。
另外企业业务也是类似的,就以服务器发货为例子,下图是IDC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务器发货量,华为发货17.77万台。
因此对华为来说,百万级别ToB业务相对是比较安全的,可以支撑很长的时间,这也是华为的基本盘。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toB业务都是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芯片的成本占比很低,可以用更少的芯片数量支撑起更高的营业收入,举个例子,在多年前,我就发现国内的软件业务收入排名里面,华为常年排第一,当时就觉得疑惑,华为卖啥软件了,没有见过华为开发的游戏或者电脑应用啊,后来查询原来是软件业务收入,像华为提供的电信网络,就是需要一整套管理和运维软件的,用户信息,业务订阅,计费等等。
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软件业务收入排名里面,华为依然是全国第一位。
华为还可以通过聚焦高价值客户的方式,进一步的延长库存芯片的使用年限。
因此ToB业务而言,由于发货量和消费者业务比有数量级的差异,在短时间内还不需要去担心芯片不够用的问题,从数量计算的话,至少可以用到2023年以后了。
在这个领域其实更大的风险是美国在到处挑唆其他国家不要使用华为的5G网络,如果一禁止的话那在该国整个业务就没有了,这个风险在当前其实比芯片不够用还要大。
实际上我们从华为运营商业务2020年仅仅增长0.2%就可以看出来,华为的运营商业务在海外是受到影响的,而这主要并不是因为芯片不够发不了货,而是一定有客户因为政治或者担心华为无法长期合作的原因选择其他供应商。
当然了,华为有本土市场支撑,而且中国政府也在积极的在海外为中国企业争取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ToB业务这个基本盘短期内还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再看下,
消费者业务方面,消费者业务总体实现428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
华为明确表示其中手机收入下滑,显见手机业务是最快受到冲击的,毕竟一年两亿台的发货量,平均一个季度就要发货五千万部手机,这么用芯片很快就会耗光,因此华为采取的是控制每一代机型的发货量,确保新发布的机型还有芯片可用,以保持自己在手机市场的存在,因此销量不可避免的会大幅下滑。
但202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中PC、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等手机以外的八大产品,收入增长65%,在手机下滑的情况下,未来这也是华为消费者业务重点去打造的业务。
华为在消费者业务有1+8+N的策略,其中这个8是指平板,PC(个人电脑),穿戴,智慧屏,AI音箱,耳机,VR,车机,那个N是指万物了。
可能有读者有疑问,难道华为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慧屏,穿戴产品之类就不需要芯片吗?为什么会成为华为重点打造的业务呢?
其实是这样的,首先发货量就跟智能手机不是一个级别,像IDC的数据智能手机2020年全球发货12.92亿部,华为发了1.89亿部,
至于八大产品,就拿PC来说吧,2020年全球发货3.026亿台,只有智能手机不到四分之一,对华为来说发货量就更小了,连全球前五位都没有进去,全球第五位的宏碁出货2098.9万台。
再比如智能手表,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发货量最多的苹果是3390万部,华为第二也就是1110万部。
其次手机尤其是旗舰手机对芯片制程要求很高,
华为在去年储备芯片的时候,旗舰手机芯片麒麟9000用的是5nm制程,
这个全球只有台积电,三星能做,实际上只有台积电真正的做到了5nm高水平量产,就算是上一代的麒麟990也是7nm制程,而华为就是找台积电在代工,在120天的缓冲期内台积电虽然开足马力生产,但产能一定是非常有限的,即使买其他家像是联发科的芯片,也是要找台积电代工。
而八大产业使用的芯片总体上(注意是总体上)对制程的要求相对要低,
产能更为充足,市场上可以生产的芯片代工厂家相对也多,华为不管是生产自己的麒麟芯片,还是买别家品牌的芯片,在代工产能上都更充足。
像是华为的无线耳机,除了自家的麒麟A1芯片,也有用恒玄的主控芯片。
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去年得知芯片要断供后也突击买了不少联发科芯片用在中低端手机上。
因此总体而言,这八大产品在芯片储备上面更为充足,可以支撑更长的时间,
同时我国一旦实现芯片制造去美化,这些产品也是最先得到供应恢复的业务,毕竟不可能一开始就在手机的高端制程上实现去美化。
另外就是,美国方面对于华为旗舰手机业务使用的麒麟芯片是严防死守的,
但是在其他产品上态度有可能不一样,像是华为笔记本业务,一直就是100%使用英特尔,AMD这些美系的处理器芯片,去年底供应链就传出英特尔,AMD恢复对华为供货的消息。不过未能得到官方证实。
还有一点就是单价问题,像是智慧屏这样的产品单价是可以很高的,
因此相信华为在考虑芯片备库存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一定是会让高单价高利润产品的芯片优先备货。
当然了,实事求是的说,单靠八大产品是不足以弥补手机业务下滑带来的营收损失的,华为2020年4289亿人民币的消费者业务营收里面,手机占比多少呢?
根据IDC的数据,华为2020年销售了1.89亿部智能手机,我们可以简单算下,即使单价只有2000元人民币,就是3780亿元,占比88%,
按照单价1500元计算,也是2835亿元,占比66%。
而我现在上华为商城官网看了下,在售的30个机型中只有5个单价低于1500元,全部是畅享系列,其中还有两个是1499元,可见华为手机的销售均价一定是高于1500元不少。
因此可见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是占了绝对的比例,其他产品的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手机下滑的损失,但是并不能扭转整体下滑的局面,202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仅仅增长3.3%,可见第四季度一定是下滑的。
那么从以上看来,尽管华为的ToB业务,尤其是中国本土的ToB业务作为基本盘短期内是稳固的,但是消费者业务的下滑还是不可避免,那华为就势必需要开拓新的业务来弥补了。
2020年,华为为了求生存,解决制裁下的供应连续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支出人民币1418.9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5.9%。
那么他们究竟是把这么多钱投向了哪里?在2021年4月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的轮值CEO徐直军非常清楚的介绍了华为目前的举措。
第一个举措,优化产业组合,增强产业韧性。
这个听起来有点难以理解,不过用直白的话说,就是开拓新业务,
第一个方面是强化软件,更为具体的说就是云计算业务,目前国内阿里云是老大,而这个市场也在迅速扩大,显然华为要加大投入在这方面抢市场。
徐直军说“研究在软件产业方面还有哪些机会,一旦找到这些机会,我们就会加大投资,提升软件与服务的收入占比。我们最近对云与计算BG的组织和干部进行的调整,就是因为我们认为云的核心是软件,希望以此强化软件方面的组织,使得它和硬件解耦。同时加大投资,更好地面向未来,实现软件产业的增长。”
就以阿里云为例子,2020财年内(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底),阿里云营收为400.1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62%,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而且在疯狂成长的产业。
华为的云业务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仅次于阿里,因此以后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下图来自Canalys,华为云2020年Q2的15.5%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仅次于阿里,该季度大约6.7亿美元,这样算华为云业务2020年营收已经在百亿人民币以上。
第二个方面,开创和加大对于先进工艺依赖性相对较低的产业的投资。
徐直军说“例如一直以来,我们投资的光技术主要用于通讯,后来发现,我们的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光通信,也可以用于通信之外更多的领域,包括光桌面显示器,车载抬头显示,激光大灯,还有光纤传感器等。总体来讲,我们用这些技术拓展新的机会,开创新的产业,但不做产业界已有的东西,我们希望以创新的产品形态来满足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
这一点华为说的并不具体,究竟什么是对于先进工艺依赖相对较低的产业,当然华为说了要加大在这方面投资,举的例子是光技术。
这让人联想起了去年11月30日在武汉封顶的华为武汉光芯片工厂项目,位于武汉光谷中心,看下图中建八局的官网,一切尽在不言中,不过这个要形成收入预计要在今年下半年或者2022年了。
当然注意了,光芯片并不是我们日常熟悉的硅基芯片,工艺都不一样。
第三点是持续加大智能汽车部件产业的投资,尤其是自动驾驶软件。
华为认为:“不管是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还是汽车的四化,核心是自动驾驶软件能不能真正让汽车实现自动驾驶,并在未来进一步实现无人驾驶。”
“我们致力于投资自动驾驶软件,目标是实现汽车的无人驾驶,一旦实现,就将颠覆跟汽车相关的几乎所有产业,这也是10年内可见的最具颠覆性的产业变革。”
前不久华为和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汽车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火爆全网,其表现水平超出了吃瓜群众的预期,带动北汽的股票连续三个涨停,该款车也在4月17日召开了发布会上市,从而官方的指导价来看,搭载华为HI方案(Huawei Inside)版本平均要贵了8-10万元,显见华为可从车上获取不小的收益,我们假设一台车华为能获得5万元的营收,那10万台就是50亿人民币,可见汽车产业带来的想象力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而华为已经明确表示,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方案的车型将在明年(2022年)密集大规模的上市。
另外华为也已经在全国的手机旗舰店里面开始销售合作的赛力斯汽车,搭载华为的HUAWEI DriveONE电驱动系统和HUAWEI HiCar人机车互联系统,以及HUAWEI SOUND音频技术。开始搞起了汽车销售。
华为的车业务今年已经开始产生收入了,而在明年开始随着大量的新车上市,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华为第二个举措,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定义5.5G,牵引5G持续演进。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在自己的运营商网络业务这个基本盘上面做文章,要以5G作为引领,保证运营商业务不下滑,甚至实现增长。
除了我们消费者熟知的To C业务之外,
华为提到了在5G To B业务,也就是为企业建立5G专用网络,
其中提到:“截止2020年,华为与运营商、合作伙伴一起在20多个行业签署了1000多个5G To B的项目合同。目前5G To B的进展主要在中国市场,华为参与了其中绝大部分项目,其中,在制造、钢铁、煤炭、港口等行业已经有较大的进展,实现了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价值,5G To B的价值正在慢慢体现。”
目前国内网络上,一直还有说5G没有什么用的争论,其实这个争论主要还是集中在面向消费者的领域,目前确实还没有出现什么非5G不可的应用,但是这个To B面向企业的领域,5G的作用已经在逐渐显现了,比较典型的就是矿山,港口,钢铁等地方的无人化和远程化操作,司机可以坐在控制中心通过5G远程操控车辆,而无需跑到遥远偏僻的矿山,那里缺乏生活的基础设施,枯燥乏味,而且现场危险又不利于健康。而远程操控需要低时延,这只有5G才能做得到。
但是注意,不管华为在这个市场如何耕耘,运营商业务始终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业务,并且在海外还遭遇到美国的阻击,因此虽然短期内芯片供应并不是问题,在这个领域想全球营收大幅增长还是很困难的,能够维持住这个基本盘就不错了。
第三个举措,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
依然看起来不太好懂,但简单的说,这个策略是针对正在营收正在大幅下滑的消费者业务,说白了核心就是鸿蒙操作系统+HMS(华为移动服务框架),
注意这个举措最主要是保证华为消费者业务能够持续发展,因为谷歌的服务已经被禁用了,另外HMS带来的收入可以降低消费者业务下滑的幅度,注意只是降低下滑的幅度,毕竟手机硬件收入占比实在是太高了。
华为在分析师大会上说,“(鸿蒙)操作系统已经在华为智慧屏、智能穿戴、车机设备开始应用。接下来,Harmony OS将会在手机上应用,目前已经有20家硬件厂商、280家应用厂商共同参与生态建设,预计2021年会有40+主流品牌、1亿台设备成为HarmonyOS体验的新入口。
HMS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截至2020年底,全球注册开发者超过230万(海外开发者30万),基于HMS Core的应用数量超过12万个,上架华为应用市场的海外应用数较2019年增长超过10倍,服务全球170+国家/地区、超过7亿华为终端用户。”
尽管上面看起来进展不错,但是其实HMS最能够发挥价值的地方就是手机,用户使用华为手机,在华为商城下载和充值游戏,手机相片视频太多想存在华为云端,因此购买华为的云空间等,都可以为华为带来收入,但是随着华为手机销量下滑,其增长空间势必会受到限制。
因此华为在这个领域,能够降低下降的幅度就是胜利。
第四个举措,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社会。
华为这次把其能源业务单独作为一个举措,这个比较新鲜,
徐直军在大会上举了几个例子,分别涉及到基站电源,数据中心的空调,电动车的三电(电机,电池,电控),显然这些依然还都是ToB业务。
以下是分析师大会发言中的对能源业务的解读:
1、传统的无线基站的站点能源效率是60%,华为通过把机房换成室外机柜可以提升到90%,如果设备全部上杆,能源效率就可以提升到97%,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2、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数据中心怎么降低能耗,所以我们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和智能调优技术使PUE从传统方案的1.4降低到1.2,降低到1.2是什么概念?就意味着1500个机柜的数据中心每年可以省电1300万度。
3、我们一直在做电动车的三电系统,华为通过为电动汽车提供多合一电驱动,将电驱动系统的能效从86%提升到了89%,提高了3个点。这意味着电动车的续航可以增加4.5%。
4、电子产品都有电源模块,需要把380V或者220V转化成直流,直流再转化成直流,所以电源板块的转换效率也是设备耗能的关键。目前华为提供的高密高效的模块电源能效可以提升4%,功率密度提升50%。
我查询了下华为的能源业务收入,只查到一个2019年预计超过300亿人民币,可见该业务的体量也不算小了。华为既然单独把这个业务拿出来,也许是认为未来在该领域具有很大的空间增长,
第五个举措,努力解决供应连续。
这个应该是网上吃瓜群众最为关注的领域,说白了就是芯片的问题最终怎么解决。徐直军在大会上是这么说的:
“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流程非常复杂,需要非常高的研发投入与资本支出。在此背景下,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全球产业链,不同地区根据其自身优势在产业链中发挥不同作用”
“假设未来没有全球产业链合作,而是在每个地区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本地产业链,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发布的报告《在不确定的时代加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全球将需要增加至少1万亿美元的前期投资,并将导致半导体价格总体上涨35%至65%,继而导致消费端电子设备成本上升。”
“过去两年,美国对华为的三次制裁,对华为的伤害是很大的。但是,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伤害更大,破坏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信任体系,迫使更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考虑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问题。
去年12月,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在内的17个国家发表了关于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的联合声明,决定投入巨资发展欧洲的半导体能力。”
“另外一个方面,由于美国对华为的制裁,造成全球企业恐慌性的备货,特别是中国企业,由原来的零库存,到3个月、半年,甚至越来越长的备货周期。这种恐慌性的备货,是造成今年全球半导体供应紧张和供应短缺的核心因素。本来大家原来都是零库存,正常运转,美国对华为公司及其他公司的制裁正在演变成全球、全行业供应短缺的问题,如果我们整个全球产业链能够重建信用,恢复合作,发挥全球产业链的优势,我们华为的问题也许也能够解决。”
看了华为的回答,虽然说了很多东西,但是始终没有回答吃瓜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既然都在分析师大会上把“努力解决供应连续”作为五大举措之一,说明华为一定在做一些事情,但是却没有正面回答华为究竟在做哪些努力,只是又把美国的制裁批判了一番。
但是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华为要解决供应连续问题,就必须攻克芯片制造这一关,这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因此华为的这个第五大举措,一定核心在于增强芯片制造的自主化,因此华为一定在这方面有很多动作,不需要怀疑这一点。
并且华为由于自身没有制造经验,因此一定是会和国内的设备厂家,以及芯片代工厂家合作联合搞。
而这个联合搞有几种模式,
第一种是三星IDM模式,就是华为自己投资建厂搞先进工艺开发和制造。
第二种是台积电模式,华为要求中芯国际等国产厂家为自己打造28nm的自主化产线,主要的技术和进度交由代工厂搞定,相信代工厂的能力。
第三种是华为的车业务模式,华为自己不造车,成熟技术和工厂由合作汽车厂家攻关和提供,华为自己搞自动驾驶,电驱,车联技术等核心价值部分,
最终华为要想成为类似博世,高通,英特尔这样的虽然自己不做终端产品,但是却具有强势控制力的厂家。
我认为华为在芯片制造领域,
第一种模式,华为没有制造经验,一开始并不具备三星那样自己搞IDM的能力,因此预计不会一开始就搞三星模式,而且投资也不小。
第二种模式,把芯片制造自主化攻关的任务完全交给国内代工厂,把自己的命运让代工厂家的能力和进度来掌握,我相信这也不是华为的风格。更何况国内代工厂目前的能力,说实话还真的无法让人觉得很稳,还需要靠出色的成绩来证明。
最有可能的还是第三种模式,
华为利用代工厂的产线,
成熟的低难度部分的技术直接交由代工厂和设备厂家搞定,
而识别出来难度较高的工艺技术,则由华为,代工厂,设备厂家联合攻关完成,华为和代工厂共享知识技术产权,最终的产品由代工厂完成生产。
华为在其中起到项目经理的角色,统一协调资源,当华为认为某项关键技术代工厂和设备厂家目前的技术资源不足,影响总体进度时,华为可以从内部调集技术专家补强,毕竟海思多年和中芯国际,台积电合作的经验,尤其是5nm更是台积电的首批客户,海思内部一定也有比较懂半导体生产工艺的人才。
另外华为还可以从业界招聘高端人才投入,毕竟华为的薪资去挖人比国内代工厂和设备厂家去挖人更有吸引力。
去年传出的华为高薪挖上海微电子工程师的传闻,就可以参考,如果这个传闻是真的,那华为绝不会只挖上海微电子的人。
当然还有国家队的资源,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去年9月16日的发布会上说过,将进一步加强部署,将“卡脖子”的问题和国外出口管制的清单转化为自己的任务清单。他表示中国科学院自己设立了先导专项,
分成三类,A类先导专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B类先导专项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C类先导专项是跟企业合作,解决卡脖子问题。
这第三种模式,也可以说是华为在搞虚拟IDM,毕竟是关系到自己的生存,华为一定会自己掌握项目进度的控制权。
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华为目前的生存情况:
1:利用5G的机遇以及中国的巨大本土市场稳住运营商业务这个基本盘,这个业务每年有3000亿人民币的规模,而且由于发货量比手机小了数量级,芯片库存充足,等再过一两年再看会不会出现短缺。
2:规模高达4000亿人民币的消费者业务一定会下滑,华为在去年底已经出售了荣耀,计划利用鸿蒙系统+HMS,以及八大非手机业务,减少消费者业务下滑的降幅。
3:在增长方面,华为规划了华为云,车,能源三大业务来实现增长,以弥补消费者业务的下滑,
其中华为云是软件业务,2020年销售额已经在100亿人民币以上,
华为车业务2021年已经形成少量收入,2022年会开始快速增长。
华为能源业务2019年已经超过300亿人民币。
如果这样计算的话,以上三个业务华为2020年的收入应该在大约500亿人民币左右,这其中像车业务和能源业务也是需要芯片的,不过是ToB业务单价高发货量小,华为把其列为增长重点,应该也是认为在这些领域芯片库存是充足的,
实在不行还可以探索华为能否只提供软件,硬件华为提供设计和技术授权,由汽车工厂来采购生产集成。
另外华为还在“开创和加大对于先进工艺依赖性相对较低的产业的投资”,例如本文提到的光芯片工厂,以培训新的增长点。
4:华为把解决供应连续性(其实就是芯片制造)列为五大举措之一,
但是在各个场合始终不肯透露具体做了哪些举措,但我认为,华为不断强调芯片产业链的复杂性以及投资的巨大,再加上华为自己也缺乏芯片制造经验,
因此我个人推测华为主导搞虚拟IDM,充分利用设备,材料,代工厂家的现有技术,投资和管理资源投入,成熟和低难度技术由合作伙伴自己搞定,关键技术多方联合攻关是最可能的方案。更何况中科院等国家队也明确表态要重点攻关卡脖子技术,这些资源一定会利用起来的。
综合分析华为的布局,总体考虑还是比较全面的,给人的感觉也是比较稳的,你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华为都能考虑到。
另外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华为在荣耀已经出售,并且华为品牌手机销量也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5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5%。
但净利润率令人意外的11.1%,同比增长3.8个百分点,去年同期是7.3%,
主要原因是收到一笔6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
这6亿美元专利费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相当于大约39亿人民币,把一季度的净利润率提高2.56个百分点,能够出得起这么大金额的客户,又是美元,应该是苹果公司。华为前不久已经宣布了5G专利的费率,可见也会加大专利费的征收力度,这其实也是一个点,只不过华为没有把它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罢了。
有兴趣的可以看之前的文章:
最后华为的3000亿人民币运营商业务保持稳定,
1000亿人民币的企业业务(云,车,能源三个大增长点)保持增长,
4000亿的消费者业务通过鸿蒙+HMS以及非手机产品,出售荣耀回笼资金和节省芯片等手段延缓下滑速度。
以及开拓类似专利费,光芯片这样的“小业务”增长,
华为整体策略是很清晰的,华为虽然从今年开始营收将会下降,但2021-2023年仍会保持数千亿人民币营收的大公司体量,
从2020年5月被美国宣布芯片制造断供到2023年,华为已经给国内的自主化留了三年多时间,而且还有望坚持的更久,
而华为坚持的越久,则中国产业链自主化获得的时间也就越多,也保证了自主化产业链从一出生就有华为这个大客户的支持。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的制裁带给华为至暗时刻,但同时也给华为带来了蜕变的强大动力,华为被美国人逼迫着去搞极高难度,不仅是业界认为困难重重,连华为也认为自己搞不定的事情,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鸿蒙系统+HMS,华为本来就没有计划在手机上用,就是被美国人逼着开发了起来,并且HMS已经用了起来,而目前已经有部分华为手机客户收到了升级鸿蒙系统测试的通知。
另一个例子就是华为不得不去解决芯片制造问题,这从客观上推动和加快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进步,类似的还有EDA芯片设计工具软件华为都要想办法搞。
还有个例子就是华为被迫开创和加大对于先进工艺依赖性相对较低的产业的投资。结果发现华为自己投资的光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光通信,也可以用于通信之外更多的领域,包括光桌面显示器,车载抬头显示,激光大灯,还有光纤传感器等。可以用这些技术拓展新的机会,开创新的产业。
而当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带来的收益绝不仅仅是去掉美国人给华为和中国企业戴上的技术枷锁,而且华为也将从这几年的持续投入中获得巨大收益,企业能力将会更上一个层次,相对其他企业形成巨大优势和壁垒。
我一直觉得美国人低估了中国企业的能力,
我认为美国人的最佳策略应该是承认华为在5G等部分领域的技术优势,想办法把华为和美国的安卓系统,GMS,EDA软件,半导体生产设备,材料技术这些绑定在一起,持续从华为和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而不是不接受华为在部分领域的领先,因此对华为投芯片断供这个核弹,试图阉割掉华为在部分领域的领先优势,把华为打残废,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华为反而加大了研发投入,而且被迫必须在所有领域投入,不仅如此,中国的其他公司也跟着大量的资本投入进来了,本来在自己领域和中国企业没啥竞争的美国公司现在多出了华为带头的中国竞争对手。
万一最后核弹没把华为搞死,反而搞出个哥斯拉,对美国并不是好事。
我们拭目以待。
59坦不仅解放军自己用,还出口到不少国家,这是越南的59坦
高度改进的59D现在还有少量部队在使用
更进一步改进的59G还出口到孟加拉等国
59坦是仿造苏制T54并改进的,据说在1958-85年间一共生产了1万多辆。解放军中的59坦已经退出一线主力,只在少量部队里发挥余热了。另一方面,由于,解放军勤俭持家,长期以来对摩托小时的消耗很小心,所以还有大量封存的59坦的机械状态良好。由于基本设计老旧,继续改装升级作为主战坦克使用已经不适宜了,但装甲车辆还有其他用处。
59坦改装为重步战是一个思路,但前后掉头后,原来的发动机舱改为冲前,需要加装装甲,还要保持散热良好,并不容易兼顾。重步战需要增加周边装甲,大大增加重量,也需要换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和传动机构,提高改装成本。要是有出口主顾买单,倒是不错,自用就得不偿失了。
59坦改装重步战有方案,但还是有遗憾,供出口还行,解放军自用是达不到要求的
俄罗斯把过剩T-72改装成BMPT,最新的T-90也有BMPT的改装版
59坦也有类似的改装,但速度和防护对车组的生存力很不利,增加动力就失去改装的意义了
59坦改装为火力支援车,把100毫米或者105毫米坦克炮连同炮塔换下来,换上配备双30炮和反坦克导弹的遥控武器站,就成为巷战、山地战、丛林战的利器。同样概念的重装甲战斗车已经在叙利亚的战斗中证明了价值。但59坦的速度和顶装甲不足,在敌人可能居高临下打击的激烈的巷战、山地战、丛林战环境里,生存力不足,对车组安全的威胁太大。
但改装为无人的火力支援车呢?就没有车组生存力的问题了。
火力支援车在伴随坦克作战中有利于压制步兵
这样的火力支援车用于巷战,可以在遥控和自主的混合控制下,深入危险区域,用强大火力压制敌人的火力点,利用坦克的坚固和马力穿墙而入。由于大大降低了对敌人火力的顾虑,反坦克导弹换成大口径火箭筒都行,主要用于近距离攻坚和破障,进一步降低成本。发射完后,可以竖起来,像倾斜发射的舰空导弹打空后一样,通过车顶装填口自动地再装填,接着打。还可以装备大口径迫击炮,用于对障碍物或者反斜面的目标高抛顶攻射击。
还可以配备另外改装的装甲破障车,除了自卫的遥控机枪外,安装超口径的破障迫击炮,专用用重磅炸药包炸毁障碍物,射程不需要多大,有几百米就够用了。甚至可以安装简单机械手,在障碍物上安放炸药包。
由于无人,不需要增加装甲,在城镇的宽窄巷子里作战,也不在乎速度跟不上现代主战坦克。事实上,去掉沉重的坦克炮和炮塔后,即使加上遥控武器站,总重依然显著降低,重心也显著降低,有利于提高速度和通过性,在瓦砾堆里爬上爬下、畅行无阻,这样的改装成本也低,可以大量改装。
炮塔转速高、射界仰角大、火力密度大,适合巷战
对于这样密集、狭窄的巷战特别适合
全自主的无人战斗车在技术上难度太大,主要不是自动驾驶的难度,而是自主射击的控制权。全遥控的容易受到干扰,但两者混合使用,尤其在距离较近和可能得到多旋翼无人机的侦察和无线电中继支援的巷战中,就很有用了。华为已经展示了HI自动驾驶技术,无人战斗车的技术要简单得多。遥控主要用于目标确认和射击授权。不难想象,这样的重装甲战斗车在建筑并不坚固但狭窄的一些台湾街道会很有用。
【文/观察者网 鞠峰】
没想到的是,都过了一年,外国媒体还在眼巴巴看着武汉开派对。不一样的是,已过了一年,实打实的抗疫成果击败流言与猜疑,西方媒体的“酸味”少了,变得能够正视中国成功的抗疫表现。
武汉草莓音乐节五一开幕 图源:澎湃影像
巧了,武汉的草莓音乐节开幕同一天,欧洲多国依旧发生着反封锁示威。比利时布鲁塞尔也举办了一场反封锁派对,不过是非法的。警民再次发生冲突。
路透社5月2日两篇报道,反映了同时发生在东西方的两场“派对”(Party)。
路透社报道比利时派对
路透社报道武汉派对
五一劳动节当天,武汉的草莓音乐节开“嗨”,为期两日。在“后疫情时代”,武汉早已迈入常规疫情防控的阶段,园方操办起这种大型活动已是得心应手。顺便一提,在五一假期,草莓音乐节将在北京等多个中国城市举办。
路透社依旧将武汉的这次大型集会做成新闻,于2日发布。反观当下的世界,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印度日新增确诊突破40万例,再次打破纪录。
报道称,5天假期的首日天气温暖,来参加派对的人,在这座中国中部城市看到他们最喜欢的歌手登台。他们舞蹈、跳跃、尖叫。
去年,由于防控需要,武汉的草莓音乐节改至线上举行。今年活动回归线下,音乐爱好者重新享受到现场的快乐。
主办方对路透社表示,他们对观众人数做了限制,1日当天的观众来了约11000人。此外,主办方还在每个分舞台间设置了区隔,有安保人员控制区间内的人数。“有些观众佩戴口罩,大多数人没有。”
图源:澎湃影像
路透社也不忘了提一句“疫情最初在这里暴发”——西方媒体“常规操作”了。但报道通篇都如实描写着音乐节的防疫措施,援引中国疫情的数据,老老实实采访现场的观众。
回想去年8月,在西方媒体着重报道武汉玛雅水上公园的泳池派对时,一众外媒的报道掩藏不住一股“酸味”,新闻里充斥对眼前景象以及中国数据的不信任感。
同为英媒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去年的报道《武汉疫情:从寂静的街道到拥挤的泳池》称,武汉解封后“人们似乎回归正常生活”,但又有新增确诊出现,渲染一种不安氛围。
这不,快一年过去,武汉仍然是那个好好的武汉,并没有出现外媒去年担心的状况。
当然,仍有少量的外国网民看到武汉又办派对,“酸葡萄心态”又开始作祟。
不止一个网民责备武汉说“(疫情)不是从那里开始的吗?”
有人心态较为复杂,称“不知该为他们高兴还是气坏了。”
还有羡慕嫉妒的网民,将情绪化为对本国政府的“恨”,留言称“太棒了,他们在享受美好时光,而我们美国的表演活动却没啥动静,XXXX。”
还有人嘲笑武汉“要像伦敦那样搞‘(病毒)试验’了。”被另一名网民回怼“在伦敦这叫试验,在中国这叫正常生活,谢谢。”
武汉“嗨”起来了,但反观世界,疫情形势仍令人担忧。印度最近令人咋舌的新增确诊人数提醒人们,这场深刻影响全球的疫情并未结束。而这并非与我们无关。据新华社报道,5月1日,浙江金华又添一名印度籍无症状感染者,曾乘火车到杭州。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路透社报道武汉音乐节的当天,这家通讯社还发布了一则新闻。比利时布鲁塞尔1日也举行了一场“派对”,只不过是非法的反封锁示威。他们和驱散群众的警察起了冲突,一些人被高压水枪冲得人仰马翻。
路透社称,布鲁塞尔一座公园5月1日发生反封锁派对,数百人范围新冠防疫条例。警方对他们使用高压水枪。
此前,以年轻人为主的示威者在脸书上预告了这场未经政府许可的“派对”。就在一个月之前,多达2000人在同一个公园举办派对,在室外集聚。
比利时首相德克罗4月30日号召比利时“保持团结”,不要“掉进这个陷阱”。脸书同样删除了有关推文,比利时政府警告参加派对的人可能面临拘留或罚款。没想到最后还是有数百人现身。
比利时非法派对现场
政府反复封锁,又忌惮失去选票,反复解禁。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众被“憋坏”,耐心被消耗殆尽……过去的一年,这些事情在欧美已经屡见不鲜。
路透社武汉派对的推特报道下,有网民留言称,“看看他们传递的信号:你们也可以拥有这些(派对),只要你们约束自己的行为。”
群山对F-35自带舷梯很不满,并想起了70年代福特重卡自带舷梯的失败例子。其实这事情不是傻叉。
二战时代的战斗机大多是没有登机梯的,座舱边门翻下来兼做脚蹬,直接从机翼上爬进座舱,这是英国的“喷火”!
北美P-51“野马”更加容易,机翼后缘和“喷火”一样,离地不高,爬上机翼后,爬进座舱就是一骗腿的事,对于年轻的飞行员就不是个事
但气冷星形发动机的直径大,飞机更加高大,有时在机体上加两个脚蹬,但还是借助机翼爬进座舱的,这是美国的F6F“地狱猫”,正在爬上座机的飞行员右脚正踩在脚蹬里
进入喷气时代后,战斗机越来越高大,必须要用舷梯了,但这时的舷梯很简单,就和建材五金店里的铝合金梯子没大两样
米格-21的舷梯有加了轮子的版本
到了现代,再先进的战斗机,飞行员也是要从舷梯上爬进座舱的,上为F-16,下为F-15。注意:早期舷梯是直接加在地上、搭在机体上的,容易滑动,容易撞击损坏;现代的大多是挂在座舱内的,离地腾空,不易滑动,也接触可靠
不过米格-29的舷梯还是搭在地面的
苏-27就是挂在座舱的,这不是PS,真是两架乌克兰苏-27,不知道在想什么,做出这种不雅动作
这是苏-30
歼-10也是一样
有些自带舷梯,作为备用,只是这要由地勤拉出来才能用的,这是F-15
进入隐身时代,隐身战斗机的涂层娇嫩,不能蹭碰,否则破坏隐身。F-22的舷梯不是自带的,但可以看出来,比F-15、F-16的要更加讲究,怕蹭坏涂层
容易看到,不小心或者没对准,或者大风天、有人无意推撞,还是很容易磕碰的。这里是F-16
F-35则是自带的
这当然有隐身的考虑,但其实是从航母上开始的,这是F-14的舷梯
在地面的机场,还有地方存放舷梯什么的。在繁忙的航母甲板上,零碎越少越好,所以西方的舰载战斗机几乎无一例外,统统采用自带的舷梯
中国的歼-15是从陆基的歼-11改装过来的,保留了外挂舷梯,这是在飞行员登机后地勤在撤走舷梯,可以看到,在加班运作很繁忙的时候,舷梯会碍事
F-18也是一样,不过不是从机体里抽拉出来的,而是从翼根下翻转出来的
F-35的基本设计是三军统一的,舷梯上自然也统一了
但在维修的时候,还是会用滚轮上推来推去的登机梯
其实用外挂的舷梯还挺啰嗦的,不同战斗机都有专用的舷梯,异地部署的时候要带好,基地仓库里要分门别类放好,否则飞行员上不去、下不来战斗机就闹笑话了。这里都是F-16的舷梯
有好事者把同一个基地上一排大同小异的舷梯“晾晒”出来
还好这东西不重
同一种战斗机还可以有不同的舷梯,那就更麻烦了,这是F-16的另一种舷梯
法国“阵风”也一样,自带舷梯。但也容易看到,还是要脚蹬帮忙,才能进出座舱。舷梯下端的斜板在舷梯收起时,正好与蒙皮吻合,成为机体表面的一部分
但只要有可能,还是用更加舒适、安全的外挂舷梯
欧洲“台风”有自带舷梯,但很拧巴
爬上一半的时候,要借右面机体进气口前缘上方的空洞当脚蹬用
然后借鸭翼后的扰流片爬进座舱
所以也有外挂的舷梯
维修的时候更是用滚轮舷梯
总的来说,舰上使用时,只要可能,一律用自带舷梯,因为省事、省地方,甲板上碍事是不行的;地面使用时,不管有没有自带舷梯,只要可能,还是多用外挂舷梯,因为安全、舒适,飞行员从飞机上滚下来是不必要的损失。F-35因为隐身涂层的要求,是少有的例外。
5月1日,因京广高铁大风影响铁路供电,导致部分列车晚点,大量旅客滞留在北京西站广场和检票口。2日,@北京西站官方微博 向广大旅客致歉。
滞留在北京西站的旅客 图自@光明日报
北京西站表示,5月1日,受大风天气影响,京广高铁定州东至保定东间接触网挂异物,导致部分列车晚点停运,造成旅客滞留。目前,北京西站列车运行秩序已恢复,对给旅客出行造成的影响,铁路部门深表歉意。持停运列车车票的旅客,可在30日内办理全额退票手续。
列车出现较大面积晚点、停运后,北京西站及时组织人员,在北京市政府和公安部门帮助下疏导、维持进站候车秩序;积极组织运力,疏解滞留旅客,已加开临时旅客列车18对;为夜间滞留旅客发放方便面、矿泉水等应急食品。针对在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北京西站将认真分析研究,持续优化应急预案,完善应急保障设施,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更好地服务旅客出行。
图自@北京西站官方微博
因大风吹扬地膜致京广线部分列车晚点
@北京铁路 此前表示,5月1日,京广高铁定州市境内因大风天气吹扬地膜,致接触网故障,造成京广高铁动车晚点到达北京西站,旅客因等候始发车底积压。铁路部门、铁路公安和北京市三家积极组织旅客进站上车和疏解,目前客流积压已经缓解。据悉,经北京铁路公安局调查,故障原因系京广高铁定州市境内因大风天气吹扬地膜造成,北京铁路公安局石家庄公安处在线路附近已经查获使用地膜覆盖种植物的耕地使用者赵某某(男,57岁),现正依法开展调查。
警情通报 图自@北京铁路
受京广高铁定州东至保定东间接触网挂异物影响,截至1日晚间10时,北京西站5月1日始发16趟列车停运,分别为:G6735、G6717、G6745、G8953、G6715、G6713、G6709、G8907、G565、G807、G25、G1563、G1571、D4971、G4847、G9395次;5月2日始发8趟列车停运,分别为:G9961、G9963、G9965、G4487、G4955、G4707、G4631、G4851次。已购以上列车车票的旅客,可于30日内办理全额退票手续。
@新华社 此前称,北京西站1日预计旅客发送量超22万人。
新华社:这次是给应急管理敲响警钟
@新华社 2日评论称,“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因大风吹扬地膜致接触网故障造成部分高铁晚点,导致成千上万旅客滞留北京西站。根据警情和铁路信息,到5月2日上午,总计有24趟列车停运。春季北方风大,地膜固是引发故障直接原因,预防此类事件发生,需要进一步推进路地联合进行高铁沿线环境整治。但正值“五一”假期,这一事件也给相关方面应急管理敲响了警钟——北京西站大量旅客滞留,现场混乱,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一些乘坐非停运高铁的旅客也被拦在了站外。在关键时刻的应急管理服务水平是对治理能力的检验。应急抢险能力是否充沛?应对预案是否考虑周全?现场管理是否到位?旅客提出的这些疑问正是今后改善工作的着力之处。
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70多年了,现在的保卫新中国当然不是70年前那样,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而是保卫正在跨过历史转折点的21世纪的人民共和国。中国寻求和平崛起,但这不是由中国说了算的,如果美国执意要往修昔底德陷阱里跳,中国只有奉陪。但这不是说狠话就行的,要解决打击美国本土的问题才行,还需要是门槛较低的常规打击。必须把战争引到美国去,否则只能消极防御,太被动了。
作为发达国家,美国有很多重要目标值得打击。发电站、变电站、自来水厂、炼油厂、天然气管道、油库、电话-网络中心、计算机服务器中心、高速公路立交、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等,当然还有政府机构、股票证券交易所、军工科研中心、飞机工厂、导弹工厂、兵工厂、海军造船厂、指挥通信中心、兵营、弹药库、新兵训练中心等。现代化设施提供的便利一旦消失,现代社会就停摆了,战争能力随之停摆。当然,这需要大量的常规打击,零星打击只能刺激对方更加激烈地反击。
核大国之间没有常规战争,这是过时的概念了。除非能建立单向核优势,核战争没有赢家,这是对的。但在核国家之间,战争可以从珍宝岛、南海撞机、加勒万河谷那样的摩擦,一直升级到核门槛之下。简单地说,常规军力越强大,核门槛越高,因此中国需要具有对美国全频谱的反击手段,在可预见的将来,可直接打击美国本土目标的常规武器应该是重点,尤其是巡航导弹。传统巡航导弹以超低空、高亚音速飞行为主,现代巡航导弹还可以是高超音速的,本文以高亚音速超低空的常规巡航导弹为主。
美国早就具备打击中国本土目标的常规巡航导弹了。美国的B-52可以从关岛出发,到东南沿海发射巡航导弹,可以打击中国人烟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F-15E从冲绳的嘉手纳出发,“斯拉姆ER”导弹的射程也足够打击华北、东北。美国还有34艘“洛杉矶”级(已有28艘退役)、19艘“弗吉尼亚”级(另有11艘在建、8艘订购,预计总数66艘)、3艘“海狼”级攻击核潜艇,也都能从东南沿海发射巡航导弹。美国海军另有4艘从“俄亥俄”级改装而来的巡航导弹潜艇,每艘可携带150枚以上的巡航导弹,堪称水下武库舰,不过反应堆寿命即将到期,可能会在10年内统统退役。从90年代开始,中国就在着力打造反巡航导弹体系,已见成效,但毕竟是被动防御。
中国缺乏B-52这样适合大量携带和发射巡航导弹的远程轰炸机
更缺乏适合大量携带和发射巡航导弹的核潜艇
中国还没有具备足够航程的战略轰炸机,也没有关岛或者嘉手纳那样合适的出击基地,仅有的攻击核潜艇也只有有限的携带巡航导弹的能力。这个局面需要改变。
在水面舰队获得大发展、航母进入快车道的现在,中国急需大力发展水下舰队。大量的常规潜艇由于速度慢,潜航距离有限,只适合近海防御。这个近海(near sea)不是传统的离岸几十、几百海里的海域,而是包括西太平洋、南太平洋,甚至可以远及东印度洋。更远的远海(far sea)需要核动力潜艇。
核动力的弹道导弹潜艇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核动力的攻击潜艇在中国还是短板,数量少,性能也还落后于先进水平。核动力攻击潜艇是远洋海军的主要突击力量。如果用陆军比照,核动力攻击潜艇好比装甲兵,航母好比炮兵,水面舰队好比步兵。各施其职,但装甲兵无疑是攻城略地和防守反击的中坚。
要是中国有30-40艘“亚森M”级那样的,在美中对抗中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或者像“弗吉尼亚”级增加VPM那样增加巡航导弹的专用模块也行
如果中国有30-40艘相当于“亚森M”级、“弗吉尼亚 Block V”那样的攻击核潜艇,中国对美国的常规反击力量就比较可观了。“亚森M”级可携带40枚“克拉布”巡航导弹,射程2000公里,带1000公斤弹头,巡航高度在30-100米,巡航速度M0.8(反舰型可在末端做M2.5-2.9的冲刺,但射程大大降低)。“弗吉尼亚 Block V”级增加了一段舱体,4个“大桶发射筒”可携带28枚,另加前端12管垂发,共可携带40枚“战斧”巡航导弹。
在最新的096全面替换现有的092、094后,退居二线的092、094要是还有足够的反应堆寿命,也可改装为巡航导弹潜艇,增加中国的潜射巡航导弹的数量。但这条路线的不定性较大,首先是092、094的数量有限,其次是改装难度,逼近美国沿海发射还需要改善降噪,最大的问题则是反应堆寿命。
“亚森M”和“弗吉尼亚 Block V”在设计上很不相同。前者是双层壳体,吨位大(潜航状态近14000吨),速度快(安静航速28节,最大航速35节);后者是单层壳体,吨位小得多(潜航状态从基本型的7800吨增加到10200吨),速度较低(最大航速只有“25节以上”,美国海军宣称增加30%的吨位并不降低航速)。对比之下,中国的095还在深锁迷雾之中,093的吨位只有7000吨,携带巡航导弹的空间很有限。航速30节倒是够用了,当然安静航速和最大航速越高越好。
另一个非传统的路径是用超远航程的重力驱动潜航器运送巡航导弹到美国近海,然后发射。重力驱动潜航器也称水下滑翔机,用周期性增加浮力然后在水中滑翔前行的方法,达到动辄几千海里的极大潜航航程。和空中的滑翔机一样,水下滑翔机的能量利用效率非常高,但航速很慢,典型航速在3-8节范围。如果能有其他运载工具运送到美国海岸防空警戒圈以外的海域投放,比如运输机、舰船、常规潜艇,就可以大大缩短航渡时间。还可以用新概念船只,比如主要船体在水下的半潜船,正常航行时较小的舰桥浮出水面,以常规动力航行;遇到敌情时可下潜,用电池动力潜行。这样的可下潜半潜船的航速、航程大大高于常规潜艇,但在中低威胁环境下生存力又大大高于普通排水量船。
运载平台前出到离美国海岸1000公里的地方释放水下滑翔机,3-5天就可以潜航抵达海岸发射位置了。水下滑翔机的水声特征几乎可以忽略,很难发现,也很难拦截。发射倒是简单,直接上浮到水面,最后接受目标指示,点火发射,比潜艇的水下发射要简单得多。
攻击核潜艇造价不菲,运作也很昂贵。比照“弗吉尼亚 Block V”,单价高达34亿美元,30艘就是1000亿。水下滑翔机也有本身与运载工具的成本需要考虑,但可以对大量美国本土目标发动常规打击的巡航导弹将迫使美国全面打造国土防空系统,其投资应该计入成本/效益核算中。
由于两洋屏障,美国在历史上只有北方防空要求,没有两洋防空要求。北方防空是因为北极航线是苏联到美国的最近途径,但广袤的北冰洋和加拿大也是天然屏障。不算阿拉斯加的话,入侵的苏联战略轰炸机要穿越近3000公里的加拿大才可能到达美国北方,沿途很难不被发现和拦截。事实上,从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方雷达线使得苏联轰炸机在北冰洋上空已经处于被层层拦截的状态了。
以美国本土周边起算,不同射程的巡航导弹需要达到的发射线
但北方防空是以核轰炸为考虑基点的。核轰炸当然威力大、危害大,不能漏网,但也有一次性的特点,不大可能一波又一波地核轰炸。另一个特点是只针对重点目标,不会遍地开花。常规打击则不同,威力和危害没有核打击那么大,但精确打击的作用不可低估,而且可以反复攻击,遍地开花。
但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侧逼近,情况就不一样了。两洋的屏障反而成了敞开的大门。除了用大量海空和防空兵力把守,别无捷径。
历史上,地理优势使得美国实际上没有遭受可持续的常规打击的顾虑,美国本土部署的防空战斗机、防空导弹基本上都是为特殊用途考虑的,如反恐,还有有限的华盛顿的区域防空。迫使美国打造包括海空的国土防空体系可以极大地打乱美国的进攻性为主的国防投资重点,将大量资源转用于国土防空,以减轻对中国的前沿部署的压力。
反巡航导弹首先需要探测。美国有完备的空中交通管制雷达体系,但这主要是为了商业航空的高空管理和机场附近的进近管理用的,低空盲区很大。
上图为目标在30000英尺(约9150米)高度是美国各地空管雷达的覆盖范围,蓝色为沿边境的航路监控雷达,棕色为境内的空管雷达;下图为目标在300英尺(约91米)高度的情况,显然,低空盲区很大!
地球曲率对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显然,高弹道的弹道导弹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探测到,但贴地飞行的巡航导弹就需要空中预警才能有足够的探测距离
上图为雷达高度与探测距离的关系,深蓝线为对30000英尺高度的目标,浅蓝线为对300英尺高度的目标;下图为雷达覆盖面积与雷达高度的关系。从左到右为系留气球、预警机、高空长航时(HALE)无人机上搭载预警雷达时的典型情况
如果只能用地面雷达,对300英尺高度目标的理论探测距离也只有40公里。如果雷达与目标在同一位置,巡航导弹以M0.65的速度飞行,只有3分钟的拦截时间,否则就要击中目标了。雷达升高到700英尺(约210米),如果在小山上,探测距离就增加到96公里,拦截窗口增加到7分钟。
典型防空雷达:地面、气球、预警机、HALE无人机、卫星
空中预警的拦截窗口就大大增加了。在3000英尺(9150米)巡逻的预警机可以探测435公里外的地平线目标,提供32分钟拦截窗口。HALE无人机可探测600公里外的地平线目标,提供44分钟拦截窗口。在800公里低轨道上运行的预警卫星更是可探测3700公里外的地平线目标。当然,探测距离越远,雷达的功率、灵敏度、扫描时间都是挑战。
另一个问题是耐久力。地面雷达站可以24/7/365工作,但有人预警机受到续航时间、航渡距离,可靠性的影响,通常需要3-4架才能维持一个预警位置得4小时运作。HALE无人机的续航时间长得多,但也是需要轮班的。
卫星则是完全不同的问题。同步轨道的卫星可以24小时凝视观察,但距离太远,不可能用作通常意义上的预警。中低轨道则对地球上任一点都有过顶时间窗口的问题,轨道越低,距离越近,分辨率越高,但过顶时间窗口也越短,重访周期越长,使得观察的覆盖高度碎片化,需要很多卫星的接力观察才可能维持一定的连续性。但对于低空高亚音速目标,简单、低能耗的红外探测还不行,需要高能耗、复杂的雷达探测,进一步增加星系预警的难度。在可预见的将来,卫星无法用于通常意义上的预警和稳定跟踪。不过要是能实现,卫星预警不光可用于国土防空,还可用于全球监视,意义非法。
探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拦截手段,包括硬杀伤的战斗机、远程防空导弹和软杀伤的干扰,射程较短的近程防空导弹和高炮只能用于点防空,起补充作用。与探测一样,需要用较少数量就能控制较大空域的拦截手段。
典型拦截手段有远程防空导弹(左)和战斗机(右)
最有效的是挂载远程空空导弹的战斗机,可以在很大范围里有效拦截。战斗机的速度和机动性还可随时填补漏洞,或者加强重点方向的拦截。这不需要隐身、超巡能力,第三代战斗机如F-15、F-16、F-18挂载AIM-120就能有效执行高亚音速巡航导弹的拦截任务,正在研制、射程更远的AIM-260会更有效。对于零星的巡航导弹,战斗机还可抵近查实,避免误击。美国空军现有若干随时可紧急起飞的大陆防空战斗机,但这些都是应付零星俄罗斯轰炸机威胁的,以及偏离航线或者进入限制空域的民航飞机。要应对可能的大规模、多波次巡航导弹攻击的化,需要战斗机24小时保持空中巡逻,紧急升空可能时间来不及,即使待命战斗机也通常需要5-10分钟才能起飞,坐在机舱里在起飞线上待命可以缩短时间,但这是很难长久的。赶到空中拦截位置还需要另外的时间。
相反,防空导弹可24小时待命,但阵地相对固定,只能撒胡椒面,很难在战情瞬变的时候机动增援。美国陆军的“爱国者”和海军的“标准6”都适合远程反巡航导弹,尤其是“标准6”,可以A射B导,在预警机的引导下拦截320公里以外的目标,不过上陆的“宙斯盾”连“爱国者”那样的半固定发射都做不到,是完全固定的。THAAD的弹道特性和制导方式只适合打高空的弹道导弹或者高超音速飞行器(计划中),基于陆射AIM-120的NASAM射程只够点防空,都不适合。
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挥控制系统,这是将雷达网和拦截手段整合在一起、发挥合力。必须有高速的数据链和自动化指挥系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目标、识别目标、指挥拦截,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拦截窗口。不过美国每天有3万次以上的商业航班,另有20万架通用航空的小飞机,空中目标识别的负担很重。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美国和加拿大战斗机每年都有100多架次紧急起飞拦截,多数是误入禁区的小型私人飞机,可见一斑。
美国国会办公室(简称CBO)对国土防空体系做过估算,以现有的AN/MPQ-64“哨兵”拖车雷达、JLENS雷达预警气球、E-7预警机、MQ-4C无人机、RADARSAT-2作为参照物雷达系统,SM-6导弹作为参照物防空导弹,携带AIM-120中程空空导弹和改装主动电扫雷达的F-16C作为参照物战斗机。
各种雷达平台的需要数量和购置/换新/年运作成本
由于两洋是开放的,巡航导弹的射程足够迂回攻击,美国本土的目标分布也很广,从国土防空角度来说,很难部署重点防御方向。现有防空体系简直不成体系,只够应对零星威胁,包括偶尔从北方掠过的俄罗斯轰炸机。要建立全国性的国土防空,不光要建立环形防空体系,还需要多层。CBO只考虑了简单的单层有限防御情况,沿国境周边任何时候只要求两架战斗机和8枚防空导弹待命,也没有把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其他美国海外领地包括进去,也没有把加拿大包括进去。不过加入加拿大人口密集地带不难,加拿大大部分人口都在沿美国-加拿大边境400公里以内的地方,并不需要包括荒无人烟的整个极北地区。战斗机是考虑了对防空导弹的补漏和巡航导弹突入浅近内地的情况。
地基雷达(离地214米的山上,红线)、预警机(9150米空中,绿线)和前出160公里的预警机(蓝线)对91米超低空目标的覆盖范围比较
点防空(上)和面防空(下)的比较
精确估算需要完整的地形、电磁环境、武器性能等数据,用于成本粗算则不用这么详细,假设理想的雷达截获率和导弹命中率、战斗机可全程冲刺赶到战场是乐观了,但这可以推导出成本粗算的底线。指挥控制系统的反应时间设定为5分钟和15分钟两个情况。
美国本土的主要战斗机基地,浅蓝为空军,深蓝为海军,橙色为陆战队,大小代表基地上的战斗机中队数量
CBO分四个情况估算:
1、 以HALE无人机为预警平台,这需要沿美国本土周边建立23个空中巡逻的长圆形像运动场跑道一样的巡逻轨道。60000英尺(约18300米)高度提供了600公里探测距离,对M0.7的巡航导弹可提供44分钟预警。考虑到维修时间和从基地往返的飞行时间,需要64架HALE无人预警机,20-30个防空导弹阵地,每个阵地至少有8枚防空导弹可随时发射,30-40个战斗机基地,每个基地随时有至少2架战斗机可以出动。现有的战斗机基地大体够用,但在北方方向可能需要增加一些。这里下限是5分钟指挥控制系统反应时间、拦截窗口相对宽裕的情况,上限是15分钟指挥控制系统反应时间、拦截窗口相对局促的情况。初始投资130-150亿美元(2021年币值,下同),年运作费用27-35亿美元,但HALE无人机常年高强度使用的话,不到20年就需要更换,所以20年使用中要算入机队换新。这样20年总耗资770-980亿美元。
2、 以有人的E-7预警机为预警平台,由于巡逻高度从60000英尺(约18300米)下降到30000英尺(约9150米),探测距离从600公里下降到435公里,预警时间从44分钟下降到30分钟,需要的巡逻轨道增加到31个,有人的预警机的留空时间大大低于HALE无人机,所以预警机数量增加到124架。由于拦截窗口压缩,需要的防空导弹阵地和战斗机基地数量也分别增加到40-50和50-90。现有战斗机基地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增加。初始投资增加到280-360亿美元,年运作费用77-102亿美元。考虑到20年里会有战斗机“自然损耗”,所以需要补充,但这不是全部换新。新建基地的费用也没有考虑进去。20年总耗资增加到1870-2460亿美元。
3、 以无人的预警气球为预警平台,高度进一步降低到10000英尺(约3000米),探测距离下降到265公里,预警时间降低到18分钟,需要的巡逻轨道增加到50个,但由于留空时间大大增加(可达30天),需要的预警气球数量反而比有人预警机下降了,只需要75个系统,其中考虑了每2年需要一次维修所需的时间。拦截窗口的缩小还使得防空导弹阵地数量增加到60-800,因为18分钟的预警时间要是需要15分钟的指挥控制系统反应时间的话,只有极大增加防空导弹阵地的数量。实际上这时远程防空导弹已经没有意义,需要的是一串20公里射程的近程防空导弹阵地,系统单价大大降低,但数量大大增加,最后总投资依然增加了。但18分钟的拦截窗口已经无法提供战斗机紧急起飞和赶赴拦截位置所需的时间,所以根本不考虑战斗机了。初始投资将达到300-860亿美元,年运作费用23-177亿美元,20年总耗资980-4660亿美元,包括20年周期里对所有预警气球的换新费用。
4、 以卫星为预警平台,将需要78个卫星的星座才能保持持续观察。好处是可以全球监视巡航导弹发射的情况,所以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全球美军都可受益,具有全程预警能力,预警时间只取决于巡航导弹的飞行时间,因此防空导弹阵地的数量只受射程的影响,反应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数量降低到20个,战斗机基地也只需要10-15个。但初始投资增加到580-970亿美元,年运作费用较低,只有7-11亿美元,但20年里卫星需要全部换新,所以20年总耗资高达1060-1790亿美元。
5、 以地基雷达为预警平台,将需要150个雷达站(假定都在700英尺或者214米的孤立山上,周边视界良好),现有约50个雷达站,需要另建100个,但预警时间太短,实际上不可行,所以排除了。
不过CBO的估算有很多理想化的假定,比如前述的理想导弹命中率。事实上,还有其他没有考虑的因素,比如全国性的防空指挥控制系统,CBO简单假定现有的反导系统可以代用,所以不需要额外投资。雷达能在极限距离上捕获超低空目标的假定更有问题。且不说技术上是否现实,潜艇或者水下发射的巡航导弹可能在离岸几十公里的地方发射,理论上就不可能留出任何有意义的预警时间,反导拦截的效率必然极大下降。CBO的假定也只适合零星导弹分散突破,对饱和攻击是肯定拦截不住的。如果需要对目标进行抵近查证,需要的时间更多。CBO假设的简单直线弹道也可能过于乐观,机动迂回会增加反导的难度。如果巡航导弹里混杂反辐射防空导弹,威慑空中的预警机,还可能撕开反导防线,必须部署纵深防御和弹性补缺。实际部署规模必须显著增加,初始投资和运作费用都将大大增加。
高亚音速超低空(M0.7,91米,上)突防与高空超音速(9150米,M3,下)突防对HALE无人机预警时间的影响。由深到浅的棕色代表发射距离(约800、480、160、80公里)
另一个因素是速度。典型巡航导弹是高亚音速超低空突防的,CBO的基本假定是M0.7和91米。但速度增加到M3的话,尽管飞行高度要增加到9150米,可探测的距离更远,但还是抵不上速度增加的效果,预警时间还是大大缩短了。HALE预警机本来对高亚音速超低空的巡航导弹可以有44分钟的预警时间,换成高空M3巡航导弹,即使在极限距离上就发现,也只有13分钟了。如果是M5-6的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导弹或者巡航导弹,尽管发现距离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但预警时间将再次大大缩短,现在也没有有效的反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
超音速巡航导弹在技术上已经是现实了。现在的问题是射程大大缩短,但这个问题是有可能解决的。
考虑条件调整后的成本粗算、
CBO还考虑了对计算条件的调整,分为:
1、 只考虑两洋加墨西哥湾的海岸反导,假定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陆地边界方向是安全的,这样可以缩短防线约1/3,效果显而易见,这在上表内以“A”为标记
2、 保持全部边境反导,但预警机可以前出160公里巡逻,包括进入加拿大和墨西哥一侧,巡逻线总长有所增加,需要有限增加预警机的数量,但增加的预警时间可以减少防空导弹阵地和战斗机基地数量,在表内以“B”为标记
3、 每个防空导弹阵地的导弹数量从8枚增加到16枚,增加反导作战的耐久力,在表内以“C”为标记
4、 只预警,不增加额外拦截力量,只在关键地点保留现在已有的点防空和有限区域防空力量,并以“跑防空、钻地洞”为消极防御,在表内以“D”为标记
条件调整后投资和开支的变化!
显然,只布防两洋和墨西哥湾具有显著的降低成本的作用。预警机前出的优点受到导弹射程的限制,实际上比较有限。增加导弹备弹量的成本增加也很显然,对气球-15分钟反应组合的影响尤其大,因为需要的导弹阵地数量大大增加。只预警、不加强拦截当然降低成本,但需要考虑固定目标受到打击的替换成本和对军心民心打击的间接成本,这在政治上对美国是不可接受的。
要是中国海军能大力壮大攻击核潜艇力量,并用大量的水下滑翔机运送的巡航导弹加以辅助,这必然大大增加美国的海岸防空负担。由于可以靠前发射,HALE或者预警机的探测距离优势被抵消了,预警时间都大大压缩,要达到严密的海岸防空,不管用HALE无人机、有人预警机还是预警气球,实际上都一样,接近于3C的高限情况,也就是说,有限预警时间导致必须防空导弹阵地密布。太平洋沿岸面对中国,但对于核潜艇和长航时水下滑翔机来说,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并非遥不可及。如果借道加拿大和墨西哥迂回攻击,导弹的射程是足够的,那就进一步拉长了美国的防空战线。CBO只考虑沿边境的单层防空,抵近发射后的纵深突破将迫使美国建立多层防空,成倍增加防空体系成本,否则一旦形成突破口,从这里鱼贯而入然后分散攻击的巡航导弹使得其余尚且完好的海岸防空网形同虚设。也就是说,双层是最低限度,实际上要有效打造国土防空体系需要至少2000亿美元的初始投资,以后的年运作和中期更新还没有算入。
这是不可承受之重。
美国可以极大地增加海上反潜巡逻,这只是把陆军和空军的国土防空负担转移到海军,另一个算法,但沉重的负担是一样的。
不管怎么样,要保卫崛起中的新中国,消极防御是不行的,必须打到美国去,至少迫使美国把大量军事资源转移到国土防空。中国海军将是主力。
印度这场可怕的疫情海啸,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农村、从中产社区到贫民窟无一幸免。富豪和精英争分夺秒地逃往国外,而无路可逃的普通人则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一些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几乎每一户家庭都至少有一名确诊患者,包括莫迪80岁的姑姑也已因新冠肺炎去世。WHO首席科学家斯瓦米纳坦(Soumya Swaminathan)26日认为印度实际上的感染人数可能为官方通报数据的20至30倍,将近5亿人,欧洲方面预测是5倍以上。
印度卫生部门昨天公布的数据是:新增379257例确诊、3645人死亡,累计确诊接近1900万人。
由于医疗系统崩溃,印度甚至出现了烧活人的可怕现象。
前天,恰蒂斯加尔邦一名72岁妇女拉希米(Laxmi Bai)在安贝德卡医院因处于昏迷状态,被院方直接宣布死亡,并通知家属将其送往火葬场。
但她的孙女妮迪是当地医院的护士,就在拉希米将被放上火化台前,妮迪发现她奶奶“尸体”一直没有变冷,于是要求当场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结果确定老人还活着,然后从火葬场推出来,送回安贝德卡医院。
不幸的是,这位72岁妇女到了医院门口便真的断气了,第二次被宣布死亡,又从医院送往火葬场排队。
妮迪认为是医院的混乱和不负责任导致错过了抢救时间,医院应当为她奶奶的死承担责任。
但是,烧活人悲剧还有很多,院方由于床位和氧气供应极度紧张,往往采取了“简化处理”措施--宣布病人死亡,腾出空间。
原先院方和火葬场的交叉核实这道程序已经不再严格执行,如果妮迪不是一位有医学常识的护士,此事也不会被发现。
这些匪夷所思的悲剧,印度每一天都在发生。
农村地区更是黑洞中的黑洞,由于交通和医疗设施限制,马哈拉施特拉邦农村是靠巫师施法“医治”病人,巫师一般先念咒语,然后用烧红的铁器在患者身上烙印,以驱走恶魔带来的病毒。这些没有前往医院而死亡的病人,并不在印度疫情统计数据之内。
许多人说印度死亡数据是如此冰冷,可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连数据都算不上。
印度总理莫迪至今仍没有对全国发布封城或隔离令,只是由邦一级自行处置。
身陷绝境的印度人民与“信心满满”的莫迪政府形成了极强的反差。
今天,联合国方面透露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印度政府拒绝了联合国的援助。
据印媒消息,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Farhan Haq)27日在回答印度报业托拉斯提问时称,“如果需要的话,我们能提供综合供应链援助。在这一点上,我们被印度告知不需要这样做,因为印度有一个相当健全的体系来处理这一问题。”。
关于联合国重要物资是否有望在危机中运抵印度这一问题,哈克表示,“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援助请求,但正如我所说,如果需要我们,我们确实有人愿意提供帮助,包括处理操作问题和后勤问题的人,我们正与在印度的工作人员联系,看看这是否有用。”
发言人虽然说得并不直白,但透露了两个信息:
一、联合国想帮助印度进行医疗物资流转、协调安排、以及系统管理,建立起综合供应链,而印度认为这是对其“相当健全的体系”的否定,接受帮助就等于承认印度人民党政府没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
二、联合国提供援助物资需要当事方提出援助申请,但印度没有申请,没有这道程序,作为国际机构,联合国只能等待与印度沟通的结果。
也就是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在准备的7000台制氧机和500台供氧鼻用设备,还有检测、医护人员防护设备、口罩等物资还得求印度来申请。
有的网友还不相信印度能奇葩到这种地步,要去核实联合国官网信息,其实联合国的话已经够委婉了,否则,就会伤了印度的“自尊心”。
除了联合国,在国与国的层面上,各个大国都表达了愿意为印度提供帮助的意愿,但印度的姿态还是要拿着捏着。像中国的氧气机,许多印度网友态度就是:这是用钱买的,钱款两清,互不相欠,买家需要向卖家表示感谢吗?
印度真的有能力独自应对这场疫情吗?据《印度快报》今天报道,新德里已经允许各邦政府自由地从外国购买各种救生设备和药物,莫迪总理控制的联邦政府不会反对。
那么,印度为什么会在疫情彻底崩溃背景下,联邦政府还要摆出一副高贵冷艳的样子?
不少媒体将印度允许地方政府自由采购外国医疗物资,视为印度政府16年来第一次开放接受外国各种援助。
实际上印度政府到目前还在死挺,只是迫于无奈稍稍服软,心态上跟16年前还是没有根本区别。
16年前,也就是2004年12月26日早晨8点左右(当地时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2005年1月,受灾极其惨重的印度却拒绝了所有国际援助,甚至不允许联合国工作组到一些灾区视察。
莫汉.辛格政府还反过来宣布要对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提供援助,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尔在雅加达称:印度有能力帮助该地区(南亚)解决困难。
就跟印度为南亚提供大量疫苗和医疗设备一样,2005年印度也是如此“大手笔“援助,而印度遭受严重损害的泰米尔纳杜邦、安德拉邦、喀拉拉邦、本地治理中央直辖区等地却要靠社会捐款艰难度日。
国际媒体当时也说看不懂印度的做法,但印度却有自己的行为逻辑:
一、受灾最重四个国家中,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都在呼吁国际社会给予最大限度援助。美国、中国、日本与东盟国家一道在雅加达召开特别会议,研究紧急援助问题,联合国也召开了援助会议。
但印度作为主要受援国,却令人费解地拒绝帮助,并称美国等国对南亚地区不怀好意,印度要独立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印度的逻辑是,如果它接受了国际援助,它的地区位就会跟斯里兰卡、印尼一样,矮化为一般的地区国家,这与印度的全球大国身份不符。
二、中国提议与东盟研究建立一个海啸预警系统,却被印度认为是中国想要插手印度洋事务。印度科学和海洋发展部宣布投资4000万美元建立一套独立的海啸预警系统,将在两年内完成,结果两年后,印度什么也没干成,4000万美元打了水漂。
但这样一来,印度就与邻近国家拉开了档次,显示出它高人一等的大国地位,并且“护住了”印度洋。
三、2005年,印度经济发展势头乐观,外汇储备达1300亿美元,印度政府认为灾后重建工程自己就可以完成,还可以尽量减少工程被外国企业获得。
同时,还有余力解救其它国家,将灾难化为契机,树立印度在南亚及东南亚的领袖地位。
四、美国军舰进入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水域令印度不安,印度在安达曼群岛建有许多秘而未宣的军事设施,连印度人都必须凭特别通行证后才能进入。如果印度接受外国援助,美舰的侦察能力将威胁到这些秘密军事设施。
五、印度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企图挤身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国意识极为强烈,这也体现印度外交政策上。如果接受援助,就会损害这种人设,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候选国,怎么能可怜兮兮地乞求援助呢?
因此,上述种种因素决定了印度2005年拒绝一切国际援助,至于灾区有多么悲惨,重建有多么缓慢,这无须大家劳神费心。
2005年以来印度将拒绝国际援助变成了一项“政策”,16年来,在多次灾难中,印度都执行了这条路线,直到疫情海啸。
自不量力的大国梦、盲目的自大、无厘头式的自信,就是今天印度死撑的主要原因。
以前说印度是个开挂的国家,现在则是病毒在印度开挂了。就印度政府这态度和能力,疫情的惨状还会继续下去,所谓“民主大国”只是自我催眠的咒语罢了。
仰人鼻息,却在掩耳盗铃。一个从末经历过浴血革命的国家,一个还保留着种姓制的国家,怎么可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只有真正的社会革命才能拯救印度,否则,一切随缘,生死由命吧。